客座人员-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
我国高频射电天文和南极天文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巡礼

我国高频射电天文和南极天文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巡礼
李婧;陈学鹏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4(18)1
【摘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目前由1个实验室(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1个野外观测站(青海观测站),1个研究中心(南极天文中心)和5个研究团组(分子云与恒星形成、银河系气体分布与性质、星系宇宙学和暗能量、大视场巡天科学和高能时域天文)组成,同时深度参与南极冰穹A昆仑站天文台、青海冷湖观测基地和雪山牧场观测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李婧;陈学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5
【相关文献】
1.普及天文科学激发探索精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苏州观测站、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侧记
2.我国将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部无线电管理局就射电天文业务频率进行协调
3.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望远镜天线表面精度的首次射电全息测量
4.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巡礼——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
普部5.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打破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受制于人尴尬局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1982-1992)1982年5月 29 日中国天文学会四届常务理事会二次会议同意中国天文学会下设“天文图书情报小组”,后改为“天文图书情报出版工作委员会”。
1982年6 月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建成并通过国家鉴定。
后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7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在青海德令哈建立亳米波天文观测站(属紫金山天文台),决定与美国ESSCO公司合作研制口径13.7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1982年8月17日-26 日中国天文学会派出5人代表团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届大会。
会上正式宣布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的地位。
1982年8月28日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建立。
1982年11月17日陕西天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临潼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89人,交流学术论文19篇。
1983年4月1日北京古观象台经修复,重新对外开放。
1983年6月中国科学院日全食观测队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观测 6月 11 日的日全食。
1983年6月27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张钰哲任主任。
1983年下半年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发行。
1983年9月-l984年10月我国有13架经典仪器,2架多普勒接收机和1架人卫激光测距仪参加了全球性合作项目——国际地球自转联测(MERIT)。
1983年10月2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秘书长R.WEST应中国天文学会邀请访华。
1983年11月21日-26日国际太阳物理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内代表60余人,外国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
1984年5月21日-26日中日天文会议“恒星活动和观测技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l0月1日-5日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三次亚太地区天文会议。
1984 年10月18日-20日北京天文台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院级鉴定。
1992年1月-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1992-2002)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并题词:“发展天文事业,攀登科学高峰”。
1992年10月“八·五”国家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项目正式立项。
首席科学家:李启斌、曲钦岳。
1992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天文学会第七次(累计第十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代表155人,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
曲钦岳任理事长。
1992年10月26日-29日“亚太地区天文教育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3年5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正式为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
1993年5月26日福建省天文学会成为中国天文学会地方学会。
1993年5月24日-2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45次讨论会“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在西安召开。
与会代表147人。
1993年6月30日-7月5日第七次郭守敬天体物理暑期讲习班(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在江苏无锡市召开。
1993年8月16日-20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印度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会议”。
1993年10月国家天文台艾国祥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6月20日-24日“第四次多台址联合观测计划(MUSICOS)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4年7月1日-7日“中日1994夏季流星讲习会”在苏州举行。
1994年7月17日-22日紫金山天文台成功预报和观测了重大天象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
1994年8月15日-27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荷兰海牙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二十二届大会。
会上艾国祥当选为第十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1994年9月10日-15日第八次郭守敬天体物理暑期讲习班(致密天体的理论与观测)在河北邢台召开。
1994年9月20日紫金山天文台举行建台60周年庆祝活动暨南京天文历史博物馆落成仪式。
1994年10月12日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甚长基线站举行落成揭幕仪式。
我心中最美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导师 - 紫金山天文台

我心中最美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导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的最好的诠释了!老师像园丁一样辛勤,教书育人,为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有些老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他们还要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科学的海洋中探索着。
他们是老师,也是“科学家”!他们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说到科学家,我们很快就能想起很多的人名,如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袁隆平,……,这些名字都是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甚至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中知道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了解到他们的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事迹。
很小的我们就被他们的“奇思妙想”深深的吸引,对他们充满了敬意,也对那样一种存在充满了好奇。
我们甚至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用我们的奇思妙想去打动他人,用我们的创造力去造福社会。
虽然我们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得将小时候的梦想深埋心底,或者我们找到了新的目标而放弃了小时候的梦想。
但是,如今的我,很有幸成为了一名天文学的博士研究生,我的导师就是一名科学家,一名天文学家。
我的导师,是紫金山天文台的高煜老师。
高老师在198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学士,随后继续在中科大天体物理中心攻读硕士、博士。
1989年留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996年获天文学博士。
高老师有着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曾先后任美依利诺大学天文博士后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天文博士后;加州理工学院红外中心博士后;加州理工学院红外中心科学家;美麻省大学天文系高级研究员。
2002年为国家基金委海外特邀评委。
在2004年作为“海外杰出人才”聘为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创新首席科学家。
2006年获“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高老师主要研究观测星系物理学,利用一流望远镜进行多波段观测分析,探讨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科学问题。
高老师已经在各种前沿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论文引用近千次。
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2)

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2)
刘炎
【期刊名称】《飞碟探索》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只要对中国UFO研究稍微了解的人.想必都知道刘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著名的UFO研究专家。
从对1981年“7·24”螺旋状UFO的研究开始.刘炎先生对发生在中国的众多UFO事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飞碟探索》、《天文爱好者》、《科学实验》、《科技日报》等报刊都留下了他的研究心得。
另外.每当中国出现群体UFO目击事件后,紫金山天文台给目击者的回函也大多出自其手,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刘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11
【相关文献】
1.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1)——申城V型尾迹UFO [J], 晓云
2.2005年中国重大税收政策调整回眸 [J],
3.和谐中国30年绿色奏鸣曲——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重大绿色事件回眸(续) [J], 耿国彪
4.集成电路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四年回眸中国“芯”是怎样跳动起来的 [J],
5.中国重大UFO事件回眸(3)——UFO夜访南岳衡山 [J], 谢湘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常进:“要对得起国家的这份信任”
无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4(18)1
【摘要】500公里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悟空”正在太空中遨游。
每天,它都在用“火眼金睛”探测宇宙高能粒子,努力为人类拨开暗物质的“乌云”。
一、走近科学家“‘悟空’的成功,证明了高能量分辨的薄探测器是可行的,为人类打开了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春节假期,常进仍旧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在办公室奋战。
作为“悟空”的“师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用二十多年时间上下求索,找到一把探测暗物质的“钥匙”。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4
【相关文献】
1.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2.“要对得起这份荣誉”
3.“我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4.扛得起责任,对得起信任
——记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三岔口中学教师刘兵5.胸藏万卷志兴邦心怀赤诚拓天疆——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蔚小理发展史

蔚小理发展史蔚小理(Wu Xiaoli)是一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以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蔚小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和辉煌,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蔚小理于1963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中。
从小,他就对星空中神秘的夜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当时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他无法接受到专业的天文学教育。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和机会,自学天文知识。
1980年,蔚小理顺利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
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与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进行交流。
他在学术界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发表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
1984年,蔚小理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开始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宇宙学和恒星演化等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能天体物理学方面,他的论文被公认为在该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2年,蔚小理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哈佛大学期间,他与许多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合作,并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天文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996年,蔚小理回到中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员,并创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蔚小理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到了更多的天文学分支,如星系演化、宇宙学和宇宙射线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除了科研工作,蔚小理还致力于天文学的普及和教育。
他经常参加公众讲座和科普活动,向大众普及天文学知识,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
他还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指导了许多优秀的研究生。
蔚小理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荣获了多项科学奖项和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天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他的发展史不仅是一段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缩影。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中微子

中微子十分神秘,不可捉摸。
所以科学家花费了许多心血制造了多种重要的中微子探测器,来捕捉各种各样的中微子。
目前已取得累累硕果。
神冈探测器:发现超新星中微子神冈探测器(Kamiokande)的全称是“神冈核衰变实验”,位于日本神冈町的茂住矿山地下914米的深处。
神冈探测器由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负责,于1982年开始建设,1983年4月建成。
整个探测器是一个高为16米、宽约15.6米的大水箱,里面有3000吨水。
水箱内壁安装有大约1000个光电倍增管。
探测器根据粒子的切伦科夫辐射探测中微子。
1987年,神冈探测器探测到银河系外的一颗编号为SN1987A的超新星发射出的中微子而扬名世界。
2002年,探测到太阳中微子的戴维斯和神冈探测器的负责人之一的小柴昌俊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超级神冈探测器: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1991年,神冈探测器开始升级,并于1996年完成升级。
升级后的神冈探测器被称为“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缩写为Super K)。
“超级神冈”探测器里蓄有5万吨纯水,箱子内壁安装着大约1.3万个光电倍增管。
1998年,梶田隆章负责的小组利用超级神冈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证明了大气中微子出现振荡。
一部分谬中微子转化为陶中微子(当时还没有探测到陶中微子),这说明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并不为零。
此前的模型都假设中微子和光子一样,静止质量为零。
这个发现意味着此前的模型都需要修改。
2015年,梶田隆章与麦克唐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超级神冈”又在升级,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升级,成为“顶级神冈”(Hyper-Kamiokande,缩写为Hyper K),里面的纯净水的质量将增加到100万吨。
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发现太阳中微子振荡1968年,戴维斯的实验发现被探测到的太阳中微子数目明显低于理论计算值。
此后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这是因为电中微子的一部分在前往地球的途中转化为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而后者不能被当时的探测器探测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甲方)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以下简称乙方)为本台客座研究员(或兼职聘用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客座助研/客座研实员/研究助理)。
现签订协议如下:
一、协议期限
甲方聘用乙方月,若无特殊原因,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聘用岗位
客座研究员(或兼职聘用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客座助研/客座研实员/研究助理)
三、乙方在聘期内应尽义务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研究所有关条例规定,注重科学
研究职业道德品行;
2、在甲方的安排下,参与学科建设、完成指定的科研任务。
具体职责如下:
a、
b、
四、工作条件
甲方为乙方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科研设施、设备
五、聘用期内生活待遇及其他
1、甲方支付乙方月薪元整(包括劳务费及应缴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经费由课题《》支付;除此外,全额享受紫金山天文台规定的有关科研绩效奖励;
2、甲方不提供乙方住房;
3、乙方实行弹性工作制,甲方不要求乙方坐班;
4、乙方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均与甲方无关;
5、协议期,甲方须为乙方购买意外伤害险。
6、聘期结束后,乙方不享受退休金;
六、知识产权
聘任期间乙方在甲方研究工作(第三项内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产权属甲方所有,出版论文、学术报告署名单位应为甲方。
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章)
法人代表、负责人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