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良性前列腺病变
合集下载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课件

P良A性R前T列6腺增生病的科学研究
进展
科学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目标: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意义:为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发病率 意义: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医学发展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成果
药物治疗:研究新型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以改善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手术治疗:研究微创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激光手术等,以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非药物治疗:研究物理疗法,如热疗、磁疗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研究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运动等,以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
YOUR LOGO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
,
汇报人:
时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病的概 述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病的治 疗方法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病的预 防与保健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病的病 例分享
良性前列腺 增生病的科 学研究进展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良性前列腺 增生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包括经尿道前 列腺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 等。
非药物治疗:研究显示,某些非药物治疗 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的 症状,如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等。
推广价值: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 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了患者的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 值。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的概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的定义
良性前列腺增生

I-PSS评分标准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I-PSS评分是BPH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观反映,它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性。 I-PSS评分患者分类如下:(总分0-35分) 轻度症状 0-7分 中度症状 8-19分 重度症状 20—35分
(二).药物治疗 BPH患者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BPH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
8、尿道膀胱镜(urethrocystoscopy)检查(可选择) 怀疑BPH患者合并尿道狭窄、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时建议行此项检查。 通过尿道膀胱镜检查可了解以下情况: (1)前列腺增大所致的尿道或膀胱颈梗阻特点; (2)膀胱颈后唇抬高所致的梗阻; (3)膀胱小梁及憩室的形成; (4)膀胱结石; (5)残余尿量测定; (6)膀胱肿瘤; (7)尿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2、体格检查(推荐) (1) 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下尿路症状患者行直肠指诊非常重要,需在膀胱排空后进行。 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前列腺癌: 国外学者临床研究证实,直肠指诊怀疑有异常的患者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有26-34%。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中央沟是否变浅或消失以及肛门括约肌张力情况。直肠指诊对前列腺体积的判断不够精确,目前经腹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更精确描述前列腺的形态和体积。 (2) 局部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运动和感觉)。
1.推荐意见 轻度下尿路症状(I-PSS评分≤7)的患者,以及中度以上症状(I-PSS评分≥8)同时生活质量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可以采用观察等待。 接受观察等待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初始评估的各项内容)以除外各种BPH相关合并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PPT课件

良性前列腺增生
外科教研室
• 男人年过50,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尿频、尿急不能忍,尿流细弱,尿湿内裤...
有可能患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癃闭”“精癃”是也 !
据国外统计:
• 60岁以上男性约有50%患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80岁以上患病者达到8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 医:
• 改善症状 • 减轻梗阻 • 防治远期合并症的发生
• 警惕性观察 (IPSS评分<7分者,体积<30ml) • 药物治疗(中药、中成药、西药) • 手术治疗(开放、腔镜) • 物理治疗(扩张、微波、射频、激光、超声、 消融)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
在过去一个月您是否有以下症状?
在五次中 小于 没有 少于一次 半数
•雌-雄激素协同学说: •间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学说: •胚胎再唤醒学说: •干细胞学说: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理改变
• 肉眼观:灰白色、结节状、切面形态同增生 组织成分有关纤维肌肉增生为主,腺体增生 为主。增生发生于移行带、尿道周围腺体, 前列腺癌及炎症好发于外周带(9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
手术指征
尿潴留(至少一次放置尿管后仍不能排尿) 反复肉眼血尿 肾功能衰竭 膀胱结石 巨大膀胱憩室 反复尿路感染
TURP综合症:低钠血症、水中毒。 出血:静脉、动脉。 尿失禁:括约肌损伤。 感染:尿路、附睾炎。 逆行射精: 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感染 直肠损伤
物理治疗
机械扩张治疗:利用记忆钛镍合金网状支架管。 微波:利用微波对生物组织热凝固原理 。 射频:利用射频的波长较微波长,穿透力强特点。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超声波能量聚焦70-100高温组织凝固坏死。 经尿道前列腺消融治疗:消融治疗仪使组织凝固坏死。 经尿道激光治疗: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
外科教研室
• 男人年过50,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尿频、尿急不能忍,尿流细弱,尿湿内裤...
有可能患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癃闭”“精癃”是也 !
据国外统计:
• 60岁以上男性约有50%患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80岁以上患病者达到8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 医:
• 改善症状 • 减轻梗阻 • 防治远期合并症的发生
• 警惕性观察 (IPSS评分<7分者,体积<30ml) • 药物治疗(中药、中成药、西药) • 手术治疗(开放、腔镜) • 物理治疗(扩张、微波、射频、激光、超声、 消融)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
在过去一个月您是否有以下症状?
在五次中 小于 没有 少于一次 半数
•雌-雄激素协同学说: •间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学说: •胚胎再唤醒学说: •干细胞学说: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理改变
• 肉眼观:灰白色、结节状、切面形态同增生 组织成分有关纤维肌肉增生为主,腺体增生 为主。增生发生于移行带、尿道周围腺体, 前列腺癌及炎症好发于外周带(9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
手术指征
尿潴留(至少一次放置尿管后仍不能排尿) 反复肉眼血尿 肾功能衰竭 膀胱结石 巨大膀胱憩室 反复尿路感染
TURP综合症:低钠血症、水中毒。 出血:静脉、动脉。 尿失禁:括约肌损伤。 感染:尿路、附睾炎。 逆行射精: 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感染 直肠损伤
物理治疗
机械扩张治疗:利用记忆钛镍合金网状支架管。 微波:利用微波对生物组织热凝固原理 。 射频:利用射频的波长较微波长,穿透力强特点。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超声波能量聚焦70-100高温组织凝固坏死。 经尿道前列腺消融治疗:消融治疗仪使组织凝固坏死。 经尿道激光治疗: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
【推荐文档】良性前列腺增生课件PPT

征之一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主要用于鉴别前列 腺癌
• 国内通常把TPSA>4 ug/L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 临界值,把TPSA结果在4~10 ug/L之间称为 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能, 而当TPSA>10 ug/L时,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大 。对于FPSA/TPSA比值,各文献报道不一致 ,有以0.16为标准的,也有以0.19或0.25 等为临界值,当血清TPSA在灰色区域时, FPSA/TPSA显得非常重要,FPSA/TPSA大于 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性小,当 FPSA/TPSA值小于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 性较大。
解除排尿困难的动态因素 起效快
α1-受体阻滞剂临床疗效
• 1、数小时致数天及可改善症状 • 2、连续使用α1-受体阻滞剂1个月无明显
症状改善则不应继续使用 • 3、长期使用能够维持稳定的疗效 • 4、不影响前列腺体积和PSA,不能减少急
性尿潴留的发生,但急性尿潴留应用后 可提高尿管拔除率
α1-受体阻滞剂副作用
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 病因。
临床表现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临床主要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 慎用药物:阿托品、颠茄片及麻黄素片、异丙基肾上腺素等。 指检时多数病人可触到增大的前列腺,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边缘清楚,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1、由于排尿常排不干净,容易并发细菌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尿潴留等,严重者会导致肾积水乃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课 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临 床主要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主要是前 列腺腺体增生后使尿道受压变形、狭窄、 延长、膀胱出口梗阻,尿道阻力增加,发 生排尿困难。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主要用于鉴别前列 腺癌
• 国内通常把TPSA>4 ug/L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 临界值,把TPSA结果在4~10 ug/L之间称为 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能, 而当TPSA>10 ug/L时,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大 。对于FPSA/TPSA比值,各文献报道不一致 ,有以0.16为标准的,也有以0.19或0.25 等为临界值,当血清TPSA在灰色区域时, FPSA/TPSA显得非常重要,FPSA/TPSA大于 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性小,当 FPSA/TPSA值小于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 性较大。
解除排尿困难的动态因素 起效快
α1-受体阻滞剂临床疗效
• 1、数小时致数天及可改善症状 • 2、连续使用α1-受体阻滞剂1个月无明显
症状改善则不应继续使用 • 3、长期使用能够维持稳定的疗效 • 4、不影响前列腺体积和PSA,不能减少急
性尿潴留的发生,但急性尿潴留应用后 可提高尿管拔除率
α1-受体阻滞剂副作用
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 病因。
临床表现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临床主要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 慎用药物:阿托品、颠茄片及麻黄素片、异丙基肾上腺素等。 指检时多数病人可触到增大的前列腺,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边缘清楚,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1、由于排尿常排不干净,容易并发细菌性膀胱炎、膀胱结石、尿潴留等,严重者会导致肾积水乃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课 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临 床主要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主要是前 列腺腺体增生后使尿道受压变形、狭窄、 延长、膀胱出口梗阻,尿道阻力增加,发 生排尿困难。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PPT课件

疗效果。
诊疗指南的更新与完善
定期评估与修订
根据医学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定期评估和修订诊疗指南, 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纳入最新研究成果
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诊疗指南,提高指南的指导意义和价 值。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泌尿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完善诊疗指 南。
提高公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长时间久坐会压迫前列腺, 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前列 腺增生的风险。
避免过度性生活
过度性生活会使前列腺长 期处于充血状态,增加前 列腺增生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 免细菌感染引发前列腺炎 等疾病,进而影响前列腺 增生。
04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的 意义与影响
对患者的影响
提高患者认知
诊断方法
直肠指检、超声检查、尿流率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检测等。
02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 选治疗方法,适用于症状较轻的
患者。
常用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 还原酶抑制剂和M受体拮抗剂等,
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定期评估 疗效和副作用,根据病情调整治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前列腺增生病例进行深度挖掘
和分析,提高诊疗准确性和效率。
新型影像技术
02
研发更先进的影像技术,如超声、MRI等,为前列腺增生的早
期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
03
开展基因检测,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治疗ppt课件

医生通过手指触摸前列腺,了解前列腺的 大小、质地、有无硬结等,是初步诊断良 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
通过超声波显示前列腺形态,了解前列腺 大小、内部结构及是否存在结节。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 测
尿流率测定
通过检测血液中PSA水平,有助于鉴别良性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通过测量排尿时的尿流速率,评估排尿困 难程度,辅助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也可能引起排尿困难症状, 需要通过尿道造影等检查进行鉴别。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 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需要通过神 经系统的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0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雄激素拮抗剂
植物药
通过拮抗雄激素的作用,缩小前列腺 体积,缓解症状。
如普适泰等,具有抗炎、抗水肿、改 善排尿症状的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根据病情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合理 饮食等。
0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最新 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 重要进展。
新型药物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抗雄激素药物等,在改善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表 现出良好的效果。
此外,一些中药和植物药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 选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断标准
01
症状:尿频、尿急、尿 不尽、夜尿增多等排尿 障碍症状。
02
直肠指诊阳性:医生手 指触摸前列腺增大。
03
超声检查阳性:前列腺 体积增大,形态饱满。
04
血清PSA正常或轻度增 高:排除前列腺癌的可 能性。
良性前列腺病变

.
10
3.1.4 BPH发生机制
❖ 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导致雌激 素/雄激素比值升高,促进前列腺两性部增生,即BPH
❖ 各种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导致BPH ❖ 经过研究,BPH中上皮增生仅占20%,间质占80%,主要是
间质增生
.
11
3.2 前列腺萎缩 3.2.1 前列腺萎缩性病变的分类
体和纤维血管间质 ❖ 主要与前列腺导管癌鉴别,二者通过年龄、组织结构和细胞
学鉴别,免疫标记鉴别意义不大
.
32
3.6 前列腺黄色瘤
❖ 是指大量噬脂质的组织细胞的瘤样增生 ❖ 易被误诊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或治疗后腺癌 ❖ 前列腺黄色瘤体积较小,约0.5-2.5mm,多为孤立性病灶,
少数多发性 ❖ 典型组织学特征为泡沫状组织细胞的实性片状聚集,形成边
A.增生小腺泡围绕轻度扩 张的导管呈分叶状结 构,类似休眠的乳腺 小叶,小腺泡排列紧 密,单位面积腺体数 量增多,分泌细胞呈 立方状
B.增生小腺泡围绕扩张的
单纯性萎缩的腺体呈
A
B
分叶状结构,缺乏浸
润生长特征
C.增生小腺体上皮细胞无 异型性,无明显增大 核仁及其它与癌密切 相关的物质
D. AMACR/HMCK/P63
B
(红色),部分分泌
上皮胞浆及腔缘 AMACR阳性(黑色)
C.大量增生小腺泡排列 拥挤,呈腺瘤样增生,
边界清楚,类似 Gleason I级腺癌, 但分泌上皮无明显增 大核仁
C
.
24
3.3.1 前列腺腺病 (AAH)
A.增生小腺泡周围有 HMCK间断阳性的 基底细胞存在,基 底细胞呈萎缩状态 A
B. AMACR/HMCK/P63
【正式版】良性前列腺增生课件PPT文档

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 病因。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 最重要的症状:排尿困难,病情发展
缓慢
一动一静,双重压迫
• 静:增生的腺体直接压迫尿道 • 动:膀胱颈前列腺平滑肌的肌肉紧张
英雄难过一“腺”关
• 梗阻症状:尿等待,尿线变细无
力,射程短,排尿费力,排尿后 滴沥,尿不尽感
防止受寒、绝对忌酒、少食辛辣、不可憋尿、不可过劳、避免久坐、适量饮水: 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结石,肾积水等
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能, 对于FPSA/TPSA比值,各文献报道不一致,有以0.16为标准的,也有以0.19或0.25等为临界值,当血清TPSA在灰色区域时,
FPSA/TPSA显得非常重要,FPSA/TPSA大于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性小,当FPSA/TPSA值小于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性较大。
2. B 超
• B超可经腹壁、直肠途径进行 • 可以观察到前列腺形态、结构,测定体
积 • 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结石,肾积水等 • 测定剩余尿
3. 剩余尿量测定
•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 • 正常人<12ml • 排尿后导尿测量或B超测量 • 排尿后剩余尿量大于50ml提示膀胱逼尿
肌失代偿
4. 尿流率检查
• 尿流率检查可以反映前列腺增生病人排 国内通常把TPSA>4 ug/L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临界值,把TPSA结果在4~10 ug/L之间称为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
能,而当TPSA>10 ug/L时,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大。
尿的梗阻程度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机制: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DHT)的转变,进而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下尿路症状的 治疗目的。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 最重要的症状:排尿困难,病情发展
缓慢
一动一静,双重压迫
• 静:增生的腺体直接压迫尿道 • 动:膀胱颈前列腺平滑肌的肌肉紧张
英雄难过一“腺”关
• 梗阻症状:尿等待,尿线变细无
力,射程短,排尿费力,排尿后 滴沥,尿不尽感
防止受寒、绝对忌酒、少食辛辣、不可憋尿、不可过劳、避免久坐、适量饮水: 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结石,肾积水等
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能, 对于FPSA/TPSA比值,各文献报道不一致,有以0.16为标准的,也有以0.19或0.25等为临界值,当血清TPSA在灰色区域时,
FPSA/TPSA显得非常重要,FPSA/TPSA大于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性小,当FPSA/TPSA值小于临界值时,前列腺癌可能性较大。
2. B 超
• B超可经腹壁、直肠途径进行 • 可以观察到前列腺形态、结构,测定体
积 • 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结石,肾积水等 • 测定剩余尿
3. 剩余尿量测定
•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 • 正常人<12ml • 排尿后导尿测量或B超测量 • 排尿后剩余尿量大于50ml提示膀胱逼尿
肌失代偿
4. 尿流率检查
• 尿流率检查可以反映前列腺增生病人排 国内通常把TPSA>4 ug/L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临界值,把TPSA结果在4~10 ug/L之间称为灰色区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均有可
能,而当TPSA>10 ug/L时,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大。
尿的梗阻程度 早期症状:尿频,夜间更为明显
机制: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DHT)的转变,进而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下尿路症状的 治疗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H的小腺泡围绕扩张的单纯性萎缩的腺体呈分叶状的结构 特征,缺乏Pca浸润性生长和腺泡背靠背相互融合的表现 PAH上皮细胞缺乏异型性和明显增大的核仁,及粘液、嗜酸 性结晶、胶原小结等与癌密切相关的物质 免疫标记显示有完整的基底细胞层
3.2.2 萎缩后增 生(PAH)
A.增生小腺泡围绕轻度扩 张的导管呈分叶状结 构,类似休眠的乳腺 小叶,小腺泡排列紧 密,单位面积腺体数 量增多,分泌细胞呈 立方状 B.增生小腺泡围绕扩张的 单纯性萎缩的腺体呈 分叶状结构,缺乏浸 润生长特征 C.增生小腺体上皮细胞无 异型性,无明显增大 核仁及其它与癌密切 相关的物质 D. AMACR/HMCK/P63 鸡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HMCK/P63阳性(红 色),腺分泌上皮 AMACR(阴性)
3.1.3 病理特征
腺体增生 *增生的腺体主要是正常的大腺 泡,主要由分泌细胞和基底 细胞构成 *可有腔内乳头、梅花样腺腔及 淀粉样小体和前列腺石 *可出现二级乳头和真性乳头, 腺体可分支、出芽,囊性扩 张,上皮堆积呈假复层 *腺腔内可见浆液性分泌物,腺 体间间质较少
3.1.3 病理特征
间质增生 *为纤维组织、纤维-肌肉 组织或平滑肌组织 *其内腺体减少、萎缩或 消失 *可有CD34、PR标记阳 性的间质细胞增生,认 为该细胞为间质肿瘤的 起源细胞
类似正常 常有
密集 常有
密集 常无
不等 常无
缺乏
不等
不等
无
无
3.2.2 单纯性萎缩(SA)
腺体染色较深,呈嗜碱性(因缺少淡染胞浆) 大腺泡结构,形态不规则,腺泡间有正常纤维和平滑肌分割 萎缩腺泡并不紧密排列,故单位面积腺泡数量不增加 间质或腺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
3.2.2 单纯性萎缩(SA)
A.萎缩腺泡为正常的大腺 泡结构,分泌细胞胞 浆减少,核浆比增大 B.萎缩腺体腺泡上皮呈立 方状,胞浆减少,核 浆比增大 C.AMACR/HMCK/P63鸡 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HMCK/P63阳性(红 色),间质内平滑肌 细胞AMACR(黑色) D.萎缩的分泌细胞胞浆减 少,细胞核(N)密 集,与基底细胞核不 易区分,核下可见基 底细胞(B),腔面 可见微绒毛(←), 细胞器明显减少,未 见前列腺小体和储存 囊泡
3.2.1
正常 胞浆量 胞浆染色 腔内乳头 腺泡大小 腺泡形状 腺泡密集 程度 间质炎症 间质纤维 化 丰富 浅 丰富 中 -大 复杂的 管泡状 由间质 分割 缺乏
前列腺局灶性萎缩的分类及病变
单纯性增生 少或不等 不等,常较深 缺乏或腔缘呈 波浪状 中 -大 类似正常 萎缩后增生 少或不等 不等,常较深 无或波浪状 小 以圆形为主 单纯性萎缩伴囊性萎缩 少或非常少 不等,常较深 无或仅有少量 突起 中-非常大 圆形 不完全性萎缩 比正常少但比 其他萎缩类型多 浅 无或波浪状 小 -中 不等
A
B
C
D
3.2.4 单纯性萎缩伴囊肿 形成(ASCF)
腺泡呈囊状,部分腺泡直 径大于1mm 腺泡常背靠背排列,间质 明显减少 腺泡上皮呈萎缩改变,扁 平状,胞浆减少,染色浅 很少有炎细胞浸润
3.2.5 不完全性萎缩 (Partial)
腺泡上皮细胞顶部胞浆 减少,而核两侧的胞浆 较多,故比较浅染、透 明 以中小腺泡为主,形状 不一,缺乏明显结构特 征。基底细胞层HMCK 呈间断阳性 部分上皮细胞有轻度增 大核仁 间质缺乏炎细胞浸润
A
B
C
D
3.2.3 萎缩后增生(PAH)
腺体规则,以小而圆的腺泡为主,有分叶结构 增生的小腺泡常围绕轻度扩张的导管分布,类似休眠状态下 的乳腺小叶 小腺泡排列紧密,单位面积腺泡数量增加 部分腺上皮细胞核仁可轻度增大至1.5um 间质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3.2.2 萎缩后增生(PAH)
弥漫性萎缩
◆主要由治疗引起,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 ◆萎缩病变弥漫分布,萎缩上皮细胞退缩,呈立方状,胞浆明 显减少,核浆比增大 ◆基底细胞存在或增生
局灶性萎缩
◆萎缩病变散在分布,可发生于前列腺任何部位,但以周围 带多见 ◆萎缩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可以完整、也可不完整,甚至消 失 ◆该萎缩不是因雄激素的剥夺或阻断引起,是一组发生机制 各不相同的异源性病变
3.1.4 BPH发生机制
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导致雌激 素/雄激素比值升高,促进前列腺两性部增生,即BPH 各种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导致BPH 经过研究,BPH中上皮增生仅占20%,间质占80%,主要是 间质增生
3.2 前列腺萎缩 3.2.1 前列腺萎缩性病变的分类
是指大量噬脂质的组织细胞的瘤样增生 易被误诊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或治疗后腺癌 前列腺黄色瘤体积较小,约0.5-2.5mm,多为孤立性病灶, 少数多发性 典型组织学特征为泡沫状组织细胞的实性片状聚集,形成边 界清楚的结节,伴条索或单细胞生长 瘤细胞胞浆丰富呈泡沫状,核小而均匀,核仁不明显,缺乏 核分裂和不典型性 缺乏急性或慢性炎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免疫标记:HCK、CK5/6、P63、P504s(-)
3.3.1 前列腺腺 病(AAH)
A.增生小腺泡排列拥挤, 边界较清楚,类似低 级别Pca,有分叶结 构,增生的小腺体中 夹杂少量正常的大中 腺泡,腺腔内有淀粉 样小体,间质有炎细 胞浸润 B. AMACR/HMCK/P63 鸡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A HMCK/P63间断阳性 (红色),部分分泌 上皮胞浆及腔缘 AMACR阳性(黑色) C.大量增生小腺泡排列 拥挤,呈腺瘤样增生, 边界清楚,类似 Gleason I级腺癌, 但分泌上皮无明显增 大核仁
腺管腔周围常有增厚的粉红色基底膜样物质围绕,有时也能 看到双层结构的腺体 腺上皮细胞核有轻度-中度不典型性,出现小核仁 腺腔内淀粉样小体消失,偶尔出现粘液,但无嗜酸性结晶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硬化性腺病的腺管周围有完整的基底细胞围绕, HCK、CK5/6、P63+ 腺病的基底细胞有肌上皮分化倾向, S-100、SMA、 calponin(钙调节蛋白)+
前列腺腺病具有组织结构不典型性,缺乏细 胞学不典型性;HPIN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缺 乏组织结构不典型性;硬化性腺病既有组织 结构不典型性,又有细胞学不典型性
3.3.2 前列腺硬化 性腺病
A.与正常前列腺交界部位, 病变无包膜,与正常前 列腺组织分界不清,条 索状增生小腺泡在良性 腺泡间浸润生长 B.部分区域腺管结构消失, 上皮细胞呈实性条索或 单细胞生长,类似高级 别腺癌,胞浆丰富淡染, 核大,轻-中度不典型性, 少量小核仁,富于纤维 性间质,无平滑肌间质; 小腺体周围有增厚的淡 红色基底膜样物质围绕 C.免疫标记小腺泡周围基底 细胞CK5/6连续阳性 D. AMACR/HMCK/P63鸡尾 酒双染小腺泡周围基底 细胞HMCK/P63阳性 (红色),部分腺泡分 泌上皮细胞AMACR阳性 (黑色)
3.3 前列腺腺病和硬化性腺 病 3.3.1 前列腺腺病(AAH)
前列腺腺病也称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是一种以小腺泡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容易与Gleason1、2 级的低级别癌混淆 腺病最常见于移行带,而Gleason1、2级癌也多发生于此
3.3.1 前列腺腺病(AAH)
腺病体积很小,常只有几mm,直肠指检及B超难以发现, 血清PSA不高 镜下拥挤的小腺体构成边界较清的结节,有分叶结构,其内 夹杂少量正常的大腺泡 腺病上皮细胞核较小,缺乏明显增大的核仁,胞浆透明或淡 染 小腺泡的核和核仁与大腺泡的几乎完全一致,且二者间有移 行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硬化性腺病主要位于移行带,周围可疑局部浸润生长,没有 包膜,但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同于癌弥漫浸润生长 腺管增生的同时间质也增生,富于细胞的纤维间质或粘液样 间质为其重要特征,腺管被挤压而腺腔变窄或消失,结构很 紊乱,常看不见平滑肌间质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B
C
3.3.1 前列腺腺病 (AAH) A.增生小腺泡周围有 HMCK间断阳性的 基底细胞存在,基 底细胞呈萎缩状态 B. AMACR/HMCK/P63
鸡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HMCK/P63阳性(红 色),腺泡分泌上皮细 胞AMACR阳性(黑色)
A
B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是一种良性非肿瘤性小腺泡增生性病变 通常体积小,只有几mm,常发生于移行带,指检和B超难 以发现,血清PSA不高。 其形态结构与前列腺小腺泡结构的癌相似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和尿失禁 梗阻症状:尿路梗阻和排尿困难 梗阻并发症:急性尿潴留、血尿、膀胱结石、尿路感染、肾 功能受损等
3.1.3 病理特征
病理学指标:前列腺质量大于20g或体积大于20ml 通过肛指检诊断BPH具有主观性和不可靠性,目前主要经B 超测量前列腺体积供诊断参考 大体呈结节状,有假包膜形成,切面见大量小囊腔,呈海绵 状,质地视增生腺体和间质的比例而定
3.6 前列腺黄色瘤
与前列腺泡沫状腺癌鉴别 黄色瘤呈实性片状或结 节状结构,边界清楚, 缺乏腺体及腺样结构 黄色瘤细胞缺乏不典型 性,没有明显增大的核 仁 黄色瘤CD68、PGM-1、 PK-1(+),HCH、 PAS、PAP、P63、 P504s(-)
3.7 前列腺梗死和鳞化
3.1.3 病理特征
在BPH中可出现许多特殊的结构和形态。如:非典型性腺瘤 样增生、透明细胞筛状增生、萎缩、萎缩后增生等,应注意 与癌区别 对穿刺标本在没有临床指标情况下不宜随意诊断BPH,应描 述为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 ★穿刺的主要目的是明确Pca,而不是BPH ★穿刺组织常是癌好发的周围带,而不是BHP好发的移行带 ★BPH通过临床、B超、最大尿流量Qmax<15ml/s即可诊 断,无需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