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2)

(完整版)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2)
(完整版)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2)

高三上期语文强化练习(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西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

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申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 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 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巾的地位。

B. 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 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 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 “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

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 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 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

黄门侍郎。丁内忧

...

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

尚书,累表陈让,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

..

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

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 “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 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 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 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图书出版界普遍认为,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原因,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教育和儿童阅读投入的日趋重视,为童书市场的扩容提供了强大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到24.64%,未来或仍会继续上升。

不过,市场繁荣之下,危机和问题也同样突出。跟风出版、“伪书”横行、盗版猖獗。反映到前端创作,则是和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童书“早熟”,创作者理念存在偏差,甚至个别童书堪称“有毒”,这些都不容忽视。

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建设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革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但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未必被重视,或需要有更严肃的体认。

比如,童书创作、推广的功利性,固然有着市场的利益驱动,但也与大环境下功利化的教育观念直接相关。用专业人士的话说,无论是创作者、出版者乃至推广者,都把童书当成包治百病的功

能性饮料。在这种思维和出发点主导下的童书创作与出版,其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童书的创作理念,以及社会如何定义童书的作用,都与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如果教育本身充满功利,那么寄望童书市场能够自我“纯洁”起来的设想,则无异于。

童书创作和童书出版的生态,( ),而是一个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形塑的产物。明晰这一点就可知,要改变童书市场鱼龙混杂、原创不足、的局面,不仅需要创作者和市场的努力,更是社会多方面共同演进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言而喻滥竽充数缘木求鱼急功近利

B.不言而喻鱼龙混杂南辕北辙见利忘义

C.显而易见滥竽充数南辕北辙见利忘义

D.显而易见鱼龙混杂缘木求鱼急功近利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提高版权保护力度,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B.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C.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建造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D.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善创作理念等,都有必要。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来就不是一种因素决定的

B.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景观

C.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行为

D.是一种必须兼顾社会利益的商业活动

10、下面对这则招领启事存在的问题,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招领启事

各位顾客:

大家好!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

昨日有人在本书店二楼拾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人民币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银行卡、

信用卡、超市购物卡数张,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

XX书店办公室

2018年5月1日

A. 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各位顾客”“感谢莅临”等称呼与问候语没有必要,应删去。

B. 招领启事中既要说明物品的主要特征,又不能说得太具体,如“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说的太具体。

C. 本招领启事所确定的认领时间期限,是合情合理的;但“务必”一词用语太生硬,不够得体,应该删除。

D. 正文部分的银行卡与信用卡并列不当,信用卡属于银行卡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应去掉“信用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

高三下期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2)参考答案

一、1.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公认为”不正确。原文为“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C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不正确。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D项,“中国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不正确,原文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

2、C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正确,段末点明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论点。

3.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不正确。根据原文,“诚然”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

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

二、4、D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岂”“进”“退”“若”。

6、B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 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

7. B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

11. (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

(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一旦”某一日、“物议”众人的议论。(2)“释褐”脱去布衣“全”保全。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

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

三、7、A 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由语境中“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及后面的“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教育和儿童阅读投入的日趋重视”两大原因,可看出句中缺少“极容易看清楚”的语境支撑,故应用“不言而喻”。“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根据语境“‘伪书’横行、盗版猖獗”的提示,应用“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由语境“如果教育本身充满功利,那么寄望童书市场能够自我‘纯洁’起来的设想”可知,语境陈述的是“自我纯洁”的目的与功利本

身相互矛盾,故应用“缘木求鱼”。“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忘掉道义。由语境“功利性”判断,可知应用“急功近利”。

8、B 解析A、C、D三项均属于搭配不当。A项,“提高版权保护力度”应改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C项,“建造……体系”应改为“建立……体系”;D项,“改善创作理念”应改为“改变创作理念”。

9、B 解析由括号后面的“而是……”可知,此句为“……不是……而是……”句式,可排除C、D两项。由“共同形塑的产物”可知,应填对应的一种名词,由此可排除A项。

10、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则招领启事存在问题的分析。正文要求写明启事的具体内容:一是拾到的东西及有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名称等;如果招领对象是走失的人,要具体介绍其外貌、特征、性别、口音、穿着及大概年龄等;二是联系的时间、地点、方式。C 项,招领启事确定的认领时间太短,不合情理。一般招领启事不限定认领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