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鉴赏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鉴赏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鉴赏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鉴赏

一、表现手法

【知识卡片】

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使用的手法。通常也包括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内容交叉,相当部分在现代文文学类中考查。

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写景(多感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常见于小说)、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明暗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讽刺、似褒实贬、似贬实褒(贬词褒用反语)、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沓)、铺垫、伏笔、照应、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动作、肖像、语言、心理

1.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渐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①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问题: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谢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在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其中掺,取闪音,持握义。半掺,语出满语口语半掺子,也叫半颤子,就是半半落落的意思。乌衣半掺,就是乌衣巷已半是破败凋零。

2.

余杭四月

[元] 白珽tǐng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

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解析】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3.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问题: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是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失意)情怀

4.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问题:《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

答案:赋。

5.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问题:“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题:请指出这首诗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7.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题: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8.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②何当:怎么能够(安上)。

问题: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关系。

答案:一二句是写景,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士登场作铺垫。

9.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作者先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10

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问题:①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表达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

问题: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二、表达方式

【知识卡片】

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类。

所记叙的事情和生活细节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常情况下,单一的叙述较少,往往是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叙事与写景相结

合,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2.描写分为: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动态和静态近景与远景,实景与虚景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概括描写(总体,抽象,轮廓)

具体描写(局部,确切,细致)

正面(侧面)描写

直接(间接)描写

细节描写

细描与白描

3.抒情分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说,作者往往会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某种感情。

4.鉴赏表达方式的要点:

①识别(找出)表达方式

②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②指出它的表达效果(作用)

刻画人物形象

烘托人物心情

表达思想感情

凸显诗歌主题

【巩固练习】

1.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题: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2.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问题: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歌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思想,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问题:找出诗中直接抒情的词语,简析它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恐”,诗人想象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抒发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