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合集下载

近代历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近代历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原有地主和农民阶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人等新阶级。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参考: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列强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利:(1)列强入侵,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深受灾难。

(2)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财富,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4)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5)破坏了中华文明利:(1)利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的传入,利于解放人民的思想(3)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根基(4)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的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落后性、腐朽性)(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无法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4)在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5)未能正确对待儒学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欢迎阅读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4.1.2.1.2.3.4.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两个基本的选择: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帝国主义列强不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中国无法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后社会阶级发生了那些变动?★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2.3.4.另资本-1.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基地。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结构,导致了复杂的阶级矛盾。

有些矛盾是对抗性的;有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有些矛盾又两者兼而有之(如近代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这些矛盾中,只有两类矛盾居于主要地位,是中国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的焦点,从总体上决定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构成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前一种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有这样两种情况:其一,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是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高度概括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最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并不一定表现在这个矛盾领域。

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如几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其二,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但也有具体区别,国家不同,矛盾程度往往并不一样。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主要的矛盾是我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而非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虽同我们仍然有矛盾,但我们还要一定程度上争取他们的援助。

进而,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关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准备前提和条件;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这两大任务也就构成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中国人民的反抗为什么会失败?⏹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大体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第一阶段:“睁眼看世界”与“师夷长技以制夷”(1),开始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2),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第二阶段: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西方了解的加深,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开始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且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也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2.关于洋务运动(1)指导思想: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2)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企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中国发展面对两大新的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近代早期反侵略斗争的意义1.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以林则徐、冯子材等为代表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铸成近代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

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并形成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主流。

2.正是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不畏强暴、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的英勇战斗,才使我们的国家历尽劫难而未毁、屡遭侵略而未忘,为最终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决不允许中国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自己的对手。

2.中国的封建势力依旧强大,始终压制和限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过于软弱,自身没有能力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他们进行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打碎所有的桎梏,而不是改用资产阶级的文明镣铐来换下封建的野蛮枷锁,广大民众不希望任何一种压迫与剥削继续存在。

四、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选择?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 运动变化线索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 运动变化线索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线索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改变中国经济科技落后的面貌,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关系:这两大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时间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战前,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反对封建统治,鸦战后,人民则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意时期.4、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4、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肆意践踏中国人权。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传奴化思想,强夺文物。

5、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意义(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是必要的,正义的(2)反侵略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3)弘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4)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6、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内容性质: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择题(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2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1901年与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4)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5)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孙中山(6)太平天国颁布的制度(未实施)《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9)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孙中山为革命采取的行动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20日,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核心)、民生武昌首义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民主革命有了社会主义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的标志:新中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的影响: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7.23在上海法租界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摘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

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Abstract】The central inconsistency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is one important history clue. To seize this clue and master its developing rule will help us to learn modern history better. Some students, however, can not know the clue clearly and can not express it correctly in their learning course, which has hindered students in learning the modern history.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n explanation on the central inconsistency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Keywords】Chinese modern societyCentral inconsistencyEvolvement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

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鸦片战争后,由于政治上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西方列强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有着特殊地位和表现。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并存。

但1840年至1894年间仍以阶级矛盾为主,从该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斗争目标看,从洋务运动“剿发捻”的目的看,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社会矛盾。

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紧接着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发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这些都体现了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中国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开始汇流,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本国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

如1901年—1912年主要是中国人民同腐朽的清政府之间矛盾,辛亥革命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1912年—1927年主要是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政府之间的矛盾,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国共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等都是这一
矛盾的着重体现。

1928年—1935年主要矛盾,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共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等。

1945年—1949年间,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解放战争就是这一矛盾的重要体现。

但应该强调的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随着日本侵华的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便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9年—1951年,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对中国采取扼杀政策,国民党反动派又垂死挣扎,因此,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彻底解决了这一矛盾,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1952年—1956年主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政府开展的“五反”运动、稳定物价的斗争等正是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于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党和人民政府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实践。

然而,由于国内国际的种种原因,1966年党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错把阶级矛盾视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狠抓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但值得庆幸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仍然把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