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伦理现状和建构研究

跨国公司的伦理现状和建构研究
跨国公司的伦理现状和建构研究

跨国公司的伦理现状和建构研究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中的伦理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在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分工的需要,而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投资国与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和带来一些涉及不同国家之间关于普遍经济伦理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下跨国经营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权问题

不论在哪里经营,跨国公司都有责任尊重人权。跨国公司尊重人权首先是要尊重与其相接触的所有人的人权,包括其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受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所影响的社会团体等等。《世界人权宣言》中所列举的人权是最基本的,如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折磨的权利,法律而前人人平等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等等。还包括在良好条件下工作的权利和领取合理工资的权利,而且还有享受必要生活标准的权利。人权状况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反映,体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对职工的人格尊重,劳动条件的提高,工资和福利的改善,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和大量的失业人口,跨国经营中往往会出现侮辱职工的人格尊严,贬低职工的地位,压低工人工资,不提供必要的劳动和安全保护条件等问题,有的跨国公司生产对人体有害的产品,这不仅是对本公司职工的欺骗,也是对东道国消费者的人权践踏。

2.可持续发展问题

跨国公司是一个经济组织并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空间、来源、过程本身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平衡,缩小和毁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破坏。这些行为,尤其是那些对自然环境采取“实用”和“唯利是图”的跨国公司的掠夺行为不仅违背了一般的企业道德,也摈弃了最起码的正义、公益、和谐的环境伦理原则,更谈不上什么顾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提前利用了后代的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源。

(1)首先是掠夺自然资源,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得该国的开采权,又以相当高的价格在该国之外出卖这些矿产资源。但是,他们并没有支付环境维护费和破坏生态的补偿费,也没有开发一种替代产品来替代他们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

(2)其次是转移有害产业。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有害产业的生产转移和有害产品的销售转移。有害产业生产转移的一个突出例子就是环境污染密集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由于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控制和管理,对制造污染的行为惩罚力度加大,而舆论对环保方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有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的成本过高,已经不能在本国继续经营。而在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渴求远远大于对环境恶化的厌恶,所以他们希望和欢迎外国资本的进入,而不是很在意其是否会产生污染。同时发展中国家往往在法律制定方面有所滞后,或者,即使制定了相关法律也没有有效地执行,人们也没有深刻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于社会发展的危害,所以一些跨国公司就利用不同国家之间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将这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利用这些国家的政策漏洞,继续从事经营活动,而将生态成本转嫁到发展中国家。

3.跨国公司导致了不发达国家贫穷和混乱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贫困和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二是文化上的。有些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购买大量农用土地,而这些土地是当地农民用来种植口粮的。跨国公司购得这些土地后种植经济作物,以赚取利润。于是,当地农民就没有土地或没有肥沃的土地来种植口粮了结果是往往增加了当地的营养不良和饥饿人口。此外,在文化上,跨国公司的经营使得当地的文化遭到破坏,人们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影响,导致当地人群分化,混乱不安和欲望的膨胀。跨国公司再用人们以前并不需要,也承担不起的产品去引诱人们,更加剧了人心的不安,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更贫困了。因为,贫困是一个相对状态,当所有人都很贫困时,自己并不觉得贫困,而当别人相对富裕时,人们就觉得自己很穷。富人们的财富不断增加,使穷人显得更穷了。因此,就上述状况而言,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混乱负有责任。

4.跨国公司在较不发达国家进行不正当竞争,损害当地国家的利益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获得资金的条件不平等。由于跨国公司无论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乃至声誉等都是东道国的许多企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它们在与其他的公司进行竞争时具有先天优势,以银行贷款为例,银行大多会以更低的利息,较长的还贷期的优惠把资金贷给条件更好的跨国公司,结果导致本地资金流向跨国公司;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没有和当地企业一样承担社会发展成本,而这种社会成本却是当地企业很大的负担,比如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不仅要解决一大批离退休工人的生,老,病,死问题,还要解决其家属和子女问题,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跨国公司则没有这方面的负担。它

们还拥有比当地企业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能产生较高的生产率,而当地公司没有或承担不起这种技术成本。结果是跨国公司不但不支付较高的工人工资,而且比当地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雇佣更少的员工。另外,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条件往往是优惠的税率而且甚至还通过操纵全球范围内的子公司之间的利润转移,从而使它们在各地都纳税最低,最终结果加剧了不公平竞争。因此,它们能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迫使当地企业破产停业,大量工人失业,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5使用不正当的营销手段,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1)营销中的产品问题:双重标准。

在发展中国家一般的消费者心目中,跨国大公司销售的产品都是质量上乘值得信赖的。然而,许多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生产销售的产品与其在母国生产销售的产品是有区别的。一些跨国公司将许多在母国废弃、落后的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继续用于生产,并且购买使用一些廉价的原材料,雇佣低技术工人,因此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以次充好,在母国与投资国之间推行双重标准,例如,日本的跨国企业往往就把三流的产品销到发展中国家。更有甚者,一些跨国企业把关不严,甚或故意把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推出市场销售,欺瞒消费者。例如,近年曝光的就有雀巢金牌成长奶粉碘超标、肯德基的部分产品含有苏丹红、博士伦润明护理液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等等。当产品被发现有问题后,跨国公司在母国会迅速、主动地进行处理,例如召回、赔偿、道歉等;但在发展中国家被发现,有些跨国公司会拒绝赔偿,推卸责任。这种事后的处置也是一种双重标准,令当地的消费者难以接受。跨国公司营销中的产品双重标准问题,还表现在产品的设计、包装和使用说明上。发达国家对产品的包装、使用说明等有着严格的规定,跨国公司在母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一旦由于没有详细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而导致消费者误用受到伤害,那么,企业将支付数十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高额赔偿。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一些跨国公司利用相关的法律真空或模糊规定,会出于节约成本等原因而简化包装,或者由于担心在使用说明中列明一些潜在的危害而影响销售,从而不注明产品的成分或使用说明。这样的事情,在发展中国家时有发生,例如,近年见诸报道的在我国销售的雀巢巧伴伴的食品包装上没有关于转基因成分的相关标识、葛兰素公司出品的治疗乙肝药物贺普丁的中文说明书中没有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等警示语。由此可见,一些跨国公司营销的产品,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包装、使用说明等,都在母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实施双重标准,损害了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利益。

(2)营销中的定价问题:高价或低价。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营销产品,其定价面临的道德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

先是制定高价,对当地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一些跨国大公司往往利用其对某种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以及不同市场的地域分割,对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制定远远偏离合理成本的高价格,以赚取超额利润。其次,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大公司,在新进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时,会采取低价进入的战略,制定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采用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跨国公司会亏本,对当地消费者似乎也是有利的,但是,其真正的目的是期望在短期内通过低价占领市场份额,把一些实力弱小的企业排挤出市场,然后控制市场,提高价格长期获取垄断利润。这种做法显然是不道德的,从长期来说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二跨国公司经营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宏观方面的原因

(1)制度与法律体系不够健全(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3)社会风气不良(4)整个社会对伦理道德的宣传、倡导不够

2微观方面的原因

(1) 企业对伦理道德的认识不足(2) 企业短期行为

(3) 小团体利益高于社会利益(4 )非伦理决策

(5) 压力(6)伦理领导缺位,个人道德责任感低

(7) 规范不清,赏罚不明(8 )企业文化没有建立起来

三伦理问题的出现对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1 对消费者的影响。

跨国公司面临的伦理冲突时候往往根据盈利需要采取双重标准,做出很多不道德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0世纪70年代,婴儿奶粉的销售额和利润在发达国家已大幅下降。再此情境下,雀巢公司开始在众多发展中国专家广泛发展业务,甚至直接进入医院哺乳室,让父母无从选择。有专家怀疑生产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婴儿高死亡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使那些不懂产品说明的人也购买了他们的产品。

2 对东道国的影响。

跨国公司不当解决跨文化的伦理冲突可能给东道国政府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首先是破坏环境。跨国企业在第三世界国家滥发森林,引起洪水和地表土流失。对巴西及其他地方雨林的滥伐已经给当地居民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其次是破坏传统文化、政治与社会风气。众多跨国公司违背母公司的伦理标准在发展中国家大肆行贿,他们加剧了当地政治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不当占有了市场资源,更破坏了市场秩序。最后是

打压民族品牌。在中国,不少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

3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有些跨国公司违背道德准则,采取不道德的行为来应对伦理冲突,在俄罗斯的跨国公司每年将20%的林润上交给黑手党,或者参与贿赂官员。跨国公司实施不道德行为好比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自身也不能幸免。这些举动不仅降低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引发雇员对企业的不信任、忠诚度的降低以及工作士气的下降。不道德的行为在受到东道国和公众指责的同时,还可能面临国内司法诉讼。麦当劳香港高层涉嫌收取食物供货商财物,向公司推荐他们提供的食物,因此被拘捕。企业的不道德事件公布于众,在伴随企业声誉骤降的同时,企业也失去了原本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市场。洛克希德公司承认1995年曾向埃及国会议员行贿,为此,洛克希德公司被罚款2500万美元,而且该公司的运输机出口项目被禁止了三年。

四对跨国公司伦理问题的建构研究

针对这些伦理问题,尽管一些领域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国际法规,但是这些法规的贯彻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同时也没有国际警察力量保证法规的执行。因此,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发挥完全作用。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是基于协议,声誉或者是某些间接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的因素往往比所谓的国际经济法律显得更具有效性。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手段,价值体系,约束与调节力量,对跨国经营起到一种价值论证作用,并以观念形式为其活动提供意义支撑,理论保证和价值评判,为跨国经营提供一个合理的社会氛围,也为其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提供一个合理的约束。跨国公司应当遵循的基本的伦理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基本人权和自由,遵守国际经济的规范准则

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自由权,安全权及隐私权;不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语言,职业,民族出身,政治信仰不同而歧视,尊重当地文化价值与标准。国际经济规范准则作为普遍公认的国际规定,规范着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对它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例如: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区域海洋污染防治规划》,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21世纪议程》等公约和相关的条例,它们为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指南。同时也要求投资国要坚持“人道主义”精神,禁

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过时的,有害的技术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破坏其发展进程。不得在发展中国家经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

2.坚持诚信原则

诚信是经济全球化下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诚信经营降低了经营过程中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及监管成本,信息沟通坦诚顺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之,如果人们抛弃诚信理念,制造虚假信息,尔虞我诈,使经济交易双方的正常利益得不到可靠保障,社会和个人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经济秩序和公正交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尤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诚信可以说是它资本,财富和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国内各活动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上的交易到证券市场上的支付等等,无不体现着诚信的外在要求。没有诚信经济,全球化就会阻力重重。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只有讲诚信才可能获得信誉,才能有牢固的合作伙伴,才可能树立品牌形象,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范围内得到可持续发展。

3.坚持双赢原则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政策保持一致,避免对东道国通货和国际收支产生不良影响,照章纳税,尽量使用当地的原材料,将利润再投资于当地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从事跨国经营,本质上都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攫取利润。但任何跨国经营应该对东道国的发展有所裨益。有的跨国公司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或者大量占用生产性用地种植经济类作物,从而加剧了贫困国家的饥饿情况,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进一步来讲,许多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已经十分贫困了,如果跨国经营使发展中国家还要进一步贫困,这无疑会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更加扩大。只有坚持双赢原则,才能既保护东道国自身的利益,同时又为跨国公司能够长期在经营活动中取得利润提供保障。

4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与道德

要与政府保持高度合作,遵纪守法,自觉协助政府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人民关系的和谐。由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关系性质和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双方在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跨国公司在自身的经营活动中,首先应该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道德规范,至少不能违背所在国家的伦理道德要求。

最全知名跨国企业名单列表(中英文名称)

五大洲跨国企业名单列表跨国公司名单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梅溪木材|Plum Creek Timber 三井信托|Mitsui Trust 法国外贸大众银行|Natexis Banques Populaires 罗克韦尔|Rockwell 汤姆逊|Thomson 鲜京|SK Corp 家庭美元百货|Family Dollar Stores 大东电报局|Cable & Wireless|CWP 波兰电信|Telekomunikacja Polska 景顺集团|Amvescap 西武铁道|SEIBU Railway 迪克森集团|DSG Siebel系统公司|Siebel Systems 先进微电子器件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 沃特斯公司|Waters 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WFT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美国迪安食品|Dean Foods 州立农业保险|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全美金融服务公司|Nationwide Financial Services 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 法国电力|Electricitéde France 米德维实伟克公司|MeadWestvaco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澳大利亚保险集团|Insurance Australia Group 瑞士银行集团|UBS 克罗格|Kroger 诺德斯特姆公司|Nordstrom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欧翁|E.ON 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 宝马|BMW 东芝|Toshiba 瓦莱罗能源|Valero Energy(Ultramar Diamond Shamrock) 美国人伯根|AmerisourceBergen(AmeriSource Health)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1投资努力加强 根据对外经贸合作部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月到12月,中国外资总额为692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0.43%;实际利用外国资本46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14.90%。2002年1月到12月,外资总额为439.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31.47%;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8.69%。到2002年6月末,外资总额为789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 1.2投资项目系统化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服务”趋势加强。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在制造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把一般制造业,制造业装配线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变成了跨国公司制造业发展的首选地。 1.2.1继续投资制造业 在中国加入WTO后,给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他们已经作出调整,和投资计划一致。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并建立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制造公司。中国制造公司已经在许多消费型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关于这些领域,跨国公司没有再投资和建立新的工厂,而只是向某些制造产业项目进行采购。 1.2.2投资产品服务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包括银行金融产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包括批发、零售、外贸、分销的物流产业还包括法律咨询产业、会计、管理、公共关系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跨国公司正在促进它在中国的公司投资到当地的总部。一些公司把中国的总部作为亚太总部。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操作中心。在当地总部之下,也经常有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媒介中心等等。 1.3投资区域集中化 自从2005年,跨国公司已经增加投资到渤海经济圈,把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扬子江经济圈,把上海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把香港作为中心。到2005年,85.96%外资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中西地区的投资,而是依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关键地点,并且有扩大在东部投资的趋势。 1.4投资方式多元化 1.4.1根据UNCTAD’S的统计数据,跨国并购在中国可能10亿到20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大约300到400亿美元,将近5%是跨国并购,其他大部分是新建项目投资。同时,在中国出现一些非典型并购。当建立合资,许多持有现金和技术的外国商人被估计为股本,获得中国企业的已经存在的股本。对于中国方面,这也是合并和收购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福特电机公司用4千万美元采购中国江陵汽车公司80%B股,因此导致江陵汽车20%的资本股变为江陵汽车重要股份。 1.4.2从合资到独资 独资趋势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趋势。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2000年开始,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可见,独资企业越来越超过合资企业。例如,中国外资额为1 5643,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的外商合资8894,合同外资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是合资企业项目数的2倍。 1.4.3从单个投资单个项目到投资产业链 大型跨国投资不是单独在中国,而是完整的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能驾驭完整的产业链投资到一起,或者在中国建立必要完整的系统,它能获得在中国竞争的主动权。Nokia是一个在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概要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十多年,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全球公司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由于主要收入、主要资产均来自海外,全球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更注重全球,形成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西安工业大学北信学院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院系:经管系 专业:国际贸易 班级:1班 学号:B09040124 提交日期:2012 年 5 月23 日 姓名茹雪学年论文成绩

跨国公司对华营销策略分析 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低位日益突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已经占到了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额的23%,税收的18%和出口额的48%,外资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19.6%上升至2000年的32.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95年仅为20亿美元,2000年增至410亿美元,同期的我国整体的出口规模也从260亿美元迅速增至2490亿美元;初级产品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49%降至2000年的12%,二同期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则从3%增至22%。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年的不足9%增值2001年的48%,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增长更为迅速,从1996年的59%增至2000年的81%。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部分高科技行业出口增长的支柱。这些高技术行业包括电子元器件行业、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和移动电话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资料显示,在2001年中国吸引了47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比起2000年上升了15%。较低的劳动成本,加入WTO以及迅速发展的本地消费者市场是中国成为了亚洲最有吸引力的地方。A.T.Kearney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能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地方。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纷纷登陆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这些新增加的投资,许多是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厂商已将它们的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跨国公司对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的各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了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居占杰,社会主义研究,2004.6 【摘要题】跨国公司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趋势/影响/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2002-10-10(16). [2]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3]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企业等。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跨国公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它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企业成为它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的跨国公司。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万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万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2001年跨国公司达6.5万家,有85万家子公司,年销售额19万亿美元。[1]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手段。在促使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系列新趋势: 第一,发展战略全球化。实施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在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这将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促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意味着跨国公司正面临着竞争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管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发展要求,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它迫使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要求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规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些大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2009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FDI以其强大的资本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种资本存在由于其规模巨大,对东道国的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外在的影响,因此,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有其必要性。 FDI外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又加剧了国民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FDI带来了总就业量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的就业的挤出。FDI对其他方面,如环境、对外经济关系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严重。因此,目前我国已为利用FDI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并且FDI已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用外资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新形势,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跨国公司及其FDI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把促进中国本土企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中国的自立发展作为引进外资的战略目标。为此,从对外的引资政策和国内的配套政策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国外直接投资,产业安全,外部效应,引资政策

The Status Atation, Impact of Factors and Trend Analysis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FDI-induced externaliti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ies and takes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studying the impact of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mere capital existence of magnitude can also cause immense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macro economy, which make it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DI externalities on domestic macro economy. Consider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DI trends, the article conclude that the role and status of FDI in China’s economy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China should set up new FDI strategy focusing on fostering local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the associated polic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Industry safe, Externalities, FDI strategy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1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及发展

1、跨国公司:概念、特征及发展 1.1 跨国公司的名称与定义 1.2 跨国公司的性质、特征及类型 1.3 跨国公司的历史发展 1.4 跨国公司与经济发展 1.1 跨国公司的名称与定义 什么是跨国公司?迄今为止,人们对该问题的回答不尽相同。一是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不够深刻,二是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复杂性。然 而,基于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对其要有明确的界定,本节将围绕 跨国公司的名称、定义等作详细的说明。 ?跨国公司的名称 ?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 ?跨国公司的定义 1.1.1跨国公司的名称 最早提出“跨国公司”的是美国田纳西河管局局长莱索尔。1950s末,在卡耐基工业大学工业经营管理学院创立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称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已不是单纯的一国企业,而是“跨国”的企业。 1960年他发表《跨国公司》一文,此后,美国《商业周刊》出版有关跨国公司的专集。“跨国公司”一词从此流行起来。 但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的名称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国际公司 ?多国公司 ?全球公司 ?跨国公司 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指跨国公司中早期阶段,从事有限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国际公司主要立足于国内业务。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目的在于增强母公司的竞争实力。 该类企业的业务主要涉及从国外获取原料、国际贸易或一些技术转让的业务。

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具有国际性(internationality)和多国性(multi-nationality)两个基本特征。指根据不同东道国特有环境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企业。其特点是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能力。 多国战略(Multinational Strategy)注重东道之间差异,当地化(localization)是战略核心。 欧洲的联合利华(Unliver)、菲利浦(Philips)、雀巢公司(Nestle)早期均采用此战略,基于避开关税的考虑,二十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是MNC的黄金发展时期。 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 指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 特点:立足于全球性产品、全球性行业、全球市场、规模生产经营。 全球战略(global strategy)以全球性协调大规模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占领全球市场。 案例:日本的丰田、佳能、松下采用此战略,二十世纪70年代采用此战略为一种时尚。 缺陷: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全球各地个性化的需求。 跨国公司(T r a n s n a t i o n a l c o r p o r a t i o n) 全球公司很难兼顾整体效率与适应能力两个重要目标。跨国公司的建立力求实现两个目标的均衡,即从全球经济角度着眼,从每个东道国的特定环境入手开展跨国经营活动。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之间不是简单的集权与分权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各决策实体,通过有效的组织与协调系统保证跨国经营活动的实现。 跨国经营战略考虑兼顾整体效率与适应能力双重目标。跨国公司是企业发展的最高级组织形式,是企业发展追求的理想境界。 1.1.2 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的名称和定义尚未统一,主要缘于定义的标准和尺度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为: 标准之一:结构性标准 (Structural Criteria) (1)地区分布(地理分布和活动范围) (2)生产与服务设施(对外直接投资) (3)所有权(所有权的多国性) 企业能否是跨国公司取决于一个重要的标准--跨国程度(Multinationality or Transnationality) 参照美国企业,按以下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弗农)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docx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跨国公司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其全球性的经营战略正进行着战略性的调整,正确认识企业跨国经营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及时地把握最新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指引方向。 (一)各大跨国公司实施国际战略联盟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同一战略目标因而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核心技术的共同研发、交换销售网络信息,一起生产等等。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可以广泛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利用联盟伙伴的技术、资本、供应渠道以及营销网络等资源,从而来实现自身全球战略。通过联盟降低了风险,使得企业产生规模效应,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二)技术发展中更强调研究和开发(R&D)技术发展一直以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跨国公司必须使本企业的技术要素在全球各地优化配置,以此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使得产品多样性,从而通过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同国家的科技技术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使得技术利用最大化,从而带来最大的收益。 (三)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新趋势———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它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形态,并形成了自己的市场,通过互联网,跨国公司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并可以通过它的

组织结构,接触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把原来不可能的市场转变为新市场,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并且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得跨国公司内部资源能有效整合,连接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交易成本的下降。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有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盲目跃进,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事先没有制定详细的国际化战略和步骤,所以在海外扩展实战中,经常出现成本核算超支,最后造成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二)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大多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能认识到风险,但是对具体何种风险,特别是在各个东道国具体的政Z 环境下,临时碰到的风险完全没有防范能力,还有不熟悉东道国法律制度,触犯法律,直接遏制了海外发展。 (三)政F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够中小企业实质是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主体,也是市场中最活跃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想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但是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政F政策偏向国企和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欠缺,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上,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四)国内企业缺乏行业协会协调导致内部竞争严重中国很多行业没有自己专门的行业协会,所以在国内导致竞争的无序性,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做指导,并且随着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这种竞争延续到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5103527.html,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孙佳美 来源:《商情》2016年第4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实现了长远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就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跨国公司发展的有效策略,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跨国公司现状发展 现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不仅给我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的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的进步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得自身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有效地策略,促进跨国公司实现快速、稳定的进步。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海外投资结构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我国公司投资中,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加工型项目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家支持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重要的战略产业占有的比例不高。在地区结构上,虽然我国跨国公司投资的数量比较多,跨国公司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港澳地区以北美地区所占的比例依旧不高,对于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市场布局的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和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在经营发展上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经营目标并不明确,发展不够盲目。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查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也不到位,企业在境外投资主要是为了享受国家对跨国公司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的旧有设备得以转移。而且有些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境外投资比较盲目,投资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使得跨国公司承受严重的损失,跨国公司今后的境外投资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最后跨国公司中缺少高素质水平的人才。跨国公司一般都是生产加工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跨国公司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跨国公司中缺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人才以及资金。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投资以及人力投入等比较少。我国的跨国公司涉及到很多企业,并且其投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国外的一些工业产业、境外研发中心已经纷纷建立,但是产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国海外投资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资源开发为主,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转换结构以及速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美国跨国公司怎么做公共外交

美国跨国公司怎么做公共外交 美国跨国公司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大资源。跨国公司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各类活动必将对母国和东道国产生重大影响。美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国会从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游说活动,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分析一个例子。 2000年3月,美国国会围绕着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这是自1990年以来每年必唱的一出中美外交“大戏”,但2000年的争论非同一般,因为一旦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PNTR,中美之间就不再需要每年折腾一次,最惠国待遇也就不再成为美方制约中方的一张“好牌”,而有可能成为一张“废牌”。当时的克林顿民主党政府不希望将人权与PNTR挂钩,因为这将严重影响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发展。但政府的力量只能对部分同党的议员施加影响,而且如果这种游说的力度过大,将只能逼使两党对决,导致可以争取的共和党议员,意气用事,完全一边倒。同样,中国政府也不便公开游说,因为这很可能产生反效果。 于是,不代表两党、也不代表两国政府、但与中美两国政府立场和观点基本一致的美国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手段,起到两国政府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大致而言,当时的跨国美国企业使 用了三种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游说。 其一,直接游说。美国企业的惯用策略是,根据美国议员过去的投票记录,将他们分为三大类:一是坚决反对;二是坚决支持;三是中间游移。对第一和第二类就不必要花费过多精力,主要游说的对象是游移不定的第三类。但对第三类,还需要了解,谁决定不再竞选连任、谁决定连任。一般而言,优先游说竞选连任的议员,一旦其决定不连任,那么游说者就少有“空子”可钻。剔除了不再连任的议员以后,主要再针对第三类中决定竞选连任者,进一步分析他们选区的选民最需要的是什么?议员最希望解决的难题是什么?他们的软肋又是什么?对此,当时的美国跨国公司针对几个州急需解决剩余产品、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的难题,使用大量直观、易懂的数据和模板,展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停止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 关系的灾难性后果。 其二,社区游说。美国的联邦参众议员都在自己的选区设有办事处,因为社区和选区是他们立身安命之处,当地的选民直接决定这些议员该不该“下课”和什么时候“下课”。这为各大公司企业从事社区攻势和草根游说,提供了另一重要渠道,因为大型公司的优势是自己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能力动员自己的员工,既代表公司,又代表当地选民,具有独特的双重优势。这些员工在公司公关部门的辅导下,往往利用电话、信件、电子邮件和直接拜访等形式。例如,2000年,英特尔公司就动员员工寄送了6000多封信件和电子邮件,要求议员赞成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另外,美国商业圆桌会议拨出专款,建立了一个宣传机构Go Trade,专门从事社区游说,该机构的触角覆盖了19个州和88个选区。在2000年总统初选的“超级星期二”前夕,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广告,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有线新闻网长时间播放,覆盖22个州、106位众议员的选区,仅此一项就花费150万美元。 其三,行业游说。在美国,个人的政治捐款数额存在限制,但对各利益集团根据行业性质所组织的行业游说,就相对比较宽松。所以各大行业、地区,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香港美国商会、全美小麦种植者协会、北美谷物出口商协会、玩具商协会、鞋批发与零售商协会等,大都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称政治行动委员会,从事选举经费的筹集,并利用这些组织影响国会议员。以美中贸易商业联盟为例,当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后,他们就开始采取发动基层、登门拜访、媒体公关等策略,出资1200万美元,旨在游说美国国会给予中国PNTR,并投入150万美元做广告。2000年,跨国公司所组织的行业协会的捐款次数和捐款数额,分别高达1365笔和9100万美元,高于劳工组织的236笔和5100万美元和贸 易/健康组织的662笔和7200万美元。 另外,在2000年4月10日前后,包括200多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总裁在内的500多位企业界巨头云集国会,会见了300多位参、众议员,实施疲劳轰炸战术。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为给予中国PNTR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格局由原来“三级化”(美、日、韩)转变为

“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