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第二十八章水生维管束植物

合集下载

水生维管束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

谢谢观看
4.漂浮植物:这类植物的根多退化或完全没有根,整个植物体漂浮于水面。植物体的细胞间隙非常发达或 者具有气囊,以增加浮力。漂浮水面的种类,它的叶(或茎)有浮叶植物的特征;完全沉没水中的种类,它的叶 有沉水植物的特征。常见漂浮水面的种类有:芜萍、紫背浮萍、水浮莲等。金鱼藻,三叉浮萍等并不漂浮水面, 而沉没在水中。
水生维管束植物
生活在水体当中的维管束植物的总称
01 形态特征
03 主要价值 05 常见种类
目录02 生长环境 0源自 分类基本信息水生维管束植物是生活在水体当中的维管束植物的总称,它包括水生蕨类植物和水生被子植物。水生维管束 植物(俗称水草)是个生态学名词而不是分类学名词。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合并图册(2张)1.维管束植物为多细胞植物体,细胞分化明显,组成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有根、茎、叶的 分化。
主要价值
主要价值
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人们在食用、饲料、肥料、工业原料、渔业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分类
分类
从生态方面说:可分为水生蕨类植物、水生被子植物。从分类学上说,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 物、漂浮植物。
常见种类
常见种类
水生维管束植物1.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底泥中,茎、叶挺出水面者。常分布于0-1.5米 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因此又有沼生植物之称。当水位下降时,植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 仍能生长很好;但当水位升高时,植物体被淹没,则不能生存。在水深1.5米以内的小水体,这类植物常可长满 整个水面;在较深的水域,多分布于浅滩。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 (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水芹。

20水生维管束植物

20水生维管束植物

5、体制
异丝体:原始,匍匐部+直立部,如水云目
假膜体:藻丝胶粘,如酸藻目、索藻目
膜状体:细胞多向分裂,分化,如海带科

分类
1(2)没有无性生殖。生活史中只有孢子体世代 …………………………….………..……圆子纲 Cyclosporeae 2(1)有无性生殖。 3(4)以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为卵配 …………………………..………....不动孢子纲Aplanospore配和卵 配……..…..........…褐子纲(褐藻纲)Phaeosporeae
江篱属Gracilaria

植物体红色、暗紫绿色或暗褐红色,软骨质或肥 厚多汁,易折断。高5至45cm以上,有的可达1m。 基部有盘状的固着器。分枝互生、偏生、叉状或不 规则,有的分校基部缢缩或渐细。植物体单轴型。 顶端有一顶细胞,由它横分裂为次生细胞,再继续 分裂成为髓部及皮层细胞。
江蓠喜生长在有淡水流入和水质肥沃的湾中,尤其 在风浪较平静,水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较清的
裙带菜E.Pinnatifida,是一 种食用经济海藻,除含碘量 较少外,其它成分不亚于海 带同时,亦可作为综合利用 提取褐藻胶的原料。
巨藻属Macrocystis

巨型海藻,孢子体具有一个多年生的基部,固着器 假根状。具有叉状分枝或叉分不明显的柄,在每个 分枝顶上,各有一片叶片,顶生叶片基部作不规则 裂开而形成新侧生叶,叶面具有皱纹,成熟的侧生 叶片具有短柄。全部叶片 生于一个侧面上。 因此孢 子体的叶状部是由多数叶 片组成的,丛生于柄部的上端。 巨藻M. pyrifera多年生 海藻,最长寿命可达12年 之久,藻体长一般达数十 年,最大体长可达60m.
水生植物叶的生态类型
1) 挺水叶:挺水植物的叶具有同陆生植物相同的结构 2) 浮水叶:叶内气室特别发达,或在叶柄上或在叶的 背面具由薄壁组织组成的气囊,以增加浮力。浮水 叶具有背腹两面结构。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题型:名词解释、写出各名词的英文或汉语名称、单项选择、是非题、简答题、问答题、绘图题第一、二次绪论解释: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湖沼学 Limnology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长距离的游动,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其个体微小。

包括细菌、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自游生物(Nekton):具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具有快的游泳能力。

如各种鱼、虾。

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表面。

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于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如槐叶萍、船卵溞等。

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

2.简述我国在水生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3.如何划分湖泊的生物区?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从水面开始,延伸到沉水植物的部分。

亚沿岸带(sublittoral zone) :沿岸带与深底带的过渡带.深底带(profoundal zone):深底带部分,无植物生长,只有少数底栖动物。

2.水层区:沿岸区(littoral zone):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

湖心区(limnetic zone):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生物圈(biosphere):4.简述水生生物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藻类摡述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1)水华(water bloom)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2)赤潮(red tide):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3)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成因:植株发育阶段不同,或不 同的生境条件
长卵圆形+线形
四、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1)出芽
芜萍、浮萍、紫背浮萍 繁殖速度非常快
(2)匍匐茎
作用:迅速扩大分布面积,占据各种生态位
大薸
苦草
凤眼莲
(3)根状茎
一种变态茎,茎节处可生根、发芽,繁殖力很强

菖蒲Leabharlann 萍蓬草(4)球茎球茎:节间短缩膨大呈球状或扁球状的地下茎, 有明显的节和节间,有较大的顶芽 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
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繁殖
一、根
通气组织发达 多为须根系,生于泥土中或悬
垂于水层中 根系退化,甚至无根(如芜萍)
二、茎
作用:通气、输导养分、贮存营养物质、繁殖 类型: 直立茎:通气组织特别发达 匍匐茎:繁殖,并快速占据生境,如水葫芦 根状茎:通气组织发达,贮存养分,如莲 球茎:贮存大量的营养物质度过不良环境,如
荆三棱
慈姑
(5)休眠芽
休眠芽:植物体暂时保持休眠状态,生理活动很 低的芽体 作用:植物体度过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可在环 境条件适宜后快速萌发生长
2、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和结实的过程来 完成,即种子繁殖 传粉方式:水媒、风媒和虫媒
苦草
穗状狐尾藻
慈姑,荸荠
三、 叶
挺水叶:叶挺出水面,气生,具有陆 生植物的特征
浮水叶:背腹之分,背面海绵组织发 达,增加浮力,叶可浮于水面;叶腹面 有许多气孔、角质层、栅栏组织
沉水叶:膜质,组织分化不明显,无 栅栏组织,无角质层,细胞间隙大
异形叶性(Heterophylly)

水生维管束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

光合细菌 非维管束植物(藻类、苔藓) 维管束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 大型藻类(如轮藻) 苔藓
“大型水生植物”不是分类学的概念! 而是指生态学范畴的生态适应类群。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1. 概念
除小型藻类以外的所有水生植物类群。 包括大型藻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 植物。
个体的具体大小 > ? 最小的可能是无根萍(1-1.5mm) Wolffia arrhiza (L.) Wimmer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植物界
种子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类群 苔藓植物类群 菌藻植物类群
维管束植物 非维管束植物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水生植物
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 全部或部分生活史发生在水中或水表
面。
•水生非维管束植物(藻类、苔藓) •水生维管束植物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水中的光合生物 大型水生植物
眼子菜科 黄丝草(微齿眼子菜):单子叶植物纲,眼
子菜科 金鱼藻:双子叶植物纲,金鱼藻科 狐尾藻:双子叶植物纲,小二仙草科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菹草
马来眼子菜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苦草
穗花狐尾藻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金鱼藻
黑藻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黄丝草(微齿眼子菜)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内容
第一节 水生植物的主要生态学特点 第二节 水生植物群落原生演替过程 第三节 我国常见种类(主要物种观察) 第四节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第五节 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 水生植物群落恢复
华师《水生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 水生植物的主要生态学特点
一、大型水生植物的概念 二、大型水生植物的生活型 三、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 四、沉水植物结构特点 五、沉水植物生理特点

轮藻、水生维管束植物

轮藻、水生维管束植物

复习思考题P4401、藏精器:轮藻门雄性生殖器官。

藏卵器:轮藻门雌性生殖器官。

2、最大的特点是植物体外观似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专门的有性生殖器官——藏精器、藏卵器。

所谓的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是地下无色的假根和地上部分的中轴、小枝、侧枝几部分组成。

中轴明显的分节和节间两部分,每一个节上生有一轮小枝及侧枝。

藏精器和藏卵器都生于小枝上,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

藏精器能产生一个具有两条鞭毛的精子。

除有性生殖外,有的种类地下假根部分的节上可产生珠芽,进行营养繁殖。

轮藻门的色素和储存物质和绿藻的相似。

储存物质为淀粉和脂肪。

P467 第三题1(6)根生泥土中2(3)植株全沉没于水中,水下开花,或花期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的………………沉水植物3(2)植株不全部沉没水中4(5)植株的大部分沉没于水中,叶片较宽阔,浮于水面,叶柄细长………………浮叶植物5(4)植株的茎或叶挺出水面……………………………………………………………挺水植物6(1)植株漂浮水面,根悬垂于水中,有的仅有叶状体,无根…………………………………………………………………………………………漂浮植物漂浮植物1(8) 植物体退化为叶状体,常具须根。

以出芽方式进行繁殖2(3) 叶状体无根。

极微小,长椭圆形或近球形,常在植株前端产生芽体繁殖……无根萍3(2) 叶状体有根,常在植株两侧产生芽体繁殖4(5) 多个叶状体相连成片,具有细长短柄。

母体与两侧的芽体相连,形似“品”字………………………………………………………………………………………………品萍5(4) 叶状体无柄,浮于水面6(7) 叶状体较小,对称。

无柄或有短柄。

背腹面均呈绿色,每片叶状体仅一条须根装………………………………………………………………………………………………浮萍7(6) 叶状体较大,达10mm。

腹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状体具数条须根装………………………………………………………………………………………………紫萍8(1) 植物体由根、茎、叶组成,不进行出芽繁殖9(10) 植株较小,常呈三角形,绿色或紫红色。

《水生维管束植物》课件

《水生维管束植物》课件
《水生维管束植物》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水生维管束植物》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介绍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结构、生活方式、适应策略和生 态。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植物类别吧!
背景介绍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定义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一类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们通过维管束来传输水分和养分。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态
1 生境多样性
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以 生长在湖泊、河流和 湿地等多种水生生境 中。
2 物种多样性
水生维管束植物具有 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从小型浮萍到大型荷 花都有。
3 生态功能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水 生生态系统中扮演重 要角色,如提供氧气、 过滤污染物和提供栖 息地等。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生理调节机制保持水分平衡。
2
光合作用的优化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过优化叶片结构和叶绿素分布,最大限度地利用光合作用产生 能量。
3
营养摄取的适应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过吸收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并调节根系和养分吸收速率来适应 不同的水质条件。
根的结构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根通常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 的细根,以便吸收水分和 养分。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活方式
• 光合作用 -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能量和产生氧气。 • 营养摄取 -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 • 繁殖方式 -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常通过分生孢子或有性生殖来繁殖。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分类
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以按照茎的特点分为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特点
水生维管束植物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独特特点,如气孔特化和叶片肌肉等。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结构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枝角类都具有单眼和复眼. ( )2.环节动物水生寡毛类又称水蚯蚓,是底栖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 )3.蜻蜓稚虫具面罩而豆娘稚虫无面罩.( )4.每一个水库、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水生生态系统.( )5.藻类植物的补偿点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6.水体中的PH值是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7.由于水分子强烈散射的是蓝色光,因而愈清澈的深水愈呈现蓝色.( )8.在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中,藻类植物不可能长时间生存.( )9.水体中氮、磷两种营养盐类都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 )10.硅藻的无性繁殖是产生复大孢子.( )11.水生昆虫中的龙虱幼虫俗称水蜈蚣,在鱼池中滋生会危害鱼苗. ( )12.菹草、金鱼藻的冬芽就是冬天形成的繁殖芽. ( )13.淡水中原生动物的伸缩泡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14.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15.海产硬骨鱼类是恒渗透压动物。

( )16.淡水浮游动物中的轮虫类是鱼苗下塘初期最适口的天然饵料.( )17.在不超出适温范围内的情况下,自然界温度的周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 .( )18.硅藻在春秋出现两次数量上的高峰,造成了水环境中硅酸盐的含量出现相应的两次数量上的低峰.( )19.轮虫类在冬季产冬卵夏季产夏卵,这是对环境的最好适应.( )20.大多数枝角类的取食方式是利用胸肢滤取食物.( )21.壳顶向上,壳口向观察者,壳口在螺轴右方即右旋,左方即左旋,常见的螺为左旋.( )22.H2S对水生动物的毒害就是因为和血红素结合使之失氧的缘故.( )23.周期性的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提高水生生物对能量的利用率.( )24.鱼苗下塘初期,枝角类是最适口的活饵料.( )25.变温动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26.在补偿点光照条件下,植物只能维持生命,但不能繁殖.( )27.当CO2溶量高时,光合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相应升高.( )28.水生维管束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是肥水鱼池溶氧的主要来源. ( )29.剑水蚤的第一触角为执握肢. ( )30.青萍.紫背浮萍和芜萍通常以出芽繁殖来增加植物体的个体数.( )31.由于兰.绿藻有较厚的果胶质和纤维质组成的细胞壁,而多数鱼类又缺乏相应的消化酶,所以部分种类不易被消化.( )32.轮虫个体小通常行孤雌生殖,枝角类个体大通常行两性生殖.( )33秋季,中华绒螯蟹要降河到浅海中去索饵育肥.( )34.环境温度降低,藻类植物的补偿点升高,补偿深度也随之升高.( )35.大型浮游动物由于个体较大,采定量样品时一般用浮游动物网过滤.( )36.水体富营养化后,金藻和硅藻的多数种类将发展为优势种.( )37.鱼苗池中,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经是鱼苗的呼吸.( )38.食物链可以无限制的延长.( )39.中华绒螯蟹繁殖习性的最大特点是能进行降河生殖洄游 .( )40.贫营养型水体中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幅度最大.( )41.毛翅目的幼虫能分泌细丝作茧所以称为石蚕.( )42.小型浮游动物由于个体较小,采集定量样品时一般需用浮游植物网过滤.( )43.血红裸藻大量繁殖时,常在水面形成颜色一日三变的浮膜.( )44.枝角类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无节幼体时期.( ).46.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47.渗透作用就是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不断向环境中扩散的现象.( )48.轮虫类同原生动物一样,是一群小型的单细胞体动物.( )49.水生植物都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 )50.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又叫蚌类.( )5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叶;参加繁殖的细胞是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无胚,所以人们把它叫叶状体植物或孢子植物.( )52.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是淡水水体中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的,又比较常见的藻类植物.( )53.裸藻属和衣藻属都是有鞭毛会运动的单细胞藻类,它们都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 )54.小环藻属是淡水中常见的绿藻,在显微镜下只需观察壳面的形态就可以识别它.( )55.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其主要运动器官是第一触角.( )56.蓝藻植物细胞内不具色素体.( )57.桡足类的发育要经过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才能变成为成体.( )58.水生昆虫中蜻蜓稚虫是危害鱼苗的大敌,渔民把它叫水蜈蚣.( )59.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属于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60.硅藻门植物细胞壁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细胞有壳面.环面之分,并且在壳上大多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61.虽然大多数藻类植物体型微小,但同高等植物一样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62.桡足类一般进行两性生殖.( )63.三毛金藻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常见,主要是水质太肥所致.( )64.浮游生物个体相对微小,这是为了适应浮游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 )65、绿毛龟体上的“绿毛”,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的游动孢子着生萌发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慈菇、莲、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根生泥中,营养叶 为羽状复叶,小叶 片互生,羽状深裂 或全缘。挺生于池 塘、水田和水沟中。 可食用、药用。
荸荠Eleocharis dulcis
茎直立,圆柱形,丛生,
表面光滑无毛。中空,内
有膜状横隔。无叶片。根 状匍匐茎细长,顶端生扁
根生长于泥中,部分茎长于水中,部分茎、叶挺出水面,
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种特性,陆生较强。在空气中的部分
具有陆生植物特征,叶子表面具厚的角质层,能保护水 分;在水中的部分具有水生的特性,常具发达的通气组 织,根相对退化。主要分布在水深1.5m左右的浅水区 或潮湿的岸边。常见的有水蕨、荸荠、芦苇、菰(茭
有球茎萌芽。
莲Nelumbo nucifera
根茎发达,由根茎基部生出叶和须根,叶盾状圆形,
中央微陷,叶脉放射状,叶柄长1~2m,挺出水面, 花
单生以粗大的花梗挺出水面,果实陷于漏斗状果托内
(莲蓬),根茎藕可食用。花果期一般为6-7月。子
喜旱莲子草(水花生)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球形块茎―荸荠,花果期
夏秋季。我国南北各省均 有栽培。荸荠又称地栗,
营养丰富,含蛋白质
1.5%,糖类21%,脂肪 0.1%,可供食用或入药, 清火解热。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直立茎,圆柱形,中空有 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带状披 针形,边缘有小齿,叶鞘圆 筒形。圆锥花序顶生,稠密 分枝。地下茎白色、粗大, 向四周蔓延。
直立茎
匍匐茎
又称横走茎。如水浮莲、
水葫芦等。节-须根、 芽,节间长。
根状茎
又称根茎。如莲和芦苇
等。气室发达,有的营 养丰富,繁殖力强。
球茎
如荸荠、慈姑等。
三 、叶
叶:叶片、叶柄和托叶
有些叶基部扩大成鞘状或由
托叶演变成鞘状,被称为叶
鞘或鞘状托叶
叶鞘常具有叶舌和叶耳。叶 舌位于叶片和叶鞘相连的腹 面。叶耳位于叶舌两侧
金鱼藻Ceratopteris
植物体光滑,茎细长分枝,脆
弱,易于折断。叶线形,无叶
柄,6~8片叶轮生,通常多为 1-2回叉状分枝,边缘有微细 锯齿。晚秋时形成冬芽沉入水 底越冬。生于湖泊、池塘、水 沟等水体中。世界种,广布我 国各地。通常在水族箱内用作
水草景观及净化水体用。
漂浮植物
植物体漂浮于水面或水当中,根不着地,根系退化或须状根, 起平衡和吸收营养的作用,叶背面常有气囊或叶柄中部具葫
护堤植物,手工业原料, 净化水体,造纸原材料。我 国南北各地皆有分布。
花序为圆锥花序
菰(茭白)Zizania latifolia
高大草本,叶片长而宽,带状披 针形。小穗单生,只一朵花。基 部由于黑穗菌的穿生可刺激植物
体组织使细胞异常增生呈肉质茎
形成茭白,供食用。花果期秋冬 季,生于湖沼中或栽培于水田 中。我国南北各地均产。雄茭。
凤眼莲(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第二十八章
水生维管束植物
本章重点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定义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及对水环境的 适应 常见种类的鉴定
水生植物是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 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俗 称水草。 维管束是指: 水生维管束是指:
生态分布和意义
水生维管束植物决大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只有少数种类生活 于海水或盐碱水体中。以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为 代表的海滩红树林群落是一个特殊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于 我国海南岛等热带海岸,灌木或乔木。这类海滩沼生植被, 在涨潮时,海水可淹没全部植株,有发达的气生根或板根, 可抵御风浪的冲击。红树用“胎生”方式繁殖,种子在母株 上萌发后掉入泥滩,数小时后扎根成一新植株。以黎科植物 碱蓬(Suaeda glauca)为代表的盐碱草本植物,在我国南 北方分布十分广泛。无论海滨或内陆咸水湖沼的沿岸湿地都 能茂密生长,每年夏秋季,在辽宁辽河三角洲数千公顷海滩, 被红色碱蓬覆盖。
芦状气囊。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静止小水体或流动性不大的
水体中。常见的种类有紫背浮萍、槐叶萍、满江红、凤眼莲
(水葫芦)、大漂(水浮莲)。
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hiza
叶状体倒卵圆形或倒卵形, 长5~8mm,宽5~7mm。 叶状体腹面绿色,常有7条 脉,背面紫色,故称紫背浮 萍。丝状根5-11条。常以侧 芽进行繁殖。晚秋植株产生 冬芽,多年生,浮生于池塘、 稻田、水沟等静水小水体。
水芹
以生活在河沟、水田旁, 以土质松软、土层深厚 肥沃、富含有机质保肥 保水力强的粘质土壤为 宜;长日照有利匍匐茎 生长和开花结实,短日 照有利根出叶生长。
水芹
浮叶植物
植物体根、茎生于泥水中,有浮叶(水上叶) 和沉水叶(水下叶)之分。水上叶具长柄浮于水 面,贴着水面的部分叫背面,正对着太阳的部分 叫腹面,背面常长有气囊,叶的腹面具有气孔。 水下叶细裂丝状或薄膜状。茎常弯曲于水中,长 可达1-2m。主要分布在水深1-3m的区域内。常 见的有菱、莼菜、睡莲、芡实等。
萍Marsilea quardrifolis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走,每节生出根和叶,叶柄顶端有4片叶, 成十字排列。田字萍、四叶菜、大浮萍。
槐叶萍Salvinia natans
茎细弱,横卧于水中,分枝少,无根,叶三枚轮生。 浮水叶2枚,绿色,长椭圆形或卵形;沉水叶1枚,细 裂成根状,通常6~7根,悬垂于水中,密生长毛,起 根的作用。孢子囊果生于沉水叶上。浮生于池沼、水 田、沟渠等水面,为世界广布种。秋季形成孢子。
沉水植物
根生泥中,茎、叶全部沉没水中,仅在开花时花露出水
面,植物体茎叶的构造具典型的水生特性,通气组织发 达,整个植物体都能吸收养料和水分。主要分布在水深 1-2m处,分布的深度受透明度的制约,典型沉水植物为 马来眼子菜、茨藻、轮叶黑藻、菹草、苦草、金鱼藻等。
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无柄小花,呈头状,如黑三稜、喜旱莲子草等。
第二节 常见种类
初步统计,分布于我国各类淡水水体中 的维管束植物有近200种,其中最为常见 且饵料价值较大者有以下几十种。
生态类群
根据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构造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分为4个生态类群: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漂浮植物
挺水植物
菱属Trapa
根生泥中,茎细长,伸至水面,叶有沉
水叶和浮水叶之分,沉水叶对生,羽状
分裂;浮水叶菱形,上边缘具细齿,下 部楔形。叶柄具气囊,茎近水面处节间
缩短,叶密聚于茎顶,各叶片镶嵌展开
于水面,花单生于叶腋,坚果,有刺状 角2-4枚。生于湖泊、池塘、河沟等,种
类多,其中菱角T. japonica分布最广。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茎细长,圆柱形,分支,具有多数节,叶轮生,每一茎节有叶4~10 枚,通常6枚,叶带状披针形,叶缘具小齿,叶无柄。广布于池塘、 湖泊和水沟中。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目前在河蟹养殖池塘中进 行人工栽培。
茨藻属Najas
茎纤细,圆柱形或方形, 具分枝。叶线型,叶缘刺 状小齿,叶对生或在分枝 顶端聚生。基部具鞘。植 株脆弱。生于湖泊、水田、 池塘等水体中。常见有:
1、叶脉 :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
2、叶的形态
3、单叶和复叶
4、叶序和叶镶嵌
5、异形叶
四、 花
水生被子植物的有
性繁殖器官。
一朵典型的两性花,
由花柄、花托、花 萼、花瓣、雄蕊、 雌蕊几部分组成花有来自单独一朵生于茎上,称为
单生。 大多数植物的花 是按照一定方式 排列在花枝(花
轴)上的,称为
芡实Euryale ferox
植株高大有刺,根茎短而粗,有白色须根。浮水叶圆形,盾状, 直径可达130cm,腹面深绿色,叶脉下陷,叶片皱折,背面紫 红
色,叶脉显著隆起,两面的叶脉分枝处均被尖刺。初生叶沉水,
箭形或下部呈开裂的椭圆形。叶具长而中空多刺的叶柄,丛生于 茎上。花开出水面,紫色。果实球形,表面密被刺、顶端宿存萼 片呈喙状,形如鸡头,故称鸡头莲。芡实种子可供药用。
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叶基生,出水叶箭形,沉水叶线形。花
白色,花序上方为雄花,下部为雌花。 花果期夏秋,白露后植株地上部分生长 缓慢,地下部分不断抽出匍匐枝,各枝 先端形成球茎(块茎),球茎供食用。 生长在沼泽地区及浅水中,我国华南地 区和长江流域各省利用常年积水的低洼 田栽培,秋后地下茎先端结球茎,翌春
茎圆柱形、中空、茎节明显, 植物体匍匐状,多分枝,叶对 生,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
叶,头状花序。花果期夏季。 生
于池塘湖泊的浅水处或生于近 水 处的河岸上,为水陆两栖性植 物。可作水生饲料。同时也是 一 种很好的绿肥。全草入药,有
蒲草
蒲草多自生在水边或池沼内,每 年春季从地下匍匐茎发芽生长, 并且不断发生分株;冬季遇霜后, 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匍匐茎在土 中过冬。 蒲草不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艺 品编织加工材料,也是广泛生长 的一种野生蔬菜,其假茎白嫩部 分(即蒲某)和地下匍匐茎尖端 的幼嫩部分(即草芽)可以食用, 并且清爽可口;老熟的匍匐茎和 短缩茎可以煮食或作饲料;雄花 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 补功能。
一、根
一般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依 其形态可分为直根、须根等多 种类型。一株植物根的总体, 称为根系。水生植物的根系多 为须根系。须根生于泥土中或 悬垂于水层中,起着固定、平 衡植物体和吸收养分的作用。
二、茎
茎主要有着支持植物体河输导养分的作用, 此外还有繁殖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等。 水生植物常见的茎有直立茎、匍匐茎、根茎 和球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