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

章第1 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 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 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节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之后,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本内容的两个生物学经典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的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内容的要求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近几年的高考考纲知识点为“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为II 级。课标和考纲对此均做了较高的要求,其原因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② 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本节内容包括

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

① 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

②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

确立依据:重要的生物学史实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的组成部分。本届内容涉及到的实验都不能动手完成,要理解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高一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

二、教法与学法本课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讲授、问答、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指导学生了解了实验过程之后,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浅入深,获取各实验的目的、思路,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体会到生物现象的物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课时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来说他的实验并没有构成单一变量。不能惜,那怎么办?对遗传物质的够排除蛋白质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是不断深另一个实验能够将DNA和蛋白质彻化、不断完善底分离开,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回忆病毒的特认同科学

1. 讲述并投影:的发展离不开

T2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说明其结构特

点、物质(元素)组成,培养条件。

点,认识噬菌体技术的支持。

投影其电镜下的照片,说明根据电镜分析:DNA进入

照片显示的其可能的寄生和繁殖方式。细菌,蛋白质没有进

观察图片,思考:注入细菌的物质是入细菌,两者彻底分

什么?你认为哪一种物质是噬菌体的遗离开了。DNA能够在

传物质?为什么?能不能排除蛋白质的亲子代之间保持连

作用?续,是噬菌体的遗传

2、投影分别用不同放射性元素标记物质。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思考并尝试回

思考:答:(1)化学成分

(1)为什么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只有两种,在自然的

料?生理过程中把DNA

(2)有多种同位素:14C、3H、18O、和蛋白质彻底分开。

15N、32P、35S,应该用什么同位素标记噬(2)32P 和35S

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何标记?分别DNA和蛋白质

(3)保温、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什的特有元素,能把两

么?种物质完全区分开。

(4)离心之后细菌的位置在哪里?(3 )保温让噬

子代噬菌体的位置在哪里?菌体吸附在细菌表

(5)对沉淀、上清、和子代的放射面,注入遗传物质,

性测试结果怎样?得出什么结论?离心是使噬菌体外壳与

细菌分离。

(4)离心之后

细菌的位置在沉淀,子

代噬菌体的位置在细菌

中,随细菌沉淀在底

部。

(5)标记蛋白质

的一组,放射性主要

出现在上清,说明蛋

白质外壳主要在上清,

子代中没有检测到放射

性,说明子代不含有

亲代的蛋白质。标记

DNA的一组,放射性

主要出现在沉淀,说明

亲代

DNA出现在沉淀中,并

且子代噬菌体中也检测

到了亲代的DNA。综合

两组,在噬菌体亲子代

之间连续的物质是

DNA,因此DNA才是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蛋

白质不是

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选讲——设疑:DNA是生物唯一的遗

传物质吗?

投影演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结果,

思考: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投影并讲述: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具有细

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多数病毒的遗

传物质是DNA ,例如:T2 噬菌体。少数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RNA ,例如:SARS 、HIV 、烟

草花叶病毒等。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

回答。

观看幻灯片,回

答:烟草花叶病毒的遗

传物质是RNA。

总结上述探究活

动,得出: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进一步明

确某些病毒的遗

传物质是

RNA ,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的原因。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点出重点。回顾本课内容,查

漏补缺。

加深理

解、巩固、深化

所学知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知识基础: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但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所遵循的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对照等)方面不能准确把握;对于同位素标记法在必修一的光合作用实验中涉及到,但在本节教学中,同样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但用什么标记,怎样标记,不同的标记会出现怎么样不同的结果,同学们仍然不是很清楚;另外,复习生物的遗传物质又可以和必修一核酸这一节相关内容相联系。

2. 学生的复习现状:

学生在已有基础知识上复习,但一堂复习课比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效果分析

第一、构思独特,主线清晰。围绕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进行实验材料,实验设

计,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的分析。针对不同科学家所做的实验,紧扣核心知识,对重点知识创造性进行设计。第二、教与学过程有独到的创新,体现了新教材理念。教学过程既发挥了教师“诱”的作用,也发挥了学生“思”的作用,更注重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设计中不仅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还有小游戏。

第三、注重课堂高效,实现三维目标。学生能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合作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又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

章第1 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 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 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节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之后,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本内容的两个生物学经典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的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内容的要求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近几年的高考考纲知识点为“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为II 级。课标和考纲对此均做了较高的要求,其原因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评测练习

考点一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2016 宁夏银川九中第四次模拟,4)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 直到20世纪初期, 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 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B. 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D.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2.(2013 课标Ⅱ ,5,6 分)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 T2噬菌

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 光衍射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 (2016 浙江嘉兴二模,1)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具有核糖体, 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B. 遗传物质是RNA,只位于拟核区

C.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其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D. 与R 型菌相比,S 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4.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 再培养

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E、F对照, 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 F 组可以分离出S和R 两种肺炎双球菌

C. F 组S 型肺炎双球菌的产生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5.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主要过程如下: ①标记噬菌体→② 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 和32P的细菌

B. 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 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 ④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6. (2016 江苏单科,1,2 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 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自我纠错反思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

博兴县第二中学

一、从课前准备上说

要上好一堂高考一轮专题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

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我在课前认真组织材料制做PPT课件,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要让他们找回自信。搭建好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设计经典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助其巩固知识。

二、课堂设计要从考纲出发,明确考什么。

本节课结构完整,将考试大纲细化为学习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明明白白告诉学生考什么,怎么考,我该怎么做,将复杂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是一堂一轮复习课,只能对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在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使其知识归纳有条理,要使之知识得到升华。

三、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动手。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习的知识。一直以来,我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没有自己动手的过程。故今后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训练,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才会事半

功倍。另外就是注重书本,在课堂中,一定要留时间给学生看书,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是关键。

四、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生物实验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也很大,但每次考试中学生实验题的平均分很低,从答题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语言表达混乱不清,不规范,没有使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具体内容标准为: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

程,得出相应的结论;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说出“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并得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探索遗传

物质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