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盖制造说明书

连杆盖制造说明书
连杆盖制造说明书

汽车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彭树陈

学号: 0941102049 院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刘玉梅

2012年9 月25 日

目录

一、序言 (2)

二、设计任务书 (3)

三.连杆盖加工工艺及分析 (5)

3.1连杆盖的用途及其特点 (5)

3.2连杆盖的的材料及毛坯制造 (6)

3.3连杆盖的加工工艺过程和工艺分析 (6)

3.4工序的设计 (9)

3.5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10)

四、连杆盖钻孔夹具设计 (16)

4.1、对专用夹具的基本要求 (16)

4.2、专用夹具设计步骤 (17)

4.2、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8)

4.4、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8)

4.5、夹紧装置的设计 (19)

4.6、钻套钻模版的设计 (20)

4.7、绘制总图及确定主要尺寸和技术要求 (22)

五、设计小结 (22)

六参考文献 (23)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这次设计我将使我们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搞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训练,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锻炼。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并进行工艺规程设计,其中考察了定位基准的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及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等相关知识,历时两个星期的设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今后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工作中。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都得以解决,在此对老师表示忠心地感谢。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二、设计任务书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题目名称设计“连杆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2—Φ

14.5钻床夹具

设计时间

2012.9.1—

2012.9.21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编号设计地点1A808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1)能熟练应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及在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工艺践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和夹具设计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产品结构设计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1、连杆盖产品图;

2、夹具设计手册

3、机械制造工艺手册

4、课程设计指导书

三、任务和要求

(1)应用计算机绘制给定的产品图。

(2)完成给定的产品图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某二道工序过程卡。

(3)完成给定的产品图工艺过程某道工序的机床的夹具装配图。

(4)完成机床夹具的零件图。

(5)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1、夹具设计手册

2、机械制造工艺手册

3、课程设计指导书

4、在相关工厂已完成了生产实习

五、进度安排

9月1日: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9月2日——9月6日:工艺方案设计和指定工序夹具方案设计;

9月7日——9月15日:工艺规程设计、工序设计和夹具装配绘制;

9月16日——9月18日:夹具零件图绘;

9月19日——9月20日:设计说明书撰写

9月21日:答辩;

9月22日:整理课程设计资料归档。

六、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七、主管教学主任意见

主管主任(签字):年月日

八、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三.连杆盖加工工艺及分析

图3-1

3.1连杆盖的用途及其特点

连杆盖主要和连杆组合成一体,作为组合机件来使用,连杆是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它在柴油机中,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连杆在工作中承受着急剧变化的动载荷。连杆由连杆体及连杆盖两部分组成。连杆体及连杆盖上的大头孔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装在一起。连杆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连杆的大头孔内装有薄壁金属轴瓦。轴瓦有钢质的底,底的内表面浇有一层耐磨巴氏合金轴瓦金属。连杆盖的加工精度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而工艺的选择又是直接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反映连杆精度的参数主要有5个:(1)连杆盖的圆柱度,粗糙度;(2)两个Φ12.5孔中心距尺寸

精度;(3)平面台的尺寸精度,粗糙度等。

3.2连杆盖的的材料及毛坯制造

连杆盖在工作中承受多向交变载荷的作用,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因此,连杆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碳钢和合金钢;如45钢、55钢、40Cr、40CrMnB等。近年来也有采用球墨铸铁的,粉末冶金零件的尺寸精度高,材料损耗少,成本低。随着粉末冶金锻造工艺的出现和应用,使粉末冶金件的密度和强度大为提高。因此,采用粉末冶金的办法制造连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制造方法。

连杆盖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材料的工艺性(可塑性,可锻性)及零件对材料的组织性能要求,零件的形状及其外形尺寸,毛坯车间现有生产条件及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的可能性来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根据生产纲领为大量生产,连杆多用模锻制造毛坯。连杆模锻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体和盖分开锻造,另一种是将体和盖锻成—体。整体锻造的毛坯,需要在以后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其切开,为保证切开后粗镗孔余量的均匀,最好将整体连杆大头孔锻成椭圆形。相对于分体锻造而言,整体锻造存在所需锻造设备动力大和金属纤维被切断等问题,但由于整体锻造的连杆毛坯具有材料损耗少、锻造工时少、模具少等优点,故用得越来越多,成为连杆毛坯的一种主要形式。总之,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的选择应使零件总的生产成本降低,性能提高。3.3连杆盖的加工工艺过程和工艺分析

由上述技术条件的分析可知,连杆盖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但是连杆盖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这就给连杆的机械加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必须充分的重视。

(连杆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见加工工艺卡片)

连杆盖的主要加工表面为Φ90头孔和两端面及长为32mm的平面,较重要的加工为Φ12孔,及的槽,还有Φ90圆孔内德槽。

连杆的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着主要表面的加工来安排的。连杆的加工路线按连杆的分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之前的加工;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后的加工;第三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第一阶段的加工主要是为其后续加工准备精基准(端面、小头孔和大头外侧面);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工除精基准以外的

其它表面,包括大头孔的粗加工,为合装做准备的螺栓孔和结合面的粗加工,以及轴瓦锁口槽的加工等;第三阶段则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各项技术要求的加工,包括连杆合装后大头孔的半精加工和端面的精加工及大、小头孔的精加工。如果按连杆合装前后来分,合装之前的工艺路线属主要表面的粗加工阶段,合装之后的工艺路线则为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

1、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连杆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首先以Φ90的外圆表面为粗基准,加工前后端面,为后续加工提供基准,这是由于端面的面积大,定位比较稳定,之后加工边缘的上下平面,也为后续的工艺提供精基准,这样整工序加工过程中就主要以这样两个精基准为定位基准,把基准统一起来,减少了定位误差。

为了不断改善基面的精度,基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的加工要适当配合:即在粗加孔时,粗铣端面,在精镗孔前,精铣端面。

在第一道工序中,工件的各个表面都是毛坯表面,定位和夹紧的条件都较差,而加工余量和切削力都较大,如果再遇上工件本身的刚性差,则对加工精度会有很大影响。因此,第一道工序的定位和夹紧方法的选择,对于整个工艺过程的加工精度常有深远的影响。在连杆盖加工工艺路线中,在精加工主要表面前,先粗铣两个端面,其中粗磨端面又是以毛坯端面定位。因此,粗铣就是关键工序。在粗铣中工件如何定位呢?一个方法是以毛坯端面定位,在侧面和端部夹紧,粗铣一个端面后,翻身以铣好的面定位,铣另一个毛坯面。但是由于毛坯面不平整,连杆的刚性差,定位夹紧时工件可能变形,粗铣后,端面似乎平整了,一放松,工件又恢复变形,影响后续工序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是以连杆盖的对称面定位。这种定位方法使工件在夹紧时的变形较小,同时可以铣工件的端面,使一部分切削力互相抵消,易于得到平面度较好的平面。同时,由于是以对称面定位,毛坯在加工后的外形偏差也比较小。

2、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加工顺序的安排

由于连杆盖本身的刚性差,切削加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易产生变形。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应把各主要表面的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这样,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就可以在半精加工中得到修;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形变可以在精加工中得到修正,最终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工序安排上先加工定位基准,如端面加工的铣,然后再加工孔,符合符合先面后孔的加工工序安装原则。

连杆盖工艺加工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粗加工阶段

粗加工阶段也是连杆体和连杆盖合之前的加工阶段:基准面的加工,包括辅助基准面加工。

2)半精加工阶段

半精加工阶段也是连杆盖进一步加工阶段,为精加工阶段准备。

3)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盖的尺寸精度,加工精度,形状精度,以达到图纸的要求。

3 、确定合理的夹紧方法

既然连杆盖是一个刚性比较差的工件,就应该十分注意夹紧力的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及着力点的选择,避免因受夹紧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以影响加工精度。在夹具体的设计中必须注意夹紧力通过工件直接作用在定位元件上,可避免工件产生弯曲或扭转变形。

4、连杆主要面的加工方法

采用粗铣、精铣工序,并将精磨工序安排在精加工大、小头孔之前,以便改善基面的平面度,提高孔的加工精度,这种方法的生产率较高。以保证精度要求。

5、连杆盖主要孔的加工方法

连杆盖孔的加工是连杆机械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的加工精度对连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大头孔经过扩、粗镗、精镗、金刚镗和珩磨达到IT6级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Ra 为1.6μm,大头孔的加工方法是在铣开工序后,将连杆与连杆体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精镗大头孔的工序。这样,在铣开以后可能产生的变形,可以在最后精镗工序中得到修正,以保证孔的形状精度。

6 、连杆盖的铣削工序

剖分面(亦称结合面)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由夹具本身的制造精度及对刀精度来

保证。为了保证铣开后的剖分面的平面度不超过规定的公差0.03mm ,并且剖分面与大头孔端面保证一定的垂直度,除夹具本身要保证精度外,锯片的安装精度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锯片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0.02 mm,则铣开的剖分面能达到图纸的要求,否则可能超差。但剖分面本身的平面度、粗糙度对连杆盖、连杆体装配后的结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

3.4工序的设计

应具备适应“一面一孔一凸台”的统一精基准。注意定位夹具过程中的过约束,欠约束等影响加工的原因。

1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确定加工余量

用查表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 表3.2—25 表3.2—26 表3.2—27) (1)平面加工的工序余量(mm ) 单面加工方法

单面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 表面粗糙度

毛坯 3

40.6

12.5 粗铣 4.4 IT12(320

.00+) 40.6(320

.00+) 12.5 精铣

0.6

IT10(100.00+)

40(.20.036.0--)

3.2

则连杆两端面总的加工余量为:

A 总=

2

1

?∑=n

i i A

=(A 粗铣+A 精铣+A 粗磨+A 精磨)?2

=(1.5+0.6+0.3+0.1)?2 =055.05-mm

(2)连杆盖铸造出来的总的厚度为H=40+5=45mm

2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 表2—29 表2—34)大头孔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锻造出来的大头孔为Φ90 mm )

工序名称 工序基本余量

工序经济 精度

工序尺寸

极限尺寸

表面粗糙度

精镗 0.4 )(8046.00+H 73.6 Φ75)(8046

.00

+H 1.6 粗镗 2 )(1230.00+H 71.6

Φ75)(1230

.00+H

12.5 扩孔

5

70.6

Φ75)1(±

3.5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2-11303 零件图

2-11303

产品名称F175柴油机零件名

连杆盖共3页第 1 页

材料牌号QT450-10毛坯种类铸件毛坯外形尺

118*45*53

每毛坯可

制件数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

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终准单件

与连杆一起加工

10 检查无损探伤,查是否有夹渣,气孔,疏松等缺陷。

20 磨粗磨大小头两端面平面磨床通用夹具

30 拉拉大头去重凸块及两侧面立式拉床通用夹具拉刀

40 切切开连杆体和连杆盖双面切断机床通用夹具铣刀

连杆盖单独加工

50 拉拉连杆盖两侧面、半圆面和接合面卧式连续拉床专用夹具拉刀

60 铣粗铣两螺母坐面卧式组合机床通用夹具铣刀

70 铣铣轴瓦锁口槽铣槽机床通用夹具Φ30铣刀

80 磨粗磨结合面立轴圆台平面磨床通用夹具

90 铣精铣连杆盖上两螺母坐面卧式物轴铣床通用夹具

100 钻钻螺栓孔立式钻床专用夹具Φ14麻花钻

与连杆一起加工

110 扩、

从连杆体方向扩螺栓孔,孔口倒角卧式组合机床专用夹具Φ14.5绞刀

120 去毛

去结合面毛刺并吹尽去毛刺机床

130 清洗清洗吹净

1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2-11303 零件图

2-11303

产品名称F175柴油机零件名

连杆盖共3页第 2 页

材料牌号QT450-

10

毛坯种

铸件毛坯外形尺寸120*45*53

每毛坯

可制件

1

每台件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

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终准单件

140 中间

检查

检查零件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的反工或剔除

150 装配装配连杆体和连杆盖装配机

160 装配紧固两岸螺栓装配机

170 扩扩大头孔立式八轴组合机床通用夹具Φ75.5扩刀

180 倒角大头孔两端倒角双轴倒角机床普通车刀

190 镗粗镗大头孔金刚镗床通用夹具Φ75+0.2镗刀

200 镗半精镗大头孔金刚镗床通用夹具Φ75+0.05镗刀

210 清洗清洗零件并吹净

220 检查检查零件将不合格的零件反工或剔除

230 称重称两岸大小头的重量

240 铣铣去大小头多余质量数控机床

250 去毛刺去掉大小头凸块毛刺旋转镗床

260 称重再次称零件重量并按零件重量分组

270 镗精镗大头孔精密镗床通用夹具Φ75镗刀

280 清洗清洗零件并吹干擦干净

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2-11303 零件图

2-11303

产品名称F175柴油机零件名

连杆盖共3页第 3 页

材料牌号QT450-1

毛坯种

铸件

毛坯外形尺

120*45*53

每毛坯

可制件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

名称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终准单件

290 检查检查零件将不合格的零件反工或剔除

300 珩磨珩磨大头孔珩磨机床

310 清洗清洗零件并吹干擦干净

320 终检检查零件师傅符合规定要求将不合格的剔除

330

340

350

360

设计审核标准化会签

标记处数更改文

件号

签字日期标记处数

更改文

件号

签字日期

13

14

机械加工工序卡

产品型号 2-11303 零件图号 2-11303 产品名称

F175柴油

零件名称 连杆盖 共 2 页

第 2 页

车间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材料牌号

100 粗铣螺母坐面

QT450-10

毛坯种类 毛坯外形尺寸

每毛坯可制件数

每台件数

铸件 120*45*53

1 1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同时加工数

卧式组合机床

1

夹具编号

夹具名称 切削液 通用铣床夹具 乳化液 工位器具编号

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

准终

单间

工步号 工步内容 工艺装备

主轴转速r/min

切削速度m/min

进给量mm/r

背吃刀量/mm 工作行程次数

工步工时 机动 辅助 1 定位夹紧

2 钻上面孔至Φ14.0 Φ14.0麻花钻头

900 0.24 0.25 2 1

0.138

1.77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15

机械加工工序卡

产品型号 2-11303 零件图号 2-11303 产品名称

F175柴油

零件名称 连杆盖 共 2 页

第 1 页

车间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材料牌号

70

铣轴瓦锁口槽

QT450-10

毛坯种类 毛坯外形尺寸

每毛坯可制件数

每台件数

铸件 120*45*53

1 1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同时加工数

铣槽机床

1

夹具编号

夹具名称 切削液 专用夹具 乳化液 工位器具编号

工位器具名称

工序工时

准终

单间

工步号 工步内容 工艺装备

主轴转速r/min

切削速度m/min

进给量mm/r

背吃刀量/mm 工作行程次数

工步工时 机动 辅助 1 定位夹紧

2 铣轴瓦槽口

Φ30槽口铣刀

100 0.33 0.12 2 1 2.21 0.41

设计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四、连杆盖钻孔夹具设计

设计连杆盖螺栓孔,钻2—Φ14.5钻床夹具,零件图如下:

图4-1

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零件,故夹具设计可设计为专用夹具。

4.1、对专用夹具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专用夹具应有合理的定位方案,标注合适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精度分析,确保夹具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提高生产效率应根据工件生产批量的大小设计不同复杂程度的高效夹具,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工艺性好专用夹具的结构应简单、合理,便于加工、装配、检验和维修。专用夹具的制造属于单件生产。当最终精度由调整或修配保证时,夹具上应设置调整或修配结构,如设置适当的调整间隙,采用可修磨的垫片等。

4.使用性好专用夹具的操作应简便、省力、安全可靠,排屑应方便,必要时可设置排屑结构。

5.经济性好除考虑专用夹具本身结构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廉外。还应根据生产纲领对夹具方案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以提高夹具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4.2、专用夹具设计步骤

1.明确设计任务与收集设计资料夹具设计的第一步是在已知生产纲领的前提下,研究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工序图、工艺规程和设计任务书,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其内容主要是了解工件的结构特点、材料;确定本工序的加工表面、加工要求、加工余量、定位基准和夹紧表面及所用的机床、刀具、量具等。其次是根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如机床的技术参数,夹具零部件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厂订标准,各类夹具图册、夹具设计手册等,还可收集一些同类夹具的设计图样,并了解该厂的工装制造水平,以供参考。

2.拟订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

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2)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设计夹紧装置。

3)确定对刀或导向方案,设计对刀或导向装置。

4)确定夹具与机床的连接方式,设计连接元件及安装基面。

5)确定和设计其它装置及元件的结构形式。如分度装置、预定位装置及吊装元件等。

6)确定夹具体的结构形式及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方式。

7)绘制夹具草图,并标注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

1. 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工件的加工精度较高时,应进行工件加工精度分析。有动力装置的夹具,需计算夹紧力。当有几种夹具方案时,可进行经济分析,选用经济效益较高的方案。

3.审查方案与改进设计夹具草图画出后,应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并送有关部门审查,然后根据根据他们的意见对夹具方案作进一步修改。

4.绘制夹具装配总图夹具的总装配图应按国家制图标准绘制。绘图比例尽量采用1:1。主视图按夹具面对操作者的方向绘制。总图应把夹具的工作原理、个种装置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表达清楚。

夹具总图绘制次序如下:

1)用双点划线将工件的外形轮廓、定位基面、夹紧表面及加工表面绘制在各个视图的

合适位置上。在总图中,工件可看作透明体,不遮挡后面夹具上的线条。

2)依次绘出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对刀或导向装置、其它装置、夹具体及连接元件和安装基面。

3)标注必要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4) 编制夹具明细表及标题栏。 完整的夹具装配总图的参阅“夹具图册”中的图。 5.绘制夹具零件图 夹具中的非标准零件均要画零件图,并按夹具总图的要求,确定零件的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

4.2、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工件结构较规则对称,需要加工的两孔直径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都不高,故在工艺规程中只需钻、扩(一般扩孔尺寸精度可达IT10-TI11级,表面粗糙度达R a 6.3-3.2μm )就可达到零件要求。

依靠所设计的夹具来保证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待加工左孔到零件对称中心线距离

45.5+ -0.1,待加工右孔到零件对称中心线距离45.5+

-0.1。

4.4、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元件

图4-2

如图二所示,工件上的两加工孔为通孔,沿Z方向的不定度可不予以限制。但实际上以工件底面定位时,必定限制该方向的不定度,故按完全定位设计夹具。观察零件图可知,在零件四角各有一个小凸台,故我们可选这四个小凸台与零件左右侧面作为零件的定位点。如下图三所示:

图4-3

4.5、夹紧装置的设计

首先,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有以下几点: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发生移动和震动,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3)公件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压面的的损伤不应超过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手动时要有一定的自锁作用。

5)结构紧凑、动作灵活,制造、操作、维修方便,并省力、安全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由零件的摆放可知孔是由上往下钻,所以夹紧装置的夹紧力也该向下。由以上几点要求,故我们可选螺旋夹紧机构作为零件的夹紧机构。如下图四所示: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连杆盖》

1、零件的工艺分析 此零件为连杆盖合件之二-连杆盖,连杆盖的视图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此零件形状结构较为简单,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但是基准孔?81+0.021 0mm以及小头孔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μm偏高。基本思路为先加工大头孔再以其为基准来加工小头孔。在小头孔中间的大的沟槽需要用R67mm具去加工,同样在加工大头孔内表面的沟槽时也要用特殊的R25mm的刀具去加工。此外还应该注意: 1.该连杆盖为整体铸造成型,其外形可不在加工。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尺寸公差分为16级,由于是中批量生产,毛坯制造方法采用金属模铸造,由机械加工工艺简明手册查得,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13级。 2.连杆大头孔对A基准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 3.大头孔两端的台阶面对B基准的对称度公差为0.3mm。 4.小头孔中间的沟槽,对基准B的对称度为0.2mm。 5.铸件毛坯需要经过人工时效处理。 6.材料 QT450-10 。 7. 工序(12)采用2mm的锯片铣刀加工,也可以改为线切割加工,该道工序使的连杆大孔为一个不完整的半圆。若采用线切割可减小加工缺陷,但是采用铣刀可以节约加工时间。由于加工为中批量生产所以采用铣刀加工。 8.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可采用穿入专用心轴,在平台上用等高的V型块支撑连杆大头孔心轴,测量大头孔心轴在最高位置时两端的差值,其差值一半即为平行度误差。 2选择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在各类机械中,连杆盖为为传动件,由于其在工作时处于运动中,经常受冲击和高压载荷,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该零件的材料选择QT450-10,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不是很复杂,为成批量生产模型,从减少加工难度来说,经查机制工艺手册,毛坯采用铸造成型。 因为零件形状并不复杂,但为减小加工时的切削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毛坯材料,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形状接近。即外形做成台阶形,内部孔铸造出。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一章塑件分析 1.1塑件结构分析 图1-1 塑件结构图 此制品是消声器上盖,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产品。且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采用注射模具注射成型。 1.2 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材料为尼龙,因塑件用在空压机内,表面无光洁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冲击强度比一般的塑料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和自润滑性能。密度1.15 g/cm3, 成型收缩率:0.4~0.7%,平均收缩率为0.55%。 第二章确定模具结构

2.1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料模具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分为:二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 二板模缺点是浇口痕迹明显,产生相应的流道废料,不适合高效生产。本模具选择二板模其优点是二板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成型周期短。 支撑板 分型面 定模侧 动模侧 图2.1 典型的二板模结构 模架为非标准件 定模座板: 400*200*25mm 定模板: 315*200*40mm 动模板: 315*200*32mm 支承板: 315*200*25mm 推秆固定板:205*200*15mm 推板: 205*200*20mm 模脚: 50*200*60mm 动模座板 400*200*25mm 2.2确定型腔数目 2.2.1塑件体积的计算 a. 塑件体积的计算 体积为:

V a = S a ×L a =(37×35-8×25)×10-(33×36-10.5×25) ×8 =12.60cm 3 b.计算塑件的重量 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密度ρ取1.12g/cm 3 所以,塑件单件的重量为:m=ρV =12.60?1.12 =14.11g 浇注系统的体积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6280+376.8*2+12*2)/1000 ≈7.05 cm 3 粗略计算浇注系统的重量:7.05*1.12=7.90g ≈8.0g(含有冷料穴料重) 总重量:14.11*2+8.0=36.22g 2.2.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 模具型腔的数目决定了塑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确定模具型腔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大多数公司采用“按经济性确定型腔的数目”。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料的费用,仅考虑模具费用和成型加工费,则模具费用为 21C nC Xm += 式中Xm ——模具费用,元; 1C ——每一个型腔的模具费用,元 2C ——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元。 成型加工费用为 n Y N X t j 60= 式中j X ——成型加工费用,元 N ——需要生产塑件的总数; t Y ——每小时注射成型的加工费,元/h ;n ——成型周期,min 。 总的成型加工费用为n Y N C nC X X X t j m 6021++=+= 为了使成型加工费用最小,令 0=dn dX ,则 n=2 上式为按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为2。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的设计,模具

连杆体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题目:连杆体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铣上下面的工装夹具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摘要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连杆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15mm槽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ABSTRCT This design content has involved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craft and the engine bed jig design, the metal-cutting machine tool, the common dif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the survey and so on the various knowledge. The reduction gear box body components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the processing ¢140 hole jig design is includes the components processing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the working procedure design as well as the unit clamp design three parts. Must first carry on the analysis in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to the components, understood the components the craft redesigns the semi finished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chooses the good components the processing datum, designs the components the craft route; After that is carrying on the size computation to a components each labor step of working procedure, the key is decides each working procedure the craft equipment and 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Then carries on the unit clamp the design, the choice designs the jig each composition part, like locates the part, clamps the part, guides the part, to clamp concrete and the engine bed connection part as well as other parts; Position error which calculates the jig locates when produces, analyzes the jig structure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deficiency, and will design in lat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Keywords:The craft, the working procedure, 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clamp, the localization, the error

课程设计---连杆盖夹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1年5月

目录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3) 1、零件的生产类型 (3) 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5) 1、毛坯的选择及毛坯的余量确定 (6) 2、基准的选择 (6) 3、制定工艺路线 (7) 4、工序内容设计 (8) 三、铣床夹具设计 (9) 1、设计任务 (13) 2、夹具方案分析 (13) 2.1工件的定位方案分析 (13) 2.2加紧方案分析 (13) 2.3夹具体设计 (13) 四、设计小结 (14) 参考文献 (17)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设计连杆盖铣下地面(连杆盖与连杆体的剖分面)专用夹具设计(生产纲领:大批量) 二.设计要求:(上交电子文件和纸资文件) 零件图 1张 工序图 1张 专用夹具装配图 1张 夹具体零件图 1张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三、时间:二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 四、设计步骤及要求: 第一部分检验、分析 1.检验、分极零件图 绘制零件图,分析视图是否完整,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2.零件技术经济分析 哪些面是重要表面,哪些面的技术要求较高,哪些面有位置精度要求 第二部分制定工艺路线 1.毛坯的选择及毛坯余量确定 2、基准的选择 3.制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卡 第三部分.夹具的设计 1.确定加工部位,分析技术要求 2.确定定位方案 1).选择定位元件,包括尺寸和公差

2).分析定位的合理性,判断有无欠定位和过定位 3.确定夹紧方案,选择夹紧元件和夹紧结构 第四部分.夹具结构设计 1. 夹具体及其它零件设计,确定夹具详细结构。 2. 定位误差计算 第五部分.夹具体绘制 总装图绘制,零件图绘制 序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而做的,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拟定一个零件的合理工艺路线,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和应用各种手册、图片、设计表格等技术资料,以便掌握从事工艺文件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

本科生毕业设计 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 两阶段初步设计 系部名称: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道桥方向)09-*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哈尔滨石油学院 二O一三年五月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IKA highway Tangwanghe to castle building two preliminary design section of highway,the highway is full-length6985.963m,bidirectional double driveway,design speed of 60km/h,The wide of roadbed is 10 meters,the maximum longitudinal slope of6%。All set up a total of four corners,ten grade change point。 In this design,the main design of the project include:road grade determination、route planning and selection,graphic design,longitudinal design,cross-sectional design,roadbed and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design,culvert design and with some of the content of the tables and drawings。The design is a combination of topographic map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routeon the road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design。And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design inadequacies,revise and perfect。 Key words:the two stage highway;longitudinal section;cross-sectional;pavement

机械连杆设计说明书

机械连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内燃机的需要大大增加,连杆是内燃机上的重要零件,其生产虽然已有较成熟的工艺方法,但在工艺上主要使用专用机床,在加工精度方面受到工人技术的影响。随着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要,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迅速,旧工艺,旧设备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数控加工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大、小头孔和螺栓孔的加工是连杆加工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组合机床和刀具制造厂,如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Ex-Cell-O、Alfing、Grob、Hüler Hille、Ernst Krause & Co等机床厂和Komet、Plansee、Beck、Mapal等刀具厂都十分重视这类技术设备及专用刀具的开发。近几年来,特别是在专用刀具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对提高加工精度、刀具耐用度和加工效率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以CA140发动机连杆为例,在现有条件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讨论。

2工艺路线的制定 2.1 零件分析 在制定工艺规程时,必须首先了解零件在产品中所起的作用,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以上都是通过对设计原始资料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另外,还要审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产品零件图提出修改意见。 2.1.1连杆的作用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力部件之一,其小头经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大头与曲轴连杆轴颈连接。燃烧室内受压缩的油气混合气体经点火燃烧后急剧膨胀,以很大的压力压向活塞顶面,连杆则将活塞所受的力传给曲轴,推动曲轴旋转。 连杆部件一般由连杆体、连杆盖和螺栓、螺母等组成。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要承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少惯性力的作用。连杆杆身一般都采用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型截面形状。 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青铜衬套,大头孔内衬有具有钢质基底的耐磨巴氏合金轴瓦。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均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因此,在连杆部件的大、小两端设置了去不平衡质量的凸块,以便在称重后切除不平衡质量。 连杆大、小头两端面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基本尺寸相同)。 在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有孔,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把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头铜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摆动运动副。 2.1.2连杆的技术要求 连杆上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为:大、小头孔及其两端面,杆体与杆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定位孔等。连杆总成的技术要求如下: 1.为了使连杆大、小头运动副之间配合良好,大头孔的尺寸公差的等级取为IT6,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4μm ;小头孔的尺寸公差等级约取为IT5(加工后再按0.0025mm间隔分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5μm ;对它们的圆柱度也规定了严格的要求。

连杆体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连杆体工艺工装设计 题目: 连杆体夹具设计 专业班级:2013数控(技师) 学生姓名:章圣放(05),陈骄奇(06)指导教师姓名:郑瑞芳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下表选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连杆体的两端面工序 的夹具。 内容:(1)零件一毛坯合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 (3)夹具装配总图一张 (4)夹具零件图一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 题目:连杆体夹具设计 班级:___________ 2013数控(技师) 学生姓名:章圣放(05) 指导教师姓名:郑瑞芳

目录 序言 (4) PART1工艺设计 (4) 第1章零件的分析 (4)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6) 第2章毛坯的制造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1.1选择毛坯公差等级 (6) 22各加工表面总余量 (6) 2.3根据加工余量绘毛坯图 (7) 第3章制定工艺路线 (8)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2拟定工艺路线 (8) 3.3工艺方案 (8) 第4章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9) 4.1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4.1.1加工余量的确定 (9) 4.1.2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9) PART2夹具设计 (11) 2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11) 3装夹方案的选择 (11) 课程设计总结 (12)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 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课程,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 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课程之 后,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 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

连杆课程设计说明书

连杆课程设计 说明书 院别: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班级:新能源1002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潘剑锋 2014年1月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出行方便,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提高发动机性能,一方面可以降低噪音,增强发动机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连杆作为发动机活塞运动的主要部件,它把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传递给曲轴,又受曲轴的驱动而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承受着剧烈的动载荷作用。这就对其性能有极高的要求。而连杆的强度与任性也是决定发动机性能的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连杆的疲劳强度,要求连杆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以往连杆材料几乎普遍采用碳素调质钢和合金调质钢,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为节省能源,欧美和日本开始大量应用非调质钢,并取得很大的进展。 随着汽车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连杆的强度、刚度对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及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对发动机连杆用材料及制造技术的研究都非常重视。 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连杆的材料和制造技术关联很大,非调质钢的应用就是考虑节省调质工序。近年来,采取裂解连杆体和连杆盖分界面技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机械加工工序,由此开发了高强度低韧性的高碳非调质钢和粉末冶金锻件,以满足工艺的需要。

目录 前言 (2) —设计任务— (4) 一、连杆概况 (4) 1、连杆结构特点 (4) 2、工作工作环境 (5) 3、连杆设计要求 (5) 二、三维建模 (6) 1、二维图纸 (6) 2、UG三维建模模型 (6) 三、基于ANSYS对连杆有限元分析 (7) 1、材料性能参数确定: (7) 2、导入连杆三维模型 (7) 3、设置单元属性 (7) 4、网格划分 (8) 5、设置载荷和约束 (9) 6、求解及结论分析 (10) 1)位移变化图 (10) 2)应力应变结果图 (10) 四、课程设计总结: (12) 五、参考文献 (13)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范文,图纸计算书、建筑说明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书

- - -.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雅筑地产中天锦庭6号住宅楼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教授 讲师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论文课题来源于XX雅筑地产中天锦庭6号住宅楼设计,本设计来自工程实际,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建筑分十三层,耐火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为二级耐久年限,抗震设防为八级。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住宅物业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住宅小区已经成为人们安家置业的首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小区住宅比比皆是。尤其近几年,高层小高层已然成为现代开发商与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这是由高层和小高层的特点所决定的,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人们花的钱越多,不但对住宅的本身的美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物业小区的服务和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小区的绿化,保安,停车场,维修甚至对各项投诉的要求小区管理者做的好。信息时代的今天,住宅小区的硬件设施也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对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区楼的艺术美更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此外还必须有较高的实用性、经济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X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我这次选择的是高层住宅楼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设计一栋满足居住需求和美观要求的住宅楼。并且也可以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把以前学习的专业课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及对它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系统化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查阅、搜集许多的资料,将提高我运用图书馆的资料文献和互联网上大量信息的能力。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运用使我的电脑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建筑设计到结构的计算设计都是由自己单独完成,这就培养了我们独立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娴熟使用auto CAD和PKPM系列软件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在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

机械连杆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机械连杆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2工艺路线的制定 2.1 零件分析 在制定工艺规程时,必须首先了解零件在产品中所起的作用,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以上都是通过对设计原始资料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另外,还要审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产品零件图提出修改意见。 2.1.1连杆的作用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力部件之一,其小头经活塞销与活塞连接,大头与曲轴连杆轴颈连接。燃烧室受压缩的油气混合气体经点火燃烧后急剧膨胀,以很大的压力压向活塞顶面,连杆则将活塞所受的力传给曲轴,推动曲轴旋转。 连杆部件一般由连杆体、连杆盖和螺栓、螺母等组成。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要承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少惯性力的作用。连杆杆身一般都采用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的工字型截面形状。 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青铜衬套,大头孔衬有具有钢质基底的耐磨巴氏合金轴瓦。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均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因此,在连杆部件的大、小两端设置了去不平衡质量的凸块,以便在称重后切除不平衡质量。 连杆大、小头两端面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基本尺寸相同)。 在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有孔,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把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以润滑连杆小头铜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摆动运动副。 2.1.2连杆的技术要求 连杆上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为:大、小头孔及其两端面,杆体与杆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定位孔等。连杆总成的技术要求如下: 1.为了使连杆大、小头运动副之间配合良好,大头孔的尺寸公差的等级取为IT6,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4μm ;小头孔的尺寸公差等级约取为IT5(加工后再按

195柴油机连杆设计及连杆螺栓强度校核计算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题目:195柴油机连杆设计及连杆螺 栓强度校核计算 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2009/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 发动机)/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3120090805015XX 指导教师:曾东建、田维、暴秀超 开题时间: 2012 年 6 月 28 日 完成时间: 2012 年 7 月 16 日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1.1国内外内燃机研究现状 (3) 1.2任务与分析 (5) 2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 (6) 2.1 已知条件 (6) 2.2 参数选择 (7) 2.3 195柴油机额定工况工作过程计算 (7) 3 连杆设计 (11) 3.1 连杆结构设计 (11) 3.2 连杆材料选择 (13) 4 连杆螺钉强度校核 (14) 4.1 连杆螺钉的结构设计 (14) 4.2 连杆螺钉的强度校核 (14) 5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附录:195柴油机额定工况工作过程计算程序 (20)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性能竞争转向性能、环保、节能等多元综合竞争。仅就柴油机而言,为应对世界能源危机和减少对环境污染,其研究开发工作已侧重于降低油耗、减少排放、轻质及减少磨损等方面,在这些研究中优化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已经在普通民众中得到普及,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的未来乐观与否一定意义决定于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汽车发动机人才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既是通过对195柴油机结构的分析研究,计算工作过程中的热力参数绘制其工作过程的P-V图,绘制195柴油机总成横剖面图,对连杆进行设计、强度计算和绘制连杆零部件图,对并对设计好的连杆大头、小头和螺钉进行校核,以根据工况设计连杆小头、杆身、大头,合理达到要求。此次,我们就选择了对连杆螺钉进行校核。连杆螺钉在连杆盖以及连杆大头之间的联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往复惯性力和气体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使螺钉的受力十分严酷,所以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柴油机、连杆、设计、校核

连杆盖 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3) 三、工艺设计 (5) 四、铣床专用夹具设计 (32) 五、设计心得体会 (37) 六、参考文献 (39)

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这次设计锻炼了我们综合运用过去所学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搞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及相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机床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并进行工艺规程设计,其中考察了定位基准的选择,零件便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等相关知识,历时三个星期的设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今后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工作中。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都得以解决,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与指教。

爬楼车毕业设计说明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计算和数据传送速度大幅度提高。以此硬件为基础,许多智能算法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智能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聪明。随着现实生活中对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成为战胜自然和虚拟障碍的必需品。在很多危险场所,如战场、核生化灾害地、恐怖爆炸地等需要愈来愈多的移动机器人搭载机械手等设备代替人去执行任务。众所周知机器人自主爬楼梯是移动机器人完成危险环境探查、侦察、救灾等任务需要具备的基本智能行为之一。 目前,主要有腿式、履带式、轮式爬楼车移动机器人,腿式的如四足和六足机器人,尽管这些机器人能够爬楼梯和穿越障碍,但由于腿部的运动,它们不能在平坦的表面上平滑运动;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以其强大的地形适应性而倍受青睐,其所受的摩擦力均匀分布在履带上,而轮式小车的摩擦力只是集中在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上,就抓地力而言它们是一样的,但在小车转弯或者爬坡时,履带式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分布不会像轮式小车那样发生剧变,所以就表现出更好的操控性,但是转弯时,履带的磨损、履带开模难度大等都成为其应用的瓶颈;轮式移动机器人克服了履带式的这些缺点,在满足一定地形适应性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移动机器人移动灵活、控制简单等优点。一般来说,轮式移动机器人对地形的适应性大小与轮子的数量成正比,但随着轮子数量的增加,又带来了机器人体积庞大、重量重等缺点。爬楼轮式行驶系统均采用各轮独立驱动,自主工作的方式,同时各轮均采用弹性悬挂方式,故工作起来方便灵巧,同心性和转向性均较好。刚性轮具有较高的机械可靠性,较好的转向性和环境适应性,但其行驶稳定性和耐磨损性均较差。充气轮虽然具有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越障能力,但其环境适应能力差,故不能应用到爬楼车中。金属弹性轮的爬坡性能、耐磨损性、环境适应性以及机械可靠性、越障能力均较好,但其转向性能较差。椭圆轮、半球轮和无毂轮的爬坡和越障性能及耐磨损性能均较好,但其行驶稳定性较差,机械可靠性最低。综合各方面的优缺点,轮式机器人是比较合理的。 该爬楼车辆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和转向系统三大系统。本课题着重进行行驶

连杆盖机制工艺说明书

目录 一、序言 ..................................... (2)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 (2) 三、零件的分析 (2) 四、选择毛坯 . ....................................... (3) 五、工艺规程设计 5.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 5.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 5.3 制定工艺路线 (5) 5.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5)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七、小结........................................................ . (11) 八、参考文献... ............................................. .. (11)

一、序言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提高结 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训练,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选择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 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锻炼。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并进行工艺规程设计,其中考察了定位基准的选 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及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等相关知识,历时半个月的设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今后能够熟练地运 用于工作中。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都得以解决,在此对老师表示忠心地感谢。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此零件为连杆盖,由设计任务书要求,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 三、零件的分析 此零件为连杆盖合件之二-连杆盖,连杆盖的视图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此零件形状结构较为简单,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但是基准孔?81 +00.021mm 以及 小头孔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 偏高。基本思路为先加工大头孔再以其为基准来加工小 头孔。在小头孔中间的大的沟槽需要用R67mn刀具去加工,同样在加工大头孔内表面的 沟槽时也要用特殊的R25mn t勺刀具去加工。此外还应该注意: 1. 该连杆盖为整体铸造成型,其外形可不在加工。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尺寸公差分为 16 级,由于是大批量生产,毛坯制造方法采用金属模铸造,由机械加工工艺简明手册查得,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13 级。

房建毕业设计说明书

房建毕业设计说明书 【篇一: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页第i页共i 目录 1 绪 论 ....................................................................................................... (1) 1.1 课题概 述 ....................................................................................................... . (1) 1.2 主要内容及方 法 ....................................................................................................... . (1) 2鲁班软件的建 模 ....................................................................................................... . (3) 2.1工程属性设 置 ....................................................................................................... .. (3) 2.2建立轴 网 ....................................................................................................... . (3) 2.3布置 柱 ....................................................................................................... .. (3) 2.4布置 墙 ....................................................................................................... .. (4) 2.5布置 梁 ....................................................................................................... .. (4) 2.6布置钢 筋 ....................................................................................................... . (4)

汽车曲柄连杆机构设计

摘要 本文以捷达EA113汽油机的相关参数作为参考,对四缸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了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 首先,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对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及在运动中的受力等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得到了精确的分析结果。其次分别对活塞组、连杆组以及曲轴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再次,应用三维CAD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曲柄连杆机构各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利用Pro/E软件的装配功能,将曲柄连杆机构的各组成零件装配成活塞组件、连杆组件和曲轴组件,然后利用Pro/E软件的机构分析模块(Pro/Mechanism),建立曲柄连杆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模拟,研究了在不考虑外力作用并使曲轴保持匀速转动的情况下,活塞和连杆的运动规律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包络。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基本一致,文章介绍的仿真方法为曲柄连杆机构的选型、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仿真建模;运动分析;Pro/E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by the Jeeta EA113 gasoline engine’s related parameter achievement, it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compution for main parts of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in the gasoline engine with four cylinders, and has carri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in computer in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for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First, motion laws and stress in movement about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precise analysis results are obtained. Next separately to the piston group, the linkage as well as the crank carries on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the rigidity examination. Once more, applys three-dimensional CAD software Pro/Engineer establishing the geometry models of all kinds of parts in the crank link mechanism, then useing the Pro/E software assembling function assembles the components of crank link into the piston module, the connecting rod module and the crank module, then using Pro/E software mechanism analysis module (Pro/Mechanism), establishes the multi-rigid dynamics model of the crank link, and carries on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s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it studies the piston and the connecting rod movement rule as well as crank link motion gear movement envelopment.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os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meet to true working state of engine.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imulation method introduced here can offer a new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way for the mechanism choosing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n engine. Key words: Engine;Crankshaft-Connecting Rod Mechanism;Analysis of Force; Modeling of Simulation;Movement Analysis;Pro/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