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分析报告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报告

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战略。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绿色发展对于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1. 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2. 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市场迅速扩大,绿色建筑产业规模逐年攀升。
3. 低碳交通体系逐步构建。
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等政策不断出台,新能源、智能交通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结构不断优化。
4. 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逐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三、我国城市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1. 绿色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部分城市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不足,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重经济、轻生态”的现象。
2. 绿色建筑发展不平衡。
部分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滞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3. 低碳交通体系尚未形成。
城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等问题依然突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4. 生态城市建设不足。
部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仍较差,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四、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城市管理者、企业和公众的绿色发展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2. 完善绿色建筑政策体系。
加大绿色建筑支持力度,提高绿色建筑标准,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3.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
4.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加大城市绿化投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大气环境。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概述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当前的建筑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行业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会。
发展趋势1.可持续建筑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建筑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可持续建筑不仅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提高了建筑的效能和舒适度。
2.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建筑行业正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包括建模、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控制等方面。
数字化帮助建筑师更好地设计和管理项目,提高效率和质量。
同时,技术创新也为建筑工程带来新的可能性,如3D打印和模块化建筑。
3.城市化和新兴市场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这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需求。
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建筑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些市场对住房、基础设施和商业建筑的需求不断增长。
挑战1.人力资源短缺建筑师和工程人才的供应不足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建筑行业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吸引人才,并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高成本和融资难题建筑项目的成本不断上升,包括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同时,融资也成为建筑项目的一个瓶颈,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融资渠道有限。
3.法规和政府政策建筑行业需要遵守各种法规和政府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本产生影响。
建筑公司需要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确保项目的合规性以及获得相关的批准和许可。
机会1.绿色建筑市场增长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建筑市场将会迅速增长。
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开发和推广环保建筑来获得更多生意机会。
2.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创新数字化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创新,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建筑公司应积极采用这些技术来提升竞争力。
3.新兴市场发展潜力新兴市场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无限潜力。
这些市场提供了更多项目和投资机会,建筑公司可以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来进入这些市场。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报告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研究报告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2)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1.2.1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3)1.2.2 绿色建筑的现状 (3)1.3 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与意义 (3)第二章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4)2.1 生态优先原则 (4)2.2 节能环保原则 (4)2.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 (4)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5)第三章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5)3.1 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方法 (5)3.2 绿色建筑的细部设计方法 (5)3.3 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与创新 (6)3.4 绿色建筑的评估与优化 (6)第四章绿色建筑的材料应用 (6)4.1 生态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6)4.2 生态建筑材料的种类与特点 (7)4.3 生态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7)4.4 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案例 (7)第五章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 (7)5.1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7)5.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7)5.3 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 (8)5.4 建筑能源管理策略 (8)第六章绿色建筑的光环境设计 (8)6.1 光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8)6.2 自然采光设计方法 (9)6.3 人工照明设计方法 (9)6.4 光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 (9)第七章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 (10)7.1 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0)7.2 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10)7.3 室内声环境设计 (10)7.4 室内热环境设计 (11)第八章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利用 (11)8.1 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 (11)8.2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11)8.3 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12)8.4 水资源管理策略 (12)第九章绿色建筑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2)9.1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原则 (12)9.2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回收利用 (13)9.2.1 建筑废弃物分类 (13)9.2.2 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 (13)9.3 废弃物处理设施设计 (13)9.3.1 设计原则 (13)9.3.2 设计要点 (13)9.4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案例 (14)第十章绿色建筑的政策与法规 (14)10.1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制定背景 (14)10.2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4)10.3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4)10.4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15)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绿色施工方法,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一种建筑形式。
2009-2010年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报告

2009-2010年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报告《2009-2010年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报告》绿色环保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
所谓“两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28%。
“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着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41%,只有通过建筑节能模式的创新,通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才能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的目标。
绿色建筑更适用于公用建筑、具有创新性的建筑以及气候条件四季分明的地区。
绿色建筑适用范围量大、面广,南方地区更适合推进绿色建筑。
再加上2009年由于绿色建筑有了国家标准,其发展前景势必十分广阔。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
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
同样,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仍是未解之谜。
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
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
绿色建筑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

绿色建筑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报告。
一、可行性背景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是以节能、节水、减少碳排放等为原则,利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建筑设计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可行性优势分析
1.环保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并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2.提升建筑品质: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还将环保因素融入其中,提高建筑品质。
3.社会认可度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受到社会认可度高,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
三、可行性障碍分析
1.初期投入较高: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设计、材料选取等方面投入较高,但在长期运行中可降低成本。
2.技术与经验不足: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技术和经验相对不足,需要不断积累和研究。
四、可行性发展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鼓励绿色建筑设计的政策,推动其发展。
2.加强行业协作:建筑行业可以加强行业内部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3.提升技术研发:建议加大对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结论:绿色建筑设计在当前环保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合作和技术提升等方面的努力,绿色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将逐渐得到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报告建筑行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为主要业务,并直接相关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建筑行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方面,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关联。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楼市调控政策的实施使得房地产市场表现疲弱,建筑行业面临市场萎缩、订单减少的问题。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注重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策环境方面,政府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政策助推了建筑行业的增长。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政府鼓励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同时也加大了对环保标准的要求,鼓励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行业的发展。
再次,市场需求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带来了住房需求的增长。
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对于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廉租房的需求量大,政府推出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办公场所、商业配套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高端住宅、商业地产等市场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最后,技术升级方面,建筑行业正处于从传统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BIM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也改善了建筑品质和服务体验。
此外,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同时也迎来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行业规范和质量监管,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信誉度。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建筑行业。
2. 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建筑行业在国内经济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投资规模过大、资源浪费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3. 市场规模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建材、施工、设计等多个环节,市场规模十分庞大。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市场竞争激烈,各个环节的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
4. 竞争格局在建筑行业中,竞争格局复杂多变。
一方面,大型建筑企业拥有规模经济效益,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也在承接一些城市建设、农村改造等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国外建筑企业也在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行业的竞争程度。
5.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建筑的节能性与耐久性;另一方面,智能化建筑的兴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此外,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6. 总结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
本文对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建筑行业的分析报告,希望对你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建筑项目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建筑项目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报告1. 引言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其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居舒适性方面带来了许多益处。
然而,一些人认为绿色建筑的成本过高,难以实施。
本报告旨在对建筑项目中采用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探讨绿色建筑的真正价值。
2. 成本方面的分析2.1 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包括设计、材料选择、能源系统的集成等方面。
虽然这些成本略高于传统建筑,但该投资可从长远考虑带来可观的回报。
2.2 运营与维护成本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措施,如高效隔热材料、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可以显著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研究表明,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运营成本可以节省15%至30%。
2.3 健康与舒适性带来的益处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自然采光和声环境等,可以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办公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提升人员满意度。
这些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应纳入成本效益的考虑之中。
3. 效益方面的评估3.1 能源和资源节约效益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措施和可再生材料,可显著减少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
据数据显示,绿色建筑的能耗和用水量分别比传统建筑降低30%和40%。
3.2 增加资产价值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其具有更高的资产价值和市场需求。
投资者和租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备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建筑项目,因此绿色建筑在市场中拥有更高的竞争力。
3.3 社会形象与品牌效应企业或项目选择绿色建筑,可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品牌形象。
对于需要长期与公众接触的企事业单位而言,如酒店和商业中心,采用绿色建筑将获得更多的社会声誉和公众认可。
4. 结论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虽然在初期投资上具有一定的成本,但在长期运营和维护中将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无论是从能源和资源的节约效益,还是从增加资产价值和提升企业形象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编号:581406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线阅读: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就意味着,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要满足国家标准中的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等的规则要求。
具体就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发挥就地取材的地域优势,使用绿色环保产品、绿色技术,在运营管理阶段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无污染、对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地再循环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和资源浪费。
建筑节能对应建筑节能新材料,建筑工业化对应绿色施工与运营,风景园林产业对应绿色建筑室内环境,以上三大产业规模将随着绿色建筑产业增长而增长。
不同细分产业占比将有所变化。
到2020 年,智能建筑将占据绿色建筑行业40% 的市场份额,建筑节能、风景园林、建筑工业化三大产业将分别占据绿色建筑市场20%、%、%的市场份额。
2016-2020年中国绿色建筑带来的细分市场市场增量预测(单位:亿元)博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分析预测及趋势研究报告》共十四章。
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绿色建筑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绿色建筑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绿色建筑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绿色建筑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
您若想对绿色建筑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绿色建筑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部分产业环境透视[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第1章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综述1第一节绿色建筑行业的定义与特点1一、绿色建筑的定义1二、绿色建筑的特点11、节能性12、环保性13、地域性与宜居性2三、绿色建筑技术的定义2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分析2节最近3-5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经济指标分析3一、赢利性3二、成长速度4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5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51、进入壁垒52、退出机制6五、风险性6六、行业周期7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7八、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8第三节绿色建筑行业产业链分析8一、产业链结构分析8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9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12四、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13五、行业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13六、上下游行业影响及风险提示13第2章绿色建筑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14第一节绿色建筑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14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14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14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年份政策法规 2005 年《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2011 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1 年《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11 年《绿色建筑施工导则》 2011 年《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 2011 年《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草案》 2012 年《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 年《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6 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三、绿色建筑行业标准18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53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55第二节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57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57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57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613、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8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69第三节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73一、绿色建筑产业社会环境73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73三、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73第四节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75一、绿色建筑技术分析75二、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水平77三、2015-2016年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分析77四、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82五、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84第二部分行业深度分析第3章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与项目认证分析85第一节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85一、国际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历程分析851、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分析852、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85二、主要国家与地区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启示861、澳大利亚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862、美国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873、日本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884、新加坡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905、英国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916、香港地区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927、台湾地区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928、发达国家与地区绿色建筑政策启示94三、国际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规模分析95四、德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经验借鉴961、德国绿色建筑支撑体系分析962、柏林绿色建筑核心理念分析963、柏林绿色建筑具体发展分析974、柏林绿色建筑代表项目分析1005、柏林绿色建筑体系经验借鉴101第二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与技术现状分析102一、绿色建筑标志项目规模分析102二、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星级分布102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地区分布102四、绿色建筑标志项目建筑类型分布102五、绿色建筑标志项目气候区分布102第三节中国绿色建筑技术与项目案例分析103一、中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状况103二、中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析1031、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分析1032、绿色建筑项目技术经济分析106三、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达标分析106四、绿色建筑行业技术策略分析107五、项目应用案例分析——武汉市民之家工程案例分析1091、项目规划设计分析1092、项目整体设计实践分析1093、节地与室外环境分析1104、节能与能源利用分析111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分析113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分析1147、项目室内环境质量分析1158、项目运营管理分析1169、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分析116第四节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与项目认证分析118一、绿色建筑认证评价标准综述118二、美国LEED认证标准分析1181、LEED认证概述1182、LEED价值认证内容1193、LEED认证体系分析1194、LEED认证实施程序分析1215、LEED认证审核机构分析1226、LEED认证发展成果分析123三、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分析1231、中国绿色建筑认证评估体系分析1232、中国绿色建筑认证评价标准分析1243、中国绿色建筑认证与LEED认证比较124四、中国LEED认证项目分析1251、中国LEED认证项目规模分析1252、中国LEED认证项目级别分布1253、中国LEED认证项目区域分布126五、中国绿色建筑认证存在问题126第4章中国绿色建筑主要领域及市场容量分析129第一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129一、行业发展之政府因素分析129二、行业发展之开发商因素分析130三、行业发展之消费者因素分析130第二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分析131一、公共建筑市场需求规模分析1311、公共建筑面积分析1312、公共建筑投资分析1313、公共建筑细分市场投资分析1344、绿色公共建筑市场容量与前景预测137二、居住建筑市场需求规模分析1381、居住建筑面积分析1382、居住建筑投资额分析1393、居住绿色建筑市场容量与前景预测140三、工业建筑市场需求规模分析1401、工业建筑面积分析1402、绿色工业建筑市场容量与前景预测141第三部分市场全景调研第5章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及策略分析142第一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问题分析142一、绿色建筑行业面临的观念问题142二、绿色建筑行业存在的推动力问题143三、绿色建筑行业存在的产业链问题144第二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商业模式分析145一、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商业模式分析145二、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商业模式问题分析146三、我国绿色建筑行业新模式分析147第三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进入壁垒分析149第四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盈利因素分析150一、绿色建筑设计行业盈利因素分析150二、绿色建筑设计行业盈利模式分析152第五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融资模式与渠道分析156一、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融资现状156二、绿色建筑行业融资渠道与创新1571、中国绿色建筑行业主要融资渠道分析1572、国外绿色建筑行业创新融资方式分析158第六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分析164一、绿色建筑行业主要发展模式分析1641、技术密集型模式分析1642、生态城市型模式分析1653、产业聚集型模式分析165二、绿色建筑行业主要发展模式166三、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选择分析1661、绿色建筑发展模式选择原则1662、绿色建筑发展模式选择思路167四、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架构分析1681、绿色建筑发展保障机制1682、绿色建筑发展合理规划1683、绿色建筑发展策略明确1684、绿色建筑发展结构调整1685、绿色建筑发展认知强化169节绿色建筑行业经典案例分析169一、"美国绿色校园"案例分析1691、美国绿色校园运动概述1692、美国绿色学校评估标准(LEEDforSchool)1703、美国绿色学校实践案例171二、大梅沙"万科中心"分析1731、大梅沙万科中心简介1732、大师与建筑1733、独特的结构1744、绿色建筑与LEED铂金认证1755、可持续选址1756、节约水资源(水环境)1757、能源与大气 1768、材料与资源1779、室内环境品质177第6章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179第一节绿色建筑成本因素分析179第二节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180一、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180二、绿色建筑典型项目成本分析1801、节能主导型成本分析1802、技术探索性成本分析1813、研究示范性成本分析181三、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比例分析182四、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项分析183五、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地域分析184第三节绿色建筑成本变化分析186一、绿色建筑成本下降因素分析186二、绿色建筑成本变化趋势分析187第四节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收益来源分析187第五节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分析190一、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内容190二、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特点191三、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的改善途径192第四部分竞争格局分析第7章中国重点区域市场绿色建筑投资潜力分析194第一节上海市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194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194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196三、绿色建筑市场有效需求分析197四、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动力分析197五、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98第二节北京市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199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199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00三、绿色建筑市场有效需求分析200四、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动力分析201五、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02第三节广东省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07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07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07三、绿色建筑市场有效需求分析207四、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动力分析208五、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09第四节江苏省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14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14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15三、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15第五节浙江省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21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21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23第六节天津市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23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23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24三、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24第七节湖北省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25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25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27三、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动力分析227四、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28第八节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31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31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32三、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动力分析233四、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33第九节重庆市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38节陕西省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潜力分析239一、城市主要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239二、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规模分析240三、绿色建筑市场有效需求分析241四、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动力分析241第8章 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244第一节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244一、绿色建筑行业竞争结构分析244二、绿色建筑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245三、绿色建筑行业集中度分析 245四、绿色建筑行业SWOT分析246第二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竞争格局综述250一、绿色建筑行业竞争概况250二、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竞争力分析252三、中国绿色建筑竞争力优势分析254四、绿色建筑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255第三节2015-2016年绿色建筑行业竞争格局分析255一、2015-2016年国内外绿色建筑竞争分析255二、2015-2016年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竞争分析256三、2015-2016年我国绿色建筑市场集中度分析257第四节绿色建筑市场竞争策略分析258第9章 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260第一节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发展情况分析260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260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602、企业业务范围分析2623、企业技术情况分析2634、企业典型工程业绩264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265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266二、美国EMSI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66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662、企业业务范围分析2673、企业技术情况分析2674、企业典型工程业绩268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270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271三、阿特金斯(中国)有限公司271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712、企业业务范围分析2733、企业技术情况分析2734、企业典型工程业绩273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275四、北京达实德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75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752、企业业务范围分析2763、企业技术情况分析 2784、企业典型工程业绩278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280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281五、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82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822、企业业务范围分析2833、企业技术情况分析2834、企业典型工程业绩284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286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288第二节绿色建筑开发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分析294一、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94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94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96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97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98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99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3007、绿色建筑发展情况3008、企业住宅发展战略3009、最新发展动向分析301二、上海绿地集团302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022、主要经营指标分析3043、绿色建筑发展历程3084、绿色建筑项目分析309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116、最新发展动向分析312三、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13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132、主要经营指标分析31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15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316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18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3197、绿色建筑发展历程3198、绿色建筑发展规划3199、绿色建筑项目分析32010、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2011、最新发展动向分析321四、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321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212、主要经营指标分析3223、绿色建筑发展历程3224、绿色建筑发展规划3235、绿色建筑项目分析324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257、最新发展动向分析326五、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7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272、主要经营指标分析3293、绿色建筑发展历程3304、绿色建筑科技系统3315、绿色建筑项目分析331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327、最新发展动向分析332第五部分发展前景展望第10章 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333第一节2017-2023年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333一、2017-2023年绿色建筑市场发展潜力333二、2017-2023年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展望334三、2017-2023年绿色建筑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335第二节2017-2023年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趋势预测336一、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336二、2017-2023年绿色建筑市场规模预测3411、绿色建筑行业市场容量预测3412、绿色建筑行业营业收入预测342三、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应用趋势预测342四、2017-2023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344第三节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供需预测345一、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供给预测345二、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预测346三、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投资规模预测347四、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需求预测348五、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供需平衡预测349第四节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349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349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349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350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350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352第11章 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353第一节绿色建筑行业投融资情况353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353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57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357四、绿色建筑行业投资现状分析358第二节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机会358一、产业链投资机会358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359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360四、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机遇361第三节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361一、政策风险及防范361二、技术风险及防范362三、供求风险及防范363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365四、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及防范366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370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372七、其他风险及防范373第四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投资建议374一、绿色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374二、绿色建筑行业主要投资建议375三、中国绿色建筑企业融资分析376第六部分发展战略研究第12章 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378第一节2016年绿色建筑行业面临的困境378第二节绿色建筑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379一、重点绿色建筑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379二、中小绿色建筑企业发展困境及策略分析380三、国内绿色建筑企业的出路分析380第三节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81一、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381二、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383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3841、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3842、合理确立重点客户3853、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3864、重点客户管理功能387第四节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389一、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389二、中国绿色建筑市场发展对策分析390第13章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392第一节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392一、战略综合规划392二、技术开发战略393三、业务组合战略395四、区域战略规划397五、产业战略规划398六、营销品牌战略398七、竞争战略规划399第二节对我国绿色建筑品牌的战略思考401一、绿色建筑品牌的重要性401二、绿色建筑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402三、我国绿色建筑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403四、绿色建筑企业的品牌战略404五、绿色建筑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406第三节绿色建筑经营策略分析410一、绿色建筑市场细分策略410二、绿色建筑市场创新策略412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414四、绿色建筑新产品差异化战略426第四节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战略研究428一、2016年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战略428二、2017-2023年绿色建筑行业投资战略428三、2017-2023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429第14章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430(BYZX)第一节绿色建筑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430第二节绿色建筑子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431第三节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建议432一、行业发展策略建议432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434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435 (BYZX)图表目录(部分):图表:绿色建筑数量4图表:绿色建筑数量5图表: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21图表: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22图表: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22图表: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23图表: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23图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23图表: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29图表: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评分规则29图表: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31图表:非传统水源利用评分标准34图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评分规则35图表: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比例评分规则35图表: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评分规则37图表:预制构件用量比例评分规则37图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比例评分规则38图表: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比例评分规则38图表: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要求的面积比例评分规则42图表: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评分规则42图表: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的数量比例评分规则43图表:每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评分规则45图表: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评分规则46图表: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52图表:武汉市民之家控制流程图110图表:参考建筑能耗117图表:设计建筑能耗117图表:绿色建筑造价增量比例统计132图表:美国绿色建筑造价增量比例统计132图表:绿色建筑分项造价增量比例统计133图表:2017-2023年公共建筑投资增量投资预测134图表:建筑类型按项目数统计134图表:2017-2023年中国绿色公共建筑市场总规模及增长率预测137图表:2016年-2016年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39图表:2017-2023年中国居住绿色建筑市场总规模及增长率预测140图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与类型146图表:常见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的运作方式及特征对比166图表:上海某酒店(节能主导型)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表181图表:上海某住宅小区(技术探索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表181图表:上海某办公建筑(研究示范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表182图表:绿色建筑分项造价增量比例统计183图表:绿色建筑分项造价增量比例统计表184图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项占比184图表:华东地区增量成本情况185图表:西北地区增量成本情况185图表:华南地区增量成本情况185图表:华中地区增量成本情况186图表:绿色建筑分项增量成本下降趋势187图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1图表:绿色建筑行业竞争结构分析245图表:"SWOT"矩阵分析250图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业务范围262图表:万科朗润园265图表:新江湾智慧广场274图表:深圳华润中心275图表:北京鸿坤林语墅33号楼279图表:成都医学院新都新校区建设项目279图表:成都医学院新都新校区建设项目节能设计280图表:凯晨世贸中心部分绿色建筑282图表: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科大楼286图表:无锡太湖新城地理位置289图表:无锡太湖新城空间规划结构290图表:万科股份主要经济指标分析296图表:万科股份盈利能力分析297图表:万科股份运营能力分析298图表:万科股份偿债能力分析299图表:万科股份发展能力分析300图表:绿地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分析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