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评论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

合集下载

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

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

浅谈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摘要: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发议论,讲道理的新闻体裁,被称为有形的意见。

它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宣传引导,针砭时弊,舆论监督,释疑解惑,启发读者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评论;选题;立论;写作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45-02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新闻评论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如今,不少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都开办了自己的评论栏目,各类评论的数量持续上升,此外,评论的形式也日渐丰富,形成了诸如社论、编者按、短评、电视访谈、网络讨论等多种形式。

新时期下,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如何使自己的评论文章在浩瀚庞大的“评论海洋”中脱颖而出,做到观点独特、文采出众、夺人眼球、深入人心、带给读者启发和深思、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亟待研究。

在此,笔者选取了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中《佛山日报》2011年10月25日的一篇评论《“激浊”诚可贵,“扬清”价更高》(以下简称《激》)为例,来对纸媒中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与写作进行分析。

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于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在家门口玩耍的时候,被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肇事司机当场逃逸,而此后经过小悦悦身边的18位路人,无人伸出援手,纷纷走开,致使倒在路中的小悦悦受到了途经车辆的再次碾压。

直到一位拾荒阿婆路过,小悦悦才被送往医院。

10月21日,小悦悦因为伤重不治而离世。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评论选题:新鲜、贴近群众、有宣传价值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简而言之,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论题。

由新闻评论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有两个方面,一是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二是有着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1、评论中存在涉及专业知识上的关键性错误,在论证结构的关键部位产生涉及事实的专业知识硬伤,比如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上的错误,以致全文论证无效。

特约评论员或者观察家往往会是某个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能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

2、论证的前提中混入了错误的事实,把对事实的错误推断当作立论的前提。

而对于新闻评论来说,议论的前提应该是确定的、无争议的。

前提不实,则整个议论没有基础。

3、由于表达方式的无效率,而使媒体受众难于理解。

是作者没有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有效率地传达自己的意见、主张,往往让人迷失在他的文字中,不知所云,或产生歧义。

原因往往有两个:一是自己本身就没有想清楚;二是想清楚了,却没有能够表达清楚。

4、知道越少却判断越多。

曹林认为:一个手拿锤子的看什么都像钉子,有些评论写手就习惯拿着锤子写评论。

他的意思就是在批评新闻评论中那些不顾新闻事实而用“万能的评论套路”去套新闻的现象。

这个问题危害非常大。

浅谈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文学评论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是一种围绕着文学作品展开的二次创作。

文学评论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也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

本文从文学评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文学评论写作水平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学评论;写作;问题和对策一、文学评论写作的现状分析(一)评论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文学评论的写作必须围绕着文学作品本身,在写作之前应该对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样在文学评论的写作中才不会出现对于作品的品评浮于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述。

另外,如果对要品评的作品理解不够深入,准确还可能出现断章取义的危险,使得评论失真,曲解了作品的意义,危及评论的真实性,最终使评论失去了价值。

(二)过度夸大作品的意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文学评论的写作者没有对于作者写作的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考察,仅凭自己的片面理解把原本不是作品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赋予文学作品。

从而导致文学评论言过其实,脱离实际,文学评论古语夸张,失去了真实性。

(三)没有抓住重点,主题不突出文学评论必须突出主题,而再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不少作者往往片面地注重于把评论写得很详细,力求面面俱到。

这样就导致了文学评论的重点不突出,对于文学作品的挖掘和理解不够深入,缺少直击人心的观点。

泛泛而谈不仅会影响到文学评论的深刻性,同时也无法传达出所要品评的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二、提高文学评论写作水平的有效办法(一)立足于文学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的解读文学作品评论的写作不应该,也不能够脱离所要评论的作品本身,对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是获得作品的评论权的重要依据。

同时,仔细品读文学作品,文学评论的写作者对于所要评论的对象才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对于作品的独特见解,从而通过语言的组织形成见解深刻的文学评论作品。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文学评论写作的基础,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写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不会脱离文学作品的实际,才能避免文学评论变成评论者的主观臆想。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

由于自媒体的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发布评论,导致了信息过于繁杂和杂乱,无法筛选有效评论。

网络评论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造谣的影响,缺乏准确性和可信度。

网络评论往往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缺少客观公正的立场,容易产生偏见和误导读者。

面对大量的评论,读者往往欠缺对评论的评估能力,容易陷入信息泛滥和思维懒惰的境地。

面对以上困境,网络新闻评论需要找到相应的突围之道。

媒体机构应当加强自身的新闻发布质量管理,减少虚假信息和造谣的传播。

媒体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质检部门,对新闻内容进行审核和筛选,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媒体机构应该加强对评论的管理,清除低质量的评论,提升评论的质量和价值。

读者自身也应该提高对评论的辨识能力。

读者在阅读评论时,要多角度思考,对评论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

读者可以选择信任度较高的媒体平台,并关注专业的评论人士的观点,来避免被虚假信息和情绪化评论所误导。

社交平台也可以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交平台可以提供更方便的评论和回复功能,使得读者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讨论。

社交平台可以设计多个被验证的身份标签,使得专业人士和权威人士的评论和回复更加可信,为读者提供专业和权威的观点。

网络新闻评论也可以引入机器智能技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评论进行语义分析和情感分析,过滤出低质量和不真实的评论。

机器智能还可以辅助读者进行评论的评估和选择,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评论阅读体验。

网络新闻评论在自媒体时代面临诸多困境,但通过媒体机构的自律、读者的辨识力提高、社交平台的加强以及机器智能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寻找到突围的途径,提升网络新闻评论的质量和价值。

我们相信,在多方努力下,网络新闻评论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与突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网络新闻评论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快速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但也面临一些困境。

本文将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并提出一些突围的方法。

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之一是“水军”现象的泛滥。

网络评论中出现了大量的无聊、恶意的评论,这些评论往往是由所谓的“水军”刷出来的。

这些“水军”有目的地刷屏、发表攻击性言论,甚至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方式制造舆论,破坏了网络评论的健康环境,影响了真实的舆论表达。

网络新闻评论的困境还包括滋生谣言和不实信息的问题。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许多人在评论中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制造恐慌和混乱。

这些谣言和不实信息往往会迅速传播,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与此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也会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误导读者,破坏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可信度。

网络新闻评论还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筛选困难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个难题。

很多人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只看到自己喜欢的观点,缺乏客观、全面的判断能力,容易陷入信息的“过滤泡泡”,造成了信息的盲目传播和听众的固有偏见。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法来突围。

需要加强网络新闻评论的管理。

平台应该加强对网络评论的审核和监管,严格打击“水军”现象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维护网络评论的健康环境。

也需要用户自觉维护网络评论的秩序,自觉抵制刷屏、恶意攻击等不良行为。

需要提高网络用户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筛选能力。

培养用户的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让他们能够识别虚假信息和谣言,判断网络评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加强用户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客观、全面的判断能力。

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网络新闻评论机构和平台,提供有深度和品质的评论内容。

这些机构和平台应该拥有专业的编辑、评论员和专家,对新闻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评论内容,引导公众形成理性、客观的网络评论。

浅谈时事评论文本的呈现技巧

浅谈时事评论文本的呈现技巧

浅谈时事评论文本的呈现技巧与一般作品文本呈现的要求一样,时事评论文本的呈现离不开话题的选择、写作角度的选定、文本的整体构思和文本形式呈现的途径。

时事评论文本的呈现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技巧。

一、评论选题能“一针见血”时事评论文本的呈现,离不开选题,选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写什么”也就是“选什么题材来写”“选什么事来写”“选什么话题来写”。

就时事评论而言,“时事”不仅是文本呈现的前提,也是文本呈现的基本要求。

时事评论的文本是否有的放矢谈问题、是否开门见山摆观点,是衡量文本质量好坏的基本标尺。

所以,面对多元呈现的时事,“一针见血”是关键。

这里所说的“一针见血”,就是要求文本能“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

强调时事评论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时事评论的对象是事实、事件,这些事实、事件,很多都是当下发生的。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事实、事件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众多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所隐藏的现实社会生活,都是时事评论的优质资源。

“事事皆可入评论文章”,使得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食品安全、医疗保健、民生关切、健康娱乐等都成为时事评论选题的内容,中国与各国的外交,外国的政治、军事、风土人情等也可以用时事评论来呈现。

时事评论的选题要做到“一针见血”,文本的呈现首先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必须是“时事”,当然,如前文所述,也不能片面去理解时事。

二是对时事的呈现是真实的,不是断章取义、曲解甚至故意歪曲时事。

时事评论有了前面的两个前提,还是不够的,要想“见血”,就要敢于冲着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和疑点问题去写,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敢碰热点题材,时评就会失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时评的使命,本就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不敢碰热点题材,时评评论的作者就是个失败的创造者。

要想“见血”,还要有呈现热点、难点、焦点和疑点的智慧,可以通过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王安石当年在给司马光的《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用盘庚迁都的典故来呈现自己的坚定信念,表达自己决不放弃改革的决心,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民生,历史会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浅谈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1一、认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文学作品及相关内容进行的评论。

文学评论不只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评论,它还包括对作品的创作者、历史背景及作品的地理背景,更有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异域文化背景。

因此,对文学评论的写作,既要重视方法论的研究,更要强化对评论主体思维特点的了解。

文学评论的写作,与其他文章的写作有所不同,区别在于文学评论的写作有一个作品作为写作的评论对象。

可以说,一篇好的文学评论可以极大地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原作者以及原作品的方方面面,能够使读者更快地提升自己欣赏文学佳作的水平,以及准确地把握这部作品的主流想法,真正达到自己与作品以及与作品的知行合一。

以此,文学评论的写作便不能想到哪写到哪,天马行空,天女散花般乱写一气。

如果这样,我们的读者便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误导,对原作者或者原作品的理解产生极大的偏差,影响原作在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二、文学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写文学评论的过程中,初学写文学评论,容易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混淆文体;第二,述而不议;第三,言过其实;第四,面面俱到,主题不明确。

作为一个好的文学评论创造者,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往往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效果。

这样的文学评论者常常是对现成的规范提出疑问而引起的,并且能够从一般人觉得不是问题上找出新的答案。

在文学评论中,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对作品形象意蕴的独特发现。

作家按其创作规律创作作品,可是作品一旦进入鉴赏和批评的流通领域,就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

作品形象所蕴涵的意义也脱离作家的主观意志,任凭世人评论品味。

三、文学评论写作的改善建议(一)品读作品,找出特色一篇文学评论可以全面系统地论述作品的成败得失,写成洋洋可观的长篇论文;可以取其一点评判作品的瑕瑜优劣,写成娓娓叙谈的短章随笔;可以专门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也可以着重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和交流意见的重要途径。

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需要立足于新闻本身。

一篇成功的评论应该紧密围绕着具体的新闻事件展开,不能脱离实际或与新闻无关。

要对新闻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论和分析。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需要注重观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在撰写评论时,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过分主观或带有个人偏见的言论。

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点,不盲从他人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一篇好的评论应该有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不随意跳跃或重复表达。

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分段和使用恰当的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

第四,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要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汇。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避免使用重复的表达方式,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需要注重对读者的思考和启发。

一篇好的评论不仅能够提供信息和观点,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要给读者留下一些问题或启示,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新闻评论的写作思路需要立足于新闻本身,注重观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以及注重对读者的思考和启发。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恰当运用,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观点、有启发的新闻评论。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读者在撰写新闻评论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评论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中国代写论文网时间:2012-11-28 来源: 浏览:次字体大小:大中小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媒介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往往对受众传达媒体或者作者本人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优秀的新闻评论不仅能够反映作者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反映其通过媒介有效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上,一方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确保所引用的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它作为评论的特点,如态度鲜明、论证有力、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等。

一、新闻评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引用新闻材料失实
摆事实、讲道理是新闻评论写作基本原则。

新闻事实是新闻评论的基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新闻评论,如果引用的新闻事实或转述上有偏差,甚至是引用虚假的新闻材料,都可能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2010年底,一则题为《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的新闻引起人们的热议,很多新闻评论将批评的矛头对准文化部,指责文化部不应干涉。

而事实上这则新闻是假新闻,结果,让很多时评人不自觉的加入了这场假新闻的口水战中,而文化部则成了无辜的靶子。

新闻评论往往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由头来展开评论,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起到了二度传播的作用。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如果不把好关,引用了虚假新闻,就会扩大虚假新闻的传播范围,加大虚假新闻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2006年10月20日,《上海证券报》刊登题为《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的新闻,文中采用的部分数据是境外网站刻意编造的。

2009年6月25日,广东《时代周报》网络版以上述虚假数据为基础刊发题为《贫富分化急遽扩大的危险》的评论,该评论被多家报纸引用或转载,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在新闻传播中我们往往强调编辑部门对新闻的“把关”,却忽视了新闻评论员对新闻“把关”的责任。

近年来,一些不考证事实、以讹传讹的“假评论”时时出现,其原因还在于一些评论工作者对引用材料的考证缺乏足够的重视,盲目相信某些媒体上的报道,对那些虚假的材料不加怀疑,不经考证,拿来就用。

2、缺乏时效性
和新闻一样,新闻评论同样需要时效性,如果失去了时效性,那么新闻评论就和一般的议论文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些作者不注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把已经过时的话题拿出来进行评论。

这样的新闻评论作品,不仅没有新意,缺乏指导性,而且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新闻评论的写作不同于其他的文体,新闻评论写作既要求像写消息那样迅速快捷,又需要像议论文那样论证严密,而且文字要精炼,语言通俗活泼,这就要求作者能够快速成文和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

要写好评论,一方面要勤思考、多观察,另外还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清晰的行文思路和熟练的写作方法。

因此,新闻评论员平时要多积累词汇,培养深厚的政治素养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有了平时的积累和磨炼,才能快速而准确地写出有价值、有时效性的新闻评论来。

3、论证逻辑失范
新闻评论要求有科学的思辨和严密的论证,如果论证不严密,不仅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反而影响评论的效果。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以小见大是对新闻报道进行提升和升华的基本方法,但“小”和“大”之间如果缺乏“水到渠成”的内在逻辑联系,硬性提升、胡乱升华,论证就会缺乏逻辑性,就会变成“小题大做”了。

2005年9月29日下午,上海一名孕妇乘出租车去普陀区中心医院,不想出租车司机不认识去这家医院的路,在孕妇及其弟媳要求下,司机让他们中途下了车,不想孕妇途中流产。

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众多新闻评论对上海“形象”的斥责之声。

新闻评论如果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真相,不仅无助于对事件本身的认识,甚至还会混淆视听,伤害读者感情,从根本上背离新闻评论的写作初衷。

4、评论立场错位
新闻评论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主观观点或建议,是客观与主观的高度融合,在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遭遇的最大瓶颈,往往是客观与主观的度的把握问题。

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评论的立场错位,而站在错位的立场上写出来的新闻评论作品,一是会造成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二是会把舆论引向极端的境地。

上世纪80年代,一首《悔恨的泪》风行全国,而其演唱者曾因流氓罪被判刑。

《温州日报》某文艺编辑撰写了《从强奸犯的歌谈起》的文艺评论,文章写道:“近来,无论走到何处,一个强奸犯无休止的《悔恨的泪》,像狂躁的幽灵,随你怎么避也避不开,我直感到阵阵恶心。

”文章还反问道:“如果强奸犯们都能一展风姿,尽抒歌喉,那么风华少女们还讲什么贞操呢?”该篇评论的作者把演唱者的“流氓罪”说成“强奸罪”,把新闻评论变成了人身攻击的工具。

新闻学者郭步陶在《编辑与评论》中写道:“评论是社会中公开的作品,对于国家政治、人心风俗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在下笔时,须先自己警戒道:凡是妨害公共的言论,妨害人名誉的言论,妨害社会风化的言论,都是法律所不许的。

”因此,在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切不可感情用事,中伤他人。

二、新闻评论写作策略
1、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以尊重事实为首要原则。

和消息一样,真实性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引用虚假的新闻进行评论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会影响评论的说服力。

写新闻评论往往会引用新闻事件或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在引用时一定要尊重新闻事实,不能为了方便论证自己的观点,就用假新闻或者扭曲新闻事实,从而误导读者。

在引用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要学会判断新闻是否真实,如果不能确定所引用的新闻材料是真实的,那么宁愿放弃这一材料,只有这样,评论才会更具说服力。

和消息一样,新闻评论应该具备时效性,只有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和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表观点和言论,才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媒体传播信息的效率提高,新闻评论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地发布评论。

2、论证要充分、严密
所谓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问题的过程。

论证是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评论如何展开,论点如何得到阐释,文章结构如何安排,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论述得无懈可击、令人信服,都要靠严密充分的论证来实现。

要保证新闻评论论证的严密性,在论证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材料和观点的结合要严密。

要想让新闻评论有一定的说服力,所选的材料一定要能够突出地说明作者的观点,观点也一定要能够统帅所选的材料。

二是论证要充分。

论证一定要遵循基本的逻辑规律和原则,用准确的概念、正确的判断、严密的推理来充分有力地证明观点,切忌杂乱无章、自相矛盾。

三是以理服人,防止片面性。

在论证的过程中要对问题做辩证的分析,不能强调一个方面就忽视与其相联系的另一个方面,不能讲过头话、搞一点论。

3、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了解事实的本质和真相,引导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新闻评论的意见表达往往会比其他性质的文章有更强的效果与感召力,它承担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评论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要面向群众,写出群众的心声。

新闻评论人要广泛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心声,新闻评论的话题和观点要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

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关注新闻评论,并积极参与到新闻评论所关注的社会事务中来。

4、文风要活泼通俗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但是一些受众却不喜欢看,不喜欢听,其中一个原因是传统的评论往往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说话,缺乏活泼通俗的文风。

活泼的文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篇幅尽量要短。

一篇评论应当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侧面,尽量把它说透,不能长篇大论、泛泛而谈。

二是注意材料的鲜活性和时效性。

新闻评论常常以新闻事实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说理的论据,新闻事实本身要注意鲜活性和时效性,这样的评论,读者阅读才有新鲜感。

三是语言要通俗。

新闻评论是说理性文章,如果语言运用不好,文章就会显得干巴、没有生机。

因此,在写作新闻评论时应该尽量运用通俗、生动、凝炼的语言,来阐发富于哲理能够发人深思的闪光的思想,发出理论的强音。

只有这样,写出的新闻评论才会让群众喜欢读,愿意去读。

一篇评论要想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通俗的文风也是非常必要的。

写新闻评论要符合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避免居高临下的指令性口吻,多用平易近人的商榷的语言,在说理时要深入浅出,把道理说清楚,切不可故弄玄虚。

只有写出鲜明、生动、可读、可信的评论,才能立足时代、把握大局、贴近受众、析事明理、引导舆论,增强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吴闻,《请看一则新闻是怎样误导公众的》[OL].人民网,2010-10-15
②《中国新闻出版部门查处四家转载引用虚假报道的报纸》[OL].新华网,2009
-11-24
③栾晓娜,《孕妇坐出租车去医院司机半路抛客致其街头流产》[N].《东方早报》,2005-9-30
④《当今舆论监督中的不足》[OL].西祠胡同,2004-12-19
⑤郭步陶:《编辑与评论》[J].商务印书馆,1933
⑥刘宝全:《获奖评论赏析》[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原文请看:/html/daixielw/2012/1128/22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