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公路路面工程

K7+720-K8+100 左幅)

验路

段总

结报

告单位:日二O 年月

目录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

水泥碇路面试验路段总结报告附件资料(成果资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概述

107国道绕城公路路面工程C1 合同段为路面标,起于K0 +000.止于K9+592.493,中间短链564.984m,全长10.157km主要工程量有:厚34cm (混凝土弯拉强度5.0MP): 168213 m2;钢筋:291 吨。

此次路面试验段选在K7+720-K8+100 左幅进行380m.

二、进行所属试验段的目的路面是直接承受运输车辆等荷载的结构力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营后的行车舒适及运营年限。因而,混凝土路面质量要求十分重要。要控制好路面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其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材料的质量,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等。

(一)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总结出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及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二)通过本试验段施工,能寻求一种最有利于路面质量或能到达设计标准路面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流程。

(三)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纠正偏差, 形成一套完整的,能确保质量的工艺流程,指导全线路面填筑施工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工作的准备

1、测量放样道路施工中测量放样是一项紧前又严格的工作,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总体施工的成果;所以,测量放样要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

在施工放样中一定要超前于现场施工,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工作面,同时严格控制好施工中的三维。测量要牢固树立服务于施工,同时又要超前施工。先根据滑膜摊铺的具体情况放样出半幅路面板的中边桩及基线桩,为了便于操作放样桩位距拟为主板切缝长度

(5m)的倍数;然后再用水准仪精确地测量桩位的高程,并计算出挂线高度。经自检准确无误后报监理检验。

此次试验中摊铺的参数丄右=1.1m,L中=2.0m,挂线常数e=0.2m< 放样后在摊铺开始的前 5.0 米检测板厚,校准常数。

2、工地试验室

A 、配合比试验调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依经验来说,配合比的可操作性对整体施工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设计配合比的基础上,根据我标段的实际情况试验出一个操作性强又经济的配合比,同时测定出塌落度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

B、原材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与把关是试验室一项基本任务和职能,包括基

本资料的收集:如材料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品牌等,地材的抽样检测。

C、现场质量控制与跟踪施工现场的工序质量检测也是工地试验室的一项基本职能,作为一个路面标主要控制有二项,一、混凝土配合比:是否适合于滑模摊铺,是否便于操作(如硬化路肩的人工摊铺);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D 、内业整理

在完成正常的生产检测及质量控制的同时,及时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建立了台账式管理。

3、技术交底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试验目的,在试验段施工前,先组织所有参加试验段的施工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和图纸;了解滑模施工规范,进行现场核对及施工调查;对施工管理、工程技术和操作各类机械设备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如滑膜摊铺机、大型混凝土搅拌楼、车辆、实验室等,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并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人员安排以及搅拌站与摊铺现场的联络方式等。对参加试验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分工,明确试验目的和施工方法,使大家各司其职。

4、现场准备

1)试验段相应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安排均已全部到位;

(2)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全部就绪(二)、施工组织和施工安排

1)试验段管理及施工人员配备表

2)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及设备配置表

(三)、原材料

水泥为东江金磊P.042.5R碎石为掉霸岭石场产10?30mm, 5 10mm碎石,表观密度为2680kg/ m3砂为耒阳砂场中粗沙,细度模数3.42,表现密度2558kg/ m3水为自来水。

(四)、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滑膜摊铺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就施工工艺中的基本要求就作如下简要说明:

基层检验

测量丿

放线 材料、机械、劳动力准 备

配合比设计、试验

原材料检验

配合比检验调整

基层清扫、洒水 供电 供水 外加剂供应 卸料

滑模摊铺

后置胀缝

路面修整

麻袋片

?抗滑构造斗

养生 传力杆、拉杆 钢筋支架

打拉杆

J 路面修整

土工布养

4

覆盖洒

水养护

接缝养护

清缝

切缝 填缝

路面性能检测 填缝 竣工验收

开放交通

装载机供应

混凝土搅拌

供油

混凝土运输

滑模机准备

水车

抹面操平

拉毛机或人工槽

喷养护剂 一^养护剂、喷雾剂

发电机、切缝机

发动机、切缝机

填缝

1、基线桩的设置

A、基准线横向支距:基准线桩固定位置到摊铺面板边缘的横向支距L 右为1.1m,L中=2.0m。基准线上的标高应为其所在位置的路面边缘高程计入支距横坡高度后,加上挂线常数e=0.2m高度。

B、基准线桩纵向间距:平面直线段为10m,圆曲线段为5m。

C、基准线桩固定:基层顶面到夹线臂的高度为65?95cm,基准线

桩夹线臂夹口到桩的水平距离为30cm。夹线臂到桩顶垂直距离为

15cm。基准线桩应牢固打入基层15-25cm。打入困难时采用电钻钻孔后在钉牢固。

D、基准线的长度:一根基准线的最大长度不得大于450m。超过此长度并需要继续摊铺时,应续接基准线,续接方式应通过同一个过渡桩的夹线臂口平顺连接。

E、基准线张紧:基准线两端应各设一个紧线器,并设置在基准线

桩外侧30?50cm处,在第一根桩与紧线器之间,设一根扯线桩,扯线桩的夹臂应低于基准线桩夹线臂,扯线桩应钉牢固,不因弯道水平拉力而倾斜。基准线必须张紧,每侧基准线应施工加大于等于1000N 的拉力。张紧后基准线上的垂度不应大于1.0mm,基准线应先张紧,再扣进夹线臂槽口。

滑膜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准线设置精度要求

基准线设置好以后,禁止扰动。摊铺时,严禁碰撞和振动。一旦

碰撞变位,应立即重新测量设定。基准线接头不得大于1cm。每100m 基准线不得多于2个接头。

2、摊铺就位及调试

A、滑模摊铺前,应对施工现场准备工作进行如下检查:

(1)检查板厚:每20m垂直于两侧基准线挂横线,用钢尺测 3 点,平均为该断面平均板厚。每200m10个断面的均值为该路段平均板厚。路段平均板厚不应小于设计板厚;断面平均板厚不应比设计板厚

薄5mm;单个板厚极小值不应比设计板厚薄10mm。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板厚。

(2)检查辅助施工设备机具:拉毛养生机、布料机械、发电机等应全部到场并试运转正常。端模板、手持挣捣棒、抄平梁、传力杆定位支架、拉杆、拉毛耙、工作凳、拖行工具、养生剂及其喷洒工具等所有施工器具和工具应全部到位,状态良好。

(3)检查基层:基层局部破损应修补整平,基层上的裂缝应处理完毕,摊铺路面的基层及履带行走部位均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积水应扫开。

B、滑模摊铺机工作参数初设

对滑模摊铺所有机构工作部件应进行正确施工位置的初步设定,并将这些正确施工参数通过试铺调整固定下来,正式摊铺时宜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微调。

(1)振捣棒下缘位置应在挤压板最低点以上,横向间距不宜大于

45cm。均匀排列;两侧最边缘捣棒与摊铺边缘距离不宜大于25cm。

(2)挤压底板前倾斜角宜设置3°左右。提浆夯板位置宜在挤压底板前缘以下5?10mm之间。无需设前仰角的滑模摊铺机可将挤压底板前后调水平。

(3)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两边缘超高程度根据料的稠度应在3?

8mn间调整。带振动搓平梁的滑模摊铺机应将搓平梁前沿调整到挤压板后沿高程相同,搓平梁的后沿比挤压底板沿低1?2mm并与路面高程相同。

C、滑模摊铺机首次摊铺位置校准

摊铺前,应在直线路段采用钉桩法校准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 4 角点高程和侧模前进方向。4个水平传感器控制挤压底板4角高程;2个方向传感器进行导向控制。按路面设计高程、横坡度或路拱测量设定4?6个桩,将 6 个传感器全挂上两个基准线,并检查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反应方向,开动滑模摊铺机进入设好的桩位,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使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恰好落在精确测量设置好的木桩或基准线上,同时,调整好滑模摊铺机机架前后左右的水平度。令滑模摊铺机挂线自动行走,在返回校核 1 ? 2 遍,正确无误后,方可开始摊铺。

D、初次摊铺路面参数校正

在开始摊铺的5m内,必须对所摊铺出的路面标高、边缘厚度、中

线、横坡度等技术叁数进行复核测量。机手应根据测量结果及时缓慢地在滑模摊铺机进中反向的旋转滑模摊铺机上水平传感器立柱手柄,校准挤压底板摊铺路面的高程和横坡,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及时调整拉杆打入深度及压力和抹平板的压力及边缘位置。检查摊铺中线时,应在设方向传感器的一侧,通过钢尺测量基准线到滑模摊铺机侧模前后的横向距离,有误差时,缓慢微调前后两个方向传感器架立横梁伸出的水平距离,消除误差。禁止停机剧烈调整高程、中线及横坡等、以免严重影响平整度等质量指标。从滑模摊铺机起步-调整-正常摊铺,应在10m 完成,并应将滑模摊铺机工作叁数设置固定保护起来,不允许非操作手更改或撞动。

E、滑模摊铺机的操作要领

(1)机手操作滑模摊铺机应缓、均速,连续不间断的摊铺。滑模

摊铺速度,根据拌合物稠度和设备性能可控制在0.5?2.0m/min之间, 一般宜为1m/min 左右。当料的稠度发生变化时,先调振捣频率,后改变摊铺速度,不得了多时追赶,然后随意停机等待,间歇摊铺。

(2)摊铺中,机手应随时调整松方高度控制板进料位置,开始应略设高些,以保证进料。正常状态下保持振捣仓内砂浆料位高于振捣棒10cm左右,料位高低上下波动宜控制在士4cm之内。

(3)滑模摊铺机以正常摊铺速度施工时,振捣频率可在6000?11000r/min 之间调整,宜采用9000r/min 左右。应防止混凝土过振、漏振、欠振。机手应随时根据混凝土的稠度大小,调整摊铺的速度和振捣频率。当混凝土显著偏稀时,应适当降低振捣频率,加快摊铺速度,但最快

不得超过3m)/min,最小振捣频率不得小于6000r/min;当新拌混凝土偏干时,应提高振捣频率不的大于11000r/min,并减慢摊铺速度,最小摊铺速度宜控制在0.5?1m/min;滑模摊铺机起步时,应先开启振捣棒振捣2?3

m/min,再推进,滑模摊铺机脱离混凝土后,应立即关闭振捣棒。

(4)滑模摊铺弯道和渐变段路面时,单向横坡,使滑模摊铺机跟线摊铺,应随时观察并调整抹平板内外侧的抹面距离,防止压垮边缘。

(5)机手应随时密切观察所摊铺的路面效果,注意调整和控制摊铺速度,振捣频率,夯实杆、振动搓平梁和抹平板位置、速度和频率。软拉抗滑构造表面砂浆层厚度宜控制在4mm硬刻槽路面的砂浆表层厚度宜控制在2mm左右。

3、混凝土搅拌

A、在开工前搅拌站长要检查水电供应是否可靠,机手是否到位,

并做好开机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B、配料精度

施工中应经常校验搅拌计量精度。在搅拌过程中还应打印出每盘或连续称料数据和误差,分析原因,排除故障,保证拌和计量精度。

搅拌楼的混凝土拌和计量精度要求

C、外加剂使用

外加剂在严格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掺入,在开拌时确定后,没有试

验室主任的指令搅拌站不能随意变动。

D、拌和质量检验与控制

(1)施工开始及搅拌过程中都应按规定的频率检验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含气量、泌水量、混凝土凝结时间、砂石料含水量及混凝土容重等。按标准方法预留规定数量的弯拉强度试件。混凝土拌和机出料时的温度应控制在35C下,否则要采取降温措施。

(2)混凝土拌和物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未加水的干料、未拌匀的生

料和离析等现象,干料和生料禁止用于路面摊铺。一台搅拌楼每盘之间和其它搅拌楼之间。混凝土拌和物的塌落度允许误差为士1cm。试拌

及滑模摊铺时的坍落度,应按最适宜滑模摊铺的坍落度值加上当时气温下运料所耗时间的坍落度损失值确定。如遇雨天或阵雨后,应按

砂石料实际含水率及时微调加水量。

E、最短搅拌时间

试拌确定最短搅拌时间为60s,此次试验路段施工控制范围:60s?

90s。

4、混凝土运输

A、运输时间

运输车辆子啊装料前应仔细检查车辆的状态,保证正常方可进入装料区内,装料后应立即动往是施工现场,时长不能超过0.5h,如出现意外也不能超过1h。

B、运输技术要求

(1)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在装料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每装一盘

料应挪动一下车位卸料落差高度不得大于2m。驾驶员必须了解拌和物

的运输、摊铺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超过摊铺允许最长时间的混凝土不得用于路面摊铺,混凝土一旦在车内停留超过初凝时间,应采取紧急措施处理,防止混凝土硬化在车厢或车罐内。按技术要求运输时长不能大于1h。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同时要遮盖自卸车上的混凝土,运输车辆在每次装混凝土前,均应将车厢清洗干净并洒水润湿。

5、钢筋安装和混凝土布料

A、钢筋安装技术要求

滑模摊铺混凝土路的缩缝、胀缝及补强钢筋的支架,钢筋网和支架刚度均必须焊接加强。

(1)单层钢筋网应有4~6根/ m2焊接支架钢筋。

(2)双层钢筋网,不应小于4?6根/m2焊接环形箍筋。

(3)胀缝钢筋支架相焊接,焊接点不应小于4个/m如用绑扎的扎点也

不应少于4个/ m

(4)胀缝钢筋(包括其两侧的缩缝传力杆)设置采用前置预制支架

法,在其设置位先用钢钉在路基层作上记号,再用双飞粉写上具

体桩号(以便夜间施工) ,将缩缝支架固定在基层上,令

滑模摊铺机连续摊铺过去。滑模摊铺时,振捣棒的最低位置

高于支架箍筋的上部,目的是既不挂损振捣棒,又不推移传

力杆支架。同时,在路侧精确标出支架位的切缝中心位置,以便

后续切缝施工。钢筋支架的两侧宽度应小于摊铺宽度3cm其纵向

工作缝与后埔的横向连接路面是采用侧向加密拉杆形式。

B 、混凝土布料技术要求

(1)、滑模摊铺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有专人指挥车辆均匀卸料。滑模摊铺时,机前的最高料位不得高于滑模摊铺机前松方控制板顶面,料位的正常高度应在螺旋布料叶片最高点以下,亦不得缺料。机前缺料或料位过高时,宜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适当布料和送料,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协调。

(2)、当坍落度自1?5cm时,松浦系数宜在1.08?1.15之间。坍落度3cm松浦系数宜控制在1.1左右。

6 、滑模摊铺混凝土路面抗滑构造的施工

1)微观抗滑构造

在滑模摊铺机后设钢支架,拖挂 1 棉布,洒水润湿后,软拖制作微观抗滑构造。布片接触路面的拖行长度以1?1.5m 为宜。人工修整过的路面,微观抗滑构造已被抹掉,再拖棉布处理,以恢复微观抗滑构造。

7、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生

1)、养生方式选择

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

2)、塑料薄膜保湿的养生

当混凝土路的抗滑构造完成后,同时混凝土泌水基本结束,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应把两侧包进来,进行保湿的养生方式,此道工序以不影响抗滑构造的前提下越早越好。

3)、覆盖洒水湿养生

当切缝施工完成后,改换用土工布覆盖洒水湿养生,其养护标准是保证覆盖物(混凝土路面)在养生期间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4)、养生时间

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养生时间以混凝土弯拉强度大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为宜,养生时间一般不小于7d。

5)、养生期保护混凝土路面在养生初期间,禁止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

的60%,方可允许行人通行。在确需行人、牲畜、畜力车、人力车的平面道口,路面养生期间,搭建临时便桥。

8、切缝施工

施工缩缝的技术采用硬切缝

1 )、切缝时间,缩缝施工是采用切缝机割切出来的假缝形式,其施工难点不在于钜缝,而在于掌握切缝时间,使路面不在切缝前断板。方法是关注气温曲线,将混凝土复合温度曲线和拉应力滞后均作为断板的安全储备,那么最佳的切缝时间应该从下午 4 点到10 点,下午10 点温度开始下降,可能断板的拉应力尚未到达。

2)、切缝深度控制在1 / 3左右板厚。

3)、缩缝切口宽度控制在3?5mn宽。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 30%寸,采用硬切缝机切割。滑模混凝土路面采用支架式硬切缝机以保证切缝顺直度和速度。横向缩缝硬切缝的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24h,气温突变时,适当提早切缝时间,防止产生

不规则裂缝或断板。为防止断板,视施工时白天和夜晚温差、板内温度应

力大小和混凝土板抗拉强度的发展请况,采用适宜的撗缝切缝方式。五、试验总结

(一)、各种參数总结

1)、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及水泥用量,水泥品牌,碎石用量及级配,中粗砂用量及级配,水灰比等技术參数进行试验调配,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色泽一致。

2)、混凝土的出厂坍落度和现场坍落度机振动粘度的控制数据。3)、混凝土摊铺的温度控制,对水泥的稳定性不好、影响混凝土温度的各项因素要清除,保证混凝土摊铺的合适温度,防止混凝土因温度的偏差产生的裂缝或裂纹

4)、混凝土振捣频率及保证密实的质量数据总结。对混凝土的振捣不能漏振和过振,同时振动的频率过高或偏低都会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因而,要试验总结能满足振捣质量的振捣频率和达到质量标准的振捣程度,确定一个标准,作为成熟工艺的数据。

5)、滑模摊铺速度是整个工序的最主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很多,供

料、

布料、料的质量、机械的工作稳定性、各方面的人员的配合、设缝、养生剂辅助性工作等;滑模摊铺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各方面都要协

调,同时要寻求一个最佳的摊铺速度,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各方面配合好,同时也最经济;寻求能满足各项要求的技术指标。

6)、基准线的设置,挂线的各项參数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又便于现场施工。

7)、滑模摊铺的其它参数:松方控制板安装高度、夯实杆的最佳位置、

挤压底板的前仰角、超铺角、自动抹平板压力等。

(二)、施工工艺总结滑模摊铺施工工艺机械化程度较高,是较新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控制性工艺有:

1)、混凝土制作:在严格按配合比进行制作的同时,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配合比参数进行微调,以保证砼的施工状态处于最佳。

2)、混凝土的运输:砼运输采用自卸车,在运输途中需要注意防晒、漏浆、混凝土离析等,同时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3)、御料、布料、:御料及布料由专人指挥,御料要均匀,严格控

制御料高度。布料由挖机辅助,主要是控制布料厚度,同时布料要均匀。

4)、滑模摊铺:该项工序是一项机械化程度高,影响因素最多的关键性工序,它直接影响到路面板成型的质量,从基线设置、挂线、机械调

试、到路面板成型要严格把关,纵坡、横坡、路面板平整度、厚

度要定时检测,以求达到最佳状态

5)、缩缝、胀缝施工:严格按设计设置缩缝的位置,有传力杆的缩缝要用全站仪准确放样。

6)、混凝土养生:采用先期喷洒养生剂,薄膜封盖进行养护,后期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喷洒养生剂时要均匀,同时板的两端也要喷洒;薄膜覆盖要密实,不得漏气,要及时,防止水气蒸发。切缝施工完后要补洒养护剂及时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保证在养生期内覆盖物的湿润,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裂纹。

(三)、试验总结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