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道地药材

合集下载

“十大云药”简介

“十大云药”简介

®特别关注I“十大云药”简介云南依托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产业基础深厚的优势,提出打 造“十大云药”品牌,以“品牌引领市场、市场拉动需求、需求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发展”的理念树立产业品牌,帮助道地、绿色云药“走出去”。

为此,中药材产业专家组结合云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初步选定三七、滇 重楼、滇黄精、滇龙胆、砂仁、云茯苓、云木香、云当归、石斛、天麻、灯 盏花作为“十大云药”备选种类3三七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材大品种。

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达450 余个,产品数量3600多个,制药 企业1300多家。

据统计,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自云南,2020 年全省三七种植面积达39.45万 亩,产量3.59万吨,农业产值达60.1亿元,综合产值约380亿元。

滇重楼滇重楼以根茎人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是大健康产品的主要原料。

云南重楼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80%以上,是国内开展重楼栽培相关研究最早的地区。

据统计,全国重楼产业综合产值约150亿元,其中,云南的重楼产业综合产值约130 亿元。

2020年,云南省滇重楼种植面积18.3万亩,农业产值53.1亿元。

滇黄精滇黄精为云南省重点发展的药食同源传统道地药材,以根茎 人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

据统计,全国共有150余种中成药、170余种保健品均以黄精为原料加工生产。

2018年,云南滇黄精种植面积仅有5.8万亩,2020年达10.1万亩, 产值6.6亿元。

滇龙胆滇龙胆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之火的功效。

2020年,云南省 滇龙胆种植面积为23.9万亩,历 史高峰期曾突破30万亩,年产量 1万吨,农业产值达3亿多元,常 年产M占全国产量95%以上,是特别关注®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

滇龙胆还被用于生产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 和中兽药等。

砂仁为著名南药,为药食同源品种,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 胎的功效。

道地药材的含义与产地

道地药材的含义与产地

道地药材的含义与产地“道地药材”可理解为有独特的疗效和产地的优质的中药材。

“道”原为地域的区划名,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

“道地药材”的含义包括:药材的产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即适合植物生长的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条件;对于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药材有历史悠久的成熟的栽培和养殖技术;有长期积累的、优秀的产地加工技术;生产的药材是有口皆碑的优质的中药材.;长期临床应用证明有独特疗效或比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疗效好;同时有好的经济效益。

许多道地药材的产地也是药材的集散地。

道地药材的产地有一定的区域性,按道地药材的产地可分为: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五味子、鹿茸、藁本等。

北药:是指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北沙参、柴胡、黄黄、党参、黄苓、白头翁、香附、银柴胡、白芷(祁白芷)、紫草、大青叶等。

西药:是指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道地药材,如大黄、甘草、当归、冬虫夏草、枸杞、秦无、羌活等。

怀药:“怀”是古代河南怀庆府的简称,怀药是指河南的道地药材,如地黄、牛膝(怀牛膝)、山药、菊花、白附子(禹白附)、红花、金银花等。

浙药:主要是指浙江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郁金(温郁金)、莪术(温莪术)、麦冬(杭麦冬)、乌药、山茱萸、乌梅、桅子等。

川药:主产于四川的道地药材,如川茸、川贝母、川乌、附子、黄连(川莲)、厚朴、黄柏(川黄柏)、麦冬(川麦冬)、川楝子、川牛膝、川木香、石菖蒲等。

广药: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岛等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广蕾香、阳春砂仁、槟榔、高良姜、巴戟天、山豆根等。

云药:主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云木香、茯苓(云苓)、儿茶、诃子、重楼等。

贵药:主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麻、杜仲、黄精、天冬、五倍子等。

南药:长江以南除川、广、云、贵、浙药之外,均属南药。

如南沙参、泽泻、半夏、薪蛇、枳壳、木瓜、太子参等。

中药道地药材产区

中药道地药材产区

主要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黄连、附子、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主要指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道地药材,如砂仁、穿心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3、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等。

4、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主要指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栝楼、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主要指产于浙江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主要指产于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等。

8、秦药:主要指产于陕西及周围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

9、淮药:主要指产于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珍珠、石膏等。

10、北药:主要指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11、南药:主要指产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道地药材,如威灵仙、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香薷、僵蚕、雄黄等。

12、蒙药:主要指产于内蒙古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郁李仁、苦杏仁、蒺藜、冬葵果等。

李斯文教授运用云南道地药材治癌经验浅析

李斯文教授运用云南道地药材治癌经验浅析

李斯文教授运用云南道地药材治癌经验浅析作者:石颖刘颖赵常国冯妮李斯文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第02期摘要:李斯文教授善用云南道地药材配合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他用法罗海行气止痛,止咳平喘以治胸腹部疼痛及咳喘;用山土瓜清肝利胆,健胃消积治疗消化道肿瘤及小儿疳积;用鸡屎藤解毒消肿,消食化积止痛治疗各类肠炎及癌痛;用嘿良龙和嘿当杜补肾壮骨、补血止血治疗血液病、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及风湿关节疼痛。

关键词:李斯文;法罗海;山土瓜;鸡屎藤;嘿良龙;嘿当杜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2-0001-02导师李斯文教授系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肿瘤中医药治疗30余载,潜心致力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临床治疗中,导师经常运用云南主产中药材及民族药材法罗海、山土瓜、虎杖、老鸭花藤、金丝藤仲等配合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吾师运用此类药物治疗肿瘤的经验报道如下。

1 法罗海又有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等不同名称。

是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肺经。

具有理气止痛、镇咳、平喘等作用。

导师临证主要运用法罗海10-15g治疗胸腹部疼痛及咳喘不止的肿瘤患者。

适应证有:①在治疗癌性疼痛时,多根据疼痛部位不同配以相应药物:如头颈部肿瘤所致疼痛,多配以白芷、川芎、粉葛等;胸胁部疼痛多配以炒枳壳、瓜蒌壳、炒川楝子、制香附、柴胡等;腹部疼痛不适,多配以香附、大腹皮、厚朴等加强行气止痛。

②治疗呼吸道肿瘤所致咳喘时,多根据寒热属性配以不同药物:偏于痰热壅盛的,配以银花、连翘、金荞麦、鱼腥草等清热化痰;偏于寒痰的,配以干姜、法夏、苏子、白芥子等温化寒痰;偏于痰瘀互结的,配以丹参、地龙、赤芍、丹皮等加强化瘀通络;水饮内停的,多配以葶苈予、苏子、白芥子、茯苓、桂枝、猪苓等加强化气利水。

道地药材标准 云当归

道地药材标准 云当归

T/CACM XXXX-2018道地药材云当归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云当归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云当归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 云当归Yun Danggui产于云南省的栽培当归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4.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4-1米。

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浓郁香气。

茎直立,绿白色或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

叶三出式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柄长3-11厘米,基部膨大成管状的薄膜质鞘,紫色或绿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长8-18厘米,宽15-20厘米,小叶片3对,下部的1对小叶柄长0.5-1.5厘米,近顶端的1对无柄,末回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5-15毫米,2-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端有尖头;叶下表面及边缘被稀疏的乳头状白色细毛;茎上部1T/CAMA XXXX-2018叶简化成囊状的鞘和羽状分裂的叶片。

道地药材标准 杜吴萸

道地药材标准 杜吴萸

道地药材杜吴萸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杜吴萸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杜吴萸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杜吴萸Du Wuyu产于浙江缙云、丽水、永泰、昌化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栽培吴茱萸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4.2 形态特征石虎:小乔木或灌木,高3~5 m,嫩枝暗紫红色,老枝赤褐色,上有明显皮孔。

小叶5~11,对生,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宽稀超过5cm,彼此疏离;叶背密被长毛,脉上最密,油点粗大、少。

什么是道地药材

什么是道地药材

什么是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

这些药物大多就是道地药材。

因而,道地药材报那些具有特定的产地,经过当地炮制加工,具有确切可靠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云南种植药材

云南种植药材

云南种植药材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药材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药材。

以下是云南常见的药材种植品种:
1. 云南白药材:云南白药材是云南特产药材,包括云南白药、经典云南白药等,主要由瓜蒌、三七、薄荷等植物制成。

云南白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消炎止痛等药用功效。

2. 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产自云南等地。

它具有利尿、消肿、健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水肿、脾胃虚弱等疾病。

3. 姜黄:姜黄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植物,主要用于提取姜黄素。

姜黄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用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等领域。

4.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主要产自云南等地。

它具有活血化瘀、安神、清心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症状。

5.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产自云南等地。

它具有滋补肝肾、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于调理肝肾不足、便秘等症状。

6.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产自云南等地。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发热、感冒等症状。

除了以上药材,云南还种植许多其他的药材,如石斛、玉竹、灵芝等。

这些药材在中药制药、中药材交易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称: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sanchi

2.来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

和根茎。 3.植物形态: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

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 4.药用植物培育: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十年内未种过三七的

地块,最佳为新开垦的生地。PH值为5.5-7.0较好。 三七属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三七对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强光。生长要求一定的荫蔽条件,三七对光照的要求通常为自然光照的8-20%之间,光照超过20%则三七不能正常生长。光照过弱,植株徒长,叶片柔软,主根增长缓慢,容易得病;光照过强,植株矮小,叶片容易灼伤。因此,三七的栽培过程中必须人为搭建荫棚,以满足三七对光照的要求。 5.采制:1、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2、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

碾细粉。3、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出油,研细粉。4、三七片: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6.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砚山、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广西田阳、

靖西、田东、德保。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7.性状: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

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3.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8.显微特征:根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韧皮部散布树脂道。形成层环常略弯曲。

木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稍多,作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射线细胞中淀粉粒尤多。 从播种到收获需三年以上(3年价值最高),且同一块区域收获后5-8年才可栽培 9.化学成分:三七中含有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从根中分得人参皂甙

(ginsenoside-Rb1、Rb、-Re、-Rg1、-Rg2、-Rh1,20-O-葡萄糖人参皂甙Rf(20-O-glucoginsenosideRf),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R2、-R3、-R4、-R6、-R7,绞股兰甙(gypenoside)XVII[1-5];从块状根茎中分得:人参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4] 10.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水浴温浸30min,滤过。①取滤液1ml。

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检查甾类)。②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1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 取粉末0.5g,加水5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ml密寒,振摇10min,放置2h,离心,取上清液,加正丁醇饱和的水3倍量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甙Rb1、Rg1,及三七皂甙R1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已酯-甲醇-水(15:40:22:10)10℃烘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灯下,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11.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

12.药理作用:一、三七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1、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2、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具有显著补血功效 三七总皂苷除提高白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外,还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3、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显疗效。 二、三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三七在明显扩张血管,减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 三、三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临床应用证明,三七地上部份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地下部分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三七的各个部分均有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四、三七抗炎症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三七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炎功效。例 五、三七对免疫系统的功用 三七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三七的抗肿瘤作用 三七皂苷和三七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3.功效: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

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14.附注:孕妇慎用。

1.名称:云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 Poria cocos (Schw.) Wolf. Tuckahoe

2.来源(基源):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

的根部 3.植物形态: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4.药用植物的培育:云获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

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孢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 5.采制:通常栽后8-10个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标志为苓场再次出现龟裂纹,扒开观察菌

核表皮颜色呈黄褐色,未出现白色裂缝,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后去泥砂,堆在室内盖稻草发汗,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后削去外皮,干燥。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二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三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四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6.产地: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

河北等地亦产。以安徽、湖北产量较大;云南所产品质较佳,称“云茯苓”,为道地药材。 7.性状: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

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赤茯苓:将棕红色或淡红色部分切成块状或片状。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8.显微特征:粉末特征:灰白色。①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形颗粒团块、末端

钝圆的分技状团块及细长菌丝;遇水使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②用5%氢氧化钾溶液装片,可见细长的菌丝,稍弯曲,有分枝,无色(内层菌丝),或带棕色(外层菌丝),长短不一,直径3-8(-16)μm,横隔偶见。 9.化学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B-pachyman)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

茯苓酸(Pachymic acid)、茯苓酸(Tumulosic acid)、3B-羟基羊毛甾三烯酸(3B一Hy-droxylanosta一7, 9(11), 24一trien一21一oil acid),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吟、组氨酸、胆碱、B-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1)菌核含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块苓酸(16-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 7,9(11),24-trien-21-oic acid)。(2)多聚糖类: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达75%,为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为支链的β-(1→3)葡萄糖聚糖。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单纯的β -(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具抗肿瘤活性。此外,含麦角甾醇、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等。 10.理化鉴别:(1) 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2)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 11.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

12.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2镇静作用3 抗肿瘤作用4抗炎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

13.功效:【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