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考文言文阅读
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
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
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自矜..自夸②但微颔.之点头③无他..没有别的④笑而遣.之送走(2)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CA.陈康肃公善.射多谋善.断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手不释.卷C.惟手熟.尔深思熟.虑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之不理(4)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欣赏谁?说说自己的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①自矜:自夸。
②句意:只是微微点点头。
颔:点头。
③无他:没有别的。
④句意:笑着将他送走了。
遣:送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①重点字词:翁,老头;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去,离开。
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②重点字词:徐,慢慢地;以,用。
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
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擅长;B.放下;C.熟练/仔细;D.放。
备战2023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04 说理议论类文言文阅读(含详解)

04 说理议论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西·中考真题)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
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②隅:角落。
③骜:通“傲”,傲慢。
④蚤:通“早”。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二、(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述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
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
功深力到,无早晚也。
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
”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注]①胡澹庵:人名。
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
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
③泊(jì):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及。
④趺(fū):同“附”,足背。
这里指脚。
⑤少陵:即杜甫。
⑥老苏:指苏洵。
⑦欧公:指欧阳修。
⑧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2)是( )(3)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参考文档】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是中考必考的重要科目,所占分值也是比较大的。
平时做好每一份试题,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弄懂,考试的成绩就会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4.□□□□□,□□□□□,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再次表达自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莺燕争春的景象,生动传神地展现出西湖早春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7.陆游曾说“位卑而未敢忘忧国”,可见报效祖国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忠君为国、战死沙场的豪迈之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中同样表达此意的诗句是:□□□□□□□,□□□□□□□。
8.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之思;乡愁是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雁足传书;乡愁是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家念亲;乡愁是崔颢《黄鹤楼》中的“□□□□□□□?□□□□□□□”的凝望愁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山西专用)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班级开展“探寻文人风骨”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蓃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周敦颐喜爱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却并不妖艳,赞扬其高洁的品质;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仁人的情怀,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根据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声声问句觅知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发出“对于莲花的喜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高呼“”,悲凉慷慨,读之令人感喟。
【明其志·汲取精神养分】3.班级制作“诗词中的文人风骨”主题版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适合张贴在版面上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诗句:理由:4.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文人风骨”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②。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③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又何间.焉间:参与C.弗敢加.也加:增加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曾经(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臣之.妾畏臣虽有千里之.能B.其.乡人曰欲穷其.林C.必以.信卷石底以.出D.则.汉室之隆学而不思则.罔(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A.(曹刿)问(庄公):“因为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B.(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C.(曹刿)问(庄公):“因为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必须把它分给别人。
”D.(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必须把它分给别人。
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材料三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1)材料一中的“绘事后素”中的“绘事”和“素”分别对应材料二中的文、质。
(2)孔子如何看待“仁”与“礼”的关系?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解答】(1)通读文本可知,“绘事”是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指外在修饰。
“素”指的是白色底子。
材料二中的“质”是指内在本质,“文”是指外在修饰。
(2)根据材料一“绘事后素”可知,仁是礼的基础;根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绚”可知,礼对仁有很重要的修饰作用;根据材料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知,对君子来说二者相辅相成;根据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可知,依礼而行是实现仁的途径,也是仁的体现。
答案:(1)文质(2)仁是礼的基础;礼对仁有很重要的修饰作用;对君子来说二者相辅相成;依礼而行是实现仁的途径,也是仁的体现。
译文:材料一:子夏问道:“‘美的笑容,酒涡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
”孔子说: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
”子夏说:“那么礼在后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呀呀,这样才可以与你讲诗了。
”材料二: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材料三:颜渊问仁德。
孔子道:“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2021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释]①御:马夫。
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③自下:谦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性行淑均..善良公正②拥大盖,策.驷马驾御(驾着)③身相.齐国担任相国(当国相)④晏子怪.而问之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愚以为..大夫..宫中之事晏子荐以为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其.夫为相御其.后夫自损抑(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①诸葛亮的标准: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山西省 一、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第 7-13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出师表》是_________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________的。(2 分) 8.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译文: 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11.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上书谏吴王(节选)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①,足可搔而绝②,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③。磨砻砥砺④,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⑤,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⑥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①蘖(niè):植物的幼芽。②足可搔而绝:用脚可以踩断。③据其未生,先其未形:在它未成长之前(就抑止它),在它未形成之前(就抑止它)。④磨砻砥砺:四种磨刀工具。⑤种树畜养:种植物,养牲畜。⑥熟计:仔细考虑。 12.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断句。(2分) 积 德 累 行 不 知 其 善 有 时 而 用 弃 义 背 理 不 知 其 恶 有 时 而 亡 13.文中画线句阐明了积善成德、____________的道理。空白处正确的选项是( )(2分) A.防微杜渐 B.温故知新 C.礼尚往来 D.得寸进尺 7.诸葛亮(孔明);刘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出师表》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要熟悉《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8.地位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德)卑劣无耻(恶劣、不道德)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古今异义。 9.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解析:句子翻译,要牢固掌握。翻译时每个字都落实到位,直译过来。 10.B 解析:A 中深入不毛指一种地方,吹毛求疵指皮毛;B 中竭都是指竭尽的意思;C 中三顾茅庐指拜访,顾此失彼指顾得上;D中猥自枉屈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指鄙陋卑下,不大方。 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段中的句子。 12.积 德 累 行 / 不 知 其 善 / 有 时 而 用 / 弃 义 背 理/ 不 知 其 恶 / 有 时 而亡解析:根据上下文及句意可判断。这是一组骈句。 13.A解析:画线句的意思是: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旪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旪间久了就会灭亡。因此可判断是防微杜渐。 附:上书谏吴王(节选)》参考译文: 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挖出。打磨砥砺,(一时)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2013山西省中考语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 寓 。 (2分)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7.(1)pián (2)sù (2分) 8.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 同“返”(返回) (2分) 9.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分) 10.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分) 11.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2011年《小石潭记》《记承天诗夜游》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往来翕忽(xī)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suì) 8.解释下面加点词意思。(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怀民亦未寝 睡(睡觉、眠、卧)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乙文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发,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山西中考】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7. wǎng dài 8. (2分) 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9. B (2分) 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