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绿色先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舞好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舞好长
江经济带这条“巨龙”
顾阳
【期刊名称】《经济视野》
【年(卷),期】2016(0)18
【摘要】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大合力的行动指南.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开发;《规划纲要》;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纲领性文件
【作者】顾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李小鹏: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r 当好先行部省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J], 本刊编辑部
2.聚焦长江中游双肾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农工党中央就“长江大保护”赴江西、湖南调研纪实 [J], 曲超;徐炜;
3.聚焦长江中游双肾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农工党中央就“长江大保护”赴江西、湖南调研纪实 [J], 曲超(撰稿);徐炜(摄影);
4.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J], 无;
5.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当好先行部省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中国改革开放了2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了20多年,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及其发展趋势这个话题也争论了20多年。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经济发展参考论文篇1浅析中国生态经济建设发展为贯彻党的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学重点学科、《鄱阳湖学刊》编辑部联合承办的“2014中国生态经济建设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论坛,于2014年6月28在南昌举行。
来自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山江湖办、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就如下问题展开了学术研讨。
一、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周研究员从供需双方面分析了当前生态建设的形势。
从供给方面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具有了开发利用所有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能力。
机械的投入使用,使人类的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四通八达的陆海空交通系统的建成,保鲜技术的提高以及冷链运输装备的增强,大大弱化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对应性。
从需求方面看,医学成果推广导致的人口爆炸,引发了农产品总需求量的显著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引发了工业品和各种享乐品总需求量的显著增加,农产品、工业品、享乐品总需求量叠加在一起的显著增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力度越来越大的冲击。
李周认为,生态经济现在已经上升为一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的理论体系。
伴随着生态运动的全球化,追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经济形态,正在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伴随着实业家和政治家的介入,现实经济也在朝着生态经济模式的方向发展。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积累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难题,但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体系,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绿色供应链创新技术与应用。
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保护生态环境,涉及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一,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
绿色决定了发展的成色。
坚持绿色发展,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改变“开采一生产一使用一废弃”单向流动的线性发展模式,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其二,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其三,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同时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需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协同发力,需要深刻把握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聚焦关键环节,探索有效做法和实现路径,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城乡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城乡——平远县委书记肖文浩谈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2008年7月28日梅州日报近年来,平远科学谋篇,大胆创新,以生态经济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战略,推动平远绿色崛起,探索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县。
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平远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绿洲创业福地”的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高端生态产业,进一步明确了“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
近日,平远县委书记肖文浩围绕这一发展思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记者(以下简称“记”):肖书记,您好!您到平远工作不久,就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这一新理念。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您认为给平远今后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肖文浩(以下简称“肖”):我认为,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2006年底,平远县领导班子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使平远转入了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发展轨道。
平远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就抓住了平远的特色优势,看准了平远最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重抓生态经济,把特色工业、绿色农业、山水城镇、生态旅游等“四块经济”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一手抓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统筹兼顾了城镇和农村的发展。
进而探索了“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型宜居宜业城乡的建设模式,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平远今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先行优势、基础优势和舆论优势。
增强发展生态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记:实践证明,平远是全市践行“绿色崛起”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市委最近委以平远争创“绿色崛起示范县”的重任,必将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的信心。
肖:是的。
论绿色金融政策及其立法路径——兼论作为法理基础的“两型社会”先行先试权

财经理论与实践( 月刊) 双
TH E TH EORY AND PRACTI NANCE CE OF FI AND EC0N0M I CS
Vo _ 31 No 1 4 l . 6
M a" l . 2 1 0 0
台 , 于 20 始 0 7年 中 国人 民银 行 发 布 的《 于改 进 和 关
风 险的一 个金 融行 业 基 准 , 以增 加 银 行 业 的社 会 责 任, 改进压 力 越 来 越 大 的 环境 和社 会 问 题[ 。绿 色 4 ] 金融 政策 的基本 内涵 是 遵 循 市 场 经 济规 律 的 要 求 , 以建设 生 态文 明为 导 向 , 以信 贷 、 险 、 保 证券 、 收 以 税 及其 他金 融衍 生工 具 为手 段 , 以促 进 节 能减 排 和经 济 资源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为 目 的 的 宏 观 调 控 政 策[ 。 5 ] 20 0 7年 以来 , 国环保 总 局等 机 构 , 我 相继 出台 了 “ 绿
或 机构提 供 贷款扶 持 , 并实施 优 惠性 的低 利率 ; 而对
污染 生产 和 污染企 业 的新建 项 目投 资贷 款和流 动资 金 进行贷 款 额度 限制 , 实施 惩 罚 性 高 利 率 的 政策 并 手段 L 。“ 色信贷 政策 ” 指致力 于 引导 和促 进产 6 绿 ] 是 业 结构 、 长 方式 、 费模式 向节 约能 源 资源和 保护 增 消 生态 方 向发展 的信 贷政 策 。我 国绿色 信贷 政策 的 出
关 键 词 : 色金 融 政 策 ; 色信 贷 ; 色保 险 ; 色证 券 ; 绿 绿 绿 绿 先行 先 试 权
中图 分 类 号 : 9 3 6 D 2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先行启动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先行启动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作者:彭倩,轩润禾,吴林峰,孙伟华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04期摘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19年Landsat 8遥感影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气候数据和统计数据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13—2019年先行启动区RSEI均值为0.71,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将结果分为差、较差、一般、良、优5个等级,优良区域面积平均超过60%,而一般区域面积平均占比约25%,差和较差区域平均占比约15%,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SEI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时间上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植被覆盖率和湿度的下降,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与区域水系面积不断提高和植被覆盖总面积增加带来的生态效应直接相关.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坏区域减少,好转趋势明显,为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长三角;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图分类号: X 87; X 8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2)04-0517-09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tus in antecedent promoter region of gree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PENG Qian, XUAN Runhe, WU Linfeng, SUN Weihua*(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China)Abstract: A rapid grasp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change trend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Landsat 8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2013 to 2019,the eco-green integration antecedent promoter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was taken as a research obj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by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th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 model. Combined with climate data and statistical data,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RSEI was 0.71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research area from 2013 to 2019 was generally good. The RSEI valu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bad,poor,general,good and excellent. Areas with good or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xceeded 60% on average. However,the general regions accounted for 25%,which distributed near the districts and villages,and the poor and bad regions accounted for 15%. That meant there was still plenty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space,the data was higher in the south and lower in the north and in time it showed an upward-downward-upward trend. The main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overall decline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ere the declin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humidity. In 201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ich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effect brought b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water system area andthe increase of total vegetation cover. Generally speaking,the areas with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quality were reduced and have an obvious improvement trend. It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green integration.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gree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0 引言我国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晚、规模小,且主要是由国家政府主导.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提出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针对2025—2035年提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突出强调“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1].同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建立的目标和意义,至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2020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形成规划草案并开始公示,突出示范区生态绿色特征,构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同年7月,《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提出了22条具体政策措施,示范区建设由此步入快车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按照规划方案稳步推进,迄今为止已在经济、环境、教育、交通、医疗等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规划过程中,“区域瓶颈”和“制度障碍”仍不可避免[3],需要及时根据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改正和调整.因此,准确及时地掌握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可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传统的生态环境评价通常使用统计数据,并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单元进行分析和比较.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凭借其实时、快速、大范围的优势,在生态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已有研究报道[5],但单一的遥感指标只能表征某一方面的生态特征,尚缺少对生态环境现状较全面的评估研究.本文作者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对象,选用了遥感生态指数(RSEI)[6],根据区域生态情况,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评价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该方法数据均由遥感图像分析所得,易于获取,且不受人工干预,结果客观可靠,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生态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便于实时监测时空的动态变化.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同时,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既能落实相关责任,又能做到真正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近2 300 km2.本文作者以先行启动区为研究区,即青浦区金泽镇和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7],约占整個示范区面积的30%(图1).先行启动区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先行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标杆区、新发展理念集中落实的样板区[8],它整合各方资源,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评估先行启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了解其发展情况,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探索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2 数据来源由于图像处理过程中需要多波段合成,选用Landsat 8系列遥感影像,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https:///),下载了先行启动区2013—2019年云量低于5%的遥感影像(表1).气候数据、耕地林地面积、建成区面积等统计数据均来自各市县级统计年鉴.2 研究方法RSEI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基础上改进而来[9-10],包括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等指标.由于水体的绿度、湿度、干度和温度和陆地部分均有明显差异,会影响模型最终分类,在研究过程中需先去除水体部分[11].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计算水域面积,并去除研究区的大型湖泊以及水库区域[12]:MNDWI=(ρgreen-ρmir1)/(ρgreen+ρmir1)(1)其中,ρgreen和ρmir1分别表示绿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1的光谱反射率.绿度指标为研究区的植被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表示:NDVI=(ρnir-ρred)/(ρnir+ρred),(2)其中,ρnir及ρred分别表示近红外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湿度(WET)与土壤的湿度和植被密切相关:WET=c1ρblue+c2 ρgreen+c3 ρred+c4 ρnir+c5 ρmir1+c6 ρmir2,(3)其中,ρblue和ρmir2分别表示蓝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2的光谱反射率;c1~c6是传感器参数,分别为0.151 1,0.197 3,0.328 3,0.340 7,-0.711 7和-0.455 9.干度指标(NDSI)主要用来衡量土壤的干化程度,包括裸露的土壤(如岩石、沙地、裸地等)和城区建设用地两个部分[14],由城市建筑指数(IBI)和裸土指数(SI)的平均值表示.NDSI为[-1,1],值越大,表示越干燥.SI=[(ρmir+ρred)-(ρnir+ρblue)]/[(ρmir+ρred)+(ρnir+ρblue)],(4)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gree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0 引言我国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晚、规模小,且主要是由国家政府主导.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提出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针对2025—2035年提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突出强调“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1].同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建立的目标和意义,至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2020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形成规划草案并开始公示,突出示范区生态绿色特征,构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同年7月,《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提出了22条具体政策措施,示范区建设由此步入快车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按照规划方案稳步推进,迄今为止已在经济、环境、教育、交通、医疗等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规划过程中,“区域瓶颈”和“制度障碍”仍不可避免[3],需要及时根据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改正和调整.因此,准确及时地掌握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可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传统的生态环境评价通常使用统计数据,并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单元进行分析和比较.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凭借其实时、快速、大范围的优势,在生态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已有研究报道[5],但单一的遥感指标只能表征某一方面的生态特征,尚缺少对生态环境现状较全面的评估研究.本文作者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对象,选用了遥感生态指数(RSEI)[6],根据区域生态情况,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评价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该方法数据均由遥感图像分析所得,易于获取,且不受人工干预,结果客观可靠,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生态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便于实时监测时空的动态变化.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同时,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既能落实相关责任,又能做到真正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1.1 研究区概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近2 300 km2.本文作者以先行启动区为研究区,即青浦区金泽镇和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7],约占整个示范区面积的30%(图1).先行启动区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先行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标杆区、新发展理念集中落实的样板区[8],它整合各方资源,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评估先行启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了解其发展情况,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探索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2 数据来源由于图像处理过程中需要多波段合成,选用Landsat 8系列遥感影像,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https:///),下载了先行启动区2013—2019年云量低于5%的遥感影像(表1).气候数据、耕地林地面积、建成区面积等统计数据均来自各市县级统计年鉴.2 研究方法RSEI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基础上改进而来[9-10],包括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等指标.由于水体的绿度、湿度、干度和温度和陆地部分均有明显差异,会影响模型最终分类,在研究过程中需先去除水体部分[11].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计算水域面积,并去除研究区的大型湖泊以及水库区域[12]:MNDWI=(ρgreen-ρmir1)/(ρgreen+ρmir1)(1)其中,ρgreen和ρmir1分别表示绿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1的光谱反射率.绿度指标为研究区的植被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表示:NDVI=(ρnir-ρred)/(ρnir+ρred),(2)其中,ρnir及ρred分别表示近红外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湿度(WET)与土壤的湿度和植被密切相关:WET=c1ρblue+c2 ρgreen+c3 ρred+c4 ρnir+c5 ρmir1+c6 ρmir2,(3)其中,ρblue和ρmir2分别表示蓝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2的光谱反射率;c1~c6是传感器参数,分别为0.151 1,0.197 3,0.328 3,0.340 7,-0.711 7和-0.455 9.干度指标(NDSI)主要用来衡量土壤的干化程度,包括裸露的土壤(如巖石、沙地、裸地等)和城区建设用地两个部分[14],由城市建筑指数(IBI)和裸土指数(SI)的平均值表示.NDSI为[-1,1],值越大,表示越干燥.SI=[(ρmir+ρred)-(ρnir+ρblue)]/[(ρmir+ρred)+(ρnir+ρblue)],(4)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gree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0 引言我国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晚、规模小,且主要是由国家政府主导.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提出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针对2025—2035年提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突出强调“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1].同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建立的目标和意义,至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2020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形成规划草案并开始公示,突出示范区生态绿色特征,构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同年7月,《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提出了22条具体政策措施,示范区建设由此步入快车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按照规划方案稳步推进,迄今为止已在经济、环境、教育、交通、医疗等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规划过程中,“区域瓶颈”和“制度障碍”仍不可避免[3],需要及时根据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改正和调整.因此,准确及时地掌握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可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传统的生态环境评价通常使用统计数据,并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单元进行分析和比较.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卫星发射后,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凭借其实时、快速、大范围的优势,在生态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已有研究报道[5],但单一的遥感指标只能表征某一方面的生态特征,尚缺少对生态环境现状较全面的评估研究.本文作者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对象,选用了遥感生态指数(RSEI)[6],根据区域生态情况,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评价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该方法数据均由遥感图像分析所得,易于获取,且不受人工干预,结果客观可靠,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生态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便于实时监测时空的动态变化.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同时,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既能落实相关责任,又能做到真正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近2 300 km2.本文作者以先行启动区为研究区,即青浦区金泽镇和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7],约占整个示范区面积的30%(图1).先行启动区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先行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标杆区、新发展理念集中落实的样板区[8],它整合各方资源,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评估先行启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了解其发展情况,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探索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2 数据来源由于图像处理过程中需要多波段合成,选用Landsat 8系列遥感影像,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https:///),下载了先行启动区2013—2019年云量低于5%的遥感影像(表1).气候数据、耕地林地面积、建成区面积等统计数据均来自各市县级统计年鉴.2 研究方法RSEI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基础上改进而来[9-10],包括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等指标.由于水体的绿度、湿度、干度和温度和陆地部分均有明显差异,会影响模型最终分类,在研究过程中需先去除水体部分[11].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计算水域面积,并去除研究区的大型湖泊以及水库区域[12]:MNDWI=(ρgreen-ρmir1)/(ρgreen+ρmir1)(1)其中,ρgreen和ρmir1分别表示绿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1的光谱反射率.绿度指标为研究区的植被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表示:NDVI=(ρnir-ρred)/(ρnir+ρred),(2)其中,ρnir及ρred分别表示近红外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湿度(WET)与土壤的湿度和植被密切相关:WET=c1ρblue+c2 ρgreen+c3 ρred+c4 ρnir+c5 ρmir1+c6 ρmir2,(3)其中,ρblue和ρmir2分别表示蓝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2的光谱反射率;c1~c6是传感器参数,分别为0.151 1,0.197 3,0.328 3,0.340 7,-0.711 7和-0.455 9.地等)和城区建设用地两个部分[14],由城市建筑指数(IBI)和裸土指数(SI)的平均值表示.NDSI为[-1,1],值越大,表示越干燥.SI=[(ρmir+ρred)-(ρnir+ρblue)]/[(ρmir+ρred)+(ρnir+ρblue)],(4)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gree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development0 引言我国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晚、规模小,且主要是由国家政府主导.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提出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践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针对2025—2035年提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突出强调“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1].同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建立的目标和意义,至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2020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形成规划草案并开始公示,突出示范区生态绿色特征,构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同年7月,《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提出了22条具体政策措施,示范區建设由此步入快车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按照规划方案稳步推进,迄今为止已在经济、环境、教育、交通、医疗等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规划过程中,“区域瓶颈”和“制度障碍”仍不可避免[3],需要及时根据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改正和调整.因此,准确及时地掌握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可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传统的生态环境评价通常使用统计数据,并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单元进行分析和比较.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凭借其实时、快速、大范围的优势,在生态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已有研究报道[5],但单一的遥感指标只能表征某一方面的生态特征,尚缺少对生态环境现状较全面的评估研究.本文作者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对象,选用了遥感生态指数(RSEI)[6],根据区域生态情况,集成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评价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该方法数据均由遥感图像分析所得,易于获取,且不受人工干预,结果客观可靠,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生态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便于实时监测时空的动态变化.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同时,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既能落实相关责任,又能做到真正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近2 300 km2.本文作者以先行启动区为研究区,即青浦区金泽镇和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7],约占整个示范区面积的30%(图1).先行启动区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先行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标杆区、新发展理念集中落实的样板区[8],它整合各方资源,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评估先行启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了解其发展情况,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探索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2 数据来源由于图像处理过程中需要多波段合成,选用Landsat 8系列遥感影像,遥感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https:///),下载了先行启动区2013—2019年云量低于5%的遥感影像(表1).气候数据、耕地林地面积、建成区面积等统计数据均来自各市县级统计年鉴.2 研究方法RSEI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基础上改进而来[9-10],包括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等指标.由于水体的绿度、湿度、干度和温度和陆地部分均有明显差异,会影响模型最终分类,在研究过程中需先去除水体部分[11].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计算水域面积,并去除研究区的大型湖泊以及水库区域[12]:MNDWI=(ρgreen-ρmir1)/(ρgreen+ρmir1)(1)其中,ρgreen和ρmir1分别表示绿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1的光谱反射率.绿度指标为研究区的植被分布情况,一般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表示:NDVI=(ρnir-ρred)/(ρnir+ρred),(2)其中,ρnir及ρred分别表示近红外波段和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湿度(WET)与土壤的湿度和植被密切相关:WET=c1ρblue+c2 ρgreen+c3 ρred+c4 ρnir+c5 ρmir1+c6 ρmir2,(3)其中,ρblue和ρmir2分别表示蓝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2的光谱反射率;c1~c6是传感器参数,分别为0.151 1,0.197 3,0.328 3,0.340 7,-0.711 7和-0.455 9.地等)和城区建设用地两个部分[14],由城市建筑指数(IBI)和裸土指数(SI)的平均值表示.NDSI为[-1,1],值越大,表示越干燥.SI=[(ρmir+ρred)-(ρnir+ρblue)]/[(ρmir+ρred)+(ρnir+ρblue)],(4)。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述评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述评杨丞娟专题述评摘要:基于CNKI核心期刊与CSSCI收录数据库,对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从数量看,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相关的区域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内容看,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从生态、产业、工业、城市绿色发展等角度展开;从研究方法看,涵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测量标准,深入挖掘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探索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绿色测评;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府际协同治理的视角”(2020YJC810018);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长江经济带府际协同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区域公共品供给的视角”(20Q078)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1)02-0063-07一、引言自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来,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等重要战略文件均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产业、城市绿色等方面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
环保先行安全在心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话题——环保先行,安全在心。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既要追求经济的繁荣,也要关注环境的保护,更要将安全意识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主题。
一、环保先行,共建绿色家园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环保先行,势在必行。
1. 提高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环保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2. 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
(2)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环保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环保技术进步,提高环保装备水平。
(3)严格环境执法。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3. 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环保工作的延伸。
我们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方式,让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二、安全在心,守护生命防线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将无从谈起。
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将安全意识贯穿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1. 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保障安全的前提。
我们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风险,做到警钟长鸣。
2. 完善安全制度安全制度是保障安全的保障。
我们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经济发展 绿色先行
经济发展 绿色先行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转
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了一个重要趋势。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
地区,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
同时东亚地区也是全球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各国面
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空前巨大,围绕东亚大气污染治理与环保
产业发展主题共同交流探讨,对于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分享经验、
深化合作、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
展,但工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巨大,目前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
境约束依然日益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细颗粒物为特
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广大关注。近期,政府发
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出了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
达到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工业污染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
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息息相关。为此,我们正
积极采取行动。
循序渐进的环保举措
落实节能环保标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面对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坚持按照淘汰落
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新建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采取
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手段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研究建立利
用节能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的机制,制定基于能源消耗、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
“两高”行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准入门槛,严格实
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好节能环保准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
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大气污染防范治理。
要把清洁生产作为转变工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抓手,针对钢铁、水
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加大关键
共性、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展清洁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示范,
破解行业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瓶颈,对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
产技术改造,从源头消减污染物产生,降低末端治理的压力,重点推
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适时启动
重点地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促进区域空气环境质
量改善。紧紧抓住大气污染治理市场需求、加快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
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步伐,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推行工
业产品生态设计,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引导工业污染防治向全生
命周期控制转变。实现汞消减、铅消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重点
工程,确实从源头减少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绿色与低碳的和谐并存
抓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各类资源综合利用。
作为为全社会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工业能否为农业、建筑等其
他行业和领域提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直接影响到全社会
的绿色发展。我们将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
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做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
地,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机电产品再制造等工作,发挥试点
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实
施节能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等环保产品、市场推广鼓励政策,推
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到
2015年力争实现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
济新的支柱产业。
建立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
国,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
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
格局。过去我们更多依靠行政约束的办法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今后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更加注重综合利用法律、价格、财税、标准和行政约束等多种手段建
立完善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相一致的制度体系,强化对重点行业绿色
发展的引导。
我们将积极推动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激励政策,建
立起对地区企业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工业节能节水、
资源循环利用法规建设,形成工业绿色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推进工
业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阶梯电价等政策机制建设,加快完善合同能源
管理、节能资源协会等市场新机制,探索建立工业节能产业基金,创
新节能环保投融资机制,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
系,努力引导工业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不仅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中国政府将进一
步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东北亚中日韩各界朋友的交流与合作,一起
共同努力,切实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落实大
气污染防治各项任务,促进工业与生态协调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在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民间高层论坛――东亚大气污染治理与环保产
业国际合作峰会”上公开讲话整理)
(作者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