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感恩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校本教材--感恩篇

感恩篇导语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百善孝为先。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

孝是一种博大。

它包容世间万物:

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为人之本,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第一篇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过于父母。

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育下慢慢长大的。

父母的亲子之爱、舔犊之情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无私、伟大。

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愿付出一切。

所以说,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

【达成目标】 1、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 / 15

2、通过活动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能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名人名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孔子集语》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三字经》【名人故事】《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

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 9 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最新资料推荐------------------------------------------------------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思考】 1、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 2、我们平时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知识链接】母亲节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父亲节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

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 6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 52 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

3 / 15

第二篇尊重老人老人们含辛茹苦,用一辈子的爱都贡献给家庭和社会。

岁月无情,带走了青春也压垮了老人们的身体,步履蹒跚间印证了对儿女和家庭的全部付出!长辈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他们一生吃苦耐劳,一头乌发变成丝丝银发,晚年仍默默的为我们奉献。

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尊重,去爱戴。

【达成目标】 1、懂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孝敬体贴老人的好孩子,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名言警句】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戴维德克尔)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名人故事】一只木碗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住在一起。

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

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

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最新资料推荐------------------------------------------------------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

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

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

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

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

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

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

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

夫妻俩商量:

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

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

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

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

5 /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