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课堂PPT)
孔融让梨(故事)ppt课件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典范,引导孩子们学会关爱他 人、尊重长辈和爱护幼小。
道德建设
通过宣传和实践孔融让梨的精神,可以推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人们 的道德水平。
04
儿童教育价值挖掘
培养孩子谦让品质重要性
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向孩子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谦让的重 要性,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展示不同风格的孔融让梨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构图、色彩、人物 造型等艺术特点。
创作指导
讲解绘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规划等, 并指导学生进行孔融让梨主题的绘画创作。
戏剧表演技巧探讨及实践演出安排
戏剧表演技巧探讨
介绍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如角色塑造、情感表达、台词处理 等,并结合孔融让梨故事进行具体 案例分析。
实践演出安排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孔融让梨故事的 戏剧表演,从角色分配、排练到正 式演出,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创 作的实践。
音乐舞蹈元素融入及表演呈现
音乐舞蹈元素融入
分析孔融让梨故事中的音乐舞蹈元素, 如背景音乐、舞蹈动作等,并探讨如 何将其融入到表演中,增强艺术表现 力。
表演呈现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舞蹈元素的创作和排 练,将其与戏剧表演相结合,形成完整 的孔融让梨故事表演,并在课堂上进行 展示和分享。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 考
相关成语、俗语介绍及运用示例
成语
“融四岁,能让梨。” 意指在很小的时候就懂 得礼让。
俗语
“上让下,下敬上。” 表达的是上下级或者长 辈与晚辈之间应该互相 尊重、礼让。
运用示例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 习孔融的礼让精神,尊 重他人的意见,主动为 他人着想,这样才能营 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主题班会《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顺》PPT课件

主题班会《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顺》PPT课件目录•班会开场与主题引入•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顺概述•孝顺行为的具体表现•孝顺与个人品德修养的关系•实践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顺的途径与方法•总结与展望CONTENTSCHAPTER01班会开场与主题引入向同学们表示问候,欢迎参加本次主题班会。
问候与欢迎引入话题班会安排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顺。
概述班会的流程安排,让同学们对即将进行的活动有所了解。
030201班会开场致辞解释孝顺的含义,即尊敬和关爱父母及长辈的行为和态度。
孝顺的定义介绍孝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渊源,如儒家思想中的“孝”观念。
孝顺的历史渊源阐述现代社会中孝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中的孝顺主题背景介绍班会目的与意义目的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孝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培养尊敬和关爱父母及长辈的良好品质。
意义强调孝顺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
CHAPTER02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顺概述孝顺的定义与内涵孝顺的定义孝顺是指尊敬、关爱父母并为之付出的行为,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
孝顺的内涵包括尊敬父母、关爱父母、为父母分忧、传承家风等方面。
孝顺的历史渊源古代经典中的孝顺《孝经》、《论语》等古代经典中,强调孝顺是为人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上的孝顺典范如孝子行孝的故事、二十四孝等,这些典范人物通过他们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深刻内涵。
孝顺有助于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尊重。
家庭和谐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稳定通过践行孝顺,可以培养个人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个人成长孝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CHAPTER03孝顺行为的具体表现关心父母健康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醒他们定期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保持礼貌和尊重与父母交流时使用敬语,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道德与法治《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课件PPT(2024版)

小小故事会
你还知道哪些古今爱国故事?阅读这些故事会 给你带来怎样的力量和感悟?
屈原 光
林则徐
黄继
小外
示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 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 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 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 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我来谈“爱国”
你认为怎样是“爱国”?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爱国?
小小讨论会
1、观看视频后,你知道了什么是“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了吗?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提升自己的能力
乐于助人
小小智囊团
除了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发扬 “仁爱精神”呢?
> 故事一:将心比心
■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 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向平易近人,从不摆 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 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 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 我怎么能用自已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
01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为什么要明志? 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
,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 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 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01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他 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 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什么,他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 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 叔惊叹不已。
小 提示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 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 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 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传统美德(主题班会)课件(共24张PPT)

下面是“子”
孝道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 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 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 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明理
礼 让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 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 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陈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 走了.”于是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 约好了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 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家门。
孝道
是 “ 中你
什 么 ?
孝
”
的
心 目
时至今日,我们重新提倡孝道精神, 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 远的现实意义。
孝道
孝是宽容 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 “垃圾破烂” 宽容老人的唠叨 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
孝是报答 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 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 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
孝是常回家看看 拿不拿东西是次要, 陪老人说话很重要
在间为由故由酒命 坐,亲连,痛席到
口家在边东对已辗 袋路地人西于饥转 子走里家下一肠来 里了不的肚个辘到 的整要地怎十辘沂 白整的里么几,河 米四豆,能岁而买 。天叶捡行的带上
,吃拾?小的米 竟。人饿伙野往 没一家极子菜回 有百收了来团走 舍多完他说子时 得里豆就,已, 吃的子到没吃仲 一回扔路点完由
孔融让梨(故事PPT)

孔融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强调 仁义道德,反对严刑峻法,认 为这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故事背景介绍
孔融小时候非常聪明,而且非常懂事。有一天,他的父亲拿了一篮梨子 放在家里,让孔融和兄弟们一起分享。
孔融主动挑选了最小的一个梨子,把最大的梨子让给了哥哥们。他的父 亲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们
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介绍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文化差异与接受度
不同文化对于孔融让梨故事的接受度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反映了 文化差异对于故事传播的影响。
故事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尽管故事传播的历史悠久,但它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能 够启示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故事的真实性争议
历史记载的矛盾
01
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历史记载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导致一
些人对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故事与史实的出入
02
一些史学家认为,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史实上存在出入,可能与
历史事实不符。
故事传播与演变的必然
03
在故事传播和演变过程中,一些细节和情节可能被夸大或改变
,导致故事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THANKS
[ 感谢观看 ]
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公共意识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孔融让梨的故事 可以启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注重 公共利益,尊重他人的权益,避 免自私自利的行为。
团队合作
在工作和生活中,孔融让梨的故 事鼓励我们注重团队合作,互相 尊重,共同为团队的利益努力。
家庭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 事,教育孩子学会谦让、尊重和 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 。
孔融让梨(故事PPT)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品德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品 德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品德是孩子成才的基石
一个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更容易在社会中获得认可和成功。
当代社会推广这些价值观念现实意义
社会和谐稳定
培养优秀人才
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等传统美德有助 于减少社会冲突,增进人际和谐,维 护社会稳定。
故事发生地点和情境描述
家庭聚会
故事发生在孔融家的一个聚会上,亲朋好友 欢聚一堂,气氛热烈而融洽。
梨的分配
在聚会中,盘梨子被端了上来。由于梨子 大小不一,分配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孔融 主动将大梨让给了长辈和兄长,自己选择了 最小的梨子。
众人反应
孔融的举动赢得了在场众人的赞誉和尊重。 大家纷纷称赞他懂得礼让和尊重长辈的优良 品质。
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价值观差异
东方文化中的谦让往往与集体利 益、社会和谐相联系;而西方文 化中的谦让则更多与个人自由、
平等竞争相关。
社会期望差异
在东方社会中,人们普遍期望他 人表现出谦让行为,以维护社会 和谐;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
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
05
故事启示与现实意义挖掘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谦让品质
儒家思想影响
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占据主导 地位,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教 育。孔融作为儒家学者,深受其 影响。
孔融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
显赫家世
孔融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先为孔子 ,世代传承儒家学说。他的家庭背景 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成长经历
孔融自幼聪慧过人,好学不倦。在成 长过程中,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 朋友,共同探讨学问和人生哲理。
中华传统美德PPT课件

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中。
● 我国自古以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每组推选一位代表,把你们知道的故
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比一比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不良的行为?小组讨论交
流。
如果你在大街上和父母走丢了,想找一位叔叔借电话,你 会怎么说呢?
如果你看到一位叔叔把未熄灭的烟头扔在地上,你会怎么 说?
• 这体现的什么样的美德? 答:诚实守信
•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 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 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 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 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 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 “我叫项橐(tuó),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 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409班主题班会
读下面的故事,说说这体现的是什么精神?
某天上午,朱同学在黄岛汽车站捡到一女士黑色手提包,内 有4000元存折一张,现金300元,另外有身份证等物品一宗。 朱林华同学捡到手提包后在原地等待近1个半小时,在未等到 失主认领的情况下,朱林华同学返回学校将包交至学校保卫 处。在学校保卫处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联系到了失主—在黄 岛一玩具厂上班的梁女士。
我们熟悉的传统美德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 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杀 猪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 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 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 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 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班中华传统美德—勤学主题班会ppt课件

名人故事:
二
铁杵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名人故事:
二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就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大书法家。他每每见到古人的书法名迹,总要手不释卷,细心观看,待到把它的字体特征,笔画形态以及结构布局等方面有个通盘的考虑后,再动手下笔,临写数十百遍,直到心领神会为止。因而到了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写得别有意趣。 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奢望有一条通向书法成功的捷径。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王羲之,希望王羲之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后,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而是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 王羲之为了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之下,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名人故事:
二
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带着失主回家去拿银子。
8
• 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
9
• 诬陷金孝贪污了他的银子。
10
• 二人相持不下,告到官府。
11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那县令是个清官,
13
• 问明案情后,说:
14
• 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 了?却止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 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 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产品2班 刁家豪
1
故事简介:
2
金孝以卖油为生, 家中只有个老母。
3
• 一天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约莫 有三十两。他高兴得回家告诉老母。
4
• 但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 教育金孝,让把银子还给失主。
5
• 于是金孝回到事发地,恰好遇 到一个外地客人正在寻找。
6
• 金孝告诉失主是他捡到的银子,
15
• 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 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 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
16
• 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
17
• 这银 两判 给金 孝, 奉养 母亲
18
• 金孝得了银子, 干恩万谢地跟 老娘回去了。
19
• 大家无不称快。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