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金属表面热处理过程

常见的金属表面热处理过程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某特性转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

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他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 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 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 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 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 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 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 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 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 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 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 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 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 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 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 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8):沉淀硬化(析出强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如奥氏体沉淀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汇总】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把金属或合金加热到给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和方法使之冷却,以得到所需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操作工艺,被称为热处理。 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停留一定的时间(保温),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同炉子一起冷却),这种操作过程叫做退火. 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便于工件易切削. 2.改善材料的组织及机械性能. 3.改善组织结构,为以后的淬火做好准备. 4.消除内应力. 5.得到细小的结晶.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经保温后,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正火的冷却速度要比退火快的多). 正火后其强度和硬度较退火的高一些,塑性稍低,使珠光体数量增加,改善组织保证得到较高的机械性能,由于在空气中冷却,生产率高.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经保温后急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也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之为淬火.钢经过淬火后在性能上的突出特点是硬度很高而塑性很低. 淬火的目的: 1.增加钢制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2.通过淬火和随后的中温或高温回火能使工件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

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油或空气中冷却下来.(回火是紧接着淬火以后进行的,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回火的目的:减少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时造成的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得到工件在使用时所要求的和可能达到的机械性能。 1. 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 2.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 与热处理有关的名词解释 金属 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指金属或合金中化学成分相同、晶格结构相同,或原子聚集状态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之间有明确界面的独立均匀组成部分。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介绍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介绍 金属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金属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过程。金属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蚀性等性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下面将对金属热处理的工艺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加热:金属热处理的第一步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加热温度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和具体的处理要求。常用的加热方法有电阻加热、火焰加热和感应加热等。 2.保温:在将金属材料加热到所需温度后,需要使其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温度均匀分布,使金属内部结构逐渐达到热平衡状态。保温时间的长短也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和要求。 3.冷却:在保温后,需要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以固定金属的结构状态和性能。冷却方法有多种,如油冷、水冷、气体冷却等,具体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和处理要求。不同冷却速度将导致不同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4.退火:退火是一种常用的金属热处理方法,通过加热和适当冷却,可以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增加其韧性。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和回火两种形式。 完全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这种方法可消除应力,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减少晶粒大小,提高机械性能。 回火是指将钢件先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适当冷却。回火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等,不同回火温度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提高强度、韧性、抗冲击性等。

5.高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较高温度,然后进 行适当冷却,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高温热处理可以提高金 属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等性能。 常见的高温热处理方法包括正火、球化退火、奥氏体化、固溶处理等。这些方法可以调整金属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以改变其性能。 6.淬火: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快速冷却至室温,以快速固化其晶体结构 和组织状态。淬火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增加其 脆性。因此,在进行淬火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 总结起来,金属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工艺过程来改变金属材料 的性能。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进行金 属热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性能 和效果。

常见的金属表面热处理过程

常见的金属表面热处理过程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某特性转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

金属热处理常用方式

金属热处理常用方式 名称热处理过程热处理目的 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 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 高塑性,以利于切削 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均匀钢 的组织,改善钢的性 能及为以后的热处 理作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 力。防止零件加工后 变形及开裂 退火类别(1)完全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不同钢 材临界温度也不同,一般是 710-750℃,个别合金钢的临界 温度可达800—900oC)以上 30—50o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 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沙中冷却) 细化晶粒,均匀组 织,降低硬度,充分 消除内应力完全退 火适用于含碳量(质 量分数)在O.8%以 下的锻件或铸钢件(2)球化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20~30oC,经过保温以后,缓慢 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 切削性能,并为以后 淬火作好准备,以减 少淬火后变形和开 裂,球化退火适用于 含碳量(质量分数) 大于O.8%的碳素 钢和合金工具钢(3)去应力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500~650oC,保温 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 采用随炉冷却) 消除钢件焊接和冷 校直时产生的内应 力,消除精密零件切 削加工时产生的内 应力,以防止以后加 工和用过程中发生 变形 去应力退火适用于 各种铸件、锻件、焊 接件和冷挤压件等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40~60o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 在空气中冷却 ①改善组织结构和 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机械性能要求 不高的零件,常用正

火作为最终热处理③消除内应力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 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个 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 ①使钢件获得较高 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 后得到某种特殊性 能,如较高的强度、 弹性和韧性等 淬火类别(1)单液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过保 温以后,在一种淬火剂中冷却 单液淬火只适用于形状比较简 单,技术要求不太高的碳素钢及 合金钢件。淬火时,对于直径或 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件, 选用盐水或水冷却;合金钢件选 用油冷却 (2)双液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过保 温以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 300—400oC,然后移人油中冷却 (3)火焰表面淬火 用乙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 喷射到零件表面,使零件迅速加 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用水向 零件表面喷射, 火焰表面淬火适 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表面要求 硬而耐磨,并能承受冲击载荷的 大型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件,如 曲轴、齿轮和导轨等 (4)表面感应淬 火 将钢件放在感应器中,感应器在 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的作用下产 生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 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 (2一lOmin)到淬火温度,这时立 即将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 而耐磨,而心部保持着较好的强 度和韧性。 表面感应淬火适用于中碳钢和 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4.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 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 空气或油中冷却 回火是紧接着淬火以后进行的, 也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获得所需的力学 性能。在通常情况 下,零件淬火后的强 度和硬度有很大提 高,但塑性和韧性却 有明显降低,而零件

常用钢铁材料的一般热处理方法

钢铁材料的一般热处理 名称热处理过程热处理目的 1.退火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 室温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 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均匀钢的组织,改善 钢的性能及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防止零件加 工后变形及开裂 退火类别(1)完全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不同钢材临界温度也不同,一般 是710-750℃,个别合金钢的临界温度可达800—900oC) 以上30—50o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 在沙中冷却)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 充分消除内应力完全退火适用于含 碳量(质量分数)在O.8%以下的锻 件或铸钢件 (2)球化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oC,经过保温以后, 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并 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以减少淬火 后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适用于含 碳量(质量分数)大于O.8%的碳素 钢和合金工具钢 (3)去应力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500~650o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一般采用随炉冷却) 消除钢件焊接和冷校直时产生的内 应力,消除精密零件切削加工时产 生的内应力,以防止以后加工和用 过程中发生变形 去应力退火适用于各种铸件、锻件、 焊接件和冷挤压件等 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oC,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①改善组织结构和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常 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③消除内应力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 或油(个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 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

钢的表面热处理方式

热处理是一种改善钢的机械性能的工艺方法,钢的五种表面热处理包括: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下面就浅谈下五种表面热处理的简介及其目的。 1、淬火Quenched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2、退火Annealing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降低残余应力,

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退火工艺目的包括: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4)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3、正火Normalizing 正火是—种改善钢材韧性的热处理。将钢构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后,保温一段时间出炉空冷。主要特点是冷却速度快于退火而低于淬火,正火时可在稍快的冷却中使钢材的结晶晶粒细化,不但可得到满意的强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韧性(AKV值),降低构件的开裂倾向。—些低合金热轧钢板、低合金钢锻件与铸造件经正火处理后,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大大改善,而且也改善了切削性能。 退火工艺目的包括: (1)去除材料的内应力 (2)调整材料的硬度(一般为提高),塑性略降低 这样是为了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和退火差不多的作用,只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

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一系列工艺处理的过程。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的内部结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硬度和耐磨性、消除内部应力等目的。下面将以常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为例,详细介绍一下金属热处理的步骤。 首先,金属加热是金属热处理过程的第一步。金属制品会被置于加热炉中,通常采用电阻加热、球墨铸铁炉、燃气加热等方式。加热温度根据材料的种类和所需的热处理效果来确定。例如,淬火的加热温度较高,常为材料材质的临界温度。 接下来是金属保温。在加热到所需温度后,金属制品需要在温度要求范围内保持一段时间,使金属内部温度均匀分布,以确保后续的工艺处理效果更好。 然后是金属冷却。冷却速度是决定金属最终组织状态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冷却速度太快会导致材料内外温差太大,产生过多的残余应力,甚至导致开裂;而冷却速度太慢则会降低硬度和强度。因此,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冷却方法,如自然冷却、水淬、油淬、气淬等。 在冷却之后,还需要进行金属退火处理。退火是通过加热和保温,使金属内部晶粒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材料的硬度和韧性。退火主要有全退火、等温退火、间歇退火等不同方式。全退火即将材料加热到高温保持一段时间后自然冷却,等温退火则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进行缓慢冷

却。 最后一个步骤是金属淬火处理。淬火是利用材料的组织相变性质,通过迅速冷却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常见的淬火处理方法有水淬、油淬和盐淬等。淬火可根据材料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淬火介质,以获得所需的硬度。 综上所述,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金属加热、保温、冷却、退火和淬火等步骤。不同的金属材料和要求将需要不同的工艺流程,以满足材料特性的需求。通过精细的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它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下面是一篇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的具体介绍。 首先,对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类型和要求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常见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弱金属材料的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退火的温度和冷却速率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来确定。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时间,最后以适当速率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正火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金属材料迅速固化。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也会造成材料脆性增加。因此,淬火后一般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时间,最后冷却。回火可以减轻淬火后金属材料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具体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1. 金属材料的准备: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切割、锯切或裁剪,以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2. 加热:将金属工件放入炉中,进行加热。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要求来确定。 3. 保温:将金属工件在加热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4. 冷却: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速率和方法对金属工件进行冷却。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空冷、水冷、油冷等不同的冷却方式。 5. 检测:对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进行检测,包括金相检查、硬度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 6. 处理:根据检测结果对金属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的一般步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同时,不同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还会包括其他的处理工序,如清洗、除皮、打磨等。因此,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的具体细节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的正确执行可以显著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优化金属工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工序位置的安排 由于热处理工序安排对车削类工艺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往往由于热处理工序安排颠倒,使工件无法继续加工,而且所产生的废品往往是无法挽回的。为此对热处理工序的安排要加以了解,并引起重视。 下面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工序位置的安排分别介绍如下: 一、预备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等。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退火、正火、调质工序多数在粗加工前后,时效处理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以后,精加工之前。 1.退火和正火 目的是改善切削性能,消除毛坯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 例如:含碳量大于0.7%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采用退火处理; 含碳量低于0.3%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为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适当提高硬度。 一般用于锻件、铸件和焊接件。退火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2.调质 目的是使材料获得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机械性能,并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 用于各种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钢。调质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调质是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大部分的零件都是通过调质处理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即提高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延伸率、冲击功。调质处理能大大提高材料的拉伸和屈服强度,提高屈强比和冲击功,使材料具有强度和塑韧性的良好配合。由于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冲击强度的提高,在零件设计时就可以采用更小的材

料截面,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整体重量,节省零件占用空问和能量消耗。因此在某些场合为了减少机械空间和机械重量在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调质工艺。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讲调质钢应该为中碳钢( C = 0.3%~0.6%);碳钢中像30、 35、40、45、50等钢种则既可以调质处理又可以正回火使用;而对高碳钢和低碳钢则 不宜采用调质工艺 调质过程是淬火加高温回火。首先需要将零件加热到材料的Acl点以上30~50℃ (800.9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油中或水中冷却。冷却后立即入炉进行回火(500~650℃),以降低淬火应力、调整组织成份,进而达到机械性能要求。而回火温度的制定是根据硬度或性能高低而定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回火温度越低。调质工序后的任何高于回火温度的加热,都将降低已达到的强度。 选择调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图纸中应明确要求 应明确写明“调质”。若只写“热处理…H B”外协厂家可能采用其他热处理工艺,比如正回火达到所要求的硬度。而正回火所达到的同样硬度的材料其屈服强度和冲击功会非常低。实际工作中曾发生过地脚螺栓使用时发生早期断裂的事故就是由此导致的。 (2)调质的硬度和硬度范围 要按材料标准选择调质的硬度和硬度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工厂配炉生产,另一方面过窄的硬度范围要求在实际生产中根本无法满足。 (3)硬度要与所要求的强度相匹配 布氏硬度HB与拉伸强度是有对应关系的。粗略计算HB = O.3σb(N/mm2或MPa ) 。 在中国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中都有对照表。 设计师在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另外一点是,图纸中要求的强度与硬度一定要相互匹配,否则工艺将无法同时满足。

金属材料的常用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的常用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和改性的一种方法。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其使用性能。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 1. 淬火 淬火是通过快速冷却金属材料,使其迅速从高温状态转变为室温状态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可以增强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改善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淬火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加热和冷却。加热过程中,金属材料被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以使石墨化和蓝晶质的形成,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马氏体。 2. 回火 回火是将已经淬火的金属材料加热到较低的温度,然后进行慢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可以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回火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会增大,同时还会发生析出硬化。 3. 钝化 钝化是一种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生成一层致密和稳定的氧化物膜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主要适用于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材料。钝化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化学钝化和电化学钝化。化学钝化是将金属材料浸泡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膜;而电化学钝化则是通过在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使材料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 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是指将固溶体或合金加热到高温,使其中的溶质原子溶解在基体中,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固溶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固溶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物理性能,提高其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常见的固溶处理方法包括固溶退火和固溶析出。 5. 淬硬与回火 淬硬与回火是淬火和回火两种热处理工艺的组合。淬硬与回火通常应用于高碳钢和合金钢等材料。首先,将材料加热并进行淬火,然后通过回火来调整其硬度和韧性。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以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 以上介绍了几种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钝化、固溶处理和淬硬与回火。这些工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改变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

金属热处理的原因及过程

金属热处理的原因及过程 热处理是将一固态金属以一定的方式加热和冷却以得到想要的状态或性能的过程。 一、热处理的原因 1、去应力,例如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2、细化制造零件的钢的晶粒组织; 3、通过增加零件表面硬度的方式来增加表面耐磨性,同时,通过保留软而易延展的心部来增加冲击抗性; 4、提升便宜钢种的性能,使之能够替代昂贵钢种,从而降低给定应用下的材料成本; 5、通过赋予高强度和高塑性的综合性能来增加韧性,以加强冲击强度; 6、改善工具钢的切削性能; 7、改善电气性能; 8、改变或调整磁性; 热处理过程的几个关键组成摘要如下:正火(正常化)、退火、去应力、表面硬化、淬火/淬火剂、回火、(冰)冷处理、炉内气氛。 二、热处理过程 1、正火 “正常化”这个词并不能表征这个工艺的本质。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均匀化或晶粒细化处理,旨在使零件各处的组成一致。从热学概念上讲,正火是一个在奥氏体化加热段之后于静止或微风中冷却的

过程。典型地,工件被加热到Fe-Fe3C相图上临界点以上大约55℃,这个工艺加热的时候必须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相。实际采用的温度取决于钢的成分,但是通常在870℃左右。由于铸钢(译者注:指钢锭)的固有特性,正火通常会在铸锭加工前、在钢铸件和锻件硬化前进行。空淬硬化钢不归为正火钢,因为它们不会得到正火钢典型的珠光体显微组织。 2、退火 退火这个词代表一个类,指的是在适宜温度加热并保温、然后再适当速度冷却的处理方法,主要用来软化金属,同时产生想要的其它性能或显微组织的改变。退火的原因包括改善切削性能、易于冷加工、改善机械性能或电性能,以及增加尺寸稳定性等。在铁基合金中,通常会在上临界温度以上进行退火,但是时间-温度的搭配,在温度区间和冷速上变化很广,取决于钢的成分、状态和想要的结果。当没有限制词而单单讲退火这个词的时候,默认是完全退火。当去应力是唯一目的时,这个过程会称为去应力或去应力退火。在完全退火的时候,钢被加热到A3(亚共析钢)或A1(过共析钢)以上90~180℃,然后缓冷,使材料易于切削或弯曲。在完全退火时,冷速必须很慢,以生成粗片珠光体。在退火过程中,缓冷并不是必需的,因为在A1以下温度任何冷速都会得到相同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译者注:此句费解)。 3、去应力 产生残余应力途径有多种,从冶炼时铸锭的形成,到成品的制造。来源包括轧制、铸造、锻造、弯曲、淬火、磨削以及焊接等。在去应

常见零件的热处理方式

一、齿轮 1.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的工艺流程 毛坯成型—预备热处理—切削加工—渗碳(碳、氮共渗)、淬火及回火—(喷丸)—精加工 2.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淬火齿轮用钢及制造工艺流程 配料—锻造—正火—粗加工—精加工—感应或火焰加热淬火—回火—珩磨或直接使用调质1 3.高频预热和随后的高频淬火工艺流程 锻坯—正火—粗车—高频预热—精车(内孔、端面、外圆、滚齿、剃齿—高频淬火—回火—珩齿 二、滚动轴承 1.套圈工艺流程 棒料—锻制—正火—球化退火车削加工—去应力退火—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棒料—钢管退火磨—补加回火j精磨—成品 2.滚动体工艺流程 (1)冷冲及半热冲钢球 钢丝或条钢退火j冷冲或半热冲j低温退火j锉削加工j软磨j淬火j冷处理j低温回火j粗磨j补加回火j 精磨j成品 (2)热冲及模锻钢球 棒料j热冲或模锻j球化退火j锉削加工j软磨j淬火j冷处理j低温回火j粗磨j补加回火j精磨j成品(3)滚子滚针 钢丝或条钢(退火)j冷冲、冷轧或车削j淬火j冷处理j低温回火j粗磨j附加回火j精磨j成品 三、弹簧 1.板簧的工艺流程 切割j弯制主片卷耳j加热j弯曲j余热淬火j回火j喷丸j检查j装配j试验验收 2.热卷螺旋弹簧工艺流程 下料j锻尖j加热j卷簧及校正j淬火j回火j喷丸j磨端面j试验验收 3.冷卷螺旋弹簧工艺流程 下料j锻尖j加热j卷簧及校正j去应力回火j淬火j回火j喷丸j磨端面j试验验收 四、汽车、拖拉机零件的热处理 1.铸铁活塞环的工艺流程 (1)单体铸造-机加工-消除应力退火-半精加工-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 (2)简体铸造-机加工-热定型-内外圆加工-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 2.活塞销的工艺流程 棒料-粗车外圆-渗碳-钻内孔-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棒料-退火-冷挤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热轧管j粗车外圆j渗碳j淬火、回火j精加工j成品冷拔管j下料j渗碳j淬火、回火j精加工j成品 3.连杆的工艺流程 锻造-调质~酸洗-硬度和表面检验-探伤~校正~精压~机加工-成品 4.渗碳钢气门挺杆的工艺流程 棒料-热镦-机加工成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磷化-成品 5.合金铸铁气门挺杆的工艺流程 合金铸铁整体铸造(间接端部冷激)—机械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合金铸铁整体铸造(端部冷激)—机械加工—消除应力退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钢制杆体~堆焊端部(冷激)~回火-精加工-成品 钢制杆体—对焊—热处理—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 6.马氏体型耐热钢排气阀的工艺流程 马氏体耐热钢棒料-锻造成型-调质~校直~机加工-尾部淬火-抛光-成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