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和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概要

刘雪妮许珂: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和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和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

刘雪妮许珂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本文在公司规模、事务所特征、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基础上,着重考虑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两方面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审计收费存在很多潜在影响因素,为制定市场发展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审计收费logistic回归

一、引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文化和制度等,使财产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良好运转并延续和发展。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盈余管理可以从契约和财务报告的两个方面来看。从契约角度看,在合同为刚性和不完全时,盈余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用以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到的现实状态的影响:从财务报告的角度看,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影响公司的股票价值。但是,都可能存在滥用盈余管理,以牺牲其他方的利益为代价增加自己的利益(Scott,2005。审计收费是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在履行经济责任契约时从接受审计服务的企业获取的报酬。但现实中这一报酬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特别是公司治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以操纵会计盈余为手段,从事务所那里恶意购买审计意见,不但侵蚀了审计独立性,而且使审计费用人为地提高或降低.由此可见,研究审计收费,就应该考虑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两方面的因素。其中公司治理是影响审计收费的直接因素,而盈余管理是影响审计收费的潜在因素.

二、文献回顾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关系国外学者Ferdinand A。Gul(1998、Sahlstron (2004、Sullivan(2000等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数量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刘明辉、胡波(2006,张晨宇、赵晶、肖淑芳(2007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个数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但蔡吉甫(2007利用200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不具有影响作用。国外学者Llein (1998发现,独立于CEO的董事会更能对财务报告过程提供有效的监督,审计收费相对就低.Sullivan(1999研究发现CEO 与董事长两职合一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吴淑琨、刘仲明和范建强(2001指出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会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而更高独立性的董事会更可能去监督管理层,也更可能扩大审计范围,从而导致审计费用上升.刘华(2007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审计费用越低。蔡吉甫(2007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较低.Simunic and Stein(1996认为审计委员会往往需要现任审计师提供更多的审计服务,从而增加审计收费。Xie(2003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余被操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最终降低了审计收

费.O'Sullivan(1999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会相互抵消,使得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夏文贤、陈汉文(2006研究表明,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蔡吉甫(2007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存在非线性关系。刘明辉、胡波(2006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高的公司,其审计收费较低,他们主要认为管理层持股提高了董事会的效率和监督效果,降低了代理成本,审计师的风险评估水平较低,审计收费相应降低。国内学者蔡吉甫(2007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收费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收取了较高的审计费用。刘明辉、胡波(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制者类型与审计收费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因素,均属于从公司治理范畴对审计收费的研究.

(二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关系Defond和Subramanyam(1998研究发现,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为此会相应增加审计收费。国

内学者伍利娜(2003研究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0,2%显著影响公司年度财务审计费用,但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配”区间(6%,7%则未发现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宋衍蘅、殷德全(2005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审计收费增加;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Firth(1985、Anderson与Zeghal(1994、Butterworth and Houghton(1995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王洪春、濮德敏(2002,刘彬、叶建中、廖莹毅(2003,张铁铸(2003,伍利娜(2004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吴应宇等(2008研究表明大型客户向国内“五大”支付审计费用溢价,而小客户则不支付溢价.Anderson与Zegha(1994认为客户控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而Firth (1985、Low,Tcn与Kon(1990认为客户控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不显著相关。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指标、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指标、盈亏情况、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国外部分研究支持签发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导

作者简介:

刘雪妮(1979-,女,陕西渭南人,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许珂(1981-,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46

·综表1指标及其定义

变量性质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

变量名称

董事会规模X1

独立董事比X2

两职合一X3

股权集中度X4

股权性质X5

审计委员会X6

高管持股X7

总资产X8

存货占总资产比X9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X10

资产负债率X11

事务所规模X12

审计意见类型X13

操纵性应计利润X14

审计收费Y

变量定义

董事会人数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重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前五大股东所占股份数总额

最终控股股东是否为政府

企业部内部是否设审计委员会

高管层持股比率

企业总资产额

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

资产负债率

事务所是否为世界四所之一

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类

操纵性应计利润额

审计费用额

致审计收费的提高。如Simunic(1980认为审计年度的意见类型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Low,Tcn与Koh(1990认为审计年度的意见类型对审计收费影响不大。韩厚军、周生春(2003研究发现审计费用与公司总资产、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显性相关。由于审计风险与应收账款和存货密切相关,因此被审计单位应收帐款和存货对总资产的比率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审计收费。Simunic(1980、Firth(1985认为应收账款和存货(客户资产结构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Low,Tcn与Koh(1990认为这些指标对审计收费影响不大,即解释力度相对较小。在一些国家、一些大都市的生活消费显著高于其它地区,比如

Firth(1985和Langendijk (1997认为审计师所在地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如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及挪威的奥斯陆的审计收费高于其他地区;但也有部分研究显示不显著。Francis(1984发现反映财务风险的指数如:所有者权益/负债比率、

经营损失和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Francis和

Strokes(1986的研究认为具有显著相关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根据前述的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理论构思,本文提出以下方面假设:

(1董事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分析。

H1:董事会规模与审计收费之间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审计收费之间负相关;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审计收费之间正相关

(2股权集中度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分析.

H2: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与审计收费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3股权性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分析。

H3:终极控制者为政府的上市公司与审计收费存在正相关关系

(4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分析。

H4: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5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分析.

H5: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公司高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6客户的财务状况与审计收费的关系。

H6:总资产规模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审计收费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审计收费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7审计事务所与审计收费的关系.

H7:审计所规模与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

(8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收费的关系。

H8: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

(二变量定义对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比率、资产总额,存货占总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以及审计费用都以实际存在数据确定;对于事务所特征、审计意见类型、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股权性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均以“1"和“0"赋值;股权集中度的量度以前5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来确定.对于操纵性应计利润=总应计利润(TA—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其中总应计利润(TA=净利润(NI-经营现金流量净额(CFO。

结合本研究的假设思想,审计收费的数理表达式可以通过以上影响因素表示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 X11+β12X12+β13X13+β14X14+ε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本文研究样本来自沪深2007年至2008年间A股资本市场,共有678家上市公司;所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初始数据及审计意见类型情况均来自巨潮资讯网。在样本选取时剔除了金融类及信息披露不全和缺失数据的上市公司。对保留下的样本就审计收费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从独立样本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双尾值p=0。710〉0.05,说明两组不同年度的样本规模相似,在平均审计费用方面没有显著性区别,适合同时用来进行论题研究.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对678家样本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表3。

从Pearson相关系数看,可以发现总资产、事务所规模、董事会规

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及高管持股比率6个指标与审计收

费存在显著相关。部分解释变量之间如:总资产与应收账款占总资

产的比、资产负债率、事务所规模、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高管持

股、及操作性应计利润等也存在显著相关。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

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最终会影

响到它们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和相关方向。

(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第一步剔除了“审

47

最大值728万516。1万独立样本

T 检验Levene 检验T 值Sig.F 值Sig.0.3720。7100。2040。652表2独立样本t 检验

项目

审计2007年费用

2008年样本数425253平

均数63。6万65.697万标准差71。9854万69。2987万最小值10万3.5万表3变量间相关系数表

X1

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Y X11。019-.192**。276**。

246**-.064.251**—。047—。080*.134**-。053—。058—.182**-.076*。524**X21—。012

.165**—.015-。061-.078*。056—。013-.047-。036-.062.037。162**-

.019X31。075-。039.080*—.065—。056。111**.003—。020.042.174**.023-

.075X41

-.111**。151**.038—.002-。034—。158**.017—。017—。106**。

155**—。017X51—。022

.193**—.042-.016.239**—。039.013.033—.057.521**X61-。004—。057.003-.022.002—.005-。056。074—。041X71—。176**-.117**。083*-.086*.084*—。052-.048。253**X81

.074

-。091*.086*.028。078*.003-。196**X91。043—。012-.008。106**。000-.042X101—.096*

。043—。005—。014.254**X111—。042.043—.038—.006X121—。026。002-.015X131

.006

-.091*X141-.058Y 1F 89。203表4回归的方差分析表

Model Total 8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Sum of Squares 3.413E141。

645E141.768E143。413E14df 678

7671

678

Mean Square 2。350E132.635E11Sig。。000h ANOVA i

h.Predictors:(Constant ,股权性质,事务所是否四所,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对数i。Dependent Variable:审计收费用表5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

Model 8(Constant 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总资产对数资产负债率事务所特征B —5.909E617074.317-1.912E6413176。

47662932.741320176。251-308241。3741.065E6Std.Error 493172.007

10318。503364079.239148270.35130678.24723288.609110206。

99185399.127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eta

.049—。149

。082.058

。428

—。084。374Sig。.000。098.000。005.041.000.005.000a.Dependent Variable:审计收费Coefficientsa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计委员会”变量,第二步剔除了“审计意见类型"变量,第三步剔除

“两职合一”变量,第四步剔除了“存货占总资产的比"变量,第五步剔除了“操纵性应计利润”变量,第七步剔除了“高管持股”变量,最后一步剔除了“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变量。通过多次逐步回归,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仅列最后一步的回归结果在文章中,如(表4

、(表5所示.根据实证结果得到的参数,调整后的R2等于0。477,显著性Sig。值为0。00,说明模型拟合的非常好,回归效果也很理想。回归结果表明,总资产、事务所类型、股权集中

度和股权性质四个因素与审计收费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在决定审计收费标准时,通常会考虑总资产、事务所类型、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因素,这和大多数研究符合.而资产负

债率和独立董事比例与审计收费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他们研究得出资产负债率虽对审计收费产生负向影响,但并不具有重要影响。而董事会规模对审计收费会产生正的影响,但是回归效果不明显。根据剔除多重共线性后的输出结果,回归模型的常数项与零没有显著区别,本文的研究模型可以表示为:Y=0.49X1—0。149X2+0。082X40+0。058X5+0。428X8-0。084X11+0。374X12五、结论结合上述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总资产规模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审计收费相对越高。这与多数现有的研究结果相符.(2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

说明上市公司面临财务压力较大时,可能会存在压低审计收费的倾向。这一结论和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的研究结论不同,

他们探究表明存货与资产总额指标、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指标、盈

亏情况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3事务所特征,即是否为世界四所,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说明世界四所提供审计服务,

可能源于可信度更高的原因,审计收费相对也越高.(4董事会规

模虽然与审计收费不显著相关,但可以看出两者存在正向关系。说明董事会规模大,信息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可能期望越高,因此,审计收费相对要高.

(5独立董事比率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说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重越高,审计收费相对越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独立性越高,董事会的监督管理能力越强,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减少了审计师审计测试程序和范围,降低了审计风险,导致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6股权集中度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越集中,审计费用相对越高。这种情况的一种可能解释就是,股权越集中,对于经营管理层的监督越到位,对审计事务所信息的要求越高,相应愿意支

付更多审计费用。这一结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基本没有考虑过,具有开创性.(7股权性质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股占有比重越大,审计收费越高。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影响企业的代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对独立审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明辉、胡波:《公司治理、代理成本与审计定》,《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2]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3]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财会通讯》2006年第2期。[4]吴应宇、毛俊、路云:《客户规模与审计费用溢价的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5]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Ferdinand A.GulK ,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and Debt Monitoring Hypotheses:Evidence from Audit Pric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1998.

[7]Dan A simunic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0.

(编辑聂慧丽

刘雪妮许珂: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和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

48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在公司金融领域,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重要的主题。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意义,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本文将总结其主要观点,并提出新的思考方向或研究问题。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会计准则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调整财务报告,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或结果。这种调整可能涉及改变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报告,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盈余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平滑收益、增资扩股、避免退市等目标。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从而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机制和程序的安排,用以规范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代表了公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其权力来源于股东。在某种程度上,股东大会的监督可以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2、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并对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监督。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管力度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可以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4、高级管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他们的激励措施有时候会促使他们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公司的短期目标或个人利益。 在探讨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如上文所述。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例如,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衡,从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盈余管理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两个相互的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表明,要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同时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完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审计收费和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使用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采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来检验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的资产规模、审计意见类型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也显著影响着审计费用。 关键词:审计费用;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众多会计丑闻的相继曝光,人们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和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的质量问题。DeAngelo(1981)认为,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发现错报和报告错报的联合概率。发现错报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而报告错报则要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由于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它受到外界干扰而影响发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审计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它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却较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核算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选择与上市公司合谋,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视而不见,这就损害了审计独立性。在独立性受损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诉讼风险和审计失败风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要求与其所承担风险相应的审计收费溢价。有鉴于此。本文从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人手,重点研究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审计费用的研究比较多。Simunic(1980)运用最小二乘法来研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了10个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即公司的资产规模、子公司数目、涉及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利状况、审计意见类型和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等。DeAngelo(1981)认为。当被审计单位雇佣会计师事务所时,会计师事务所会产生巨大的启动成本,因此会获得具体客户的准租,所以审计师初次接受审计业务时会采取低于成本的收费方式。L.Niemi(2004)使用芬兰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小时费用率与审计师特征的数据来检验审计费用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人员的报酬有显著影响。 从我国目前的资料看,很少有研究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文献。伍利娜(2003)依据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审计费用这一特殊的制度背景来研究盈余管理和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年度财务审计费用,但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配”区间则未对年度财务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此外,公司规模和是否由四大审计与年度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监管政策,刘运国等(2006)发现注册会计师对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深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财务监管的加强,公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法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一些上市公司仍存在利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收入确认等手段来操纵盈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必要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规范相关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背景】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未来改善盈余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通过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现状,对未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展望,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本研究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对策建议,帮助其更好地管理盈余,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通过案例分析和对策实施手段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更多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为投资者、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整个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2. 正文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指的是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操纵利润,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过度计提准备、选择计量基础、调整会计政策和利用会计估计等方式来实现。一般来说,盈余管理分为良性盈余管理和恶性盈余管理两种类型。良性盈余管理是指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报表进行合理调整,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研究--万科集团案例研究 摘要: 少部分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把公司的账目处理得更加好看,以此发挥一些特定的经济效应。但此举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和投资者损失等负面影响。在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万科集团为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治理机制,结合万科集团实际运作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机制、万科集团、对策建议 Abstract: A small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es by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certain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such measures also bring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rust crises and investor losse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have become urgent problems to be addressed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Vanke Group, analyz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 作者:李艳 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12期 李艳 一、研究综述 Healy(1985)在《奖金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中对管理层如何进行盈余管理作出了预测。Beasly(1996)、Leuz(2002)等证明了当公司的控制权和收益权高度分离时,控股大股东常 常通过盈余管理来隐瞒控制权的私人收益,盈余管理的程度与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呈正相关关系。La Porta(1999)等、Dechow (1996)、Claessens(1998)通过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 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缺少非执行大股东的公司盈余管理较多,对中小股东的侵害程度深。 陆建桥(1999)以沪市亏损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在亏损年度之前的一年上市公司进行了 盈余调增处理以推迟出现亏损的时间。孙铮、王跃堂(1999)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 进行分析,得出了上市公司在微利、严重亏损时确实存在操纵盈余的行为。李东平(2001)研 究了终极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大股东控制下的盈 余管理的结论。刘凤委、汪辉、孙铮(2005)发现,法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家控股的上市公 司存在更多的盈余管理。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至法人后,在会计利润提高的同时,盈余管理程 度也相应提升(陈晓,王棍,2005)。 二、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行为分析 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会计行为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股权结构。国内 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进而对盈余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股权结构的实质是股东控制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股东的属性决定了股东行为的取向,股权集 中程度又决定了股东对公司控制力的强弱,决定了股东干预会计行为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了 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强弱。 股权集中使大股东有动机去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层,大股东对公司有实际控制权,就 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但当股权比较过高后,拥有的控制权超过了股份所赋予的权力时,会通过内部控制交易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是股权集中在单 个国有股东身上或掌握在少数几个股东手中,形成了“一股独大”的现象,形成“内部人控制”,进而引起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由此提出假设: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第一大 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三、统计分析与结论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7年这4年期间的上证和深证1526家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剔除金 融保险行业和被ST的上市公司,剔除当年首发上市的公司,保留控制权比例大于等于10%的样本,在此基础上得到1031家上市公司样本。 (二)模型的选择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绩效、公司治 理结构、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对于公司的财务稳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的综述,探 讨盈余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为深入理解盈余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 理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盈余管理 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违法的,它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做出调整,也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纵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盈余管理的实质是通过 会计信息的制作和披露,来达到操纵公司的盈余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从而影响公司的财 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造假、积极盈余管理和消极盈余管理。盈余造假是指公司通过 虚构交易或扭曲事实,并且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虚假披露,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积极盈 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调整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利 益最大化。消极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为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通过掩盖或延迟损失和负 债的确认,来操纵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操纵盈余和财务报表,还包括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 和分配决策。盈余管理不仅仅产生于会计核算过程,还涉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者的激 励机制,它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股东权益和投资者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盈余管理 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盈余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公司特征、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和会计准则。在公司特征方面,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盈余稳定性和内部治理结构等 都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不同规模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存在差异,同时盈余稳定性对于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市场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程度、行业发展阶段和股权激励程度,这些因素都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律 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 则对于盈余管理的限制和监管程度存在差异。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于盈余管理的行为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力 度和监管手段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限制和规范不尽相同,而投资者对于公司盈余管理 行为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也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并结合实证 研究论证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中,我们运用了回归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来检验公司治理信 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参与的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公司治理信息披 露透明度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即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的公司, 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可以有效地减 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公司治理 信息披露透明度,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了极其重要的问题。对 于投资者和管理层来说,企业盈余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而在此之前,许多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掌控财务信息,以此来管理公司盈余。 研究表明,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公司的真实利润表现,而真实的利润 表现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决策和合理的股票价值估值。而公司治 理的信息披露是确保股票市场及投资者了解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关键。 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公司治理是归属于公司业主以外的利 益相关者通过协商、监督及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过程。而ICSA公司治 理标准(2016)对公司治理的定义是指管理层如何领导和监督公司, 包括一系列的角色,如董事、监事、以及股东等,目的是为了追求公 司的长期利益。公司治理不仅仅只是针对公司内部的运作,也涉及到 了公司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而信息披露透明度则 是表明公司已经公开了重要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公司治理和内部控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猎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对于这个定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特殊的留意: 1.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而把管理睬计报告以及那些意在或转变公认会计原则的活动(如游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排解在其商量之外。这样考虑的主要缘由可能有两个:一是便于商量。假如将盈余管理仅限于对外报告领域,在现行的公认会计原则和应计制下商量“干预”问题,则可以把对盈余管理的讨论简化很多。二是在1990年以前,会计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讨论以对外财务报告为主。尽管当时人们就留意到酬劳方案(compensation schemes)和部门经理的私人信息是激励对内部管理睬计报告进行操纵的潜在因素,但很可能是由于资料难得,这一领域的讨论成果比较少见。那一阶段比较多见的讨论成果是盈余管理的技术,应计制下的会计政策、会计选择与股票回报的关系等。难怪戴维森等人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专辟一节商量“会计戏法”(accounting magic)问题,并给盈余管理下了一个更加详细而狭义的定义: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足水平而实行有打算行动步骤的过程。 2.在这个定义中,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猎取某些私人利益(private gain)。这里所说的猎取某些私人利益是与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neutral operation)相对立的。由于,现代财

务报告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中立性原则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报告的不偏不倚。盈余管理实质上是背离了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重、有所倚靠。盈余管理的动身点在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它无疑会损害公众利益。 3.在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倚赖某一特定的盈利概念,而是基于会计数据作为是信息的观点进行商量的。在这个定义中,盈余管理在会计系统内,经理可以透过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的会计方法选择和将某些给定的方法用特殊的方式加以运用(如转变折旧资产的服务年限)来掌握盈利。但事实上,盈余管理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采纳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融资决策、投资或生产决策(如研发费和广告费投放百分比确实定、生产线的增减、收购另一家公司)等都会影响企业某一期间的盈利。这些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看成是“实际的”盈余管理。 传统上,人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有时也叫真实收益)有关的一个概念。在经济收益观(economic income perspective)下,有一些数据(譬如经济收益)被盈余管理有意地歪曲了。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除了盈余管理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也将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当然,经济收益只有在肯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意义地加以定义,在现实的报告系统中是见不到的。一般说来,经济收益是看不见的。即使如此,在经济收益观下,人们还是要把看不见的真实收益作为衡量偏差的基准。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从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动机、盈余的持续性测度以及盈余治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汇总,基本阐明了营运管理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现状。 标签: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盈余治理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围绕盈余管理的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在各个具体的问题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探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盈余的测度和盈余管理治理角度,对目前在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1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学术界目前仍存在着争议。Schipper(1989),Healy&wahlen(1999)给出了较早的定义,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之后,Watts & Zimmerman(1990)提出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层有限度或无约束地使用个人的一些判断和观点,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Levitt等(2003)指出盈余管理就是使有关盈余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的做法。魏明海(2000)指出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段,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同时,学者们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细分。Bhattacharya(2003)和leuz(2003)等人使用了盈余激进、损失规避和盈余平滑来说明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应该区别于盈余做假。他从是否损坏公司价值的角度,将盈余操纵划分为盈余管理和盈余做假。综上所述,目前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是停留在对“盈余管理是欺诈行为还是在准则范围内的灵活调整”的争论,即,管理层对盈余的合理的适度的调整,是否也属于盈余管理的范畴。 2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目前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方面,研究达成比较一致的成果。Yoon等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绩效相对较差时,公司就倾向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并导致了后来公司业绩出现下降。可见维持高股价水平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Teoh等实证证明IPO公司使用任意盈余来影响投资者的理解以及公司的价值,已达到融资目的。钱晓岚(2011)认为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有四个具体目的,即筹资目的,避税目的,政治成本,规避债务契约的约束等。李小平(2007)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盈余操纵行为显著影响丁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具体表现为盈余操纵与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正相关,与留存收益负相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的盈余操纵动机,在实际盈利能力不高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高报告盈余,以达到外部融资的资格和契约条件,从而使得外部融资得以实现。刘娥平、刘春通过实证发现,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存在基于转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刘芹2012通过

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之实证研究2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22—2022年A股上市公司随机抽取的通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我国通讯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3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国内通讯设备需求旺盛、通讯运营商重组等原因,我国通讯业上市公司有着高投入、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等特点,但各个公司之间的成长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通讯行业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分析评价有重要意义。 本文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统计软件。 (二)财务指标的选择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综合评价函数体现了会计盈余的真实、持续、成长性等特征,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方法。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净资产增长率等七个指标建立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体系。

(三)数据处理 为了减少主成分的偏差,笔者将15家上市公司2022—2022 年的盈余质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能更好地评价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的质量。本文将45个观测值作了初步的描述性分析,如 表1所示。 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如表2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也就是说各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适合用因子分析法进 行下一步的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方差,所 提取的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为基数选取,本次提取因子大部分在 08以上,总体来看效果较好,因子可以说明大部分样本信息。 由表4可以看出,7个成分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高达28576%。前四个成分的因子贡献率累计达到80975%。因此, 本文选取前四个成分作为公因子建立成分矩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在第一个成分中,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得分 最高,达到0685,流动比率与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最低,为负 数且指标绝对值比较大;在第二个成分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公司治理对并购中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3500字

公司治理对并购中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3500字 摘要:文章分别对企业并购和盈余管理的目的和动机进行分析,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选取公司治理的有关变量对并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回归分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根据结论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合理并购;盈余管理;对策分析 1 理论基础 1.1 并购的目的和动机 1.1.1 宏观上的并购动因 第一,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从而出现"大鱼吃小鱼";的企业并购现象。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实现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能够适应国家社会生产力发挥的需要,从而出现改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性质的企业并购。 1.1.2 微观上的并购动因 第一,通过并购的形式,企业能够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同时也能够合理分散企业风险。 第二,企业通过并购,能够快速使用被并购优秀的人才、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同时提高整体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第三,目前,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进而实现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四,上市融资的目的。目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条件进行的严格的限制,特别是企业的资产等方面,因此并购就成为很多企业进行上市融资的手段之一。通过并购,并购企业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同时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第五,并购是亏损上市公司避免退市和失去配股权的手段。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退市和配股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资格和配股权,亏损企业大多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1.2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目的和动机 1.2.1 企业的利润和高管的薪酬 高管的薪酬似乎与企业的利润呈反比,但高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意味着高管会获得更高的业绩评价,高管的薪酬也就越高。因此,高管会努力提高企业的利润,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报酬。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实现其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 1.2.2 融资和配股的需要 资金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大多数企业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都需要满足自身资金的需要。融资和配股是上市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不管是融资还是配股的过程中都需要考核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融资和配股的目的,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粉饰企业不良的业绩。 1.2.3 企业的上市和股票价格 企业在进行上市时以及成为上市公司以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状况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企业的利润即将不能或者不能满足证监会的要求,就会面临着特别处理和退市的危险。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利润。当

公司治理水平、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公司治理水平、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都是影响审计意见行为的客户层面动因。盈余管理又可以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往往更加隐蔽,给公司带来的经济后果也更为严重。2007年我国新实施了与国际惯例逐渐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这不仅会影响上市公司生成与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同时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以及出具的审计意见,因此研究公司治理水平以及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规范研究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经验,建立了研究模型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经研究得出,公司治理水平、真实盈余管理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均有显著影响。本文总共分成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是文献回顾,分别从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以及审计意见的其他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文献回顾。 第三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就公司治理水平、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基于审计意见行为的“后果-动因”研究框架,以影响审计意见行为的客户层面动因为基础,建立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第五章对公司治理水平、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六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总结了前文的结论,指出本文研究尚存在的不足,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1.理论分析表明,基于审计意见行为的“后果-动因”研究框架,公司治理水平以及真实盈余管理都会显著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越倾向于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越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2.公司治理水平、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用高管薪酬、董事会的勤勉程度、监事会的勤勉程度以及股权集中度四个替代变量来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 (2)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越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也随之出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以影响公司的财务报告,从而达到控制公司盈余的目的。 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的股价和股息,增加投资者的收益;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也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报告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甚至对公司经营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对策,对于维护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具体目的如下: 1.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探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竞争压力、财务报告监管等因素。 3.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以减少或避免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和投资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1.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和风险的参考。 2.为上市公司提供改善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3.为学术界提供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丰富盈余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国内外学术期刊、专业书籍、政策法规等,对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现象、原因和对策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2.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包括盈余操纵指标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3.结合实证结果,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和对策,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四、预期研究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探究其原因和对策,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具体预期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包括盈余操纵的手段、频率和程度等方面。 2.探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竞争压力、财务报告监管等因素。 3.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以减少或避免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和投资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研究进度安排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对提升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对提升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对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对审计委员会对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进行研究,在国外审计委员会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在国内审计委员会制度建立的时间还比较短,还需进一步完善它,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更加进一步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从而完善公司的治理。 1.国内外有关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治理的研究 1.1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审计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三名董事皆为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源于1938年美国罗宾斯药材公司事件,该事件暴露了外部审计的质量问题,也说明了在审计程序上存在着缺陷,引发了人们有关审计方面的思考,在1940年开始考虑建立审计委员会,最终于1978年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在英国公司治理财务方面委员会(CFACG)的Cadbury报告中认为,审计委员会在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对内审起着监督作用,对外审起着沟通作用。在美国蓝带委员会的蓝带报告BRC提出,审计委员会要发挥作用,必须坚持审计委员会、内审与外审三方的独立性,应存在独立的交流和信息的流通。 常悦(2007)认为:审计委员会对内是审查公司的内控与内部审计,对外起着外部沟通的作用,负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崔建南(2010)认为:自2000年国家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以来,许多上市公司忽视审计委员会的地位与重要性,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这导致大多审计委员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几乎形同虚设,这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只有处理好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才能发

浙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任务+开题+综述+翻译+正文】

任务书 财务管理 浙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毕论] [业文] ( 届) 浙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所在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年月日

摘要 盈余管理一直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领域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盈余管理这一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上市公司体现的更为明显。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在稳定物价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等不良后果。目前,随着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理论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盈余管理形成的动机以及实施的途径,以浙江上市公司为例,根据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财务报表,运用会计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借助相关软件进行研究,得出浙江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提出了加强会计准则与制度建设,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完善增股配股制度与加大社会监督的建议,改善浙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净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和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

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in-depth study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and accounting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ly mature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issu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lso increasingly obvious, especially in listed companies. To a certain extent, earnings management can help the companies pass a temporary financial crisis and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investors. But excessi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ill cause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enterprise long-term adverse consequences. The implicatio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on securities market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it has become a major hidden dang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particular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present paper, basing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uniting empirical study.Takes Zhejiang listed company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2007 until 2009's financial statements,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ombination methods. Analyses systematically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discloses completely the motivation and the means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lly, puts forward ing strengthe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regulate the top management behavior, improve the system of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cial rights shares of supervision of suggestions.With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effectively the problems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It is expected for maintaining the legal equity of investors, purify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vestment in the security market and speeding up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security market by this paper. 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return on equity; earnings per share

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 裴育;刘玉冰 【摘要】本文以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为基础,以我国深交所建筑业上市公司2013年-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收费负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收费正相关.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不同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即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在没有内部控制审计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正相关.%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imunic model of audit fees in China, Shenzhen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using 2013 years to 2015 data as the sampl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audit control, internal audit fees.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udit fees, and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udit fees.In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under the different heterogene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udit fees between, in cas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udit fe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in the ab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cas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udit fe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期刊名称】《新疆财经》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7页(P20-2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