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知识共63页

合集下载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反应.环境行为学:西方环境行为学是研究环境设计和人类行为关系的科学.它是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种影响应用于设计和规划中的学科。

它产生于社会科学和环境设计在西方的发展,特别是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对西方环境行为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行为的特征:1。

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作用导致人类的各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适应、改造和创造新环境的活动。

2。

自我需求。

人类的自我需求是推进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动力.3。

环境制约。

环境因素也会制约人类的行为.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因而行为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环境制约。

4。

综合作用。

环境、行为和需求施加给人的往往是一种综合作用。

人的行为受人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 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概念;情感与情绪;气质与性格;意志与动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室内空间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的,是人类有序生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人对空间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满足生活物质要求,到满足心理精神需要的发展过程。

室内空间的分类:行为空间,生理空间,心理空间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

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环境行为学:西方环境行为学是研究环境设计和人类行为关系的科学。

它是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种影响应用于设计和规划中的学科。

它产生于社会科学和环境设计在西方的发展,特别是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对西方环境行为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行为的特征:1.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作用导致人类的各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适应、改造和创造新环境的活动.2. 自我需求.人类的自我需求是推进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1章 第1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第1章 第1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第 8 页思考 【答案】 1.(1)阿尔贝特·史怀泽:人类应当保护生命,爱护生命,既包括 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具有生命的存在物的生命。 (2)马丁·海德格尔:呼吁人类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要拯救地球,也需要改 变人的主体地位,即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 (3)奥尔多·利奥波德:把人看做大地共同体的一员,伦理道德要向大地扩展; 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保持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保持土地完整无损的行为 就是合乎大地伦理规范的行为。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演变和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第二阶段——人类无 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其中,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开始对自然环境大肆开发,并引发一系列环 境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齐民要术》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伦理观?
【提示】 “顺天时,量地利”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体现了应尊重和 善待自然的环境伦理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只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而且人们必 须改变不适宜的伦理观念。只有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环 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上一页

人类和环境课件

人类和环境课件

致突变作用: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 改变的作用
致突变性: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发 生突变的能力
突变 类型
基因突变:DNA的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基因组突变: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对人类重要性
保持生态平衡
负面: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 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 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16
DDT农药在环境中的富集作用
17
环境污染物发生生物放大的条件:
① 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② 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③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
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具有 活力、自调节能力和结构稳定的生态系 统称为健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 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物质根底,也是人 类健康的根底。
14
(三)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

水生浮游生物
鱼贝类
空气 土壤

植物
昆虫
鸟禽类 畜类
食 物 链
15
食物链
正面: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
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④ 在生物放大过程中是通过食物链进行
18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9
(一)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动态平衡, 形成统一体
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20
(二)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长期进化,形成了对环境的适
应。在不同纬度,人肤色差异
长 期 适
很大。人的大拇指两节,便做 精细动作,猩猩大拇指三节,

第四节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第四节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界面的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界面的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界面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域中。在生产活中,工厂、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域中。在生产活中,工厂、 矿藏、农田、牧场、森林、渔场等都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 矿藏、农田、牧场、森林、渔场等都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生产 生活中,住房、家具、电器、 食物、市场、服务设施、 生活中,住房、家具、电器、水、食物、市场、服务设施、交通工具等也是 重要的界面;在生物领域,从分子、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群体、群落 重要的界面;在生物领域,从分子、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群体、 甚至生态系统,也都会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科研领域, 甚至生态系统,也都会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科研领域,甚至 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几乎所有客观事物都会成为研究对象, 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几乎所有客观事物都会成为研究对象,从而 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同样, 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同样,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 城市,也可以发生在农村,也可以发生在地面上、大气层中、 城市,也可以发生在农村,也可以发生在地面上、大气层中、水中或者太空 等,甚至可以发生在人类所未知的荒郊野外、宇宙深处。在现代科技和现代 甚至可以发生在人类所未知的荒郊野外、宇宙深处。 机械的支持下,人类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复杂, 机械的支持下,人类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复杂,界面的多样性 也日益增加。 也日益增加。
水资源保护手段的多样性如水资源统筹规划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功能业和节水型社会制定水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进行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估研究水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水体自净规律建立水模型

人体与环境

人体与环境

内环境及其稳态
பைடு நூலகம்
内环境
稳态
1.内环境
人体与环境
人体的细胞从细胞外液中摄取O2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 将CO2和其他代谢产物直接排到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 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以区别于机体赖以生存的外环 境。
2.稳态
人体与环境
人体与环境
图0-1 人体与环境示意图
人体与环境
3.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适应
相互制约
人体与环境
二、 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的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而是生活在 体内的液体环境之中。人体内各部位的水分及其中溶解的物 质总称为体液(body fluid)。
人体与环境
二、 内环境及其稳态
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 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ICF),约占2/3;存在于细胞外 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 (extracellular fluid,ECF), 约占 1/3。
外环境变化的影 响和细胞的新陈 代谢不断破坏内 环境的稳态
机体通过各种 调节机制使其 不断地恢复平 衡状态
2.稳态
人体与环境
稳态一旦遭到破坏,调节系统或器官、组织的活动就不 能正常进行。内环境的稳态不能维持,各种理化因素就会发 生紊乱,使细胞发生新陈代谢障碍,并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 命。因此,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 境的稳态。
人体与环境
2.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交往中相互间形成的一 种特殊关系,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如社会制度、教育程 度、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等。社会环 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重要因素。

行为与空间环境概述(PPT 118页)

行为与空间环境概述(PPT 118页)

然听到很响的声音时,会自觉捂起耳朵;当闻到异
味刺激时,会捂起鼻子,闭紧嘴巴等。
12
3、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当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受到各种信息时, 所作出的相应的心理效应
• 作出成绩或受到表彰时——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 • 受到不该有的歧视——感到愤怒。 • 失去亲人——感到悲哀。 • 即使人不受当时外在环境的任何刺激,当人们回忆往事时,
14
环 境 因 素 舒 适 性 分来自级 的 参 考 界 限Back
15
1、对舒适性的理解
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概念、相对概念。因人、因时、 因地而不同。 (同样的室内环境,如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住宅;又如 临近马路的住宅等等,有的人满意,有的人不满意。)
16
2、相对的舒适环境
——凡是能使在该环境中80%的人感到满意,那 么这个环境就是这个时期的舒适环境。
22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活动中表现出的各 种心理现象。
人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揭示事物 的规律,使认识活动又深入一步,这叫做思维过程。看 见机器运转时发生抖动,作出判断为出了故障,这就是 根据感觉和知觉材料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人可以在已 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思出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形 象,如根据文献介绍的机械原理和结构,可以构思出该 机械的大致轮廓,这种认识活动叫做想象过程。
19
第二节 心理与环境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
20
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
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生理节律
21
人的心理现象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相互之间的适 合性问题,当然包括机械和环境必须适合人的心理 特征,这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说心理学是人体 工程学的重要基础

人体工程学-人与环境(实例分析)

人体工程学-人与环境(实例分析)

三、人的行为习性
1.抄近路习性(捷径效应)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地,人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短的 路径。
第二页,共200页。
第三页,共200页。
2.识途性 人在进入某一场所后,如遇危险时,
会寻找原路返回。
室内安全出口的设计,尽量设在入 口附近,要有明显的位置和方向指示标 志。
第四页,共200页。
3.左侧通行习性 在人群密度较大(0.3人/m2以上)的
光源布置应力求工作面上均匀性。
整个室内也要求一定的均匀度,环境照明应不低于工作面 应有照度的10%,同时不低于10lx。
第四十六页,共200页。
起居空间
人对日光最适应,因此尽量通过天然采光满足白天 照度的要求
住宅照明以荧光灯和白炽灯为主 室内窗户面积与室内地板面积的比值
第四十七页,共200页。
由上式得窗户面积应为4.5m2
第三十七页,共200页。
(2)、天然采光
室内的天然采光对生产和生活都有很 大的意义,长期不良的采光会使视觉 疲劳,引起近视。
室内采光质量,除有充足的光线外, 还须考虑光线是否均匀、稳定、光线 的方向以及是否会产生暗影与眩光等 现象。
采光质量主要取决于采光口的大小 (宽度和高度)和形状,采光口离地 高低,采光口分布和间距。
落地窗:取得同室外环境紧密的联系感 高窗台:减少眩光,取得良好的安定感
和私密性
天窗:可看到天空的云影,并提供时光信息, 给人置身自然的感觉。
漏窗、花格窗:光影的交织,似透非透, 虚实对比,自然光投射到墙上,构成生动 活泼的景色。
第十八页,共200页。
天然采光
特殊建筑构部件
室内设计中增加各种洞口、拄廊、 隔断等特殊建筑构部件,它们同窗 子一样,也可以使天然光在室内产 生各种形式多样、变化莫测的阴影, 起到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