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哲学的性质、基本问题和派别

二、了解哲学的品格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哲学的性质和对象

二、哲学的品格和功能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

【教学重点】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含义、区别和应用范围。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绪论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为了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哲学的一般性问题、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个初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绪论讲三节:

第一节哲学的性质和对象

第二节哲学的品格和功能

第三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

下面开始讲

第一节哲学的性质和对象

本节讲三个问题: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哲学是最一般的、普遍的方法

下面开始讲第一个问题,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按照英国大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观点,哲学是指某种介乎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任何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神学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就是哲学。

千百年来,哲学家们赋予哲学以不同的含义,从不同的哲学观来展开自己的哲学思路,似乎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即把哲学看作智慧之学,聪明之学。

从词源上看,在古希腊文中,哲学原词为Philosophia,意为爱智。哲学即关于智慧的学问。在古印度,哲学通常被称为见或察。见是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dar?sana,即见解、思想、观点。察是梵文的拉丁化,拼音为anviksiki,意即探究,探寻。哲学即智慧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

中国对哲学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晚近的事。但古代文献中却有不少对“哲”的界说。《尚书》中记载大禹语:“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尔雅》中将“哲”释为“智也”。《孔氏传》中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中国思想文化中对哲即智慧的探索总是与对人和社会的管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特殊的人文精神。

较早对哲学作出界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从功能方面考察哲学,说“医学能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赫拉克利特则认为,“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柏拉图把哲学看作最可贵、最神圣的学问,认为“爱智慧的人一旦得到哲学,就会意识到灵魂纯粹被禁锢在肉体之中”而力求自拔,因而主张把哲学研究和政治研究结合起来,把智慧和权利结合起来,把哲学家变成国王,或造就某种哲学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门科学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哲学。哲

学不是一门具体的生产知识,而是一门高贵、神圣的求知之学。人们是由于诧异才开始研究哲学。“哲学智慧的活动是被公认为所有美德活动中最愉快的,而且这种愉快因其纯粹和持久而更可贵”。

西塞罗高度评价哲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哲学是灵魂的医师,它能消除精神上空虚的烦恼,使我们摆脱欲望和驱走恐惧。”

霍布斯认为:“哲学是关于结果或现象的知识,我们获得这种知识,是根据我们首先具有的对于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或产生的知识,加以真实的推理。”

狄德罗认为有两类哲学,一类是实验的,一类是理性的。理性哲学是蒙着眼睛的、盲目的、永远在摸索前进,抓住一切落到它手上的东西,最后碰到一些贵重的东西。而经验哲学则无止境地扩大自己的活动,去收集这些贵重的东西,并设法把它们做成一个火炬,去照亮进一步探索的道路。

康德尤其强调哲学研究的主体性和批判性,倡导一种主体性哲学或者叫做批评性哲学。主张把哲学的视野从外部自然界转回到人自身,通过对人自身的全面反思和批判来解决人掌握外部世界,获取普遍必然性知识,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可能性。他认为哲学的真谛是对人是什么进行批评性审视和回答,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解决“我能认识什么”的问题,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解决“我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他的《判断力批判》主要是从美学和目的论的角度解决“我应当追求什么”和审美判断等问题。三大批判的结合实际上就是真善美的结合,也是知、情、意的结合。而在这种真、善、美和知、情、意的有机结合中得到发展和实现的人则是哲学研究的最高目的。

黑格尔把哲学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即精神的自我反思。黑格尔认为“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首创“哲学”译名的是日本明治初期启蒙思想家西周。1874年,西周根据“哲,智也”第一次将之译为汉语。1896年,晚清学者黄遵宪把“哲学“这个概念介绍到中国来,为学术界所接受。这是从词源上讨论哲学是什么,但是了解词意并不是等于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要理解这句话,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世界观”,二是什么是“理论化,系统化”。

1、什么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世界观,观者,看也。看什么,观什么呢?看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世界” 。用中国哲学的话说,看的是宇宙“大全”。如果你看世界的时候,看的是“局部世界”,那就不叫世界观了,不叫哲学了,而叫科学。这就在看的范围上把哲学和科学区别开来了。“ 整个世界”是世界观概念中的第一个要点。

第二个问题是,看“整个世界”的哪一个层次,我们说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层次的本质,而不是“整个世界”的表层现象。所谓“根本看法”,就是对“整个世界”最深层次本质的看法,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对宇宙“太极”的看法。譬如,哲学家看到一匹马,他一直要将其本质抽象到不能再抽象、不能再概括的高度,才算达到了“根本看法”、“ 根本观点”,这样的看法、观点才能叫“世界观”,才算是哲学

总之,无论从哲学的“追本溯源”性质,还是哲学是“爱智慧”性质来看,哲学在面对“整个世界”、宇宙人生的时候,都要去探寻那万物(多)之中,之上的“一”,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根本看法”(根本理解、根本领悟、根本体验)、“根本观点”,即达到“世界观” 的高度。

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这样可以把哲学和科学区别开来,但还不能把哲学和宗教区别开来,因为宗教也涉及“世界观”。那么,怎样把哲学和宗教加以区别呢?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就在于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就是说“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可以把哲学和宗教区别开来。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世界观

信仰化、非理性化的——宗教

同时,“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也能将哲学的一般人所具有的常理性的世界观区分开来。一般来说,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一般人的世界观是常理性的东西。

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

世界观

感性的、零碎的——常识

2、什么是“理论化、系统化”?

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质在我看来是“理性化”。理性化的表现是以概念为基本要素的逻辑判断、推理、论证。当然,哲学并不排斥超逻辑的直觉、体验、灵感等因素,但哲学的表达是理性化、逻辑化的。〔在此存在着“知性”和“理性”的复杂关系、语言和默会的复杂关系,即言与默的复杂关系。孔子的学生说在孔子那里,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老子也讨论“可道、可名的东西”与“不可道、不可名的东西”,即超言绝象的东西间的关系。“辩证法”正是从这种“复杂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就是说,哲学对宇宙人生终极本体,世界观的探求是通过理性的、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通过信仰的,情感的等非理性,非逻辑的方式进行的。哲学以严密的理性和逻辑论证成全其对宇宙本体的看法,这一思想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叫作本体论与逻辑学的统一,也就是理性和本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这同宗教是很不相同的,宗教是相信、信仰那无限、绝对的存在。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哲学深奥难学主要是因为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东西,同时哲学亦平凡,因为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既是深奥的,又是平凡的。

哲学作为世界观,它要探索整个世界的终极本质、本体,即“存在”、“一”这个“终极本体”(存在、一)离我们平常人的日常感性生活很远、很间接,用恩格斯的话说,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于是,人们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哲学知识是否可靠?因为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事物,一般人并不怀疑其存有的可靠性,而对于哲学上说的那终极本体人们就会提出上述问题。追寻终极实体的哲学家肯定认为,关于终极本体的知识是可靠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保证哲学知识的可靠性?怎样避免恩格所批评的以“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知识可靠性的论证方式是将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即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来论证哲学知识的可靠性。因为,一般来讲,人们并不怀疑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因而,关于对哲学的理解就进到下一个方面。

二、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意思是说,哲学知识来源于科学知识,哲学家是通过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途径来形成自己对宇宙终极本体的知识和观点的。就是说哲学作为普遍知识来源于作为特殊的科学知识。在此,“概括”是指从特殊到普遍(最高的一般),相当于抽象,就是把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同性的东西抽绎出来;“总结”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相当于综合,就是将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加以辩证综合,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性图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荀子说:“知之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就是说把各种具体科学知识合起来就不是知识了,而是智、智慧了。智慧就属于哲学范畴了。“概括和总结”体现的是认识从特殊向普遍的上升运动,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它们二者关系应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或者表述为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要。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知识,最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

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则受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哲学在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比较中,以至于在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统摄一切的“灵魂”,具有为特定民族和阶级利益服务的价值导向功能。

三、哲学是最一般的、普遍的方法

世界观表现为一种理论,当人用这种理论去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理论就转化成方法了。因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是统一的。

1、什么是方法论?

先说什么是方法。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途径、程序和框架。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方法论主要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事物和问题须“怎么办”这个问题,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和“怎么办”是有区别的,从而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完全等同。你知道了桌子“是什么”,但不会自然而然地知道“怎么”造桌子,二者之间有个转化过程问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世界观和方法又有统一的一面。当我们用世界观理论去观察和解决问题时,它会转化、体现为方法论。用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的话说,这叫“化理论为方法”

2、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表现

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同一个哲学原理、理论,如果从理论的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认识成果,是世界观,如果从应用的动态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方法论。譬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一哲学原理。这一原理是人认识的成果,是理论,是世界观,而当我们运用这一原理、理论时,它就成为“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了。因而,我们既可以将某一哲学原理看作已取得的认识成果,又可以把它当作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起点和视角。前者为世界观,后者为方法论。

第二,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人们总是根据世界观来确定自己的方法论。譬如,当你认识到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这一原理时,那么你在认识事物时就会采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当你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这一原理时,你在认识事物时就会采用矛盾分析方法。如此等等。因此我们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另一方面,一

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实际采用的方法论也能反映出他的世界观。我们通常是根据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来判断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世界观的。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既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那么我们在学习理解每一个哲学概念、原理和理论时都既要将其看作世界观,又要将其看作方法论,学会化理论为方法的本领。这样我们在哲学中就既能得到境界的提升,又能得到实用工具的掌握。有同学说,哲学是智慧之学,但我学了哲学似乎并没有变得智慧起来。我们说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世界观转化成方法论,即没有化理论为方法。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问题上,我们要向邓小平同志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邓小平是把“是什么”和“怎么样”统一起来,这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什么是哲学问题,其中第一点是从哲学的性质上说明什么是哲学,第二点是从哲学思想的来源上说明什么是哲学,最后一点是从哲学的功能上说明什么是哲学。

第二节哲学的品格和功能

本节讲四个问题:

一、哲学来自实践,指导实践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哲学是文化的核心

四、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

下面开始讲第一个问题

一、哲学来自实践,指导实践

哲学不是单纯的思辨,不是“贵族或有闲阶层的奢侈品”,而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1、哲学信赖于实践。哲学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而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实践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构成哲学反思的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哲学问题的真正解决以及解决的正确与否,都离不开实践。

2、实践需要哲学。人的实践区别是于动物本能活动的一上重要标志,在于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活动目的的设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对外部世界的正确把握和对人自身需要的科学理解。哲学为活动者提供

了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映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为人们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一般的理论和思维前提。

3、哲学作为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人类活动需要方法,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方法。而任何活动,都需要哲学的方法,这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所谓时代精神是对一定时代内容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的表现或反映。时代精神一般以三种基本方式存在:科学精神、艺术精神或伦理精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时代精神的简单摹写。每个时代的哲学,即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的“普照之光“,又是对该时代普遍的、具有倾向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的理论升化。在时代精神的不同存在方式中,哲学最为集中、深刻、强烈地表现了每个时代的精神。真正的哲学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对时代精神进行高度的概括,抽象出最本质、最合理、最富生命力的东西。

哲学不仅反映、表征时代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它塑造并引导着时代精神。这是哲学家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重要含义,也是哲学独特的功能。

三、哲学是文化的核心

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哲学形态,不同的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哲学思想。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个进程。哲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对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概括与提升。哲学是文化的核心。

1、哲学是文化的核心要素。

2、哲学是民族精神的集中概括。

3、哲学是文化诸形式的理论基础。

四、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

哲学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在于: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来思考,思想以自身为思考对象。哲学反思的对象,往往包含着“思想”与“思想对象”两个方面。从本质上说,哲学反思是揭露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对各种关于“存在”的思想进行反省、检讨和批判。

哲学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本拷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哲学批判汪是单纯的消极的否定、破坏,它同时包含着积极的建设和创造,是破与立的统一。

第三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

本节讲三个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三、哲学的主要流派

下面开始讲第一个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中的最高问题或最根本问题。那么,这一基本问题是什么

(一)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首次提出来的。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页)思维和存在两范畴也可以表述为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所谓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就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三性的问题,或者说,谁是本源谁是派生的问题。所谓第一性,是指时间上的在先性,地位上的根源性,作用上的决定性。第二性则是指时间上的在后性,地位上的被派生性,作用上的被决定性。若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那就是指思维在时间上是在先的、地位上是根源性的,作用是上决定性的。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标准。

2、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就是恩格斯说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按恩格斯的说法,思维在此主要指“表象和概念”,我看主要是“概念”。如我们上面说的“存在”(不是和思维相对的存在,而是作为万物共同的存在)就是一“概念”,这个“概念”中是否反映了世界的实际呢?“运动”也是个“概念”,这“概念”能不能反映运动的实际呢?“ 飞矢不动”的说法就是人在“概念”(思维)中能不能反映现实的怀疑。康德的不可知论认为,“概念”(思维)只能用感性事物及其本质相同一,不能和宇宙大全和“物自体”相同一。这个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就包括以上本体论、认识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本体论决定认识论,如果认为万物的共相、本质是物质,那么在认识论上就会坚持反映论。如果认为万物的共相、本质是精神,那么在认识论上就会坚持先验论。认识论服务于本体论。另一方面,本体论也依赖于认识论。如本体是什么是一个认识的结果,这认识结果要通过相应的方法来达到。因而,本体论、认识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到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上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是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具体说有以下三大理由: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

3,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基本哲学形态。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谓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一)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中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与基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如中国的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英国的贝克莱认为“物是感的复合”,“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它的香气,尝到它的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到一起,尔后给这个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做苹果,所以苹果只存在于我们感觉之中。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遇的外化和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如中国的朱喜,他认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前,理就独立存在着。德国的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到期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二)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所派生的、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已经能够认识到多样性的万物是有其统一性基础和根源的,并认为这一统一性(共性)

的东西是物质性的。如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具有其“始基”,就是认识到了多样性背后的统一性,并认为“始基”是物质性的东西——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物质理解为某种或某些物质具体形态。例如泰勒斯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万物从水中生出,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始基是“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为什么要把万物的统一性本质视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呢?是由于古代哲学家的抽象思维水平低吗?似乎不是,因为他们能抽象出“始基”范畴,这说明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已能达到多样性万物中最大共性和统一根源。他们之所以要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主要原因是为了说明物质的客观性、确实性和可靠性。因为像水、火这些物质具体形态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大家并不怀疑其客观性、确实性和可靠性。当然他们这样作的时候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这就是要用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其他万物都是由它所产生的,这是困难的。具体物质形态是客观的、真实的,但解释力差,普遍性程度低;一般的“始基”(共相)普遍性程度高,解释力强,但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即非具体性,使得其客观性、确实性易受到怀疑。因此,怎样把万物本体的普遍性、抽象性与客观性、确实性统一起来始终是摆在唯物

主义哲学家面前的艰难任务。因为要从理论上来论证普遍性、抽象性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实的,的确难度很大。因此,列宁之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不敢把物质看作是抽象的、普遍性的东西,而看作具体的、特殊的东西。只有列宁把物质看作是共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东西(与普遍和客观相对的范畴是个别和主观。哲学家常问:普遍的共性的何以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这说明共性与个性,精神和物质的确是哲学中的重大问题。)此问题我们在下一章将会讲到。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万物的本源看作是某种物质具体形态(个别性),并没有科学根据,只是一种猜测,但按恩格斯的看法那是一种天才的猜测。譬如,泰勒斯把万物本源看作是“水”就是天才的猜测。水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氢,氢在化学原素周期表中是第一个元素,所有其他元素都可以由它合成。万物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猜测性和朴素性,这是它的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法国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达到了资产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度。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原子(或分子)等同于物,由于原子具有广延性、不可分性、运动性等特征,因而物质的特性也就是广延性、不可分性和运动性(有的哲学家不承认原子自己会运动)。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样就坚持了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具有广延性,因而凡不是具有广延性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如上帝就是不真实不存在的;物质自己会运动,因而不需要上帝推动,这也否定了宗教神学。把物质(最真实的东西看作具有广延性和不可分性的(或不可入性)的原子,对科学和民主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既然物质是具有广延性,即具有长、宽、高,那么,这就告诉科学家,要了解宇宙中最真实的东西就要研究长、宽、高,这样就推动了几何学,数学的发展;既然物质、原子具有不可入性,这原子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就是独立的个人。原子具有不可入性,因而个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机械性。它企图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用力学规律解包括生理、心理在内的各种现象。(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3、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同以往的唯物主义是一样的。但以往的唯物主义都把物质看作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辩证唯物主义则与此不同,它认为物质是共性的、一般性的东西,而这个共性、一般性的物质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先进形态。

(三)辩证法的基本形态

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跟这个紧密相连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对子。

辩证法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形而上学则主张事物是孤立存在和世界的静止不变。

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古代的同朴素唯物论相联系的自发辩证法。比如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提出的一些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按一定的规律燃烧,又按一定的规律熄灭。(列宁:这是古代对辩证法的最绝妙的说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One can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twice)、万物常流,无物常住(Everything is flux ,nothing is stationary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The sun is new everyday)、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Up and Down

2、近代的唯心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因为在回答世界是否发

展变化和怎样发展变化之前,必须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是什么在发展变化的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于哲学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三、哲学的主要流派

在哲学史上,如果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哲学还表现为不同的流派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其中最著名的哲学流派有经验论与唯理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1、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论的代表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和休谟,唯理论的代表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

尼茨。经验租赁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1)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

(2)关于认识的方法或逻辑问题

(3)关于认识的可靠性问题

2、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1)科学主义(Scientism):主要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及其广泛的技术运用,使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侮辱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其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

(2)人本主义(Humanism):“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

A、是特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

B、是专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C、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其中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等。

3、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以笛卡尔、黑格尔为代表。非理性主义以叔本华、尼采、伯格森、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

生物制药工艺学

三、名词解释 1.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 、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以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2. 分叉中间体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一些中间代谢产物既可以被微生物用来合成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被用来合成次级代谢产物,这样的中间体被称为分叉中间体。 3. 热阻和相对热阻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种特定条件下(温度和加热方式)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是指某一种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种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 4. 种子(广义和狭义)广义种子: 从菌种开始,到发酵罐接种之前的所有生产过程。 狭义种子:种子罐中的种子。 5. 摄氧率单位体积发酵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6. 呼吸强度单位重量的菌体(折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7. 呼吸临界氧浓在溶氧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氧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溶氧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的溶氧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温度以及生长阶段。 8. 凝聚价或凝聚值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价或凝聚值表示,定义为使胶粒产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化合价越高,凝聚能力越强。凝聚能力:Al3+>Fe 3+>H+>Ca2+>Mg2+>K+ >Na+>Li+ 常用的凝聚剂:Al 2(SO 4 ) 3 ·18H 2 O、AlCl 3 ·6H 2 O、FeCl 3 、ZnSO 4 、MgCO 3 等 9. 凝聚作用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扩散双电层的排列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之凝聚的过程。影响凝聚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盐的种类、化合价以及无机盐的用量。 10. 絮凝作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11. 多级错流萃取料液经萃取后的萃余液再用新鲜萃取剂进行萃取的方法。 12. 多级逆流萃取在第一级中加入料液,萃余液顺序作为后一级的料液,而在最后一级加入萃取剂,萃取液顺序作为前一级的萃取剂。 13.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Supercritical Fluid Anti-solvent,SAS)先用有机溶剂溶解溶质,再加入超临界流体作抗溶剂,使溶质的溶解度大大下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4.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 RESS)是利用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固体溶质,通过喷嘴快速泄压至1个大气压的低密度气体,溶质的溶解度急剧减小至万分之一以下,造成固体溶质结晶析出。 15. 道南电位由于带电荷粒子在不同相间的分布不同而产生的相间电位差即为道南电位。 16. 吸附等温线当固体吸附剂从溶液中吸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与溶液浓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17. 批一次性投入料液,不补料,直到放罐。(或许) 18. 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它使得膜面上溶质浓度增大而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为避免浓差极化现象,通常采用错流过滤。 19. 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具有很高的选择和分离性能以及较大的载量,纯化倍数高,并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20.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利用蛋白质表面存有的疏水性部位,与带有疏水性配基的载体在高盐浓度时结合,洗脱时将盐浓度逐渐降低,蛋白质因疏水性不同而逐个地先后被洗脱而分离。该法中蛋白质与固定相结合力较弱,利于保持活性。 21. 膨胀床色谱传统色谱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处理含固体颗粒的料液。色谱吸附剂直接与原料液在搅拌罐中混合来吸附目标产物或流化床吸附。膨胀床色谱操作过程:被处理的料液从膨胀床底部泵入,床内的吸附剂将不同程度地向上膨胀,料液中的固体颗粒可以顺利地通过床层,目标产物在膨胀床内可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可达到从料液中吸附和初步纯化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原理:吸附介质颗粒在向上流动液体的作用下膨胀起来,液体中的目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 物候期:是指树木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地生长(重演),构成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树木有节律的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年周期:树木自春季休眠芽开始萌发,经过夏秋生长,冬季再以休眠芽过冬,到第二年春天休眠芽萌发前的这一段时间。)物候期的特征:顺序性和连续性、重演性、各个物候期高峰相互错开。) 2. 花芽分化: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花芽分化类型:春秋分化型、冬春、一年多次、当年一次分化开花型、不定期开花型) 3. 定植:按照设计要求树木栽植以后不再移动,永久性地生长在栽种地。(移栽包括:起掘、搬运、种植)(种植:包括假植、移植、定植) 4. 整形:是指对树木植株施行一定的技术措施,使之形成栽培者所需要的树体结构形态。 5.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营养繁殖: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7.古树:我国古树保护法规定凡达100年树龄者。 8.名木: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或在其他方面具有社会影响而闻名于世的树木。 9.芽的异质性:由于芽形成时,枝叶生长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着生在同一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差异的现象。 10. 低温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11.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伸张形成,主干明显。 二、选择题 1、生产实践中根据繁殖方法将根系分为3类,不包括下面(D)类 A 实生根系 B 茎源根系 C 根蘖根系 D 直根系 2、落叶大树移栽时,土球直径应为树干直径的( D )倍。 A. 4~5 B. 4~6 C. 6~10 D. 8~12 3、树木栽植时期一般以( C ) A.休眠期栽植为佳 B.冬季栽植为佳 C.晚秋和早春为佳 D、初夏为佳 4、下列不属于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特点(B) A、通常起源于种子繁殖 B、萌发力不强 C、生长缓慢 D、木材强度高 5、下列那一项不是古树复壮的技术措施:(D) A:施腐叶土 B:土壤翻晒 C:设置复壮沟 D:堵树洞 6、树木安全: 树木安全措施不包括以下哪种( D ) A.树木支撑 B.悬吊(吊枝) C.螺栓加固 D.仪器探测 7、繁殖方法 树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压条、分株、扦插、埋根、嫁接 8、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质地的改良常有的方法:_培土_、_增施有机质_、_增施无机质_。(A) A、培土、增施有机质、增施无机质 B、培土、增施有机质 C、增施有机质、增施无机质 D、培土、增施无机质 土壤改良及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C)

生物制药工艺学思考题和答案解析

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1. 青霉素发酵工艺的建立对抗生素工业有何意义? 青霉素是发现最早,最卓越的一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青霉素是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的原料。青霉素的缺点是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排泄快,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青霉素经过扩环后,形成头孢菌素母核,成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原料。2.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3. 青霉素发酵工程的控制原理及其关键点是什么? 控制原理:发酵过程需连续流加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提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及时调节各个因素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如培养基,补充碳源,氮源,无机盐流加控制,添加前体等;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菌体浓度。最后要注意消沫,影响呼吸代谢。 4. 青霉素提炼工艺中采用了哪些单元操作? 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提炼工艺包括如下单元操作: ①预处理与过滤:在于浓缩青霉素,除去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便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②萃取:其原理是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易溶于水。 ③脱色: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热源,过滤,除去活性炭。 ④结晶:青霉素钾盐在乙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在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入乙酸钾-乙醇溶液,青霉素钾盐可直接结晶析出。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如何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过程进行调控? 发酵过程流加铵盐、尿素、氨水等氮源,补充NH4+;生物素适量控制在2-5μg/L;pH 控制在中性或微碱性;供氧充足;磷酸盐适量。 2. 氨基酸生产菌有什么特性,为什么? L-谷氨酸发酵微生物的优良菌株多在棒状杆菌属、小短杆菌属、节杆菌属和短杆菌属中。具有下述共同特性:①细胞形态为短杆至棒状;②无鞭毛,不运动;③不形成芽孢;④革兰氏阳性;⑤生物素缺陷型;⑥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突变;⑦在通气培养条件下产生大量L-谷氨酸。 3. 生物素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

1.树木的生命周期是指从繁殖(如种子萌芽,扦插)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或结果、 直至树体死亡的整个时期,他反应了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P1 2.离心生长:树木自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生长,根具向地性,向纵深发展,在土中 逐年发生并形成各级骨干根和侧生根;地上芽具背地性,向空中发展,形成各级骨干枝和侧生枝。这种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称为离心生长。 离心秃裸:阻碍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壮年期是指从树木生长势自然减慢,大量开花结实开始,到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树冠外缘小枝出现干枯时为止的时期。 衰老期:是从树木骨干枝及骨干根生长发育显著衰老退到整个植株死亡为止的时期。 园林树木物候期变化具有3个明星的特点:顺序性、重叠性、重演性 园林树木的根系可分为: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 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在生长上比其他部位的芽或枝条占有优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园林树木中心干的强弱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称为树木的干性。 花芽分化:树木新梢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一部分叶芽内部的生理和组织状态便会转化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这个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2.容器育苗的优点 与常规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育苗的优点显而易见。 一、不受栽植季节限制容器苗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便于合理安排劳力,有计划地进行分期栽植。 二、节约种子每个容器播2~3粒种子,种子利用率相当高,往往比常规育苗节约2/3至3/4的种子。 三、可缩短育苗年限,有利于实现育苗机械化一般常规育苗需要8~12个月,苗木才能出圃栽植,但采用容器育苗,只需3~4个月或更短的时间,苗木即可出圃。而且容器苗出圃时,省去了起苗、假植等环节。育苗全过程都可实行机械操作,为育苗工厂化创造了条件,大大节约了时间、土地。 四、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容器育苗可以提前播种,延长苗木生长期,加之管理方便,可以满足苗木对温、湿度和光照的要求,促进苗木迅速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五、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容器栽植是全根全苗,根部不受损伤,可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 六、有利于提早发挥效益容器育苗所用培养基肥力高,有利于苗木生长。根系发育好,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栽后缓苗期短,甚至不缓苗,有利于提早发挥造林效益。 容器育苗的缺点: 1、育苗技术要求高,营养土的配方要因树种而异。 2、育苗成本比裸根苗高。 3、容器选用不当,会造成苗木根系生长畸形,影响造林以后苗木的生长。 4、苗木运输成本比较高。 3.不同类别的树木的更新特点? ①①具有潜伏芽的树种 ②无潜伏芽的树种 ③具有顶芽无侧芽的树种 ④根蘖更新的树种 ⑤灌木类树种

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工艺试卷

山东***大学 专业 年级( 科) 《生物制药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考试时间: 补(重)考:(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5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和 。 2.工业生产中对大量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 。 3.微生物菌种的 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 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的过程。 4.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为提高溶解度小的物质的溶解能力,常加入 。 5.采用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保藏菌种时,应将盛装菌种的安瓿管保藏在 ℃液 氮管中进行保存。 6.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中应用最多的沉淀剂是 。 7.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常用的分离载体为多聚糖和 。 8.较纯的固体一般有 和无定形沉淀两种状态。 9.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 。 10.需要通过工业发酵生产的维生素为 和 。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题,每题1分,共10分) 1.采用冷冻干燥法保存菌种时常用的保护剂是( )。 A .乙醇 B .甘油 C.脱脂牛奶 D .液体石蜡 E .蛋白胨 2.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是( )。 A .碳酸钙 B .磷酸钠 C.氯化钠 D .硫酸镁 E .硫酸铵 3.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时,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温度 B .湿度 C.压力 D .pH E .金属离子 4.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菌一般是( )。 A .细菌 B .放线菌 C.霉菌 D .噬菌体 E .真菌 5.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 )。 A .离子交换法 B .等电点沉淀法 C.亲和色谱法 D .双水相萃取法 E .吸附法 6.聚电解质沉淀法中应用较多的沉淀剂为( )。 A .聚乙二醇 B .酸性多糖 C.EDTA D .EDTA-Na E .硫酸铅 7.下面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红霉素 D .土霉素 E .金霉素 8.目前分辨率和选择性最好的凝胶过滤介质为( )。 A .聚丙烯酰胺凝胶 B .葡聚糖凝胶 C.琼脂糖凝胶 D .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 E .葡聚糖琼脂糖凝胶 9.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 )。 A .温度 B .pH C.溶质溶度 D .过饱和度 E .时间 10.链霉素发酵生产的菌种为( )。 A .产黄青霉菌 B .灰色链霉菌 C.红色链霉菌 D .金色链霉菌 E .土壤细菌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生物活性Biological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酶工程enzyme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固定化酶immobilized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反萃取stripping/back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分离因素separation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phase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5.固相析出分离法solidphasecrystallization:通过改变溶液条件,使溶质以固体形式从溶液中分出的操作技术。 16.盐析法saltprecipitation: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

生物制药工艺处理学考试2013-12(A卷)

中国药科大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期末试卷A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核分人: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细胞破碎包括哪三大类方法、和。 2、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的总量与该溶质在 中总量之比。 3、晶体的质量主要是指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纯度,其中影响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 , , 。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 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 ,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 ,故称“大孔”。 5、在作分级分离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多采用比样品体积大倍的柱体积, 的柱比,较吸液量、较粒的凝胶固定相。 6、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类型:732 ,724 ,717 ,CM-C , DEAE-C ,PBE94 。 7、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IFN(Interferon)、 第1页(共8页)

IL(Interleukin) 、 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H(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Ins(Insulin)。 8、生物药物的分类:、、、 。 9、在生化制药工艺中干燥的方法主要包括:、 、。 10、疫苗制备时,可用 、 和 方法扩增病毒。 11、各向异性膜分为两层,一层是,厚度为0.1~1μm,决定了膜的 性质,另一层是,厚度约0.1mm,作用是。 12、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重要参数有、、 、。 13、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有、 、。 14、用100μmol/L NADH使乳酸脱氢酶吸附在固定化丙酮酸类似物上,若NADH从洗脱液中去除,则脱氢酶被洗脱,这种洗脱方法称为。 15、生化药物的主要资源有 、 、 和 。 16、粘多糖是一类含有 和 的多糖。 17、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脂质是 ,临床应用效果 ,原因是 。从发现年代上看,该物质 于青霉素被发现。 第2页(共8页)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5060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英文名称:Bio-pharmaceutical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建议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的目 标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前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 技术,重点讨论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制造原理、工艺过程与生产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旨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 物药品研究、生产和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生物制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掌握各类生物药品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3. 熟悉各类生物药品的来源、结构、性质、用途 4. 了解本学科的成就、新进展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 36 学时,实验课教学为 12 学时。 大纲的使用说明:凡本大纲所列各章节项目中划有横线“”的,表示必需掌握熟识的重点内容.注明“*”的,一般课堂上不作讲授,供学生参阅或学有余力的自学提高,其余均为应当了解的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药物的含义及特点;熟悉生物药物的分类;了解生物药物研究范围,用途和研究趋势。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生物制药;生物药物;特性;分类 2、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制药的含义 (2)生物药物的研究范围。 (3)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4)生物制药的研究发展前景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材料的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及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基本

园林树木栽培学模拟试题 带答案

园林树木栽培学试题 一、多选题 1.温带地区最适宜的植树季节是 A ,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树种以 B 和 C 栽植最为适宜。 A.休眠 B.秋末 C.早春 D.盛夏 2.树木的修剪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AB A.休眠期修剪 B.生长期修剪 C.四季都可以 D.最冷最热时 3.修剪的程序有ABCDE A.一知 B.二看 C.三剪 D.四拿 E.五处理 4.起苗的方法AB A.裸根起苗 B.带土球起苗 C.都不是 5.施肥的方法有AB A.土壤施肥 B.根外施肥 C.都不是 6.根据低温对树木的伤害机理,可分为ABC A.冻害 B.冻旱 C.霜害 D.热害 7.种子储藏的方法ABCD A.干藏法 B.湿藏法 C.低温贮藏 D.真空贮藏 8.苗床分为ABC A.高床 B.平床 C.低床 9.硬枝扦插育苗剪取插穗要求(ACD ) A. 每根插条上带有2-3个芽 B.剪口只能是平口 C.剪口应平滑不能撕裂 D.上下剪口距芽1厘米。 10.嫁接技术要求(ABCD )

A.平 B.快 C.齐 D.紧 二、单选题 1.修剪时剪口距剪口芽的距离是 B 厘米比较合适。 2.一般乔木的土球直径为根颈直径的 A 倍,为胸径的 B 倍。 A.8--10 B.9-12 C.2--3 D.12--13 3.下列 D 不是栽植的技术环节。 A.起苗 B.运输 C.定植 D.配植 4.旱生园林植物的浇水原则是 B 。 A.宁干勿湿 B.见干见湿 C.宁湿勿干 D.干透浇透 5.短截有轻、中、重之分,一般轻短截是减去枝条的 A 。 A.顶芽 B.1/3以内 C.1/2左右 D.2/3左右 6.播种时覆土的厚度为种子直径的B A.1倍 B.2--3倍 C.5倍 D.10倍 7.栽植树木时栽植穴底应该放A A.表土 B.底土 8.为了避免室内盆花生长向光性一般采用 C . A.倒盆 B.换盆 C.转盆 D.上盆 9.广义的栽植包括的基本环节有 B A.起苗移植假植种植 B.起苗搬运种植栽后管理 C.起苗移植假植栽后管理 D.移植假植搬运栽后管理 10.属于阴性植物为A

生物制药学复习题.doc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 分) 1.酶转化法与直接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反应本质相同,均属酶转化反应。但两者相 比,酶转化法所需设备及工艺简单,产物浓度高,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副产物少,酶的利用率也高。 2.多肽的化学合成有液相合成和固相合成,常用的氨基保护基有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BOC)和9-芴甲氧羰基(Fmoc) 。其中Fmoc 最常用。3.到目前为止,多糖的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完善的,但可以确定多糖的活 性与其高级结构、分支度及其侧链、分子量、及多糖中的取代基等密切 相关。 4、溶质通过色谱柱时造成的峰加宽效应包括分子扩散、涡流扩散、流动相中传 质阻力、固定相中传质阻力。 5、写出下列离子交换剂类型:732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724 弱酸型阳离子 交换树脂,717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CM-C 阳离子交换纤维 素,DEAE-C 阴离子交换纤维素,PBE94 阴离子交换剂。 6、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和大孔吸附树脂等。 7、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有蒸发法、温度诱导法、盐析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法、 等电点法、微量扩散法、化学反应结晶、共沸蒸馏结晶(八选七)。 8、根据色谱机理,色谱柱分为:反相色谱、正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 谱(或亲和色谱)。 10、透析的方法有:旋转透析器,平面透析器,连续透析器,浅流透析器。 11、常用的制备型离心机转子有角度转子,水平转子,区带转子,垂直转子。 12、克服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有搅拌,震动,错流,切流。 13、供体,受体和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14、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名称:IFN 干扰素;IL-2 白介素-2 ;TNF 肿瘤坏死因子。 15、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的性质很不稳定,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时整个提炼过程应在低温,快速,准确调节pH 值下进行。 16、四环类抗生素是一类以四并苯(萘并萘)为母核的一族抗生素;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是分子内含有14 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24分) 1、基因药物:核酸类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 为治疗物质基础的药物(1 分),如核酸疫苗、反义药物。(1 分)与基因工程类药物不同,基因工程药物化学组成上主要是蛋白质或多肽,但基因药物组成上主要为核酸(1 分)。

生物制药工艺学

附件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7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药物概念、性质、特点与研究范围。 2、熟悉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3、了解生物制药工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等的 概念;生物药物的类别。 2、理解:生物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药物的区别;生物药物的发 展前景与方向。 3、应用:生物药物的应用范围;DNA重组药物的应用范围;生物药物的发展与药学发展 的关系。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 2、掌握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的步骤及提取、浓缩与干燥方法。 3、了解中试放大工艺设计特点方法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微生物纯培养,诱变育种,核酸疫苗等概念; 2、理解:各种方法的异同及诸多因素对生化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提取的方法和工艺 要点;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内容;微生物菌种保藏和防止菌种退化的方法;生物药物分

离纯化的原理。 3、应用:DNA重组体的几种主要表达系统和特点;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熟悉生物材料预处理的目的,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液固分离的方法和设备。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过滤和离心分离的概念。 2、理解:细胞破碎的方法和各自特点、适用范围。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方法和原理;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影响液固分离的因素。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材料的细胞破碎方法;错流过滤的使用特点。 第四章萃取法分离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方式,破乳化方法。 2、掌握双水相萃取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3、掌握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影响因素。 4、熟悉反胶束萃取原理及其在生化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5、了解萃取设备和溶媒回收方法。 6、了解超临界萃取方式及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溶剂萃取法,反萃取,萃取比(萃取因素),分配比,萃取率,双水相萃取法,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的概念;乳化和破乳化的概念; 2、理解:各种萃取方法的特点;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超临界萃取剂的特点。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萃取法的应用;破坏乳状液的方法;超临界萃取方式,萃取流程及应用。 第五章固相析出分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固相析出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熟悉结晶的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 3、了解成盐沉淀法、亲和沉淀法、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的概念;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

(完整版)生物制药工艺学_吴晓英_例卷

诚信应考, 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生物制药工艺学》试卷A( 2007/01/11 )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或答题纸上) ;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大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个2分) 发酵、热原质、人工免疫、细胞因子、手性药物、生物合成技术、核酸疫苗、生物制品、交联度、分级分离 二、多选题(答案为不定项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按分子所带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 A、离子交换层析法 B、电泳法 C、等电聚焦 D、亲和层析 2.HPLC具有哪“三高”() A、高压 B、高效 C、高灵敏度 D、高速 3.工业上生产5’核苷酸的主要原料是() A、RNA B、DNA C、啤酒酵母 D、解脂假丝酵母 4.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具有以下特点?() A、同源性 B、多源性 C、多效性 D、协同性 5.生物制品免疫效力试验包括() A、定量免疫定量攻击法 B、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 C、定量免疫变量攻击法 D、被动保护力测定 6.抗生素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包括( ) A.生物合成法 B.化学合成法 C.酶转化法 D.基因工程法 7.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 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 -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B.花生四烯酸 C.胆汁酸 D.棕榈酸 8.多糖类药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有() A.调节免疫功能和抗感染、抗肿瘤、抗衰老; B.抗凝血; C.促进细胞DNA、蛋白质的合成; D.解热镇痛 9.下列药物属于酶类药物的有() A.透明质酸 B.胸腺激素 C.木瓜蛋白酶 D.细胞色素C 10.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包括() A.用酸、碱、盐水溶液提取 B.用表面活性剂提取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一、离心技术 1. 制备超离心三种转子P318 2. 制备超离心三种离心方法P320

3. 沉降速度和沉降系数 P328 ①沉降速度: 即在离心力作用下,物质粒子于单位时间内沿离心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②沉降系数: 即物质粒子在单位离心场中的沉降速度,量纲为秒。 一般所说沉降系数为S 20,w 。 4. 分析超离心的两种方法 P331 Svedberg 方程式: 测分子量实质是用不同方法测其沉降速度。 原理 测量量 沉降速度法 根据沉降速度测出沉降系数以推出分子量。 界面位移量与离心时间。 沉降平衡法 特定平衡下,离心力与扩散力平衡,液面浓度为0, 池底浓度为2c 。 任意两位移处的浓度。

5. 超离心的其他两种应用P334 ①对生物大分子的均一性估计; ②生物分子形状、大小及水合度的判断。 二、膜分离技术 1. 各向同性膜与各项异性膜P341 ①各向同性膜:厚度大,孔隙为圆柱体。流速低,易堵塞。 ②各向异性膜:1)正反两面结构不同:功能层是孔径一定、薄的“皮肤层”,支 持层为孔隙大得多、更厚的海绵层; 2)喇叭口滤膜,孔隙为圆台形。 2. 截留分子量P343 分子量截留值是指阻留率达90%以上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 3. 浓差极化现象P346 超滤是在外压作用下进行的。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分子被截留在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产生浓差极化现象。 ?害处:引起流速下降、影响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决方法:振动、搅拌、错流、切流等技术。

4. 五种微孔滤膜P355

园林树木栽培学试题

园林树木栽培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5×4) 1.乔木有明显发达独立主干的高大园林树木 2.光照生态型园林树木进化过程中对光照适应性形成的生态类型。 3.年生长周期一年中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性表现。 4.假植园林树木栽植过程中因故不能定植时采取的临树性栽植保护措施。 5.古树名木分级依据树木生长年限或历史意义而划分的保护性管理级别。 二、填空(20×2) 1.园林树木的栽培学分类,按栽培用途可分为林木、荫木等。 2.园林树木的引种栽培原则,主要为适地适树、逐步驯化。 3.花木是园林树木中最具色彩的树种,其中黄色春花类乔木有黄玉兰、马褂木。4.我区常用模纹篱树种中,常绿红叶类有红花继木、红叶石楠。 5.景观树选择中,最具代表性的黄果类灌木树种有火棘、海棠。 6.我区近年引种栽培的耐寒棕榈科树种有布迪椰子、加拿利海枣。 7.藤本树种在垂直绿化中的作用显著,其中具卷须的有葡萄、美国地锦。 8.不定芽由树体皮层细胞演变而来,是树木更新修剪的重要基础。 9.抗旱树种根系器官的旱生性状,表现为垂直根发达、须根稀少。 10.极端温度,指造成树体伤害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 11.小气候的形成缘于局部地理条件的影响,大的如山体、小的如庭院。 12.我区落叶树种秋、冬季栽植的主要养护措施为裹干、修剪。 13.园林树木栽植时,定植水必须一次性浇透,围堰直径应略大于根盘范围。14.季相彩叶树种是园林树木中的观赏佳品,秋黄叶乔木树种有银杏、无患子。15.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主要目的为调节树体生长势、调整树体观赏型。 16.地被园林树种在生态配置中具重要地位,优良树种有龟甲冬青、铺地柏。17.生态园林绿地建设中应以植物为主,其中又以树木的作用最大。 18.地被观赏竹中,我区常见栽培的有菲白竹、菲黄竹。 19.绿篱树木的整形修剪方式,主要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 20.观干园林树种中,具扭曲枝干的有龙爪槐、龙爪柳。 三、是非题(10×1) 1.园林树木栽培的肥料管理中,夏季追肥多采用幅射状沟施法。(×)2.园林树木夏季修剪的主要手法有疏枝、摘心等。(√)3.嫁接繁殖中,砧穗亲和力是影响其成活与否的先决条件。(√)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

3-1-7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 学习情景:酶类药物生产工艺 实施说明: 任务目标描述;通过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酶类药物生产工艺中的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引导),研究性学习(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注意学生主体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视屏、PPT、教材。 教学必备的技能:能根据教学方法合理的设计教学情景;使学生掌握酶类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能逐步推演酶类药物生产步骤。 实施过程: (一)任务驱动——教师提出任务要求 酶类药物生产过程和原理。注重经典工艺设计思想,教师提出任务要求,教师下达任务书,提出问题,比如: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流程,这些流程对生产有何影响等。 (二)自发讨论式教学——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资讯、计划获得决策(学生查阅资料、写出计划、最后决策), 同时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获得指导,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电脑设计等 内容中的一些概念有层次的提出,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动手实施——学生实际操作 任务实施:在抉择基础上,学生实施工作任务,并进行验证。 准备:由学生自主设计酶类药物生产流程,并对其中工艺进行描述和解释。(教师指导) 操作:根据设计,生产酶类药物,并对其活性,纯度进行验证。(教师指导)在此教学活动中,倡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即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相关准备、教师随时指导,学生自助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自检实践结果,为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指导

(四)教学总结——师生互动 任务评价、总结:小组互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师生互动总结理论知识点,进行 工作任务评价,进一步巩固任务课题目标。 学生:完成生产工艺原理分析与实践报告。 附:教学方案、任务评价标准 教学方案 自助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自检实践结果,为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指导。 (四)教学总结——师生互动 任务评价、总结:小组互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师生互动总结理论知识点(超氧化物岐化酶生产流程)、生产过程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解释原因,进行工作任务评价,进一步巩固任务课题目标。 学生:完成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生产实践报告。 被动的学习既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制药工艺学(含答案)

1.简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答:性质: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综合性制药工程学科。 任务:1)生物制药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工艺工程。2)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原理和生产方法。3)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和质量控制。 2.简述糖类药物的分类、生理功能 答:糖类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其分子构成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糖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这是糖类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糖类产热快,供能及时,价格最便宜。每克糖类能提供16.7kJ(4.0kcal)的能量,而脑神经及神经组织只能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如果血糖过低,可出现昏迷、休克和死亡。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所有的神经组织和细胞中都含有糖类,作为控制和代替遗传物质的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都含有核糖。 (3)节约蛋白质 当机体供能不足时,可动用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产生的能量来弥补,如果膳食镇南关提供了足够能量的糖类,这样就可以节省蛋白质,而且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和三磷腺甘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氨储留。营养学上称此为糖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4)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氧化要靠糖类供给能量,当糖类供给不足或因疾病(糖尿病)不能利用糖类时,机体所需要的热能大部分由脂肪供给,而脂肪在缺少糖类是,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在体内积存过多可引起身体疲劳、促进衰老,甚至引起酸中毒,所以酮体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糖类供应充足,脂肪完全可进行氧化,不会产生酮体。 (5)保肝解毒 当肝糖原及葡萄糖充足时,肝对某些化学物质如四氧化碳、砷及酒精等多种有毒物质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也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3.谈谈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 答:(1)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 (2)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 (3)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4)原材料中浓度较低; (5)常为生物大分子,组成、结构复杂,空间构象严格。 (6)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分类: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 4.简述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答: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应用化学方法和蛋白工程技术创制新结构药物;中西结合创制新型生物药物 5.简述生物材料的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期末B卷

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B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30 分) 1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还不够完善,但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多糖的活性与其高级结构、分支度及其侧链、分子量以及多糖中的取代基有关。 2、利用产氨短杆菌发酵法生产肌苷酸,第一步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缺乏S AMP 合成酶的腺嘌呤缺陷型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提供亚适量的腺嘌呤;另外,改变细胞膜对5 ′-IMP 的透性,选育Mn2+ 不敏感的变异株。 3、溶质通过色谱柱时造成的峰加宽效应包括分子扩散、涡流扩散、流动相中传质阻力、固定相中传质阻力。 4、在采用多缓冲阴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的离子交换聚焦色谱过程中,当柱中某位点之pH 值下降到蛋白质组分PI(等电点) 值以下时,它因带正电荷而下移,如果柱中有两种蛋白组分,pI 值较大(高)者会超过另一组分,移动至柱下部pH 较高的位点进行聚焦(交换)。 5、亲和层析洗脱方法有非专一性洗脱,特殊洗脱,专一性洗脱。 6、晶体的质量主要是指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纯度,其中影响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有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晶种。 7、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和白陶土等。 8、在萃取过程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9、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有效组分时,往往需要除去细胞及蛋白质,常用的除去细胞及蛋白质的方法有加入凝聚剂,加入絮凝剂,变性沉淀,等电点沉淀等。 10、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絮凝剂的分子量,絮凝剂的用量,溶液pH值,搅拌速度和时间。 11、色谱介质按分离机理分为反相色谱、正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亲和色谱。 12、基因治疗中常用的非病毒载体有裸露DNA 、基因缝合线法、脂质体载体和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 13、四环类抗生素是一类以四并苯(萘并萘)为母核的一族抗生素;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是分子内含有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写出青霉素的化学结构通式。14、请列举应用基因药物来治疗肿瘤的几种方案:导入抑癌基因或细胞因子、自杀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反义药物、导入MHCI 类抗原基因、导入MDRI基因等方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30 分) 1、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 以猪胰岛素为原料,利用胰蛋白酶的转酰胺作用(1 分)将猪胰岛素B 链之30 位丙氨酸转化(1 分)为苏氨酸即得人胰岛素(1 分)。 2、亲和膜: 结合亲和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利用亲和配基修饰的微滤膜(2 分)为亲和吸附介质,纯化目标蛋白质(1 分)。 3、全排阻: 当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布的高聚物溶液从柱中通过时,较大的分子完全不能进入颗粒内部,只能从颗粒间隙流过,称“全排阻”(2分)。其流经体积最小,等于外水体积V0 (1分)。 4、类分离: 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2 分),如蛋白质与盐类(1 分),称作类分离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