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中医药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中医药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医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 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 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发展历程
从远古时代到春秋战国,中医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经 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 药学体系。
2024/2/2
4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药中应用
阴阳平衡
神经肽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2024/2/2
14
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作用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 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功能作用 为疏风解表、通经活络、镇静安
神等。
2024/2/2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 前嵴外1横指处。功能作用为健脾 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等。
三阴交穴
进行调理。
2024/2/2
21
其他常见病症辨证施治
失眠
根据失眠的原因、症状等,可选用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药 物。
头痛
根据头痛的部位、性质等,可选用正天丸、天麻头痛片等药物。
腰腿痛
根据腰腿痛的原因、症状等,可选用壮骨关节丸、腰痛宁胶囊等药物 。同时,可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2024/2/2
12
03
针灸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2024/2/2
13
针灸推拿基本原理介绍
01 经络学说
针灸推拿基于经络学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 络气血来治疗疾病。
02 脏腑学说
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针灸推拿 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
03 神经调节
针灸推拿刺激可影响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
02
注意事项
强调草药的用量、用法、煎煮方法等注意事项, 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培训课件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培训课件
原因:
➢停经后妇女的脂蛋白比例变化,造成心血管疾 病增加。
中医对策:
➢以气阴双补或化瘀除痰方式治疗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16
心血管系統症状的自我调节保健法
心悸、胸闷 高血压、脑溢血 高血脂、动脉硬化
菊花、、、玫瑰花
川七、红花、丹参
山楂、茯苓、红曲、乌梅、 党参
拍手 耳朵按摩 勿熬夜
水肿
车前草、通草、红花 灸法:神阙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21
骨质疏松症
骨质原本致密的骨头变成中空疏松,即为 「骨质疏松症」。
➢骨头因疏松而变薄、变脆弱、容易造成骨折
骨质密度为比较标准:
➢低于1个标准偏差为正常 ➢低于2.5个标准偏差者为骨质疏松症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老化 → 脏腑功能失调 不一定全因荷尔蒙缺乏 抗病能力逐渐降低
➢ 易发病、易传变
自我调节恢复的能力逐渐降低
➢ 正气易损而难复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5
中医观点---病因
心理:
➢家庭空巢期 ➢事业空窗期
生理:
➢各脏腑(器官)陆续显现退化状态 ➢女性荷尔蒙急剧减少→自我调控机制不及应变
山藥、莲子、茯苓、 芡实、薏苡仁
灸五柱穴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26
更年期保健篇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27
一定要吃药(中药或西药)?
10%没有症状,可以不用吃药 若有出现症状 → 宜全面调整(体质)
2021/3/20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
28
调适
生理上的调理 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社会环境上的重新适应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20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 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 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 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 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 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 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 多采 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具有一定 的“发疱疗法” 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喑病、口疮、小儿遗 尿等方面的病证。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 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15
2、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 大腿部等。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 涂一些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 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 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4、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 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5-10分钟。
21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取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 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 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 取腧穴进行贴敷。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 贴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 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 (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 上,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
25
二、常见疾病的贴敷疗法
(一)感冒 治法:解表疏风。 操作步骤: 1、薄荷泥涂擦法:取鲜薄荷叶数片,用手揉成泥状,擦太阳 穴、迎香、合谷穴,可使头痛、鼻塞缓解,体温下降,每日 2-4次, 1-3天为1疗程。 2、蒜泥贴敷法:当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可用本法贴合谷穴, 将大蒜(最好是紫皮独头蒜)10克,去皮洗净,捣烂如泥状。每 次取3-5克贴穴位上,一般贴1-3小时,以皮肤发痒发红但不 起泡为度,每日贴敷一次,3-5天为1疗程。 特别提示:贴蒜泥法还可以用于以下病证,贴患侧合谷穴治 疗乳蛾(急性扁桃体炎),贴双侧鱼际穴治疗喉痹、喑哑(急性 咽喉炎),贴双侧涌泉穴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腹泻 (急慢性肠炎)等。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精品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精品课件

持续更新课件内容和教学方法
定期更新课件内容
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定期更新课件内容,保持课件 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操作能 力。
CHAPTER 06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精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 常见中医适宜技术介绍 • 临床应用与实践经验分享 • 安全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措施 •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01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安全、有效、简 便、经济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注意事项
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刮痧 ;注意刮痧禁忌症,如孕妇、血小 板减少等。
推拿按摩手法与技巧
推拿按摩手法
包括滚法、揉法、推法、拿法等多种 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 用。
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推拿按摩前需评估患者病情和体质, 避免在炎症、肿瘤等部位进行推拿按 摩;注意推拿按摩禁忌症,如骨折、 结核等。
立即停止操作,观察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清洁创面、涂擦药膏等。
拔罐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处理
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休息,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要求
0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针灸前必须做好针具、皮肤等的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02
一次性使用的针灸针具不得重复使用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培训ppt课件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培训ppt课件
推动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促进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
06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趋势预 测
国家相关政策解读
中医药法及相关政策
01
国家出台《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在慢
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范畴,治疗时注重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结合西医的抗炎、 平喘等药物治疗及氧疗、呼吸肌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向患者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戒烟限酒等。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生活方式改善计划。
患者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可减轻患
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典型案例分析
高血压病
结合中医的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肝阳上亢型可 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西医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血压波动。
糖尿病
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根据辨证分型可选用益气养阴、清热润燥等中药方剂进 行治疗。同时结合西医降糖药物及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及预 防并发症。
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把握
中药材质量控制
确保中药材来源可靠、质量稳定,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购 、储存和加工。
诊疗过程质量控制
规范中医医师的诊疗行为,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 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控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控,确保患者正确、规范地使用中药,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 PPT课件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解读 PPT课件

06
互动环节:问题与讨论
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观众问题1
更年期综合征有哪些常见症状?如何进行自我判 断?
观众问题2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哪些优势?
观众问题3
如何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哪些建议?
嘉宾互动讨论环节
嘉宾观点1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密 切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针对个体差异 进行综合调理。
04
解答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 优势,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6
解答
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 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心态。
经验总结与启示
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多样且个体差异大,医生应关注患者的 主观感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常见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发
病率较高。
症状多样
02
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情绪波动
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诊治不足
03
目前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治存在不足,如诊断标准不一、治疗
方法有限等。
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
01
02
03
综合调理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能够综合调理更年 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
加减用药
针对不同证型,加减用药 ,如肝肾阴虚型可加枸杞 、女贞子等;心肾不交型 可加黄连、肉桂等。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及 不良反应等,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运用
1 2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特定穴位,调节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改 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PPT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PPT课件

一定疗效。
03
艾灸治疗在妇科的应用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对于妇科寒凝血瘀型疾病有
一定疗效。同时,艾灸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和
预防都有积极作用。
05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妇科疾病 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分析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治 疗妇科疾病时不仅关注局部病变, 还注重全身调理,如平衡气血、调 和脏腑等。
推广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整理和挖掘名老中医在妇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通过师承教育、名医工作室等方 式加以传承和推广。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制定中医妇科适宜技术推 广政策
将中医妇科适宜技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其在基层医疗 机构的广泛应用。
完善医保报销政策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妇科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技术应用的可及性。
推广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
收集和整理中医妇科适宜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和经验,通过学术会 议、研讨会等方式加以推广和交流。
推动多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中西医妇科学术交流
鼓励中西医妇科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共同探讨和解决 妇科领域的疑难问题。
促进多学科协作
推动中医妇科与西医妇科、生殖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协作,形 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3
妇科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月经不调
中药调理
根据月经不调的具体症状,如月 经周期、经量、经色等异常,可 选用具有调经作用的中药进行调 理,如当归、熟地黄、白芍等。
针灸治疗
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常用穴位包括关 元、气海、三阴交等。

中成药合理使用ppt课件

中成药合理使用ppt课件
桑螵蛸、牡蛎、甘草等20味组成。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又用于妇女经期腹痛、肢体水肿、产后体弱、虚汗低热等。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少 女青春期经期紊乱、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女子不孕等 均可用,男子性功能衰退也可用本品。 ⑤金匮肾气丸:(补阳剂)
③参麦注射液
【主要成份】由红参、麦冬组成。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生脉,益气固脱。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
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 疫机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18
是以解表药与治里药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表 里同病的中成药,表里双解剂分为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三类。临床以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为辩证要 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痢疾、胃肠型感冒、急性胃 炎等。
6
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 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 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为辩证要点。
①伤7风感冒冲剂
【主要成份】由防风、羌活、荆芥、白芷、紫苏、桔梗等十味组成。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主治外感内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
④消炎利胆片:
【主要成份】由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组成。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右胁胀痛、口苦、厌食油腻、小
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过量久服。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伊丹等對一般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
40歲以上者, 男性發病率為5%,女性22.2% 50歲以上者, 發病率為21% 60歲以上者, 發病率為58% 70歲以上者, 發病率為94% 80歲以上者, 發病率為100%
② Jhamaria對不同地區調查發現 : 瑞典發病率最高, 香港居中, 南非班圖最低
中醫藥防治疾病系列專題講座 骨质疏松的中医药治疗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孫鋒副教授
-
1
骨質疏鬆症
1. 概述: 隨着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骨質疏鬆症的發
病率在逐年上升, 己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而越是發達的社 會, 這種問題就越顯著, 因此成為国際衛生組織公佈的21世紀 危害人類的四大疾病之一。
-
14
1.5 高危自测评估: ⃝ 你是否有腰背部痠困疼痛,行路无力? ⃝ 你是否有背部渐渐弯曲或驼背? ⃝ 你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厘米(1吋)? ⃝ 你曾否过量或长期服用类固醇? ⃝ 你是否经常饮酒? ⃝ 你是否每天吸烟超过20支? ⃝ 你是否经常肚泻? ⃝ (女士)你是否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 ⃝ (女士)你除怀孕期外,曾否停经超过12个月? ⃝ (男士)你是否有阳萎或性欲减低?
-
22
中医药治疗特点: 辨证治—因人而宜、整体调节。 补肾壮骨—固先天之本,以抗衰老。 健脾益气—运后天之气,以生精血。 活血痛痹—标本兼顾、控制骨痛。
-
23
⑧ 保健药膳: A.芝麻核桃仁粉: 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原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糖50克 制法:黑芝麻炒熟,与核桃仁、白糖共研细末。 吃法:每日二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 B.黄芪虾皮汤: 健脾益肾、补钙充骨。 原料:黄芪20克、虾皮50克。 制法:黄芪切片先煮40分钟,后去渣取汁,然后 兑入虾皮及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 吃法:佐餐当汤服食。
骨鈣量至少損失25%時, 才能在 X 線上表現。 ⑤骨密度儀测定: 可较早发现骨质疏松。
-
19
6. 治 療:
激素水平下降 營養性(攝入吸收不足) 癈用性(應力刺激不足) 其他
補腎填精 強筋壯骨 骨
調補脾胃

改善營養

增強運動量

治療原發病
-
20
7. 處方
① 多曬太陽. 使皮膚維生素D合成增加, 有利鈣的吸收。 ② 適量運動. 可以增加骨骼應力, 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 增強
中醫药治疗此病,依據臨床表現将其归屬于“骨痺” 、 “虛勞”、“骨枯”範疇 。
-
4
1.2 定义包含以下含义: ① 骨量减少:指骨矿物质(钙盐)和骨基质(蛋 白质)等比例减少。 ② 骨的显微结构退化: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变 稀,乃至微骨折。导致骨关节痛。 ③ 骨的强度下降:骨的脆性增高,难以承载原 来的负荷,易发生骨折。 易骨折处: 腰椎压缩性骨折 股骨颈骨折 手腕部骨折
-
13
1.4 哪些人較容易患骨質疏鬆症
① 停經後女性易患。大約是男性的4∽5 倍。 45歲以上的女性有一半人患病, 70歲以上 有90%的女性有骨質疏鬆症。
② 白人和亞洲女性比黑人女性容易患病。一 般來說身體瘦弱、年老、更年期早到的女 性、嗜酒、平時少運動的人易患此症。
③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的人, 接受類固醇治 療的人在六個月中會失去其骨質的40%。
-
2
國際衛生組織公佈的21世紀危害人類的四大疾 病:
(1)心脑血管病 (2)愛滋病 (3)腫瘤 (4)骨質疏鬆症
-
3
1.1 定義(WHO):
是以全身性骨量減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 性增高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臨床以慢性頸腰 背、骨關節酸痛無力, 甚則畸形、骨折為主要表現。
③Trotter 發現美國黑種人比白種人的發病率低
-
12
④ 香港情况: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收集的数据分析,在
香港约有一半更年期后的妇女患有此病。 在1996年,有 3920 位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而因
骨折所需要的医疗费用竟占去了全部医院支出的2%。 推测骨折数字将会大大增加,到2002年
骨折数字将会双倍上升至 7641 宗,为医疗开支带来较大的压 力。
-
15
2. 病因病機
腎精虧虛
患者年邁 天癸已竭 他病日久 房勞過度 稟賦不足 腎精虧虛
脾胃氣虛
飲食失調 脾胃失運 久病臥床 四肢少動
骨枯髓減 經

脈失榮 氣血


失和

運化無力 氣血 髓
乏源


精髓亏枯

-
16
3. 血鈣平衡理论:
血鈣 (Ca++)
應力 癈用
骨鈣 (CaP2O4)
-
17
4.結合現代醫學將本症分為以下幾類 :
-
5
-
6
-
7
-
8
-
9
-
10
骨折可以引起死亡: 骨质疏松在表面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形成,我们一般都轻
率地忽略了它的存在。直至骨折时才知道患上了此症。 骨折的后果严重,它引起痛楚、驼背、身高变矮,不能
行动。 有20%的股骨骨折者在首六个月死亡,50%的人永远失去
独立生活的能力。
-
11
1.3 文獻
骨密度。 ③ 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
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 ④ 忌煙、忌酒。 ⑤ 老年人應慎用藥物. 如利尿劑、四環素、抗癌藥、類固醇等
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 ⑥ 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尤其是跌倒易造成手腕、股骨、腰椎等
處的骨折。
-
21
⑦ 中醫藥治療 : 根據 “腎主骨” 理論, 認為腎虛為骨質疏鬆 的發病关键, 故治疗以補腎壯骨為主。實驗證明, 補腎方 藥能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 同時还能促進成骨細胞 的增生, 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穩定和提高人體的性激素水平。 所以人至中年, 應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 配服補腎健脾的 中藥以治療。 現代臨床中醫治療骨質疏鬆症, 以其用藥合理, 無任何 毒副作用, 整體調節人體功能等優勢, 為医学界所認同。
①老年性骨質疏鬆⇒腎氣虧虛 ②營養性骨質疏鬆⇒胃脾虛弱 ③癈用性骨質疏鬆⇒應力不足
性激素水平低下 蛋白質、鈣等摄入不足 骨形成作用減少
骨吸收作用增加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④內分泌性骨質疏鬆
甲狀腺功能亢進

長期使用類固醇激素

-
18
5. 診斷
①病史: 老年可無明確病史,其他原因引起的 則有相應病史。
②症狀: 頸腰背骨關節酸痛無力。 ③實驗室檢查: 血生化檢查無明顯異常。 ④X 線檢查: 脊椎和骨盆為最明顯的脫鈣區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