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说课稿【教师招聘必备】

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1.我喜爱的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喜爱的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喜爱的书》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提高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封面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3)发展目标: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2)难点

如何构思立意,运用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去进行封面设计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一、运用

手工绘画表现;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封面多层次的

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

手实践。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

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说教法

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

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

一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

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

果。为此,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展示

不同风格的书籍设计,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观察比较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不同风格书籍设计进行

比较,紧扣教学重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

比较、讨论、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范例教学法

根据心里学原理再造想像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

图解、符号纪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的形象的

过程。因此,我真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展示教学相关

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精彩感性书籍设计图片和范

例欣赏启发学生灵感,丰富和完善学生构思与创作。

4)、直观演示练习法

直观演示书籍设计步骤,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

自主或合作完成书籍设计作品。

三、说学法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

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

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

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要求

学生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

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

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

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

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首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谈谈课前

到市场调查,到书店观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的情况,

建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面记录下来,以学生作市场

调查的图片导入,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

料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封面设计的相关图例,使学

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树立学习信心,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

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分析讲解课文范画,感知课文

通过教材供的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

整的书籍封面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

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

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

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加以强调。重点关注两个部

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

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

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

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用作

学生练习时参考。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优秀封面作品,让学生了解

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设计、表达封

面主题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简单的文字图尝

试形设计自已喜爱的书籍封面版式,提示可以把文字

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

化。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

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创造力。

4、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

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

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

作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

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1、我喜爱的书

1.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

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

籍封面

2. 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

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

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引入

3. 教学归纳引入:

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

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

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

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

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 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

的设计方式.

展示分析海报设计作品

4. 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

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

化及设计特点. 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

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再升华总结. 更多从文

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

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 位置变化:

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

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

计. (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

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

求.

学生练习尝试

6. 学生动手练习尝试. (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

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

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

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

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第二课时)

(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

籍准备重新设计.)

分析书籍封面

1. 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

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

析.)

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 总结学生练习

2. 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

(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

议.)

投影仪配合.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3.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

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

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 (提倡选择

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

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英文及其他文字

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 提倡先设计几个

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

正稿设计与制作.)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

4.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

封面设计.)

展示与评价

5. 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

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

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

在.) 投影仪配合.

2.《苍松翠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苍松翠柏》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树的画法为媒介切入教学,进入到传统国画艺术中程式化表现方法的学习,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步表现,并指向树、石组合的山水画写意小品练习。

2、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3)发展目标: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了解中国山水画基本形式。

(2)难点

运用笔墨表现树木的、山石的结构特点,把握生宣纸的吸水性与用笔用墨的关系,大体控制画面的水墨效果。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一、运用对临示范画树石;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古今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进行多层次的展示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并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空

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导学生理

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发

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

贴近他们的审美经验和感受。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树立学习信心,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

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为学好本课搭好基础。

三、说学法

。通过临摹、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

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作。

教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

求,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

化技巧的一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

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

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

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

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

课堂气氛,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

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

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

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

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

2、分析讲解课文范画,感知课文

根据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选择

教材中适合教学需要的中国画作品以及画家并加以重

点分析,讲解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艺

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来自生活的道

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程

式化表现与特定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

重点。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树立学习信心,集中注

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

3、讲解临摹步骤与技法

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

展现中锋、侧锋、逆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诸

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以及浓、淡、

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

作品中笔墨的表现。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法。

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

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

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

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虚实对比

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为尝试表现

做好心理准备。

4、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局部。

让学生了解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后,就可以开

始进行大胆尝试练习。在练习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

果不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

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

点,提供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在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步表现上,

进一步进行树、石组合的山水画写意小品练习。

5、创造表现

活动要求:每人临摹或创作一幅树木组合作品,灵

活运用树木画法进行表现。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

回辅导,及时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的普遍问题,

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范画不宜太难,

建议选用八开大小的生宣纸或毛边纸作画。播放轻音

乐。课件、投影展示数幅树木小品作品和优秀的学生

作业(或挂图)以便学生临摹。

6、评价展示

投影仪配合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7、课堂小结 1.评价课堂纪律。2.布置

下节课学具准备。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

将示范作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

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2、苍松翠柏

教具准备:中国画工具一套(书画墨汁、毛笔、生宣

纸、垫纸、砚台、盛水用具、调色用具、颜料),山石、

松树、柏树画法步骤图数幅,山水小品原作或印刷品

数幅。

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生宣纸或毛边纸、垫纸、

盛水用具、调色用具、颜料(国画、水彩或水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讲授 1.作品欣赏:潘天寿的《松石图》,与另一

幅风格差异明显的作品相比较。

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屏幕显示)

a.两幅作品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b.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c.你觉得在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

么联系?多媒体展示潘天寿的《松石图》,与另一幅

风格差异明显的作品,可以局部放大,便于对比分析。

5分钟

2.学生自主欣赏松树作品,(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

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析松树的生长特点,

作品的风格与技法要领。课件、投影展示数幅松树写

意作品(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 4分钟

3.教师示范:临摹一幅松树范画,注重体现临摹步骤、

技法技巧。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的录像片段。 5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总结学

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具

体方法及要点。范画不宜太难,建议选用八开大小的

生宣纸或毛边纸作画。播放轻音乐,课件、投影展示

(或范画展示)数幅风格不同的写意松树小品和学生

作业供学生装选择。 15分钟

评价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价与教学小结。

投影仪配合展示。 5分钟课堂小结 1.评价课堂纪律。

2.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播放轻音乐。屏幕显示:

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生宣纸、垫纸、盛水用

具、调色用具、颜料。 2分钟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几幅树木小品范画,引导学生

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与规律。课件、投

影展示几幅树木小品范画(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

3分钟

2.教师示范山水画中画树的程序(先立干,后分枝,

最后点叶)和两种基本的枝干画法(鹿角法和蟹角法)。

课件、投影展示山水画中画树的程序和两种基本的枝

干画法片断(或挂出范画)。并显示:先立干,后分枝,

最后点叶和鹿角法和蟹角法。 3分钟

3.教师示范树叶画法(点染法和双勾法)。课件、投

影展示多种树叶画法图片(或出示挂图)。并显示:点

染法、双勾法。 4分钟

4.教师示范树木小品画法:绘制步骤(先画主干,再

画枝干、树叶,最后画成小品)。播放轻音乐 5分钟

活动要求作业要求:每人临摹或创作一幅树木组合作

品,灵活运用树木画法进行表现。介绍《芥子园画谱》。

课件、投影展示作业要求,介绍《芥子园画谱》。 1

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及时总结学

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具

体方法及要点。范画不宜太难,建议选用八开大小的

生宣纸或毛边纸作画。播放轻音乐。课件、投影展示

数幅树木小品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业(或挂图)以便

学生临摹。 18分钟

评价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学生自

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投影仪配合展示。 5分钟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树木小品的绘制方法,今

天我们来学习完整的树木山水小品的绘制方法. 课

件、投影展示数幅树木小品山水作品(或出示教师范

画、挂图)。 2分钟

新课讲授 1.山石绘制步骤及方法讲授。

步骤:勾线、皴擦、点染。

“石分三面”,即画出山石的体积感。课件、投影展

示山石绘制步骤图(或出示范画、挂图)。屏幕显示:

勾线、皴擦、点染,“石分三面”。 4分钟

2.师生双边活动:山水小品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分

析,引导学生关注山石、树木的组合及其变化。课件、

投影展示两幅优秀山水小品作品(或出示教师范画、

挂图) 3分钟

3.教师当堂演示从一块石,一棵树绘制成一幅山水小

品,加强学生对技法表现过程的了解以及基本用笔、

用墨与画面组织要带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因素。播放轻

音乐,课件、投影展示多幅优秀山水小品作品(或出

示教师范画、挂图)。 8分钟

3.《缤纷家用电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3单元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1、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3)发展目标: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

(2)难点

如何构思立意,根据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方面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家用电器。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家用电器多层次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1、信息调查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

2、分析讲解课文范画,感知课文

通过教材供的家用电器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好的

产品造型设计体现了产品的形、色、质诸多要素的最

佳组合。并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根据其实用和

审美的功能,在材料、构造、色彩和装饰等方面进行

的综合设计。对设计手法给予一定提示使学生获得更

多信息,用作学生练习时参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树立学习信心,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

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3、自主探究, 设计创意

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

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

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

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

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

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

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

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

促进中进行。

4、展示与评价

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

上进行展示点评。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家用电器的

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

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

将示范讲解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

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缤纷家用电器(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欣赏体验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家庭照片,请问照片上有

哪些家用电器?

生:厨房、客厅的电器,

师:看来家用电器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家庭里是非常普

及,而且非常重要的,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家用

电器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缤纷的家用电器。

(引出课题)

师:什么是家用电器?

生:家里用电的用具

师:家用电器就是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

的家用物品。

(二)探究学习:设问同学们在选择买家电时主要考

虑哪几方面引出分析产品的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

设计等方面的特点

1、造型:介绍直线与曲线的性格表现

产品的造型都是由线组成的,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基本感觉是直线“刚”,曲线“柔”。在平面构成中

线性格表现为:A.垂直线富于生命力、力度感、伸展

感,比较庄严;B.水平线偏于稳定、平静、呆板的感

觉;C.斜线有运动、动向、方向感;D.几何线有弹力、

紧张,体现着规则美;E.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

随意、优美;F.细线精致、挺拔、锐利;G.粗线壮实、

敦厚等等。

2、色彩:介绍色彩跟人的性格,年龄的喜好

颜色是一个人个性的显示,而且还反映个人的情感和

身份。大多数消费者认为:黑色代表庄重,白色代表

干净,银色代表大气,金色代表高贵,红色能激发欢

乐情绪;黄色崇尚大自然本色;蓝色显示豪华气派;

白色给人以纯洁、清新、平和的感觉;黑色可以说是

一种矛盾的颜色,既代表保守和自尊一面,又代表新

潮和性感一面;绿色给人带来沉静和谐的气氛;而最

近流行的鲜紫色和桃红色,能表现出个人的活跃个性。

a、黑、银、白———主打三原色

新华信调查结果显示,因黑、银、白色传统大方、清

爽明朗的风格,受消费者的厚爱,其中黑色给人的印

象最为深刻。

b、红色———女性消费的新主流

跳跃兴奋的运动色,因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成为都市新

女性的喜爱,新华信调查结果显示,将红色、银色作

为自己购车的首选颜色的女性比率分别为35.4%%、

31.5%%。女性首选居于前五位的颜色分别是:红色、

银色、白色、黑色、金色/米色。调查结果还表明,倾

向于选择红色的女性年龄段一般都在18-35岁之间,

年龄趋于年轻化

c、年龄层次

据调查结果表明,在众多颜色中,18-25岁

的年龄层次对各种颜色都有所选择,尤其对深蓝、金

色/米色有所偏爱,在40-50岁的年龄层次,对深绿/

墨绿车型的喜好比例有所上升。

3、人性化设计:结合可口可乐的设计讲解

师:下面看几组不同时期的家用电器,请同学们来谈

谈这些家用电器的不同之处。

电话机——大哥大——手机

照相机——傻瓜机——数码相机、摄像机

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等离子、液晶电视

老唱机——录音机——CD机、MP3 、MP4

台式电脑——液晶电脑——笔记本电脑

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科学的

发展,现代社会的家用电器在造型、色彩、功能、材

质、人性化设计上都有了变化和进步当然我们在体现

优化设计价值的同时,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师: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些现代的新型家用电

器,请同学们来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上的特

点极其设计根据和意图。

如:1、现代多功能的手机

2、深受年轻人喜爱的MP4

3、款式多样的钟表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三)知识拓展,技法介绍

结合介绍自己设计的多功能环保垃圾桶,介绍几何形

绘图法

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元素是几何形,我可以先把刻画

对象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打形,然后再深入刻画,

这样更能把握简洁、明快的设计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并运

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图,要求注意产品的造型、色彩

及功能,选择最主要的角度绘制产品,提倡写设计说

明。

(四)实践练习阶段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尝试设计。

(五)作品展示及点评

学生谈自己的设计设想,同学之间互评,教师适当的

给予肯定鼓励。

(六)小结:请同学们运用你们聪明的头脑,灵巧的

双手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

第四课触摸美丽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本课在教学内容上大致分两大部分: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绎、运用

学情分析

《触摸美丽》一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他们有一定知识面制作技能兴趣也较大。加上我们农村有一些天然且独特的材质。可以创作出较好的作品。但有的学生基础较弱、动手能力较差,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力目标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3、情感目标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2、难点:材质妙用材料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攻破这一难点、重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教科书、不同质感的实物、不同材质的范画。

2、学具:剪刀、颜料、胶水、纸箱、布、树皮、毛线等不同材质。

五、说教法六、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主

要强调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

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者、灌输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

力,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探究。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

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

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

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

社会。

七、说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

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

首先请学生触摸课桌和衣服这些我们每天都接触的物

品,导入新课。

接着进入对材质的感受与体验环节,观察农村生活中

常见的几种材质用品,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触摸、

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

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

包括:

1、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

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

2、不同质感的材料给人怎样不同的心理感觉。

3、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讨论作好有

关准备。

4、提示归纳: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引导学生感受

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怎样制成的?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

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

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

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

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向学生演示对不同

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

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

意上,为练习做准备。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

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法等展

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

5、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6、作品展示及评价环节:

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要求人人积极参与,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

化制作工艺的兴趣。教师主要充当教学组织与引导的

角色,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交流。同学们

互相评价。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才是我们教师唯一的

目的。

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要做

个有心人,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找美,

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生活中创造美。成为家乡环保的

小护卫。把课堂内容有效的延伸到课外。。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

讲解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

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课题触摸美丽(第一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材质的特性,对材料形式的

肌理和质感有初步的认识。

2、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材质,运用美术语言,制

作简单的拼贴作品。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用材质特征来进行制作一幅简单的拼贴作

品。

教学难点:如何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让不同

特性的材料有机组合起来

教法:讲授法、欣赏、合作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的材质、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同学们,暑假里都观看第29届奥运会了吗?(引

导学生关注水立方建筑,感受其特点。)

引题:水立方的建成,让我们触摸到了科技的魅力,

艺术的魅力,更触摸到了中国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带着慧眼、兰心、巧手来学习触摸美丽——材质

(板书)。

新课讲授:

一、感受材质的魅力(慧眼--兰心)

1、感受图片中材质的美(出示多张富有美感的图片。)

提问:你觉得这些图片美吗?那美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秩序美、形状美、色彩美、

肌理美、质感美

肌理:即纹理,物质表面给人以触觉感受或视觉感受。

(粗糙、光滑、柔软、晶莹剔透)

2、触摸生活中材质的美

采用学生触摸猜想活动展开。(通过触摸、撕扯、敲击、

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肌理质感特征。在触

摸阶段,说出各种材料不同的肌理及质感,找出它们

的特性。)

过渡:不同的材质都有其特性,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

采用美术形式语言来制作作品,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二、欣赏作品,尝试制作(巧手)

1、不同材质表现的作品特点。

展示作品:《猫头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可以用很多

有材质来表现。(示范)你们觉得光秃秃的一只猫头鹰

能构成一幅画面吗?那我们再添加一些美术元素(点

线面的运用)

讨论:如果要把这幅拼贴作品做得富有现代感一点,

你觉得可以利用什么材质?

材质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

术的形式美感有着重要作用。同一幅作品由不同质感、

肌理和材料表现,将会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即

形式影响主题。

2、同一材质可以变化不同的内容。

出示纸张。一张普通、平凡的纸,你能通过构想,改

变原有质地,制作出多种肌理效果吗?教师示范:揉

搓、撕扯、上色、粘贴等。

三、学生活动

根据大屏幕图片提示,先完成填空(触摸美丽

的)

然后以这个为主题,小组合作制作一幅作品。要求运

用适当的材质来表现,为你们的作品取一个名字。并

注意画面的美感特征。作品可以抒发内心情感的抽象

作品,也可以写实性的作品。

作品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第4课触摸美丽

制作步骤:

1、构思设汁画面范画1(师演示制作)

2、画草图布局均衡、大小适中

3、拼摆像什么范画2(欣赏)

4、粘贴学生作品(欣赏)

第五课与米罗游戏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5单元课程的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绘画及

雕塑,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与8年级下册《清晨》中具象雕塑的学习内

容构成直接的教学链接。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

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

机结合起来。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课本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了解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3)发展目标:

*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

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

教学难点:对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艺术风格的理解和

运用。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

和展示大量的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作品分析比较,引

导学生就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

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

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对米罗的艺术创作

进行学习与借鉴,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

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

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

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童趣、色彩鲜

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

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

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

审美视野;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

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低于具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

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易于学

生进行模仿及表现;所以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

学习应从抽象雕塑入手,再过渡到具象雕塑的内容,

以梯度的形式推进学习活动。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

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a) 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首先播放一段反映狂欢节的短片,设置一个游戏情境,

着重展示,人们使用的道具和场景的布置,今天我们

也要举行一个狂欢节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们需要装

饰一下我们的教室,我们要借助米罗先生的作品给我

们的一些启示,进行一场快乐的游戏。

2、把握米罗抽象画的特点

教师利用影视媒体设备,欣赏米罗的抽象画

①分析作品

构图:线面变化,主次分明

色彩:冷暖、深线变化丰富

造型:点线、大小曲直相互映衬

②总结其绘画特点:局部大都简单,组合起来却有

趣,和谐。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

童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的特点,展

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

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

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

美视野。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

为主体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和认识

3、了解浮雕、圆雕的造型特点。

①浮雕的特点:浮雕是利用可雕的材料在平面上塑

造出具有一定突起体块的形象,一般适宜从正面对作

品进行欣赏。

②张贴在墙上的浮雕作品材料宜选择纸张,易拉罐等

轻的物质

③圆雕其前后,左右,上下均要求塑造,观者可以从

作品的四周进行观看、欣赏。

4、了解制作浮雕的步骤

⑴、画出基本轮廊。

⑵、剪、塑出半立体块。

⑶、粘贴、修改。

5、学生作业

参考米罗抽象绘画中的造型做一件浮雕或圆雕

作品。

材料要使用易于塑造的材料,也可以用生活中现有的

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利用这些材料本身的立

体造型,在上面再进行切挖、添加,往往能产生意想

不到的效果。(实物展示)

要求:造型风趣

色彩鲜艳

立体感强

6、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7、狂欢时间——下课

学生利用道具,在教室内进行游行活动。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

中,应将欣赏讲解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

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5、《与米罗游戏》

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绘

画及雕塑,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

型表现能力。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

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技巧

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

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欣赏——感受——体验,唤

起学生对超现实绘画及雕塑的情感反应及好奇心。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憨厚、朴实,视野狭窄,审美观较差,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教学准备:

米罗作品图片若干各类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

线材块材面材(橡皮泥泡沫)胶水牙签等

教学内容:

理解米罗作品表现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如下表: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播放2002

足球世界杯吉祥物——(举办城市、吉祥物名称)引

出对米罗的介绍。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师饰米罗作自我

介绍。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三、展示米罗绘画作

品:

由平面到立体、学生讨论回答对作品的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理解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四、展示雕塑作品:

1、提问:这些作品与刚才绘画有何异同点?

2、展示雕塑(圆雕、浮雕)的概念。

3、展示其他超现实主义的雕塑作品。

进一步拓展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并为活

动的展开作铺垫。

五、学生活动:播放音乐《雪绒花》,学

生利用橡皮泥或泡沫制作雕塑作品(比一比,哪个小

组做的快)。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展示作品:

学生根据作品表演小节目,小组之间合作完成,教师

参与表演,并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同学之间的合作

交流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及展示自我的胆识。

肯定学生的创造成果,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信心。

七、课后反思:

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第六课光影的交响

一、说教材。

《光影的交响》一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湘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光影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绘画技巧,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的知识铺垫。其知识结构体系为: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

1、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准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关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明暗表现的实际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展示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及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2、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立意,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户外景物或风景照片作明暗简化处理,画一幅风景画。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为主体,我引导学生采取了以下学法:观察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创造作业法。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本课教法时坚持一个为本,四个调整,两个转变。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调整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由知识传授向

学生学习活动组织促进指导者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

向自主探索转变。设计了以下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

动应用发展,我将本堂课教学过程定位在共同探究,

突出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合作学习、及探索知识能

力的培养,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1、作品欣赏,激趣导入。

上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同一景物的彩色和黑白摄影

作品,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

用及转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

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2、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1)认识阶段(欣赏、探究、理解)

有了前面的铺垫以后,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欣赏—

—探究——理解这一步骤。首先,我选择了三幅不同

色调的摄影作品,并配以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

对比凸现事物明暗变化的节奏、强弱与音乐的通感,

让学生运用音乐感受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

中的明暗变化之美,同时也呼应了“光影的交响”的

含义。然后由学生合作探究其色彩元素所占比例不同

带来的视觉效果不同的原因。最后理解得出结论,产

生不同影调的原因是光的方向、强弱等。

为了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我接着安排学生欣赏

了李可染大师的作品,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巧妙运用黑

白灰变化,赋予画面以生命力的。

(2)实践阶段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感受到运用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

激起学习兴趣,因此我安排了此环节。首先师生共同

欣赏《沙漠》彩色、黑白图,共同分析其韵律主线,

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并描绘出影调关系;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活

动一”:将自己收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区图片用单色

工具进行概括与描绘。教师找出优缺点并及时给予表

扬与鼓励。

(3)升华阶段,突出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同样采取了上面环节的步骤,以欣赏

为主,教师辅助指导,学生认识到空气透视规律在艺

术作品中的表现,总结出空气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紧接着学生巩固知识,完成“活动二”:

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确修改,较好的体现出空气透视

规律。最后再次欣赏照片和画面,对其韵律加以体会。

(4)再实践阶段,突破难点

通过再次欣赏单色风景绘画作品,总结出本课所有知

识,对照自己的画面进行修改,完成“活动三”:对

画面进行更进一步的修改和描绘,更好的表达画面或

照片的视觉情感体验。教师辅助指导。

我在这一环节中将绘画实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能将各阶段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运用,

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画面效果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

完善。教学中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练习,使更多的学

生获得了阶段性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深入学习的

信心。

3、总结阶段。

首先是作业的讲评。讲评既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更要重视学生对美术态度的评价,因此,我在评价作

业时采取了以下方式:自我评价、对活动表现评价、

小组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

兴趣。

最后是课堂延伸,拓展生活。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用

自己的慧眼发现生活美的习惯,多用相机,画笔捕捉

和描绘美的事物。

第七课 多彩的风景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能力目标: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发展目标: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 说教法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自

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然后,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 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 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2、讨论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什么总是倾向某种颜色? 对这个问题,通过活动来回答: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①. 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②. 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③. 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切入正题 ①. 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 ②. 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 ⑴.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⑵. 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3、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4、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 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5. 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 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 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6、绘画步骤:

(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

1. 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2. 画出主要色块。

3. 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7、尝试表现

参考图片或写生,选择适合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要求注意轻重、干湿、运笔的变化,) 8、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信评价与交流。探讨各自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第八课绚丽的阳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绚丽的阳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欣赏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

*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3)发展目标: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

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印象

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差异。。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

大量的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分析比较,引

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

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达到“了解

印象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我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

形式:

1、组织报告会或收集印刷品举办展览,让学生直接

从资料中了解印象主义绘画;

2、通过色彩游戏或一定目的的简单练习,如阳光下

的云、一棵树和地上的投影、物体明暗两面的色彩关

系等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印象派绘画;

3、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艺术史线索简介印象

派绘画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从较高的

层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

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

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

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

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

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

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

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

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

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

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

《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

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并展开讨论;运

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

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

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

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布置课后

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

作的方法及要求。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

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

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

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

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将《日出·印象》作为教学的欣赏导入。教师讲解:

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

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

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

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

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

风格特点。并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

此幅作品相关艺术事件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就两

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1)、画面色调的比较;

(2)、光色的不同表现;

(3)、笔触。

教师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

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

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

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

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

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

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

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

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2、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

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

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

4、介绍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

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

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

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

《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

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

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

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

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

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

(3).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

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

对象进行描绘。

5、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

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

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

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7、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

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

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

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

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

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

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

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

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

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8、《绚丽的阳光》教学设计

1.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进入或即将进入青春期,往往会感觉

自己长大了,对事物有相当的主见和自我意识,个性

张扬。这一心理特点对学习富有个性特点的印象派艺

术是有利的,学生容易接受。但同时由于这一年龄的

孩子对绘画造型的逼真和形似的追求和偏好,可能在

欣赏如《日出·印象》之类的作品时有一定困难。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课时:3课时。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出·印象

一、谈论阳光,导入新课

1、教师从今天的天气谈到阳光(板书:阳光),然后

询问学生对阳光的感受——温暖、灿烂、明媚……(板

书:绚丽的),从而直接导入新课。然后,请同学们花

三分钟时间用色彩来简单地表现一下对阳光的感受,

以初步感受阳光表现的不易,同时激发兴趣,更好进

入新课。

2、简单展示后,引入印象派。

师:刚才同学们很好地表现了心中美丽的阳光,同学

们可否知道在19世纪的法国也有一群对阳光异常痴

迷的艺术家们,他们把对阳光的描绘和再现当作毕生

的追求,他们就是印象画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大师,看看他们眼中的阳光是什么样的,好吗?

二、感受阳光,重点欣赏

1、展示一组印象派以前的古典绘画和19世纪印象派

绘画,对比浏览,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古典绘画:伦勃朗《石桥》、丢勒《父亲》、委拉斯贵

支《卖水的人》

印象派绘画:莫奈《草垛》、毕沙罗《农家少女》、莫

奈《阿戎堆的桥》

提示:此处只做极短时间的浏览,主要目的是为了激

发学生的兴趣,对印象派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

2、重点欣赏《日出·印象》。

师:刚才我们一起浏览了几幅印象派的画作,画面上

阳光在空气中流动、闪烁,色彩在光影中交相辉映。

印象派大师们对光和色的敏感以及高超的表现让我惊

叹不已,那么这个画派是怎样诞生的呢?除了刚才我们

欣赏的几幅作品外,还有哪些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呢?

我想同学们心里还有类似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吧?好的,

下面我们就跟随莫奈一起去勒阿弗尔港看一看迷人的

海上日出,欣赏一下大师印象中的日出是什么样的,从而来解答我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

(1)抓住第一感受,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几个关键词说说看到这幅画之后的最初感受和印象。

提示:此时的欣赏只能是短时间的浏览,以保持学生最真实的、最感性的、新鲜的第一感受。同时,学生的感受可能有比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对造型的模糊不肯定和用笔的粗糙不细腻估计难以接受,此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说实话,而不要断然否定或随意加进自己的感受。另外,对于画面上朦胧的晨雾,教师要简单说明一下主要原因可能是空气污染,教育学生加强环保,倡导低碳生活,做一个时尚的低碳小达人。

(2)形式分析(重点是光色的表现和笔触的运用)①整体印象,画面气氛:旭日东升,光辉灿烂,流光溢彩,生机勃勃,景物朦胧,若隐若现,含蓄抒情。

②光色的表现:整幅画面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突出个人的感受。

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富有明显的韵律感,没有具体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而是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提示:教学中不能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泥于教材,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展开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独特的个人感受。同时,《日出·印象》作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经典之作,务必细致深入地欣赏研究和分析,尤其要侧重于画面的细节。

(3)背景介绍

重点介绍:一是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的突破对绘画创新的影响和画家的启发;二是1863年“落选沙龙画展”和印象派的诞生。

提示:背景介绍要抓住重点和要点,切忌单纯的讲故事。

(4)小结评述

提示: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以独特的视角和个人的观点进行小结和评述,教师不要过多干预,更不可多强加自己的观点。若学生间有不同的观点,最好是及时搭建平台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辩论。

师:《日出·印象》这幅画的展出,标志着世界画坛上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派的诞生,从此绘画进入了现代美术时期。那么,印象派作为一个画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回过头来,一起再来欣赏比较前面浏览过的那一组作品吧!

三、体味阳光,比较欣赏

展示作品:古典绘画:伦勃朗《石桥》、丢勒《父亲》、委拉斯贵

支《卖水的人》

印象派绘画:莫奈《草垛》、毕沙罗《农家少女》、莫

奈《阿戎堆的桥》

1、提问讨论:

(1)这两组作品画面色调上有什么不同?你还能再举

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2)这两组作品表现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主

要差别在哪里?

(3)这两组作品在用笔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

点?

提示: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注

意倾听,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方向,不要随意插话,

只可在必要时做适时适势的引导。

2、归纳小结:

(1)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

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2)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

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3)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

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

进行描绘。(适时展示:莫奈的《睡莲》、《卢昂大教堂》)

提示:这一环节最好也让学生来说,并鼓励学生最好是

用自己的话来说,教师只是注意倾听,并板书要点。

四、小结阳光,课后延伸

师:印象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

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在世界

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或

查阅相关书籍搜集资料,对印象派做一个比较深入和

全面的了解。另外,请同学们准备好绘画工具材料,

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走出教室去享受阳光,表现阳光。

第二课时——阳光·表现

一、检查用具,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活动:

1、选取校园内一处景物,模仿印象派的艺术风格进行

色彩写生,注意表现对阳光和色彩的感觉。

2、仔细观察校园风景,借鉴《海上日出》和《火烧云》

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写一段文字,注意描

述对景物色彩受阳光的变化。(教师提供《海上日出》

和《火烧云》这两篇课文资料)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任选其一,而不必强

求非得选择做哪一项,也可以两个同学合作——面对

同一景物,善画的同学画,善写的同学就写,然后一起

展示;或是善画的同学先画好画,然后善写的同学写这

幅画。

要求:室外写生和观察时要先多选取角度,多进行比

较,最终确定合适的角度和地点并坐定。另外,要遵

守课堂纪律,不得嬉戏玩笑,注意安全。写生时不得

随便乱丢纸屑,下课离开时要注意收拾打扫周围丢弃

的纸屑等垃圾。

二、室外写生,表现阳光

提示:教师要多转转,加强巡回辅导——重点是技法技

巧,而不要影响学生独特的色彩感觉。

三、随堂展示,阳光评价

提示:评价宜先学生自评,并谈一谈写生过程中的体验,

然后开展互评。评价的重点应放在独特的色彩感受和

表现上。

四、课外延伸

活动:根据对印象派的观点和态度,自由组合分成若干

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把前次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

然后尝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大胆表达,不可人云

亦云,更不可直接照抄资料。

第三课时——绚丽·评价

一、展示导入

选取风格特点与印象派比较类似、光色感较强的学生

写生作业若干幅进行展示,并让作者谈一谈描绘阳光、

表现色彩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然后,由学生作业引到

印象派的其它代表作品。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我们班几位“莫奈”的作品,

画得很不错,颇有印象派的风格。同时,也感谢你们

宝贵的经验,希望能给其他同学有所帮助。同学们,

你们知道印象派除了莫奈和《日出·印象》外,还有

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呢?下面,我们就各抒己见,

各小组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印象派的资料吧!

二、交流表达

1、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前展示资料,做相关解说,并进

行简单的评论,下面的各位同学也可以提问。

提示:这一环节最好能模拟《百家讲坛》,学生是主讲

人,教师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多予鼓励,当

好主持人。同时,教师也要当好会议记录员,及时、

准确地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一些重点关键词,并列表板

书。

2、各小组针对其他小组的发言和成果展示,展开组内

讨论,求同存异。尤其是对不同的见解要进行充分的

讨论,并做好相关记录,列出辩论提纲。

3、辩论。

提示: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小结并做简短的评价,

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但对于明显的知识性的错误也必

须明确指出。同时,对于欣赏和研究方法也要提出具

体有效的建议。

三、评价总结

1、简单介绍印象派对后世的影响及后印象画派。

展示欣赏:

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西涅克《绿色的

海洋——威尼斯》

凡·高《向日葵》高更

《塔希提少女》

提出后印象派和点彩派的概念,并简单说明印象派与

后印象派的联系与区别。

师: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是世界绘画史上一次伟大的

变革和解放。它

使美术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和宗教的依赖,也

脱离了讲故事的

传统方式。画家们大胆地抛弃传统创作观念和程式,

内容和主题不再

重要,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但印象

主义者并没有抛

弃再现的传统,而是把形体再现变成了光色再现。它

对绘画形式的探

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

更具绘画特点,

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