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摩西十诫
_爱人如己_与_仁者爱人_浅析_犹太教与儒家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之一[1]
![_爱人如己_与_仁者爱人_浅析_犹太教与儒家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之一[1]](https://img.taocdn.com/s3/m/573e0f6548d7c1c708a14558.png)
!"#$%"#$・ &&
沧桑
学术探讨
・!""!・# 一个最后得救的希望 ( 因为万能的 上帝已经许诺) ,又不顾在苦难的 处境中被动地等待救赎, 而要激发 族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去除罪恶, 获 得上帝的宽恕, 从而促成具有向心 ( %* ) 力的民族奋斗的文化心态” 。这 种“ 自身努力”就是只要人民按照 “ 爱人如己” 的律令 去 做 ,倡 导 和 平公义的弥赛亚时代就会到 三 来。而儒家只注重人的自我超 越 ,只 要 人 们 按 照 “ 仁 ”的 要 求 从最深层次的意义上说, 犹太 克 制 自 我 ,共 同 努 力,理想目标 教所追求的 “ 爱人如己”的爱和孔 就会达到。无论是犹太教的弥赛 子所倡导的 “ 仁者爱人” 的爱, 犹太 亚时代, 还是儒家的“ 老者安之, 朋 ( %" ) 教所追求的人人平等公义的社会 友信之, 少者怀之” 的大同理想 理想和儒家学说认为通过 “ 克己、 社会, 都为人类社会指出一条走向 修己” 达到 “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所 美好前程的大道。 另一方面, 用“ 爱 能达到的大同社会理想, 具有相同 人” 思想对社会及其成员进行道德 的社会价值。 作为两种理想人格所 规范,调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 指向的最高境界, 都体现了人们对 会秩序,表达了美好的社会理想, 某种社会理想的追求。 对各自的民族和社会产生了相同 孔子曾提出过达到爱人的方 的凝聚力。 这种力量随着历史的发 ( %’ ) 法“ 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 。犹太 展,文化内涵的不断变化,不仅没 教的先哲希勒尔也曾对一个想加 有削弱, 反而影响更深刻。在这一 入犹太教的异族人说 “ 己所不欲, 点上, 流散几千年的犹太民族表现 勿施与人。这就是托拉的全部, 其 更明显。 %! ) “ 余的只不过是评述而已”( 。 公 义” 也是犹太教中提到的最多的词 参考文献 ( ( 《 “ +’,( 论语・颜渊 》 。 )) *) !" ) 之一, 它同 “ 正义” 、 爱” 一起构成 孟子・告子上 》 。 《 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圣经》 + ! , 《 +%, 《 孟子集注・梁慧王上 》 - 朱熹。 中更是给出了指导, “ 公义要住在 《 +(,( 论语・学而 》 。 !$ ) 旷野, 公义要居在肥田。公义的效 +",《 孟子・公孙丑上 》 。 ( %% ) 果必是和平, 直到永远” 。孟子 +#,《 孟子・滕文公上 》 。 也赞赏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 +$,( 旧约・申命记 》 。 ’% ) ( %( ) ( 《 天下” 的文化人格, 都表现出共 + ’& , ( 旧约・诗篇 》 。 ’’ ) ’( ) 《 + ’! , ( 旧约・出埃及记 》 。 !’ ) 同的社会理想。 只是由于文化性质 ( ( ( + ’) , ( 参见亚伯拉罕・ ’* ) ’$ ) !& ) %! ) 的不同, 在目标实现上的途径不同 大众塔木德 》 。 而已。犹太教遵循 “ 违约—惩罚— 科恩的 《 ) 《 + ’" , ( 旧约・利未记 》 。 ’# 悔罪—救赎”的模式,注重的是神 《 + !! , ( 旧约・箴言》 。 + !( , 《 论语・阳 !%) 的救赎, 不论是被埃及法老残酷压 货》 。 迫,被巴比伦王国灭亡,被罗马帝 + !) , 《 论语・述而 》 。 国将圣 殿 夷 为 平 地 后 流 散 几 千 + !* , 《 旧约・创世纪 》 。 + !# , 《 中庸 》 。 年,他们始终不改其道,认为上 + %& , 《 孟子・离娄上 》 。 帝会拯救他们。《 以赛亚书 》 中记 《 》 + , 论语・卫灵公 。 %’ 载了他们对耶和华的救赎充满希 + %% , 《 旧约・以赛亚书 》 。 “ 望, 看哪, 上帝是我的拯救, 我要 + %( , 《 孟子・尽心下 》 。 依靠他,并不惧怕,因为耶和华是 + %* , 顾晓鸣的 《 犹太—— — 充满 . 悖论 . 的 我的力量, 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 文化》 。 %) ) 我的拯救”( 。所以 “ 先知们在无 + %" , 《 论语・公冶长 》 。 情地谴责自己的民族时, 使族民永 远处于 ‘ 罪在自身’的敬畏和畏惧 陕劲松 山西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之中, 让其兢兢业业地恪守民族规 + 责编 宋丽莉 , 范。同时, 又使希伯来民族永远有 度的统治。另外, 人们对某种文化 的信奉与对其创始人的信仰不尽 相同。孔子始终是人而不是神, 因 此, 他所倡导的 “ 仁爱” 并不能具有 宗教的超越性。 这种不同可以认为 是两类文化体系各自 “ 爱”的原则 在实践结果上的不同。 !"#$%"#$・ &’
当我谈信仰时,我在谈些什么

当我谈信仰时,我在谈些什么任晓雯3月5日10:25分享摩西十诫,第一条确认耶和华是唯一神;第二条指出不可拜偶像。
不可拜偶像为何如此重要?因为第一条“别的神”,即指第二条的“偶像”。
提姆·凯乐对“偶像”定义道:当我们的心将某些事物“奉为神明,以它们为生活的中心,因为我们以为只要得到它们,它们就可以提供给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保障、安全和满足”,这类事物就成为了偶像。
名声、钱财、事业、爱情、政治、知识……都可能成为偶像。
提姆·凯乐甚至说,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尤其容易变成偶像。
举小说《魔戒》为例,黑暗的权能之戒,会败坏任何使用它的人——包括那些寻求自由公义之人。
托尔金专家Tom Shippey说它是“心灵扩大器”,将心中渴望放大到偶像化比例,从而使拥有高尚目的者,不择卑鄙之手段。
他们沉迷其中,被无限增强地奴役,最终跌倒于偶像化了的渴望之下。
(参见《诸神的面具》)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的警官沙威,也是视佳物为偶像的典型例子。
他将法律看作最高法则、万物尺度、人生意义所在。
但在冉阿让救了他,他也放过冉阿让之后,他发现了比法律更高之物:爱和宽恕。
“他(沙威)有一个上级,吉斯凯先生,迄今为止他从没想到过另外那个上级:上帝。
这个新长官,上帝,他出乎意外地感到了,因而心情紊乱。
”法律这个偶像崩塌了,“他(沙威)被感动了,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
他觉得自己空虚、无用,脱节……毁了。
他跳入阴冷的塞纳河中。
提姆·凯乐说:我们的内心不去敬拜上帝,就会敬拜偶像,没有中间状态。
人为什么有敬拜冲动?在我看来,人有探求生命意义的本能,也有面对死亡问题的恐惧,人需要有比肉体活着这个事实更高的盼望。
当人无法认识神,或者认识神,却又信心不足,会将盼望寄托在偶像之上。
摩西上西奈山四十昼夜,百姓要求亚伦为他们做神像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
虽然此前不久,百姓曾目睹耶和华降临,但在稍纵即逝的敬畏之后,他们又对不可见的神失去信心,希望信靠看得见的人与物,比如摩西(认为是摩西领他们出埃及),又比如神像(造金牛犊)。
十戒是否反对无礼和亵渎?

十戒是否反对无礼和亵渎?一、禁止亵渎神圣的名字在十诫中,第三诫明确规定:“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
”这一规定是在警示人们不要随意、轻率地使用神圣的名字,并且要尊重神的名字。
亵渎神圣的名字不仅是一种对神的不敬,更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
无礼和亵渎的行为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人们的思想境界逐渐变得低俗和庸俗。
因此,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避免无礼和亵渎的行为,尊重神圣的名字。
二、禁止谋杀和伤害他人在第六诫中,十诫明确规定:“不可杀人。
”这一诫命是在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权,不可以任何形式对他人进行伤害和谋杀。
无礼和亵渎的行为往往与对他人的伤害和谋杀有一定关联。
一个无礼和亵渎的人可能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
因此,我们应该坚守十诫中对谋杀和伤害他人的禁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尊重他人的原则。
三、禁止欺骗和诬告他人在第九诫中,十诫明确规定:“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这一规定是在阐述人们应当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原则,不可对他人进行欺骗和诬告。
无礼和亵渎的行为通常与对他人的欺骗和诬告有一定关联。
一个无礼和亵渎的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满足个人欲望而对他人进行诋毁和污蔑。
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十诫中对欺骗和诬告的禁止,并且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品质。
四、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和婚姻权在第七诫和第十诫中,十诫明确规定了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和婚姻权。
无礼和亵渎的行为通常与对他人财产的侵犯和对婚姻的破坏有一定关联。
一个无礼和亵渎的人可能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者贪婪而侵犯他人的财产权。
同时,他们可能会对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缺乏尊重,并且经常从事婚外情等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十诫中对财产权和婚姻权的尊重,并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操守。
综上所述,十诫禁止无礼和亵渎的行为,通过规定了不亵渎神名、不谋杀伤害他人、不欺骗诬告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和婚姻权等一系列规定,要求人们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和神圣的价值。
十戒与道德规范有何关联?

十戒与道德规范有何关联?一、背景介绍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旨在引导个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而十诫作为《圣经》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被视为神明对人类的教导。
那么,十诫与道德规范有何关联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十诫的含义及起源1. 第一诫:不可有别的神这条诫命要求人们信仰独一的上帝,这种信仰树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也建立了人们对神圣的敬畏之心。
2. 第二诫:不可雕刻偶像这条诫命强调了崇拜的纯粹性,不可丢弃真神而崇拜假神。
这为人们树立正确的崇拜观念提供了道德指导。
3. 第三诫:不可妄称上帝的名这条诫命要求人们尊重上帝的名,不可滥用神圣的名字。
这反映了对神圣与敬畏的态度,并促使人们在语言使用上更加谨慎。
4. 第四诫:要守安息日这条诫命强调了礼拜的重要性,规定每周安息日要保持神圣。
这鼓励人们追求平衡与休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5. 第五诫:要孝敬父母这条诫命强调了尊重和孝顺的重要性,使个体在家庭关系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威,为人父母的责任。
6. 第六诫:不可杀人这条诫命强调了生命的尊贵,它是一种对人类团结和平安的维护,教导人们不可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7. 第七诫:不可奸淫这条诫命禁止通奸和背叛,要求人们尊重婚姻制度和伴侣之间的信任,维护家庭和谐。
8. 第八诫:不可偷盗这条诫命强调了财产权的尊重,促使人们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从而维护公正和秩序。
9. 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这条诫命禁止虚假陈述,强调了诚实和公平的原则,在司法和社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 第十诫:不可贪婪这条诫命强调了满足于已有的财富和成就,不贪求他人的财物。
这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物质观和生活态度。
三、十诫与道德规范的关系解析1. 思想和信仰层面十诫教导人们崇拜唯一的上帝,要求人们坚定的信仰和道德观念。
这种道德信仰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2. 伦理和道德层面十诫在伦理和道德层面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它要求人们尊重生命、婚姻、财产等核心价值,鼓励人们以道德为指导实践。
《十诫》音乐剧

19. Celui qui va(我将启程)一个偶然的机遇下,摩西在西奈山(何烈山)一株着火的树木前聆听到了上帝的指示,上帝让他去解放希伯来的人民,而这首歌讲的就是摩西启程前的一段自白,歌词展现出的沉稳与伟岸与先前那个在温室中长大的埃及王子形成强烈对比。
话说两幕之间的化妆还是挺强的……摩西一下转变成为一位睿智的老者,一样没变的是那猥亵的笑容……20. Mais tu t’en vas(你走了)老实说,非常不明白这些身处异地的人站在同一立场上唱这首歌是什么意思……纳菲尔塔利是在和拉美西斯说话,其他女人貌似都是在摩西出发后抒发自己的感情……可是怎么觉得歌词这么矛盾呢……暂且跳过这一段。
21. C’est ma volonté(这是我的意愿)希伯来人休憩的夜晚也没有一丝安宁可以享受。
天刚蒙蒙亮,马车的声音越来越近,一群埃及士兵出现在众人的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
建造钢铁与黄金的宫殿,造出耀眼的流星,只要这是我的意愿!拉美西斯在塞提死后将埃及的暴政升到极致,希伯来人一个个露出饱含无限仇恨的眼神,但只有米利暗一个人敢于上前质问拉美西斯:“为什么渴望这么多的权力?你的暴政所导致的泪水是整个帝国也无法偿还的!”而后惨遭埃及士兵的鞭笞。
(约书亚,你真是个废物啊……)22. Laisse mon peuple s’en aller(让我的人民离开这里)米利暗被鞭笞一事激起了希伯来人的公愤。
约基别领导着希伯来人站起来与那些埃及人展开对峙。
为什么会演变成现在这样?因为奴隶没有生存的权利。
让希伯来人离开吧,还给他们自由!在激烈的对峙中,人们仿佛听到来自上天的警告:“让他们自由地生存吧!”摩西终于出现,希伯来人面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曙光。
摩西在万众拥护下亲自领导人民与埃及人对峙,最经典的猥亵表情也就在此时出现……23. À chacun son glaive(人各有命)与之前那首《À chacun son rêve》相对应的曲子终于出现了!此时兄弟二人的立场已经完全对立,摩西平静地要求拉美西斯无条件释放所有希伯来奴隶,拉美西斯则狡黠地笑着,声称一切都将以流血与暴力的方式得以终结。
十诫

寒假里来来回回读了两遍,算算也有很长时间,断断续续夹杂在我的生活里的。
并不是摩西十诫让我虔诚,而是活的苦涩感动了我。
从美术馆回来已经是傍晚了,阴霾的天空和城市固有的声音都在我不远的周围。
我想起十诫里的故事,想起那些稍稍有些凝滞和忧郁的脸庞、镜头里很单纯缓慢的色调,仿佛进入一种状态。
人物总是交替着成为主角和陪衬。
当我抬起头看街上的行人,看他们匆匆和我擦身而过,在街的对面用不一样的步伐奔走生命,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乃至冲动。
一心想把所有真实的人都化作笔下的文字和晃动的影像,而且是绝不反复的一人一个,因为他们真的会有。
念戏文系已经有两年了,故事总是在苦思冥想中孕育,有时就算努力也很迷惘:害怕按部就班地行进学习会带来惯性和麻木、害怕仅有的灵感会就此溜走。
在一些不知道是该放纵还是勤恳生活的时刻,我奢侈而华丽地梦想着成为剧作家;而在那些莫名感动的时侯,我会想到那句话,每一张移动的面孔下面都藏匿着未曾开启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那是剧作老师说过的,她也说过:不疯魔不成活。
但基斯洛夫斯基用他的电影真正启示了我,坚信生命并努力下去。
法国电影符号学大师克里斯蒂安。
麦茨说,用一般语言讲述,这就是使用语言;用电影语言讲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造语言。
1988年拍摄的《十诫》使基斯洛夫斯基蜚声影坛,在无数次向个体的精神世界开掘的过程中,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语言对个人生存在状态的哲理描述可以说是最完整而深入的一次“创造”。
这种完整和深入依托在对古老《圣经》的全新诠释和演绎这个独特的视角上。
因为她委婉的节奏、细腻的深入,我似乎经历了一次关于人世的宗教冥想。
西塞克斯描述自己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看《十诫》用了“激动不已”这个词语。
那我呢?我要很认真地写下来。
第一诫:禁止崇拜邪神。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他必须坚定地承认天主就是那位使他自由的神,他在一切事上相信祂。
权力、名誉、金钱、享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奴役人的邪神。
分析《圣经》中摩西的人物形象

分析《圣经》中摩西的人物形象分析《圣经》中摩西的人物形象摩西摩西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
带领在埃及过著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神借着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
本文属于犹太系列的一部分犹太教典籍圣经,塔木德,犹太法典,十诫犹太教节日五旬节,逾越节,安息日犹太圣地耶路撒冷,马萨达建筑圣殿,犹太教堂犹太教传统洗脚礼以色列十二支派吕便,西缅,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加,西布伦,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不列为十二支族的祭司部族:利未犹太人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雅各,摩西犹太人列表,斐洛爱因斯坦,马克思犹太教派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重造派犹太历史十二支族,以色列历史,以色列王国,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重要事件犹太人大屠杀《圣经》中记载,由于移居到埃及的以犹太人人劳动勤奋,并且以擅长贸易著称,所以积攒了许多财富。
这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满。
另外加之执政者对于以色列人的恐惧,所以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梅瑟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
”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回了宫中。
梅瑟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梅瑟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
梅瑟一日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离开那里返回故乡。
在回乡的路上,梅瑟得到了神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
梅瑟最享盛名时期很可能是西元前十三世纪,因为普遍认为“出埃及记”中的法老拉姆萨斯二世就死于西元前1237年。
因为他的名字来自埃及语而不是希伯来语,意思是“儿童”或“儿子”,从他出世不到五百年中,梅瑟为所有的犹太人所敬仰。
到西元后五百年,他的名气和声望同基督教一道传遍欧洲许多地区。
《十诫第三诫》课件

坚守商业道德
企业应该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 规,不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企业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
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创新发展
企业应该追求创新发展,不断推 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市场 需求。同时,企业应该注重技术 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自身的核
心竞争力。
第三诫对社会治理的启示
公正执法
社会治理应该遵循第三诫的原则,公正执法,不偏袒任何 一方。社会治理应该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 合法权益。
未来第三诫的发展趋势
1 2 3
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第三诫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和挑战,需要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 。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和碰撞将更加 频繁,需要人们更加注重道德观念的坚守和文化 认同。
社会价值观的演变与重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将不断演变 和重塑,需要人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价值选择 。
。在个人成长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做到言行一致,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03
追求内心平静
第三诫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要因为贪念而失去理智。
在个人成长中,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衡,不为外界所干
扰,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第三诫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诚信经营
企业应该遵循第三诫的原则,诚 信经营,不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 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并存,使得人们在面对诱惑时更容易 动摇。
如何应对第三诫的挑战
强化道德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自我约束能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师范大学
选修课论文
题目浅析摩西十诫
学生刘杰
指导教师张强
年级2008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12月
浅析摩西十诫
——希伯来民族最早的宗教戒律
刘杰学号2008011720 中文08级汉语言文学三班
众所周知,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并称“两希文化”,他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希伯来人创造出了一个最伟大的神——上帝。
始终漂泊的希伯来人,凭借一部《圣经·旧约》就维持住了自己的民族与信仰,由此可见其伟大性。
那希伯来人民又是通过什么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呢?这就需要追溯到《圣经·旧约》之《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十诫”了。
“摩西十诫”是西方文化中最早的宗教戒律之一,也是希伯来民族最早的宗教戒律。
由于对宗教知识的欠缺,在本文中我无法阐释“摩西十诫”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本文中,我首先将概述“摩西十诫”的来历及内容,然后对其做简要的分析。
一、“摩西十诫”的来历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希伯来人民逃出了埃及人的奴役,来到了圣山西奈山下,在那里扎营。
摩西上山去朝见上帝。
摩西四十昼夜在山上与上帝定约,他有两块写满诫命的石板,那是订约的主要纲领——十条诫,是上帝亲手写的。
但由于以色列人,也就是希伯来民族的人触犯了戒律,他们筑金牛为偶像向它跪拜。
上帝告诉摩西,因为人民犯罪背弃了上帝,让摩西赶快下山去看看,并且决定要灭绝背叛自己的人。
因为摩西反复的求情,上帝才没有降灾祸在他的子民身上。
摩西下山后,由于气愤,摔碎了两块石板,西奈山的“整风运动”也由此开始。
在“整风运动”结束之后,摩西最后一次上神山,又呆了四十昼夜,不饮不食,和上帝订立十条戒命和各种教规法典。
“摩西十诫”由此而来。
二、“摩西十诫”的内容
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
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
第六条:“不可杀人。
”
第七条:“不可奸淫。
”
第八条:“不可偷盗。
”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
三、对“摩西十诫”的理解
“摩西十诫”作为《圣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流传了下来,影响深远。
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础,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
不得不承认,“摩西十诫”确实有巨大的道德力量。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摩西十诫”并不是摩西的思想,而是上帝耶和华写的。
上帝刻意把十诫分别刻在两块石板上,前四诫一块,后六诫一块。
从内容来看前四诫最为重要,也是十诫核心,就是要人相信独一的创造主耶和华,并且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他,不可拜别的人手所造之物为神;后六诫则是一种道德的规范。
我们知道,有很多信教的人也许自己本事连字都不认识,但他们也因教义而终生不曾做过恶事,这也是各种教普遍存在的积极地一面。
《圣经·旧约》其实一直在树立一种敬畏意识,有敬畏意识对一个民族来说很重要,无所畏惧就会纪律涣散,前四诫上帝耶和华所规定的一切,也正是为了让以色列人对其深深的敬畏!在这里,就不做逐条的分析了。
统观全篇,我们可以看出,西奈山“整风运动”必不可少,一来是贸然进入迦南之地,以色列这弱小民族很快就会被同化。
二来是以色列人内部没有统一。
三则是必须要教化民族。
而“摩西十诫”,不仅是希伯来民族最早的宗教戒律,它也是这个民族立法的基础,影响深远。
当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摩西十诫”的历史和具体内容时,联系当时希伯来民族的情况,我们就能了解到,一个弱小的民族,凭借什么在长久的漂泊之后仍能保持着最初的信仰。
“我们是上帝的选民,上帝许我流着奶和蜂蜜的迦南之地”。
参考文献:
[1]《圣经文学十二讲》作者朱维之1989年10月北京第一版
[2]《外国文学史》主编郑克鲁—2版(修订版)2006
[2]《新旧约全书》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