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答案版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答案版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答案版

数学中考压轴题旋转问题

答案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旋转拔高练习

一、选择题

1. (广东)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0到△A 1B 1C ,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

A .π

B .3

C .

33+4π D .113

+

12π 1、【分析】因为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分为三部分扇形ACA 1、 BCD 和△ACD 计算即可:

在△ABC 中,∠ACB=90°,∠BAC=30°,AB=2,∴BC=12

AB=1,∠B=90°-∠BAC=60°。∴22AC AB BC 3=-=。 ∴ABC 1

3

S BC AC 2

?=??=

。设点B 扫过的路线与AB 的交点为D ,连接CD ,∵BC=DC ,∴△BCD 是等边三角形。∴BD=CD=1。 ∴点D 是AB 的中点。∴ACD ABC 1133

S S 22??==?

=

S 。 ∴1

ACD ACA BCD ABC S S S ??=++扇形扇形的面扫过积

2

2903 601333113

3604612πππππ????=++=++=+

() 故选D 。 2. (湖北)如图,O 是正△ABC 内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 与O′的距离为4;③∠AOB=150°;④AOBO S =6+33四形边;⑤AOC

AOB

93

S

S

6+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2【分析】∵正△ABC ,∴AB=CB ,∠ABC=600。

∵线段BO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BO=BO′,∠O′AO=600。

∴∠O′BA=600-∠ABO=∠OBA 。∴△BO′A≌△BOC 。∴△BO′A 可以由△BO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故结论①正确。

连接OO′,∵BO=BO′,∠O′AO=600,∴△OBO′是等边三角形。∴OO′=OB=4。故结论②正确。

∵在△AOO′中,三边长为O′A=OC=5,OO′=OB=4,OA=3,是一组勾股数,

∴△AOO′是直角三角形。∴∠AOB=∠AOO′+∠O′OB =900+600=150°。故结论③正确。

AOO OBO AOBO 11

S S S 34+4236+4322

?'?''=+=????=四形边。故结论④错误。

如图所示,将△AO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使得AB 与AC 重合, 点O 旋转至O″点.易知△AOO″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COO″是边长为3、4、5直角三角形。

则AOC AOB AOCO COO AOO 1

13393

S S S S S 34+3=6+

2

2

24

??"?"?"+==+=????

。 故结论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⑤。故选A 。

3. (四川)如图,P 是等腰直角△ABC 外一点,把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135°,P′A :P′C=1:3,则P′A :PB=【 】。 A .1:2 B .1:2 C .3:2 D .1:3

3、【分析】如图,连接AP ,∵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BP′,∴BP=BP′,∠ABP+∠ABP′=90°。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CBP′+∠ABP′=90°,∴∠ABP=∠CBP′。 在△ABP 和△CBP′中,∵ BP=BP′,∠ABP=∠CBP′,AB=BC ,∴△ABP≌△CBP′(SAS )。 ∴AP=P′C。∵P′A:P′C=1:3,∴AP=3P′A。

连接PP′,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P=45°,PP′= 2 PB。

∵∠AP′B=135°,∴∠AP′P=135°-45°=90°,∴△APP′是直角三角形。设P′A=x,则AP=3x , 在Rt△APP′中,()2222PP AP P A 3x x 2

2 x '=-'=

-=。在Rt△APP′中,PP 2PB '=。

∴2PB=2 2 x ,解得PB=2x 。∴P′A:PB=x :2x=1:2。 故选B 。

4. (贵州)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线段PE ,连接BE ,则∠CBE 等于【 】 A .75° B.60° C.45° D.30°

4【分析】过点E作EF⊥AF,交AB的延长线于点F,则∠F=90°,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AB,∠A=∠ABC=90°。∴∠ADP+∠APD=90°。

由旋转可得:PD=PE,∠DPE=90°,∴∠APD+∠EPF=90°。

∴∠ADP=∠EPF。在△APD和△FEP中,∵∠ADP=∠EPF,∠A=∠F,PD=PE,

∴△APD≌△FEP(AAS)。∴AP=EF,AD=PF。

又∵AD=AB,∴PF=AB,即AP+PB=PB+BF。∴AP=BF。∴BF=EF

又∵∠F=90°,∴△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BF=45°。

又∵∠CBF=90°,∴∠CBE=45°。故选C。【答案】C。

5. (广西)如图,等边△ABC的周长为6π,半径是1的⊙O从与AB相

切于

点D的位置出发,在△ABC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

AB相

切于点D的位置,则⊙O自转了:【】

A.2周B.3周C.4周D.5周

5【分析】该圆运动可分为两部分:在三角形的三边运动以及绕过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计算即可得到圆的自传周数:⊙O在三边运动时自转周数:6π÷2π =3:⊙O绕过三角形外角时,共自转了三角形外角和的度数:360°,即一周。∴⊙O自转了3+1=4周。故选C。

二、填空题

6. (四川)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0,AB=AD,若四边

形ABCD的面积是24cm2.则AC长是▲ cm.

6【分析】如图,将△ADC旋转至△ABE处,则△AEC的面积和四边形

ABCD的面积一样多为24cm2,,这时三角形△A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作边EC上的高AF,则AF=1

2

EC=FC, ∴ S△AEC=

AC=43。

1

2

AF·EC=AF2=24 。∴AF2=24。∴AC2=2AF2=48 7. (江西南昌)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将△AEF绕顶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

当BE=DF时,∠BAE的大小可以是▲ .

7【分析】正三角形AEF可以在正方形的内部也可以在正方形的外部,所以要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①当正三角形AE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时,如图1,

∵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AB=AD,AE=AF。

∵当BE=DF时,在△ABE和△ADF中,AB=AD,BE=DF,AE=AF,

∴△ABE≌△ADF(SSS)。∴∠BAE=∠FAD。

∵∠EAF=60°,∴∠BAE+∠FAD=30°。∴∠BAE=∠FAD=15°。

②当正三角形AEF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顺时针旋转小于1800时,如

图2,

同上可得△ABE≌△ADF(SSS)。∴∠BAE=∠FAD。∵∠EAF=60°,∴∠BAF=∠DAE。

∵900+600+∠BAF+∠DAE=3600,∴∠BAF=∠DAE=105°。

∴∠BAE=∠FAD=165°。

③当正三角形AEF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顺时针旋转大于1800时,如图3,

同上可得△ABE≌△ADF(SSS)。∴∠BAE=∠FAD。∵∠EAF=60°,

∠BAE=90°,

∴90°+∠DAE=60°+∠DAE,这是不可能的。

∴此时不存在BE=DF的情况。综上所述,在旋转过程中,当BE=DF时,∠BAE

的大小可以是15°或165°。

8. (吉林省)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

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BC=10,BD=9,则△AED的周长是_

▲____.

8【分析】∵△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根据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的旋转性质,得,CD= AE,BD=BE。∵△ABC是等边三角形,BC=10,

∴AC= BC=10。∴AE+AD=AC=10。又∵旋转角∠DBE=600,∴△DBE是等

边三角形。∴DE=BD=9。∴△AED的周长=DE+AE+AD=9+10=19。

三、解答题

9. (北京市)在ABC

△中,BA=BC BAC

,,M是AC的中

∠=α

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若α=60?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1),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

(2)在图2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的

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QD,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

9【答案】解:(1)补全图形如下:∠CDB=30°。

(2)作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连接PC,AD,

∵AB=BC,M是AC的中点,∴BM⊥AC。∴AD=CD,AP=PC,PD=PD。

在△APD与△CPD中,∵AD=CD, PD=PD,PA=PC∴△APD≌△CPD(SSS)。

∴AP=PC,∠ADB=∠CDB,∠PAD=∠PCD。

又∵PQ=PA,∴PQ=PC,∠ADC=2∠CDB,∠PQC=∠PCD=∠PAD。

∴∠PAD+∠PQD=∠PQC+∠PQD=180°。∴∠APQ+∠ADC=360°-(∠PAD+∠PQD)

=180°。∴∠ADC=180°-∠APQ=180°-2α,即2∠CDB=180°-2α。

∴∠CDB=90°-α。(3)45°<α<60°。

【分析】(1)利用图形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CMQ是等边三角

形,即可得出答案:∵BA=BC,∠BAC=60°,M是AC的中点,∴BM⊥AC,AM=AC。

∵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AM=MQ,∠AMQ=120°。∴CM=MQ,∠CMQ=60°。∴△CMQ是等边三角形。∴∠ACQ=60°。∴∠CDB=30°。

(2)首先由已知得出△APD≌△CPD,从而得出∠PAD+∠PQD=∠PQC+∠PQD=180°,即可求出。

(3)由(2)得出∠CDB=90°-α,且PQ=QD,∴∠PAD=∠PCQ=∠PQC=2∠CDB=180°-2α。

∵点P不与点B,M重合,∴∠BAD>∠PAD>∠MAD。∴2α>180°-2α>α,∴45°<α<60°。

10. (福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如图所示放置,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m,1)(m>0),将此矩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OA′B′C′.

(1)写出点A、A′、C′的坐标;

(2)设过点A、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a、b、c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

(3)试探究:当m的值改变时,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D是否可能落在(2)中的抛物线上若能,求出此时m的值.

10【答案】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B的坐标为(m,1)(m>0),

∴A(m,0),C(0,1)。

∵矩形OA′B′C′由矩形OABC旋转90°而成,

∴A′(0,m),C′(-1,0)。(2)设过点A、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A(m,0),A′(0,m),C′(-1,0),

2

a m bm c0

c m

a b c0

?++=

?

=

?

?-+=

?

,解得

a 1

b m 1

c m

=-

?

?

=-

?

?=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m-1)x+m。

(3)∵点B与点D关于原点对称,B(m,1),∴点D的坐标为:(-m,-1),

假设点D(-m,-1)在(2)中的抛物线上,∴0=-(-m)2+(m-1)×(-m)+m=1,即2m2-2m+1=0,

∵△=(-2)2-4×2×2=-4<0,∴此方程无解。∴点D不在(2)中的抛物线上。

【分析】(1)先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B的坐标为(m,1)(m>0),求出点A、C的坐标,再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求出A′、C′的坐标即可。

(2)设过点A、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把A、A′、C′三点的坐标代入即可得出abc的值,进而得出其抛物线的解析式。

(3)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用m表示出D点坐标,把D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看是否符合即可。

11. (江苏)(1)如图1,在△ABC中,BA=BC,D,E是AC边上的两点,且满足

∠DBE=1

2

∠ABC(0°<∠CBE<

1

2

∠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BE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BC,

得到△BE’A(点C与点A重合,点E到点E’处),连接DE’。求证:DE’=DE. (2)如图2,在△ABC中,BA=BC,∠ABC=90°,D,E是AC边上的两点,且满足

∠DBE=1

2

∠ABC(0°<∠CBE<45°).求证:DE2=AD2+EC2.

11【答案】证明:(1)∵△BE’A是△BE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BC得到,

∴BE’=BE,∠E’BA=∠EBC。∵∠DBE=1

2

∠ABC,

∴∠ABD+∠EBC =1

2

∠ABC。

∴∠ABD +∠E’BA =12∠ABC ,即∠E’BD=12

∠ABC 。∴∠E’BD=∠DBE 。在△E’BD 和△EBD 中,∵BE’=BE ,∠E’BD=∠DBE ,BD=BD ,∴△E’BD≌△EBD (SAS )。∴DE’=DE 。

(2)以点B 为旋转中心,将△BE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ABC=90°,得到△BE’A (点C 与点A 重合,点E 到点E’处),连接DE’ 由(1)知DE’=DE 。由旋转的性质,知E’A=EC ,∠E’ AB=∠ECB 。又∵BA=BC ,∠ABC=90°,∴∠BAC=∠ACB=45°。

∴∠E’ AD=∠E’ AB +∠BAC=90°。 在Rt△DE’A 中,DE’2=AD 2+E’A 2,∴DE 2=AD 2+EC 2。 【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易得BE’=BE ,∠E’BA=∠EBC ,由已知∠DBE=12

∠ABC 经等量代换可得

∠E’BD=∠DBE ,从而可由SAS 得△E’BD≌△EBD ,得到DE’=DE 。

(2)由(1)的启示,作如(1)的辅助图形,即可得到直角三角形DE’A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12. (四川德阳)在平面直角坐标xOy 中,(如图)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4,边O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边O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是OC 的中点,BE⊥DB 交x 轴于点E.

⑴求经过点D 、B 、E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将∠DBE 绕点B 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边BE 交线段OA 于点F ,边BD 交y 轴于点G ,交⑴中的抛

物线于M (不与点B 重合),如果点M 的横坐标为

512,那么结论OF=2

1

DG 能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⑶过⑵中的点F 的直线交射线CB 于点P ,交⑴中的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于点Q ,且使△PFE 为等腰三角形,求Q 点的坐标.

12【答案】解:(1)∵BE⊥DB 交x 轴于点E ,OABC 是正方形,∴∠DBC=EBA。

在△BCD 与△BAE 中,∵∠BCD=∠BAE=90°, BC=BA ,∠DBC=∠EBA ,

∴△BCD≌△BAE(ASA )。∴AE=CD。∵OABC 是正方形,OA=4,D 是OC 的中点,

∴A(4,0),B (4,4),C (0,4),D (0,2),∴E(6,0).

设过点D (0,2),B (4,4),E (6,0)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 2

+bx+c ,则有:

c 216a 4b c 436a 6b c 0=??++=??++=?,解得 5a 12

13b 6c 2?=-???

=??

=???

。 ∴经过点D 、B 、E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513

y=x +x+2126

-。 (2)结论OF=

1

2

DG 能成立.理由如下:由题意,当∠DBE 绕点B 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同理可证得△BCG≌△BAF,∴AF=CG。∵x M =125,∴2M M M 51324y =x +x +2=1265-。∴M(1224

55

,)。

设直线MB 的解析式为y MB =kx+b ,∵M(1224

55 ,),B (4,4),

∴1224k+b=554k+b=4

?????,解得1k=2b=6?

-

????。∴y MB =12-x+6。∴G(0,6)。

∴CG=2,DG=4。∴AF=CG=2,OF=OA ﹣AF=2,F (2,0)。∵OF=2,DG=4,∴结论OF=1

2

DG 成立。 (3)如图,△PFE 为等腰三角形,可能有三种情况,分类讨论如下: ①若PF=FE 。∵FE=4,BC 与OA 平行线之间距离为4, ∴此时P 点位于射线CB 上。∵F(2,0),∴P(2,4)。 此时直线FP⊥x 轴。来]∴x Q =2。∴Q Q 2Q 51314y =x +x +2=1263

-, ∴Q 1(2,

14

3

)。②若PF=PE 。 如图所示,∵AF=AE=2,BA⊥FE,∴△BEF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点P 、Q 与点B 重合。∴Q 2(4,4)。

③若PE=EF 。∵FE=4,BC 与OA 平行线之间距离为4,∴此时P 点位于射线CB 上。∵E(6,0),∴P(6,4)。

设直线y PF 的解析式为y PF =kx+b ,∵F(2,0),P (6,4),∴2k+b=06k+b=4???,解得k=1

b=2??-?

。∴y PF =x ﹣2。

∵Q 点既在直线PF 上,也在抛物线上,∴2513x +x+2=x 2126

-

-,化简得5x 2

﹣14x ﹣48=0, 解得x 1= 24

5

,x 2=﹣2(不合题意,舍去)。∴x Q =2。∴y Q =x Q ﹣2=24142=55-。∴Q 3(241455 ,)。

综上所述,Q 点的坐标为Q 1(2,143)或Q 2(4,4)或Q 3(2414

55

,)。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和△BCD≌△BAE 求得E 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

(2)求出M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MB的解析式,令x=0,求得G点坐标,从而得到线段CG、DG的长度;由△BCG≌△BAF,可得AF=CG,从而求得OF的长度.比较OF与DG的长度,它们满

足OF=1

2

DG的关系,所以结论成立;(3)分PF=FE、PF=PE和PE=EF三种情况,逐一讨论并求解。

13. (辽宁)(1)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 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13【答案】解:(1)①结论:BD=CE,BD⊥CE。②结论:BD=CE,BD⊥CE。理由如下:

∵∠BAC=∠DAE=90°,∴∠BAD-∠DAC=∠DAE-∠DAC,即

∠BAD=∠CAE。

在Rt△ABD与Rt△ACE中,∵AB=AC,∠BAD=∠CAE ,AD=AE,

∴△ABD≌△ACE(SAS)。∴BD=CE。延长BD交AC于F,交CE于

H。

在△ABF与△HCF中,∵∠ABF=∠HCF,∠AFB=∠HFC,

∴∠CHF=∠BAF=90°。∴BD⊥CE。

(2)结论:乙.AB:AC=AD:AE,∠BAC=∠DAE=9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旋转的

性质。

【分析】(1)①BD=CE,BD⊥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知△ABD≌△ACE,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BD=CE、对应角相等∠ABF=∠ECA;然后在△ABD和△CDF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CFD=90°,即BD⊥CF。

②BD=CE,BD⊥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知△ABD≌△ACE,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BD=CE、对应角相等∠ABF=∠ECA;作辅助线(延长BD交AC于F,交CE于H)BH构建对顶角∠ABF=∠HCF,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BHC=90°。

(2)根据结论①、②的证明过程知,∠BAC=∠DFC(或∠FHC=90°)时,该结论成立了,所以本条件中的∠BAC=∠DAE≠90°不合适。

14. (辽宁本溪)已知,在△ABC中,AB=AC。过A点的直线a从与边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θ,直线a交BC边于点P(点P不与点B、点C重合),△BMN的边MN始终在直线a上(点M在点N的上方),且BM=BN,连接CN。

(1)当∠BAC=∠MBN=90°时,

①如图a,当θ=45°时,∠ANC的度数为_______;

②如图b,当θ≠45°时,①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2)如图c,当∠BAC=∠MBN≠90°时,请直接写出∠ANC与∠BAC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14【答案】解:(1)①450。②不变。理由如下过B、C分别作BD⊥AP于

点D,CE⊥AP于点E。∵∠BAC =90°,∴∠BAD+∠EAC=90°。

∵BD⊥AP,∴∠ADB =90°。∴∠ABD+∠BAD=90°。∴∠ABD=∠EAC。又

∵AB=AC,∠ADB =∠CEA=90°,∴△ADB≌△CEA(AAS)。∴AD=EC,

BD=AE。∵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BM斜边上的高,∴BD=DN,∠BND=45°。

∴BN=BD=AE。∴DN-DE=AE-DE,即NE=AD=EC。

∵∠NEC =90°,∴∠ANC =45°。(3)∠ANC =90°-1

2

∠BAC。

【分析】(1)①∵BM=BN,∠MBN=90°,∴∠BMN=∠BNM=45°。

又∵∠CAN=45°,∴∠BMN=∠CAN 。又∵AB=AC ,AN=AN ,∴△BMN≌△CAN (SAS )。∴∠ANC=∠BNM=45°。

②过B 、C 分别作BD⊥AP 于点D ,CE⊥AP 于点E 。通过证明△ADB≌△CEA 从而证明△CE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2)如图,由已知得:

∠θ=1800-2∠ABC -∠1(∵AB=AC ) =1800-∠2-∠6-∠1(∵∠BAC=∠MBN ,BM=BN )

=(1800-∠2-∠1)-∠6

=∠3+∠4+∠5-∠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6+∠5-∠6=∠5(∠3+∠4=∠ABC=∠6)。 ∴点A 、B 、N 、C 四点共圆。 ∴∠ANC =∠ABC ==90°-12

∠BAC 。 15.(山东德州)

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1)求证:EG =CG ;

(2)将图①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o ,如图②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

15 解:(1)证明:在Rt △FCD 中, A

D

C E

G

第15题图①

F

A

D

C

E

G

第15题图②

F

A

C

E

第15题图③

∵G 为DF 的中点,∴ CG =1

2

FD .………… 1分同理,在Rt △DEF 中,

EG =1

2

FD . ………………2分

∴ CG =EG .…………………3分(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 =CG .…………………………4分

证法一:连接AG ,过G 点作MN ⊥AD 于M ,与EF 的延长线交于N 点. 在△DAG 与△DCG 中,

∵ AD =CD ,∠ADG =∠CDG ,DG =DG ,

∴ △DAG ≌△DCG .

∴ AG =CG .………………………5分 在△DMG 与△FNG 中,

∵ ∠DGM =∠FGN ,FG =DG ,∠MDG =∠NFG , ∴ △DMG ≌△FNG . ∴ MG =NG

在矩形AENM 中,AM =EN . ……………6分

在Rt △AMG 与Rt △ENG 中,∵ AM =EN , MG =NG ,∴ △AMG ≌△ENG .∴ AG =EG . ∴ EG =CG . ……………………………8分

证法二:延长CG 至M ,使MG =CG ,连接MF ,ME ,EC , ……………………4分

在△DCG 与△FMG 中,∵FG =DG ,∠MGF =∠CGD ,MG =CG , ∴△DCG ≌△FMG .∴MF =CD ,∠FMG =∠DCG . ∴MF ∥CD ∥AB .………………………5分∴EF MF ⊥.

在Rt △MFE 与Rt △CBE 中,∵ MF =CB ,EF =BE ,∴△MFE ≌△CBE . ∴MEF CEB ∠=∠.…………………………………………………6分 ∴∠MEC =∠MEF +∠FEC =∠CEB +∠CEF =90°. …………7分 ∴ △MEC 为直角三角形.∵ MG = CG ,∴ EG =

2

1

MC . F

A

D

G

F A

D

E

G

M N

图 ②(一)

F

A

D

E

G M 图 ②(二)

∴EG CG

.………………………………8分

(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即EG=CG.其他的结论还有:EG⊥CG.……10分

16、(襄阳)如图1,点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1)连结BE,CD,求证:BE=CD;

(2)如图2,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

①当旋转角为60度时,边AD′落在AE上;

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接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

16、解(1)证明:∵△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D,AE=AC,∠BAD=∠CAE=60°,

∴∠BAD+∠DAE=∠CAE+∠DAE,即∠BAE=∠DAC,

在△BAE和△DAC中,

,∴△BAE≌△DAC(SAS),∴BE=CD;

(2)解:①∵∠BAD=∠CAE=60°,∴∠DAE=180°﹣60°×2=60°,∵边AD′落在AE上,

∴旋转角=∠DAE=60°;

②当AC=2AB时,△BDD′与△CPD′全等.

理由如下:由旋转可知,AB′与AD重合,∴AB=BD=DD′=AD′,∴四边形ABDD′是菱形,

∴∠ABD′=∠DBD′=∠ABD=×60°=30°,DP∥BC,

∵△ACE是等边三角形,∴AC=AE,∠ACE=60°,∵AC=2AB,∴AE=2AD′,

∴∠PCD′=∠ACD′=∠ACE=×60°=30°,又∵DP∥BC,

∴∠ABD′=∠DBD′=∠BD′D=∠ACD′=∠PCD′=∠PD′C=30°,

在△BDD′与△CPD′中,

,∴△BDD′≌△CPD′(ASA).

故答案为:60.

17. (鸡西)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D、CD上,若∠MBN=45°,易证MN=AM+CN

(1)如图2,在梯形ABCD中,BC∥AD,AB=BC=CD,点M、N分别在AD、CD上,若

∠MBN= 1

2

∠ABC,试探究线段MN、AM、C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猜想,并给予证明.

(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ADC=180°,点M、N分别在DA、CD的

延长线上,若∠MBN= 1

2

∠ABC,试探究线段MN、AM、CN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猜

想,不需证明.

17 解:(1)MN=AM+CN.

D

理由如下:

如图,∵BC∥AD,AB=BC=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A+∠BCD=180°,

把△ABM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M′,则△ABM≌△CBM′,∴AM=CM′,BM=BM′,∠A=∠BCM′,∠ABM=∠M′BC,

∴∠BCM′+∠BCD=180°,

∴点M′、C、M三点共线,

∵∠MBN=1

2

∠ABC,

∴∠M′BN=∠M′BC+∠CBN=∠ABM+∠CBN=∠ABC-∠MBN=1

2

∠ABC,

∴∠MBN=∠M′BN,

在△BMN和△BM′N中,∵

BM BM

MBN M BN BN BN

'

=

?

?'

∠=∠

?

?=

?

∴△BMN≌△BM′N(SAS),∴MN=M′N,

又∵M′N=CM′+CN=AM+CN,∴MN=AM+CN;

(2)MN=CN-AM.

理由如下:如图,作∠CBM′=∠ABM交CN于点M′,∵∠ABC+∠ADC=180°,

∴∠BAD+∠C=360°-180°=180°,

又∵∠BAD+∠BAM=180°,

∴∠C=∠BAM,

在△ABM和△CBM′中,∵

CBM ABM AB BC

C BAM

'

∠=∠

?

?

=

?

?∠=∠

?

∴△ABM≌△CBM′(ASA),

∴AM=CM′,BM=BM′,∵∠MBN=1

2

∠ABC,

∴∠M′BN=∠ABC-(∠ABN+∠CBM′)=∠ABC-(∠ABN+∠ABM)=∠ABC-

∠MBN=1

2

∠ABC,

∴∠MBN=∠M′BN,在△MBN和△M′BN∵

BM BM

MBN M BN BN BN

'

=

?

?'

∠=∠

?

?=

?

∴△MBN≌△M′BN(SAS),

∴MN=M′N,

∵M′N=CN-CM′=CN-AM,

∴MN=CN-AM.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梯形的两底角互补,利用旋转变换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把MN、AM、CN通过等量转化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灵活性较强,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 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2x y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 +bx +c (a ≠0)过A (-2,-6),C (1,-3) 图① 图②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 -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 1E F E F AB DC ''+= 得:E ′F =2 方法一:又∵E ′F ∥AB E F DF AB DB '?= ,∴1 3DF DB = S △AE ′C = S △ADC - S △E ′DC =1112 2223 DC DB DC DF DC DB ?-?=? =1 3 DC DB ?=DB=3+k S=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DC ,∴S △BCA =S △BDA ∴S △AE ′C = S △BDE ′()11 32322 BD E F k k '= ?=+?=+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S △DE ′C ∶S △AE ′C =DE ′∶AE ′=DC ∶AB =1∶2 同理:S △DE ′C ∶S △DE ′B =1∶2,又∵S △DE ′C ∶S △ABE ′=DC 2∶AB 2 =1∶4 ∴()221 3992 AE C ABCD S S AB CD BD k '?= =?+?=+梯形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已知: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 (1,0)为圆心、直径AC 为22的圆与y 轴交于A 、D 两点. (1)求点A 的坐标; (2)设过点A 的直线y =x +b 与x 轴交于点B.探究:直线AB 是否⊙M 的切线?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3)连接BC ,记△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S 1、⊙M 面积为S 2,若 4 21h S S =,抛物线 y =ax 2 +bx +c 经过B 、M 两点,且它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h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解:由已知AM =2,OM =1, 在Rt△AOM 中,AO = 122=-OM AM , ∴点A 的坐标为A (0,1) (2)证:∵直线y =x +b 过点A (0,1)∴1=0+b 即b =1 ∴y=x +1 令y =0则x =-1 ∴B(—1,0),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集二一次函数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集二:一次函数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A 的坐标为(4,0),直线AB ⊥x 轴,直线y =- 1 4 x +3经过点B ,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点B 的坐标; (2)直线l 经过点C ,与直线AB 交于点D ,E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ECD =∠OCD ,CE =5,求直线l 的解析式. 解:(1)∵A (4,0),AB ⊥x 轴,∴点B 的横坐标为4 把x =4代入y =- 1 4 x +3,得y =2 ∴B (4,2) (2)∵AB ⊥x 轴,∴∠EDC =∠OCD ∵∠ECD =∠OCD ,∴∠EDC =∠ECD ∴ED =EC =5 在y =- 1 4 x +3中,当x =0时,y =3 ∴C (0,3),OC =3 过C 作CF ⊥AB 于F ,则CF =OA =4 ∴EF = EC 2 -CF 2 = 5 2 -4 2 =3 ∴FD =5-3=2,∴DA =1 ∴D (4,1) 设直线l 的解析式y =kx +b ,把C (0,3),D (4,1)代入 得:?????b =3 4k +b =1 解得 ?????k =- 1 2 b =3 ∴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 1 2 x +3

2、如图,直线y=2x+4交坐标轴于A、B两点,点C为直线y=kx(k>0)上一点,且△ABC是以C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点C的坐标和k的值; (2)若在直线y=kx(k>0)上存在点P,使得S△PBC=1 2S△ABC,求点P的坐标. (1)过点C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垂足为G、H 则∠HCG=90° ∵∠ACB=90°,∴∠ACG=∠BCH 又∠AGC=∠BHC=90°,AC=BC ∴△ACG≌△BCH,∴CG=CH 在y=2x+4中,令y=0,得x=-2;令x=0,得y=4 ∴A(-2,0),B(0,4),OA=2,OB=4 设CG=CH=x,则2+x=4-x 解得x=1,∴C(1,1) ∴k=1 (2)由(1)知,CG=1,AG=3 ∴AC2=BC2=12+32=10 ∴S△ABC=1 2AC 2=5,S △PBC = 1 2S△ABC= 5 2 当点P在点G左侧时 S△PBC=S△PBO+S△BOC-S△PCO ∴1 2OP×4+ 1 2×4×1- 1 2OP×1= 5 2 解得OP=1 3,∴P1(- 1 3,0) 当点P在点G右侧时 S△PBC=S△PBO-S△BOC-S△PCO ∴1 2OP×4- 1 2×4×1- 1 2OP×1= 5 2 解得OP=3,∴P2(3,0)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旋转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在□ABCD中,AB=6,∠B= (60°<≤90°). 点E在BC上,连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与AD上的点F重合,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 (2)如图2,点M是BC上的动点,连接AM,把线段AM绕点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MN,连接FN,求FN的最小值(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详见解析;(2)FE·sin(-90°) 【解析】 【分析】 (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AF∥BE,所以∠FAE=∠BEA,由折叠的性质得 ∠BAE=∠FAE,∠BEA=∠FEA,所以∠BAE=∠FEA,故有AB∥FE,因此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BE=EF,因此可得结论; (2)根据点M在线段BE上和EC上两种情况证明∠ENG=90°-,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FEN=-90°,再根据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AE=∠BEA, 由折叠的性质得∠BAE=∠FAE,∠BEA=∠FEA, BE=EF, ∴∠BAE=∠FEA, ∴AB∥FE,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又BE=E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2)①如图1,当点M在线段BE上时,在射线MC上取点G,使MG=AB,连接GN、EN.

∵∠AMN=∠B=,∠AMN+∠2=∠1+∠B ∴∠1=∠2 又AM=NM,AB=MG ∴△ABM≌△MGN ∴∠B=∠3,NG=BM ∵MG=AB=BE ∴EG=AB=NG ∴∠4=∠ENG= (180°-)=90°- 又在菱形ABEF中,AB∥EF ∴∠FEC=∠B= ∴∠FEN=∠FEC-∠4=- (90°-)=-90° ②如图2,当点M在线段EC上时,在BC延长线上截取MG=AB,连接GN、EN. 同理可得:∠FEN=∠FEC-∠4=- (90°-)=-90° 综上所述,∠FEN=-90° ∴当点M在BC上运动时,点N在射线EH上运动(如图3) 当FN⊥EH时,FN最小,其最小值为FE·sin(-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求最短距离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得出∠FEN =-90°,再运用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4,4),点M,N是射线OC上两动点(OM<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和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湖北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

2017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24.(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01A -, 、()43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tan ABO ∠的值; (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直线MN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于点N ,如果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坐标. 24.解:(1)将A (0,-1)、B (4,-3)分别代入2 y x bx c =++ 得1, 1643c b c =-?? ++=-? , ………………………………………………………………(1分) 解,得9 ,12 b c =-=-…………………………………………………………………(1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9 12 y x x =- -……………………………………………(1分) (2)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过点A 作AH ⊥OB ,垂足为点H ………(1分) 在Rt AOH ?中,OA =1,4 sin sin ,5 AOH OBC ∠=∠=……………………………(1分) ∴4sin 5AH OA AOH =∠= g ,∴322,55 OH BH OB OH ==-=, ………………(1分) 在Rt ABH ?中,4222 tan 5511 AH ABO BH ∠==÷=………………………………(1分)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 12y x =- -, ……………………………………………(1分) 设点M 的坐标为29(,1)2m m m --,点N 坐标为1 (,1)2 m m -- 那么MN =2 291 (1)(1)422 m m m m m - ----=-; …………………………(1分) ∵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MN =BC =3 解方程2 4m m -=3 得2m =± ……………………………………………(1分) 解方程2 43m m -+=得1m =或3m =; ………………………………………(1分)

2018年度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 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 (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

∵AP=x ,∴BP=10﹣x ,BQ=2x ,∵△QHB ∽△ACB , ∴ QH QB AC AB =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P ?QH=1 2 (10﹣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4 5 x 2+8x (0<x ≤3), ②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H ′⊥AB 于H ′, ∵AP=x , ∴BP=10﹣x ,AQ=14﹣2x ,∵△AQH ′∽△ABC , ∴'AQ QH AB BC =,即:' 14106 x 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x ), ∴y= 12PB ?QH ′=12(10﹣x )?35(14﹣x )=310x 2﹣36 5 x+42(3<x <7);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 248(03)5 33642(37)10 5x x x x x x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专题1: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抛物线()0 2≠ bx y,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 c ax =a + + 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AB为底时(即PA PB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的中点M; k,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而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利用中点M与斜率k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点P在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上。 =):点P在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或B)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专题2: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 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 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 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PA (或PB )的斜率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 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1221y y x x PQ -+-=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22,得到方程☆:()()22 2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旋转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ABC 中,AB=AC ,∠BAC=α(?<

(3)∵∠BCD=60°,∠BCE=150°,∴DCE 1506090∠=?-?=?。 又∵∠DEC=45°,∴△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CE=BC 。 ∵∠BCE=150°,∴(180150) EBC 152 ?-?∠= =?。 而1 EBC 30152 α∠=?-=?。∴30α=?。 (1)∵AB=AC ,∠BAC=α,∴180ABC 2 α ?-∠= 。 ∵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DBC 60∠=?。 ∴180ABD ABC DBC 603022 αα ?-∠=∠-∠= -?=?-。 (2)由SSS 证明△ABD ≌△ACD ,由AAS 证明△ABD ≌△EBC ,即可根据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 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结论。 (3)通过证明△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180150) EBC 152 ?-?∠==?,由(1) 1 EBC 302α∠=?-,从 而1 30152 α?-=?,解之即可。 2.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1)请问EG 与C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①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 =EG . (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 ,过G 点作MN ⊥AD 于M ,与EF 的延长线交于N 点;再证

中考数学压轴题归类复习(十大类型附详细解答)

中考数学压轴题辅导(十大类型) 目录 动点型问题 (3) 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秱、旋转、翻折) (6) 相似不三角函数问题9 三角形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 (13) 不四边形有关的二次函数问题 (16) 刜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 (19) 定值的问题 (22) 存在性问题(如:平行、垂直,动点,面积等) (25) 不圆有关的二次函数综合题... .. (29) 其它(如新定义型题、面积问题等) (33) 参考答案 (36)

中考数学压轴题辅导(十大类型) 数学综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集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方 法的综合性,多数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函数型综合题: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迚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戒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迚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戒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迚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戒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戒探究线段乊间的数量、位置关系等,戒探索面积乊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求 x 的值等,戒直线(圆) 不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乊间的 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 x、y 的方程),变形写成 y=f(x)的形式。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刜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函数的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 变万化,但少丌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 x 的值。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中考压轴题大多是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建立点不数即坐标乊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关键是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是运用函数不方程思想。以直线戒抛物线知识为载体,列(解)方程戒方程组求其解 析式、研究其性质。 二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问题的条件戒结论的多变性迚行考察和探究。 三是运用转化的数学的思想。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中考压轴题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因此,可把压轴题分离为相对独立而又单一的知识戒方法组块去思考和探究。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技巡: 一是对自身数学学习状况做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试的时候重心定位准确,防止“捡芝麻丢西瓜”。所以,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戒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 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 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二是解数学压轴题做一问是一问。第一问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丌是问题;如果第一小问丌会解,切忌丌可轻易放弃第二小问。过程会多少写多少,因为数学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写上去的东西必须要规范,字迹要巟整,布局要合理;过程会写多少写多少,但是丌要说废话,计算中尽量回避非必求成分;尽量多用几何知识,少用代数计算,尽量用三角函数,少在直角三角形中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是解数学压轴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正确 解答。审题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以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解数学压轴题要善于总结解数学压轴题中所隐含的重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2019年各省市中考数学压轴题合辑5(湖南专辑)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019年各省市中考数学压轴题合辑(五) 1.(2019?长沙)如图,抛物线26(y ax ax a =+为常数,0)a >与x 轴交于O ,A 两点,点B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D 的坐标为(t ,0)(30)t -<<,连接BD 并延长与过O ,A ,B 三点的P e 相交于点C . (1)求点A 的坐标; (2)过点C 作P e 的切线CE 交x 轴于点E . ①如图1,求证:CE DE =; ②如图2,连接AC ,BE ,BO ,当3a = ,CAE OBE ∠=∠时,求11OD OE -的值.

2.(2019?长沙)已知抛物线22(2)(2020)(y x b x c b =-+-+-,c 为常数). (1)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1),求b ,c 的值; (2)若抛物线上始终存在不重合的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求c 的取值范围; (3)在(1)的条件下,存在正实数m ,n (m <n ),当m ≤x ≤n 时,恰好≤≤, 求m ,n 的值.

3.(2019?长沙)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我们把四个角分别相等,四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叫做相似四边形.相似四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1)某同学在探究相似四边形的判定时,得到如下三个命题,请判断它们是否正确(直接在横线上填写“真”或“假”). ①四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命题) 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命题) ③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相似.(命题) (2)如图1,在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 1111 A B C D中, 111 ABC A B C ∠=∠, 111 BCD B C D ∠=∠,111111 AB BC CD A B B C C D ==.求证: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1111 A B C D相似. (3)如图2,四边形ABCD中,// AB CD,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 EF AB分 别交AD,BC于点E,F.记四边形ABFE的面积为 1 S,四边形EFCD的面积为 2 S,若 四边形ABFE与四边形EFCD相似,求2 1 S S 的值.

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2016中考压轴题突破 训练目标 1.熟悉题型结构,辨识题目类型,调用解题方法; 2.书写框架明晰,踩点得分(完整、快速、简洁)。 题型结构及解题方法 压轴题综合性强,知识高度融合,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背景的研究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和套路的调用整合能力。

答题规范动作 1.试卷上探索思路、在演草纸上演草。 2.合理规划答题卡的答题区域:两栏书写,先左后右。 作答前根据思路,提前规划,确保在答题区域内写完答案;同时方便修改。 3.作答要求:框架明晰,结论突出,过程简洁。 23题作答更加注重结论,不同类型的作答要点: 几何推理环节,要突出几何特征及数量关系表达,简化证明过程; 面积问题,要突出面积表达的方案和结论; 几何最值问题,直接确定最值存在状态,再进行求解; 存在性问题,要明确分类,突出总结。 4.20分钟内完成。 实力才是考试发挥的前提。若在真题演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套路不熟悉或不知道,需要查找资源解决。下方所列查漏补缺资源集中训练每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训练与真题演练阶段的训练互相补充,帮学生系统解决压轴题,以到中考考场时,不仅题目会做,而且能高效拿分。课程名称: 2014中考数学难点突破 1、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 2、存在性问题 3、二次函数综合(包括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二次函数之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 4、2014中考数学压轴题全面突破(包括动态几何、函数与几何综合、点的存在性、三角形的存 在性、四边形的存在性、压轴题综合训练)

一、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 一、 知识点睛 1. 研究_基本_图形 2. 分析运动状态: ①由起点、终点确定t 的范围; ②对t 分段,根据运动趋势画图,找边与定点,通常是状态转折点相交时的特殊位置. 3. 分段画图,选择适当方法表达面积. 二、精讲精练 1.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 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他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1题图 2题图 2. 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B = CD 高CE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H .平 行于线段BD 的两条直线MN 、RQ 同时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ABCD 的边于M 、N 和R 、Q ,分别交对角线AC 于F 、G ,当直线RQ 到达点C 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 等腰梯形ABCD 被直线MN 扫过的面积为1S ,被直线RQ 扫过的面积为2S ,若直线MN 平移的速度为1单位/秒,直线RQ 平移的速度为2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x 秒. (1)填空:∠AHB =____________;AC =_____________; (2)若213S S ,求x . 3. 如图,△ABC 中,∠C =90°,AC =8cm ,BC =6cm ,点P 、Q 同时从点C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分别沿CA 、 CB 匀速运动,当点Q 到达点B 时,点P 、Q 同时停止运动.过点P 作AC 的垂线l 交AB 于点R ,连接PQ 、RQ ,并作△PQR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得到△PQ'R .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s ),△PQ'R 与△PAR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cm 2). (1)t 为何值时,点Q' 恰好落在AB 上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S 能否为9 8 若能,求出此时t 的值;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C B A B C P R Q Q' l A C M N Q P B C H D C B A A B C H H D C B A A B C D M N R Q F G H E H D C B A H D C B A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专题1: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抛物线()0 2≠ bx y,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 c ax =a + + 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AB为底时(即PA PB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的中点M; k,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而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利用中点M与斜率k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点P在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上。 =):点P在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或B)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专题2: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 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 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PA (或PB )的斜率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 21221y y x x PQ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 22,得到方程☆:()()22 2 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中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中考数学冲刺复习资料:二次函数压轴题 1、(本题满分10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 3 2x 2 +b x +c 经过A (0,-4)、B (x 1,0)、 C (x 2,0)三点,且x 2 -x 1=5. (1)求b 、c 的值;(4分)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 ,使得四边形BDCE 是以BC 为对 角线的菱形;(3分)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B P O H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分) 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OC 的边BO 在x 轴的负半轴上,边O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1AB =,3OB = ABOC 绕点O 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60后得到矩形EFOD .点A 的对应点为点E ,点B 的对应点为点F ,点C 的对应点为点D ,抛物线2 y ax bx c =++过点 A E D ,,. (1)判断点E 是否在y 轴上,并说明理由; (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在x 轴的上方是否存在点P ,点Q ,使以点O B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矩形ABOC 面积的2倍,且点P 在抛物线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 ,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O 第26题图 D E C F A B (第25题图) A x y B C O

3、如图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2 23 (0)y ax x c a =- +≠经过A B C ,,三点. (1)求过A B C ,,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顶点F 的坐标;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试探究在直线AC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B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14,已知半径为1的1O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OM 为 1O 的切线,切点为M ,圆心1O 的坐标为(20),,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象经 过A B ,两点.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切线OM 的函数解析式; (3)线段OM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1OO M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ABC △中,90C ∠=,60A ∠=,2AC =cm .长为1cm 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运动前点M 与点A 重合).过M N ,分别作AB 的垂线交直角边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s . (1)若AMP △的面积为y ,写出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线段MN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NQP 有可能成为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3)t 为何值时,以C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图14 y x O A B M O 1 A O x y B F C

中考数学压轴选择题绝对经典(含答案)

法: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演算、推理或证明,得出与选择题的某一选项相同的结论,这种决定选择项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hh 例1.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OM的长的取值围是()A.3≤OM≤5 B.4≤OM≤5C.3<OM<5 D.4<OM<5 例2:若X是4和9的比例中项,则X的值为() A、6 B、-6 C、±6 D、36 剖析:此题考查比例中项的概念,由于4和9的比例中项为X,即X2=4×9=36,所以,X=±6都符合比例中项的定义,即 62= 36 及(-6 )2 = 36,故4和9的比例中项应为±6,故应选择C。 2.图像法:在解答某些单项选择题时,可先根据题设作出相应的图形(或草图),然后根据图形的作法和性质,经过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3.若点(-2,y1)、(-1,y2)、(1,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A.y1>y2>y3 B.y2>y1>y3C.y3>y1>y2 D.y1>y3>y2 3.排除法:经过推理判断,将四个备选答案中的三个迷惑答案一一排除,剩下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答案,排除法也叫筛选法。 例4、若a>b,且c为实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ac>bc B、acbc2 D、ac2≥bc

例5、在下列四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等腰梯形 D 、一般平行四边形 4.赋值法: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较困难,若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 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再进行判断往往比较方便。 例6在同一坐标系,直线l 1:y =(k -2)x +k 和l 2:y =kx 的位置可能为( ) 例7. 已知一次函数y 选=kx+(1-k),若k<1,则它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选择题!!!!!!! 1、在实数123.0,330tan ,60cos ,7 22,2121121112.0,,14.3,64,3,80032----Λπ中,无理数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x 2 x 3 =x 6 B 、x 2+x 2=2x 4 C 、(-2x)2 =4x 2 D 、(-2x)2 (-3x )3=6x 5 3、算式22222222+++可化为( ) A 、42 B 、28 C 、82 D 、16 2 4、“世界银行全球扶贫大会”于2004年5月26日在上海开幕.从会上获知,我国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11.69万亿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其中11.69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应为( ) A 、11.69×1410 B 、1410169.1? C 、 1310169.1? D 、14101169.0? 5、不等式2)2(2-≤-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6、不等式组? ??-≤-->x x x 28132的最小整数解是( ) A 、-1 B 、0 C 、2 D 、3 7、为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的发展,自2004年4月18日起,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提速 后,火车由天津到上海的时间缩短了7.42小时,若天津到上海的路程为1326千米,提速前 火车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小时,提速后火车的平均速度为y 千米/时,则x 、y 应满足的关 系式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