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丙烷生产技术进展
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研究现状

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生产工艺研究现状1.催化剂的选择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传统的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复合物、碱金属盐类等。
然而,这些催化剂常常具有活性低、选择性差等缺点。
因此,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开发新型催化剂,例如基于非贵金属的催化剂、离子液体等。
这些新型催化剂在提高丙烯氧化的活性和选择性上具有潜力。
2.丙烯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丙烯氧化反应的条件对产率和选择性都有很大影响。
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反应温度、氧气分压、溶剂种类等因素的优化。
例如,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和氧气分压,可以提高环氧丙烷的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合适的溶剂选择也能够提高反应效果。
3.过程工艺的改进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过程工艺包括丙烯的氧化反应、环氧丙烷的分离纯化等。
近年来,研究者主要关注分离纯化过程的改进,以提高环氧丙烷的纯度和产量。
例如,采用新型吸附剂、膜分离技术等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减少能耗。
4.催化剂的再生和废物处理丙烯氧化反应产生的催化剂活性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
目前,研究者主要研究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例如通过还原、酸洗等方式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同时,废物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者致力于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研究目前主要关注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过程工艺的改进以及催化剂的再生和废物处理。
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将能够提高环氧丙烷的产率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丙烯氧化制环氧丙烷工艺的发展。
环氧丙烷生产的技术进展

副产 物 二氯 丙 烷质 量 分 数 则 由原 来 的 1%降低 到 2 6 8 ,达 到 国际领 先 水平 。该项 目核 心技 术 拥 %~ % 有 独 立 知识 产 权 ,3项 发 明 专利 ,其 单 管 四旋 静
・ 7・ 3
废水 4 ~ 0t 0 8 。生产 过 程 中氯还 会 严 重 腐蚀 设 备 , 综 合 治 理 投 资较 大 。该 技术 与 氯碱 生 产 相组 合 才
有效 。
态 混合管 式 氯醇化 反 应器 及相 关技 术 为 国际首 创 。 该 项 目的研 究 成功 ,对 于提 高 我 国有 机化 工 原 料 生 产 技术 水平 ,保 证 化工 行 业 的 可 持 续发 展 具 有
辽 宁锦化 化工 ( 团 )有 限责 任公 司 “ 五” 集 七
期 间 从 日本旭 硝 子 引进 的 2万 ta环 氧 丙 烷 生 产 /
装 置 ,利 用单 管 四旋静 态混 合 反应 技术 进行 改造 。 装 置提 高 了选 择 性 ,减 少 了副 反应 的产 生 。不仅 降 低 了生 产成 本 ,减轻 了环 境 污染 。而且 将 锦化 公 司 的原设 备 生产 能力 由 2万 ta提 高 到 4万 ta / /
叔 丁醇 ( B T A)或 苯 乙烯 单体 (M) S ;其 他绝 大 多
数 采 用早 先 的氯 醇 法工 艺 。2 0 0 5年 ,生 产 P O采 用 的技 术所 占 比例 为 :氯 醇 法 占 4 %、P / M 联 3 OS 产 法 占 3 %、P / B 5 O T A联 产法 占 1% 、异丙 苯 法 9 占4 %。
高 ,副产 物 含量 同步 提 高 ” 的 国 内外 共 性 技 术难 题 。沈 阳化 工学 院 的研 究 团 队把 氯 醇法 工 艺 中氯 醇化 反 应 器 出 口生 成 物氯 丙 醇 浓 度提 高 ,副 产 物 含 量 同步 提 高作 为 主 突破 口 ,在对 氯 醇 化 、皂化 和精 馏 三 大工 序 进 行认 真 研 究 及反 复 试 验 的 基础
环氧丙烷工艺技术概况

环氧丙烷工艺技术概况a)氯醇法氯醇法是传统的环氧丙烷工业生产路线,该法自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UCC公司开发并进行工业生产以来,一直是生产环氧丙烷的主要方法。
截止到2009年6月,全球环氧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810万吨/年,其中氯醇法占33.58%。
氯醇法分为以石灰为皂化原料的传统氯醇法和以电解液(NaOH)为皂化原料的改良氯醇法。
1)传统氯醇法主要专利商:美国Dow Chemical、日本Asahi glass公司、Mitsui Chemicals和Showa denko 公司、意大利Enichem公司等。
主要工艺过程:丙烯、氯气和水按一定配比送入氯醇化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未反应的丙烯与反应中产生的HCl及部分的二氯丙烷等自反应器顶部排出,经冷凝除去氯化氢和有机氯化物,丙烯循环回用。
反应器底部得到氯丙醇质量分数为4~5%的盐酸溶液。
将该溶液与过量约10%的石灰乳混合后送入皂化塔中皂化,再经精馏即可得到环氧丙烷。
优点:传统氯醇法具有流程比较短,工艺成熟,操作负荷弹性大,产品选择性好、收率高,生产比较安全,对原料丙烯纯度的要求不高,投资少,无引起市场干扰的联产产品,其产品具有较强的低成本竞争力等优点。
缺点:传统氯醇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设备易于腐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氯污水(每吨产品约产生45~60吨废水和2.1吨氯化钙)废渣,该废水具有温度、pH值、氯根含量、COD含量和悬浮物含量“五高”的特点,处理成本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采用传统氯醇法技术,装置规模都比较小。
例如:俄罗斯、东欧、巴西、印度和中国。
少数发达国家的老装置也在使用该技术(如日本、德国),面临被淘汰。
2)改良氯醇法主要专利商:美国Dow Chemical和意大利Enichem公司。
主要工艺过程:改良氯醇法是用烧碱代替石灰乳,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于80~130℃与氯丙醇发生皂化反应。
该法提高了氯丙醇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收率,同时抑制了皂化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环氧丙烷的选择性。
(完整版)环氧丙烷工业应用和生产工艺(更新至2017年)

环氧丙烷应用和生产主要工艺路线一、环氧丙烷基础性质中文别称:氧化丙烯英文名称:Propylene Oxide(简称PO)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相对密度:0.859 g/cm3(20℃)熔点:-112℃沸点:34℃环氧丙烷易溶于水,是无色透明的低沸易燃液体,具有类似醚类气味。
环氧丙烷在铁、锌等碱金属存在下易引起自聚反应,所以必须用干氮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贮存在容器内加以保护,使用不锈钢洁净容器进行贮存,不适宜长距离运输。
二、环氧丙烷的应用领域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之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以及丙二醇及丙二醇醚等的生产。
聚醚多元醇(PPG)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塑料,其次用作表面活性剂(如泡沫稳定性、造纸工业消泡剂和原油破乳剂等),也可用作润滑剂和专用溶剂等。
丙二醇(PG)主要用作抗冻剂、有机溶剂等,也用于生产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还用于生产医药等的重要中间体。
丙二醇醚是用途广泛的低毒性有机溶剂。
全球环氧市场主要是生产聚醚多元醇,约占70%;其次是生产丙二醇。
在我国约85%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约8%用于生产丙二醇,其次是生产丙烯酸酯(2%)和醚类(2%)。
因国内聚醚多元醇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区,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环氧丙烷最大的消费地。
二、环氧丙烷主要生产工艺1、氯醇法,(1931实现工业化)主要反应式:⏹氯醇化反应⏹皂化反应皂化是氯醇与碱反应制取环氧化物的过程。
氯醇法制环氧丙烷的原料消耗80年代,我国引进了日本旭硝子、日本三井、美国陶氏等公司的氯醇法技术,我国的生产企业不断对氯醇法工艺装置进行改扩建,使我国环氧丙烷的产能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但氯醇法工艺每生产1t环氧丙烷大约有40~60t含氯化物的废水和2~4t的废渣产生,这种工艺生产的废水处理非常困难,污染严重。
此外,氯醇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也对设备有很大的腐蚀,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环境保护方面,氯醇法生产工艺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环氧丙烷产需现状及生产技术进展

司计 划在亚 洲投入 4 亿 美元 扩展 聚氨 酯业务 , 0 还有
一
些 知名公 司在全 球扩建 聚 氨酯 生产 能力 随着 聚
氢酯工业的迅速发展 , 将促使聚醚多元醇的消费量
剧增 , 而导致 P 从 O需 求 量剧增 。 预计到 20 0 5年全 球 还 将 建 造 8套 P O生 产 装 置 , 增 生产 能力 10万 ta 新 7 / 。美 国道化学 公 司将 在 美 国海 湾 地 区 兴 建 一 套 世 界 级 P O和 苯 乙 烯单 体 (M) S 联合 生产 技术装 置 ,0 4年竣 工 , 生产 能力 20 其
.
po rs rge s
环氧 丙烷 (O) 一种 重要 的有机化 工 产品 , P 是 也 是 石油丙烯 系列 产 品中仅次 于聚丙 烯 、 丙烯腈 、 羰基 合成 化学 品 的第 四大 衍生物 。P O具 有广 泛 的用途 , 主要 用于生产 聚 醚多元 醇 ( P 、 二醇 ( G) 丙二 P G)丙 P 、 醇醚 、 丙醇胺 、 异 羟丙基 甲基纤维 素醚 、 羟丙基纤 维 素醚等 , 是非 离子表 面活 性剂 、 田破乳 剂 、 药 也 油 农 乳 化剂 、溶剂 、 塑 剂 、 增 润滑 剂 、 阻燃剂 等 的主要 原
5% , 东地 区为 6% 。 远
据 有关 专业 人 士 分析 ,目前 世 界 P O年需求 量
可在 5 0万 t 0 左右 。 醚多 元醇是 P 聚 O最 主要 的消 费
1 国 内外环氧丙烷 产需现状
1 1 世 界 概 况 .
构成 , 国占5 美 7%以上 , 西欧 占 6 . 25% 以上 , 日本 占7 O%以 上。 聚醚 多元 醇是 聚氨酯 工业 的主要原料 之一, 近几 年聚 氨酯产 需两 旺 , 发展 前 景普遍 看好 , 德 国拜耳 ( aeA ) 司估计 ,19 全球 聚氨酯 B yr G 公 9 7年
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项目工艺方案的选择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涂料、胶粘剂、农药等工业领域。
对于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项目,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工艺方案。
目前,环氧丙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直接氧化法、环氧化法和一氯丙酮法。
下面将对这三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1.直接氧化法:直接氧化法是将丙烯与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工艺方案具有简单、原料易得、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但是,由于直接氧化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存在催化剂寿命短、产品产率低、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2.环氧化法:环氧化法是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工艺方案具有原料适应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同时,环氧化法还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和溶剂体系,实现对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制备。
这种工艺方案相对于直接氧化法,存在催化剂选择、工艺优化、产品分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3.一氯丙酮法:一氯丙酮法是将丙烯与氯气进行反应生成1-氯-2-丙酮,经水解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工艺方案具有原料易得、反应产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但是,一氯丙酮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氯气是有毒有害气体,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综合比较以上三种工艺方案,我们可以选择环氧化法作为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的工艺方案。
原因如下:1.环氧化法相对于直接氧化法的温和反应条件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环氧化法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和反应溶剂体系,实现对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制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纯度。
3.一氯丙酮法虽然反应产率高,但氯气的安全隐患和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长期稳定生产。
4.相对于直接氧化法和一氯丙酮法,环氧化法在工艺优化、催化剂选择、产品分离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和应用经验。
在选择环氧化法工艺方案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规模、原料供应、工艺设备等因素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实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选择环氧化法作为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方案,具有较多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环氧丙烷合成工艺技术进展

氯 醇 化 反 应 在 无 内部 构 件 的 鼓 泡 塔 式 或 湍 流管
式 反 应 器 中进 行 , 应 压 力 为 常 压或 接 近 常 压 , 度 反 温
为 4 ~ 9 ℃ , 烯 的 转 化 率 达 到 9 % , 气 基 本 完 0 0 丙 7 氯 全 转 化 。 副 产 物 有 盐 酸 、 氯 丙 烷 、 氯 二 异 丙 醚 和 二 二
力 总 计 3 ta 产 品 大 量 依 赖 进 口 : 到 2 0 5k/ , 0 1年 为
计 和操 作 的技 术 关 键 在 于 进 皂 化 塔 前 的 氯丙 醇 水溶 液 必 须 和 碱 液 充 分 混 合 并 控 制 p 使 生 成 的 环 氧 丙 H, 烷 尽 快 从 塔 顶 流 出 。 一 般 , 化 反 应 的 氯 丙 醇 转 化 皂 率 为 9 % , 氧 丙 烷 的收 率 达 到 9 %。 9 环 6 由 于 传 统 氯 醇 法 工 艺 使 用 石 灰 皂 化 , 有 的氯 所
环 氧 丙烷 是 丙 烯 衍 生物 中 产 量 仅 次 于 聚 丙 烯 和
丙 烯 腈 的 第 3大 品 种 : 其 最 大 工 业 用 途 是 牛 产 聚 醚
等 步 骤 。根 据 皂 化 所 用 碱 的 不 同 , 以 分 为 以 石 灰 , 可 C ( a OH) ,为 皂 化 原 料 的 传 统 方 法 和 以 电 解 液 为 皂
置 规 模 达 2 0 k / ; w 公 司 的 氯 醇 法 装 置 规 模 达 5 t a Do 到 6 0k / 。 以 Aro公 司 的 共 氧 化 生 产 技 术 和 以 4 ta c
面 , 须 保 证 氯 完 全 转 化 , 则 会 造 成 氯 丙 醇 收率 损 必 否
失 , 且 氯 与 丙 烯 混 合 还 会 引 起 爆 炸 并
环氧丙烷生产方法与工艺

环氧丙烷生产方法与工艺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胶粘剂等化工领域。
下面将介绍环氧丙烷的生产方法和工艺。
环氧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环氧化法和氯氧化法两种。
其中,环氧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环氧化法的工艺流程如下:1.原料准备:将丙烷加入反应器中,并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
同时,加入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钠。
2.氧化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反应器中的丙烷和氧化剂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3.分离纯化:将反应混合物通过蒸馏或吸附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环氧丙烷。
环氧化法的反应条件需要控制得当。
适宜的反应温度通常在40-60℃范围内,较高的温度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环氧丙烷的产率和纯度。
反应压力一般在1-2MPa之间,过高的压力会使反应剧烈,过低则会影响反应速率。
在环氧化法中,催化剂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环氧丙烷的产率。
目前,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钠是最常用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氧化剂活化的作用。
相比之下,氯氧化法工艺相对较少应用。
该方法通过将丙烷和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丙烷,再经过脱氯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虽然氯氧化法原料较为简单,但由于氯气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危险性,操作风险较大,且生成的1,2-二氯丙烷需要通过脱氯反应去除氯原子,工艺相对繁琐,因此应用较少。
环氧丙烷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储存,丙烷的纯度和质量对于反应效果和产物纯度有很大影响。
其次是反应器的设计和选择,反应器需要耐压、抗腐蚀和优良的热传导性能。
最后是分离纯化工艺,通常采用蒸馏或吸附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取高纯度的环氧丙烷。
综上所述,环氧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环氧化法和氯氧化法。
其中,环氧化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工艺简便、原料易得等优点。
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产率和纯度,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 了氯 醇 法 、 氧 化 法 、 氧 乙 酸 法 等 环 氧丙 烷 的 生 产 方 法 , 对 这 三 种 生 产 方 共 过 并 关 键 词 : 氧 丙兢 环 生产 技术 进 展
生 产 中所 占 比 例 约 为 6 % 。氯 醇 法 生 产 环 氧 O
一
、
概 述
丙烷 主 要 由氯 醇 化 、 化 和 精 制 三 步 组 成 。 皂 在 氯 醇 化 反 应 中 , 烯 和 氯 在 水 中 反 应 生 产 丙
法 中 , 盐 电解生成 的 氯用 于台 成 氯丙 醇 , 食 并 用 电解 产 生 的 氢 氧 化 钠 与 氯 丙 醇 进 行 皂 化 反 应 。皂 化 生 成 的 盐 水 经 处 理 后 返 回 电 解 池 。
( ) 醇 法 1氯 氯 醇 法 是 合 成 环 氧 丙 烷 的 经 典 工 业 生 产
氯丙 醇。 H +c + 卜 o — H6 1 +HC ( ) 6 h b COH 1 1
环 氧 丙 烷 系 无 色 、 有 醚 类 气 味 的 低 沸 具 点 易 燃 液 体 。 工 业 品 为 两 种 旋 光 异 构 体 的 外 消 旋 混 合 物 。 可 溶 于 水 , 与 乙 醇 、 醚 混 能 乙 溶 , 能 与 二 氯 甲烷 、 烷 、 烯 、 戊 烷 、 并 戊 戊 环 环
反应 压 力 为 常 压 或 略 高 于 常 压 , 度 控 温 制 在 4 — 9 ℃ 。 副 产 物 除 盐 酸 外 , 要 为 二 0 O 主
氯 丙 烷 、 氯 二 异 丙 醚 和 少 量 的 氯 丙 酮 。 生 二 成 l 环 氧 丙 烷 约 产 生 0 1 O 2 丙 烯 的 二 c l 一 t
结 台 成 一 个 整 体 , 所 谓 “ 良 氯 醇 法 ” 此 即 改 。
环 氧 丙 烷 有 许 多 台 成 方 法 , 大 部 分 尚 但 处 于 研 究 和 开 发 阶 段 , 工 业 化 生 产 的 仅 有 现
氯 醇 法 、 氧 化 法 和 过 氧 乙酸 氧 化 法 。 共
法 的基 本 思 想 就 是 重 复 使 用 氯 。在 改 良氯 醇
维普资讯
四 川 化 工 与 腐蚀 控 制
第 5卷
20 0 2年 第 2期
环 氧 丙 烷 生 产 技 术 进 展
周 寿祖 朱 风 梅
( 充矿 鲁 南 化 肥 厂 科研 所 , 州 ,7 5 7 膝 27 2 )
摘 法 进 行 了 比较 。 要
氯 化 物 。 生 成 的 氯 丙 醇 水 溶 液 用 石 灰 乳 皂 化 生 成环氧丙烷 :
H6 1 H + CO ( OH) 一 q o + C C2 2 H6 a1 o () 2
酸 性 或 碱 性 催 化 剂 存 在 下 进 行 , 碱 在 眭催 化
剂 的条 件 下 开 环 裂 懈 成 单 一 的 仲 位 衍 生 物 ,
戊 烯 等 形 成 二 元 共 沸 物 。 由 于 环 氧 丙 烷 分 子 结 构 中 含 有 活 泼 的 环 氧 基 , 环 氧 丙 烷 易 与 使
许 多 化 学 试 剂 , 别 是 含 活 浚 氢 原 子 的 物 质 特 ( 水 、 、 、 等 ) 应 生 成 丙 二 醇 、 二 醇 如 醇 酸 胺 反 丙 醚 和 异 丙 醇 胺 等 一 系 列 重 要 衍 生 物 。 反 应 在
这 一 生 产 工 艺 有 异 丁 烷 法 和 乙 苯 法 两
化 反 应 中 , 本 上 1 0 的 叔 丁 基 氢 过 氧 化 物 基 0% 被 转 化 。 两 步 中 生 成 的 叔 丁 醇 除 可 直 接 作 为 汽油掺台 剂外 , 可按 需 要 经 脱 水成 异 丁烯 也 或 加 氢 为 异 丁烷 后 循 环 使 用 。 ② 乙 苯 共 氧 化 法 生 产 步 骤 和 异 丁 烷 法 基 本 相 同 , 分 为 可 过 氧 化 , 氧 化 和 脱 水 三 步 。 在 过 氧 化 反 应 环
大 量 的 含 氯 化 钙 和 有 机 氯 化 物 的 污 水 , 理 处
二 、 产 技 术 生
比 较 困 难 。在 这 一 步 中 , 每生 成 l 环 氧 丙 烷 , t
1 .国 外 生 产 技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约 生 成 2 1 氯 化 钙 以及 至 少 4 t 水 。 美 国 t 3废 已不再用 石灰进 行皂化 , 代 之 以氢 氧化 钠 , 而 为 此 美 国使 环 氧 丙 烷 的 生 产 装 置 与 氯 碱 装 置
种 。一 段 时 期 内 , 于 甲基 丁 基 醚 成 为 一 种 由 良好 的 汽 油 掺 合 剂 , 异 丁 烷 法 的 联 产 物 叔 为 丁醇 开 拓 了 新 的市 场 , 时 叔 丁 醇 本 身 能 作 同 为汽 油掺 合 剂 广泛 地 使 用 在 燃 料 工 业 中 , 因 而异 丁烷 法 在 1 6 9 9年 实 现 工 业 化 生 产 后 的 几 年 内 , 两 种 共 氧 化 法 中 占 有 优 势 。 1 7 在 94 年后 采 用 乙 苯 共 氧 化 法 新 建 了 好 几 家 , 占 所
方 法 , 今 已有 五 十 多 年 的 历 史 , 环 氧 丙 烷 迄 在
维普资讯
第 5卷
2 0 第 2期 0 2年
四川化 工与腐蚀 控制
3 1
皂 化生 成 的环 氧 丙烷 用 真 空精 馏 提 纯 。 这 一 步 在 技 术 上 的 要 求 比 较 简 单 , 键 在 于 关 如何 降低 能 耗 。 ( ) 氧 化 法 2共
在 酸性 催 化 荆 条 件 下 则 生 成 伯 、 两 种 异 构 仲
体 的混 台 物 。
副 产 物 除 氯 化 钙 外 , 有 丙 二 醇 和 丙 醛 还
等 。
由于 传 统 氯 醇 法 用 石 灰 皂 化 , 有 的 氯 所 最 终 大 多 以 氯 化 钙 的 形 式 消 耗 完 , 致 生 成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