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合集下载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银行业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我国银行业SCP范式的研究【摘要】本文按照SCP的理论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开展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SCP 问题原因对策一、背景综述(一)SCP范式1959年,贝恩在其著作《产业组织》中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而市场行为又产生市场绩效(performance),即SCP分析范式。

高度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尽管在后来的理论中出现了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新产业组织经济学,SCP范式作为哈佛学派的理论基础,历经修正与争议,仍然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下图为贝恩的SCP分析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情况,也是本文的行文主线。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简介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承担与管理一切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掌握了全国大约93%的金融资产,是典型的完全垄断市场;1979-1984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4家专业银行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四家银行分管不同领域,仍旧是高度垄断。

80年代,银行与财政分离,重组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逐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1993年,商业化改革启动,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政策性银行并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组建合作银行,审慎监管起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银行进行监管,2004年起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二、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市场结构中的主要问题1、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是指在银行业中少数几个最大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它可以被用来判断银行业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是决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最基本常用指标。

通常用CRn指数,HHI指数等指标来衡量。

CRn指数是指前 n 家银行所占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的比重之总和,中国通常采用 CR4指标来分析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国际银行业则一般采用 CR5指标。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历史回顾与改革前瞻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历史回顾与改革前瞻
创新引领,提升服务。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政策性银行在业务模式、服务手段、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 升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同时,政策性银行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内其 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2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分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业务领域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 定科学合理的信贷政策,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进国际化发展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与 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国际化 水平。
加强政策性银行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创新能力
政策性银行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 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 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 持。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服 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建设
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强法制化建设
政策性银行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 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02
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注重市场
化运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提高银行的效率和竞争力。
0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政策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
手段来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政策性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未来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前景展望与建议
1 2 3
推进改革创新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作者:张顺王栋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

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发展瓶颈;发展思路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飞速前进。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所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的深化改革。

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随着三大银行的成立和顺利的发展运行,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我国在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已经小有成效,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也可以说,为达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方面还不完善,发展仍处于缓慢前进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发展也是停滞不前甚至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向商业化靠近的倾向。

而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为扶持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发展领域,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加入参与的金融项目时国家政策性银行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其运行发展。

然而现在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或企业可以承担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发展瓶颈、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微观变革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我国银行的体制

我国银行的体制

我国银行的体制我国的银行体制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兴起了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大潮。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的对外开放则是这一潮流中的一支重要的支流。

对这一支流的剖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潮流的认识,更是我们籍以判断其未来走向的必要依据。

所谓金融体制实际上就是所有金融活动的运作方式、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等要素的总和。

具体而言,金融体制由金融机构体制、金融调控监管体制和金融市场体制组成。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分析将分别从这3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一)我国中央银行的形成及其发展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间,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本质上表现为“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在这一时期,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

[1]这种“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显然与改革开放的市场化目标相抵牾。

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只能以建立完整的中央银行制度为发端。

1979年,先是中国农业银行,继而是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

这两盈利性机构,既造成不小的损失,又与其宏观管理的职责相冲突,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威信;同时,由于当时实行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利润分成的预算制度,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利润动机,扭曲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

此外,专业银行继续承担着某些政府功能,如办理政策性贷款等。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性质和职能得到了更为明确、详尽的法律规定,廓清了以前的许多模糊认识,并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制定了限制性条款,如不得对金融机构的帐户透支,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等。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吴怀农
【期刊名称】《浙江金融》
【年(卷),期】2004()8
【摘要】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和运作已近十年,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转变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赋予政策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投向上的自主权;允许政策行银行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允许推出政策性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

【总页数】3页(P11-13)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政策性金融体系;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产品;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农业发展;立法工作;金融领域;机制问题;银行发展;经营机制;贷款投向;银行利率;来源问题;自主权;允许;运作;资金;业务
【作者】吴怀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1;G521
【相关文献】
1.德日韩政策性银行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J], 陈雁媛;钟贤君
2.后危机时代条件下的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可能性与未来发展方向浅析--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J], 周行
3.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基于国际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反思 [J], 杨明
4.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基于国际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反思 [J], 杨明
5.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哈、俄、德发展政策性银行的经验与启示 [J], 刘克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

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

◎马莅婷芮芳媛【内容简介】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存在政府和市场界限模糊、未立法明确业务范围、业务范围未及时调整、业务界定技术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美、德、日等国家的实践将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的经验总结为:政府和市场界限清晰、通过立法明确限定业务范围、动态调整业务范围、采取分类管理的治理模式等,提出明确政策性银行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与市场化运营的界限、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实行分账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国际经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厘清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的必要性(一)厘清业务边界是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前提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政策性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请示,指出要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功能定位,前提是要厘清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边界。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指出:“政策性银行要明确细化业务边界,落实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

”该《意见》表明,自2015年以来,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至今仍没有被清楚界定,导致分类核算、分账管理、资本约束和补充等一系列后续改革无法完全实现。

(二)厘清业务边界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来说,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目的就是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领域,实际中由于边界不清,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往往出现交叉。

但政策性银行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相对于商业银行明显具有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如果与商业银行一同竞争,不仅会破坏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会降低金融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厘清业务边界是防止滋生套利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政策性银行混业经营可导致其将自营性业务的亏损算作政策性进行挂账,或者用政策性业务的亏损来掩盖自营性业务亏损。

从表面上看是多方盈利,但实质上由政府承担了所有风险。

当前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浅析

当前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浅析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钵 制 初 步建 立 ,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过 程 中越 来 越 多地 发 挥 着 基 础 性 作 用 . 国开 始 进 入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市 我 会 、 立和 谐 社 会 的 新 的 历 电 时 期 随 之 而来 的是 , 出 口政 策 性金 融 业 务所 面 临 的外 部 环 境 已发 生 根 本 性 变 化 在 当 建 进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出 口 、 进 海 外 投 资 和 “ 出去 ” 略 、 展 国际 经 济 合 作 和 经 济 外 交 等 方 面 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在 调 整 产 业 促 走 战 开
结 构 、 化 资 源 配置 、 补 市 场 经 济 缺 陷 、 进 国 民经 济 稳 定 与协 调 发 展 等 方 面 取 得 了 显 著 的 成 果 优 弥 促
{ 财 与 金 融 l 政
当前 我 国进 出 口政 策性 银 行 改 革 与 发展 浅 析
李 刚
( 国人 民银 行 研 究 生部 , 京 10 0 ) 中 北 0 0 9
【 摘 要 】 作为进 出 口 策性金融机构 , 政 成立十 多年来 , 中国进 出口银行在 支持 国家 重点建设 、 促进 机 电产品和
【 收稿 日期 1 0 8 0 — 7 0—4 1 2
本 文 仪代 表 作者 观 点 . 代 表 作 者 所 在 机 构 的 观 点 不
【 作者简 介】李刚(9 1 ) 男. 1 7 一 . 湖北人 , 中国人民银行研 究生部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政策性金融、 金融市场。
【 键 词 】 进 出 口政策性金 融; 关 国际经济 合作 图分类号】 82 F 3. 3
【 文献标识码】 A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第一篇范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支持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资产管理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金融稳定。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资产结构单一政策性银行的资产主要集中在长期贷款和债券投资上,缺乏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这使得政策性银行在面临市场波动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2.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政策性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尤其是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

部分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审批和投后管理方面存在不严格的现象,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3. 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政策性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政策性银行业务的开展,也降低了其经营效益。

4. 资本充足率不足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

这使得政策性银行在面临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资本缓冲。

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 优化资产结构政策性银行应适当调整资产结构,增加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降低单一资产风险。

2.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政策性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处置能力。

同时,应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3. 提升资产管理效率政策性银行应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此外,可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4. 补充资本充足率政策性银行应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资本工具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同时,国家应给予政策性银行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优惠的资金来源和税收政策等。

第二篇范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3W1H和BROKE模型为新视角在探讨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3W1H模型,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候)和How(如何)五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一、前言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于1994年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通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当初国家提出的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

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效应有些方面有悖于初衷,主要表现是政策性银行有商业化的倾向。

按照政策性银行设立的初衷,其职能主要是支持那些国家需要发展,商业性金融不愿或不能介入的项目,但现在的情况是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方面是商业性金融完全可以承担的,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发挥应有的职能。

本论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其性质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宏观政府、微观银行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策略建议
(一)宏观政府方面
1、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政府关系模式
通过在政策性银行方面管理水平进行辨别,政策性银行同国家的具体联系能够细化成依附型、独立型、中间型等不同形式。

系统研究上述形式各自的长处还有不足,根据现阶段具体现状,能够发现中间型从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关键内容为:国家按照政策性银行相关方针、原则、目标
还有相关工作范围及领域,同时结合相关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开展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从这个基础之上保证政策性银行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银行能够开展科学合理的贷前调查还有评估论证,假如借助评估发现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能够驳回要求,政府机构应避免直接进行干预,应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自主权。

2、加快政策性银行立法步伐
在经营过程中《普通银行法》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不过,政策性金融部门工作非常复杂同时由于部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应当避免通过相同法律进行限制。

日本等国政策性金融部门往往通过符合自身具体现状的法律开展控制工作,同时部分国家为一个类型通过相同法律进行管理控制。

每个国家实际手段能够清楚展示政策性金融部门要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了解工作、原则、名称、资金来源、工作、同不同角度的联系等等,给政策性金融部门办理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微观银行方面
1、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来源为政策性银行必须应对的关键难点。

发达国家这种部门往往凭借水平比较高的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从很大程度上要借助财政扶持。

现阶段金融市场水平比较低,扶持力度比较小,政策性金融部门往往无法获得充分的资金;现阶段财政资金比较匮乏,财政赤字比较明显,无法给政策性金融部门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要将具体现状当作落脚点,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资金。

从获取资金过程内应当贯彻下述方针:首先为政策性银行无法开展和商业银行相像的工作;其次为将计划性和市场化有机统一。

也就是在资金调配方面应通过计划途径,应当充分借助市场途径,尤其为给金融部门提供债券,应当避免按照金融部门实际规模进行摊派的手段,不然能够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

根据上述观念,当前政策性银行能够获取的资金关键包括下述部分:首先为财政专项基金;其次为中央银行再融资;再次为借助营造相应的储蓄部门,有
效借助社会储备;还有就是金融债券;最后为给与部分政策性银行相应的自主权,推动其变作对外融资的关键途径。

2、加强政策性资金运用形式
政策性银行往往保持在商业性金融部门还有政府财政中间,主要工作在于凭借政策性金融相关作用,推动经济框架开展科学合理的转变,推动经济框架协调,水平快速提高,同时给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这种情况,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将政策性放款当作关键途径,一些部门能够开展相应的投资工作。

首先,放款从资金运用过程中为特别关键的途径。

同普通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呈现了期限较长、风险明显、收益不明显,标准非常苛刻等性质,不包括部分得到批准能够核销的资金在内,要通过合理手段顺利回收资金,所以,要营造出健全完善的放款回收体系。

其次,政策性银行能够发挥最后贷款人相关作用,能够同普通金融部门保持紧密的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促进普通商业金融部门开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工作。

从现阶段政策性金融业务资金供需缺口明显局面中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再次,在部分政策性金融部门中,能够借助各种途径实现“以少引多”长远规划。

最后,一些政策性金融部门特别为开发银行,同样能够借助投资途径发展不同以往的业务,提高股份持有水平,主要为了展示政府观念,能够对社会资金科学合理的进行调配。

3、强化对政策性银行的外部监管
政策性银行通常没有开展存款业务,所以中央银行往往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政策性银行独特的工作性质同样造成中央银行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无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

鉴于这种情况,想要在政策性银行方面进行控制,关键工作要通过相应的控制委员会开展,赋予其相应的权责。

委员会往往通过财政部长进行领导,其中工作者关键包括了中央银行行长还有计划委员会、相关部委管理者还有关键政策性金融部门管理者等。

四、结论
而我国国内的政策性银行其经营的业务主要还是中长期贷款等,而业务领域也主要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国家政策要扶植的新兴产业和弱势产业。

因此,进一步深化发展及改革政策性银行对于我国经济等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erardo della Paolera Alan M Taylor,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vertibility and developing-country financial crises:lessons from the Argentine bank bailout of the .
2.瞿强.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金融——若干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
3.丁孜山.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林刚.政策性银行怎样动作[J].资本市场信息,2010,(4).
5.贾瑛瑛.探索政策性银行改革——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金融,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