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李静涛《百年舂锄不言休》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李静涛《百年舂锄不言休》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李静涛?百年舂锄不言休?高二传记阅读题及答案我国学术界曾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在钱钟书心中,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那么直呼“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1917年8月9日,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是潮州首富,又是当地著名学者。

饶锷致力于考据学,家中藏书10万卷。

他为儿子取名“宗颐〞,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那样的大学者,饶宗颐三四岁时,父亲便教他诵读经典。

10岁时,他已经阅读了?通鉴纲目??纪事本末?等古籍,并跟随名师学习,打下了绘画、书法和古文的深厚根基。

1930年秋,14岁的饶宗颐以优异成绩考入潮州金山中学学堂。

当时在潮州能考上金中的,都相当于“举人〞,享受礼遇。

但饶宗颐觉得“在学校获益不大〞,入学后没多久,就回家自修,开明的父亲并未反对。

16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

“父亲留下庞大的财产与大批书籍,在这两者之中我选择了书籍。

〞他继承父亲遗志,完成?潮州艺文志?,踏出了学术生涯的第一步。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宗颐曾在中山大学任艺文纂修,同时参加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潮州沦陷后,饶宗颐不得不辗转于广东香港之间。

父母早逝,战乱动乱,让他较早地参透何为心无挂碍。

他一生面对逆境,往往比拟达观、超然,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在香港,饶宗颐有时机接触到很多善本、孤本,为以后的治学打下了根底。

1952年,并无大学学历的他受聘成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

饶宗颐主讲目录学、文字学、?楚辞?和汉魏六朝文学,他的潮州话、普通话与粤语都能讲得流畅标准,受到学生欢送。

港大授课之余,饶宗颐还前往新亚书院讲授“老子〞等课程,同时继续研究敦煌学。

饶宗颐不喜欢政治,专心治学。

他将著述又涉政的人称为“早达〞,“忘文学而求‘名’,不知道名之为‘害’〞。

但他也关注世道人心。

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股市大跌,每天都有股民跳楼自杀,饶公亲自书写了?般假设波罗蜜多心经?。

字很大,每个约一平方米,由香港政府出资,按照原始尺寸,在大屿山建了“心经简林〞,来安抚市民的心灵。

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A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A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A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第三单元A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

但是二手房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

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追忆孙中山先生,正如中山大学校歌所唱“你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矗立在雨天”,虽然先生已逝,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瑜伽虽然深受女性所欢迎,但并非女性专利,其实男士更需要瑜伽来缓解身心压力,印度大多数大师级的瑜伽人物是男性。

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C.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之后,各种以青蒿素为名目的保健品也搭上了屠呦呦的便车,被贴上“抗癌杀虫”等极有诱惑力的时尚标签,在网上热卖。

D.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古代陵墓。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提起艰苦的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充满怀恋。

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就这么悄然绽放。

从事科学事业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

身处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相反________。

匠人与大师

匠人与大师

初中阅读精选及答案(一)匠人与大师①在社会上常听到称呼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而大师则在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重构等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只作为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更重要的还因为数学、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阅读附答案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阅读附答案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共8分)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

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字。

②然而,对文字的滥用和扭曲,现在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现象。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

一些喜欢求新逐异的年轻人,把自造“火星文”为时尚,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把“请不要使用错别字”转换成“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可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欢渡(度)春节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看来,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

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

④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

它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萧索意绪。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人周邦彦妙写荷花神理,尽显一派绝佳风致。

⑤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⑥任何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

上古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汉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解说】香港大屿山凤凰山麓,有一处由38条木柱组成的大型户外木刻群——心经简林。

这里的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的《心经》经文,行至此处,令人感到平静祥和。

饶宗颐生前很喜欢心经简林宁静清幽的环境,去年2月于香港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被撒在了这里。

清明将至,记者跟随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一起来到心经简林,倾听他回忆饶公其人。

【解说】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其学茹古涵今,贯通中西,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李焯芬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饶公结缘,后来代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一直支持饶公的研究工作。

在李焯芬的记忆里,饶公治学严谨,心无旁骛,经常一天花费18-20个小时在学术上,而且他心系社会,关心国计民生。

香港经济低迷时期,饶老将手书的《心经》赠予港人,以鼓舞士气。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这个心经简林,是大概20年前开始构思的。

20年前有场亚洲金融风暴,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市民,对好多人有很大的影响。

股票(跌)下来了,楼价也(跌)下来了;好多人借了钱也不够还贷,借钱买楼,楼卖了都不够还贷,变成了负资产。

很多人就很烦恼,很苦恼。

饶老就看到这种情况,他这个人非常慈悲,非常关心别人,他就想了想,他是一个书法家,他就写了《心经》260个字。

他希望整个香港“阖境安康”,大家都生活得非常好,非常的愉快,经济也能恢复过来,不像亚洲金融风暴那个(时期);结果过了几年香港的经济又恢复了,那倒是按他的祝福来实现了。

【解说】饶宗颐一生爱莲花,他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莲花的身影。

李焯芬说,饶公不仅爱莲花的高洁,而且莲花的茎支撑着莲叶和莲花,象征着一种担当。

【同期】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他特别喜欢莲花,他的画里面有很多莲花;喜欢莲花也不单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高洁,中通外直。

他特别喜欢莲花,夏天去荷塘里面可以看到,一枝枝的莲花的茎,上面就是一片片的莲叶,一朵朵的莲花。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饶宗颐的“三心”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饶宗颐的“三心”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饶宗颐的“三心”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文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名言,要注意分析名言的含义,饶宗颐先生的“三颗心”实际上是他的人生态度和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成为国学大师的条件。

“好奇心”是他研究学问,孜孜不倦的兴趣动力。

“孩童心”就是要保持孩子般的纯真,表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专心与虔诚。

“自在心”就是佛教所说的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又可理解为安闲自得,无拘无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确定立意,也可以综合对“三颗心”的理解确定立意。

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作文的切入点。

范文展示像孩子那样拥抱世界你可还记得,当你还在吚呀学语时,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像一颗种子渴望雨露那样期待关爱,像一株小苗热爱阳光那样热爱生活,盼望一阵单纯的风催开喜悦的花朵。

是的,我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

当捡到一个钱包时,他们会选择归还失主,因为他们只单纯地想着失主的着急,而不会考虑钱包里的钱财;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在他们心底有个简单的信念:“我们应该帮助别人”…… 而一旁的“大人”呢?对倒在地上的老人不管不顾,对挑篮在地小摊冷眼旁观,甚至趁火打劫,做事之前都要先考虑对自己的利益有多少……我们是什么时候将那颗天真单纯的心弄丢了的呢?不少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用钢铁武装自己,主动关上了与人交往的那扇门,把自己关住谁也打不开房间,以满身的尖刺和冷漠面对世界。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练习国学大师饶宗颐,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像梵学,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

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

“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

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38语段的压缩与扩展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38语段的压缩与扩展 含答案解析

练案38语段的压缩与扩展一、对点练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古典文献遗产,其时代属于商王朝后期。

甲骨文出自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特殊人群之手,包括商王、贵妇、王室成员、卜官、贵族、各方巫师、地方要员等。

这些人以特有的占卜文例形式(通称甲骨卜辞)或记事文例形式(通称记事刻辞),在龟甲兽骨上刻下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追求的日常生活事象,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记下了大量的神名、先王先妣名、贵显人物名、诸侯方国君长名、部落族长名、外交使者名与神话传说人物等,揭示出王位继承法与婚姻亲属制的特点,王事与臣属活动的政治景观,重大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情感表现,商王与诸侯方国的关系,官僚机构与职官的职掌,社会生活中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不同族群的宗教意识观念,军事战争中的武官、军队组织、武器装备和攻防行事,丧葬祭祀中人殉人祭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及其与墓主的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填补了史书的缺载。

2.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概括三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20字。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

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

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

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

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
国学大师饶宗颐
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在香港,饶公是名人,
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
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
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
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
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
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
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
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
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
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
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
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

我家里有那
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
校上课的还多。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
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
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

饶公
说,我的梵文是与一位印度学者“换”来的。

50年代末,那位在内地留学过的学者提出向我学《说文解字》。

我正好想用
功学学梵文,于是与他讲了条件:用《说文解字》交换梵文。

此后几年间,我们互为老师,都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

饶公说,‘‘求阙’’是曾国藩的话。

他认为做人、做
学问,都要“求阙”。

“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

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公是史学家,他说,最令我兴奋的是今天中国不断地
有很多新东西(出土文物)从地下冒出来了。

而这些东西又
带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答。

比如,遇见冒出来的东西以
后,发现有的文字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
方。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你就要解答了,我是研究这方面的,
我有找出答案的责任,我要研究。

我不能不研究,别人有没
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

我不理,我对它有兴趣,我就要研究。

价值这个东西很难讲,我看有
价值,别人看毫无价值。

在学术上,越有争执的东西,越需
要讲出一个道理来。

我就是要找出这个“道理”来。

了解饶公的人说,别看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
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

他周游世界,精通英、法、德、
日文。

他研究国学,不仅从中国古籍中找材料,还密切关注
着考古的新发现。

例如,他用四川三星堆考古成果,印证以
往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取得新的重要发现。


借鉴西方汉学家研究方法,从印度和西域文字典籍入手,拓
展汉学研究的视野。

他还利用敦煌写卷的新资料,深入研讨
诸多史学之谜;通过“比较古文字学”,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难怪季羡林教授称其在掌握材料、运用材料上“令人
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
又专。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A.文章在一开篇,就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形象。

他既是名人,更是奇人。

B.正因为饶宗颐对佛、道都深有研究,他才把赴聘中
大,生病滞留香港,从而正式步人国学之门这一经历看成是
一种缘分。

C.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学问分归八个门类,郑炜明却
把其细分为十五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饶宗颐治学涉猎领
域非常广泛。

D.饶宗颐打小就泡在自家的小图书馆里。

由此可见,
学问可以“熏”出来,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一定环境中培养而成。

E.“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

”寥寥数语,源自饶宗颐独立不羁的学术精神。

【答案】答C得3分,D得2分,E得1分,答A.B 不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