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 复习重点(1)

护考 复习重点(1)
护考 复习重点(1)

护考复习重点

第一节呼吸系统解刨生理

1.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婴幼儿呈腹隔式呼吸。

2.小儿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

3.胸膜腔特点密闭、负压、少液、无气。

4.肺具有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

5.肺位于胸腔内,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6.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下腔炎症时易引起水肿。

7.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主要功能是从外界吸入O2呼出CO2

第二节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人的护理

1.喉梗阻时可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控制水肿和渗出,可消除粘膜水肿。

2.缺氧者予以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用异丙嗪镇静。

3.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特征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

1.体温超过38.5℃时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2.症状以咳嗽为主,体检肺部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干、湿罗音。

3.婴幼儿可发生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以喘息为突出表现,又称喘息性支气管炎。第四节肺炎病人的护理

1.婴幼儿肺含血多而含气少,易患肺炎。

2.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是小儿肺炎发病的本质。

3.肺炎球菌肺炎最具特征的表现是咳铁锈色痰,克雷伯杆菌肺炎胶冻样痰,葡萄球菌肺炎黄脓痰,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绿色脓痰。

4.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5.肺炎球菌性肺炎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7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

6.休克型肺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体温不升。

7.休克型肺炎治疗最重要的是补充血容量;体位首选中凹卧位。

8.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受凉、淋雨、疲劳等诱因。典型表现多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呈稽留热型,患侧胸痛明显。

9.肺炎球菌性肺炎典型病理改变为4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及消散期。

10.肺炎链球菌肺炎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是寄居在呼吸道的一种正常菌群。患

者多见于既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男性病人。

11.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因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

12.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主要是肺炎链球菌。

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

1.大咳血者绝对卧床休息,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取患侧卧位;告知病人在咳血时不能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导致窒息;发生窒息时,立即置病人与头低足高位,轻拍背部以利于血块排出。

2.引流一般与餐前或餐后1-2小时进行,每次引流15-20分钟。

3.引流体位(1)右肺上叶和左肺上叶尖端(左肺上部):坐位或立位;(2)右肺中叶或下叶:左侧卧位头低足高;(3)左肺上叶的前面肺节(左肺中部)或左肺下叶:右侧卧位头低足高。

4.X线检查典型者可见不规则的蜂窝状透明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可有气液平面。

5.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咳血。可闻及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罗音,发绀和杵状指。

6.婴幼儿期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如麻疹、百日咳、肺炎等。

第六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

1.长期家庭氧疗(LTOT)(1)具体体征:PaO2≤55mmHg或SaO2≤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一般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持续时间>15h/d,睡眠时不可间歇。(2)PaO2≥60mmHg或SaO2升至90%。

2.呼吸功能锻炼鼻吸口呼,吸与呼的时间比1:2或1:

3.

3.COPD患者应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方式,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5%-29%。

4.呼吸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肺气肿患者残气量增加。

5.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除有慢支的症状外,同时伴有逐渐加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6.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简称咳、痰、喘、炎)。

7.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诊断标准病人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

第七节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1.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最有效,对正在发作哮喘者无效。

2.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药物,吸药后用清水漱口,口服宜在饭后。

3.茶碱类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引起

血压剧降,严重者心搏骤停。

4.β2受体激动药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如沙丁胺醇,首选吸入法。

5.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6.哮喘的典型症状是发作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7.尘螨、花粉、细菌、病毒、摄入鱼虾等环境因素可以诱发哮喘。

8.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的本质,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

第八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氧疗原则为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一般吸入氧浓度为25%-29%,流量为1-2L/min,24小时不间断吸氧。

2.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镇静麻醉剂,

3.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时洋地黄类强心药快速、小剂量,利尿药缓慢、少量和间歇。

4.昼夜夜醒、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是肺性脑病的表现。

5.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右心室肥厚。

6.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肺动脉高压是形成肺心病的关键环节。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COPD等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第九节气胸病人的护理

1.自发性气胸的主要表现是突发性胸痛。

2.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拔除引流管,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再盖上厚敷料,胶布固定。

3.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运送病人时,用双钳夹管,并防止滑脱,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

4.气胸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血胸则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8肋间隙。

5.张力性气胸处理要点为穿刺胸膜腔排气减压。

6.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要点为将开放性气胸立即变为闭合性气胸。

7.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尽积气,或行闭式胸腔引流术。

8.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

9.张力性气胸为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纵隔显著向健侧移位,形成皮下气肿。

10.开放性气胸为外界空气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可出现纵膈扑动。

第十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1.对于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的患者,要禁用麻醉药,慎用镇静药,防止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2.Ⅱ型呼吸衰竭鼻导管持续(>15h/d)、低浓度(<35%)、低流量(1-2l/min)吸氧,若给氧过程中出现呼吸过缓、意识障碍加深,需警惕二氧化碳潴留。

3.Ⅰ型呼吸衰竭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

4.动脉血气分析是确诊呼吸衰竭及分型最有意义的指标。

5.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6.Ⅰ型呼吸衰竭只有PaO2<60mmHg;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PaO2>50mmHg。

7.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最常见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十一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1.一般需高浓度(>50%)给氧,才能使PaO2>60mmHg,或SaO2>90%。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很难达到效果,需及早应用机械通气来纠正缺氧。

2.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的最重要措施。

3.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是诊断为ARDS必备条件。

4.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

5.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