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工艺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布料预处理:对涤纶布料进行洗涤、漂白等预处理工序,以去除污渍和杂质,并提高布料的染色性能。
2.染色配方设计:根据染色要求,确定分散染料的种类、用量及其他助剂的添加量,设计染色配方。
3.染色溶液准备:按照染色配方,将染料、助剂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成染色溶液。
4.染色操作:将布料放入染色机中,将染色溶液加入染色机中,控制染色时间、温度和染色速度等参数,进行染色操作。
5.染料固定:染色完成之后,将布料从染色机中取出,经过清洗、漂洗等工序,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牢固,提高染色的色牢度。
6.后处理工序:染色完成后,对染色布料进行后处理工序,如烘干、整理等,使布料具有所需的柔软、光泽和手感。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操作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染料,并参考染色配方设计染色方案。
2.按照染色配方,将染料、助剂等称量准备好。
3.将分散染料、助剂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成染色溶液。
4.将涤纶布料预处理,去除污渍和杂质,以提高染色效果。
5.将预处理后的涤纶布料放入染色机中,加入染色溶液。
6.控制染色机的温度、时间和染色速度等参数,进行染色操作。
7.染色完成后,将布料从染色机中取出,经过清洗、漂洗等工序,使染料与纤维结合牢固,提高染色的色牢度。
8.对染色布料进行后处理工序,如烘干、整理等,使布料具有所需的柔软、光泽和手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的注意事项。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根据不同的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散染料种类和使用方法。
2.在染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染色参数,如温度、时间、染色速度等,以保证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3.接触染料和染色助剂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染色机和其他染色设备要保持干净,以防止杂质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5.染色前对布料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渍和杂质,以提高染色效果。
(精选)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其原理

二、热溶染色法原理和染色方法
• 热溶温度除和被染物的纤维性质有关外, 还应与染料的性能相适应,即不同的染料, 要求不同的热溶温度。
– 有些染料耐热性能较好,升华牢度较高,热溶 温度较高,一般得色越好。
三、热溶染色法原理和染色方法
• 热溶设备
– 热风导辊式:最常用,时间长,幅度不 易控制
– 热风针板式:可控制幅度,但热溶时间 难以保证
– 高温过热蒸汽式:相同时间,则温度可 低些;相同温度,则时间可短些
– 接触加热式:相同时间,则温度可低些; 相同温度,则时间可短些
四、载体法染色原理和染色方法
• 在染掖中加入某些酚、芳胺、联苯等称为载体或携 染剂的助剂,使分散染料在100℃左右就可以大大 加速对涤纶纤维的上染,提高上染百分率。用常压 设备进行染色。
纤维上染料
• 染料和纤维之间主要是范德华力、氢键 和电荷转移力
分散染料的上染过程
• 分散染料的悬浮液中,有少量分散染料溶 解成为单分子,因此在染料的悬浮液中存 在着大小不同的染料颗粒和染料单分子, 染料溶液呈饱和状态。
• 染色时,已溶解的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 被纤维表面所吸附,并在高温下向纤维内 部扩散,随着染液料也不断释放出来,不断提供单分 子染料,再吸附、扩散,直至完成染色过 程。
二、热溶染色法
• 特点
– 热溶染色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适宜于大 批量生产
– 能染浅、中色,染料利用率比高温高压法染色 低
– 对染料的升华牢度要求较高 – 织物所受张力较大
• 应用
– 主要用于涤纶机织物的染色 – 目前是分散染料染涤/棉混纺织物的主要方法
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

实验九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实验内容:用高温高压染色法染涤纶纤维实验目的:学习高温...本实验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即使涤纶
实验九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纤维在120-130 C的高温下,纤维大分子链段运动.._
一.实验内容:用高温高压染色法染涤纶纤维
二.实验目的:学习高温高压浸染法染涤纶纤维的工艺方法。
三.实验原理:
涤纶纤维大分子排列整齐,纤维的疏水性强,一般采用分散染料在特定的条件下染色-热熔或高温高压法。
本实验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即使涤纶纤维在120 —130C的高温下,纤维大分子链段运动加剧,产生瞬时空隙使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固着在纤维上。
四.实验主要仪器,材料,染化料:高温高压染色机,纯涤织物,分散染料,醋酸等
五.实验处方及工艺条件:
1 .处方:分散染料(%o.w.f)1
扩散剂(g/l)1
渗透剂(ml/l)2
浴比:1:50 用醋酸调pH4.5-5
2 .染色曲线:
60 C入染
3.工艺流程:
织物润湿挤干-放入染杯-按升温曲线染色-取出-水洗-还原清洗-水洗-晾干
六.思考题:比较高温高压染色和热熔染色的染色效果,简单说明原因?。
涤棉针织物分散直接染料两浴浸染法工艺设计方案

涤棉针织物分散直接染料两浴浸染法工艺设计染整912 潘梅09201316 1产品特点涤棉针织物具有吸湿,透气,手感柔然,膨松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能满足人民对针织物内衣外穿的要求。
涤棉混纺织物,既具有纤维素纤维吸湿透气的功能,又具有涤纶良好的保型性,极佳的悬垂性,免烫性和染色牢度,深受人们的喜爱。
2工艺流程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练漂→丝光→染色→印花→后整理→成品3工艺内容(1)坯布准备①坯布规格:线密度14.5tex×2,幅宽150cm,平方M重180g∕m2。
②坯布检验:物理指标:原布幅宽、平方M重,纱的线密度和强力等。
外观疵点:纱的质量,油污纱,破洞,漏针等织造过程中形成的此病。
抽取其总量的10%左右,也可以根据原布的质量情况和品种要求适当增减。
○3配缸:翻布:为防止流通过程中的污渍和正面染色疵点(色渍和擦伤等)的产生,所有坯布应以反面朝外为原则。
配缸依据:应依据设备容量而定,常把同规格、同工艺的坯布划分为一类进行分批。
按照机器生产能力和所要加工品种的任务,将相同规格和加工工艺的针织物配缸,并计好重量,以便染料加入时准确计量。
注意事项:配缸时将坯布翻摆在堆布板上,同时将两个布头拉出,布头不能漏拉,并做到正反一致。
○4缝头:将配缸针织物逐匹用缝纫机缝接,使所要加工的针织物头尾相连,以便在溢流染色机中均匀循环加工。
缝头要求:平整、坚牢、边齐、针脚疏密一致,不漏针和跳针。
或布头打4个均匀结头,使布面受力尽可能均匀。
(2)烧毛①烧毛目的:纤维在纺纱、并线和织造中经受的摩擦,使布面形成长短不一的绒毛,它不仅`使织物表面不光洁、影响外观、容易玷污,同时给染整加工带来麻烦.烧毛就是要烧去长短不一的绒毛,提高织物的光洁度。
②烧毛原理:烧毛是原布以平幅状态迅速地通过火焰或灼热的金属表面,利用绒毛与布身升温速度不同的原理把表面绒毛烧去,而织物本身不受损伤。
○3烧毛方式选择:气体烧毛机,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
一种涤纶连续热熔染色用分散液体染料的制作方法

一种涤纶连续热熔染色用分散液体染料的制作方法引言在纺织印染工业中,连续染色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方法,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涤纶连续热熔染色作为一种高效的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生产中。
本文将介绍一种制作涤纶连续热熔染色用的分散液体染料的方法。
1. 原料准备1.1 染料原料选择在制作涤纶连续热熔染色用分散液体染料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染料原料。
由于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其特性需要特殊的分散染料才能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我们可以选择合成分散染料,如黄色2G、红色3B、蓝色3R等,这些染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上色性,在涤纶连续热熔染色过程中能够均匀地渗透到纤维中。
1.2 杂质去除染料原料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杂质去除处理,以保证染料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溶解染料原料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并进行过滤、离心等操作,去除其中的杂质颗粒和固体颗粒。
1.3 染料浓度调整染料的浓度是影响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浓度来制备涤纶连续热熔染色用分散液体染料。
通常情况下,染料浓度一般在0.5%~6%之间。
2. 制备工艺2.1 溶解首先,将选定的染料原料溶解于适量的有机溶剂中。
可以选择丙酮、乙酸乙酯等常用有机溶剂。
根据染料原料的性质和溶解度,可以确定合适的溶解条件,如溶解温度、时间等。
2.2 过滤溶解后的染料溶液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可以使用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操作,以保证溶液的清洁度。
2.3 精炼过滤后的染料溶液较为纯净,但还可能存在一些微小的颗粒和杂质。
我们可以通过离心或其他精炼方法进一步提高溶液的纯净度。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4 结晶染料溶液经过精炼后,可以进行结晶处理,以提高染料的稳定性和储存性。
结晶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和浓度等条件来实现。
在结晶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助结晶剂,如甲醇、乙醇等,来促进结晶的进行。
2.5 干燥结晶后的染料经过分离和洗涤等处理,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涤纶分散染料的工艺设计1

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工艺设计系(部):轻化工程系班级:染整1101学号:11201007姓名:顾彩霞指导老师:封怀兵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工艺设计【摘要】:涤纶纤维通常具有显色性低、染色牢度差、提升性较高和上染速率快等特点,因此适合于纤维染色地分散染料,应具有颜色强度高、染色牢度高、移染性好、提升性好、匀染性好及相容性好地特点•经过实验,SE型分散染料符合要求•文中介绍了pH、时间、浴比对染色性能地影响.最终确定染色工艺配方为:分散红2%,分散剂1g/L,醋酸2g/L,pH值为5 ,染色温度为12 5〜130 C ,保温4 0mi n.关键字: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1.前言涤纶属疏水性化学纤维.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目前能对其进行工业化染色地染料.只有分散染料.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地上染过程.可看作是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中地溶解过程.是纯粹地物理过程.染料分子与纤维主要依靠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偶极引力而结合. 染色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涤纶纤维对分散染料地吸附、分散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地扩散、分散染料地扩散与反扩散地迁移平衡2. 涤纶织物地染色特征超细涤纶地染色性能既与一般涤纶地染色性能有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一般涤纶或是超细涤纶,结构都很紧密,都缺乏极性基团,而且染色困难.在用分散染料染色时,两者地染色机理都是:分散染料在染浴中分散。
染料溶解。
吸附到纤维表面上。
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咼温咼压染色分散染料地高温高压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地方法,适合升华牢度低和分子量较小地低温型染料品种.用这类染料染色匀染性好,色泽浓艳, 手感良好,织物透芯程度高,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用于涤棉混纺织物地染色.高温高压染色通常在130C左右温度下染色,该温度高于涤纶地玻璃态转变温度,纤维无定形区地分子链运动剧烈,纤维分子间自由体积增多增大,同时染料分子地动能增加.随着染料颗粒聚集,染料单分子被纤维吸附,并迅速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然后随着染色温度降低,纤维分子链段运动停止,自由体积缩小,染料与纤维分子间以氢键、范德华力以及机械作用而固着.染料要求:良好地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地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地染色效果.分散染料地高温高压染色可在高温高压卷染机和喷射、溢流染色机上进行,适宜于染深浓色泽,染色pH值一般控制在5~6,常用醋酸和磷酸二氢铵来调节pH值.为使染浴保持稳定,染色时尚需加入分散剂和高温匀染剂. 一、工程设计思路和原则实验方案表1工程实施方案二、实验准备仪器与材料地选定:仪器设备:高温高压染色小样机、烧杯(200mL )、量筒(100mL)、移液管(10mL、5mL)染化药品:分散剂NNO、分散红、醋酸实验材料:涤纶织物(重2g)三、操作步骤坯布一前处理一高温高压染色一降温80 C溢流水洗一水洗一还原清洗一溢流水洗一水洗一氧化水洗一水洗一出布实验操作步骤:①根据实验方案计算染料及助剂用量,并配置染液.②移取染液置于高温高压染色小样机地不锈钢染杯中,布样用水润湿并挤干,挂在染杯地芯架上,放入染杯,加盖拧紧.③按如下工艺曲线染色:④把染杯装入小样机内,启动小样机,按工艺曲线运行.⑤程序完成关闭电源,用夹子取出染杯,放入自来水中冷却后取出⑥水洗,烘干.染色过程:1)40C温水化料,过滤.2)慢慢升温至120~130 C,再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3)保证染料均匀上染.4)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5)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地染色牢度和鲜艳度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 C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 C,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1)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 C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 C /min,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2)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3)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浴比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耗能耗水.四大样实例1. 工艺流程配锅T接头T前处理T 染色f水洗- f 脱水f理布f缝头f烘干、定型T检验T 打卷、包装f入库.2. 染色处方消泡剂0.25% 染色处方:匀染剂S S -972.5% 防皱剂1% N N O 0.5% H A C 适量(调节 P H 值至5)分散红S E - G F L 0.04%方还原清洗处氢氧化钠 2 3 g / L保险粉4g/L工艺升温曲线见图1.3. 工艺措施①控制匀染性②防止折痕疵点③染色后还原清洗④脱水设备:脱水设备采用真空脱水机,可防止织物擦伤.五、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织物,同时掌握了涤纶纤维地染色工艺.在整个工艺中了解了分散染料地性质、特点、染色原理、染色性能以及染色方法.六、参考文献马正升,宋心远。
(工艺技术)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无定形区约为67℃结晶区约为81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定形温度Tg 定形温度Tg未定形75 90 105120 123 150 125180 122 210 115230 105 245 90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1.高温高压染色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织物品种适应性好,适用的染料范围广,染料利用率高对设备要求高,需密闭间歇式,染色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调节剂等高温高压染色,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温度控制不匀,出现晶体增长现象高温染色,表面易析出低聚物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染料要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染色过程(1)40 ℃温水化料,过滤(2)慢慢升温至120~130 ℃,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度和鲜艳度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1)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min,保证染料均匀吸附(2)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3)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浴比: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大,耗能耗水匹染:10:1~30:1分散剂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1)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均匀,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2)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2.热熔染色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一般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染色浸轧液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染料颗粒要特别匀细,渗透性及分散稳定性要好二浸二轧,室温,涤棉织物轧余率一般为50~60%焙烘固色(热熔)温度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选择,一般为180~220℃,时间2~1min染色工艺条件(1)润湿剂或渗透剂润湿剂可以排除织物中的空气,有利于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织物前处理充分,可不加(2)泳移现象及防止因染料对涤纶缺乏亲和力,容易发生烘干现象合理烘干方式提高浸轧效果,减少带液率,涤棉带液率降低到20%~30%后,不会发生明显泳移加入适量防泳移剂热熔染色时间和时间选择织物烘干后,染料停留在纤维表面,没有与纤维发生固着,通过高温热焙烘,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把纤维染透,完成固色——热熔固色温度高——染料升华较多拼色时,染料耐升华性应相近3.载体染色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能,在常压100℃条件下染色设备简单,适合毛涤织物染色另外,载体对染料具有亲和性,对染料溶解能力高,提高染料浓度,提高吸附和扩散;过高,也不好但载体有毒性,存在环境污染,残留载体不易洗净,影响染色牢度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
染整工艺原理:第五节 分散染料的染色

(本部分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冷水进缸→温水2道(60~65℃,2道) →60℃起染色2道→1道升温至100℃→ 1道升 温至110℃→ 1道升温至120℃→1道升温至 130℃→130℃保温染色6道→冷水洗2道→还 原清洗(38% NaOH 3ml/L、85%保险粉 2.5g/L、表面活性剂3g/L,70~80℃,2道) →水洗 (40~50℃,1道)→冷水洗→出缸
散纤维、毛条、纱——高温高压染纱机 针织物——溢流或喷射染色机
(一)、高温高压染色法
为什么选用高温高压染色法? ∵高温、高湿效应提高了涤纶的染色性能
高温利于染料上染
纤维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分子间微隙增大 染料溶解度提高,染料分子运动动能增加
高湿利于染料上染
水的增塑作用,使纤维分子间微隙增大
分散染料的上染过程
分散染料的悬浮液中,有少量分散染料溶解成 为单分子,因此在染料的悬浮液中存在着大小 不同的染料颗粒和染料单分子,染料溶液呈饱 和状态。
染色时,已溶解的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被 纤维表面所吸附,并在高温下向纤维内部扩散, 随着染液中染料单分子被吸附,染液中的染料 颗粒不断溶解,分散剂胶束中的染料也不断释 放出来,不断提供单分子染料,再吸附、扩散, 直至完成染色过程。
一、涤纶的结构特点
涤纶纤维分子链上无大的侧链和侧基,线形 状态良好,分子排列整齐,结晶度高,无定 形区结构比较紧密,纤维分子间的微隙小, 没有适当容纳染料分子的空隙,在纤维表面 还有结构紧密的表皮层。
一、涤纶的结构特点
涤纶属于热塑性纤维 Tg:结晶度↑,T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结晶区约为81 ℃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 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 Tg 定形温度 Tg
未定形 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实际染色时, 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 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 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 染料分子量越大, 二者相差越大
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
1.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
织物品种适应性好, 适用的染料范围广, 染料利用率高
对设备要求高, 需密闭
间歇式, 染色时间长, 生产效率较低
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 pH调节剂等
高温高压染色, 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
温度控制不匀, 出现晶体增长现象
高温染色, 表面易析出低聚物
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
染料要求: 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 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
染色过程
( 1) 40 ℃温水化料, 过滤
( 2) 慢慢升温至120~130 ℃, 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 上染速率迅速提高, 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 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 3) 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 4) 然后降温, 进行还原清洗, 水洗等后处理, 彻底去除浮色, 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度和鲜艳度
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 温度不能超过145℃, 否则纤
维会造成损伤, 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
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
( 1) 染色升温阶段: 在70~110℃温度区间, 染料上染速率很快, 要严格控制1~2℃/min, 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 2) 染色保温阶段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并增进染料移染, 染匀染透
( 3) 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 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 其后快速降温, 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
pH值
控制在5~6之间, 色光纯正、色泽鲜艳, 上染百分率高;
高温碱性, 染料水解,
碱性太强, 织物损伤大, 手感差
但酸性染色, 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浴比:
小, 节能节水, 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
大, 耗能耗水
匹染: 10: 1~30: 1
分散剂影响
匀染剂( 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 1) 缓染剂
经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 延缓染料上染, 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 从而染色均匀, 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
( 2) 移染
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
载体有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 会产生沉淀, 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2.热熔染色
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
连续化生产, 生产效率高, 用水量少, 污水少, 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
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 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一般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染色
浸轧液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
染料颗粒要特别匀细, 渗透性及分散稳定性要好
二浸二轧, 室温, 涤棉织物轧余率一般为50~60%
焙烘固色( 热熔) 温度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选择, 一般为180~220℃, 时间2~1min
染色工艺条件
( 1) 润湿剂或渗透剂
润湿剂能够排除织物中的空气, 有利于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
织物前处理充分, 可不加
( 2) 泳移现象及防止
因染料对涤纶缺乏亲和力, 容易发生烘干现象
合理烘干方式
提高浸轧效果, 减少带液率, 涤棉带液率降低到20%~30%后, 不会发生明显泳移
加入适量防泳移剂
热熔染色时间和时间选择
织物烘干后, 染料停留在纤维表面, 没有与纤维发生固着, 经过高温热焙烘,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把纤维染透, 完成固色——热熔固色
温度高——染料升华较多
拼色时, 染料耐升华性应相近
3.载体染色
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能, 在常压100℃条件下染色设备简单, 适合毛涤织物染色
另外, 载体对染料具有亲和性, 对染料溶解能力高, 提高染料浓度, 提高吸附和扩散; 过高, 也不好
但载体有毒性, 存在环境污染, 残留载体不易洗净, 影响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染色原理及工艺
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
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 称为醋纤染料。
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 锦纶、涤纶相继出
现, 特别是涤纶, 由于具有整列度高, 纤维空隙少, 疏水性强等
特性, 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 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
因此, 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 当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
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 但由于品种较多, 使用时
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 一) 分散染料一般性质分散染料结构简单, 在水中呈溶解度极低的非离子状态, 为了使染料在溶液中能较好地分散, 除必须将
染料颗粒研磨至2μm以下外, 还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 使染料成悬浮体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
分散染料按应用时的耐热性能不同, 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
其中低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低, 匀染性能好, 常称为E型染料; 高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较高, 但匀染性差, 称为S型染料; 中温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介于
上述两者之间, 又称为SE型染料。
用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肘, 需按不同染色方法对染料进行选择。
( 二) 分散染料染色方法由于聚酯纤维具有疏水性强、结晶和整列度高、纤维微隙小和不易润湿膨化等特性, 要使染料以单分子形式顺利进入纤维内部完成对涤纶的染色, 按常规方法是难以进
行的, 因此, 需采用比较特殊的染色方法。
当前采用的方法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高温热溶法等三种染色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了不同的条件使纤维膨化, 纤维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同时加入助剂
以提高染料分子的扩散速率, 使染料分子不断扩散进入被膨化和
增大的纤维空隙, 而与纤维由分子间引力和氢键固着, 完成对涤
纶的染色。
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 故要依靠加入染料和溶液中的分散剂组成染液。
为防止分散染料及涤纶在高温及碱作用下产生水解, 分散染料的染色常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
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 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
纶内部时, 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 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
染剂。
利用载体对涤纶染色的原理是涤纶中的苯环与染料分子中的芳核
间有较大分子间引力, 涤纶能吸附简单的烃类、酚类等, 这些化学品就成为载体。
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 纤维空隙增大, 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
同时由于载体本身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 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 把染料
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 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 而且能减少
纤维的表面张力, 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入纤维空隙区域,
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 促使染料与纤维结合, 从而完成染色
步骤。
染色结束后, 利用碱洗, 使载体完全去除。
常见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甲酯等, 由于大都具有毒性, 对人体有害, 当前已很少应用, 故这里只作一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