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冲刺背诵材料

高考生物冲刺背诵材料
高考生物冲刺背诵材料

2011届高三最后冲刺背诵资料(含科技、社会热点)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DNA病毒: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NA核心);RNA病毒:HIV病毒、H1N1病毒等(蛋白质外壳+RNA核心),特点: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中才能进行自我繁殖等生命活动。

2、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蓝藻:颤藻、发菜、念珠藻等;细菌: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类)

真核细胞(动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等)

3、细胞的统一性: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结构和物质

4、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

⑴元素:C、H、O、N、P、S、K、Ca、Mg、Fe、Cu、B、Zn等;其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分别是?

⑵化合物:①无机物(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为:自由水(多):良好的溶剂、是细胞中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代谢旺盛时含量较多,在逆境(如寒冷等)下含量减少与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无机盐:离子。重要有机物的组成成分、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②有机物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组成元素、单位(氨基酸)、脱水缩合、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核酸:组成单位(核苷酸-五碳糖、磷酸、含氮碱基)、种类、结构及其功能

糖类:单糖(葡萄糖、脱氧核糖、核糖、果糖、半乳糖等)、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肝糖原(调节血糖平衡)和肌糖原:动物的主要储能物质;淀粉:植物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脂质:脂肪: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胆固醇: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促进脂质的运输;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性激素(也属于类固醇物质):促进性器官发育成熟及生殖细胞的成熟)。

5、细胞结构正确识别各部分⑴细胞膜组成成分、结构模型、结构特性(一定的流动性)与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⑵细胞质: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核膜与核孔、染色质与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拷问:“动力工厂”;能量转换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的病毒或病菌的;低等植物与动物共有的;真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与蛋白质(酶、抗体、胰岛素等)合成与分泌过程有关的结构;与有丝分裂有关;脂质的合成场所;只能发生A-U、C-G配对的;含多种色素并能调节细胞坚挺;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活动加强的是);双层膜的、单层膜的、无膜结构的;产生水的、消耗水的、产生ATP和[H]的场所;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无磷脂或含量很少的结构;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有DNA、RNA和核糖体的;与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有关

6、细胞代谢:细胞中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同化作用类型有自养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①酶(生物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及pH值;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如何设置自变量与因变量)。

②ATP(ATP、ADP、AM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及各部分名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分析相关的能量来源与去向;ATP的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③光合作用:叶绿体结构特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步骤及注意问题);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哪些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场所、反应物、生成物、条件等)、影响光合作用速度的主要外界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午休”现象: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由于气孔的关闭,使植物体内获得的CO2减少)

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措施: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加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进行光合作用时适当提高温度(提高昼夜温差);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当多施一些N、P、Mg等矿质元素,供蛋白质、ATP、叶绿素等物质的合成。与干旱有关的结构与生理活动: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④呼吸作用:两种呼吸方式的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条件等。

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有氧呼吸还有O2浓度等

7、细胞的生命历程:⑴细胞分裂①探究细胞相对表面积与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

②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染色体形态、数目以及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③细胞分化:概念、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结果:形成不同组织器官、特点:稳定性、不可逆性、普遍性

④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正常生命现象,区别细胞坏死!

⑤细胞癌变:特征;致癌因子;癌变的根本原因: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8、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豌豆(有什么优点?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自然界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比较大,易进行人工授粉;一年生,材料易得)②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③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研究原则④采用了数学的统计方法

⑵分离定律:纯种杂交→F1自交→F2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测交:F1与隐性个体杂交 相关概念:人工授粉(基本操作)、正交与反交、杂交、自交以及测交、性状与相对性状、 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纯合子 与杂合子、性状分离、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⑶自由组合定律:纯种杂交→F1自交→F2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测交:F1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⑷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9、遗传的物质基础 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同位素标记法,注意要标记什么物质?什么元素?如何标记噬菌体?)②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分别用病毒蛋白质和RNA 侵染烟草,观察烟草叶片的斑纹 ⑵DNA 的结构特点(能结合结构图说出) ⑶DNA 的复制: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模板、原料、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⑷脱氧核苷酸、基因、DNA 、染色体的关系 (如右下图) 基因和DNA 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核心概念:中心法则(图示)

⑸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连续过程。比较:场所、模板、酶、能量、原料、tRNA 等。特别注意:密码子(简并性、通用性)与反密码子;终止子与终止密码子。

注:一个mRNA 分子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大大加快翻译的速度。 ⑹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条途径

10、变异与育种

⑴变异:①基因突变(概念、时期、特点、意义) ②基因重组(发生的两个时期?)

③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置、移接或易位;数目变异:个别数目增减;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重点概念:染色体组(细胞中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二倍体、多倍体(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和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⑵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筛选→自交→……)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新个体(需要进行基因表达的检测和鉴定) 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筛选→新品种) 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 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筛选) 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

⑶遗传病与预防措施: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常显、常隐、伴X 显、伴X 隐、伴Y 及其特点)、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预防措施: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

11、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重点、热点)

⑴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X 、Y 除外),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⑵ 判断分裂图:首先看有没同源染色体:①单数肯定为减II 分裂;

②双数看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是否都是由着丝点断裂形成的,是则减II ,否则为有丝

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细胞代谢 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存在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且有染色单体,则看染色体行为,如有联会、

四分体以及同源染色体分离(注:减I中期同源染色体分列赤道板两侧、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等现象则为减I。

⑶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一是看染色体组成,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为几个染色体组;二是看基因型,

相同基因(不分大小写)有几个,则为几个染色体组。

⑷染色体复制与DNA复制的关系:含15N标记DNA的细胞在14N培养基中培养,则核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中含15N的情况分析

12、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作为核心)

⑴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①突变(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不定向性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③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一般先经过地理隔离,在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后导致

新物种的形成。⑵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形成。

13、内环境与稳态⑴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种关系是

⑵内环境成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氨基酸、葡萄糖、激素、气体及各种代谢废物等,其中血浆含蛋白质较多。

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无机盐(Na+、Cl-)、蛋白质)、酸碱度(HCO3-、HPO42-)、温度37℃左右。

⑷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会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⑸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相关系统:呼吸、循环、泌尿、消化系统)

⑹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⑺维持稳态的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调节能力有限制的。

⑻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⑼广义的稳态: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14、神经调节:以下概念及相关结构图务必要弄清楚。反射与反射弧、兴奋与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突触小体与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轴突与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与受体、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糖蛋白)、双向传导与单向传导、静息电位与兴奋部位的电位、受刺激时膜内外(包括同侧的)的电位变化、电信号的形成与Na+、K+跨膜运输(主动运输)有关、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消耗能量、膜的流动性)方式排出、各级中枢的功能(下丘脑、大脑皮层、脑干、小脑、脊髓等功能)、言语区(V、H、S、W区受损症状)、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5、激素调节(一定要熟悉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过程图)

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发现:斯他林、贝利斯)、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激素,不同激素化学本质不同,有些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些是类固醇物质,如性激素(也属于脂质)等)、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和储存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相互拮抗)、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等)、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抗利尿激素(下丘脑,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途径、速度、范围、时间)、体温调节(能量来源和散热途径,低温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高温调节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肾上腺素(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内脏神经→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机体警觉性、反应灵敏→肺通气、心脏收缩力、心率加快、骨骼肌、肝脏血流量↑→糖原、脂肪分解→提供能量: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配合)

16、免疫调节(一定要熟悉各种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结构图、流程图及过程图)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胸腺成熟与B细胞:骨髓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与清除;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艾滋病的直接死因(由念珠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与致病原因(HIV病毒侵染T细胞,T细胞数量减少,丧失大部分免疫能力)、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如HIV)、疫苗、抗原检测、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免疫抑制剂)

17、植物的激素调节

⑴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命名生长素)→生长素为吲哚乙酸

⑵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⑶生长素的产生(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运输(极性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与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相对较集中的是生长旺盛的部位)

⑷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不同,根的敏感度较高,茎较低。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等

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生理功能

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⑺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18、种群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J型曲线(理想条件:生存空间、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等;自然条件下一个物种进入新环境初期的增长)、S型曲线: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容纳量(K值)、同一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动、收获的最佳时期是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捕捞可以维持种群的快速增长。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9、群落物种丰富度(热带地区的较高)、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植物与光照有关,动物与食性有关与水平结构;水平结构)、群落演替(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0、生态系统重点掌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图⑴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包括蓝藻等)、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腐生细菌与真菌)、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级)、功能(能量流动: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费者: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中的能量)与去向分析和(四个: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用于本营养级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部分随着残枝落叶、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能量传递的特点(单向递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流动的意义(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物质循环:C循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可能会联系低碳、新能源等热点进行考核)、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功能: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应用:提高农或畜产品的产量,控制有害生物);稳定性(物种多样性、负反馈调节与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维持稳定的措施:控制干扰,适当增加能量输入)

2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⑴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⑵环境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富集作用(食物链)、污水处理、赤潮:海洋或水华:淡水-藻类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森林、草地对水土的保持、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功能)、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

22、基因工程⑴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来源于原核生物,断开磷酸二酯键,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E·coliDNA连接酶(只连接黏性末端)和T4DNA连接酶(既可连接黏性末端,也可连接平末端,但后者效率较低);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常用质粒(裸露、结构简单、独立于拟核以外,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还有特殊的标记基因,如抗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等标记基因),此外,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⑵基本操作程序:①获取目的基因(基因文库与cDNA文库、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人工化学合成)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植物损伤时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将T-DNA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技术,受精卵;微生物细胞:Ca2+处理,感受态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分子杂交技术(DNA-DNA;DNA-RNA;抗原与抗体);个体水平上:抗性(抗虫、抗病或抗旱等的接种实验

⑶基因工程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抗逆能力、改良品质和生产药物等;动物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生产药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的供体;基因药物、基因冶疗

⑷蛋白质工程特点: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出一种新蛋白质,基因工程只是生产自然已存在的蛋白质。

过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的核苷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目的基因)

23、细胞工程⑴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胚状体或幼苗、消毒与灭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去壁、原生质体融合(离心、振动、电激、聚乙二醇等)、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应用:繁殖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茎尖、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⑵动物细胞工程:①动物细胞培养(原代培养:组织块→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培养液稀释→细胞悬液→培养瓶中培养(光滑、无毒,易于贴附)→细胞贴壁生长分裂→接触抑制;传代培养:贴壁细胞→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分瓶继续培养→一般传至10代,10~50代增殖缓慢甚至完全停止,但有部分细胞核型变化,或得不死性,能不断分裂。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在10代以内。

②动物细胞培养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还要加入血清和血浆等天然成分);温度和pH、气体环境)

⑶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难成功):供体细胞-(注入)→MII期卵母细胞(去核)→重组细胞-(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胚胎-(胚胎移植)→代孕母牛体内→与供体相同的犊牛

脱分化:已分化的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⑷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聚乙二醇等)→杂交细胞;突破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

单克隆抗体:免疫小鼠→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多种杂交细胞)-(筛选培养基)→多种杂交细胞-(专一抗体检验)-选出呈阳性的杂交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或进行体外培养→单克隆抗体(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可用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如制成“生物导弹”等)

24、胚胎工程⑴精子与卵细胞的发生:精子,初情期开始至生殖器官功能衰退;卵细胞:性别分化以后,卵原细胞增殖并进一步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并被卵泡细胞包围形成卵泡,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与卵结合的过程中完成,当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中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精子与卵已经完成了受精,也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

⑵受精过程:准备阶段:精子获能、卵子要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受精阶段: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阻止其它精子进入)→进入卵黄膜(微绒毛抱合、精子入卵、卵黄膜封闭作用:阻止其它精子进入)→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

⑶胚胎发育:受精卵→2细胞→4细胞→8细胞(卵裂期:透明带内进行,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桑椹胚(此阶段及之前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可用于胚胎分割)→囊胚(开始分化,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发育各种组织,在胚胎分割时,要将其均等分割;滋养层→胎膜和胎盘)→原肠胚(内细胞团分化成外胚层和内胚层)

⑷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精子和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及精子的获能方法;胚胎的早期培养)P69-73

⑸胚胎移植:优势: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生理学基础(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不会与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可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不会影响遗传特性);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选择供、受体母牛并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供体母牛发情后,选择同种的优秀公牛进行配种或人工授精→胚胎的收集(冲卵)→胚胎的质量检查→胚胎移植

⑹胚胎分割:桑椹胚或囊胚囊胚(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⑺胚胎干细胞:ES或EK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全能性(即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应用:治疗人类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培育人造组织器官、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等

25、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⑴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食品安全(实质性等同、滞后效应、新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扩散到种植区外成为野生种类或杂草、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外源基因与感染植物的细菌或病毒DNA重组成有害病原体、抗除草剂基因进入杂草中,形成超级杂草);环境安全(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重组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有可能产生有害病原体、转基因植物花粉含有的毒蛋白或过敏蛋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确态度: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⑵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克隆人(严重违反人类伦理道德、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人类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等等);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将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大部分认为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同时也是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可以让两个孩子同时存活下来,至于脐带血更是身外之物);基因检测(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缺乏足够认识,要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

⑶禁止生物武器病菌(炭疽杆菌<0.001mg致病>等)、病毒(天花病毒等)、生化毒剂(肉毒杆菌毒素<0.01mg致死>等),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病菌(如新型鼠痘病毒、将蜡状杆菌改造成致病菌、生物毒素分子基因与流感病毒拼接、对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改造<能让某种具有易感基因的民族感染而施放国不会感染>等。1972.4《禁止生物武器条约》,中国1984年加入: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26、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染污,达到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同步发展。是一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基本原理(熟记)。生态工程实例及遵循的基本原理: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农业优点: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如桑基鱼塘等;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27、实验探究⑴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一定要正确分析什么是自变量?无关变量是除自变量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⑵对照实验(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

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简便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⑷实验思路:认真分析题干提供的实验目的或课题,正确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文字表述至少应包括对自变量的处理和因变量的观察。表述方式可以:步骤式、叙述式、关键词+箭头模式。

⑸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注意:对表述结论很有帮助):验证性实验:含“验证”、“证明”等字眼,同一实验操作只对应一种实验结果,只有一种结论,结论通常就是通过实验已经得到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探究性实验:含“探究”、“研究”等字眼,还包括“验证某结论是否属实?”或“判断某生物学事实是这样还是那样?”等以疑问的语气提出问题,同一实验操作对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也对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⑹实验设计步骤:选材并处理→分组并编号→实验变量处理(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环境要适宜)、是否要平行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是否要算平均值)→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相关结论。⑺同位素示踪法: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部位及运输方向;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分布及功能等);研究细胞周期(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中氧气来自于水;研究光合作用中CO2的去向;呼吸作用中O2的去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

⑻高中生物实验常见试剂、药品的种类和作用

①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NaOH;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现配现用,等量混合;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含有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②班氏尿糖定性试剂: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③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 0.1g/mlNaOH;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④苏丹Ⅲ: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⑤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实验中。

⑥染色体染色剂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

⑦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⑧酒精:无水乙醇,用于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95%冷却酒精:用于析出较纯的DNA分子;95%酒精也用于配制解离液(有丝分裂);脂肪切片被苏丹III染色后,用50%酒精洗去浮色。

⑨层析液:由20份石油醚(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很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代用品:93号汽油、四氯化碳⑩SiO2、CaCO3:少许SiO2是为了研磨得充分;少许CaCO3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⑼高中生物实验中一些常见的方法①荧光标记法: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检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②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

③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多倍体育种如无籽西瓜。

④确定某种激素功能的方法:饲喂法,切除注射法,阉割移植法,切除口服法。

⑤确定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刺激+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测定神经上的电位变化。

⑥植物杂交:雌雄同花:花蕾期去雄+套袋+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雌雄异花:花蕾期雌花套袋+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⑦确定某一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测交;该显性个体自交(对于雌雄同株植物,用此法较简便)。

⑧确定某一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的杂交、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⑨确定个体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确定小麦是否具有抗锈病基因,用锈病菌去侵染,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锈斑现。

⑩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人工诱导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

⑽高中生物实验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是: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和原生质的流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其余观察DNA、RNA的分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等细胞都已经被杀死。

⑾教材实验的材料选择:花生种子(鉴定脂肪);豆浆、鸡蛋清(鉴定蛋白质) ;梨(鉴定还原性糖) ;蔗糖(质壁分离、酶的专一性) ;菠菜叶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虽含大量还原性糖,但不适于鉴定还原性糖?) ;紫色洋葱外表皮(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H2O2、过氧化氢酶(酶的高效性、PH对酶的影响,不适用于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酶母菌(探究细胞的呼吸方式、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豌豆(研究遗传规律,优点?);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卵巢、精巢和小麦的花药(观察减数分裂);鸡血(DNA粗提取与鉴定);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和细胞器。制备细胞膜、血红蛋白的分离);完整的燕麦种子(观察植物的向光性。注意燕麦种子才是实验材料,胚芽鞘是观察的部位);受精卵(动物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卵母细胞(动物细胞核移植受体细胞,细胞大、细胞质含调控核发育的物质);早期胚胎(如桑椹胚、囊胚等)

28、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形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⑵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生物的生活环境,对物种数量,种群密度变化,群落演替都有影响。⑶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影响。解决: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9、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产物(无毒)控制害虫;优点:①减少环境污染②能有效控制害虫③降低成本;缺点:短期效果不如化学法。方法途径:①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②利用寄生关系加强病原微生物的利用(细菌、真菌、病毒杀虫剂)③利用昆虫激素(性引诱剂)④杀虫抗生素30、生物入侵:指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如薇甘菊、水葫芦、福寿螺等的入侵)1、入侵者成灾的原因:①入侵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②环境条件适宜③侵入种对环境适应性强④控制\因素的丧失(缺少天敌)2、危害:①破坏入侵地物种的多样性,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1、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指沼泽和沿海滩涂,广义的还包括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水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消除污染,对环境起净化作用

32、城市生态系统:以世博为背景考城市生态系统、全球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等知识。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其特点是:①以人为主体,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②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

③不完全的开放性生态系统,(对其它生态系统)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

33、组织水肿: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1)淋巴回流受阻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性水肿3)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7

南师附中2007年高考生物考前指导讲解

南师附中2007年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选择题满分必夺]——生物选择题的审题技巧 选择题是生物学高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能否答好选择题是能否拿到满意分数的基础。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能否认真审题。 1.找准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例1 烈日下,钙不容易被运输到发育的果实中,其原因是: A.蒸腾作用的速率下降 B.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 C.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D.果实的新陈代谢不需要钙的参与 点评:对于这道题,考生往往不清楚命题者的意图,即不清楚考查的方向。细读题干就会发现,这道题的题眼是“运输”,考查的是矿质元素的运输这一知识点。蒸腾作用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烈日下蒸腾作用减弱,因而钙的运输过程变慢。A 2.识别陷阱 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 例2 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点评:实际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选A。错误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牢记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必修本第一册),但忽视了题干中“在细胞中”这一条件限定语。命题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陷阱。C 3.辨明词义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代谢终产物和消化终产物等。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和名词也应格外留意。 例3 蛋白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 点评:考查时很多同学选C,原因在于没有辨明“水解”和“氧化分解”这两个名词的内涵。A 4.排除干扰 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即干扰项。所谓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 例4 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D.此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

高考生物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高考马上临近,不少学生会由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很多而苦恼,在最后冲刺阶段,田老师在这里给您一些适当的复习策略,希望大家可以用此来调整复习方法,利用最后的宝贵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归类总结,勿下题海 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不做题是不行的,但沉迷于题海也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提高做题质量,总结归纳一下常见题型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弄透一题,旁通一类的目的。练习时首先要精选习题,所选用习题要与全国理综考试大纲要求相吻合,切忌多、杂、难。做题过程中,也要对题目勤加反思。做完一道题不能满足于题目的答案,应该多想一想能否改变题目的条件,该怎样解答?解题的方法是不是只有惟一的一种?可不可以另辟蹊径,尝试新的解题思路。这样,做一道题,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这道题本身。其次,进行“典例分析”。“典例”既可来自于近期的模拟题,也可来自于平时做错或积累的题。典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一种或一类题的解题思维,从题干的解读到最终的解答,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如数据表、曲线图、遗传图谱、生理图解、信息给予题及实验设计题的解析等。 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反思错题。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现在可能又模糊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就比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需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错题暴露了考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十几套题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你在高考中可能出现错误的所有类型。考前你把这些错题都搞清了,在高考中你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错误的重蹈覆辙。重温错题,从错误中取得信息反馈来提高学习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以前做错的题进行改正、分类,做到“题不二错”,就能在高考中出奇制胜。 二、回归课本,强化记忆 高考试题虽高于课本,但它源于课本,课本是高考命题之本,高考所考查的内容一般都超不出课本范围。高考30%的题目是一些基础题,50%是中等题,只有20%是难题。80%的基础题和中等题基本上都来源于课本的习题和例题的变形或者重组。所以重视教材就是重视基础,丢掉教材,就丢掉了分数。高考试题中有不少内容是与识记有关的。原来记熟的知识,现在又有些遗忘了,考前是集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时间。考生应将记忆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内容、课后典型习题、章节的前言和小结、旁栏思考题、实验讨论题等,依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来一个集中大盘点。课本中的小资料、《课外读》、小字形式的阅读材料、课本中的图表或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图表等,也要来一个重新扫描。回归课本,采用回忆式的复习方法,记忆效果比较好。即合上课本,依据知识脉络、体系,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回忆有关内容,对拿不准的有关知识再翻书确认。

高中生物考前指导汇总

高中生物考前指导 现在这个阶段也可称得上是冲刺阶段,要对于四个知识块深入理解和应用,这四个知识块第一部分是生命基础。生命基础这部分主要讲了四个基础,一个是物质基础,第二是结构基础,第三是细胞代谢,第四是细胞基础,就是细胞的分支。每一块都有它的主要内容,但这部分在高考当中,尤其是前两个基础不会单独考。主要是以生理基础作为主干,把相应的知识混在一起,所以在复习生命的基础这块要以代谢为核心,把相关的结构和物质合在一起来进行。既然以代谢为核心,代谢主要强调两点,一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而这个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因此细胞膜是我们复习物质交换当中作为基础复习的内容。在代谢的第二个方面是细胞内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是通过细胞质基质来完成的,所以要对细胞内的基质特点和代谢有关的细胞体了解,比如说叶绿体、内质网要很了解。这是以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要抓住细胞这两部分。 还有一部分就是物质代谢,物质是生命的基石,物质这部分的复习主要抓好蛋白质,围绕着蛋白质的特性、组成,就是蛋白质的化学,另外还有蛋白质的七大功能。还有就是蛋白质的代谢,我们从两个水平来讲,一个是细胞水平的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就是转入和翻译。另外是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主要讲的是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它们产生的主要部分叫做不含氮的部分,叫做α-酮酸,这个如何被利用和转化为其他的物质。α-酮酸会转变成非蛋白质的物质,比如说糖类。除了细胞水平的蛋白质分解以外,还要考虑到个别水平的蛋白质代谢,主要是蛋白质的营养代谢,比如说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如何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还有就是青少年在长身体阶段对蛋白质的应用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青少年蛋白质的供应为什么在每天的食物中都要补充100克的蛋白质?这个原因是什么也应该弄清楚。这就是关于蛋白质代谢的复习。 蛋白质的复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生态环境中有关氮素的循环问题,这个是在选修教材里面讲的内容,复习的时候也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重点来复习。在蛋白质代谢当中还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代谢库。代谢库指的是血液中的氨基酸,要保持氮的平衡,因为血液中的氨基酸衡量是以氮来衡量,每100毫升的静脉血液当中要保持5—8毫克,这个叫氨基酸的代谢库。代谢库要保持动态的平衡,这个动态平衡有三个专用名词来描述,一个是总氮平衡,就是说蛋的摄入量和蛋的消耗量叫做总蛋平衡。还有一个是正氮平衡,正氮平衡是指青少年要保持正氮平衡,就是摄入量要大于消耗量。有一些肝脏或者肾脏有病的会出现负氮平衡,就是说摄入量小于消耗量。蛋白质的复习应该抓住这些内容。还有能量,也要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 第三个关系就是水和生命的关系,要把我们三本书里讲到的水和生命的关系有那些相关知识点要弄清楚。这是第一部分的复习要主要抓住这些内容。 第二块就是稳态与调节,这里讲的稳态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复习的时候首先把什么叫内环境,内环境的稳定性、理化性质的稳定性要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比如说人体的温度,温度就是理性物质,化学性就是PH值酸碱度要保持中性,这就是化学性,这就是理化性质相对稳定。这部分除了搞清楚什么叫内环境、什么叫内稳态之外,复习还要放在稳态是怎么通过调节来实现的。实现稳态的调节作用在教材内主要是在选修课本里。在复习当中要搞清楚五个方面的实例。

生物制品期末考试

第一章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第二章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1)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对于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 二、蛋白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和超过滤技术:过滤、微过滤、超过滤(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2】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3】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即溶解度)进行分离(1)盐析技术(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4】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层析(4)螯合柱层析【5】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亲和层析法【6】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三、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合成不同的生化成分,所以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对于不同来源的原料,要注意选取其最佳生长时期。植物原料要注意它生长的季节性;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因为这时的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最强;动物原料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 四、选择原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原料来源丰富,产地接近,成本低;原料新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并易于获得;杂质含量尽可能少,对原料中的杂质、异构体,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起始原料应质量稳定、可以控制,原材料应由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第三章 ⒈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⒉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检定:生物制品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和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出来,这是保证制品安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㈠物理性状检定⑴外观①透明液制品:应为本色和无色透明液体,不得含有异物、白点、凝块、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物②悬浊液制品:应为乳白色混悬液,不得有摇不散的菌块和其他异物。③冻干制品:应为淡黄色、白色疏松体,呈海绵状或结晶状,应无融化现象。⑵真空度:冻干制品进行真空封口,可进一步保证冻干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⑶溶解时间:取一定量冻干制品,按药典要求,加适量溶剂,检查溶解时间,其溶解时间应在规定时限内。㈡化学检定⑴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凯氏定氮法②酚试剂法③双缩脲法⑵防腐剂含量测定:①苯酚含量测定法②游离甲醛含量测定③汞类防腐剂含量测定④氯仿含量测定⑶纯度检查:很多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常用电泳法进行纯度检查。①区带电泳②免疫电泳③凝胶层析⑷其他①水分含量测定②氢氧化铝与磷酸铝含量测定。③磷含量测定④O-乙酰基含量测定。 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定:生物制品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性检查:①菌毒种和主要原材料的检查②半成品(包括中间品)检查③成品检查。⒈一般安全性检查①异常毒性试验:是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有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实验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②无菌试验:生物制品不得含有杂菌,灭活疫苗不得含有活的本菌本毒,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③热原试验:生物制品厂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和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即热源反应。致热物质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质即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包括家兔试验法和鲎试验法。家兔试验法是将一定剂量的待检品,经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待检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鲎试验法是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⒉杀菌灭活和脱毒情况的检查①活毒检查:主要是检查灭活疫苗解毒是否完善。②解毒试验主要用于检查类毒素等需要脱毒的制品。③残余毒力实验:用于活疫苗的检查。⒊外源性污染检查①野毒检查:组织培养疫苗有可能通过培养带病毒的细胞带入有害的潜在病毒,因此需要进行野毒检查。②支原体检查:病毒类疫苗的病毒收获液、原液采用培养法检查支原体,必要时可采用指示细胞法筛选培养基。③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艾滋抗体的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是放免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丙肝抗体和艾滋抗体可用酶联免疫法.④残余细胞DNA检查:用分子杂交技术的方法检测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残余DNA含量,以确保制品的安全性。⒋过敏性物质检查:以异种蛋白为原料制成的某些生物制品,需要检查其中过敏原的去除是否达到允许限度。①过敏性试验②牛血清蛋白含量测定③血型物质的检测:通常待检测的血型物质有抗A抗B血凝素和类A血型物质。 第七章 1疫苗的基本成分 其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灭火剂及其他相关成分。这些基本要素从不同角度确保了疫苗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确保疫苗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稳定存在。 ①抗原在机体内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发生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他决定了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是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细胞间的一系列免疫反应。抗原的反应原性(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特异性。 ②佐剂能增强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加强可表现为增强抗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或两者兼有。 ③防腐剂为了保证疫苗在保存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污染而添加的一种适量的防腐剂。 ④稳定剂有效抗原表位是疫苗的作用基础,而某些抗原表位对环境中的温度,光等因素非常敏感,极易发生变性而导致疫苗的免疫原性降低。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需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或保护剂。 ⑤灭火剂及其他相关成分灭火器主要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对活体微生物的杀灭 2疫苗的基本性质 ⑴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①抗原的强弱,大小和稳定性,2抗原的理化性质。 ⑵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包括接种后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接种引起免疫应答的安全程度,人群接种后引起的疫苗株散播情况。 ⑶稳定性疫苗,必须具有一定稳定性e保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和冷链运输后仍能保持期有效的生物活性。 3疫苗的种类(112页表格) 4计划免疫与联合免疫概念 ①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特指的某些传染病疫情检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利用免疫制剂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②联合免疫(Combined immunization)就是采用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联合制成多联和多价疫苗,注射这种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或相同疾病的不同亚型,也可将多种疫苗同时进行免疫接种,以达到预防多种传染病的目的。 5免疫佐剂(adjuvant):凡能非特异的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6目前人和兽用免疫佐剂的主要类型。 ①铝佐剂抗原中加入适量的佐剂,可以将抗原完全吸附接种后,佐剂将抗原缓慢释放,起到抗原仓库的作用,从而延长抗原与巨噬细胞或其他抗原呈细胞的接触,是抗体的产生量剧增。氢氧化铝的功能主要是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产生高效价的IgG和爱IgE抗体,激活Th2细胞,但他不能刺激Th1细胞,也不能加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因此对许多疫苗不适用,尤其是对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疫苗。 ②矿物油乳剂这类佐剂在提高抗体的幅度和免疫持久性方面,远高于佐剂。可是副反应严重,注射后多引起无菌化脓,且含有的矿物油,会长期留于植物中不能代谢,而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不予允许用于人。 ③植物油佐剂这种佐剂是由高纯度花生油做乳化剂,与液体疫苗制成的乳剂。由于植物油可被人体缓慢吸收,副反应小于矿物油佐剂,因此可用于人。 。 第八章 1.基因工程疫苗分类包括哪几种? 答:(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①以细菌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②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3)核酸疫苗(4)基因缺失活疫苗(5)蛋白工程疫苗(6)转基因植物疫苗 第九章 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解毒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又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样的菌毒株制备的疫苗即为减毒活疫苗 2.常用灭活细菌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 常用减毒活疫苗:炭疽疫苗,结核疫苗,鼠疫疫苗,卡介苗。 3.细菌性监督和疫苗生产工艺流程图。菌种〔→传代检定(培养特性、独立试验、安全实试验、免疫力试验)〕→生产培养(37~39℃培养一定时间)(克氏瓶固体培养或发酵罐液体培养)→收菌→合并→原液检定(细菌试验、浓度测定)→半成品配制(稀释、加冻干保护剂)〔→检定(纯菌试验、浓度测定)〕→分装及冻干→成品检定(鉴别试验、物理检查、水分、无菌试验、活菌计数、热稳定性试验、效力实验) 4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可从菌体扩散和或自溶后释放到菌体外。是细菌的代谢产物,为一种蛋白质,所以又称细菌蛋白质毒素,可用于制造类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菌体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能释放出来,只有在细菌死亡之后,通过菌体自溶或人工方法使细菌崩解后才能释放至外界环境中,它是由脂质、多糖及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所以内毒素已逐渐被脂多糖一词所代替。第十章 1、HIV的复制:当H I V接触宿主细胞时,gp120与靶细胞的CD4分子结合,暴露出gp41,在gp41的参与下发生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HIV的反转录酶随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内,HIV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反转录成一单链DNA,以此单链DNA为模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另一条DNA链,从而形成双股的cDNA,cDNA可以进行转录,形成病毒RNA,并进一步形成病毒颗粒,由宿主细胞释放再去感染其他细胞,这样的病毒成为活动性病毒。活动性病毒的生成过程即是病毒复制的过程。 2、AIDS的现状:目前研究AIDs疫苗还具有困难,HIV的病毒颗粒结构已经相对较了解,与此相比,疫苗的研究,却很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该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点。虽然研究HIV疫苗困难重重,然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制有效的HIV疫苗是有可能的。艾滋疫苗的现状,表现为新型疫苗和传统疫苗两大分枝,新型疫苗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同时还包括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根据表达形式及克隆载体可分为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活载体疫苗及核酸疫苗等。 3新型的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乙型肝炎DNA疫苗主要是将HBsAg的基因重组到质粒上构建成的,它在小动物的实验中显示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小鼠肌肉注射表达HBsAg的质粒后,迅速产生强烈而持续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但在大动物中却不能诱导出显著的免疫应答,这是DNA疫苗技术在当前所面临的共同的重要问题。利用含CpG基序的寡聚核苷酸与HIV的DNA疫苗同时免疫大猩猩,可以明显增强HBV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另外,将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插入到HBV的DNA疫苗载体中,也可是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提高数十倍。 第十一章 输血的原则。 答:1.鉴定血型。要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因为ABO血型系统不相容的输血常会引起严重的反应。2.抗体检查和鉴定。要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血型不规则抗体,如抗C、抗E、抗s等抗体;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只要时间允许,在交叉配血前,应该对其进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别分析。3.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主侧实验;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次侧实验。交叉配血试验应在37摄氏度下进行,以保证可能发生的凝集反应得以充分显示。4.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把人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如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分别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相应的成分。成分输血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节约血源等优点。 第十二章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用途。 1.白蛋白类制剂:①维持调节血液渗透压;②运输和解毒作用;③营养供给。(治疗休克、低蛋白血症、脑水肿、胸腹水) 2.免疫球蛋白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有三类,①正常人免疫球蛋白、②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预防或治疗相应传染病感染症)、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感染症,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作用是给受着补充免疫抗体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的,其功效取决于所含抗体的种类及生物效价。 3.凝血因子制剂:①凝血因子Ⅷ制剂(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出血症状,凝血因子Ⅷ缺乏症),②凝血因子Ⅸ制剂(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的出血症状)③纤维蛋白原制剂(主要用于先天性纤原缺乏症及继发性纤源缺失的治疗,如胎盘早期剥离引起的大出血等)。 二、低温乙醇沉淀法的原理及影响沉淀的因素。 原理:在介电常数大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大,在介电常数小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就小。乙醇能显著地降低蛋白质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影响因素:①PH:当PH位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最易沉淀。通常低温乙醇法在PH4.4~7.4进行分离。②温度:温度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低。溶液中加入乙醇,因乙醇的水合作用会产生放热现象,而温度升高可能造成蛋白质变性,所以在低温乙醇工艺中,整个过程均应控制在0~-8℃。温度降低可以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若温度控制不当,轻则会影响蛋白质的获得率,重则会引起蛋白质变性。③蛋白质浓度:在分离过程中,可将蛋白质溶液作适当稀释,以减少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多种蛋白质共同沉淀,但过分稀释易使蛋白质变性,同时增大分离的容量,也不可取,所以应选择适宜的浓度。该方法中蛋白质浓度适宜范围为0.2%~6.6%④离子强度:在低盐溶液中盐浓度的很小改变即可引起蛋白质溶解度的极大变化,盐类与蛋白质的互相影响,随离子强度而变化。该法中离子强度的变化范围在0.01~0.16。,⑤乙醇浓度:乙醇能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逐渐降低,而其溶解度急剧下降,在低温乙醇工艺中,乙醇的浓度范围在0~40%。 第十三章 1.人血液代用品的分类 答:(1)全氟碳化合物。(2)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①天然血红蛋白②化学修饰血红蛋白③人工红细胞④基因重组血红蛋白(3)红细胞类血液代用品。①万能型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培养定型红细胞。 第15章 细胞因子分类及功能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人类和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因子。他们是一组可溶性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IFN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引发发热等作用。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根据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将CSF分为以下几类①刺激白细胞的CSF②刺激红细胞的促红细胞生成素③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④刺激胚胎干细胞的白血病抑制因子⑤刺激血小板的血小板生成素。这些细胞因子均有集落刺激,不同的CFS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起促增殖分化作用,是血细胞发生必不可少的刺激因子。 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这类物质主要有白细胞合成,且主要介导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用极小的量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介导效应。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除有杀肿瘤作用外,TNF还可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大剂量的可引起恶液质,使患者表现出进行性消瘦。 5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调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激活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促进定向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一些转化细胞的机能,在机体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及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对机体不同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生长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内分泌等途径对靶细胞的增殖、运动、收缩、分化和组织改造起调控作用。 包括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用于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合症、侏儒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②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及用于面部整形手术,具有修复皮肤组织的功能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结缔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创伤愈合和慢性炎症中,对新生儿血管的形成及肌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移动具有刺激作用,对胚胎横纹肌的发育和肺的成熟也起调控作用。⑤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成熟,维持神经元的存活。⑥转化生长因子TGF:可用于骨伤愈合,慢性创伤和抗肿瘤。⑦抑制素inhibin、⑧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等。 第十九章 1、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方法(方式):(1)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指用正常基因置换整个致病基因,使致病基因永久得到更正。这种以正常基因替换缺陷基因的方法是最理想的,它可以除去全部致病基因,使突变的基因在原位得到更正。(2)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 是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3)基因修饰gene augmentation 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特异的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得到

2020高考冲刺提分-高中生物选修3高考知识点

冲刺2020高考提分必备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外源基因在受体内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独立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 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 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 接酶来源T4噬菌体,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 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 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某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从基因文库中获取)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 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3)条件:模板,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中的最关键步骤)

2020届高考生物备考考前指导

2020年高考生物备考考前指导 考前寄语 1、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 2、反思试卷,注重错题纠正 3、适当做题,注重解题方法 4、调整心态,注重应试技巧 一、心理指导 高考应试像体育竞技一样,硬件讲实力,软件讲心态。能否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关键取决于大家的应试心态是否平稳。 (一)、考前的心理调适----头脑冷静,心态平和,力求乐观向上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高考临近,过重的心理压力,会使自己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要消除过分焦虑情绪,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够发挥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二)、应试心理 1、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开夜车会事与愿违。同学们临进考场前应让大脑进入单一的生物状态,具体做法是: ①清点考试用具;②把生物的基本知识“过过电影”;③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 2、充满自信进考场 信心充盈永远是高考成功的最大筹码。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这样积极暗示自己:高考临场与平时考试一样,没什么可担忧的 别人都不紧张,我若紧张不就太可笑了吗?别人都紧张,我若不紧张不就太好了!只要把平时学会的都答出来就是成功

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3、快速浏览试题 拿到试卷后不要匆忙答题,将相关信息填好后,先花2至5分钟浏览整个试卷,了解试卷的题量、题型、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的答题策略和答题顺序,一般是从前向后,先易后难。因为刚答题时难免紧张,随着容易题越做越多,心里越有底,再做难题才能思路开阔、有灵感。 4、科学安排时间 (l)时间分配:第一卷55分,安排30到35分钟左右时间;第二卷65分,题干信息量大,文字书写多,安排55分钟左右时间。(注意选择题做好后应立即涂卡,对于答案不太确定的题目可以在试卷上先做个标记,有时间再回顾。)最后留5到10分钟复查。 (2)做题策略:浏览试题后大概确定答题时间的分配和顺序。遇到综合性比较强、新颖的难题时,首先要有信心,不管怎么难,也不会超过中学所学的知识范畴,总是渗透着学过的概念、原理等,联想原来做过的类似题的解法,进行分析推导,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找到解题思路。生物学科难题的特点是,题目中总有几问是容易的,甚至有的小问可能与题干没有太大的联系。因而思维要放开,先将会做的做好,如果抓住难题不放,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对较易题的作答,还会造成紧张的心理,打乱整个解题思路和计划。因此可以跳过去先做简单题。但不要稍有难度就跳,搞乱情绪。由于多选题赋分方法的改变,没有把我的选项不要选。 (3)在考试过程中不可频繁看表,避免引起心慌。 二、考试技巧 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要还未看完题就急于草草下笔,结果劳而无功连基本题也失分。一般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此时应寻找与陈题

生物高考考前必看

生物《必修1》必记知识归纳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注意其修正过程一一课本阅读内容)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1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9、叶绿体中的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0、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传递、转化(少数叶绿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021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生物基础知识

2021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生物基础知识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知识梳理: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一)元素的分类 1.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以万分之一为界): (1)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 等。 (2)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 等。 (3)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P是组成ATP、膜结构等的重要成分;Ca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 2.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分为: (1)最基本的元素是:C 。 (2)基本元素:C、H、O、N 。 (3)主要元素:C、H、O、N、P、S 。 (二)元素的含量特点 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由多到少依次是O、C、H、N 。 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由多到少依次是C、O、N、H 。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 (三)元素的存在形式 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四)来源 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五)组成细胞的元素的主要作用 1.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如K+、Na+、Ca2+、HCO3-等。

2.参与重要化合物的组成: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Mg是叶绿素的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3.影响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如B可促进花粉管的萌发,从而促进植物受精,油菜缺B 会“花而不实”;K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N、P、K、Mg与光和作用有关。 (六)组成细胞的各元素特点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和差异性 2.不同生物体:元素种类大体相似含量有所差异 二、细胞中的无机物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后者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一)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2.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 3.功能: (1)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4)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4.水的含量与代谢的关系: (1)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 (2)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2.功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 (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 (3)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Na+、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维持细胞

生物制品总复习整理

一、《生物制品学》有关的概念 1、什么是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 指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体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或手段人为地创造条件,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制成用以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通称生物制品. 2、什么是外毒素?什么是类毒素? 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性,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物质称为类毒素。 制剂的特点:吸收慢,刺激时间长,抗体滴度高,免疫效果好。 3、高免疫血清 指由特定抗原免疫动物(如,马),分离血浆或血清,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品。 4、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point precipitation) 是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5、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6、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 7、什么是血液制品(blood products)? 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有形成分统称为血液制品。 用于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8、什么是冷沉淀(cryoprecipitate)? 又称冷沉淀抗血友病因子。 将约200ml 新鲜冷冻血浆在1~6摄氏度复融后留下冰渣状不溶性成分,迅速高速离心,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XⅢ缺乏症病人。 9、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10、什么是基因工程疫苗(engineering vaccine)? 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使其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基因工程疫苗类型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载体疫苗 蛋白质工程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 基因疫苗

2020高考冲刺:生物基础知识和常考知识点

2020高考冲刺:生物基础知识和常考知识点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 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 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2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3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

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4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 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