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件第四章 旅游美学实践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第一章 人类审美意识的 发展历程与旅游美学
主讲:李爽
E-mail: ls8412519@
授课内容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审美思想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产生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旅游与审美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孔子要求君子的标准是“文”与“质”相 统一。
“文”指人的修养,“质”指人的内在道 德品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缺
乏“文”则粗野,缺乏“质”则虚浮,文 与质统一,才能成为君子。文质和谐,举 止中节,才能达到美的标准。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旅游过程中品尝美味佳肴等活动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旅行过程中的社交活动可以补充人际关系上的缺憾认知异质文化与了解风俗民情等活动可以丰富人的文化知识和满足人的求知欲望离家外出更换生活环境寻访清净优雅之地可以使人获得新感受并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解除疲劳恢复健康潇洒自由浪迹山水的旅游活动会使人在一定时空中摆脱烦恼与焦虑淡化竞争意识和受挫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
从“仁”的思想出发的。 孔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乐,歌颂尧舜禅让之事,更为仁政,故孔
子认为尽善尽美; 《武》乐,歌颂武王伐纣之事,虽惩恶扬善,但
毕竟凭借武力,不为仁政,尽美而未尽善。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符合“善”的东西才是美的;美是形式, 善是内容。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力量 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 事物开始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
人类审美由自然崇拜的低层次向高级升华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 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
31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32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33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25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3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4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自然风光
许多旅游者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欣赏山水之美、海 滨之景等。
文化遗产
许多旅游者对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参观历史古迹、博物 馆等。
民俗风情
许多旅游者对各地的民俗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体验当地的文 化和生活方式。
06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原则
遵循美学原则,注重景观的和谐与美感,同时考虑游客的体验和 需求。
研究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如何感知、体验和评价自然、人文景观的审美价 值。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探讨不同类型旅游景观(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的美学特点、构成要素及其对旅游者 审美体验的影响。
旅游美学研究内容
1 2 3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与行为
研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需求、审美感知 、审美体验以及审美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影 响旅游者审美体验的因素。
学特征。
旅游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为旅游美学提供了关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知识 基础。
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为旅游美学提供了关于旅游者审美心理和行为 的理论基础。
与社会学关系
社会学为旅游美学提供了关于社会文化对旅游活动影 响的理论基础。
02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
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营销策略
运用美学元素,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营销策略和 宣传材料,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品牌建设
建立具有美学特色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服务的提升与优化
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美学素养,确保提供优质、专业的服 务。

PPT电子教案:旅游美学基础

PPT电子教案:旅游美学基础
第一章 旅游美学导论
学习目标
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全面理解美学的产生 了解儒家、道家及禅宗的美学思想 正确认识旅游美学的定义 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掌握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学习方法
第一节 美与旅游审美
➢ 美的特征
1. 客观性
2. 社会性
3. 形象性 4. 感染性
5. 创造性
待自然景观
➢与欣赏社会美的异同
1.旅游中的自然景观欣赏偏于形式,而社会美的欣赏则偏于内容 2.社会美的欣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近,往往受制于伦理道德的规范,而旅 游中欣 赏自然景观可作为纯粹的精神享受 3.欣赏社会美可激发入世思想;而旅游中欣赏自然景观,却可引发超世思想 4.山水景物中的人文因素,沟通了旅游中欣赏自然景观与欣赏社会美的情感 体验和 价值判断
➢ 导游工作者是审美行为的协调者
1. 张弛有度 2. 缓急相间 3. 快慢相宜
4. 停顿适时 5. 音调和谐
第三节 导游工作者的美学修养
➢培养自我审美意识 ➢分析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掌握和运用旅游观赏原理
思考与练习
1. 旅游服务有哪些类型? 2. 举例说明旅游服务的特征。 3.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旅游服务评价与旅游者期待? 4. 导游工作者在审美关系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5. 在导游服务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导游服务的美
第一节 旅游审美中的人文景观
➢旅游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1. 实用与审美的双向发展 2. 形式结构的造型美 3. 入世与出世的情感体验 4. 深层的文化底蕴 5. 与自然景观的互动 6. 正面表达社会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静态人文景观欣赏
➢天趣与人工 ➢动与静 ➢大与小
第三节 动态人文景观欣赏
➢ 以欣赏动态人文景观为主的民俗旅游 ➢游人投身其中的参与性旅游 ➢游人同时作为欣赏者和表演者 ➢ 动态人文景观欣赏的时空局限性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气象气候景观和生物景观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气象气候景观和生物景观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避暑型气候(北戴河、庐山、神农架、莫干山四大避暑胜地)
神农架
莫干山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避寒型气候(海南、西双版纳)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四季如春型气候(昆明)
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与景观美 生物景观与生态美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气象是指大气中的风、云、雨、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统称。这些气象往往与其他自然和人 文景观相融合,形成奇妙的气象景观。 云雨雾景
气象 气 象 气 候 景 观 气候 冰雪凇景 日月霞光景 佛光蜃景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区 青藏高原区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林海雪原
2017旅游美学旅源自美学第三部分 自然景观 与审美鉴赏
希腊扎金索斯沉船湾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山岳景观 水域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生物景观
旅游美学
希腊扎金索斯沉船湾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广义 平面风景水体(江、河、湖、海等) 立面风景水体(瀑布、冰川等) 水 域 景 观
冰雪——白色旅游:东北的林海雪原、西湖的“断桥残雪”、太白积雪、西山晴雪、玉山积雪等。
西山晴雪
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主要泛指西山雪景,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脉素称"神京右臂",早在金代,就有西山积雪之说。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2.气象景观——冰雪凇景

旅游美学总ppt课件

旅游美学总ppt课件
精品课件
人与自然界有三种关系:
1)功利关系:自然界的资源可 供人们使用
(伦理关系)
2)认知关系:自然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
人们研究的对象
3)审美关系:自然界的壮美景色,可供人
们观赏,引起人
们的美感 例如:一潭碧水,可从科学认知的角度分析其分
子结构,可从伦理角度论证其对人类的发展的功
用,但唯有用审美的眼光才能使人们发现美的底
1999
⑦ 《旅游美学纲要》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 97
精品课件
第四章 风景美与观赏
“风”即风景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即风景 的自然资源。风景区指自然风景区;风景名胜 区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人文景色。
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在我国由来已久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晚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孔 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白“五岳寻仙 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精品课件
一、风景美的形态
1)自然美: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所呈现的美,即大自 然的美。如黄河日出之美、云雾飘荡之美、海浪彭湃 之美、名山高峻之美等。自然美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 从呈现自然美的自然物种类来看自然美可分为山水美、 动植物美、天气和天象美;从自然美的不同特征不同 审美价值来看可分为原始状态的自然风景美、经过人 工改造艺术化了的自然风景美和直接经过人的劳动加 工的自然风景美。
加以研究,阐释旅游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属 性,分析各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 性的学科。
2、特征: 1)实用性很强。 2)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十分广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旅游美学最新版精品课件4

旅游美学最新版精品课件4

(3)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
质感
气味
形态
自然风 光的构 成要素
声音
色彩
动态
1.1.2自然风光的审美类型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2)水体风光景观 (3)生物景观 (4)气象景观 (5)特异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2)水体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3)生物景观
张家界森林公园
二. 草原景观
草原是温带半干旱半 湿润环境下受地下水 或地表水的影响而形 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草原景观主要是指大 面积的草原和牧场形 成的植被景观。
三. 荒漠景观
荒漠是指干旱气候条 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 的地理景观。荒漠地 区气候干燥、降水极 少,蒸发作用强烈, 植被缺乏,物理风化 强烈,风力作用强劲, 是那些蒸发量超过降 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 的流沙、泥滩、戈壁 主要分布的地区。
三. 珍稀动物
在我国动物中,不少 珍禽异兽是目前世界 上特有的种属,如野 马、牛羚、金丝猴、 大熊猫、丹顶鹤、扬 子鳄、白鳍豚等,已 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动物,这些动物都具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3 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4.3.1 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植物景观生态的审美特征 (1)色彩美 (2)形态美 (3)声味美 (4)象征美
3.1.5 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 体形态。熔岩地貌,是指地下岩浆喷发或溢流 于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火山
熔岩
3.1.6 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
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其形成的必要条 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 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美学实践
• 审美层次的提高者
悦耳悦目 悦心悦意 悦志悦神
形式美 情感美 意志美
思考
如何提高?
旅游美学实践
第二节 旅游饭店美学
• 讨论饭店美学构成要

?
饭店 美学
?
?
旅游美学实践
第三节 景观设计美学
视觉美学设计
1、设计素材
所有的自然和人文素材
2、设计意境
朦胧/高大/幽深/奇特
3、设计要点
◆视觉高度设计 立体层次
◆视觉深度设计 曲径通幽或深邃旅感游美学实践
◆视觉宽度设计 中心及主体突出
◆ 视觉对比度设计
d/h 比值 d/h >1为敞景空间; d/h <1为夹景空间
实现途径:
凝视/浏览/仰望/俯视/平视旅美学实践最佳视域、视距、视点分析
视域
垂直视域为30度 水平视域为45度
合适视距
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 高度的3.3倍;小型景物约为3 倍
旅游美学课件第四章 旅游美学实践
第一节 导游美学实践
• 导游员自身成为审美对象
导游员服饰 导游员行为 导游员语言
旅游美学实践
• 审美信息的传递者
哪些是审美信息?
科学而非迷信 高雅而非庸俗 主流而非怪诞
旅游美学实践
• 审美行为协调者
1、合理安排旅游线路 2、纠正旅游者不合理行为 3、传递正确的欣赏方法。
2、设计意境
幽静空旷
3、设计要点:
以动托静; 旋律和节奏;
实现途径:
倾(静)听/动听
旅游美学实践
• 嗅觉设计
1、设计素材
自然素材/人工素材
2、设计意境
芳香诱人
3、设计要点
集中成片/线状分布/点状布置
实现途径:
闻/吸
旅游美学实践
• 味觉设计
1、设计素材
自然素材(水/植物)
2、设计意境
人生五味体验
3、设计要点
合适视距为景物宽度1.2倍
垂直视角小于30度,水平视角 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
小于45度
度2倍,宽度的1.2倍
旅游美学实践
不同仰角下景观效果差异
视角
〉45度 〉60度 〉80度 〉90度 〈 45度
景观效果
高大感 宏伟感 崇高感 危岩感 平视感
旅游美学实践
• 听觉设计
1、设计素材
自然音响 /人文音响
以自然素材为原料的饮食行为,含有意行为和无意行 为.
实现途径:
品/喝/吞/含
旅游美学实践
• 触觉设计
1、设计素材
自然素材(石/水/植物)和人工素材(人)
2、设计意境
别样/亲切
3、设计要点
实现途径:
摸\握\牵\扶
旅游美学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