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旅游美学PPT课件

第一章 人类审美意识的 发展历程与旅游美学
主讲:李爽
E-mail: ls8412519@
授课内容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审美思想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
一、人类原始审美意识的产生 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三、旅游与审美
第一节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孔子要求君子的标准是“文”与“质”相 统一。
“文”指人的修养,“质”指人的内在道 德品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缺
乏“文”则粗野,缺乏“质”则虚浮,文 与质统一,才能成为君子。文质和谐,举 止中节,才能达到美的标准。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旅游过程中品尝美味佳肴等活动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旅行过程中的社交活动可以补充人际关系上的缺憾认知异质文化与了解风俗民情等活动可以丰富人的文化知识和满足人的求知欲望离家外出更换生活环境寻访清净优雅之地可以使人获得新感受并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解除疲劳恢复健康潇洒自由浪迹山水的旅游活动会使人在一定时空中摆脱烦恼与焦虑淡化竞争意识和受挫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
从“仁”的思想出发的。 孔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乐,歌颂尧舜禅让之事,更为仁政,故孔
子认为尽善尽美; 《武》乐,歌颂武王伐纣之事,虽惩恶扬善,但
毕竟凭借武力,不为仁政,尽美而未尽善。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旅游 审美思想
符合“善”的东西才是美的;美是形式, 善是内容。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力量 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 事物开始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
人类审美由自然崇拜的低层次向高级升华
旅游美学(第一章)PPT课件

• 《诗经·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 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悠游尔 休矣。”矢,陈。半奂,悠闲自在。
• 《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 《诗经·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
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6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4、认为美学的研究 对象是:人与现实 的审美关系
• 代表人物:蒋孔阳: 《美学新论》 人与现实的关系: 实用关系——目的 性 审美关系——非功 利
27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综上所述,美学研究的对象即为“体现着人与现 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 体验关系
11
• 《战国策·楚王狩猎》“乐矣,今日之游 也。”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 上,观鱼之乐。
• 游猎、游览、游学、游戏、郊游等,均为 主体参与的游历活动,有比较明确的娱乐 出行目的和观念,也可称为身游。另外还 有另外一种“游”,是以主体精神以一种 超功利、无目的、非思辨的态度与物自由 交往,称为“游心”,或者“心游”。
• 旅在中国古代,分出行、商旅、军旅,是带功利 性的旅游活动,是现代旅游的发源。
9
古“旅”字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 篆-六国文字-隶书-楷 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10
(二)中国古代“游”的含义
• 游的本义:《说文解字》“游,旌旗之流也”, 是古代旌旗上下的飘带,有舞动之美,引人遐思 。可引申为“出游、嬉游。”《广雅·释诂》 “游,戏也。”游的本意为人在水中像鱼一样无 拘无束、自由自在“泳之游之”,后引申为游行 、游泳、游观、游玩等。
• 《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 《诗经·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
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6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4、认为美学的研究 对象是:人与现实 的审美关系
• 代表人物:蒋孔阳: 《美学新论》 人与现实的关系: 实用关系——目的 性 审美关系——非功 利
27
A、美学的研究对象
• 综上所述,美学研究的对象即为“体现着人与现 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 体验关系
11
• 《战国策·楚王狩猎》“乐矣,今日之游 也。”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 上,观鱼之乐。
• 游猎、游览、游学、游戏、郊游等,均为 主体参与的游历活动,有比较明确的娱乐 出行目的和观念,也可称为身游。另外还 有另外一种“游”,是以主体精神以一种 超功利、无目的、非思辨的态度与物自由 交往,称为“游心”,或者“心游”。
• 旅在中国古代,分出行、商旅、军旅,是带功利 性的旅游活动,是现代旅游的发源。
9
古“旅”字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 篆-六国文字-隶书-楷 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10
(二)中国古代“游”的含义
• 游的本义:《说文解字》“游,旌旗之流也”, 是古代旌旗上下的飘带,有舞动之美,引人遐思 。可引申为“出游、嬉游。”《广雅·释诂》 “游,戏也。”游的本意为人在水中像鱼一样无 拘无束、自由自在“泳之游之”,后引申为游行 、游泳、游观、游玩等。
旅游美学一教学PPT课件

3
中国古代“旅游”含义分 析
绪论
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 意。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 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历”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 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 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屈原《离骚》忽反顾以 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 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19
第一节
第二节
景观建筑学 与天地对话的营建艺术
20
21
2019/12/21
美学与旅游学的创始
第二节
鲍姆加通(A.G.Baumgurten,1714-1762) 1750年发表《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 认识完善的理论,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 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
8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
第一章
章海荣
旅游审美是对人类心智的完善,从旅游审美史 实中探寻
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统一,中西建筑中蕴含人 类学意蕴
从认识论美学和本体论美学中辨明旅游美学的 理论基础
生命美学和景观建筑学是直接来源,寻找对接 点。
9
旅游审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境遇
第一节
游美的三种典型形态:从政、贬謫与逍遥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艺术中的山水世界
14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第一节
李白:少年学道,青城、峨眉、戴天山的自然风光, 影响其一生仕宦生涯和艺术活动
开元13年(735)李白开始游仕,“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
经过两次游仕失败,李白潜心学道,来到浙江,游 历天台山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黄鹤楼遇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
中国古代“旅游”含义分 析
绪论
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 意。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 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历”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 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 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屈原《离骚》忽反顾以 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 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19
第一节
第二节
景观建筑学 与天地对话的营建艺术
20
21
2019/12/21
美学与旅游学的创始
第二节
鲍姆加通(A.G.Baumgurten,1714-1762) 1750年发表《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 认识完善的理论,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 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
8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
第一章
章海荣
旅游审美是对人类心智的完善,从旅游审美史 实中探寻
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统一,中西建筑中蕴含人 类学意蕴
从认识论美学和本体论美学中辨明旅游美学的 理论基础
生命美学和景观建筑学是直接来源,寻找对接 点。
9
旅游审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境遇
第一节
游美的三种典型形态:从政、贬謫与逍遥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艺术中的山水世界
14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第一节
李白:少年学道,青城、峨眉、戴天山的自然风光, 影响其一生仕宦生涯和艺术活动
开元13年(735)李白开始游仕,“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
经过两次游仕失败,李白潜心学道,来到浙江,游 历天台山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黄鹤楼遇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美
内在推动力
实
现
满城尽带黄金甲-武隆天坑
旅游审美动机激发
旅游审美心理
旅 游 审 美 需 求 产 生 原 因
生心理层次足 价值实现欲求 综合身心介入 动态审美过程 闲暇时间增多 可支配收入多 节奏快心疲惫 尚自然换环境 渠道多激热情 看潮流跟趋势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动机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
类型
再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再现兼有
美感直观 接受客体 本来面貌
自我表达 感情体验 自我色彩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结合统一
旅游审美感受要素
审美感知
四要素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敏锐选择 整体性
客体刺激 心理联想 情感表达
知觉情感 诱发想象
理解能力 审美领悟
美的特征-审美感知
活
动
特
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征
审美对象的变化性
课后作业-P32
1.美与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2.旅游审美动机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旅游审美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4.旅游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特征-四石窟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美的特征-社会性
心美景美 河南云台山绝壁捡垃圾
信心相交 精神振奋
美感的特征
美感的特征
个人直觉性
直接感受 审美对象
精神愉悦性
美 娱
蹦极
美的产生
迁
第01课建筑艺术的美PPT课件

建筑艺术的经典案例分析
古代建筑艺术
介绍故宫、颐和园等中国古代经 典建筑,分析其造型、空间布局 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现代建筑艺术
介绍悉尼歌剧院、卢浮宫玻璃金 字塔等现代经典建筑,探讨其创 新理念、技术手段和审美价值等
方面的艺术成就。
当代建筑艺术
介绍鸟巢、水立方等当代标志性 建筑,阐述其设计理念、文化内 涵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艺术追求
。
建筑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
未来建筑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 术手段,打造绿色、低碳的建筑环 境。
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建筑将 更加智能化,运用物联网、大数据 等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 平和使用便捷性。
个性化
未来建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 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审美偏
文艺复兴建筑艺术
追求古典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注重对称、均衡与和谐,如意 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圣彼 得大教堂等。
现代建筑艺术
强调功能主义、国际主义与高 科技的运用,注重简约、抽象 与个性化,如摩天大楼、玻璃
幕墙建筑等。
建筑艺术的分类与风格
分类
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可分为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混凝 土结构、钢结构等。
古典风格
注重对称、均衡和秩序感,追求庄重、典雅 的艺术效果。
民族风格
吸收各民族传统建筑元素和符号,表现出独 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现代风格
强调简洁、明快和抽象性,追求新颖、时尚 的艺术效果。
地域风格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形成具有地 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绿色建筑
旅游美学第一章

第二页,共31页
旅游美学与其他课程关系
第三页,共31页
四、课程教学思路
• 首先,把计划发给学生,学生分组,每组研 究一章或一节内容,确定知识点、重点难点;
• 其次,每组分别研究自然景观、建筑、园林、 绘画、书法美在何处。
• 再次,与学生一起来探讨案例,让学生掌握 如何发现美、欣赏美的方法、技巧。
• 形态美
雄壮之美 奇特之美
秀丽之美
险峻之美 幽静之美
旷野之美
第十九页,共31页
色彩美
• 草木花卉之美 • 天象美 • 山水美
黄河黄,黑龙江黑,白龙江白
鸭绿江绿 漓江清 大海蓝 九寨水彩
星系碰撞形成的惊叹号
人 面 桃 花 相 映 红
第二十页,共31页
动态美:运动美,虎腾鸟翔,
骏马奔腾……
• 感官美: 听觉美
美是唯物的
• 美存在于具体环境、具体现象、具体事情、 具体行为、具体物体之中。美名、美貌、美 景、美味、美事、美声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 物。
第七页,共31页
美是唯心的:
• 美是理念 • (抽象事物), • 是美的具体事 • 物所以美的原因。
第八页,共31页
• 美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
•
它是能够使人们
• 一、审美需求
• 1、含义:旅游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从事旅 游活动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各 种活动的原动力——内驱力,来自人的各种 需求。
• 例如:寻找食物——饥饿
•
旅游——放松身心,或寻奇探异
•
看书——寻求知识或考学考试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2、审美需求的特点:
旅游是一 种高级的 审美活动
第四页,共31页
第一编 旅游与美
旅游美学与其他课程关系
第三页,共31页
四、课程教学思路
• 首先,把计划发给学生,学生分组,每组研 究一章或一节内容,确定知识点、重点难点;
• 其次,每组分别研究自然景观、建筑、园林、 绘画、书法美在何处。
• 再次,与学生一起来探讨案例,让学生掌握 如何发现美、欣赏美的方法、技巧。
• 形态美
雄壮之美 奇特之美
秀丽之美
险峻之美 幽静之美
旷野之美
第十九页,共31页
色彩美
• 草木花卉之美 • 天象美 • 山水美
黄河黄,黑龙江黑,白龙江白
鸭绿江绿 漓江清 大海蓝 九寨水彩
星系碰撞形成的惊叹号
人 面 桃 花 相 映 红
第二十页,共31页
动态美:运动美,虎腾鸟翔,
骏马奔腾……
• 感官美: 听觉美
美是唯物的
• 美存在于具体环境、具体现象、具体事情、 具体行为、具体物体之中。美名、美貌、美 景、美味、美事、美声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 物。
第七页,共31页
美是唯心的:
• 美是理念 • (抽象事物), • 是美的具体事 • 物所以美的原因。
第八页,共31页
• 美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
•
它是能够使人们
• 一、审美需求
• 1、含义:旅游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从事旅 游活动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各 种活动的原动力——内驱力,来自人的各种 需求。
• 例如:寻找食物——饥饿
•
旅游——放松身心,或寻奇探异
•
看书——寻求知识或考学考试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2、审美需求的特点:
旅游是一 种高级的 审美活动
第四页,共31页
第一编 旅游与美
旅游美学整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课件最新

山水美 生物美 气候美
1.山之美
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 在其声、在其魂。
o 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 貌形态。
江西龟峰
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小知识:中国丹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是目前唯一以丹霞(红层)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系列提 名。它们包括了最能代表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展现了中国丹霞全面的特 征以及主要的自然价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红色沉积层之中, 并且最能代表中国丹霞的地球科学价值,包含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 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6个申报点。
马英九:行善方式并无孰是孰非,只 是要注意到受赠对象的尊严。
(一)游客对美的认识
4.游客的审美需求
• 游客的审美动机即审美行为的驱动力因人而异, 从旅游者偏爱和选择的角度分析,旅游审美动 机一般分为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 美型(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的社会 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 方式等)和饮食审美型。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又称太子峰),藏 语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 传说是宁玛派分支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 神山之首。
梅里雪山
o 天籁之声,隐于大山 o 芭蕉夜雨、空谷足音、林海松涛
武夷山天游峰 响声岩
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 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 又称之为“空谷传声”。这里是武 夷山摩崖石刻的精华所在,镌刻着 南宋至清代的23段摩崖石刻,其中
(一)游客对美的认识
2.美的特征
➢客观性: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非精神实体。 ➢社会性:体现在实践性、历史性和功利性三个方面。 ➢形象性:美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 ➢创造性:主要体现在美的对象、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感染性: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肯定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书。
2020/7/28
旅游美学
15
二、中西建筑的理念及形态区别
❖ (一)实践理性精神和宗教神灵精神 ❖ 1、实践理性精神是平面铺展和匀称且又是等
级分明; ❖ 2、土木材料和石质材料; ❖ 3、装饰颜色(中国喜欢用原色,西方则追求
迷乱、朦胧、神秘和惶惑)。
2020/7/28
旅游美学
16
(二)结构的框架式和围柱式 ❖ 中国的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 ❖ 西方的围柱式。
❖ 涅槃(以‘寂灭’为特点的至乐心理境界)、禅悟 (无我、物我合一的涅槃乐趣)之美;
❖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 竹,静坐照清源”。
2020/7/28
旅游美学
13
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第一节 建筑概述
2020/7/28
旅游美学
14
一、建筑的定义
❖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
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 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
分。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 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劳作...这就 是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美、美感、悲剧、喜剧、典型等问 题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2020/7/28
旅游美学
6
三、什么是旅游美学
❖ 旅游美学是研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旅游者 (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审美客体)的美 学观赏、体验和评价,分析旅游中存在的各 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新兴 学科;
2020/7/28
旅游美学
17
(三)布局的庭院式与独体式
❖ 中国衬托性建筑的形成与配套; ❖ 中国建筑与园林的相互映衬; ❖西方注重的是个体的艺术效果和建筑
风格,如雅典卫城。
2020/7/28
旅游美学
18
第一章 建筑审美
❖第二节 中国建筑简介
2020/7/28
旅游美学
19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和成就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 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
❖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 谐\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 2020/7/28
旅游美学
12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 禅宗”三境界:”落叶满空山……”;”空山无 人……”;”万古长空…..”
❖ 完整的木构架体系 ❖ 整齐而又灵活的整体布局 ❖ 优美的艺术形象 ❖ (1)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 ❖ (2)绚丽而又雅淡的色彩 ❖ (3)精美的雕刻装饰
2020/7/28
旅游美学
20
二、中国古典建筑等级制
❖ (一)建筑体本身
❖ 1、殿式 皇家宫殿、 大型寺庙道观的主要 殿堂
❖ 2、大式 官吏和富 商的宅第样式
2020/7/28Leabharlann 旅游美学主讲:谢春江
旅游美学
1
前言
❖ 一、美与审美 ❖ 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
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020/7/28
旅游美学
2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是由德国 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来的。时间为1750年,其 美学著作为《美学》。
❖ 在鲍姆嘉登之后,康德把美学学科的建设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康德是德国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他沿着鲍姆嘉登 的思路,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心理功能分别写出了三大批判, 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其中,前两本分别研究人的认知与伦理,第三本则致力于探 讨审美问题,区分了“趣味判断”与“目的判断”的不同, 进一步加强了美学对象的独立性,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建设。
❖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 即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 景观和旅游者与旅游之间的审美关系。
2020/7/28
旅游美学
7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 对从业者而言,它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美,什 么是丑;让我们知道该怎样鉴赏旅游资源, 从而引导游客进行审美,同时,更重要的使 我们知道该怎样去创造美,创造什么样的美 才能“得到游客的芳心”。
❖ 3、小式 普通百姓 的住宅样式
2020/7/28
旅游美学
21
二、中国古典建筑等级制——台基
❖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 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 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座用作佛像 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 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 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 要殿堂建筑。
旅游美学
9
三、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
❖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020/7/28
旅游美学
10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 天下之正理。
❖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美 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的传 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
❖ 强调以社会政治体制为中心的普遍和谐,涉及伦理 道德、人格修养、处事行为、音乐等各个方面。
2020/7/28
旅游美学
11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结合”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2020/7/28
旅游美学
8
❖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帮助 和引导游客审美,让游客得到更多的美感,产 生对旅游景点的极大的兴趣,以便形成最终的 良性循环.
❖ 从经营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通过 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为消费者创造
出更多的美来;从而最终实现经营者的经济 利益。
2020/7/28
2020/7/28
旅游美学
5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美学学科的贡献
❖ 首先,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也就是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其次,提供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为我们认识美 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