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教案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变化最丰富多端的是植物。色彩变化相对 稳定的是岩石和土壤。色彩变化最快的是光怪陆离 的云霞。 自然界中的色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 呈现地域性的特点。 三、动态美 自然风景中的动态美是由波涛、飞瀑、溪泉以 及烟缆、云雾的飘动引起的。 当然也包括动物的美。 四、朦胧美--含蓄的美 朦胧相对清晰而言,若隐若现,产生幽邃、神 秘玄妙之感。景妙在模糊,美在朦胧。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烟雨江南。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史之 乱之时,回忆长安之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安 史之乱后,杜甫草堂) 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潇洒闲雅, 崔莺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 别绪幽怨。

二、观赏的方法 1、动态观赏 动态观赏是指游人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 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的一种方法。 2、静态观赏 静态观赏是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的 一种欣赏活动;或缓慢地移动视线,仔细品味。 3、动静结合 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走走停停




四、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1、具有为旅游经济服务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美的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审美欲求促使旅游者热 衷于旅游,旅游美学不但研究客观存在的美,也研究 如何开发美,创造美。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非 常具体,极为广泛,实用性强。 2、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旅游的审美教育不同于一般说教,它是通过对客 观对象美的游览、观赏中获得美感,在愉悦和美感中 受到教育和启迪。“美丽的风景”是育人的好教材。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3、具有和谐人际关系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美将导游、游客、环境三者和谐统一。
峨眉佛光

月牙泉鸣沙山



4、险--险峻、坡度大 典型风景:华山、悬空寺 审美感受特征:惊心动魄 5、幽--安静、隐蔽、深沉 典型风景:四大书院、寺庙、青城山 审美特征:舒适、恬静、清净 其他特征如:旷、野、奥等。图片欣赏 二、色彩美--最易被人直观感受 色彩给人美感除悦目之外,还有寒暖、轻重、 强弱、明快或阴郁、兴奋或沉静、华丽或质朴等感 受,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什么是旅游美学? 1、旅游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 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 过一年的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 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求新奇、追求体 验感受等,所以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本身并不是一种经济现象)。但与经济、政 治联系紧密。经济的发展为旅游创造了物质条件, 推动了旅游业(现代经济现象)的发展。 现代旅游活动产生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 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
“ 静心观赏、忘记烦恼”
浙江绍兴沈园原本一个普通的江南私家园林, 就是因为南宋家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凄美 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寻觅历史真像和寄 托坚贞爱情的重要地方。
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前 妻唐惋 陆游;《钗头凤》一挥而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就在沈园相会的第二年,,唐琬在绝望与悲痛中,在墙上也 题了一首《钗头凤》,用来回应一年前陆游 唐琬;《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 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由被称 作诗、书、画“当代三绝”的安徽籍人士林 散之所题。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 幽静。
四周开着思念的黄花


第二节 风景美的特征
风景美都是以具体形象(形式)展现出来的, 这些美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审美感受,因为这些风景 点的构成符合形式美的法则。美的形式构成了风景 美,风景美属于形式美的范畴。风景美是引起旅游 的主要因素。 自然风景中美的形式主要有:形象美、色彩美、 动态美、朦胧美等,这些也是风景美的主要特征。





一、形象美 风景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美。风景形象美 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雄--雄浑、浑厚、崇高、壮美 典型风景:泰山、黄果树瀑布、钱塘江潮 审美感受特征:赞叹、惊叹、崇敬、愉悦 2、奇--奇特、奇异、独特 典型风景:黄山、武夷山、鸣沙山月牙泉 审美感受特征:惊奇、神往、赞叹。 3、秀--秀美、山清水秀 典型风景:峨眉山、西湖、漓江、庐山 审美感受特征:甜美、安逸、舒适
夔门天下雄
泰山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www.anydaily.cபைடு நூலகம்m

泰山1

泰山2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www.anydaily.com

钱塘江潮
峨眉山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www.anydaily.com

西湖

漓江

庐山含鄱口

黄山云海怪石

黄山迎客松

丹 霞 山
太白积雪
山 色 空 濛


第三节 怎样观赏风景
一般来说,观赏风景主要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一、准备心境
即审美主体的心境、观赏时间、角度、距离等。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影响人整个精神
活动的情绪状态。在审美活动中,根据审美客体的特 征与人的感情、活动、性格的相似而形成相似联想并 寄予自己的情感。(“移情”的心理作用,“拟人 化”)
人文景观审美; (1)规律美——不同事物的相同或同一事物的相似部分有规 律地重复出现,组成整体结构上的整齐一律形态,给人秩序感 、条理感与节奏感。在现实中往往是在秩序中求变化,在变化 中求秩序; (2)对称美——景观的视觉要求两边的各个部分在大小形态 及其排列上对应相当,给人严密沉稳之感; (3)均衡美——景观的视觉要求左右上下在形、量甚至色彩 等方面大体接近,既能够保持稳定而牢固的中心,又能够表现 庄重和肃穆的气氛,是对称的一种变形; (4)协调美——遵循多样统一的美学原理,借助于建筑等人 造景观,协调和强化整体景观的审美效果; (5)气势美——用较为夸张的手段营造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的形体人造景观给人视觉上的震撼与冲击,体现了创造者的胆 识与智慧;
第一章 风景美与观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陶弘景 风景是旅游活动中主要的审美对象,我国历代文 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欣赏绮丽的风景,留下大量 诗词字画和游记。 风景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有欣赏价值的风景,就是景观。 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可细分出 人工景观,社会景观,综合景观)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展子虔 (隋)

悬空寺

华山
擦 耳 崖
苍 龙 岭
鹞子翻身
长 空 栈 道

青城山1

青城山2

《临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www.anydaily.com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杭州凤凰山望海楼
传说李白就是在这块巨石上跳江捉月的。
采石矶的临江景色也优美。
石像是为李白衣冠冢而立的。 李白因为不是帝王,所以其 墓冢前只能塑家畜,而狮虎 象等大型猛兽普通百姓是镇 不住的。
相传李白身着宫锦袍,跳江捉月,溺死江中,其 衣冠被渔人捞起葬于采石。李白衣冠冢原在采石 镇神霄宫内,1972年被迁至此处,重新勒石为碑, 供游人瞻仰凭吊。

美是引起旅游的主要因素。美的客观存在和人 的主观审美欲求(精神需求)相结合是引起旅游的 最根本原因。 旅游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旅游。旅游是 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高层次消遣活动,娱 乐和消遣正是旅游的审美特性。旅游是人们精神生 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 2、旅游美学的定义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 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及审美价值,阐释审美主体与审 美对象的关系、审美对象的属性等,并从中找出规 律,给审美主体以指导,以提高旅游审美效果,促 进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学 科。(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的 科学)

历史意味美:通过历史遗存感受时代沧桑巨 变,寻找文化遗迹,追惜人物与事物的历史 舞台,激发游人的思旧怀古之情。
民俗风情美:由民俗民风、生活方式、传统 礼仪和特定的人文环境等因素,构成综合性 的风情美。
意境美:凭借象征手法和自然布局、将主观 意趣、理想与客观感性形式、景象有机融合 ,形成富有典型性特征的艺术境界。

画山水,展子虔,游春图,春光艳;山青青 ,水蓝蓝,近咫尺,千里远。通幽径,峰回 转,小桥旁,绿树掩;妇人立,竹篱前,江 南春,美无限”
风景美的产生 “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人类创造了美。 “凡是未经意识形态起作用的东西都还不是美, 都还只能是美的条件”(朱光潜)。 客观事物本身的某一特性符合观赏者的主观意 识、内在需要时,观赏者才会觉得客观事物是美的, 美的情感才会产生。“自然美为其对象而美,也即为 我们的审美意识而美”(黑格尔)。 风景呈现出的审美状态符合形式美法则,符合人 们的审美习惯就是风景美。风景美的产生是自然性和 社会性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人的需要不同,审美感受能力不同,对同一景观 所获得的美感也不同。

三、掌握角度 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角 度不对有时看不到美。观赏角度包括:平视、仰视、 俯视、正面观赏、侧面观赏。 四、选定距离 观赏风景,选择距离也同样重要。“距离才是美” 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时间距离。 1、空间距离 全景观赏需要远距离,局部观赏需要近距离。 为增强审美效果,需保持一定距离来欣赏。如: 飞来石,枯藤老树。
旅游美学
任课教师:彭燕
绪论
一、旅游美学的产生 旅游美学的产生是离不开旅游活动的。
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司马迁:周游全国,终成《史记》
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徐弘祖:游遍全国,《徐霞客游记》
魏源:创立“游山学”,开旅游美学研究的先河



第一节 风景美的形态
一、自然美 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所呈现的审美状态就是自然 美,或叫自然景色的美。 “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 “泰山之雄”、“峨眉之秀”、长江、黄河、西 湖。。。 二、人工美 这里人工美指的是在自然风景中增加一些人造 景物,如亭、台、楼、榭、桥等,与自然景物形成 整体。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审美意义。 三、人文美(非物质美) (1)神话和传说 增添神秘的传奇情趣和丰富的审美色彩。大连 老虎滩公园、日月潭、新余仙女湖、三亚鹿回头


(2)诗文的描绘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苏轼) 风景因书卷气而闻名于世,景点因此而锦上添 花,游客在诗文中充分领略到景点的美妙。如:醉 翁亭、黄鹤楼、滕王阁、北戴河等等因文人墨客的 渲染而驰名古今。 (3)宗教 名山大川离不开寺院庙宇,中国的主要著名风 景旅游点的形成都与僧侣的开发、建设有关。风景 中的宗教文化精神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中国 四大佛教名山。




三、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 1、旅游的审美对象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 综合景观 2、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指审美主体个性的差异,指旅游者 在旅游活动中的一种心态。主要包括:旅游的审美 动机、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审美志趣等。 3、旅游的审美关系 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导游和饭店工作人员) 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苏堤春晓” “居庸叠翠”
长白山四景 春林翠烟
“西山红叶”
“西山晴雪”
夏林葱茏
秋林如妆
冬林如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 众窍为虚。而独不见制调调之刁刁乎?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