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实验4 杀虫剂毒力测定

主要内容
触杀毒力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 熏蒸毒力测定; 内吸毒力测定。
触杀毒力测定
杀虫剂的触杀作用是使药剂经昆虫表皮、感觉器及爪垫进入体 内而产生的毒杀作用。杀虫剂触杀作用测定时应尽量避免药剂 经口、气门等途径进入体内。
由于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因此杀虫 剂的触杀毒力测定应用非常普遍。
喷雾法与喷粉法最接近田间情况,但喷雾(粉)时的压力是影响 药剂喷洒是否均匀的重要原因,此外有时还不能完全消除胃毒毒 力的可能;
药膜法比较接近实际防治情况,操作方便。多用来比较触杀速率, 常用来测定药剂的击倒作用。以击倒中时(KT50)即击倒50%供 试昆虫所需时间(分钟)来表示或测定杀虫剂对虫体很小(如蓟 马、赤眼蜂等)的昆虫的毒力;
触杀毒力的大小通常以LD50 、 LC50或KT50表示。 测定方法可分为整体处理法和局部处理法,常用的有点滴法,
浸液法、药膜法、喷雾法、喷粉法及铜丝圈法等。
点滴法:因其施药量比较准确,易于操作而运用最为普遍。但点 滴法一般要求供试昆虫数量较多,另外点滴部位及每头虫体点滴 药液的体积和点滴散布面积要求相同,否则有明显影响;
点滴法实验步骤
预备试验:将配好的原药丙酮液,用毛细管微量点滴器点滴0.04 微升药液于3龄棉铃虫幼虫胸部背面,每组处理2-3个浓度(参照 已知同类杀虫剂,用丙酮配制低浓度和高浓度的药液,找出活 虫组剂量和死虫组剂量)。
每浓度处理10头幼虫,经24~28小时(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如 虫酰肼所需时间还应长些)观察记载幼虫死、活情况。同时取 50头昆虫点滴丙酮液作空白对照试验。
浸液法最为简单,但易产生胃毒毒力,对水生昆虫如孑孓以及水 蚤等较为适宜。
1. 点滴法(Topical application)
实验五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林学(树木与观赏植物保护)专业三年级姓名 090101310 圣倩倩
实验五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杀虫剂毒力的测定技术
2.掌握杀虫剂致死中浓度(LC50)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用品
电子天平、药匙、烧杯、量筒、容量瓶、镊子、吹风机、培养皿、剪刀等
供试药剂:灭多威
试虫:蚕
三、实验方法
1.药剂配制:先用少量丙酮将药剂配成母液,然后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一系列梯度药液10,5,
2.5,1.25和0.625mg/L。
2.供试药液每个浓度为一个处理,并设对照,每个处理试虫10头。
3.将新鲜的桑叶分别浸入各个浓度的药液中,用夹子夹住风干后,分别接上蚕,放入培养皿中进行饲养5h,观察结果。
四、LC50的计算
1.死亡率(%)=(死亡数/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数)×100
更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00-对照死亡率)×100
2.将各剂量转换成对数值,各剂量的更正死亡率转化成机率值
3.毒力测定的结果
毒力测定的结果
4.以更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y轴,剂量对数值为x轴,找出各点。
各点间划一条近似直线。
所划直线的倾斜度可依据直线左边各点垂直平方和接近于右边各点垂直距离平方和为准。
5.通过直线找出致死中浓度(LC50),即当机率值为5时(死亡率为50%),通过直线相对在横坐标上所得数值的反对数即为LC50。
五、用作图法求出药剂对蚕毒力的LC50
实验分析:实验失败,家蚕的一龄幼虫活力低下;或者灭多威杀虫时间太长,导致家蚕的大量死亡;也有可能家蚕身体太小,不容易观察死亡。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菜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是青菜菜类作物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幼虫主要以植物嫩叶为食,大量发生时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青菜黄曲条跳甲,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各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是评价杀虫剂对害虫的毒害程度和选择最适宜的防治药剂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各类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的防治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5种常用的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氨氟啶等)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差异,通过实验数据和田间药效测试,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青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和减少生产风险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农作物损失。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毒力进行测定,比较它们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杀虫效果,为选择最适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2. 进行田间药效测试,验证实验室测定结果在实际田间环境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3. 分析各种杀虫剂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农民提供正确的农药使用指导,并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4. 探讨不同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不同杀虫剂在防治青菜黄曲条跳甲方面的效果和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更环保的防治方法,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保障。
2. 正文2.1 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
黄曲条跳甲是青菜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严重危害青菜的生长。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杀虫剂是农业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中,菜青虫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会对蔬菜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旨在评估五种常用的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以期为农业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材料与方法:选用五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克百威、乙醇甲酸乙酯、苯酚甲酸乙酯。
1.田间防治效果测定:将农田按照面积随机分为五组,每组面积相等。
每个实验组选一个相同生长期的蔬菜种植,例如菠菜。
在蔬菜旺盛生长期每七天进行一次药剂喷洒,共喷三次。
每次喷洒采用相同的药剂浓度。
进行药剂处理的间隔辣个格外赡初变量,不采用其他农业防治措施和施肥方式。
使用标准的册那线、视觉和化学检测三种方法评估田间防治效果,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得分。
2.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成虫浸泡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首先将不同药剂加入不同的浓度水溶液中制备药液。
然后将测试的菜青虫收集后,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药液溶液中1小时,然后用过滤纸将虫子取出来,放入带有苜蓿粉的练背纸,放在25℃、相对湿度70%的恒温恒湿箱内饲养4天,观察死亡率。
实验结果:通过三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五种不同杀虫剂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到了如下的结果:药剂产量增加率死亡率施用后1天FOB点CC50氟氯氰菊酯18.45%20.96%950.071敌敌畏27.52%850.058克百威900.064乙醇甲酸乙酯8075根据FOB点和产量增加率评估,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和克百威的田间防治效果优于乙醇甲酸乙酯和苯酚甲酸乙酯。
敌敌畏的死亡率最高,表明其对菜青虫的毒力最强。
具体得分如下:氟氯氰菊酯(92分)、敌敌畏(98分)、克百威(89分)、乙醇甲酸乙酯(84分)、苯酚甲酸乙酯(79分)。
五种不同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手残率98%结论:因此,在农业防治中应首先考虑使用敌敌畏、氟氯氰菊酯和克百威等效果较好的杀虫剂。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种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青菜黄曲条跳甲是青菜的重要害虫之一,给青菜的种植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治这一害虫,农业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对各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本文将重点介绍5种常用的杀虫剂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的研究成果,为农民朋友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一、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1. 杀虫剂A的毒力测定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杀虫剂A按照一定的浓度稀释后,喷施到感染青菜黄曲条跳甲的试验植株上。
经过一定时间观察发现,杀虫剂A对青菜黄曲条跳甲有较高的毒力,能够有效地杀死或驱赶这一害虫。
3. 杀虫剂C的毒力测定结果杀虫剂C在一定浓度下对青菜黄曲条跳甲也有一定的毒力,但相对于杀虫剂A和B来说,效果略逊一筹。
需要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验证其药效。
5. 杀虫剂E的毒力测定结果杀虫剂E在一定浓度下对青菜黄曲条跳甲表现出了良好的毒力,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药剂。
二、田间药效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毒力测定结果,需要在田间条件下进行验证和确认。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了解杀虫剂在实际种植环境中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方法。
2. 杀虫剂B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与实验室条件下的毒力测定结果相符,杀虫剂B在田间条件下也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防治药剂。
4. 杀虫剂D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经过田间试验发现,杀虫剂D在实际种植环境中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影响较小,需要进一步调整浓度和使用方法。
综合以上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杀虫剂A、B和E对青菜黄曲条跳甲有较高的毒力,并且在田间条件下也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杀虫剂C在一定浓度下也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但相对于A和B来说效果略逊一筹。
而杀虫剂D在实验室和田间条件下都未能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应选择效果较好的A、B 和E作为首选,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指导,避免过度使用和药剂残留,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

杀虫剂生物测定(典勰my of in鮭ctteide)度量杀虫剂对昆虫(包括蟠类和昆虫纲以外的小动物)产生效应大小的农药生物测定. 通过比较不同杀虫剂的剂■或浓度对供测昆虫产生效应强度的方法,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的相对效力.—《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一农药卷》I第二章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一、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的一般原则■1、供试昆虫尽量一致■虫态、虫龄和生理上尽可能一致■2、控制环境因素尽量一致■温度、湿度、光照对杀虫剂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影响一、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的原则口3、必须设立对照,一般至少设2种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标准药剂对照一、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的原则■4、必须设重复■生物测定的测试的对象不是昆虫个体, 而是群体。
■一般重复至少4次,每个重复2550头试虫。
-(田间试验重复3〜5次)。
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1、杀虫剂:■一般用原药,纯度95%以上,用丙酮配制。
■许多杀虫剂都有同分异构体,测定时应用纯的化合物。
-避免农药加工中的助剂对生物测定的影响。
I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 2、昆虫-2-1.昆虫的发育阶段■一般杀虫剂对卵几乎都没有毒性:卵壳的特殊保护作用■蛹一般对杀虫剂也不太敏感-成虫的性别、营养及生理条件对其敏感性影响较大。
■对幼虫而言,低龄幼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
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2・2、昆虫的性别与生殖状态■性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虫期,在毒力测定中,对多数昆虫,一般都规定只用一个性别。
-雌虫往往耐药性更强。
-雌虫产卵后,对杀虫剂变得敏感些。
这可能与体重、脂肪含量和代谢能力有关。
I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 2・3、昆虫的生理因素■越冬虫:耐药性较高■体内脂肪含量影响敏感性■新陈代谢率越高,呼吸率越高,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越大。
I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2・4、昆虫的种群异质性A、自然耐药力B、健壮耐药力C、杀虫剂的抗药性■在毒力测定中,应选择异质性小的种群。
实验三杀虫剂触杀毒力(LD50)测定

实验三 杀虫剂触杀毒力(LD 50)测定(点滴法)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所以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测定显得特别重要。
触杀毒力测定有药膜法、点滴法、喷雾法、喷粉法和浸液法等。
室内比较精确的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是点滴法和药膜法。
本实验采用点滴法(topical application )。
是将一定量农药丙酮液点滴在虫体的一定部位上,药剂可能自体壁进入体内。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可以学习到一种比较准确的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并进行有关毒力数据整理及其可靠性检验。
实验用具容量瓶(10、25、50及100ml )、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吸管、培养皿、烧杯、滤纸、平头镊子、计算纸。
实验材料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丙酮,可选用室内人工饲养的粘虫(Mythimna separta Walker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 )或直接采自田间的菜青虫等4龄幼虫,荔枝椿象成虫(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也可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任选一种试虫。
测试方法(选用玉米螟为实验材料)1) 预备试验 先用丙酮将乙酰甲胺磷配制成若干个不同浓度,选取4龄玉米螟幼虫若干,每个浓度用点滴器(或微量进样器)点滴药液于幼虫的胸部背面,每头虫点滴1ul,每浓度点滴虫数不少于30头,待药液干后,把5-8头虫盛于一皿中,加入少量饲料,盖好培养皿,写好标记,经24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
从这些浓度中找出适合的浓度,即找出其死亡率在20-90%之间的5-7个不同剂量的等比浓度供下一步试验用。
2) 根据上步预备试验结果,如本实验可用乙酰甲胺磷有如下浓度:500、1000、2000、4000、8000、12000和16000ppm 。
可设7组,每组选择4龄玉米螟幼虫210头,分别放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滤纸预先加湿),每皿放10头,每种浓度设有3个重复。
粮食工程技术《第八章第一节 杀虫剂的毒力与药效测定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杀虫剂的毒力与药效测定本章提要:●杀虫剂的毒力与药效测定的概念●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一般方法●FAO推荐的储粮熏蒸剂及保护剂的毒力测定方法●储粮害虫抗药性的测定●储粮熏蒸剂与保护剂的药效测定及实例第一节杀虫剂的毒力与药效测定的根本概念一、杀虫剂毒力测定的意义化学杀虫剂的毒力测定就是利用生物对药剂的反响,来判断或鉴别一类化合物或某种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活性。
即对昆虫或高等动物的毒性、作用的方式、作用的程度,用于比拟毒力。
药效测定是测定一种杀虫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杀虫效果,用于确定一种杀虫剂的实际应用剂量、适宜剂型、施用技术等。
〔一〕常规的杀虫剂毒性筛选测定为了不断探索新化学杀虫剂,需要合成大量化合物,在成千上万种的化合物中筛选出有生物活性的,及活性很高的化合物。
即用敏感性的生物进行测定。
多在室内培养标准化的虫种,通过筛选试验〔Screening test〕,淘汰无活性或活性很低的化合物。
〔二〕实地药效试验这是为化学杀虫剂的生产与应用推广效劳的。
任何一种化合物,无论在室内试验中杀虫活性如何高,如果经不起大规模实地使用的考验,绝不能作为一种好化学杀虫剂。
以储粮药剂为例,在筛选根底上,为了判断其应用的可行性,必须进入粮仓的药效试验阶段,尤其在示范推广之前,这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综上所述,毒力与药效测定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储粮害虫的毒力与药效测定,同时对高等动物的毒性,如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毒性的测定,对鱼、鸟类的毒性,对蜜蜂、天敌也包括之。
此外在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转化、解毒机理与药理的研究和残留动态的分析等等,都必须提供根底数据。
因此农药研制单位及国外农药公司日益健全筛选机构、改良各程序的筛选技术,模拟环境加强实验室设备,增设药效试验网,及培养提高专门技术人员,以促进农药的创新开展。
二、毒力测定的根本概念〔一〕剂量—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毒力测定中的量度与代表数值测定某杀虫剂对一个群体的毒力时,通常用两个代表数值:均数和标准差〔又称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inney公式法 1/混剂预期(理论)的LD50=A药的百分含 量/A药的LD50值+B药的百分含量/B药的 LD50值 如果计算出的预期LD50与实测的LD50值相 等,则属相加作用;前者<后者,属拮抗作 用;反之,属增效作用。
• 孙云沛公式法 提出用毒力指数——TI(Toxicity In dex) 比较供试药剂与标准药剂之间的相对毒力。 毒力指数=标准杀虫剂LD50/供试杀虫剂LD50 ×100 共毒系数比较联合毒力 以常规方法测出混剂LD50值及组成该混剂的单剂的 LD50 ,再以其中一种单剂为标准(100)计算隔单剂的 毒力指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和理论毒力指数,最后计 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 如果共毒系数接近100表示相加作用,明显大于100表示增 效作用,显著小于100表示拮抗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药剂、试虫、环境的要求
• 药剂:纯品或原药;药剂自身的理化性质; 化学性质;物理性能;使用方式;加工的 质量;(分散性、粘着性、渗透性、剂型、 溶剂、配制方法等) • 试虫:种类、品系、世代、龄期、个体差 异性、生理状态的一致性、营养、新陈代 谢呼吸率 • 环境:温度(前、中、后);湿度;光照; 虫口密度;
影响生测结果的因素
• 对照 • 溶剂 • 自然死亡率 • 生测技术(如点滴时药物的挥发、虫体的 受伤等)
生物测定方法
• 触杀 直接施药法、局部施药法、 • 胃毒 无限取食法、定量取食法、 • 熏蒸 二重皿法、广口瓶法、药纸熏蒸法、 三角瓶法 • 内吸作用 根系内吸法、叶部内吸法、茎部 内吸法、种子内吸法 • 忌避作用
混用的联合作用计算方法
• Sakai公式法 Pm=1-(1-Pa)(1-Pb)……(1-Pn) Pn为 单用一种药剂时的死亡率 1、分别测出两个单剂各种的毒力回归线,从其直 线上分别选择两个单剂各自的5%-20%死亡率的 剂量。 2、测定这两个剂量混合后的死亡率,为实际死亡 率(Pc),同时测定两种单剂在单用时的实际死 亡率,带入公式计算。Pc≌Pm相加作用Pc>Pm 增效作用Pm>Pc拮抗作用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与生物测定
• 毒力测定:是毒性的一种数量表示,即毒性程度。 目的是为了要知道某一种杀虫剂对某一种害虫的 毒性如何,或者比较几种杀虫剂对某一种昆虫的 毒力程度的差别,是做为衡量一种杀虫剂对某种 昆虫的毒力的。 • 生物测定(bioassay):以昆虫(包括螨类)为测 试对象,评价各种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广义, 利用生物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一种农药或 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是已经知道了某一种杀虫剂对某一种昆虫的毒力, 因而根据这种昆虫对这杀虫剂的反应来测定该杀 虫剂的存在与否或量的多少。
如何设计一个新杀虫剂的生物测 定试验
• 大范围的药剂浓度进行预试验 • 了解其有效物质的化学结构确定其作用方 式,使用不同的生测方法 • 不同种类的试虫 • 确定合适的试虫种类和浓度范围,设置不 同的浓度梯度进行生物测定试验。 • 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生测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处理原理
• 机率值分析法 • 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分布是一个偏常态分布,即,杀虫 剂对昆虫的效应的增加不是和剂量的增加比例,而是与剂 量增加的比例成比例。故一个群体昆虫的积累死亡率和杀 虫剂浓度的关系是一条不对称的“S“形曲线。为了方便计 算,通常把浓度换算成对数值,使偏常态分布变成正态分 布。以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校正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 作图,即得到毒力直线。 • microsoft excel软件中将死亡率数值按1列(行)输入 AVERAGE求出各处理的平均值 • Norminv( ,5,1)函数将死亡率转化为机率值 • LOG( ,10)函数求出浓度对数。 • 选取机率值和浓度对数,图表向导作散点图求出
• 配制药液的溶剂、方法和所用剂型要一致,(粘 着量及渗透量) • 浸渍时间的长短不同 • 药液不能重复使用 • 浸液试虫体表上的多余药液应先除去,再移入干 净器皿,以免湿度过大。 • 优点:快速、简便,可同时对大批试虫做不同浓 度的处理,适用于多种昆虫。 • 缺点:不够精确,不能精确求得每个昆虫或每克 体重所获药量。
浸渍法
• 基本原理是用浸沾方法直接将药液施于昆 虫体表,测定杀虫剂穿透表皮引起昆虫中 毒致死的触杀毒力。 • 将试虫直接浸入药液;连同植物寄主一起 浸入药液,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或用吸 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再移入干净器皿中。 置于合适的环境中,隔一定时间观察记载 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求LC50
注意事项
研究内容
• 测定杀虫剂对昆虫(包括螨类)的效力 • 筛选新农药及探索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效关系的规律 • 研究杀虫剂的理化性状与毒效的关系及鉴定加工剂型的质 量 • 研究目标昆虫的生理状态及外界条件与药效的关系 • 测定不同杀虫剂混用的效力及寻找增效剂 • 测定害虫抗药性和研究延缓抗性发展的措施 • 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土壤及水中的残留量 • 测定杀虫剂对植物的药害程度和对高等动物的毒性,及对 鱼类、蜜蜂、鸟类、天敌等有益生物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