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导入,明确目标;第二环节:指导自学,自主探究;第三环节:互查互助,汇报点拨;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变式拓展;第五环节:知识梳理,总结反思;第六环节: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1:平行四边形。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

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

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教学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同时,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指导自学自主探究

【教学内容】

自学课本第2页“想一想”至第3页例题以上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时间:6分钟)

1. 菱形作为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性质?

2.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3. 菱形有哪些特殊性质?请证明你的结论.

【教学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动手操作能力。环节中学生根据问题的设计有目的的进行自学,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菱形的性质并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学生活动:先根据问题自学、折纸探索、验证菱形的性质,然后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同学们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第三环节:互查互助汇报点拨

【教学内容】

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_____CD,AD_____BC,

∠ADC=____,∠DAB=_____.OD=______,OA=_____;

2.菱形有哪些特殊性质?你是怎样发现的?

3.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教学意图】

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处理方式】

1.菱形的一般性质

让学生完成题目1,在学生填空的过程中进行追问:填空的依据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明确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特殊性质

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展示菱形的性质,教师在不当之处给予引导并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3.证明菱形性质

教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

已知:如图1-1,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CD=AD;(2)AC⊥BD.

师生共析:①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

等了。

②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中点;又因为在菱形

中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

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 = CD , AD= BC (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AD

∴AB=BC=CD=AD

(2)∵AB=AD

∴△ABD 是等腰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B=O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

∵OB=OD

∴AO ⊥BD

即AC ⊥BD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变式拓展

【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刚才的严格论证,我们已经认识了菱形的特殊性质,下面我们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

1、例1 如图1-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 和对角

线AC 的长。

师生共析:①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0°,这样就可以得到

边△ABD ,BD=6,菱形的边长也是6。

A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AOB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 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2OA,求出AC 。

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AC ⊥B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OB=OD= BD = ×6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

∵∠BAD=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BD=6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A 2+OB 2=AB 2

===

=2OA 2.变式: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D=6,AC=8,求菱形的面积。

【教学意图】

学生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菱形的性质,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注意事项】

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学生是否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2)学生的几何语言是否准确、规范、严谨;(3)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和交流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题目,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五环节:知识梳理 总结反思

【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 ,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121

分别平行

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

四边形

C

D

C

D

D

A B

C

A

A

B

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交流课堂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学内容】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80°,则∠ABD=_____.

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D=12cm,AC=16cm,则AD=_____ ,菱形的面积=_______。

【教学意图】

通过限时检测,更好地了解学情。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尖子生偏少,两极分化较严重,课上纪律虽好,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主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并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好数学的信心.

效果分析

一、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发现规律、同伴交流、猜想结论,再经过演绎推理给出证明,使学生经历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教学设计结构完整、合理,题目设计梯度适度,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运用“即时评价”功能,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还关注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和表现出的情感态度。

三、多媒体应用到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下一步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科书设计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

课后反思

1.在菱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意识不强,我在这里应给

予适当引导,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在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上有些前松后紧,以后要根据学情合理分配

教学时间;

3.课堂小结太过笼统,以后在小结时不能只着重所学知识,还要兼

顾思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后检测

一.填空题

1.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此菱形的周长为,面积为.2.如图,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的长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是菱形.若点A的坐标是(3,4),点C 的坐标是.

二.选择题

4.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

5.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DB=6,DH⊥AB于H,则DH等于()

A.B.C.5D.4

6.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E是AD的中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A.3cm B.4cm C.2.5cm D.2cm

三.解答题

7.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DE⊥A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