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

合集下载

奶牛的阶段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

奶牛的阶段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

奶牛的阶段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

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

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一胎的产奶量等,关键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

预防酮病发生最适当的饲养原则是根据体况确定饲料能量水平,使之既不要过肥,也不要过瘦。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可约占16%。

舍饲奶牛按每千克产奶量给精料约3千克。

2.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

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每日每头牛进食钙低于20克,钙磷比例控制在2∶1范围时,可有效预防产后瘫痪。

3.胎衣不下产后胎衣不下和生殖器官的感染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

主要因钙、维生素E和硒缺乏,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及胎盘炎症引起。

因此,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注意妊娠后期的适当运动。

4.产后截瘫常因胎儿过大、胎位不正等难产过程中,挫伤了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而引起。

应给予高度重视。

5.皱胃移位由于分娩的应激使血钙浓度降低,肌张力下降而引起第四胃移位。

据报道,产后瘫痪也是诱因,可使皱胃移位的发病率增加4.8倍。

子宫炎、乳房炎引起的妊娠中毒也可引起皱胃移位。

减少经产牛日喂精料至4—5千克时,本病年发生率(0.12%)显著降低。

二、保证饲料及营养物质的合理配给1.产前30天精料配方:我国奶牛饲养所用的粗料,一般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在5%-8%,产奶净能为3.766-4.184兆焦/千克;在这样的粗料条件下,体重66-650千克和500-550千克奶牛干乳后的精料配方为:玉米52%和44%、豆饼34%和48%、麸皮13%和37%、食盐均为1%。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对营养不良的干乳母牛除给予优质粗饲料外,还要喂几公斤精饲料,以提高其营养水平,一般可按每天产10-15kg乳所需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日给8-10kg优质干草,15-20kg多汁饲料(其中品质优良的青贮料约占一半以上)和3-4kg混合精料,粗饲料及多汁饲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压迫胎儿,引起早产。
犊牛早期断奶关键掌握好常乳(或代乳料)与
犊牛料之间的过度,出生后15天内就应开始补饲犊牛料(粗蛋白20%),当采食量达到0.75-1.0kg时可断奶,达到2.0-2.5kg时可改喂混合料。
犊牛期的营养来源主要依靠精饲料供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整个犊牛期禁止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在管理方面,首先做好断奶牛过渡期的饲养管理,按月龄体重分群饲养。饲养方式采取散发饲养,自由采食。另外注意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粮蛋白水平达到12%。(2)19月龄-预产前60天: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1-12公斤,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2.5-3kg,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3)预产前60天-预产前21天: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0-11kg,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混合精料每头日3kg。(4)预产前21天-分娩:该阶段奶牛的饲养水平近似于成母牛干奶前期。采用过渡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进食量10-11kg,日粮粗蛋白水平14.5%,混合精料每头日4.5kg左右。
一、奶牛阶段划分
奶牛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分为后备和成母牛,后备牛又可被分为0-6月令的犊牛、7-15月令的育成牛、16月令到产犊前的青年牛。青年牛妊娠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又可划分为干奶牛和泌乳牛。干奶牛,指成乳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妊娠7个月后,奶牛停止泌乳,进入恢复休整期,一般为2个月,可分为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与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泌乳牛指从产犊后开始泌乳,直至停奶的牛,可分为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2天—100天)、泌乳中期(101天—200天)、泌乳后期(201天—停奶)。通常情况下,把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称为围产期。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畜牧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但是在农村由于奶牛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为引导农民科学养牛,提高农户饲养水平,现将奶牛的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奶牛不同生长期的饲养方法1、牛犊:新生牛犊按常规方法接生,即用消毒毛巾擦洗去牛犊口鼻部黏液,在距腹皮4指处断脐,剥去软蹄,待牛犊站立后称重、登记。

饲养方法:牛犊自1周龄改为喂常乳;2周龄时训练牛犊吃粗饲料。

常乳哺乳期一般为100-150天。

总喂奶量300-400千克。

喂常乳的方法是:每天喂2-3次,奶中可掺25%-30%的温水,每头牛犊的喂量按其体重的8%计算。

管理要点:保证牛犊充分运动,生后3-5天即可赶到运动场,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每天刷拭牛体2次。

2、成牛、青年牛:6月龄至配种为育成牛,配种至产犊为青年牛。

此间应根据月龄、性别、体重及畜舍情况及时分群,实行定位管理。

管理要点:每天刷拭牛体2次。

对母牛从12月龄开始每天抚摸乳房,怀孕后每天2次按摩乳房,但不得挤奶。

16月龄左右,体重达375千克开始配种。

妊娠3个月后,注意观察食欲及生理变化,膘情不宜过肥。

3、成年奶牛饲养要点:每百千克体重喂给青贮饲料3-4千克,干草1千克以上,青料11.5千克。

日粮饲喂应按“粗→精→粗”顺序。

分娩后护理:母牛分娩后,应立即给母牛饮温麸水1-2桶。

同时在产床上铺垫褥草,供母牛饮水后休息。

并认真检查产后母牛乳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原则1、夏季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冬季不喂冰冻饲料,不饮冰凉水。

2、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

运动场粪便应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

3、投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保证干物质进食量,保持能量和粗蛋白营养平衡。

4、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

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应该固定,不要随意变更。

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方法作者:李淑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7期摘要:奶牛的整个生产周期可分为泌乳期和干乳期,其中泌乳期又分为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后期,干乳期分为干乳前期和干乳后期,不同生理阶段特点不同,要想使奶牛充分发挥生产性能,需要根据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关键词:奶牛;生理特点;泌乳期;干乳期;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41-011 泌乳初期生理特点。

奶牛的泌乳初期是奶牛产后的2~3周内,这一阶段奶牛的生理特点为刚经历了分娩,体质较为虚弱,处于气血两亏的状态,有的奶牛还会因分娩而造成产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殖道还没有恢复,恶露也还未排净,乳房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

因此此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帮助奶牛尽快的恢复健康,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以满足奶牛逐渐升高的泌乳量的营养需要,同时减少能量的损耗。

饲喂。

奶牛在产后不宜正常饲喂,因消化系统还未恢复,消化能力较差,因此在刚生产后需要先喂服麸皮红糖水,然后少量的饲喂一些优质青干草和少量麸皮的混合饲料。

在4~5天后开始适量的饲喂一些青饲料和青贮料,逐渐的增加精料饲喂量,一般在1周后奶牛的食欲恢复正常,乳房水肿逐渐的消退后可恢复正常饲喂。

管理。

在管理上主要是注意防止奶牛感染疾病。

因奶牛有泌乳初期体质还未恢复,抵抗力较差,因此要注意保持产房与牛体的卫生,防止产后感染的发生,另外,还要注意防止奶牛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发生产后瘫痪。

奶牛在分娩后要做好清理和消毒的工作,包括牛体和周围的环境,排出的胎衣等要及时的清理干净。

奶牛产后要科学挤奶,在最初挤奶时不宜一次性挤干净,否则会导致乳压升高,加剧乳房的水肿。

因此在第一天挤奶足够犊牛吃即可,第二天剂全乳量的1/3,第三天挤1/2,以后几天逐渐增加每天的挤奶量,在7天后可全部挤净。

在挤奶时要注意将第一把奶弃掉,并在每次挤奶前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

各龄期奶牛的饲喂

各龄期奶牛的饲喂

3 1 2月龄 育成 牛饲 喂 奶 牛是高产动物 , 饲喂奶 牛 2
质 应达 到 0 . 6 0 ~ 0 . 7 5 k g 。
4 1 9 ~ 2 4月 龄 育 成 牛 及 干 奶 牛
饲 喂 、
的饲料应品种 多样 、适 口性好 , 但 不 能 为追 求 产 奶 量 而 给 其 过
一 7
2 0 1 Βιβλιοθήκη . , z 期 . 总 第 z 期
各龄期奶牛的饲喂
孙 建 军 ( 山东省莒 南 县畜牧 局 , 山 东 莒南 2 7 6 6 0 0 )
申图分类 号 : ¥ 8 2 3 . 9 1 5 . 4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8 9 6 4 ( 2 0 1 3 ) 1 2 — 0 0 3 8 一 O 1
达到 0 . 4 5 ~ 0 . 6 0 k g 。
3 l 2 1 8月龄 育成 牛饲 喂
素含量 要适 当控制 , 此时优质苜
蓿 可 作 为犊 牛蛋 白质 、矿 物质 、
维 生 素 及 易溶 碳 水 化 合 物 ( 糖 及
混 生牧 草虽 可满 足妊娠 后 期 母 牛 的营养 需要 ,但 必须控 制 日 粮 体 积 和 营养 浓度 , 要 适 量饲 喂
量 苜蓿干草 , 8周龄 以后其对 苜 蓿的采食量大幅增加。 犊牛 8 — 1 2 周龄 阶段 瘤 胃尚 未 发育 完 全 , 其
瘤 胃容 积 有 限 , 故 饲 料 中的 纤 维
草, 使干物质进食量达到 5 ~ 8 , 后 期可利 用 青刈饲 草 与青 干草搭
配饲 喂 , 使 干 物质 进食 量 达 到 5 ~ 8 k g 。 此 期奶 牛 日进 食 蛋 白质 应

奶牛犊牛的饲养

奶牛犊牛的饲养

奶牛犊牛的饲养1.尽早饲喂初乳犊牛生后30-60分钟必须喂上第一次初乳。

新生犊牛胃空虚,胃壁无黏液,对细菌的抵抗力很弱,而母牛产后一小时的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较高,初乳替代胃黏液粘在胃肠壁上,阻止细菌进入血液。

研究证明,初乳营养丰富,干物质含量比常奶高1倍,矿物质比常奶多1倍,蛋白质是常奶的4-5倍,维生素A、胡萝卜素、溶酶体和抗体等含量也比较高,对犊牛的胃肠有保护、轻泻、杀菌之作用。

尽管初乳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限制,一般第1天初乳喂量为犊牛初生重的1/6,以后每天增加0.1千克至第3天或第5天,此后可用部分人工乳或代乳料替代,初乳不宜喂得过多,以防下痢。

一般犊牛生后5天可喂常乳或初乳与常乳混合乳,如仍喂初乳需按2:1与水稀释,喂混合乳时常乳与初乳比为1:2。

喂奶时要做到定量、定温、定时和定人。

每天的喂量约为犊牛体重的10%。

随日龄增加,每天增加奶量0.1千克(20-30日龄),至断奶时日喂奶量约5千克,每日分3-4次喂给,每次喂奶间隔时间都要相等,做到“到点就喂,不到点不喂”,如感奶量不足,可补充白开水,千万不可吃得过饱。

夏季取奶汁后可立即饲喂不必加温,寒冷季节将奶桶置于开水锅中加温,不要直接用火炉加温,奶温以38-40℃为宜。

在做到定温、定量的基础上,应注意牛奶的质量,首先避免在母牛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用以预防疾病,或饲喂禁用饲料添加剂及动物性饲料;其次注意挤奶时的卫生,对感染乳房炎及传染病等的牛所产的奶,控制其上市和喂给犊牛。

2.人工乳及粗饲料的饲喂为了节省鲜奶,国外已广泛用人工乳喂犊牛,10日龄左右便用人工乳替代牛奶,一般人工乳中含脱脂乳、动物脂肪、乳糖及其他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人工乳的生产在国外已商品化和规模化,它们生产针对不同生产阶段犊牛的代乳品,至于加水的多少也需根据说明配制。

人工乳中蛋白质由脱脂奶粉提供,成本昂贵,因此也可用大豆蛋白质替代,但犊牛对植物蛋白的消化能力较低。

组成代乳品的所有原料必须质量良好,劣质代乳品不仅易造成犊牛疾病,而且阻碍犊牛采食以致造成生长滞缓,严重地引起犊牛腹泻、致死。

饲喂奶牛宜划分为五个阶段

饲喂奶牛宜划分为五个阶段

饲喂奶牛宜划分为五个阶段在奶牛生产中,常根据母猪生理和生产性能特点,分为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乳期五个阶段进行饲养。

根据奶牛在各阶段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日粮配合,以提高饲料报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 围产期围产期包括产前15天和产后15天。

在产前15天,应逐渐增加精饲料饲喂量,但总量不能超过奶牛体重的2%。

提供充足的优质粗饲料(占干物质的60%~80%),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占干物质15%左右)。

为防止产后瘫痪,采用低钙日粮,每天钙喂量50克,磷喂量30克,并于产前一周肌注维生素D3,控制食盐喂量。

产后15天母牛消化机能弱,生殖器官和全身机能状况逐渐恢复,食欲差而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进食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处于负平衡,体重下降。

因此应逐渐增加精料喂量。

精粗料比约为55∶45,但一般不能超过60∶40。

2 泌乳盛期产后16~100天,母牛产奶量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此期产奶量约占整个泌乳期产奶量的40%~45%,是夺取高产的重要阶段。

日粮配合要求"饲料领着产奶量走",即逐渐增加饲料量,直至产奶量不再上升或奶牛呈饱感为止。

精饲料喂量维持在奶牛体重的2.3%左右,但精粗饲料比不能超过60∶40,应尽量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以确保适时达到产奶高峰。

3 泌乳中期产后100~200天,奶牛体况开始恢复,体重也开始增加,逐渐减少精料喂量,增加粗料喂量。

到第150~180天时,精粗料比达45∶55为宜。

4 泌乳后期产后201天到干奶期,母牛产奶量下降较快,已进入妊娠后期,也是母猪体重恢复较快阶段。

应根据奶牛食欲、膘情和产奶量,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加粗饲料喂量,精粗料比维持在40∶60为宜。

5 干乳期是妊娠奶牛产前40~60天到停止挤奶的时期。

这个时期为下一个泌乳期正常产奶做必要的准备。

干乳有利于改善奶牛营养状况,使乳腺组织得到更新,也利于母牛给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1、犊牛哺育、犊牛出生后1 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 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 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置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 60 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 1 千克摆布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 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 7 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

断奶至 30 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 ,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

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

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 60 天摆布住手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者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 4 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 ,并药浴后再也不挤奶,若乳房浮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者治疗后再干奶。

(2) 围产期,产前 15 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 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 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 ,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 ,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

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 1—20%的精饲料,特别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 101—200 天),日粮精粗饲料比 50:50。

粗纤维不低于 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 201 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 40:60,粗蛋白质 12%,粗纤维不低于 18%。

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赋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 ,或者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 厘米摆布)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奶牛普通在 8—12 月龄、达成牛体重 45%时浮现初次发情,称初情期,12—14 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 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 70%或者 375 千克体成熟时,才干配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奶牛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奶牛是一种高产动物,在保证营养全价平衡的前提下,要力求饲料品种多样化和适口性好,但不能因为追求奶产量而过多添加精饲料。

其日粮一般要由3~4种以上的青粗饲料(干草、青草、青贮饲料等)及3~4种以上的精料组成,各个生理阶段的饲喂要点如下:干奶期(干奶到产前15天)目标:尽早使母牛停止泌乳,乳房恢复正常为此,在满足母牛营养需要前提下尽量不喂青绿多汁饲料和副料,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在保持适宜的纤维摄入量的基础上搭配一定的精料,精料给量根据粗料品质及体况调整,一般在3~4公斤。

精、粗饲料比为25∶75,日粮物质应占体重的2.0%~2.5%,对于体况偏瘦的母牛,可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能量饲料,增加优质粗料对于体况偏肥的母牛,可限制精料用量,增加中等质量粗料的投入,但要注意矿物质平衡。

围产期(分娩前至分娩后15天)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2.5%~3%,精、粗饲料比为40∶60。

分娩前15~34天,因采食量较低,但所需营养因胎儿的急速增长而增加,为此,应提高饲料浓度,增加蛋白质与能量的供应。

产前一周根据食欲慢慢增加精料喂量,每天增加0.5公斤,使瘤胃适应产后高精料的饲喂,以优质的粗料为主,产前一周肌注维生素D3,15毫升/头,并加强运动增加光照,可防止产后胎衣不下及瘫痪等疾病的发生产前采用低钙日粮,严禁日粮突变,控制食盐喂量,分娩后,应喂以麸皮汤(麸皮1公斤、红糖2公斤、矿剂100克、温水10~15公斤),以缓解产犊疲劳及分娩所失水分,还可预防胎衣不下及瘫痪。

对健康正常的分娩牛,应让其自由采食青干草,尽量避免喂过多的青贮玉米料从分娩后第4天开始,配合精料按每日0.5公斤递增,使奶牛以后的11天内,日采食精料量达到10公斤,这样不仅能减缓分娩母牛在产后15天内体重的下降,而且对提高产奶起到促进作用禁止饲喂副料、块根料及绿料,以优质粗料及精料为主。

根据食欲逐步增加精料,每天增加0.25公斤,掌握精粗比55∶45,不得超过60∶40。

泌乳早期(产后16~100天)泌乳早期产奶量上升,以"料领着奶走",到产奶量不再上升或食欲饱感状为止。

精粗比从55∶45逐渐过渡到60∶40左右,但不能超过60∶40,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3.5%以上。

这一时期产量最高,但牛的采食高峰来得较晚,故有一段营养负平衡、体膘下降时期。

这一时期,既要产量又要体膘。

为此所有饲料都要挑选优质的,特别是粗料和精料。

根据食欲精料逐渐增加。

但每天精料增加不超过0.5公斤,防止瘤胃酸中毒,这一时期需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缓冲剂如小苏打等,以缓解高产带来的一些代谢病。

日粮浓度要稳定,强调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适当供应副料、块根料及绿料,三种饲料总量不超过40公斤/头/天。

在运动场适当放粗料和矿物盐,同时,在舍内外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这一时期,一方面多数奶牛产奶量开始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奶牛的食欲旺盛,采食达到高峰。

为此,这一阶段应根据奶牛的产奶量、体重,每周或隔周调整精料喂量,逐步达到精、粗饲料比为40∶60。

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3%~3.2%。

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充足的饮水,加强运动,以及正确的挤奶方法和乳房按摩。

泌乳后期(产后210~305天)泌乳中后期,奶牛大多数已受孕,由于受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的作用,产奶量开始大幅度下降。

这个时期应按体重和泌乳量隔周调整精料喂量一次。

日粮尽量以粗饲料为主,精、粗饲料比为30∶70。

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3%~3.2%。

为使产奶量下降慢一点,体膘恢复上去,饲料的用量应跟着产奶走,即营养水平始终要超过需要量。

在干奶前半个月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治疗,同时做好与保胎有关的工作。

成奶牛各阶段的饲养要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情况复杂,乳牛的饲养条件和饲料资源不同,造成我国目前饲养模式不一;目前对适合我国的奶牛饲养标准等基础研究工作也比较薄弱,理论与生产实践有些脱节,数据多是出自实验室或借鉴国外标准,而不是从规模化实验场和生产实践中得出;另外我国对现有一些比较成熟的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也不太理想,所以我国目前的饲养模式总体比较落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去年笔者对我国数百个规模不一的牛场日粮进行了分析,普遍存在对饲料的营养成分分析不到位(应每批次粗精料检测),奶牛日采食量不清,重精料、轻粗料,重蛋白、轻能量,重大宗、轻微量,重概念、轻细节,重数量、轻质量,重饲料、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一系列问题。

借此,笔者把国内外一些科学实用的饲养技术要点介绍给读者,供同行们参考。

1干奶前期(停奶至产前16d)饲养要点1.1确保奶牛得以运动,牛舍清洁卫生,集中饲养;1.2停奶一周前做好乳房炎的检测和治疗,确保无乳房炎(隐性)方可停奶,仔细监控干奶期的乳房变化;1.3保持奶牛在整个干奶期直至分娩的体况(理想体况3.5-3.75分); 1.4日粮以禾本科干草为主,视膘情辅以青贮玉米(5-10kg/头·d)和精料(2~4kg/头·d),日采食干物质占体重1.8%-2.2%;1.5足额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围产前期(产前15d至分娩)饲养要点2.1因生理和激素的变化,奶牛食欲下降,干物质采食量仅占体重1.4-1.8%; 2.2应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口性,使日粮粗蛋白达14%-15%,泌乳净能达2.1NND; 2.3此期应饲喂低钙(45~55g /头.d)、低钠及低钾的低阳离子盐日粮,停喂小苏打等瘤胃缓冲剂,防止代偿性碱中毒,若高钙及阳离子盐高可添加阴离子盐,降低血液pH值(可检测尿液pH值以6.2~6.8为宜),刺激甲状旁腺素在产前分泌,以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生,增加奶牛采食量,为产后奶牛健康、高产、稳产打下基础;2.4适当逐渐增加青贮玉米和精料的饲喂量(可达占体重1%),这样能使瘤胃适应产后高精料日粮。

3围产后期(产后至15d)饲养要点3.1饲喂目标主要是尽量克服分娩后DMI不足和能量负平衡;3.2配制新产牛日粮时,应优先考虑满足其对纤维素及蛋白质的最低需求量,同时使能量摄人达到最大,平衡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间的比例;3.3喂给优质适口性好的精粗饲料,含水份高的副料应少喂;使奶牛干物质摄人量达到最大;3.4有条件可饲喂全混日粮,视奶牛食欲、消化、恶露、乳房等情况,可渐增加精料的喂量(日增0.25kg),精粗比为50:50;3.5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日粮干物质中含CPl7%-18%,NND2.4-2.5,钙1%,磷0.6%,干物质摄人量达占体重2.5%-3%。

4泌乳前期(分娩后16d至120~150d)的饲养要点4.1这是奶产量上升和平坦期,以“料领着奶走”的饲喂方法,逐渐增加精料的喂量,产奶高峰期精粗比可达60:40;4.2日粮营养浓度增至每公斤干物质中含CPl6%-17%,NND2.3—2.4,钙0.9%,磷0.5%,脂肪5%-6%,干物质摄人达占体重3.2%-3.8%,NFC少于42%;成乳牛各阶段日粮的主要营养指标表谷物类精料不足,粗蛋白或过瘤胃蛋白缺乏,粗脂肪过高等造成,可适当增加精料和优质全株玉米青贮的喂量及提高日粮的过瘤胃蛋白含量;若过低(低脂高蛋),则表明可能是谷物类精料过高,粗饲料过低,有效洗涤纤维不足,存在酸中毒,应增喂优质干草、瘤胃调控剂等;4.4根据牛只产奶量的持续力(本次奶量/上次奶量),可判别饲养是否到位。

持续力一般为产后0-70d,头胎牛为112%,成母牛为106%;71— 200d,头胎牛为98%,成母牛为94%;产后>200d,头胎牛为92%,成母牛为88%。

5泌乳中后期(120—150d至干奶)的饲养要点5.1此期为产奶量逐渐下降,采食量增加,能量正平衡,是控制体膘的最好时期,以“料跟着奶走”的饲喂方法,精粗比一般为40—45:55—60,在停奶前半月左右,把体膘控制在3.5—3.75分;5.2日粮营养水平逐渐下降,日粮干物质中含CPl3%—15%,NND2.0—2.2,中性洗涤纤维> 38%。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强化奶牛饲养管理,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手段,推行先进的科学饲养方法,做好奶牛各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不断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延长奶牛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奶牛阶段划分奶牛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分为后备和成母牛,后备牛又可被分为0-6月令的犊牛、7-15月令的育成牛、16月令到产犊前的青年牛。

青年牛妊娠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又可划分为干奶牛和泌乳牛。

干奶牛,指成乳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妊娠7个月后,奶牛停止泌乳,进入恢复休整期,一般为2个月,可分为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与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

泌乳牛指从产犊后开始泌乳,直至停奶的牛,可分为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2天—100天)、泌乳中期(101天—200天)、泌乳后期(201天—停奶)。

通常情况下,把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称为围产期。

(一)犊牛期饲养管理犊牛期饲养分为断奶前和断奶后两个时期。

1、断奶前犊牛后转入断奶群,并做好断奶阶段的饲养。

2、断奶后犊牛早期断奶可以节约大量鲜奶,降低培育成本,由于提早补饲植物性饲料,促进了消化器官的发育。

我国早期断奶的时间确定为4-8周,此时消化能力已接近成年断奶早期生长发育及被毛光泽性可能差一些,但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决无影响,由于犊牛具有消化器官和生长发育的可补偿性,后期增重优于断奶迟的犊牛,成年产奶量无疑比断奶晚的牛高。

犊牛早期断奶关键掌握好常乳(或代乳料)与犊牛料之间的过度,出生后15天内就应开始补饲犊牛料(粗蛋白20%),当采食量达到0.75-1.0kg时可断奶,达到2.0-2.5kg时可改喂混合料。

犊牛期的营养主要依靠精饲料供给。

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整个犊牛期禁止喂青贮等发酵饲料。

在管理方面,首先做好断奶牛过渡期的饲养管理,按月龄体重分群饲养。

饲养方式采取散发饲养,自由采食。

另外注意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犊牛满6个月龄从犊牛舍转入育成牛舍,进入育成牛培育阶段。

育成牛根据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采取阶段饲养,分群管理,可分为第一阶段(7-12月龄是乳腺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第二阶段(13-15月龄是瘤胃快速发育、体况快速发育阶段)。

其饲养要点是: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天2-2.5kg。

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14%;选用中等质量的干草,培养耐粗饲性能,增进瘤胃机能。

管理方面的要点是,保证充足新鲜的饲料供应非TMR日粮饲喂时,注意精饲料投放的均匀度,饲养方式采取散放饲养,自由采食的模式,保证犊牛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此阶段的奶牛生长发育迅速,合理的日粮供给,有助于乳腺及生殖器官的发育,保证达到相应的月龄体尺体重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