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作品集

王蒙作品集
王蒙作品集

1. 坚硬的稀粥[王蒙]

2.蝴蝶[王蒙]

3.冬雨[王蒙]

4.听海[王蒙]

5.筝波[王蒙]

6.淡灰色的眼珠[王

蒙] 7.虚掩的土屋小院[王蒙]8.惶惑[王蒙]9.名医梁有志传奇[王蒙] 10.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王蒙]11.焰火[王蒙]12.无言的树[王蒙] 13.冬天的话题[王蒙]14.轮下[王蒙]15.Z城小站的经历[王蒙] 16.失去又找到了的月光园故事[王蒙]17.史琴心[王蒙]18.音响炎[王蒙] 19.

选择的历程[王蒙]20.球星奇遇记[王蒙]21.十字架上[王蒙] 22.夏之波[王蒙]23.欲读斋志异[王蒙]24.初春回旋曲[王蒙] 25.杂色[王蒙]26.风筝飘带[王蒙]27.夜的眼[王蒙] 28.一嚏千娇[王蒙]29.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30.济南[王蒙] 31.室内乐三章[王蒙]32.成语新编[王蒙]33.调试[王蒙] 34.铃的闪[王蒙]35.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王蒙]36.王蒙活说红楼梦[王蒙] 37.满涨的靓汤[王蒙]38.神鸟[王蒙]39.阿咪的故事[王蒙] 40.来劲[王蒙]41.我又梦见了你[王蒙]42.棋乡轶闻[王蒙] 43.最宝贵的[王蒙]44.夜雨[王蒙]45.眼睛[王蒙] 46.春节[王蒙]47.最后的“陶”[王蒙]48.庭院深深[王蒙] 49.葡萄的精灵[王蒙]50.灰鸽[王蒙]51.郑重的故事[王蒙] 52.躲避崇高[王蒙]53.致爱丽丝[王蒙]54.王蒙:青狐[王蒙]

55.苏联祭:记录王蒙隐秘而曲折的…[王蒙]56.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王蒙]57.尴尬

风流:中国人“心”[王蒙] 58.王蒙活说红楼梦:解读红楼政治…[王蒙]59.春之声[王蒙]60.尴尬风流[王蒙] 61.王蒙五年集成的奇书:尴尬风流[王蒙]62.王蒙散文随笔集:忘却的魅力[王蒙]63.王蒙探索中国人之“心”:尴尬风流[王蒙] 64.鹰谷[王蒙]65.寻湖[王蒙]66.布礼[王蒙] 67.王蒙心史:苏联祭[王蒙]68.荒诞小说选[王蒙]69.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王蒙] 70.

中国心[王蒙]71.难得明白[王蒙]72.猫话[王蒙] 73.我的处世哲学[王蒙]74.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王蒙]75.永远做生活与艺术的开拓者——序小说集《迷乱的星空》[王蒙] 76.哦,穆罕默德·阿麦德[王蒙]77.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王蒙]78.土地的寻觅[王蒙] 79.狂欢的季节[王蒙]80.王蒙作品获奖目录[王蒙]81.他来[王蒙] 82.白先生的梦[王蒙]83.白衣服与黑衣服[王蒙]84.虫影[王蒙] 85.漫谈中外文学的交往[王蒙]86.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王蒙]87.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王蒙]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

王蒙善良

善良教案 王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句,理解作者深刻,独到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拓深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 2.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研读文句,领会作者观点。诉说自己的善良观。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排演短举《善良归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 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 3、作者简介: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 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等,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时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当时王蒙也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可以说是劫后余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4、梳理全文结构 5、作者在文中说了很多对善与恶的理解的话,你最认同的是那一句(或一段)?并想一想现实中有没有例子可以说明作者的观点。结合教师所给例子阐述你对善良的看法。 由学生自己讲述,然后教师做小结并举例。(重点环节) 6、总结: 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性善良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让我们变得复杂,变得有点“邪恶”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善良的思想来纠正我们的行为,改掉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能关心他人的人。让我们在《善良的人》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节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8、作业: 介绍一个关于善与恶的故事,并就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⑿:我喜欢善良⑾:善良的内涵⑻量)⑺:善良的作用(或力⑸(二)立凶恶之心对待一切驳:⑶⑷:我们不能以⑵:善良不足恃⑴:善良过了时树靶子(一)破善良?????????????????????????????~~

81岁王蒙获奖

81岁王蒙获奖,茅奖变身终身成就奖? 网友评论(34)2015.8.16 第184期评论:陈晓明整理:胡涛 茅盾文学奖今日揭晓,王蒙、格非、苏童、金宇澄、李佩甫五位“熟脸”几无悬念地拿下最高奖项。这套平均年龄高达62岁的阵容,是否凸显了茅奖评委的保守倾向?曾经连续三届担任茅奖评委的著名学者陈晓明先生告诉我们,与诺奖类似,茅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奖励的是作家在一个较大时间跨度内的贡献。对于年轻作家,陈老师的建议是“道路还长,还有机会”,对于不能二次获奖的作家,他笑称是对别的作家“雪中送炭”。 陈晓明的个人投票与茅奖最终结果完全一致,《江南三部曲》的乌托邦梦碎之旅,《这边风景》的多民族风情景观,《繁花》对于传统叙事的“陌生化”复活,《生命册》对于城乡对立窘境的书写,《黄雀记》的捆绑式命运暗喻,都在陈晓明栩栩如生的讲述与解读中,令我们一窥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整体风貌。

关于投票:不过分强调个人趣味 我个人投票跟最终的结果完全吻合。一开始其实这五部也是在逐渐讨论当中,才形成的,也很难说这个哪一部特别有把握。因为从252部投出80部,那个时候你完全不能够预计。当然一开始《江南三部曲》、《繁花》、《生命册》,这些得票都很高。252进80,它们票很高,那到最后是不是能够进得到5,谁都不能够预计,都一定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从我内心来说,我个人理解的这个茅奖,还是很靠近的。 评委之间会讨论,讨论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互相影响。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对文学的理解,而且大家都是资深的评委,或者说资深的文学研究者。你要完全很彻底地去影响另一个人,也很难,但是通过一些阐释,通过对话,通过沟通,我们会形成对某一部作品的逐渐更深刻的认识,就是经过讨论大家慢慢能够达成一种共识,就觉得对哪些作品的认识比较充分,应该要深入,这个情况是有的。 我参加了三届茅奖评审,从第七届、第八届到第九届。第七届评委的构成比较,我也很难表述,就是文学观念的差异比较大一点,大家对一些作品的分歧大一点。当然大家都还是一起讨论和沟通的。那么到了第八届评委的观点,包括作协层面本身对文学的看法,评委都比较好沟通,也都比较容易达成共识。那么这届我觉得,大家讨论尤其容易沟通,因为现在这个评奖是大评委制,就是60多位评委。另一方面就是这些年文学本身的也比较定型,就是我们关于传统经典文学的规则和标准,哪一些大作家,哪一些作家在文学界的评价,他的地位,这些都已经很清晰了,所以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都比较容易沟通。要说口味的变化,应该说没有什么变化,茅奖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和规则,大家也不会过分去坚持个人的趣味和口味,因为评奖最后是要评出结果来,评出在社会有公信力一个结果,所以都不会过分强调自己趣味。 关于保守:茅奖相当于评终身成就奖 对于茅奖我的理解,我觉得茅奖它在很大程度上,或者有2/3的内涵,它是一个终身成就奖,作为一个作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他取得的成就,他在这一时间跨度内,他有不错的作品,我觉得这样是对文学的一种尊重,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恰当评价方式。所以有些年轻人可能写出一两部作品很精彩,但是他肯定还有机会,他们的文学道路还很长,我觉得像目前这样,应该说是大家达成共识一个结果。 茅奖现在也越来越有点像诺奖,诺贝尔完全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就是他在那一年度有作品就行,就像马尔克斯,他的《百年孤独》取得很大的成就,《百年孤独》是写于1967年的,他是1982年才获得奖,《百年孤独》之后,他就封笔了,封笔了这个因为他抗议军政府,17年以后他才写了《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这也不是他最好的作品,肯定不是,但是就是为了向他表示尊敬,他在这个时间内有作品。但是茅奖肯定它还是强调作品本身,

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作者:汪蒙 专业:09通信工程 学号:09216060 【摘要】在新中国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个影响巨大的重要作家,他既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学思潮的引领人物,又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在其50年的创作历程中,王蒙始终敏锐地把捉着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王蒙的作品相当生动、深刻地描绘和反映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王蒙的生活道路与新中国的成长道路息息相关,王蒙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紧紧相连,因而,王蒙既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又是叙述者、表现者。王蒙文学现象也以点见面地反映了当代文学的某些阶段性发展规律。本文从王蒙创作思想的矛盾与冲突、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初的创作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剖析王蒙的新时期小说创作,同时结合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以及王蒙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王蒙创作思想矛盾与冲突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艺术上突破创新和其创作心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王蒙新时期小说新探索 一、在风格上的特征 在风格竞呈流派众多确当代文坛,王蒙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产作家。新时期以来,王蒙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丰硕复杂的思惟内蕴吸引了很多文学研究者.从而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与规模的王蒙研究高潮。纵观新时期的王蒙小说研究,以1990年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本文试从海内报刊上公然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分述之,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的新的一页,是在王蒙的一组意识流小说泛起后掀开的。王蒙复出文坛后,于1979年至1980年间.先后创作了《布礼》、《夜的眼》、《蝴蝶》等与传统小说艺术手法显著不同的中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的极大争议,《光明日报》和《文艺报》等报刊先后就此展开强烈热闹的讨论。尽管当时意见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赞成王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的探索;一是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没有塑造典型形象。方顺景在《创造新的艺术世界》?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王蒙在小说中如何汲取和运用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以为王蒙小说“注重探索人物的心理,抒写人物的内心糊口,但同时又正视抒写外界的物质环境和人物行为”、“既写人物的感觉、印象、联想,又写人物清醒的思索、判定和理性,它们运用内心独白、象征、暗示等意识流手法,又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叙事、描写、先容和评论”陆贵山的《谈王蒙小说创作的立异》.刘淮、朱容的《为了塑造更丰硕更锦绣的灵魂》,张学正的《探索通向心灵的道路》。,郑波光的《王蒙艺术追求初探》。’等文章,在从不同的侧面高度评价王蒙小兑的“意识流”手法的同时,又为意识流做了东方和两方、唯物和唯心之辩,指出王蒙的“意识流”既是对西方意识流的鉴戒.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的继续.它剔除了西方意识流的阴暗的、消极的、直觉的因素,是理性的、积极的。与此同时,有人固守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对王蒙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蓝田玉在《王蒙近作一些值得{丰意的题目》中,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晦涩难僬”、忽视深化和凸起主题”、“忽视典型性格的塑造”;李从宗也指出:“王蒙寻找到了思惟,丢掉,形象”,“凄者得到的也只是这些零碎的不联贯的感觉和情绪、想象和联想,却看不到光鲜的完整的人物形象,更难发现可以称之为典的人物“这期间,王蒙也以自己的一系列文幸介入剑讨论中来对已的创作追乞降作品做一定阐述,他的一观点芷某种程度上影响评论者对其作品的评析而这评论意见对王蒙调整以后的创作手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蒙的创作

新时期以来王蒙的创作 1 一:关于王蒙 “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 2 先是写了一些《故事二则》、《火之歌》这样一些充满理想和激情的篇章,接着是《难忘难记》、《歌神》、《光明》、《表姐》、《友人和烟》等对心灵创伤的的揭示性作品。以后则是《布礼》、《悠悠寸草心》、《春之声》、《风筝飘带》、《说客盈门》、《蝴蝶》、《相见时难》、《名医粱有志传奇》、《活动变人形》等一批侧重深刻的历史反思的作品。 3 《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被誉为“审父杰作” 4 《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和《踌躇的季节》三部,2000年5月,《狂欢的季节》出版。 作品可以参见《王蒙文集》(1-4卷) 5 二:反思小说作品 三部中篇小说《蝴蝶》《布礼》《相见时难》是非常典型的反思作品。 6 1、《布礼》 《布礼》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但是又不全是自传体小说的作品。它融合着的自身经历,塑造了一个备受冤屈但仍然新年不渝的共产党员钟亦成的形象。 7 《布礼》不同于当时的伤痕和反思小说,它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怎样看待自身所遭遇的冤屈和不幸,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打击,都不失对党对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布礼在着力表现真正的共产党人心灵铸造的历史的同时,毫不粉饰的展示了我党历史上哪些并不十分光彩,甚至相当荒谬的左倾现象,深刻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给今天以有力的启迪 8 2、《蝴蝶》 《蝴蝶》从一个部长级的领导干部的角度,自上而下地看这些群众领导、对党态度和领导者对群众的态度的变化,作品采用侧重心理描写和交错回忆的意识流手法,通过一个老干部张思远对由于自己思想、地位、境遇沉浮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群众关系的远近疏密变换的回顾与思考,写他如何发现自己,以及他和人民群众曾经有过的和应该继续保持的血肉联系,从而寻求到我们党的事业成败得失的最根本的原因。 9 极力寻求那最根本的关系着我们党和政权的性质,关系着革命的目的和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 我国当代文坛中,王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提到王蒙,必然绕不开他的作品《杂色》,深刻的思想内涵、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在文学中产生巨大影响。在语言方面,王蒙通过隐喻性、哲理性的语句,将语言和内容完美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化学作用,呈现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作家的语言特点,大都是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影响。 关键词:杂色;小说语言;文学艺术 著名作家王蒙于1934年出生于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青年团,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在他22岁的时候,创作出《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鸣惊人,随后也因此被划为右派。经历过文革岁月,后来获得平反,仍然坚持创作,紧随而来的《坚硬的稀粥》、《青春万岁》、《春之声》和《恋爱的季节》等纷纷面世,在国内外掀起巨大风暴,获得广 泛关注,因此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在鲜花和掌声包围下的王蒙,并 没有就此沉溺,而是追求创新,努力在语言上寻求突破,孜孜不倦地 书写,被文坛称为“长亲属”。 作品《杂色》于1981年发表,立即受到广泛关注。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作品和王蒙的其它作品相同,都是通过对社会现象背后的严 肃思考,对人性的深刻探析,处处显示出王蒙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子和 思想内涵。但是,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又具有明显的特 别性,在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开创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篇章,和王 蒙以前的作品都不一样,成为了作者对艺术手法探究的代表作品,阐 述全新的理念。 一、《杂色》蕴含的思想内涵 《杂色》中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稳定性、荒乱不堪、流离变幻的人生故事,当然并不代表这成为了作品的审美目标。《杂色》中描述曹千里和他的马的各种各样行为或者心理情绪,都是为了创造一个精神不振的人物,一个被社会扭曲灵魂的当代知识分子角色。通过这一形象的艺术创作和加工,使得读者感受到真实存在的社会历史。对于曹千里的精神面貌,没有办法用具体词汇描述出来,主要是因为太过复杂,

王蒙是个复杂的人

王蒙是个复杂的人,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而在别人的眼中,他又是什么样子?一个学生说:他太严肃了,见到他时感觉他从来没有笑过。一位学者说:王蒙是个幽默的人,和他聊天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王蒙说自己的一生扮演了多种角色。实际上,在别人的眼中,王蒙亦是一个多面的人。 作家眼中的王蒙 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单是小说方面,还有诗歌散文,比较文学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表现在齐头并进的多个方面及前沿地带。他作为前辈给我的突出感觉是学习,这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词,但其实不然。贾平凹在一个场合说过:我是一个农民。王蒙就说如果任何人都给自己一个定义的话,我想我自己是一个学生,这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让我对他充满敬意,因为这绝不是虚假的谦虚。这要比他说自己是一个学者来得真切。历经苦难后永不言败的激情、活力、情感、智慧、燃烧,这些词用在他身上并不过分,这些都是令人感佩的。 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用一个词来形容王蒙的创作道路就是“风雨兼程”,他是新时期最活跃的、始终处在生长攀登状态的一个代表,这是作为作家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他的创作在内容上,既有一种触动感情的自由抒发,也有对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思考。从对王蒙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派生出不同的切入点。 周大新(河南作家):王蒙作品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通过文字透露出来的文学内涵和语言感受。文学的内涵或许需要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人物苦难的理解,而他的小说在语言上则有一种震撼力,就好像集束炸弹轰炸带给人的感觉。 张宇(河南作家):讨论王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是如此复杂的一个人,光看他的称谓就有着许多的不可思议,既是作家,又当过官,甚至还当过生产队的队长。 学者眼中的王蒙 严家炎(北大教授):王蒙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有激情、最有创造力的作家之一。 从文学技巧上来讲,王蒙是中国作家中最早尝试意识流小说的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看王蒙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创作类型非常多样,除了意识流小说,他的传统类型小说也写得很有新意,像《活动变人形》之类,可以称之为“诗情”小说。到80年代末,在王蒙的文学创作中又增加了荒诞作品、寓言类作品以及幽默类型的小说。他的这些作品给中国新时期文学所带来的影响不是一般的,而是产生了深深的烙印。 我从50年代开始读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就开始喜欢上他的作品,为什么呢?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时尚与流行,而王蒙当时的作品就写出了我们那一代年青人的心中所想,表现出了当时年青人的青春气息。 作为一个作家,应该了解他所在社会的真实,通过文字来表达出他的思想。作家不一定都是思想家,但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没有思想,这种思想是在关切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命运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王蒙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80年代提出了“FAIRPLAY(公平)应该实行”,要知道,当时社会上还是鲁迅的“FAIRPLAY应该缓行”思想占据主流,一个人只要被批判就会被划为敌人,只有检讨权而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力,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当时王蒙先生提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想见这要有多大的勇气,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对社会的进步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后来他还提出过“学者型作家”,发动了人文精神的讨论,这些都表现出一个作家的责任。

王蒙与西方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兴起于西方,发端于英国,上世纪20~4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盛行于西方各国。在不同作家的共同努力下,意识流小说在创作上逐渐形成为广大评论家所认同的三大艺术特征,即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语言形式;时空跳跃的叙事结构;音乐化、蒙太奇的表现技巧。 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维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伍尔夫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我国大陆较早受到西方意识流小说影响的重要作家王蒙认为,西方意识流文学在表现人的心理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意识流能够逼真地“写人的感觉”;他还认为,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能增大跨度和容量,可以使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事情能让人感到更广阔、更长远、更纷繁的生活。于是王蒙开始使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思想,使用放射性结构和跳跃的节奏来缩短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描写人物复杂细微的意识流动。 《风筝飘带》在文革动荡的那个年代,女人公素素本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经历又很曲折的姑娘,但在成长过程中丢失了许多各

种颜色的梦,失去理想的素素犹如被抽去了精神支柱,加之周围庸俗的环境也使她看不出多少人生意义。佳原也同样经历过心灵的苦旅,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追求,放弃做人的真诚,他把被他人撞伤的老太太送回家,虽然遭人误解,但无怨无悔。他用他独特的善良和"憨"感化、影响着素素,唤回了素素的多彩的梦想。小说通过佳原和素素这段热恋情人谈恋爱时所遇到的麻烦反映出了尖锐的社会问 题。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流动来结构全文,以内在的心理时间取代了客观的现实,素材如浮出"意识"水面的冰块,随着主人公心绪的流动而呈现跳跃性分布。作者特别注重的是人物感觉的描摹,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人物感觉的天地。作品的前半部分描述的是素素在等待与佳原约会时思绪和意识的流动,包括素素的梦也是在流动的回忆中闪现出来的,作者在描述她的思绪时使用了内部分析手法,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素的内心世界: “白色的梦,是水兵服和浪花;是医学博士和装配工;是白雪公主。为什么每一颗雪花都是六角形而又变化无穷呢?大自然不也是具有艺术家的性格吗?蓝色的梦,关于天空,关于海底,关于星光,关于钢,关于击剑冠军和定点跳伞,关于化学实验室、烧瓶和酒精灯。…. 《风筝飘带》具有一种立体的美感。这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塑造方面,还体现在主题的多侧面性。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对文革和知青命运的反思,也可以从社会和青年的关系角度加以阐释,甚至可以提升至“人性”的探究层面。总之,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框架。文中运用的技巧也

王蒙小说的青春情怀与青春书写

王蒙小说的青春情怀与青春书写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这个具有青春文化气质的当代文人,从“十七年”到“文革”,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强大的艺术创造力,笔耕不辍,以其大气磅礴的人生风范和充满激情的文学创作,书写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在数十年的文学创作中,王蒙始终坚持着对青春的书写,并忠实记录着个人和共和国第一代青年人的青春成长。对青春的赞美、追寻和反思使王蒙小说中的青春书写具有丰厚的内涵。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前言部分,正文三章(诗意的理想与青春的追求、爱情的变奏和青春的救赎、青春的反思及其书写价值)及结语部分。前言部分包括“王蒙的生平简介及创作概况”、“王蒙小说研究综述”、“王蒙小说的青春特色”三部分。第一章“诗意的理想和青春的追求”,根据王蒙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所反映出的阶段特点分别从“理想与革命同生——青春的体验”、“沧桑与热情同在——青春复归、理想重燃”两个大方面来解读王蒙小说中青春书写的成长主题和理想主题。第二章“爱情的变奏和青春的救赎”,结合王蒙自身的爱情体验、婚姻经历和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分别从“爱情,无悔的青春之歌”、“爱情,无奈的青春伤怀”两个方面来展示王蒙小说青春书写的初恋主题和爱情主题。第三部分“青春的反思及其书写的价值”,探讨了王蒙“对青春成长的反思”、“对青春爱情的反思”以及在创作与反思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信仰与理性的平衡”,并从王蒙青春书写所表现的“不可替代的青春品格”和“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两方面对王蒙小说青春书

写的价值加以阐释和概括。结语部分强调王蒙独特的青春书写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有独特的青年学和美学价值。

王蒙先生简介

王蒙先生简介 一、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 1、长篇小说 作品名:《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青狐》、《王蒙说》、《踌躇的季节》等 2、中短篇小说集 《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名医梁有志传奇》、《冬雨》、《说客盈门》、《相见时难》、《深的湖》、《心的光》、《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淡灰色的眼珠至在伊犁》、《妙仙庵剪影》、《加拿大的月亮》、《球星奇遇记》、《风筝飘带》、《蝴蝶》、《相见集》、《雪球集》、《布礼》、《我又梦见了你》、《纸海勾沉至尹薇薇》、《坚硬的稀粥》、《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眼睛》、《夜雨》、《来劲》、《庭院深深》、《奇葩奇葩处处哀》等 3、散文 《德美两国纪行》、《桔黄色的梦》、《苏联祭》、《我的喝酒》、《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等 4、诗作 《错误》、《洗礼》、《春风》等 5、论文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接纳大千世界》、《心有灵犀》等 6、诗歌集 《旋转的秋千》、《西藏的遐思》等 7、自传 《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3部:九命七羊》、《王蒙八十自述》、《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等 8、文集 《王蒙文集》、《王蒙文存》等 9、评论、随笔集 《你好,新疆》、《当你拿起笔》、《漫谈小说创作》、《王蒙谈创作》、《文学的诱惑》等

《创作是一种燃烧》、《红楼启示录》、《欲读书结》、《〈红楼梦〉启示录》、《我的人生哲学》《成语新编》、《老子的帮助》等 10、改编电影作品 《青春万岁》 11、哲思录 《这个社会会更好吗?王蒙哲思录》 二、人物简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2010年11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现在居住在北京。 三、获奖荣誉 1、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书记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1979年,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 3、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轶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 4、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 5、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 6、1984年,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

王蒙《不设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设防(15分) 王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个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不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一一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选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作者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 (1);⑵; ⑶;⑷;(4分) 2.根据第④⑤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4分) 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4.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3分)

中国名人王蒙的故事

中国名人王蒙的故事 简介:王蒙,男,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 沧州,1934年生于北京。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 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后任中 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 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和第 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 委员会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 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 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着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 《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 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着《红 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 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 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课外阅读】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课外阅读】探索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 【摘要】在新中国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个影响巨大的重要作家,他既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学思潮的引领人物,又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在其50年的创作历程中,王蒙始终敏锐地把捉着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王蒙的作品相当生动、深刻地描绘和反映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王蒙的生活道路与新中国的成长道路息息相关,王蒙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紧紧相连,因而,王蒙既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又是叙述者、表现者。王蒙文学现象也以点见面地反映了当代文学的某些阶段性发展规律。本文从王蒙创作思想的矛盾与冲突、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初的创作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剖析王蒙的新时期小说创作,同时结合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以及王蒙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王蒙创作思想矛盾与冲突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艺术上突破创新和其创作心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王蒙新时期小说新探索 一、在风格上的特征 在风格竞呈流派众多确当代文坛,王蒙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产作家。新时期以来,王蒙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丰硕复杂的思惟内蕴吸引了很多文学研究者.从而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与规模的王蒙研究高潮。纵观新时期的王蒙小说研究,以1990年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本文试从海内报刊上公然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分述之,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的新的一页,是在王蒙的一组意识流小说泛起后掀开的。王蒙复出文坛后,于1979年至1980年间.先后创作了《布礼》、《夜的眼》、《蝴蝶》等与传统小说艺术手法显著不同的中短篇小说,引起了文坛的极大争议,《光明日报》和《文艺报》等报刊先后就此展开强烈热闹的讨论。尽管当时意见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赞成王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的探索;一是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没有塑造典型形象。方顺景在《创造新的艺术世界》?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王蒙在小说中如何汲取和运用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以为王蒙小说“注重探索人物的心理,抒写人物的内心糊口,但同时又正视抒写外界的物质环境和人物行为”、“既写人物的感觉、印象、联想,又写人物清醒的思索、判定和理性,它们运用内心独白、象征、暗示等意识流手法,又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叙事、描写、先容和评论”陆贵山的《谈王蒙小说创作的立异》.刘淮、朱容的《为了塑造更丰硕更锦绣的灵魂》,张学正的《探索通向心灵的道路》。,郑波光的《王蒙艺术追求初探》。’等文章,在从不同的侧面高度评价王蒙小兑的“意识流”手法的同时,又为意识流做了东方和两方、唯物和唯心之辩,指出王蒙的“意识流”既是对西方意识流的鉴戒.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的继续.它剔除了西方意识流的阴暗的、消极的、直觉的因素,是理性的、积极的。与此同时,有人固守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对王蒙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蓝田玉在《王蒙近作一些值得{丰意的题目》中,严肃批评王蒙小说“晦涩难僬”、忽视深化和凸起主题”、“忽视典型性格的塑造”;李从宗也指出:“王蒙寻找到了思惟,丢掉,形象”,“凄者得到的也只是这些零碎的不联贯的感觉和情绪、想象和联想,却看不到光鲜的完整的人物形象,更难发现可以称之为典的人物“这期间,王蒙也以自己的一系列文幸介入剑讨论中来对已的创作追乞降作品做一定阐述,他的一观点芷某种程度上影响评论者对其作品的评析而这评论意见对王蒙调整以后的创作手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文字堆砌的“概念”是不能使人直觉艺术之美的。文学的最大难处在于它不能直接诉诸于人的知觉。它只能通过语言文字作媒介使读者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以想象活动唤起形象而获得美感。

《善良》王蒙_教案

善良 王蒙 教学目的: 1、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3、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 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是善良。也有人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还有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有男子气概;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二、作者介绍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1. 字词积累 ①字音:不足恃(shì):依赖圭(guī)臬(niè):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稚(zhì)弱滥(làn)恶惶惶不安 2.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分析第一部分: 1.找出1—4自然段的关键句。 (1)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 (2)一味善良不足恃。 (3)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这是一种疾病。 (4)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自己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了。 2.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王蒙:《红楼梦》中的政治

王蒙:《红楼梦》中的政治 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红楼梦》中的政治,更准确地说是贾府的政治。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人把《红楼梦》当政治小说来解读。像“索隐派”的蔡元培就认为,《红楼梦》中包含了大量“反清复明”的隐喻。又比如现代作家刘心武,他主要把《红楼梦》和晚清朝廷的政治事件联系起来。这些我都存而不论,我也缺少这方面的专研和思考,我只是就《红楼梦》的文本,就其中所描写的贾府的事情,谈谈我的看法。 《红楼梦》里面引用了一副对联,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的人很讨厌这两句话,但是我想,讨厌这两句话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因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和真诚纯洁的心理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认为一个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就必然成为一个很虚伪的坏人,这是一种反制主义的偏见。有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和革命家,看任何事物都以政治的眼光,但是为什么他这样偏爱《红楼梦》呢?如果你要讲政治你应该讲《三国演义》——当然毛泽东也讲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但相对而言毛泽东谈这些反而少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红楼梦》写得比较细致,不是人云亦云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红楼梦》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毛泽东的鉴赏能力是不能低估的,他把《红楼梦》定义为一本谈政治的书,把《红楼梦》看成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认为《红楼梦》是阶级斗争等等。他曾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里面说:中国不能太骄傲,中国无非就是人口多,历史长,地域广阔,另外还有半部《红楼梦》。这篇文章被收入正式文件的时候,编者把“半部”改成“一部”了,说“半部”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其实说“半部”更显出伟大了。 《红楼梦》的政治主题 我现在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红楼梦》的政治主题。《红楼梦》有一个根本的政治主题,就是探讨兴亡、盛衰的规律。中国的读书人对此特别感兴趣,这是由中国的历史造成的。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朝代,而且每个朝代都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红楼梦》描写了秦可卿在临死之前,给王熙凤托梦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近百载,一日若应了树倒猢狲散的成语……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任何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朝代,如果发展得太强大,太完美了,就要出事。这种观点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就已经有相关表述,“满则溢,盈则亏”。《红楼梦》一直有这么一个调子,它把元春省亲说成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这一步,就会走向反面。这个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非常醒目。 我们来具体分析贾府为什么会衰败。大致上,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政治危机,二是文化危机,三是财政危机,四是管理和人才的危机。 政治危机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大的家族,一个高官,一个政治集团,它的政治资源是些什么呢?有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大致上它有以下这些资源,第一是背景。贾府是名门之后、功臣之后,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贾政的大女儿元春是皇帝的贵妃。但是这个背景有点麻烦,因为她后来死了,而且死了以后描写显得比较冷落。显然《红楼梦》中元春的死默默无闻,什么原因、背景都不知道。第二个是德行。在这方面贾府更差,而且越来越坏。第三,他应该有新的功劳。他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没有。或者他能得到上层特殊的宠爱,像高俅那样,由于球踢得好,为宋徽宗所赏识。要财产也没有财产,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将它的政治危机概括起来,就是只知道吃老本,而没有立新功。对任何政治集团、人物甚至非政治人物来说,这都是重要的。 第二是它的文化危机,我们看到,在《红楼梦》里面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丧失了公信力。以贾宝玉为代表,他非常厌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套。贾宝玉的上面还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但作

【课外阅读】作家王蒙:爱情让我发现人性的美好

【课外阅读】作家王蒙:爱情让我发现人性的美好 王蒙曾问她:“你怎样证明你的真实的人生?”她答:“有你了。” 王蒙又问:“怎样证明我的存在?”她说:“有我了。” 妻子崔瑞芳在《我的丈夫王蒙》一书中写道:“我们是世上最平常的一对。天塌地陷了,我们过着我们平常的日子。风风火火了,我们还是过着我们平常的日子。愿我们的福气,让所有善良的人世男女分享。” 王蒙说:“爱情是生活、生存、生命,也是对幸福的寻找和验证,是爱情让我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今年3月与王蒙携手60余载的爱妻崔瑞芳去世,6月王蒙的新书《中国天机》出版发行。说到老伴儿,王蒙说:“她走了以后我做过好多次梦,我没有一次梦完了以后觉得非常空虚,而觉得是非常坚实的存在。她的手是坚实的,她的胳膊是坚实的,她的脸也是坚实的,仍然和她活着的时候一样。” 从1951年相识相恋到结婚,他们携手走过了60余年。回想过去的风风雨雨,王蒙说:“爱情是生活、生存、生命,也是对幸福的寻找和验证,是爱情让我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而妻子崔瑞芳在《我的丈夫王蒙》一书中写道:“我们是世上最平常的一对。天塌地陷了,我们过着我们平常的日子。风风火火了,我们还是过着我们平常的日子。愿我们的福气,让所有善良的人世男女分享。” 团干部对中学少女一见倾心 1934年10月15日,王蒙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沧州南皮。 王蒙早熟,智慧过人,14岁入党,15岁当团干部,19岁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解放初期,王蒙在北京东四区团委做领导工作。 “三反”“五反”运动开展时,区委既要抓运动,又要抓日常工作,忙不过来,就从基层抽调一些人员来帮忙。崔瑞芳也被从学校临时抽调出来,利用寒假假期帮助区委做些文书工作。崔瑞芳报到后忙着解行李,一个男青年向她走来,说:“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她想起暑假时在北京师范学校参加过一个会,召集开会的就是这个男青年,名字叫王蒙。王蒙走到了她身边:“你来这儿工作?欢迎!欢迎!来了几个人?”崔瑞芳答:“就我一个。”王蒙又道:“我在前院办公室,一个大门里。” 中午,他们都在一个食堂打饭。打饭的人很多,队伍较长,崔瑞芳排在队尾。王蒙已打好饭,正往前院走,看见她时突然停住脚步,特意转过身来笑着和她打招呼。她觉得王蒙挺有意思,待人热情。那以后,他们几乎天天见面,很快由不熟悉到熟悉,成了很谈得来的朋友。 新学期开始后,崔瑞芳回女二中读书去了。她刚回学校没几天,就收到了王蒙给她的第一封求爱信。一个普通团干部和一个女中学生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 1954年,崔瑞芳高中毕业后去太原工学院读大学,王蒙仍在北京做团的工作。崔瑞芳在太原读书期间,王蒙接二连三地去信。许多人如诗如梦的初恋都破灭了,初恋是很难成功的。崔瑞芳与王蒙也曾有过断层,她是个学生,情绪极不稳定,时好时坏,一会儿阴天,一会儿晴天,还一度终止过联系。然而他们非同一般,告别一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幸福的爱情。 1956年3月末的一天上午,崔瑞芳下课时发现学校公告黑板上赫然写着“王蒙”。她很奇怪,再往下看是某刊编辑部正在寻找小说《春节》的作者,误以为王蒙是太原工学院的学生,因为小说第一人称的主人公自称是太原工学院的学生。放学后,她顾不上吃午饭,一口气跑到新华书店,在阅览架上找到了1956年3月号的《文艺学习》,果然上面有王蒙的小说《春节》,小说中的“我”在呼唤着她!她激动得一颗心都快跳出来了。一切都变得那么亲切、美好、可爱,初恋情怀悠然在心中荡漾。她无法控制自己,立即给王蒙去了一封信。他们终于连接起两个等弧度的圆弧,画了一个完整的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