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解析

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解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电力能源需求加剧的当前,想要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需要实现管理方式的优化,合理应对各类挑战,紧抓各种机遇。
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调度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策略,最后总结了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解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解析随着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剧,生产、生活智能化转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加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力资源就得到了普遍应用,大部分区域的电网均是在此阶段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电网难以满足当前用电需求。
此阶段,配电网调度改革属于关键工作,只有强化改革,积极创新,才可推动电力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解析,详细阐述如下。
1 配电网调度的重要性参照相关资料,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配电网调度能够实现用电多样化,确保调度的可行性,明确电网运行调度必要性。
切实发挥出电力系统的作用,加速电网运行速度,以此推动电力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1用电多样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电总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配电网组成多样化,增加了配电网管理难度,适当配电网运行复杂度增加。
只有实现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结构的优化,实现调度机能的提升,合理配置智能化设备,提升运转的稳定性,才可推动配电网调度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电网调度一直未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导致很多问题出现,电网发展阶段创新性、创造性不足[1]。
且电力企业就电网调度投入成本较少,难以与市场需求吻合,进而无法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1.2调度可行性就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一般开展架空线路研究与电缆线路研究两种类型。
就实际情况而言,架空线路典型接线方式为单辐射、单环网、分段两联络、分段三联络等。
电缆线路分为单辐射、N-1接线、单环网、分段两联络、分段三联络[2]。
配合主网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控制策略

配合主网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控制策略摘要:基于促进稳定的无功电压控制,提出了一个活跃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基于二阶锥放松技巧导出一个新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出了新型的边界变量标准化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无功优化分区收敛速度和全局网损优化工作。
关键词:配合主网调度;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主动控制一、主动配电系统智能配电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有源配电网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技术手段。
它是技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极大地提高配电网兼容分布式电源的水平。
应用有源配电系统,一方面可以解决电网兼容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间歇可再生能源,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在主动式配电网的控制下,可以将各种分布式能源组合起来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配电网资产的利用水平,增强供电的稳定性,为广大用户创造更高品质的用电量体验。
二、研究背景在分布式电源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与之对应的主动配电网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伴随着利好的同时,也给配电网带来了一些挑战。
对于以往被动单向潮流配电网而言,此时已经逐步转变为具有双向供电特性的主动配电网,因此潮流方向稳定性不足,可能随时会发生改变。
伴随着接入系统容量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展配电网的不可控因素。
此外,配电网自身还容易受到各类非线性负荷的冲击,电压质量容易遭到威胁,供电设备容易遭到损坏,并影响供电质量。
三、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模型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对应的日动作次数并非无限量,而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过程中,对于短时优化过程,将不考虑OLTC 的影响。
在本项目中,基于电压安全约束这一基本背景,将线路网损作为无功优化的基本目的,其对应的公式如下:式中,Le为各线路的集合;lij为经过二阶锥松弛后引入的变量,该值等于线路j平方;rij为线路ij所对应的电阻值。
四、分区分布式无功优化控制方法1、分区分布式无功优化模型主动配电网分区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在“复制”边界节点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子分区,同时基于边界节点的一致性,又可以提高两区之间的联系。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

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的运行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协调优化是保障ADN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MISOCP)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多时段优化运行方法。
该方法旨在通过综合考虑ADN中的多种约束条件和运行目标,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协同优化,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With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is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safe,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DN. Thisarticle proposes a multi period optimization operation method for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ion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Mixed Integer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 (MISOCP). This method aims to achiev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various constraints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ADN,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本文首先介绍了ADN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重要性。
配电网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配电网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研究配电网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力系统的推广应用,配电网中的能量路由器成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能量优化调度的关键设备之一。
能量路由器通过灵活调节能量的分配和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研究配电网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探讨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化能量的集中分配和利用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能量路由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能量路由器是一种功率电子器件,具有双向传输能量的能力。
它可以将电力系统中的能量从供给侧传输到需求侧,并可以在两侧之间进行能量的调度和匹配。
能量路由器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和能量供给情况,灵活选择能量传输路径和功率分配策略,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
优化调度策略是指通过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从众多潜在的能量传输路径和功率分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能量供需平衡:能量路由器需要根据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能量供需情况,选择最佳的能量传输路径和功率分配方案。
采用动态规划或遗传算法等优化算法,可以在保证系统供需平衡的前提下,最大化能量的利用效率。
2. 系统稳定性: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在能量传输的过程中,要避免电压暂降和电流波动过大等问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可以通过考虑节点负荷和电网容量等因素,在选择传输路径和功率分配方案时进行约束,以保证系统稳定性。
3. 用户需求满足: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需要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能量需求和优先级,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和优先级设定权重,以实现合理的能量分配和利用。
同时,能量路由器还要考虑用户能量需求的时段差异性,通过预测和调整能量传输路径和功率分配方案,以确保高效的能量利用。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运行验证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策略。
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研究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研究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主动配电网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调度困境。
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优化算法对配电网中的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进行调度,以提高主动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研究结果表明,协同优化调度能有效提升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性能。
1. 引言主动配电网是一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源、荷、储三者协同工作的新型电网形式,其实施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一些传统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主动配电网的调度与控制面临着诸多挑战。
2. 主动配电网调度模型为了研究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
该模型首先考虑了配电网中的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之间的协同关系,然后采用目标函数来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的指标。
同时,由于主动配电网中的电源和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是时变的,因此模型还考虑了时段划分和优化调度的问题。
3. 优化算法为了解决主动配电网的协同调度优化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求解方法。
该算法首先通过对配电网中的电源、负荷和储能设备进行建模,确定了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然后根据模型中的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或粒子群算法等方法进行调度优化,最终得到协同调度的解。
4. 数值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提出的“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协同调度优化,主动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结构的配电网进行实验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普适性得到了证明。
5. 结论与展望本文主要研究了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求解方法。
通过数值实验可以得出,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主动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以运行成本最小、可控电源出力调整量最小、有功网络损耗最小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和以元件约束、负荷约束和网络约束为约束条件的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模型;S2: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MOEA/D TSA求解该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模型,得到该主动配电网的滚动优化调度方案。
采用本技术方法对主动配电网进行日内滚动优化调度可以使主动配电网的有功网络损耗和节点电压偏差更小。
权利要求书1.一种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以运行成本最小、可控电源出力调整量最小、有功网络损耗最小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和以元件约束、负荷约束和网络约束为约束条件的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模型,主动配电网包括储能装置、风机机组、光伏机组、微型燃气轮机机组、上级电网和负荷;S2:利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MOEA/D-TSA求解该主动配电网滚动优化调度模型,得到该主动配电网的滚动优化调度方案,具体步骤如下:S21:初始化MOEA/D-TSA算法的基本参数,包括分解方法、邻居个数、退火初温T0、退火系数λ和算法更新最大迭代次数,并设置可控电源的有功出力上下限及可控负荷的调节范围;S22:根据所建立的滚动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和MOEA/D-TSA算法基本参数,进行权重向量及其邻居的初始化;S23:初始化调度时段序号iNday为1;S24:读取风机机组、光伏机组和所有负荷节点在当前调度时段的短期预测最新数据,更新风机机组、光伏机组有功出力上下限,并检测储能装置的SOC值和微型燃气轮机的有功输出功率,将检测到的储能装置和微型燃气轮机的状态值作为相应装置当前调度时段的初始值;S25:初始化当前调度时段的调度时刻序号iNt为1;S26:根据PV节点有功输出功率上下限最新数据、可控负荷节点调节范围、所有发电机节点电压幅值变化范围及检测到的储能装置、微型燃气轮机的状态值,进行种群决策变量初始化,进行潮流计算,然后初始化计算种群函数值,存储初始化数据;S27:判断调度时刻序号iNt是否达到最大值,若是,则进入S28,否则重复S26至S27;S28:根据种群函数值,初始化理想点和参考点;S29:初始化算法更新迭代次数i为1;S210:初始化当前优化子问题序号ipro为1;S211:重新初始化当前调度时段的调度时刻序号iNt为1;S212:利用当前调度时段调度时刻iNt的当前优化子问题的邻居信息交叉变异产生当前优化子问题的新解y;S213:根据聚合函数值判断当前优化子问题产生的新解y是否优于其旧解yold,若是,则当前优化子问题采用新解y进行更新,否则产生一个随机数R,判断R是否大于当前新解被选择的概率S(i),若是,则当前优化子问题仍然采用旧解,否则,当前优化子问题采用新解y进行更新,S(i)可表示如下所示:其中gte表示聚合函数值,S(i)随着迭代次数增加逐渐减小;S214:iNt数值增加1,并判断是否大于其最大值,若是,则进入S215,否则重复S212至S214;S215:根据当前优化子问题函数值,更新理想点和参考点,根据新解y更新当前优化子问题的邻居;S216:判断子问题序号是否达到其最大值,若是,则进入S217,否则ipro数值增加1,重复S211至S216;S217:迭代次数i数值增加1,判断迭代次数i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若是,则进入S218,否则重复S210至S217;S218:求取iNday调度时段的所有子问题的最优折衷解,将其作为调度计划输出给可调度单元;S219:判断一日之内的滚动调度是否完成,若是,则结束,否则,iNday数值增加1,重复S24至S219。
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

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贾明杰1 伍展辉2 曾家杰2 李钊钊2 孙阳涛2(1 国网铜川供电公司 2 西安兴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近年来,随着配电网的发展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电能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传统的被动配电网中,电能仅仅是被动地输送和分配,无法根据不同的负荷需求和用电场景进行精细化管理。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主动配电网的出现成为了必然趋势,使得现代化电力系统呈现出智能化、人性化、便利化的特点,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主动配电网中,电能数据的优化运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充分发挥主动配电网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分析配电网中的电能数据,提出了几种基于电能数据的优化运行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能够针对具体的负荷需求和用电场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从而增强电能调度能力,提升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0 引言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正朝着更加清洁、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主动配电网已经成为了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主动配电网是建立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通信、控制和计算技术实现对配电网中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智能化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是主动配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主动配电网中的各种电能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模和优化,实现对电网的协调控制和优化运行。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负荷波动时,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快速地进行响应和调节,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的优化运行控制研究,旨在实现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配电网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
1 研究背景及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高效、安全和可靠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动配电网的发展成为了智能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趋势,推动了主动配电网电能数据优化运行控制研究的发展。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

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控制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柔性负荷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电力负荷,对于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稳定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协调优化,实现配电网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本文将分析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运行方式以及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阐述柔性负荷在主动配电网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潜力,包括需求响应、储能系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源协调优化控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通过对配电网中的多种电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微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进行建模,建立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以及各类电源的互补性和柔性负荷的调控能力,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本文将通过算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配电网运行性能,展示计及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在提高电网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还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柔性负荷建模与分析在主动配电网中,柔性负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刚性负荷不同,柔性负荷能够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和需求,主动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从而参与到电网的优化控制中。
这种可调节的特性使得柔性负荷成为实现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的重要资源。
为了对柔性负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其准确的数学模型。
柔性负荷的建模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负荷本身的电气特性建模,如负荷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二是负荷的行为特性建模,即负荷如何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如何调整自身的用电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摘要】对主动配电网进行调度策略的优化,合理利用其双向调度功能,实现主动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策略现也成为对分布式电源主动管理的主要手段。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也逐渐运用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策略中,为主动配电网的优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通过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究其优化调度的策略,以期为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调度策略;优化;研究
电力的调度是电力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电能效用的重要过程。
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实现主动配电网的智能管理和优化,合理的配置电力资源,对国家和电力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动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不同,是随着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而产生的,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动配电网中分布电源单元、微电网单元、储能单元等都是可控制的,从而实现了电网的智能管理,也给电力资源的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不是被动进行电能的分配,而是合理运用其双向调度的功能,根据其可控单元在电网中的
应用,使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环境,而且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主动配电网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对电网的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的电力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要落后一些,对主动配电网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起步也较晚。
目前,我国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研究中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分布式电源为主体、以微电网为主体和以负荷为主体的等优化调度问题。
1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重要性
1.1 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为解决我国在电力输送方面的存在的电能损耗和线损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帮助,使电力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可以减少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帮助电力企业增加效益。
同时,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电力技术,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可将我国与西方国家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差距从10%降低到6%-8%,有效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1.2 提升电网供电质量
在配电网中,每一条配电线上都存在不同的负载,由此产生的损耗也各不相同,例如商业用电、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等,在不同的时段线路的负载量不同,产生的负荷和损
耗也就不相同。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可以有效的减少线路的损耗,将负荷从负载线路转移到变压器上,有效地改善了运行线路的负荷水平,避免馈线负荷过载的发生,使电网的电压质量大幅度提高,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电网供电质量。
1.3 增强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保证供电可靠性对电网正常运行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也就使电网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可以在配电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通过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及时的合上或者断开电力系统中的分段开关,快速地将故障部分隔离开来,为故障的检修提供方便。
同时,也可将故障线路的负荷转移到其他线路上,保证供电的稳定,从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策略分析
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性较强,在优化策略制定的过程中需遵循相应的优化原则和基本思路。
现从优化的基本思路、原则,优化采取的相应的技术原则,新技术的应用这几个方面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策略进行分析。
2.1 基本思路和原则的确定
城市配电网优化调度需根据城市的具体规划和配电网规划进行,因此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需遵循基本的思路和
相应原则,如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对电力的实际需求等,在具体的优化调度中应根据当地电力需求、电力建设及规划发展等方面制定详细的优化策略。
同时,基本思路和原则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对电力的需求,配电网的建设不仅应该使其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应该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根据用电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建设项目,辐射拓展其市场范围,同时使当地的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优化调度效率的提升。
2.2 遵循相应的技术原则
相应的技术原则是实行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优化调度策略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应的技术原则确保了现行电压符合我国规定的电压标准,简化了电压的等级分层,确定了优化调度应该考虑的电压等级。
目前我国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对电压等级为35千伏和低压配电网380伏不予考虑,其主要是对高压的110千伏配电网和中压10千伏配电网进行优化调度的策略研究。
与此同时,配电网络的优化调度应该充分考虑当地高压变电站的分布情况、供电能力等,确保电网的供电质量及安全运行的各项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城市各区域功能的规划、用电量需求的制定相应的优化调度策略,对各个区域进行整合方便管理。
同
时,遵循相应的技术原则应保证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及时进行倒闸操作,有效地将故障线路隔离,并保证非故障线路的正常运行,推动我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的提高。
2.3 合理运用新技术
城市配电网在规划、建设、改造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新兴技术应用的力度,实现新技术的充分利用。
在城市中低压电网的优化调度过程中,积极运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设备的高自动化、小型化、免维护或者少维护,间接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成本,为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城市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推行电缆网络和架空绝缘导线,避免外界环境对配电网络的影响,减少配电网的故障率,特别是在新建的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实行电缆网络供电的形式,逐步推进配电网的电缆化率和绝缘化率的提高,为电力企业对配电网络的管理、维护提供方便,降低配电网运行的维护成本,最终促进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科学的发展,实现电能的充分利用和电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我国电力研究部门应该加快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的研究,运用多种有效的计算方法,使优化调度模型更精确、完善,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在运用优化调度模型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实现配电网的优化,提高供电的有效性、可
靠性,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势在必行。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断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实现电网技术和电能输送的优化,推动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尤毅,刘东,钟清,余南华.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9).
[2]王健,谢桦,孙健.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13).
[3]窦震海,牛焕娜,高燕,杨明皓,杨仁刚.主动型配电网日前调度策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4(11).
[4]高燕.主动配电网计划孤岛与日前调度方法研究
[D].中国农业大学,2013.
[5]钟清,余南华,尤毅,宋旭东.主动配电网技术特性及评估指标体系[J].电力建设,2015(01).
[6]蒋秀.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