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5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5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5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分类

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聚落规模空间分布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

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微点1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微点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D

1.地形对聚落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捷的内河运输或海上

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

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兰州市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

地、我国长江中下游

平原等

(2020·资阳模拟)读某地城市略图,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完成1~2题。

1.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

A.乙线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

B.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

C.乙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沿河流的谷地延伸,因而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是影响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线路多次穿过河流与山地,修建时工程难度大,因而造价高。

答案:1.D 2.C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原则原因

运输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线路的成

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

求低、成本低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

开挖运河方便

线路走向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

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

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

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

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

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

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较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

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的影响

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线网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

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

大;修建线路成本高

平原地区线网密度较大

自然条件优越,

且人口稠密、经济

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

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交通点的区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

地方,地质条件要好

利于飞机的起降,且便于排水,地

基较稳定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的

地区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其他交通

线,便于船舶的进出

下图为我国30°N纬线经过的六省(区)的公路网密度和公路货运量占该省(区)总货运量比重图。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省(区)比较,②省(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面积大,地表崎岖B.人口稀少

C.河流密布,多洪涝灾害D.资源贫乏

2.③省(区)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的原因可能是()

A.地质灾害频发

B.公路里程短

C.运输方式多样

D.经济水平低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①省(区)为湖北省,②省(区)为四川省,四川省西部为川西高原,山地面积广,人口密度小,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小,所以公路密度小,但是由于地形崎岖,公路对于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所以公路货运占主要地位;与①省(区)比较,②省(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山区面积大,地表崎岖。第2题,③省(区)为浙江省,临海,海洋运输便利,多河流,内河航运便利,地形较为平坦,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运输

方式多样,所以公路货运量占比小。

答案:1.A 2.C

一、选择题

(2020·九江模拟)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

C.水文因素D.生物因素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B.带状

C.网状D.棋盘状

解析: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②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答案:1.C 2.A 3.B

兰州市区南北侧为山脉,东西向黄河穿城而过。读兰州市略图,回答4~5题。

4.促使兰州市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开采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5.兰州市城区()

A.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伸分布

B.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展

C.以扇形向一侧延展

D.以组团形式呈分散状态向远郊发展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兰州市区南北侧为山脉,东西向黄河穿城而过,故兰州市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第5题,由图可知,兰州市沿着黄河谷地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伸分布。

答案:4.D 5.A

(2020·合肥模拟)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回答6~7题。

6.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

C.降水D.地形

7.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吊脚楼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故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7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

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答案:6.D7.B

(2020·唐山模拟)2015年2月4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正式全程通车。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8~9题。

8.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是()

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③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④减缓道路坡度,提高行车安全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②④

9.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B.地形

C.技术D.移民

解析:第8题,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工程建设量大。第9题,平原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少占耕地。山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较强,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答案:8.A9.B

(2020·衡水大联考)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太行山脉以西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1.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第11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

答案:10.B11.C

二、非选择题

12.(2020·邯郸模拟)武广高速铁路(图1)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图2)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任选其一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解析:(1)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州位于珠江的河口位置。(2)主要比较两条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及高速铁路的建设要求。(3)青藏铁路架桥可以减轻冻土对铁路的影响,同时为动物迁徙留下通道;京沪高铁架桥可以节约耕地,避开其他交通线。

答案:(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运行平稳,节省运营时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或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

13.读我国广西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述地表形态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

(3)图中①②③④附近公路段,在修建过程中哪段要特别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试分

析原因。

解析:(1)图中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沿河谷分布。原因应从该区地形、地势方面进行分析。(2)地表形态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应从地形、自然障碍、投资、工程量等方面进行分析。(3)可从各路段附近地区等高线密集程度进行分析。

答案:(1)特点:村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原因:图示区域为山区,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生产、生活和对外联系。

(2)公路沿河谷平原修建,避免跨越河流,降低建设难度和投资,减小工程量。

(3)④附近公路段。原因:该路段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