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合集下载

水稻秧苗期管理技术

水稻秧苗期管理技术

水稻秧苗期管理技术
水稻出苗后,为培育壮秧,防止出现高温催苗和病害发生,秧苗管理十分关键。

一、苗床温度管理: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一般高温长叶,低温长根。

所以出苗后,当天的气温15℃以上时,就应早点留小通风口,随温度的升高逐步扩大通风口。

出苗前棚内温度超过30℃时就应留通风口,秧苗2.5叶前,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秧苗2.5叶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

二、水分管理:育苗过程中水分管理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为防止水稻秧苗徒长,育苗期间尽可能少浇水。

浇水标准应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

二看早晚叶尖是否有水珠。

三看午间心叶是否卷曲。

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无水珠或午间心叶卷曲,应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

三、苗期病害防治:苗床土壤酸度PH值在7以下,并且出苗后及时通风炼苗,控制苗床温度和湿度是防止立枯病、绵腐病等发生的关键。

一旦发生病害可在初发时每平方米用1.5克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毫升兑水40千克喷雾在80平方米的秧床上。

水稻育苗几天出苗,什么时间育苗好

水稻育苗几天出苗,什么时间育苗好

水稻育苗几天出苗,什么时间育苗好回答一般7-9天左右就会出苗,育苗前需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出苗率。

水稻保温旱育苗,一般在气温稳定在5-6℃时进行育苗播种,如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时进行,播种期在4月15日至25日间为宜。

旱育秧出苗前需做好温度管理、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水稻育苗几天出苗
一般从播种到出苗需要7-9天左右的时间,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需要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先将种子晒干,之后用咪鲜胺杀螟丹加水浸泡5-6分钟左右,然后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泡2天,最后将种子晾干后放特定环境进行催芽工作。

一般育苗地的含水量不要太大,能够将畦面浸透即可。

二、水稻什么时间育苗好
水稻保温旱育苗,一般在气温稳定在5-6℃时进行育苗播种,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时进行,播种期在4月15日至25日间为宜。

旱育秧应在揭膜时及时浇透一次水,以防止死苗,在水稻苗3叶期前还需保持湿润,以便促进根系与叶片的生长,在3叶期后就需控制好水分,若叶片不卷叶就无需浇水,注意在育秧期间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三、旱育秧出苗前田间管理事项
1、温度管理:为保证秧苗早发芽、出苗、齐苗,需做好保温工作,主要是覆盖薄膜保温,注意检查薄膜是否有破损,若有需及时补好。

2、水分管理:育苗床上水分含量不足、不均等都会影响出苗与齐苗,此期间需经常检查苗床的水分情况,土壤较干时需及时浇水。

3、预防鼠害、虫害:防鼠可以在床面施磷化锌,用0.5公斤磷化锌加玉米、高梁等25公斤拌匀,之后撒在床面上,预防虫害可用5%辛硫磷0.5公斤加煮熟的高磷50公斤,拌匀后撒在床面上。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育苗过程对水稻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水稻集中育苗技术可以提高育苗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要点:一、选地选地是水稻育苗的第一步。

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避免低洼地或多风处,以免对育苗造成不利影响。

二、田间管理在水稻萌发前要对育苗田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深翻整地、平整田面、施入熟化有机肥料等,有利于土壤的松软和养分的充足。

三、选种选择良种是水稻育苗的关键环节。

要选用抗病虫、早熟性好、生长势强的良种,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

四、浸种水稻育苗采用浸种的方法,即将水稻种子浸泡在适温的水中,持续12-24小时。

这样可以促进水稻种子的吸水膨大,缩短发芽期,提高发芽率。

五、育秧盘播在集中育苗中,采用育秧盘播的方式,可以减少播种量,提高育苗效率。

育秧盘的规格一般为50*30cm,育秧盘深度不宜太浅,以免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六、控温湿化种子播种后,要注意控制育苗田的温湿度,对水稻幼苗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有利于水稻幼苗的抽穗生长。

七、施肥水稻幼苗期要适量追施肥料,一般以铵态氮肥为主,有助于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

同时要注意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八、防治病虫水稻育苗期要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防治水稻苗期病虫害,以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以上便是水稻集中育苗技术的要点。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育苗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希望各位种植水稻的农户能够根据这些要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稻育苗工作,为水稻的丰收做出贡献。

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及秧苗管理方案

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及秧苗管理方案

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及秧苗管理方案一、水稻育苗盘育苗技术。

1. 育苗盘选择。

咱先得选好育苗盘,这就像给水稻宝宝选个合适的小床。

一般来说,有那种平底的塑料育苗盘就挺不错的。

育苗盘的孔穴大小和数量得根据咱的需求来,要是育的苗比较多,就选孔穴多一点的。

比如说,32孔或者50孔的育苗盘就挺常用的。

而且这个育苗盘得质量好,不能一捏就碎,要能经得住折腾。

2.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可是水稻苗茁壮成长的关键。

咱可以把肥沃的田土、腐熟的农家肥还有适量的草炭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大概是田土占六成,农家肥占三成,草炭土占一成这样的比例。

然后呢,为了防止土里有病菌和害虫,得给这营养土消消毒。

可以用高温消毒的方法,把营养土摊开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个几天,那些病菌和害虫就受不了啦。

3.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就像一个个小生命的种子,得好好对待。

先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个一两天,这就像是给它们做做热身运动。

然后用盐水或者泥水选种,把那些瘪瘪的、不饱满的种子挑出去,留下那些饱满的壮种子。

选好种之后,再用浸种灵之类的药剂浸种,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来,一般浸个两三天就差不多了。

浸种完了之后,把种子捞出来洗干净,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4. 播种。

播种的时候就像给小床安排小客人一样。

先把育苗盘里装满营养土,装到差不多离盘口一厘米左右的地方就行。

然后把处理好的种子一颗一颗地放到孔穴里,每个孔穴放个两三粒种子就够了。

放好种子之后,再轻轻地盖上一层薄土,就像给种子盖个小被子一样,这层土大概有0.5厘米厚就可以了。

5. 浇水。

播完种就得浇水啦,这就像给刚种下种子的小床浇水一样。

要浇透,让营养土都湿透了,但是又不能积水,不然种子会被泡坏的。

可以用那种细眼的喷壶慢慢地浇,直到育苗盘底部有水渗出来为止。

二、秧苗管理方案。

1. 温度管理。

秧苗就像个小娃娃,对温度很敏感。

在刚播种后的几天,要保持比较高的温度,就像给小娃娃盖个厚被子一样。

白天温度保持在25 30℃,晚上也不能太低,大概15 20℃。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水稻秧苗管理技术要点一、揭膜期管理当秧苗有80%立针“顶盖”时即可揭膜,揭膜前可用压磙在地膜上轻压一遍,将“顶盖”土压碎,然后揭膜补水,此次补水不易过多可选择性补水,只浇落干处,不缺水处不浇,苗完全出齐了,视苗床干湿情况,再均匀浇水。

二、温度管理1、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也叫出苗期,棚温不超过32℃。

2、一叶一心期(出苗至第一叶展开):棚温控制在25℃,不超过28℃。

3、二叶至三叶期(离乳期):棚温控制在22℃,最高不超25℃,3叶期后棚温最高不超20℃,昼夜通风,最好使秧棚温度与外界温度持平,防止棚温与外界温差大造成移栽后大缓苗现象发生。

4、移栽前准备期(第三叶至移栽):棚温20-22 ℃,移栽前5天尽可能控水,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在插秧前一天结合“三带”下地进行浇水,一带磷肥,每平方米秧苗带磷酸二铵2.5-3两;二带艾美乐防止潜叶蝇,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7克,兑水叶面喷雾;三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1克/棚,或生物肥。

三、水份管理要做到“三看”浇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秧床始终处于旱田不旱状态,始终处于略渴水状态,有利于秧苗根系长、发根多、根毛多。

“三看”一看是:早上看叶尖是否吐水珠,如无水珠可能是缺水。

二看是午间秧苗是否卷叶。

三看床面是否发白。

有以上症状可进行浇水。

四、秧苗健身防病水稻秧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立枯病有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两种。

真菌性立枯病应用杀菌剂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期进行一次防病,每平方米(6盘)用30%瑞苗清1.5ml兑水喷雾防治,也可在此期浇一次千分之一的硫酸水。

生理性立枯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通风炼苗,健身防病,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就开始适时通风炼苗,控制好苗床温湿度,同时在秧苗二叶期、三叶期各追加肥一次,每次每盘秧苗追硫酸铵5克,施后及时浇水一次,或喷施一遍叶面肥。

五、灭草在秧苗1.5至2.5叶期,苗床稗草每100平方米用10%千金6-9ml,阔叶草每100平方米用48%苯达松25ml,兑水喷雾防治。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施肥对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的相关知识。

一、水稻秧苗管理
1.浸种: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然后晾干,再进行播种。

2.育秧:在育秧田中进行,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等。

3.移栽:将育好的秧苗移植到稻田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等。

4.灌溉:要保持适宜的水分,避免秧苗缺水或过多浸泡。

5.除草: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水稻争养分、争光照。

6.松土:要定期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二、水稻施肥
1.基肥:在秧苗移栽前进行,主要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秧苗生长。

2.追肥:在生长期间进行,主要施用氮肥,以促进水稻生长和增加产量。

3.叶面喷肥:在生长期间进行,主要施用微量元素,以补充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品质。

4.注意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5.注意施肥时间:要根据水稻生长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避免影响水稻生长和品质。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注意合理管理和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秧苗期怎么管理

水稻秧苗期怎么管理

水稻秧苗期怎么管理概述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秧苗期是水稻种植中关键的生长阶段。

科学合理的管理水稻秧苗期能够确保其健康生长,增加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秧苗期的管理方法,帮助农民实现高效种植。

1. 准备工作在管理水稻秧苗期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良好的种植条件和管理效果。

1.1 水稻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目标,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不同品种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合理选择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1.2 土壤准备在水稻秧苗期,适宜的土壤条件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首先,清理田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确保土壤干净。

然后进行土壤松土,使土壤疏松透气,便于秧苗生根。

1.3 浇水管理在种植水稻秧苗前,要做好充分的浇水准备。

确保田地保持一定的湿润程度,不过度干燥或积水,有利于秧苗的吸收养分和生长。

2. 苗床的建立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是建立良好的苗床,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1 选择合适的苗床位置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建立苗床。

避免选择低洼地,以防止秧苗受水涝影响。

2.2 调整苗床的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苗床的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

水稻对于土壤pH值和养分的要求不同,合理调整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3 播种与育苗根据水稻的生育要求和田间实际情况,选择直播或育秧盘育秧。

确保每株秧苗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过于拥挤,影响生长。

3. 养护管理苗床建立完成后,需要进行适时的养护管理,促进秧苗健康生长。

3.1 温度管理控制苗床的温度,提供适合水稻生长的温度条件。

通常情况下,水稻在25-30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最为适宜,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秧苗的生长发育。

3.2 灌溉管理根据田间地理条件和天气状况,合理安排灌溉,保持苗床的湿润。

避免过度灌溉和干旱,注意防治病虫害。

3.3 适时施肥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适时施肥。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水稻在育苗期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怎样去管理好苗期的水稻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

水分管理旱育秧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防止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

水育秧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肥料运筹旱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在苗床充分培肥的情况下,秧苗期一般不需要再施追肥,但培肥不好、底肥不足、出现落黄的秧田,要及时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0~20公斤尿素,并及时浇水,以防肥害。

水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大,追肥量较多,要求少量多次均匀撒施,防止烧苗。

病虫害防治落谷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于整地前撒施,落谷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周,防治地下害虫。

齐苗后防治立枯病、青枯病,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加水50~75公斤喷雾。

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每亩用苄·二氯(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30~4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

施药前排干水,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并保持5~7天。

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50%氯溴异氰尿酸)30克加三福顺(6%丙硫咪唑·多菌灵)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5~7天一次。

水稻移栽期的管理方法一、精整大田早茬□的田块,应争取耕翻晒垡。

迟茬□的田块,则要抓紧时间抢耕抢栽。

一般进行一耕、一旋、一平作业,使田面高低小于3公分左右,达到平、深、松、软的要求,为水稻移栽后早活棵和促进发根、分蘖提供良好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
病和前期灰飞虱。

水分管理旱育秧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防止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

水育秧不要长时间
保持深水层。

肥料运筹旱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在苗床充分培肥的情况下,秧苗期一般不需要再施追肥,但培肥不好、底肥不足、出现落
黄的秧田,要及时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0~20公斤尿素,并及时浇水,以防肥害。

水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大,追肥量较多,要
求少量多次均匀撒施,防止烧苗。

病虫害防治落谷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于整地前撒施,落谷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周,防治地下害虫。

齐苗后防治立枯
病、青枯病,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加水50~75公斤喷雾。

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每亩用苄·二氯(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30~4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

施药前排干水,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并保持5~7天。

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50%氯溴异氰尿酸)30克加三福顺(6%丙硫咪唑·多菌灵)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5~7天一次。

一、精整大田
早茬□的田块,应争取耕翻晒垡。

迟茬□的田块,则要抓紧时间
抢耕抢栽。

一般进行一耕、一旋、一平
作业,使田面高低小于3公分左右,达到平、深、松、软的要求,为水稻移栽后早活棵和促进发根、分
蘖提供良好条件。

二、施足基肥
耕翻整地前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配施速效氮、磷、钾肥。

用碳酸氢铵作基肥,最
好在耕前施下,据试验,其肥效利用率可达58%。

基肥中氮肥的用量,杂交中籼稻应占总施氮量的3O
%~4O%,中粳稻占4O%左右,单晚稻则为4O%一5O%。

除此之外,如缺钾严重的田块,每亩可施用2OOml生
物钾肥,以提高土壤的供钾量。

三、适宜基本苗
一般常规粳稻中苗手栽的丰产方每亩插l.8―2万穴,基本茎蘖苗5―6万。

大面积生产每亩插2万穴左右
,基本茎蘖苗6―8万。

一般大田每亩插 2.3万左右,基本茎蘖苗8万左右。

小苗栽插则可在中苗的基础上
适当降一些,大苗栽插可适当增一些。

肥床旱育抛栽,小苗抛栽的,丰产方每亩抛栽4―5万基本茎蘖苗,大面积生产每亩抛栽
6―7万基本茎蘖苗。

四、合理的株行距
旱育秧栽后“爆发力”强,适宜采取扩行(距)缩株(距)栽插,以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延迟封行时间,协调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
利于形成壮秆,增强抗倒性,提高茎蘖成穗率。

杂交稻行距3O―33公分,株距lO―l3公分。

粳稻丰产方行距28公分以上,大面积生
产上的行距为26―28公分,株距均为lO―l3公分。

土壤肥力低、生产条件差的,行距可适当缩小,株距则保持不变。

五、浅水浅插
2.控制水分: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

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
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
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

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
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

秧苗只有在旱育状
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

3、做好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
早晨或晚上揭地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
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
秧苗生理失水。

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根据棚内温度计显示
的温度,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

随着叶龄的
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由其在 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

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4.除草。

当前期封闭除草效果不佳,仍有大量杂草出现时可以在
秧苗2.5叶期前后选用敌稗、快杀稗或者千金等除杀稗草,如果阔
叶杂草较多可以选用苯达松配合施用。

5.防病防虫。

在秧苗 1.5-2.5叶期喷施瑞苗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或应用立枯克星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可有效防治秧苗立枯病及青枯病。

在移栽前5-7天秧苗喷施氧化乐果预防潜叶蝇,同
时喷施富士一号或三环唑预防苗瘟。

2、使用注意事项:(1)各种育秧方法,均不能用混有壮秧剂的营养土拌中或覆盖种子。

(2)配制营养土必须混拌均匀。

(3)本壮秧剂
不含除草剂,故要除草须另作处理。

(4)在育大苗后期出现脱肥的情况下,适量追施氮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

另外,本壮秧剂也适用
于玉米、蔬菜、烟草等旱地作物的壮苗培育上,效果极佳,具体使
用浓度不详,建议减半使用。

一是抢时播种补种。

尚未大面积播种的地方,一定要抓住目前气
温回升的大好时机,抢时播种;发生烂种烂秧死苗的地方,要视受灾
程度抢时补播。

尤其是机插秧,对烂种烂秧死苗严重的苗床,不能
满足机械插秧要求的,要及时补育补播。

二是规范覆膜管理。

气温稳定后,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炼苗。

若再遇低温阴雨天气,应盖严拱膜。

对未揭膜炼苗的苗床,不
要急于揭膜炼苗。

等气温稳定回升到13℃左右,选择晴天近中午时
间开始揭开两头,下午4点前盖膜,逐渐炼苗,以适应环境。

当气
温超过18℃后,膜内温度将超过35℃,则要全揭膜,避免高温烧苗,待气温下降后再覆膜。

四是加强病虫防治。

旱育秧应防止苗床地积水,保持土壤适度干燥;水育秧应尽量保证膜内温度的稳定。

若有立枯和青枯病发生,立
即用42%立枯一次净或35%枯必净可湿性粉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
每袋40克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进行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