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部解剖讲课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PPT课件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 (3)跟腓韧带:在踝关节中位限 制足内翻活动
距腓前韧带
距腓 后韧带
跟腓韧带
跟腓 韧带
2.跗骨间关节
(1)距跟关节:距骨下面的后关节面与跟骨的后关节面构成,
故又名距下关节,属微动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有一些强韧的韧带连 结距跟两骨。
胫骨、腓骨
3、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连于胫 腓骨下端之间。深面有两个空隙, 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腱、胫前血管 和腓深神经。外侧者通过拇长伸肌 腱、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
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 带,位于踝关节前方的足背区,外 侧附于跟骨外侧面,内侧端分叉附 于内踝及足内缘。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
4、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外踝后下方的筋膜增厚形成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上部 之间,可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后下方;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 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 面前部。 作用: 固定腓骨长、短肌腱 于跟骨外侧面。
5、足弓
2、跖 骨
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 共5根。由内向外依次 称第一至第五跖骨。 每根跖骨分为后端的 跖骨底、中部的跖骨 体和前端的跖骨头三 部分。着力点均在骨 的头部。
3、趾 骨
趾骨一般拇趾和小趾 为两节,其它各趾均 为三节。临床常截取 第二趾代替手的拇指 再造。
籽骨 一般位于第一 和第五跖骨头着力点 的下方。
的重要组织。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足踝知识初学》课件

踝关节解剖特点
踝关节是足部与腿部的连接 点
踝关节具有旋转和滑动功能
定性
训练方法:包 括踝关节屈伸、 内外翻、内外
旋等动作
训练强度:根 据个人情况, 逐渐增加训练
强度
注意事项:避 免过度训练, 注意保护踝关 节,如有不适 及时停止训练
足踝部按摩保健
足踝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疲劳
按摩足踝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 高免疫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按摩足踝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 轻疼痛
持足部干燥 子,避免穿高 跟鞋或尖头鞋
适当运动:进 行适当的足部 运动,如足部 按摩、足部拉
伸等
避免长时间站 立:避免长时 间站立,适当 休息,减轻足
部负担
保持足部温暖: 保持足部温暖, 避免受凉,防
止足部疾病
定期检查:定 期检查足部, 及时发现并治
疗足部疾病
踝关节康复训练
训练目的:恢 复踝关节功能, 增强踝关节稳
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穿合适的鞋子,进行适当的足部锻炼等
高弓足
定义:足弓过高,导致足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症状:足部疼痛、肿胀、僵硬、行走困难 病因:遗传、神经肌肉疾病、创伤、先天性畸形等 治疗:物理治疗、矫形器、手术等
https://
PART FIVE
足踝保健与康复
足部保健方法
保持足部清洁: 穿合适的鞋子: 每天洗脚,保 选择合适的鞋
踝足部解剖和功能课件

?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收肌、小趾短屈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跟腓 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2、足部
跟舟跖侧韧带 跖长韧带 跖骨头短韧带 跖骨头横韧带等。
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 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2.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
胫骨前肌
起止点: -起自胫骨体和小腿骨间膜,止于内 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作用:使踝背屈和足内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踝管:踝后区的深筋 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 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 屈 肌支持带, 又称分裂韧带 ,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 内踝之间围成踝管。 踝管有四条通道:①胫骨 后肌腱②胫后动、静脉和 胫神经③趾长屈肌腱④拇 长屈肌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医学踝足部解剖和功能专题课件

• 跖肌 plantaris • 起点:股骨外上髁 • 止点:跟腱 • 功能:跖屈踝关节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腘动脉腓肠支
小腿三头肌
• 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合成 • 腓肠肌为双关节肌,以快肌
为主 • 比目鱼肌为但关节肌,以慢
肌为主 • 作用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
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 关节,防止身体向前倾倒。
伸肌上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
4、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外踝后下方的筋膜增厚形成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上部之 间,可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后下方;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 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 面前部。 作用: 固定腓骨长、短肌腱 于跟骨外侧面。
6、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2、外侧群:腓骨短肌、腓骨长肌 3、后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小腿前侧肌肉
• 胫骨前肌
• 起点:胫骨外髁,胫骨外侧面 上1∕3
• 止点:第一跖骨内侧及跖面,
•
第一跖骨底
• 功能:踝关节背曲及内翻
• 神经:腓深神经
• 动脉:胫前动脉
• 踇长伸肌
• 起点:腓骨前面中部1∕3
• 内侧韧带:呈三角形, 称三角韧带。
•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 力。
•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 度外翻。
• 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
内翻活动, •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
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
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
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腘动脉
(精品) 踝足功能解剖课件

趾骨的特征: 底 体 头
二、关节
用于描述踝和足运动和位置的术语
运动
跖屈 背屈 内翻 外翻 外展 内收 Pronation/ supination
旋转轴 冠状轴 矢状轴 垂直轴 斜轴
运动平面 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畸形或正常姿 势举例 马蹄足 仰趾足 内翻足 外翻足 外展 内收
1. 距小腿关节
talocrural joint
又称踝关节 ankle joint 由胫、腓骨下端 与距骨滑车构成。
腓骨 胫腓前 韧带 跟骨
距跟骨 间韧带
分岐韧带 跗横关节
骰骨
跖骨间 关节
胫骨
距小腿 关节 距骨
足舟骨
楔舟 关节
内侧 楔骨
跗跖 关节
跖骨
距骨
内踝
内侧(三
关节囊前、后壁薄
角)韧带
跟骨
而松弛,两侧有侧
副韧带加強,内侧
为内侧韧带(三角
韧带),外侧为外
侧韧带
腓骨
胫骨
距小腿关节属屈戌 关节,能作伸(背
距腓后 韧带
屈)、和屈(跖屈) 运动
外踝
胫腓前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骨
跟腓韧带
距小腿关节常被认为是“榫眼”,因为它与木工使 用的木质的连接很相似
踝关节近端凹面主要是靠连接胫骨和腓骨之间的组 织来维持
2. 跗骨间关节
相比于距骨,跟骨有充足的血供和软组织附着。 跟骨骨折常愈合良好
载距突
载距突部皮质较厚, 与跟骨内侧壁构成 内侧承重柱。
载距突 载距突上有弹簧韧 带、跟距骨间韧带 附着。
足垂直内翻损伤时, 常致载距突劈裂骨 折。
3. 足舟骨 Navicular
它与距骨头相连形成距舟关节。舟状骨的远端包括 3个相对平滑的面,分别与内、中、外楔骨接合。
足踝部解剖讲座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距骨
? 距骨表面大部分为关节软骨 覆盖,没有肌肉附着。
? 距骨前宽后窄,所以踝关节 容易发生跖屈损伤
? 距骨在小腿与足之间起到 力 的传递和分散作用 。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距骨
? 至跗骨窦的动脉——自足背动脉及腓动脉 ? 至跗管的动脉——自胫后动脉 ? 三角动脉——自胫后动脉,供应距骨体 ? 至关节囊及韧带的血管——来源众多 ? 骨间吻合支——广泛交通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踝关节内侧副韧带
?分为深层和浅层 ?浅层起于内踝前丘,深层 起于内踝后丘和丘间沟 ?分4束:胫距前韧带,胫 舟韧带,胫跟韧带,胫距 后韧带 ?三角韧带作用:限制距骨 向外侧移位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踝关节内侧副韧带
Q:若内踝撕脱骨折 ,三角韧带是否受 损?受损更多的是 深层还是浅层?
? Lisfranc损伤时此韧带 常常受损。
Lisfranc Ligament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跖骨头短韧带
跖骨头短韧带 此韧带紧连五
个跖骨头,位于跖 侧。
支持诸跖骨所 形成的横弓,防止 跖骨头分离。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肌肉
?踝部肌肉 ?足部肌肉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肌肉
? 跨过踝关节的肌除腓肠 肌和腘肌外都起于近端 的胫骨和腓骨。
足踝解剖浅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张洪涛 李骏坤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总论
? 平均一只脚一年要走100 万步
? 人体骨骼中有25%在足 部
? 每一次你提起脚跟迈步 ,你的大踇趾就承受身 体一半的重量
? 两只脚一模一样很少见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2023踝关节解剖(详解)•踝关节概述•踝关节骨骼结构•踝关节韧带目录•踝关节肌肉•踝关节神经血管•踝关节运动功能•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踝关节康复训练0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是指连接足部和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通常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韧带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应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端,向外侧突出,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踝关节组成010*******02踝关节骨骼结构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距骨的上方与股骨的下端形成髋关节。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位于足后部,与骰骨、距骨和骰骨共同形成足弓。
跟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吸收冲击。
跟骨•骰骨是足部较小的骨,位于足弓的顶端,与跟骨、距骨和骰骨共同维持足弓的稳定。
骰骨03踝关节韧带胫舟韧带胫距韧带距跟内侧韧带胫跟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04踝关节肌肉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内翻。
胫前肌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足踝部解剖讲座

腓骨短肌
腓骨短肌起自腓骨长肌 起点稍下方的腓骨和肌 间隔。肌腱经外踝后下 方,跟骨和骰骨的外侧 面,最后止于第五跖骨 粗隆的背面。
作用:外翻足,背伸踝 关节
外侧肌群功能
在闭链的单腿站立, 行走,跑步和跳跃等运 动中提供足弓的主要支 持,调节足对地面的适 应性和控制着地脚与小 腿的位置。
腓骨肌麻痹,导致踝 关节不稳定,并可能发 生踝关节内翻扭伤。
踝部肌肉 足部肌肉
肌肉
肌肉
跨过踝关节的肌除腓肠 肌和腘肌外都起于近端 的胫骨和腓骨。 由于没有肌附着距骨, 所以从小腿到足的肌同 时作用踝关节和距下关 节。 作用于踝或踝与足的肌 根据其位置可分为三群 :后群肌,外侧肌群, 前群肌
后群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踇长屈肌 比目鱼肌 腓肠肌
腓肠肌
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上髁 与比目鱼肌表面的腱膜融 合,腱板的远侧变窄形成 跟腱,附着跟骨后部的跟 结节。 神经支配:胫神经( S1~S2)
跟骨骨折
跟骨
Bǒhler角:正常为27 ~33°,跟骨骨折时此 角可减小、消失或为负 ,影响足弓后壁,从而 减少小腿三头肌的力量 Gissane角:国外统计 数据为1200~1450, 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增大 ,临床用于判断骨折程 度和评估疗效。
跟骨
虽然跟骨易骨折,但是 跟骨血供充足,软组织 附着较多,所以跟骨骨 折愈合较好。
外侧肌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
腓骨长肌起自股二头肌 止点邻近的腓骨头,和 邻近的胫骨、腓骨干、 肌间隔等。肌纤维汇聚 形成一腱经过在外踝后 方和骰骨侧缘的沟进入 足底,然后沿骰骨的沟 ,斜向前内侧止于内侧 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的 跖侧面。 作用:外翻足,跖屈踝关 节,压低第一跖骨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侧下部、部分足背和趾背皮肤。
腓深神经: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的外侧分出后, 于腓骨颈与腓骨长肌之间进入前骨筋膜 鞘,穿过趾长伸肌后,沿胫前动脉外侧 走行,继而跨过动脉前方向下至踝关节 前方、踇长伸肌腱和伸肌支持带深方至 足背,伴足背动脉前行。
支配:分支至小腿前群各肌;
在足背分支至足背肌; 终支在第 1 趾蹼处浅出,分 为两条趾背神经,分布于第 1 ~ 2 趾背 相对缘的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 ⑴ 紧贴腓骨颈,位置表浅易受损伤; ⑵ 损伤后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⑶ 出现“马蹄内翻足”,小腿外侧面和足背的皮肤感 觉障碍。
深层结构
腓浅神经:
于腓骨颈高度,由腓总神经分出, 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发肌支支 配此二肌。以后腓浅神经在小腿下
1/3交界处穿深筋膜浅出成为皮支,
立即分为内、外两支:足背内侧皮神 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支配小腿前
•
由于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 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 走下坡路的时候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 节松动且能做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 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此外踝比内踝长 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足部的关节有: 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 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有内侧韧带,连接内 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 和跟骨。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 翻而引起损伤。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②跗骨间关节,包括: 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 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 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 成跗横关节。(四关节融合) ③跗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 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屈 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作屈伸运动。
伸肌下支持带向深面 发出纤维隔,形成3个 骨纤维性管,由内侧→ 外侧通过: ① 胫骨前肌腱及其 腱鞘、踇长伸肌腱及其 腱鞘、足背血管和腓深 神经; ② 趾长伸肌腱及其 腱鞘;
③ 第三腓骨肌腱。
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外踝后下方的筋膜增厚形成腓骨肌上、下支持带: 腓骨肌上支持带连于外踝后缘与跟骨外侧面上部之 间,可限制腓骨长、短肌腱于外踝后下方; 腓骨肌下支持带前端 续于伸肌下支持带, 后端止于跟骨外侧 面前部。 作用: 固定腓骨长、短肌腱 于跟骨外侧面。
腓骨滋养动脉:营养腓骨, 临床上常将腓动脉及腓骨滋 养动脉作为腓骨游离移植的 血管蒂。穿支动脉 胫后动脉的体表投影:腘 窝中点下方7~8 cm处至内踝 与跟腱之间的中点的连线为 胫后动脉的体表投影。
胫前动脉:
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平对胫骨粗隆处发自腘 动脉,随即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沿骨间 膜前面下降,与腓深神经伴行。在小腿上部位 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向下则贴胫骨外 侧面行于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后经拇长 伸肌腱深面至其外侧,在足背延续为足背动脉 。 胫前动脉除沿途发出分支营养附近肌肉外,还 有下列分支: (一)胫后返动脉由胫前动脉在穿骨间膜前发 出、沿腘肌深面上行至膝关节,参与构成膝关 节动脉网(图4-25)。 (二)胫前返动脉在胫骨前动脉穿骨间膜后立 即发出,在胫骨前肌深面沿胫骨骨面上升至膝 关节,参与膝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三)内踝前动脉在胫骨前肌的深面,踝关节 稍上方起自胫前动脉,行向内踝前面,与内踝 后动脉吻合。 (四)外踝前动脉在趾长伸肌的深方,踝关节 稍上方发出行向外踝前面,与外踝后动脉吻合
皮神经:
隐神经:起自股神经,在股三角 内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入收肌管, 在收肌管下端穿大收肌腱板,行 于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在小腿 上段,隐神经位于大隐静脉后 方,小腿中、下段越过静脉至 其前方,经内踝前方下行至足 内侧缘。分布于小腿内侧及足 内侧缘皮肤。全身最长的皮神 经
腓肠神经: 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 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合成。分 布于小腿后面下部皮肤。主干 在跟腱外侧伴小隐静脉下行, 经外踝后方,成为足背外侧皮 神经,分布于足外侧缘和小趾 外侧皮肤。
踝管内通过的结构:
前→后: 胫骨后肌腱及其 腱鞘、趾长屈肌腱及 其腱鞘、胫后血管和 胫神经、踇长屈肌腱 及其腱鞘。 踝管是小腿后区 通向足底的通道,小 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 可经此管相互蔓延。
趾长屈肌
• 趾长屈肌起自腘肌 止点下方的胫骨骨 面以及腘肌与胫后 肌之间的骨间膜上, 末端分为4个腱分别 止于第2到第5远节 趾骨的基底部。 • 神经支配:胫神经 (L5~S1)
足关节
1.距小腿关节(距上关节):完成 踝背伸与跖屈。 2.距跟关节(距下关节):完成足 部的内翻与外翻。 5.跗横关节:由距舟与跟骰两个关 节构成,呈S形状。 6.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 五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仅为平面 微动关节。 7.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 节共有5个。 8. 趾间关节:趾骨组成的关节共 有9个。
深筋膜:前外侧较致密,膝部坚厚,为小腿肌的起点,向下变薄,至踝部
增厚形成支持带。深筋膜在胫侧与胫骨内侧面的骨膜相融合
深筋膜:胫骨、腓骨、骨间膜、前、后肌间隔共同围成前、 后和外侧三个骨筋膜鞘。后骨筋膜鞘又被小腿后筋膜隔分 为浅、深后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胫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胫前动脉、 静脉、腓深神经。
踝关节的组成
是小腿骨与足骨的连结, 又名距小腿关节或距上 关节。由胫骨的下关节 面共同形成一个叉状关 节窝,由距骨滑车及其 两侧的关节面形成关节 头 。距骨滑车关节面前 宽后窄,关节窝比关节 头明显的宽大,关节囊 较松弛,关节腔宽大。
• • • • • • •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 分支分布于小腿肌前群、膝关节及踝关节。
深层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1.清除小腿前部浅筋膜,并修洁深筋膜,辩认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韧带:伸肌 上支持带、伸肌下支持带、腓骨肌上支持带和腓骨肌下支持带。 2.适当保留各支持带,去除深筋膜。 3.分离和观察小腿前群肌 在小腿上部紧贴胫骨外侧面的是胫骨前肌,其外 侧为趾长伸肌,向下分离可见上述两肌之间夹有拇长伸肌。亦可先在伸肌上 支持带的上缘处辩认三者的肌腱,再向上追踪分离,可用注射器分别向三肌 腱的滑液鞘内注入液体或空气,检查各肌的腱滑液鞘,并追踪各肌腱至止端, 检查有无第三腓骨肌。 4.修除足背深筋膜 伸肌下支持带下缘作一横切口,将足背部的深筋膜修除。 然后在趾长伸肌腱的深面找出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并观察其止点。 5.辨认神经、血管用刀柄分开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在小腿骨间膜前面可见 一血管神经束,即胫前动、静脉与腓深神经,向下追踪可见它们行于胫骨前 肌与拇长伸肌之间,一直追踪至足背,并逐一寻找它们的分支。 6.解剖暴露小腿外侧肌群 在小腿下1/3处将腓骨长、短肌腱分开,腓骨短肌在 腓骨长肌的深面,在两肌之间找出腓浅神经,并向足背追踪其皮支的分布。 观察腓骨短肌腱止于第五跖骨粗隆;追踪腓骨长肌腱绕足外侧缘进入足底。
外侧群肌: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小腿后部:共七块, 被小腿后筋膜隔分 成浅、深两层。 浅层:3块, 腓 肠 肌 、 跖 肌 (1/10的人缺如)、 比目鱼肌;
深层:4块,腘肌、趾 长屈肌、胫骨后肌、踇长 屈肌。 。
深层神经血管
腓总神经起于坐骨 神经,沿腘窝上外缘
经股二头肌内缘下行, 至腓骨头后方并向外 绕过腓骨颈,向前穿 腓骨长肌起始部 分为 腓浅、腓深神经。分 支:腓浅、腓深神经、 胫前返神经(于胫前 返动脉伴行)。
外侧骨筋膜鞘: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
后骨筋膜鞘:
浅后骨筋膜鞘:腓肠肌、比目鱼肌 深后骨筋膜鞘: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 胫后动脉、静脉、胫神经;腓动脉、静脉。 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
肌层:
小腿肌前群 :前骨筋 膜鞘内,共3块:
内 侧→ 外侧:胫骨前 肌、踇长伸肌 、趾长 伸肌及趾长伸肌远侧 分出的第3腓骨肌。
踝关节韧 带
• 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 • 外侧副韧带: (1)距腓前韧带:在踝关节跖屈 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节 中立位时,防止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可限制踝关节 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在踝关节中位限 制足内翻活动。
小腿、足踝功能解剖
张国栋
小腿
浅层结构
皮肤:小腿下三分之一皮 肤、皮下比较薄,皮肤血液 供应差。感染或溃疡时不易 治愈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 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 前方,至小腿内侧上行( 隐神经伴行);大隐静脉 切开 ⑴ 部位:内踝前方; ⑵ 分离与之伴行的隐 神经,否则病人“足内 侧缘疼痛”。 小隐静脉:起于足背 静脉弓的外侧端 ,经外 踝后方至小腿后面上行, 有腓肠神经伴行。 浅静脉的交通:大、 小隐静脉之间有交通支 吻合,还借穿静脉与深 静脉相交通。
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为腘动脉的 直接延续 、 腘肌下缘 处起于腘动脉→比目 鱼肌腱弓深面→小腿 肌后群浅、深层之间 下降→跟腱内侧缘至 内踝后方→踝管→分 成足底内、外侧动脉 入足底。
主要分支:旋腓 骨动脉、腓动脉、营 养动脉、肌支、交通 支、踝内支。
腓动脉:胫后动脉分支发出→胫 骨后肌浅面斜向下外→腓骨后内侧 缘下行→下降至外踝后上方参与内 踝网和外踝网的构成。
下胫腓韧带
• 下胫腓前韧带:连接胫骨 前结节(结节)和外踝; • 下胫腓后韧带:连接胫骨 后结节(结节)和外踝; • 下胫腓横韧带 • 骨间韧带:在腓骨切迹处 将腓胫骨联合起来,近端 延续为骨间膜。 •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 延续,最为坚固
后面观
(内踝)屈肌支持带: 小腿后面的深筋膜向下延 伸至踝部的后内侧面,在 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增厚, 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 裂韧带。 踝管:内踝、屈肌支 持带以及跟骨内侧面之间 形成的管道称之。屈肌支 持带向深部发出 3 个纤维 隔,将踝管分隔成 4 个骨 纤维性管。
足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