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教案共47页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教案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教案

教案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课前提问上次课重点内容教学导入:复习心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心脏的功能心功能不全概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分类按功能分:收缩性心衰(常见)、舒张性心衰按病程分: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按症状和体征(部位)分: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按心排血量分:低排血量型、高排血量型慢性心力衰竭概述: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基础心脏病在我国主要为瓣膜病,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P: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QRS: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T: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T间期: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概述是指心脏冲动的的异常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次序分类按发病机制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按发生部位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按心率快慢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扑、房颤室扑、室颤学会识别异常心电图1)“四字”识别法-------“宽窄快慢”QRS:宽----室性波窄---室上性波r-r间期(P-P间期)>100次/分------快速心律r-r间期(P-P间期﹤60次/分--------慢速心律2)看P波的波形和方向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心电图特点:①窦性心律;②心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心电图特点:①窦性心律;②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s)性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的形态与时限均正常,如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可心电图特点: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心电图特征为:①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扑动波,即F 波,波幅一致,间隔规则,典型房扑的心房率为250~350心电图特点:心室扑动时,无正常P-QRS-T波,代之以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仙桃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循环系统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循环系统中心脏、血液、血管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3.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模型或图表展示人体循环系统3. 实验材料:计时器、测量杯、水、纸巾、剪刀、胶带、吸管等4. 工作表和练习题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循环系统的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知道人体循环系统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探索(15分钟):1. 分发工作表,让学生观察和标记循环系统的不同部分。

2. 展示模型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循环系统的结构。

3. 引导学生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解释(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循环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心脏、血液、血管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2. 解释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过程,强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循环系统中的运输和交换。

实践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

2. 第一组:使用计时器测量静止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记录数据并比较。

3. 第二组:使用测量杯和吸管模拟血液流动,观察流动速度和血管的作用。

4. 第三组:使用纸巾和剪刀制作模拟肺部的呼吸器官,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

5.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和观点。

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的关于循环系统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认为循环系统对我们的身体有多重要?为什么?”3.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展活动: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来班级做客,分享关于循环系统的实际案例和经验。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索循环系统中其他方面的问题。

3. 观察和分析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并记录数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批改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科学教案 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内科学教案 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瓣膜病

县级优质课教案教案首页滦县职业高级中学教案副页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活动复习提问:1、心脏瓣膜的分类?2、血液循环的路径(大循环、小循环)病例分析:患者,女,47岁。

因活动后心慌、气短20余年,加重2周入院。

体检:呈二尖瓣面容,颈静脉轻度怒张,心尖搏动未超过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心率不齐,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及3/6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X线检查:左心房增大,后前位见左心缘变直,右心缘有双心房影,左前斜位可见左心房使左主支气管上抬,右前斜位可见增大的左房压迫食管下段后移。

心电图检查:P波宽度>0.12s,伴切迹,Pv1终末负性向量增大。

QRS波群示电轴右偏和右心室肥厚表现。

思考问题:1、该患者主要症状有哪些?2、体格检查中有阳性意义的体征3、辅助检查中哪些项目存在异常情况?什么原因导致的?4、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导入新课:心瓣膜病一、概念:心瓣膜病是指各种原因,包括炎症粘连和纤维化、黏液瘤样变性、缺血坏死、钙质沉着或先天性发育畸形,引起心脏瓣膜(瓣叶、腱索及乳头肌)解剖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造成单个或多个瓣膜急性或慢性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

二、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瓣膜病为风湿热所致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动脉硬化及老年性退行性变所致的瓣膜钙化、增厚、冠心病心肌梗死及慢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乳头肌纤维化伴功能障碍、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亦能见到。

在风湿热的病变过程中,约有3/4病例的病变侵及心脏,而引起心肌、心内膜、心包和瓣膜病损。

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则产生慢性心瓣膜病,其中以二尖瓣病变为最常见(约占95%),其次为主动脉瓣病变(25%)及三尖瓣病变(10%),而肺动脉瓣病变则极少见(<1%)。

本节课主要讲授:二尖瓣狭窄5分钟3分钟4分钟以下划线部分为板书内容学生分析病例,思考问题通过复习提问,病例分析,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心脏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心瓣膜病的概念。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冠心病的定义和病因2.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3.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4. 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5.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病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通过观看视频或讲解,使学生了解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3. 采用模拟操作,让学生掌握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对病例讨论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对心电图的识别和解读,评估学生对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对模拟操作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通过对小组讨论的评估,了解学生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的形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冠心病病例讨论资料2. 冠心病心电图资料3. 冠心病模拟操作设备4. 冠心病预防和控制宣传资料六、教学准备: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病例、心电图等。

2. 确保模拟操作设备正常运行,并准备好相关的医疗器械。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议题,并提前分发宣传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冠心病的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兴趣。

2. 授课:教师讲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病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4. 心电图解读:教师展示冠心病心电图,学生识别和解读心电图特点。

5. 模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6. 小组讨论:学生针对冠心病预防和控制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

7. 总结:教师点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原发性高血压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原发性高血压教案

教学单元教案课程内科学任课教师202x-202x-1 学期授课题目原发性高血压授课类型及时数理论课:2 学时实践课:学时理实一体化:学时授课班级2x 临床 301 班执行时间1.、使学生认知高血压判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教断及治疗原则。

学 2.让学生知道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种类及特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

目 3.使学生懂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高血压病的几种特殊临床类型;高血压急症的治标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高血压的诊断、鉴别诊断。

2.高血压的防治原则与药物选择及高血压急诊的处理。

3.血压水平分级、危险度分层。

难点:高血压的防治原则与药物选择及高血压急诊的处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 PPT 演示参考资料其实际和临床联系密切为特点,通过文字图片的展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容层次明确,画面清晰,美观,使课件演示与课堂讲授融为一体。

他教学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病例导入:患者,男,36 岁。

发现“血压升高”3 年,间断性服用降压药,血压波动较大。

近二天诉有视力模糊、起床时头晕。

检查:T37℃,P102 次/分,R22 次/分,BP180/118mmHg,神志清楚,焦虑不安。

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外 1cm,A2>P2,心律齐。

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变细、扭曲、反光增强。

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请思考:1.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依据是什么?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3.治疗原则是什么?教学内容:原发性高血压【概述】原发性高血压亦称高血压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 95%以上。

主要表现为全身小动脉的痉挛,最后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硬化和管腔狭窄。

它的发病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损害到人体的一些重要靶器官后,才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临床见习教案冠心病的诊疗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临床见习,让学生掌握冠心病的诊疗方法,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心电图解读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 掌握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3. 熟悉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冠心病的概述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2. 冠心病的诊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解读影像学检查3. 冠心病的治疗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方案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4. 临床见习病例分析患者体格检查心电图解读参与临床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冠心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冠心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进行诊断和治疗。

3. 临床见习:分组进行患者体格检查、心电图解读,参与临床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临床见习报告:评估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心电图解读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诊断治疗方案。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内科学教材、冠心病诊疗指南、心电图解读手册。

2. 设备:心电图机、影像学设备、血压计、听诊器等。

3. 病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冠心病病例。

4.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

七、教学步骤1. 病例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病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

2. 病史采集:学生分组进行病史采集,记录重要信息。

3. 体格检查:学生分组进行患者体格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4. 心电图解读:学生分组解读心电图,提出诊断意见。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教案设计循环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疾病等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针对不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监测病情、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视和关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提高对病人的关怀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病因及症状介绍。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3.不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提出“循环系统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2.知识讲解(30分钟)a.分类、病因及症状介绍:-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动脉疾病:动脉硬化和动脉瘤等。

b.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介绍。

3.护理干预措施(40分钟)a.心脏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协助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管理心脏病病人的饮食和运动。

b.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血压情况。

-提醒病人按时服药。

-帮助病人调整生活习惯,如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

c.动脉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监测病情,如血压、水肿等。

-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

-教育病人避免过度用力。

4.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提供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所学的循环系统疾病知识,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1. PowerPoint演示。

2.课堂讨论。

3.案例分析。

五、教学资源:1.讲义/教材。

2. PowerPoint演示。

3.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

2.对案例分析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课后考试成绩。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 教案 循环系统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曾琛琛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概要与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一)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4月29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 学 过 程
A组织教学
B复习旧课
1.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3.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C导入新课,并讲解本课要求
D讲授新课
E内容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时间分配
授课班级
高护1748、1749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2015年5月6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病例分析、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2、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3、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具和教参
《内科护理技术》胡月琴 王建民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小结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表现,其内容较多且难度大。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电图非常重要。为顺利通过护考及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
《内科护理技术》
任课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