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竞赛试题

医院感染知识竞赛试题
医院感染知识竞赛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计40分,每小题2分)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未分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8月28日

C 1989年09月1日

D 1989年2月21日

3、《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A 用后灭菌

B 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 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应当一人一用一换针头

4、关于处理高危物品和中危物品朊毒灭活方法正确的有()

A 134℃~138℃ 8min

B 134℃~138℃ 18min

C 134℃~138℃ 38min

D 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h,再121℃ 60min

5、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6、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7、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胸痛

8、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时,应延长消毒时间至多少分钟()

A 1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9、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应当多少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立即

10、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应该在何种情况下方可使用()

A 灭菌后直接使用

B 灭菌后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使用

C 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 以上都对

11、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不得使用()

A 手感潮湿

B 标志清楚

C 在有效期内

D 灭菌包装适宜

12、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1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医疗废物是指什么?()

A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危害性的废物

B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

害性的废物 C 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害性的废物 D 在日常公益活动中产生的废物

14、负责组织对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5、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 )

16、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17、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17、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8、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19、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A 病理性废物

B 严重污染性废物

C 生活垃圾

D 感染性废物

20、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下列哪种方法进行灭菌()

A 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 环氧乙烷

C 压力蒸汽灭菌

D 等离子体灭菌

二、多项选择(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

A 传染源

B 自然环境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E 社会环境

2、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E 不必特殊处理

3、医疗机构发生以下哪些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A 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C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D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4、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C 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

D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 摘手套后

5、对明确有传染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透析治疗时应当()

A 隔离透析

B 转专科医院透析

C 增加透析频次

D 加强透析机的消毒

E 设置布幔

6、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发生以下哪些情形时,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A 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B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D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E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7、关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 指的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B 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

C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D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3个月以上

E 应该在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开展

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一旦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可对污染进行如下哪几种处理?()

A 用清水冲洗

B 增加一层包装

C 消毒处理

D 不需处理

E 擦拭处理

9、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 非限制使用

B 限制使用

C 特殊使用

D 随意使用

E 经验使用

10、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区()

A 低危险区域

B 中等危险区域

C 高危险区域

D 极高危区域

E 超高危区域

三、判断题(共计30分,每小题1.5分)

1、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4、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

5、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6、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7、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

8、连台手术之间不必对手术间进行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9、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10、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要求,开放式的储槽可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11、胃镜和肠镜的清洗消毒可以在同一清洗设备内清洗。()

1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3、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14、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15、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16、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7、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18、医疗机构只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

19、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2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

一、单选题答案:

1(B) 2(A) 3(B) 4(D) 5(D) 6(D) 7(D) 8(D) 9(A) 10(B)

11(A) 12 (A) 13(B) 14 (D) 15(A) 16(D) 17(A)18(A)19(D)20(C)

二、多选题答案:

1(ACD) 2(ACD) 3(BCD) 4 (ABDE) 5(AB) 6(CDE) 7(BD) 8(BC) 9(ABC) 10(ABCD)

三、判断题答案:

1 ( √ ) 2(×) 3(√) 4(√) 5(√) 6(√) 7(√) 8(×)

9 ( √ ) 10(×)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