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绿色建筑材料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材料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材料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材料

齐锋何泉杨柳王倩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55)

摘要: 随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这一高能耗产物的节能问题。绿色建筑的理念由然而生。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与推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仍然在源头上存在诸多问题。准确的理解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地位是应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前提。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理念

1前言

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环保、生态、绿色、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主题概念。其中“绿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主要追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照明、绿色建材、绿色家装等新名词的出现,使21世纪即将成为一个“绿色”时代。但这里所讲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或是一种颜色[1],而是一种无害标志、环保标志。人们要居住绿色建筑物,就必须使用绿色建材。

本文将从“绿色建材”的定义出发,结合国内绿色建筑,以建筑材料的全寿命周期评价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什么样的建筑材料是“绿色建材”,最后结合国内绿色建材的现状,对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绿色建材市场的发展有所裨益。

2绿色建材的定义

从总体上来看,绿色建材是一个新兴的定义,它的定义是在1988年国际材料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随后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从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可以看出,判定一个材料是否是绿色建筑材料,必须从材料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判断,即从建筑材料原材料、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再利用阶段进行多方位的评估,看其是否达到了“健康、环保、安全及质量优良”的目的,是否最大限度的减小对

基金资助: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2013KTCL03-17)

作者简介: 齐锋(1988-),男,陕西延安人,在读硕士, email:clockmovie@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360606.html,

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否有利于人体健康。

3绿色建材的判定

下文将结合我国现有绿色建筑,从绿色建材的原材料构成、加工过程、使用过程和可循环 利用过程分别进行阐述。

3.1材料的采集(原材料的构成)

生产绿色建筑材料所用的原材料应该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在主要原材料中使用的一次性资源应最小。在原材料的采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或生态造成破坏;多选用可再生利用材料等环保型的材料,尽可能的降低合成材料的使用量。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还应注意不要选择对人体有害或有毒的原材料。其次,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避免舍近求远,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应优先采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避免造成为选择绿色建材而增加运输费用浪费的局面。

在现有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遵循这一准则的绿色建筑有很多,如北京锋尚国际公寓,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其主体材料均选择北京当地的企业,主体材料均选自北京企业,其他材料也选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品,减少了因运输而增加的能源消耗、污染等。同时本项目中充分选择了可再循环材料[2]。

3.2加工生产过程

从绿色建材的定义来看,要求在建设使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尽可能少。同时尽可能的利用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从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看,要求选用资源消耗小,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项目中,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合理采集绿色建材,尽量利用柱子及地下室混凝土的素混凝土表面作为装饰,部分内墙采用外墙砖贴面,减少对装饰材料的耗费。施工过程中的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利用现场发掘和废弃的石材作为挡土墙和铺路材料,实现了土建材料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和施工[3]。

3.3使用过程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要求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隔声性能和较长的使用期限。同时必须保证建筑材料是健康、安全、卫生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不应释放有害气体或放射性气体。如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在装修材料全部选用绿色装饰、装修材料。100%采用环保低毒产品,材料中有毒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3.4可循环利用阶段

在建筑使用寿命终结时,绿色建筑材料在废弃时不应造成二次污染,并可为下一个项目的建设提供再利用的材料。如深圳万科城四期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比例达到了13.3%。

4绿色建筑材料在我国发展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现阶段绿色建材市场发展迅猛,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发展背后所存在的问题。

4.1约束效力

我国建材行业生产企业能耗与资源消耗惊人,国家和各地区发展推广绿色建材的政策引导和约束力度受经济发展和地区资源限制,效力不足。目前我国每年竣工建筑物总量在20亿平方米左右,建筑业每年消耗的矿物资源总量超过100亿吨,居各行业之首。各类建筑物使用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近30%,二氧化碳间接排放总量近30亿吨[4]。

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各地区已先后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但受经济发展和地区资源限制,往往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材生产行业也是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对地区税收、就业的影响较大,这些政策和规定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我国建材行业的高污染、高

能耗、高资源消耗的状态并无实质改变。

4.2相关法规

绿色建材的国家发展战略尚未建立,各项政策缺少行业间协调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的土地资源、各类自然资源和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但许多传统建材产品如粘土实心砖、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不仅破坏大量的土地、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水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及时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起推广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的长期发展规划十分必要,也是保障绿色建材发展和推广的基础性工作。绿色建材的推广与建筑、能源、环保、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也涉及到工程建设管理、设计、规划、施工的各个领域。但由于目前在我国关于绿色建材发展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各行业间也缺乏协调合作,缺乏统一规划,因而导致绿色建材的发展一直缺乏一个有着充分保障的良好发展环境。

4.3配套政策

我国各类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差,配套保障政策还不到位。我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每年工业废渣排放量达数亿吨,加上连年积存的几十亿吨,其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但至2003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只有55.8%[5]。

此外,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一方面,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差;另一方面,生产环保建材产品的企业由于技术投入和原料成本比较高,产品缺乏价格优势,各项配套政策和宣传力度跟不上,对绿色建材的发展和推广造成了较大影响。

4.4技术研发

绿色建材开发及研究工作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发展绿色建材势头良好,但长期以来国家、地方和科研单位、建材企业在绿色建材开发及研究方面投入不足,也是影响绿色建材应用推广的重要原因。同时,绿色建材要求在材料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环境,这也对目前大力推广的具备绿色建材部分特点的新一代建筑材料如各类新型墙体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5结语

在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现代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其发展的必要性,是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日益的受到各界的重视。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速度都呈现良好的态势,表明其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开发和使用。在一系列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中,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是重要的评价原则与依据。在推广“四节一环保”的理念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 荆玉明,李强夏,孝维.浅谈绿色建筑材料与居住环境.山西建筑[J],2009,35(11):352-353.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26.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4] 刘长发.发展绿色建筑从绿色建材做起.中国住宅设施[J].2007,(5):32.

[5] 周玉琴.浅谈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资源节约与环保[J]. 2006,(5):21-22.

绿色建筑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设计师在项目前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希望对开发商如何借助设计师的帮助实现绿色建筑有所启迪。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策划;目标 1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 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1.1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在2006 年3 月颁布了《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 (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标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类: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标准的条文按上述六大指标展开,其中住宅建筑的分项指标共76项,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共83 项。 1.2 绿色建筑的评定 《标准》中每类指标下的具体分项指标可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其中优选项是指实现难度较大、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全部控制项要求,且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3 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

土木工程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土木工程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在传统建筑行业当中,一些普通建筑材料的大面积使用,不仅造成了高成本低收益的状况,而且还没有可管控的安全性,例如一些建筑材料当中存在高浓度致癌物质,直接影响到了客户的身体健康。长时间且大批量的在土木工程中使用这样的建筑材料,无疑对环境问题造成了极大影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相比之而言,很明显存在一定优势,无论是选材构造还是对建筑生产后期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提倡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国施工中广泛运用,是时代要求,亦是我们的责任。 1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 1.1消费者观念转换,绿色建筑需求提升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升和价值观的转变,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人们更偏向于选择贴上“绿色”标签的建筑物。因此,关注建筑行业的各项指标,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土木工程行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1.2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行业稳步推进 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方针政策。同样,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如果要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位,就必须紧抓建筑材料的运用,优质建筑材料选用对于构建绿色建筑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动建筑行业材质转换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一项支柱型产业,其发展的趋势走

向,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建筑行业材质的转换,不仅节约资源,还能够提升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大大促进了土木工程经济发展。 2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建筑材料类别概况 我国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将土木工程施工中运用到的绿色建筑材料分为“安全型”,“环保型”,“节能型”以及“可持续利用型”四类。其中,安全型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是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在深入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时候,能够避免安全危害,拥有极大的稳定性;环保型绿色建筑材料主要指材料不会对个人造成危害,对环境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节能型主要指绿色建筑材料对资源方面不会造成浪费;可持续利用型指一些材料在土木施工当中可以循环往复的利用,价值并没有受到折损。 3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周全的问题 3.1选材方面 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方而言,选取符合自身建筑特点的材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缩减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若是选用传统型的建筑材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成本浪费,产生大量灰尘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结构材料当中有一例“竹制结构材料”,就能够有效避免这类问题,但是,其制作材料的获取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就需要我们依据现场施工的情况来做定夺。 3.2施工方面 一些企业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申领建筑材料不合格,与实际需求报备不符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近年来,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社会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是目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家每年得白血病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如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做一个绿色环保的“低碳使者”,那么得病的人数会减少很多,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到人们的住房上,我们的社会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减少了雾霾,沙尘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本文将要对于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关键词】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1. 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必要性 1.1适应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条件下,某些建筑企业想要获得更突出的社会地位和更高的发展机遇。就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在整个企业立足于社会。如今的建筑材料推进了低碳,环保,节能等各方面的功效,国家也成立了许多的建筑材料专业质量标准检测机构。目的是为了建设出更绿色,更环保的建筑。但是即便是这样,每个建筑行业还是会建设出不同质量的建筑,这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有的企业在建筑的外观上吸引客户,以绿色作为建筑内部的主要色系,给客户造成了一种错觉感。实际上这种建筑并不具备低碳,环保的功能。所以要想在建设行业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在根本上处理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性。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使得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能够得到更大的传播。 1.2适应方针的政策需要 近年来,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些不符合质量检测标准的建筑材料逐渐的远离了市场竞争,所以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指数有着明确的分析,并做出了合理的改善政策。所以国家的政策对于建筑的质量指标有着良好的作用。国家也对建筑材料从生产流程,到使用环节上都进行了明确的监督,对于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的制止。要推广和使用绿色低碳材料的意识,与国家及建筑行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相符,容易通过检测获得生产经营成功。所以,对于建筑行业的政策方针有必要进行改善和加强。 1.3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建筑装饰材料作业论文

建筑装饰材料论文 论题:木材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建筑装饰材料方面的知识,在此对其中木材部分进行论述。 木材是用途十分广泛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门窗、屋架、梁、柱、模板、地板、隔墙、脚手 架等,都可以用木材来制作。 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木材是由树木加工而成的,树木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针 叶树类和阔叶树类。 木材的性能取决于木材的构造,木材的构造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认识。 一、宏观构造 用肉眼在放大镜中所看到的木材组织为宏观构造。为便于观察,将树干切成三个不同切面, 横切面———垂直于树轴的切面; 径切面———通过树轴的切面; 弦切面———和树轴平行并与年轮相切的切面。 木材主要由木质部和髓心组成,而木材主要使用的是木质部。在木质部中,靠近髓心的部分颜色较深,称为心材;外面的部分颜色较浅,称为边材。心材含水量较少,不易翘曲变形,抗腐蚀性较强。边材含水量较大,易翘曲变形,抗腐蚀性也不如心材。横切面上看到的深浅相间的同心圆,称为年轮。其中,深色部分较紧密,是夏季生长的,称为夏材;浅色部分较疏松,是春季生长的,称为春材。夏材部分越多,木材质量越好,年轮越密且均匀,木材质量越好。 二、微观构造 用显微镜所看到的木材组织,称为木材的微观构造。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微观构造是不同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木材是由无数管状细胞紧密结合而成的。每个细胞都分

为细胞壁和细胞腔两个部分,细胞壁由若干层细纤维组成,细胞之间纵向联结比横向联结牢固,所以细胞壁纵向强度高,横向强度低。组成细胞壁的细纤维之间有极小的空隙,能吸附和渗透水分。 细胞的组织构造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如细胞壁厚、细胞腔小,木材就密实,强度就高。 木材的物理性质 一、含水率 木材中所含的水分有细胞腔内和细胞间隙中的自由水和存在于细胞壁内的吸附水。新采伐的或潮湿的木材,内部都含有大量的自由水和吸附水,当木材干燥时,首先自由水很快蒸发,但并不影响木材的尺寸和力学性质。当自由水完全蒸发后,吸附水才开始蒸发,且蒸发较慢,并随着吸附水不断蒸发,木材的体积和强度发生变化。当木材中没有自由水,而细胞壁内充满吸附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称为纤维饱和点。木材纤维饱和点一般为25%~35%。当木材的含水率与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称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为了避免木材因含水率大幅度变化而引起变形及制品开裂,使用前须干燥至使用环境长年平衡含水率。我国北方地区平衡含水率为12%左右,长江流域为15%左右,南方地区则更高些。 二、湿胀干缩(变形) 木材细胞壁内吸附水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木材变形,即湿胀干缩。 当木材从潮湿状态干燥到纤维饱和点的过程中,木材的尺寸不改变,只是重量减小。只有当继续干燥至细胞壁中的吸附水开始蒸发时,木材才发生收缩。当木材中吸附水增加时木材就会膨胀。如图所示 由于木材构造的不均匀性,在不同方向的干缩值也不同。顺纹方向干缩最小,径向干缩较大,弦向干缩最大。因此湿材干燥后,其截面尺寸和形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干缩对木材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它会使木材产生裂缝或翘曲变形,以致引起木结构的接合松弛或凸起等。

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

现代化工与高新技术结课论文题目: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 姓名:董燕学号:3014206126 学院:建筑学院班级:14级环境设计

运用绿色建筑材料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材料基本的研究和对健康人居环境的涵义及当前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做了的阐述,说明了绿色建筑材料广泛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如何在健康人居环境中更好的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以保证当前人居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人居环境;研究;应用。 引言: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材料的化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质量和寿命,建筑材料的质量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所以绿色的化学材料、绿色的建筑材料是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绿色建筑技术、材料的集成。环境破坏的罪恶之源不仅仅是工业污染,更严重的是建筑方面的污染。在建筑工程中,大量能源和自然资源被消耗掉,严重影响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建筑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建筑材料,如果能将建筑材料进行合理运用,对缓解资源短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必须在建筑中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材料。 一、健康人居环境的内涵 人居环境也叫“人类住区”,或者叫“人类聚居”。它的含义就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人类的居住环境是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它不仅仅是指住房、小区及城市,它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为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的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主要是指影响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因素,它包括室外环境的阳光、空气、水、绿化、避免噪声干扰,要使居住者有社区感,确保居住者的私密性。室内环境要控制空气质量,做到建筑装饰材料的无害化、绿色化。健康的人居环境,要求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是一种完好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他要求一切以居住者为出发点,通过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居住者 能够获得一个舒适且健康的居住环境,保证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 620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与建筑材料绿色化

绿色建筑与建筑材料绿色化 文章标题:绿色建筑与建筑材料绿色化 引言 世纪年代,只有很少的建筑师有环保意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威胁更为严峻,绿色建筑在国际主流建筑行业获得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色建筑不仅积极适应环境而且有利于人自身健康。 一、何谓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起源 于世纪年代,它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主要应达到以下三点: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三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目前正在发展的绿色建筑有太阳能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资源保护屋、植物建筑等。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废弃物生产的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绿色建材正在积极开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正是现代建筑追求的目标。如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是年悉尼奥运会场馆,它具有超前的环保意识,太阳能技术,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垃圾处理技术等环保科技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是北京首座绿色建筑,也是我国较早的绿色建筑之一。该建筑采用了缓冲层策略——以减少采暖能耗和增加空气流通;利用自然能源策略——采用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技术:健康化,无害化策略——采用低放射性污染建筑材料

和再生材料等 绿色建材是生态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从广义上讲,绿色建材不是一种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属性的一种要求,对原材料生产,加工,施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贯彻环保意识并实施环保技术。北京的申奥成功,“绿色奥运”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大规模奥运场馆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 二、我国材料工业的现状 我国材料工业的现状概括起来为“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四大五低”。“四大”是:建筑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大,多达万家;职工队伍大,约万人;能源消耗大,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五低”是: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建材工业必须改变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向高质量,节能,节水,利废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建材及制品的绿色化途径 (一)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的绿色化 发展以新型干法窑为主体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水泥生产技术,大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采用高效除尘技术,烟气脱硫技术等,基本解决了粉尘,二氧化碳,氧化氮气体的排放及噪声污染问题。如高性能水泥的三大特征为高强度,优异耐久性和低环境负荷。而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应多开发新的水泥品种。因此,改变水泥品种,降低单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将大大减少由于混凝土越来越大量需求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粉尘污染,还能够降低其水化热,减少收缩开

绿色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创业计划书怎么写

绿色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创业计划书怎么写项目名称:绿色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创业计划书怎么写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执行摘要 建筑材料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建筑材料应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的环境协调性, 最终才能达到环境建筑材料和生态建筑材料阶段, 使建筑材料行业不再是重污染行业, 从而使建筑工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二章绿色建筑材料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耗,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使产品可循环使用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产生。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淘汰高能源、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产能力,研制生产健康节能的绿色环保产品,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将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起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材料不但要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具有无毒、无害、节能、环保的功能,具有有益于人们居住安全和健康的功能,如抗菌、防霉、除臭、隔热、防火、调温、防辐射、抗静电等。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十重要的。综上所述,我 国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是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林业、经济等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绿色建筑材料分类 一、节约能源型室内绿色建筑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m2,新建建筑中仍有80,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的全过程不仅耗用了全球资源中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和50,的原材料,而且导致了全球50,的宅气污染、42,的温室效应、50,的水污染、48,的固体废物和50,的氟氯化物的排放。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房屋建造材料的制造能耗降低40,,使用中能耗降低70,。可以看出传统建筑材料能耗高的问题突出,今后绿色建筑材料应该以节能型为主要发展方向。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在使用过程中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节能省电。我国建筑材料T业每年消耗2(3亿t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15,,是能耗大户。我国建筑材料的平均生产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能耗降低的潜力较大,只要依靠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有町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能源消耗水平。以节能环保型水泥为例,其烧成温度为1200?,比普通水泥的烧制温度低200?左右,这种水泥在生产环节就节约了能源,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释放。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方面,我国约为建筑材料生产过程能耗的7倍左右。而发

关于建筑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建筑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模型 本文是建筑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模型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 材料,就没有项目可建。正确处理大宗材料采购与工程造价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各种原材料、主材、辅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它们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被加工以改变其形 状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物质主体按其流动性排在资产的前列,其 重要性只能从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顺序来看。它不仅是一种流动资产,也是一种存货。同时有两个条件:第一,物料的经济价值可以随着生 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带来企业现金流的变化;二是材料成本能 够可靠计量。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它改变了自身的形式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最终利润。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工程造价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 品的主力军;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可以 随时变现。如果核算和管理不当,不仅会降低资金利用效率,还会增 加会计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的错误和失真。材料的 积压不仅会增加资金的占用,还会导致材料的丢失和损坏,并会因新

产品的出现而“退役”。因此,加强材料的核算和管理,对施工企业 和施工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材料应按不同的品种类别进行采购和管理 材料种类繁多,存取渠道不同,不同部门的管理核算方式也不同。材 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记录。作为建 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 信息价格》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实际采购成本分期计算。材料收发和 记账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建筑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不断转化和新材料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 的旧材料因功能单调而落后,因达不到新规范的要求而使用受限;由 于施工方法向机械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前的原材料已经进入市场,成为目前的半成品采购;从原来的现场车间,变成了现代化的工 厂运营。这不仅给物资采购带来了新的困难,也给成本核算部门提出 了新的挑战。采购原材料进行现场加工,还是采购半成品直接安装? 用什么方式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什么样的方案能更有利于建设?这就 需要管理会计详细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成本,然后选择最佳方案。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计量定额和指标定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费定额的制定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要 有科学的依据,不能凭空捏造。其次,消费定额的制定要严肃、权威,

绿色建筑论文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4.1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4.2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5.4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低碳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材料逐渐被建筑厂商所认可,由于能源日益紧张与短缺,建筑材料的节能生产与发展也势在必行。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建筑的节能减排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从墙体、门窗、屋面等多个角度考虑节能减排才能达到建筑整体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材料;应用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re gradually being recognized by the architectural firm,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ly nervous energy 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terials will be imperative.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community, energy-saving building development relies heavily on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o achieve emission reduction consider the whol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from the angle of wall, doors and windows, roof,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building materials; application 一、我国绿色建筑材料发展概述 绿色建筑材料,即生态建筑材料,是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作为生态材料的分支,绿色建材必须满足这些在材料工艺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随着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建筑材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不仅在生产数量和类别上有所增加,其配套设施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可是,传统的建筑材料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及资源为代价的,这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可估量的。目前,我国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倡绿色经济,建筑材料的发展也要根据人们的需求,走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传统工艺及制造流程,并且寻求节能环保的新材料作为替代品,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我国建筑材料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改变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为生产模式的方法,提倡绿色建筑材料的普及和应用,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出更多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等功能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1、绿色建材的定义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1992年,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 2、绿色建材的分类 传统天然材料及大多数人造新材料均属于\"绿色建材\"的范畴。\"健康材料\"的概念系指具有特定的环保功能和有益于健康功能的材料,可具有空气净化、抗菌、防霉功能或电化学效应、红外幅射效应、超声和电场效应等。\"绿色建材\"主要针对地球环境负荷,而\"保健材料\"是指直接与健康有关的居室内小环境,也有人把二者总称为\"生态环境材料\". 3、绿色建材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1994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随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开始讨论制定环境调和制品(ECP)的标准化,大大推动着国外绿色建材的发展。 1)日本:日本政府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非常重视。日本于1988年开展环境标志工作,至今环保产品已有2500多种,日本科技厅于1993年制定并实施了“环境调和材料研究计划”;通产省制定了环境产业设想并成立了环境调查和产品调查、产品调整委员会。 2)德国:最早推行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1987年德国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德国居民宁愿多付些钱去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环境标志就像一张“绿色通行证”在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北欧各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国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丹麦为了促进绿色建材的发展,推出了“健康建材”(HMB)标准。1992年开始制定建筑材料室内空气浓度(DICL)指标值,并先后制定了地毯、地毯衬垫、石膏板、层合地板、PVC卷材地板等的健康指标。 4)英国:英国是研究开发绿色建材较早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1991年,英国建筑研究院(BRE)曾对建筑材料及家具等室内用品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的有害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提出在相对湿度大于75%时,可能产生霉菌,并对某些人会诱发过敏症。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提出了建议,并着手研究开发了一些绿色建筑材料。 4、绿色建设技术策略 随着绿色生态住宅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我国不少房产商顺应潮流,纷纷打出了绿色住宅牌,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单纯追求高绿化率、一味追求低容积率、豪宅化、西洋风、自我封闭等等。而国外生态住宅则更多地在建设技术上有所考虑,值得我们学习。 1.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2.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3.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4.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

关于建筑材料,材料检测方面的论文1

关于建筑材料,材料检测方面的论文1 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近百年来,混凝土强度不断的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 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 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5年,在很多 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 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行设计,保证 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 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一、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证耐久性。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混凝土工程来 说意义非常重要,若耐久性不足,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 成极为沉重的负担。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总价值 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寿命不足20年;美国共建有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 久失修;而对二战前后兴建的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行加固维修所 投入的费用,约占建设总投资的40%-50%以上。回看中国,我国50年代所建设 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平均寿命按30-50年计,那么在今后的10- 30年间,为了维修这些建国以来所建的基础设施,耗资必将是极其巨大的。而 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每年高达2万亿人民币以上。照此来看,约30-50-年后,这些工程也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用和重建费用将 更为巨大。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更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入手,以降低巨额的 维修和重建费用。

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了贯彻执行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导打理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当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的绿色建筑,也是我国绿色建筑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1 、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尤其要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李卫东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李卫东 发表时间:2019-09-04T17:04:13.26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0期作者:李卫东 [导读]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必须秉持低碳环保理念。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74 摘要: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必须秉持低碳环保理念。应积极的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到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内部装修和外部建设之中,并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材、施工管理与竣工管理等,确保提升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应用 1土木工程施工运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1.1消费者绿色建筑需求不断提升 在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的影响作用下,很多建筑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对于很多的市民来说,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以及建筑污染问题,并且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土工工程建筑中的部分污染源。 1.2建筑可持续发展现实材料基础 现如今每个城市均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但是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城市的经济产业发展要可持续,而且对于建筑材料使用等过程中的持续发展也要不断进行改善,因此就必须要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比重。 1.3符国家经济转型的基本要求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逐渐向高端、、生态、可持续等方向发展,并且从国家出台的相关建筑领域的法律条文来看,均明确指出要使用更为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2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 绿色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对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而言,其需要的建筑材料可能不同,因而在选用绿色建筑材料时,也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匹配建筑材料。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可分为环保型、安全型、节能型与可回收利用型。若土木工程对材料的环保效益要求较高,需要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则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若土木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关注建筑材料的无毒无害性,则要选择安全型环保材料。若土木工程对材料的低碳节能效益要求较高,则要使用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也有区别,根据功能差异也可以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功能型、结构型和装饰型三种。通过使用功能型的绿色建筑材料,能够完工后立即体现出材料功能。而结构型材料则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稳固。装饰型绿色建筑材料则能够实现室外与室内空间的美化,同时能够构建出更加宜居的住宅空间,绿色装饰材料主要包括保温材料、涂饰材料等。3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使用 3.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在近年来绿色环保型建设理念的日益提升,使得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有些供不应求,随之就出现了很多多分追求产量而忽视材料质量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建筑环保绿色的发展。与此同时,面对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要求,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与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选用绿色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就需要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同时,更要保证绿色建筑材料的适用性。最后,还要深入思考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类似粉尘污染、材料浪费等自然环保问题,通过选用绿色建筑施工材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污染,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后期工程装修、维护等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3.2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由于绿色建筑材料自身的很多的不足之处,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些性能达不到相应的建筑施工要求,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材料使用中,虽然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但是由于性能的制约就使得不能全部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并且为了工程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其主要的建筑材料还要以传统的材料为主,绿色建筑施工材料要根据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作为辅助建筑物使用。 3.3绿色建筑材料的验收控制 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所以对于建筑材料的验收控制处理要十分的细致。作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把控,验收控制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因为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成本相对比较高,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难免就会有很多以次充好、维规替换材料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些违规材料的使用对建筑的质量有着潜在影响,所以就需要相关的监察工作者务必注重对绿色建筑材料的验收控制。 4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4.1合理选择绿色建筑材料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土木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并充分重视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因而,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材料准备工作,绿色建筑材料本身分类较为复杂,包括环保型、节能型等材料类型。在对其进行选用前,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资源进行分类,再结合土木工程的实际特点对材料加以选用。在选材时,要参照相应的标准,首先要保障处材料无毒无害,在此基础上,追求材料的环保效益与节能效益,选材要确保与工程施工需要相符合,体现出绿色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的适应性。 4.2做好施工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理念与管理理念要求土木工程施工重视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而同时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环境的保护。施工人员要确保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且保存完好。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尤其要关注裸露地板伴随的扬尘,要关注施工环境是否适宜进行施工,若风力较大,会引起较大的扬尘,此时则要停止裸露地板处的施工行为,并且要对容易产

建筑材料毕业设计论文.doc

关于钢材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水电151 黎松 1500180011

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讲得是建筑需要有美的外观和良好耐用的性能,一栋优秀的建筑就像一首百听不厌的歌,一段百看不厌的戏才对,而建筑材料之于建筑,就像乐符于琴谱,只有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各种性能才鞥完成一部优秀的建筑作品,建筑材料使用在不同的建筑物中,处于不同的环境,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要求具有相应的性质。承重结构要求材料有足够的强度,保温隔热的屋顶和墙面要求材料有热容量大且不易传热的性质,挡水,蓄水或防水的建筑物要求材料有一定的抗渗性或不透水性人,受水流泥沙冲刷的建筑物要求材料能抗冲耐磨。同时,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还会长期收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因素引起的热胀冷缩,干湿变化,冻熔循环,化学侵蚀以及昆虫和菌类等的生物危害,因此还要求建筑材料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准确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是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的关键,而材料的性质是选择和使用材料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材料的有关性质,建筑材料的性质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材料又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而本篇论文主要讨论钢材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建筑钢材 建筑钢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它主要指用于钢结构中的各种器材和用于给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各种钢筋,钢丝等。由于钢材在工业生产中有较严格的工艺控制,因此质量通常能够得到保证。

1.我国建筑钢材的发展现状 建筑用钢是我国钢材消费的最主要行业,占钢材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基础设施规模较大。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钢材的需求量较大。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建筑钢材生产的快速增长,以建筑用钢的主要产品钢筋和盘条为例:2007年我国共生产钢筋1.01亿T,同比增长16.8%;共生产盘条8038.2万t,同比增长13.8%。我国建筑钢材产能过剩,建筑钢材出口增速加快:2007年我国共出口钢筋590.39万t,同比增长57.91%;共出口盘条623.78万t,同比增长12.31%. 早在1996年我国钢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1998年是世界消费量第一,2001年后是世界进口第一。国际钢铁协会提供的数字显示:我国消费增长现在四世界第一,美国是第二,日本是第三,这个第一比第二第三加在一起还要多。2006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钢材出口大国。建筑用钢属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不符合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发展方向,增加了我国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的目标实现的难度,国内资源,能源,运力,环境也难以支撑。虽然我国成为钢材出口国,但我国的高附加值钢材供给不足,部分品种依靠进口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 2.钢结构对建筑钢材的要求 建筑钢结构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个行业,特别是在高层钢结构,轻钢厂房钢结构,大型公共建筑的网架结构等方面,发展十分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