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题

中医药题
中医药题

填空题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 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著(第三本炮制专著)。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 相资为制 相畏为制 相恶为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增强疗效

?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 便于调剂和制剂

?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和保管 ? 利于服用

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方便临床应用。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鞣制为有机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中。具有收敛止血、止泻、抑菌、保护粘膜的生理活性。

性质: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

为强的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红。 耐高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

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

三类分类法:火制 水制 水火共制 五类分类法:修治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 炮制通则:静制 切制 炮炙

液体辅料:酒 醋 蜂蜜 食盐水 生姜计 甘草计 黑豆计 胆计等 固体辅料:稻米 麦麸 白矾 豆腐 土 蛤粉 滑石粉 沙 朱砂 水分要求:7%-13% 11.泛油

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炮炙论 雷 学攴 南北朝刘宋时代 300种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创建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

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炮炙大法 缪希雍 明代 439种 1.总结归纳?°雷公炮炙十七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方法 修事指南 张仲岩 清代 232种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对抗:对抗存放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方法。清除杂质的方法:挑选筛选风选水选

揉搓: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贱煮,例竹茹等

基本概念:

?饮片切制:是指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工艺。饮片切制是中药炮制的工序之一。

?饮片:

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狭义饮片:指切制成一定规格、形状的中药。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 淋法淘洗法泡发漂法润发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弯曲法指陷法穿刺法手捏法

02.翘片: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系药材软化太过,俗称“伤水”。

4.油片(走油):药材或饮片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1.极薄片

厚度:0.5mm以下

药物: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药材。如羚羊角、鹿角、松节、苏木、降香等。

1.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

搅拌或翻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

分类: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不同的火候要求

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的气味

2.炒黄程度

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炒香:白芥子、莲子

炒爆花: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炒去刺:苍耳子

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炒出汗:花椒

3.火候判断的方法

(1)对比看——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2)听爆声——子仁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3)闻香气——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出

(4)看断面——呈淡黄色

愧花

【炮制方法】

1. 槐花──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

2. 炒槐花──净槐花,炒制容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 槐花炭──净槐花,炒制容器,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

槐花味苦,性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之功

生品──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炒槐花──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以止血力胜。用于咯血,衄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清热凉血:生品>炒槐花>槐花炭

止血:生品<炒槐花<槐花炭

【炮制研究】

1.杀酶保苷

2.增强止血作用

(1)鞣质增加(2)槲皮素增加(3)异鼠李素降低

山楂

[炮制方法]

1. 山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筛去碎屑。

2. 炒山楂----净山楂,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

3. 焦山楂----净山楂,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 山楂炭----净山楂,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

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治疗痢疾

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干姜

[炮制方法]

1. 干姜——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

2. 炮姜——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

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

3.姜炭——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干姜——辛热之品,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炮姜——苦、辛,温。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作用缓和持久。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姜炭——苦、涩,温。归脾、肝经。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

姜不同炮制品比较

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称“麦麸炒”或“麸皮炒”

苍术

炮制方法]

1.苍术

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麸炒苍术

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动,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再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1.生苍术——温燥而辛烈,长于燥湿、祛风、散寒之力强,用于风湿痹痛,感冒夹

湿,湿温发热,脚膝疼痛。薏苡仁汤;九味羌活汤。

2.麸炒——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健脾燥湿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

青盲雀目。如平胃散;二术散。

3.炒焦——辛燥之性大减,用于固肠止泻。如椒术丸

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多选用大米或糯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方用“陈仓米”。

党参

[炮制方法]

1.党参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米炒党参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党参拌炒,至党参呈黄色(挂火色),筛去米,放凉。

党参:米=100:20

3.蜜炙党参

取炼蜜用适量冷开水稀释,与党参拌匀,润透,投入热锅内,文火加热,不断翻动,至黄棕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党参片:炼蜜=100:20

[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伤或气血两亏。如治肺中气阴两伤,口渴舌燥的上党参膏。

米炒——气味焦香,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脾虚泄泻理中汤

蜜制——甘缓,增强补中益气作用,又可润燥养阴。用于中气下陷,肺气亏虚。

斑蝥

[炮制方法]

1.斑蝥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去头、足、翅及杂质。

2.米炒斑蝥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翅及杂质,)摊凉。

斑蝥:米=100:20

注意其毒性、刺激性

生斑蝥——辛热之品,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痈疽肿毒,顽癣瘙痒等症。如治瘰疬结核,疮瘘流脓,久不敛口的生肌干脓散;治牛皮癣、白斑的顽癣方。

米炒——降低毒性,矫正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瘕散结为主。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或肝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为什么用米抄?

成分变化——加热可使含量降低,因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蝥焦化。

土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山药

炮制方法]

1. 山药——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 土炒山药——土粉置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

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山药:灶心土=100:30

3. 麸炒山药——热锅,加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

出,筛去麦麸,晾凉。

山药:麦麸=100:10

炮制作用]

生品——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如治肺虚咳嗽的薯蓣丸;治肝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

土炒——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

麸炒——补脾健胃为主。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如脾虚泄泻的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带下的完带汤。

白术

炮制作用]

1.生品

健脾燥湿,利水消肿,常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如五苓散等。

2.麸炒品

缓和燥性,气味芳香,增强健脾消胀、止汗作用。常用于脾虚不思饮食,中气下陷,如补中益气汤。

3.土炒品

缓和燥性,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常用于脾虚腹泻。安胎

砂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砂炒,砂烫。

马钱子

炮制方法]

1.马钱子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制马钱子

(1)砂烫——武火,投入大小一致的马钱子,至棕褐色,鼓起。内部红褐色,并起小泡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亦可供制马钱子粉用。

(2)油炸——取麻油适量置锅内,加热至230℃左右,投入马钱子,炸至老黄色时,立即取出,沥去油,放凉。用时研粉。

3.马钱子粉——取砂烫马钱子,粉碎成细粉,测定士的宁的含量后,加适量淀粉,

混匀,使含量符合规定(0.78-0.82%),即得。

炮制研究]

成分:

生物碱,以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主(是有效和有毒成分)。

炮制影响:解毒机理

炮制使毒性较大的成分含量降低,且转化为异型结构和氮氧化物,温度一般认为砂炒时为230~240℃,时间3~4分钟。其中士的宁转化10~15%;马钱子碱转化30~35%。

蛤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蛤粉烫。

阿胶

炮制方法]

1.阿胶丁——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成小丁块。

2.蛤粉炒阿胶——中火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注

意温度与时间)

阿胶丁:蛤粉=100:30~50

3.蒲黄炒阿胶——蒲黄用中火加热炒至稍微变色,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炒至鼓

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蒲黄,放凉。

滑石粉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亦称滑石粉烫。适合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

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黄连

炮制方法]

1.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黄酒=100:12.5

3.姜黄连——先拌姜汁,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12.5(4),绞汁或煎汁。

4.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吴茱萸=100:10

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热毒生疮,耳道流脓等证。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酒炙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

姜炙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大黄

炮制方法]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干,颜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蒸生药块+黄酒—拌匀闷润吸尽—至密闭容器内—隔水炖或蒸至内外黑褐色—取出—干燥

药:黄酒=100:30

(2)清蒸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醋大黄—生药片+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药:醋=100:15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湿热黄疸-茵陈蒿汤

热毒肠痈-大黄牡丹汤

酒大黄-可清上焦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稍缓(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熟大黄-泻下减弱,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月经停闭

-大黄蛰虫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血分有热兼有瘀阻、出血-十灰散

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具消积化瘀

食积痞满,产后瘀停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表:

总蒽醌%游离蒽醌%(抑菌)结合型蒽醌%

原料大黄 3.47 1.35 2.12

大黄片 3.12 1.01 2.11

酒大黄 3.08 1.43 1.65

熟大黄 2.54 1.50 1.04

大黄炭 3.07 2.60 0.47

(2)止血成分增加,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大黄酚、大黄素6-甲醚、鞣质、Ca等

(3)抑菌作用稳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

为什么炒后大黄的泻下作用减弱?

因为结合型蒽醌为大黄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炒后这种成分大量减少,几乎没有了,都转化为游离蒽醌。

当归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筛去碎屑。

2.当归头——取当归,洗净,稍润,将当归头部分切下4~6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有取当归头部分,纵向切薄片)。筛去碎屑。

3.当归身——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去根皮,取当归身部分,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4.当归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取支根部分,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5.酒当归——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6.土炒当归——药材+土粉——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7.当归炭——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如治血虚便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的当归补血汤。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如用治血虚血滞,月经不调的四物汤;

治风湿痹痛的蠲痹汤。

土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如用于治血虚便溏,腹中时痛。

炒炭——以止血补血为主。如用于治崩中漏下,亦治月经过多。

[炮制研究]

成分:头、尾、身与全当归挥发油无明显差异,但微量元素有差别。

头:钙、铜、锌为身、尾的1.5-6.8倍

尾:钾、铁高;挥发油较头高;阿魏酸含量高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醋拌炒的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晾干。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

柴胡

[炮制方法]

1.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先拌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药:米醋=100:20

延胡索

炮制作用]

生品——一般不用,因止痛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效果欠佳。

醋炙——增强行气止痛作用,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候。

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疼痛,以及胃气阻滞疼痛,心腹诸痛的金铃子散;治瘀血阻滞,经闭腹痛的延胡索散

酒炙——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对瘀血所致的胸痛、胸闷等,以及跌打损伤等。炮制研究]

经醋炙后,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

为什么醋炙后止痛作用加强?

延胡索中季铵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等),是镇痛的有效成分,醋制可使生物碱成盐,容易溶于水,提高煎出率,增强疗效。

盐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的方法。

1.先拌盐水后炒药

药先与盐水拌匀——被吸尽——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2.先炒药后加盐水

药物用文火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

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

黄柏

炮制方法]

1.黄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刮去残留的粗皮,洗净,润透,切丝或块,干燥,筛去碎屑。(注意水头,防发粘)

2.盐黄柏——先加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柏丝或块:食盐=100:2

3.酒黄柏——先拌黄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柏丝或块:黄酒=100:10

4.黄柏炭——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

炮制作用]

生品——苦燥,性寒而沉,泻火解毒和燥湿作用较强。多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足膝肿痛,疮疡肿毒,湿疹等。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黄疸);黄连解毒汤。

盐炙——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作用。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足虚萎软,咳嗽咯血等。如大补阴丸。

酒炙——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用于热壅上焦诸症或热在血分,如上清丸。

黄柏炭——清湿热止血,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如用于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和治肠风下血而兼有热象者。

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

厚朴

炮制作用]

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

姜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炼蜜水分10-13%)

麻黄

炮制方法]

1.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

切段,干燥。

2.蜜麻黄——先拌蜜水,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深黄色,有光泽),取出晾

凉。

麻黄段:炼蜜=100:20

3.麻黄绒——取麻黄段,置碾槽内,研至纤维疏松成绒状,筛去粉末。

4.蜜麻黄绒——取麻黄绒,先拌蜜水,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

晾凉。

麻黄绒:炼蜜=100:25

[炮制作用]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的麻黄汤。

蜜炙——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如用于咳嗽较甚,痰多胸满;或用于痰喘不得卧,痰多清稀。

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用法与麻黄相似。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用法与蜜炙麻黄相似。

根茎的作用区别/?

油炙法:将洗净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油炙法又称酥法。

?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高温煅烧的方法。

趁热投入液体辅料中为段翠。

?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直火煅法。

石膏

[炮制方法]

?1.生石膏——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敲成小块,除去夹石,碾成细粉。

?2.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碾碎。

[炮制作用]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如治热病烦渴的白虎汤;治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

?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如治疮疡溃后不敛的九一丹。

?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能疏松的矿物药,以及临床上因特殊需要而必须煅淬的药物。

?自然铜

?2.煅自然铜——取净自然铜,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中淬制,待冷后取出,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干燥后碾碎。

?炉甘石

?[炮制方法]

?

?1.炉甘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

?

?2.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水中浸淬,搅拌,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液,残渣继续煅淬3~4次,至不能混悬为度,合并混悬液,静置,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水,干燥。(煅与水飞相结合) ?

3.制炉甘石

?(1)黄连汤制——黄连水煎液(煎2-3次)与药的细粉拌匀,吸尽,干燥。

药物:黄连=100:12.5

?(2)三黄汤制——水煎液(煎2-3次)与药物细粉拌匀,吸尽,干燥。

[炮制作用]

?生品——一般不生用,也不作内服,多作外敷剂使用。

?煅制——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

?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

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如治风眼目障的炉甘石散。

?扣锅煅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蒸、煮、燀是一类“水火共制”的方法。

?蒸制:利用水蒸汽加热药物

?区别题:

加辅料蒸---时间长,改变药物性味,产生新功能;或增强疗效。

清蒸---时间短,软化药材,便于切制和贮存

?煮制:利用水温或药汁温度加热药材。

目的---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方法---清水煮、药汁煮、固体辅料煮

?燀制: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

目的---破坏药物中的酶,毒蛋白,或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用药部位。

蒸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何首乌

?蒸制——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脂血症。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黄芩

?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入气分,湿热黄疸,乳痈发背。如治热邪入侵气分,壮热烦躁的黄连解毒汤;治湿热阻于肝胆,全身黄疸的必效散。

?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泻。如治肺热咳嗽的黄芩泻肺汤

?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如治邪热伤络,血不循经之吐血,衄血的荷叶丸。

地黄

炮制方法]

?鲜地黄——取鲜药材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用时切厚片或绞汁。

?生地黄——取干药材,除去杂质,用水稍泡,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熟地黄

(1)酒蒸——净生地与黄酒拌匀,密闭,隔水蒸至酒吸尽,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生地黄:黄酒=100:30~50

(2)清蒸——取净生地,置适宜的容器内,隔水蒸至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生地炭——取生地片,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发泡,鼓起时,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炭。

?熟地炭——取熟地片,用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为度,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炭。

[炮制作用]

?鲜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衄等症。如治热入心包,血虚生烦的五汁一枝煎。

?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用于热病烦躁,发斑消渴,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

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消渴,遗精,崩漏,须发早白。如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

酒制其时性转温,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

?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熟地炭——补血止血为主。用于崩漏。

人参

炮制方法]

?生晒参——取原药材,润透,切薄片,干燥。

?红参——原药材,洗净,经蒸制干燥后即为红参。用时蒸软或稍浸后烤软,切薄片,干燥。或直接捣碎、碾粉。

炮制作用]

?生品——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多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口渴,消渴等证。如治气阴两伤的生脉饮。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多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如治气虚欲脱,汗出肢冷的参附汤。

?炮制作用(1)增强补益作用(2)杀酶保苷

?煮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

川乌

[炮制方法]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2.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口尝微有麻舌:取药材约100-150mg,置舌前三分之一约30秒,过2-5秒后麻舌,时间维持20-30秒。

炮制作用]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作用。

?生川乌——有毒,多外用。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

?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如治寒疝的乌头煎。

炮制研究] 解毒机理

?炮制原理——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毒性降低。

双酯型乌头碱——苯甲酰单酯型——氨基醇类乌头原碱

(1)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其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50~1/500;

(2)再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0~1/4000。

?炮制减毒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 位上的乙酰基,

生成脂碱,从而降低了毒性。

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苦杏仁

炮制方法]

? 1.生杏仁——取原药材,筛去皮屑杂质,拣净残留的核壳及褐色油粒。用时捣碎。

?2.燀杏仁——取净杏仁置10倍量沸水中略煮,加热约5分钟,至种皮微膨起即捞起,用凉水浸泡,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用时捣碎。

?3.炒杏仁——取燀杏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带焦斑,有香气,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生品——有小毒,长于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可用于感冒咳嗽,兼肠燥便秘。

?燀杏仁——作用与生品相似。

炮制作用(1)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

(2)破坏酶,保存苷。

?炒制——可去小毒,并具有温肺散寒作用,多用于肺寒咳嗽,久患肺喘。如治上气喘急的双仁丸。

[炮制研究] 杀酶保苷的机理或解毒机理

? 1.杀酶保苷:苦杏仁苷——野樱苷——杏仁

腈——苯甲醛+氢氰酸

? 2.燀制品中的苦杏仁酶在燀制过程中因沸水煮烫破坏,故煎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生品。但水煮时间长将导致成分流失。防止氢氰酸的产生而中毒?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多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半夏

炮制方法]

1.生半夏——药材除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分档,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

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原药:白矾=100:20

3.姜半夏——取净半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片煎汤,加白矾与

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药:生姜:白矾=100:25:12.5

4.法半夏——净半夏,分档,用水浸透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

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石灰水配制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切面黄色,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

生品——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

炮制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如治痰饮呕吐的小半夏汤。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2.制南星——取净天南星,分档,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水面起白沫时,

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天南星,加白矾2Kg),泡一日后,换水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

3.胆南星——制天南星细粉与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

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

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去油制霜:药物经过适当的加热方法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

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巴豆

[炮制方法]

? 1.生巴豆

药材除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或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暴晒或烘干后去外壳,取仁。

? 2.巴豆霜

取仁——碾成泥状——包纸、布——蒸热——去油(药物松散成粉,脂肪油含量18-20%)

? 3.炒巴豆

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焦巴豆),或内外呈焦黑色(巴豆炭),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蚀疮等功能。

?生品——毒性强烈,只供外用。多用于恶疮,疥癣等。

?炒——降低毒性,可用疮痈肿毒,腹水膨胀,泻痢。

?制霜——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可用于寒积便秘,腹水,二便不通,喉风等。

如三物备急丸等。

? 1.制备过程中,应特别防护。

? 2.为使油充分析出,应勤换纸。

? 3.炮制完成后,对个人和所用的纸或布应妥善处理。

炮制研究]

? 1.毒性:有人服用巴豆油20滴致死;炮制后,巴豆油含量降低,巴豆毒素加热后变性失活。

? 2.巴豆油含量:制品含量差异较大,因制备过程中去油不充分。宜控制油的含量。

?渗析制霜:药物与物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烘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

?升华制霜:药物经过高温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

?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的方法。

肉豆蔻

炮制方法]

? 1.麦麸煨——将麦麸和肉豆蔻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并适当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药呈深棕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用时捣碎。

药:麦麸=100:40

? 2.滑石粉煨——先炒辅料至灵活状态,加药,翻埋至药呈深棕色并有香气飘逸时取出、用时捣碎。

3.面裹煨——面粉加水制成团块,压成薄片,逐个包裹肉豆蔻,或用泛制法包裹3-4层,晒至半干,投入已加滑石粉的热锅中,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放凉,剥去面皮。用时捣碎。

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的方法。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朱砂

炮制方法]

?先用磁铁吸尽铁屑,置乳钵内,水飞至手捻细腻,无亮星为止,合并,弃去杂质,取沉淀,晾干,再研细。或磁铁吸尽铁屑,用球磨水飞成细粉,60℃干燥,过200目。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资料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答案a (注:东汉末年人,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2.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本草纲目》答案 B 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中药大辞典》答案 B 4. 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A.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B.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C.是机体反映的结果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答案 D 5.五味是指药物的 A.五种作用 B.部分味道 C.最基本滋味 D.全部味道答案 C 6.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是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淡味答案 D 7.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其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答案 D 8.下列哪一组不属十九畏的内容 A.官桂畏石脂 B.水银畏砒霜 C.芫花畏甘草 D.丁香畏郁金答案 C 9.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 A.乌头反白蔹 B.海藻反甘草 C.甘草反甘遂 D.人参反五灵脂答案 D 10.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外哪一类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答案 A 11.下列哪一组药是辛温解表药 A.羌活独活白芷 B.银花菊花薄荷C.升麻葛根桂枝 D.蒿本辛夷细辛答案 D 12.下列哪一组药是辛凉解表药 A.蝉蜕升麻蔓荆子 B.银花菊花薄荷 C.桑叶苍耳子浮萍 D.柴胡淡豆豉白芷答案 A 13.具有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是 A.杏仁 B.麻黄 C.葶苈子 D.桂枝答案 B

中医思考题库.doc

第一章绪论: 1、中医学历史沿革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包括含义与特征)、学科属性及形成标志是什么?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各是什么? 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说出清代温病四大医家的名字。中医学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 请简要论述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书名、作者、成书年代、领域和成就)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怎样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证、病及症有何区别与联系? 辨证与论治的基木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临床上如何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清分别举出理由阐述之。 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 阴阳对立制约的涵义是什么? 阴阳互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阴阳消长平衡的形式有哪些?各与阴阳的哪些运动规律相关? 阴阳相互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如何? 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2、五行学说 五行的基木概念是什么? 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事物的玉彳亍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五行的生克? 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 母子相及的形式和产生原因是什么? 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举例述之。 根据一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举例述之。 第三章藏象学说 1、概述 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右.何特点? 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 2、脏腑 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从心主神明角度看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 ? 为什么说肺为娇脏?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

中草药文化知识竞赛初赛题库 单项选择题 1.《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本草纲目》 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中药大辞典》 4. 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 A.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B.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C.是机体反映的结果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 5.五味是指药物的() A.五种作用 B.部分味道 C.最基本滋味 D.全部味道 6.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是()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淡味 7.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其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8.下列哪一组不属十九畏的内容() A.官桂畏石脂 B.水银畏砒霜 C.芫花畏甘草 D.丁香畏郁金

9.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 A.乌头反白蔹 B.海藻反甘草 C.甘草反甘遂 D.人参反五灵脂 10.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外哪一类()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11.下列哪一组药是辛温解表药() A.羌活独活白芷 B.银花菊花薄荷C.升麻葛根桂枝 D.蒿本辛夷细辛 12.下列哪一组药是辛凉解表药() A.蝉蜕升麻蔓荆子 B.银花菊花薄荷 C.桑叶苍耳子浮萍 D.柴胡淡豆豉白芷 13.具有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是() A.杏仁 B.麻黄 C.葶苈子 D.桂枝 14.具有发表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是() A.杏仁 B.紫苏 C.麻黄 D.细辛 15.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香薷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16.具有“疮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连翘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17. 温热病表现为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应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天花粉 18.治胃火牙痛应首选()A.生地 B.玄参C.知母 D.石膏 19. 知母的作用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题 一、选择题: 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C A、化生精气 B、储藏精气 C、实而不满 D、藏而不泻 E、满而不实 2、小肠的功能是:A、 A、受盛化物 B、排泄糟粕 C、受纳腐熟 D、运行水液 E、通调水道 3、胃的生理功能是:D A、受盛化物 B、传化糟粕 C、主持诸气 D、受纳腐熟 E、通调水道 4、“主液”的腑是:C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5、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E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7、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8、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C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9、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0、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1、血瘀致痛的特点是:B A、胀痛 B、刺痛 C、重痛 D、空痛 E、走窜痛 12、久病畏寒的主要病因是:D A、风邪袭表 B、寒邪内侵 C、湿邪外袭 D、阳气虚衰 E、阴液亏损 13、酸痛的常见病因是:C A、火邪窜至经络 B、寒邪阻滞经络 C、湿侵肌肉关节 D、气血亏虚 E、风邪窜至经络 14、脾胃气虚的面色是:A A、面黄虚浮 B、面色萎黄 C、面目一身俱黄 D、面色青黄 E、面色青灰 15、满面通红的病机是:C A、阴虚火旺 B、虚阳上越 C、邪热亢盛 D、真寒假热 E、阳气暴脱 16、面色发黑的主病是:B A惊风B、寒症C、气虚D、血虚E、热证 17、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C A、瘫痪 B、痹病 C、痿病 D、痫病 E、中风后遗症 18、囟填的原因是:B A津液亏损B、肾精亏损C、邪热亢盛D、外感风邪E、先天不足 19、按“五轮学说”心属:A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20、劳力过度主要伤及:A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豪华版 参考题: (2) 单选题(一) (2) 单选题(二) (6) 单选题(三) (9) 单选题(四) (14) 不定项选择题 (17) 判断题 (21) 填空题(一) (22) 填空题(二) (24) 模拟卷: (26) 知识点: (37)

参考题: 单选题(一) 1.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2.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3.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4.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5.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6.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7.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8.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9.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中医试题题库

中医试题题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医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1个答案,共98小题,每题1分,共98分) 1、生气之源指的是(C)A.肝B.心C.脾胃.D.肺E.肾 2、生气之主指的是(D)A.肝B.心C.脾胃D.肺E.肾 3、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D)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4、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D)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5、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C)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6、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A) A.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 B.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的中介作用 8、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E)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过程 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1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精气 E.经气

11、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2、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 13、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4、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5、胸中之气指的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16、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B)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17、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D)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脾 18、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精气 19、上出息道的气是(B)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20、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21、宗气的分布是(A)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22、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D)

中医药法试题库

中医药法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中医药法规定下列哪些项目采取备案制进行管理的?(ABCD) A.举办中医诊所。 B.委托配制中药制剂。 C.医疗机构配置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 D.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 2、中医药法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是(ABCD): A.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可 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B.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或者未按照备案材料载明的要求配制中 药制剂的,按生产假药给予处罚。 C.举办中医诊所、炮制中药饮片、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应当备案而未备案,或者备案时提供虚假材料的, 处罚后,但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或者责令停止炮制中药饮片、委托配制中药制剂活动,其直接责任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中医药相关活动。 D.中医诊所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在医疗 机构内从事管理工作。 3、中医药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ABC ) A.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 B.政府举办妇幼保健机构。 C.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 D.个人诊所。 4、对中药材的保护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 B.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 C.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 种、自采地产中药材并在其执业活动中使用。 D.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5、关于中医药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 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统筹实施。 D.医疗机构发布中医医疗广告,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审查 批准,不得发布。 二、判断题

中医试题题库

中医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题五个选项中选择1个答案,共98小题,每题1分,共98分) 1、生气之源指的是(C ) A.肝B.心C脾胃.D.肺E.肾 2、生气之主指的是(D) A.肝B.心C脾胃D.肺E.肾 3、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D)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4、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D)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5、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C)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6、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7、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A ) A.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 B.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C.气的防御作用 D.气的固摄作用 E.气的中介作用 & 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E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过程 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 )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1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 ) A.肾中精气 B.水谷精气 C.清气 D.脏腑精气 E.经气 11、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12、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 A.心脉B.胸腔C.全身D.脉外E.三焦 13、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4、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A)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15、胸中之气指的是(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16、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B ) A.元气的生成 B.宗气的生成 C.营气的生成 D.卫气的生成 E.中气的生成 17、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D)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脾 18、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B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精气 19、上出息道的气是(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 20、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21、宗气的分布是(A )

中医药题库9-1-8

中医药题库9-1-8

问题: [单选]治疗胸阳不振,血脉受寒之胸痹胸痛者,应首选(). A.麻黄 B.桂枝 C.细辛 D.生姜 E.白芷 麻黄、桂枝、细辛、生姜、白芷均可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桂枝昧辛性温,除发汗解表,尚能温通胸中阳气,故可治疗胸阳不振,血脉受寒之胸痹胸痛。

问题: [单选]下列药物中能燥湿止带的是(). A.防风 B.白芷 C.羌活 D.苍耳子 E.蒿本 白芷有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的表证外,还善除阳明经湿邪而有止带之功,可根据寒、热病证的不同分别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防风胜湿止痛,止泻,止痉;蒿本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的功效;苍耳子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效;羌活辛、苦,温,功效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问题: [单选]薄荷、牛蒡子除均可疏散风热外,还具有的功效是(). A.利咽透疹 B.宣肺祛痰 C.明目退翳 D.息风止痉 E.疏肝理气 薄荷、牛蒡子均为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都有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等病证,但薄荷还有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或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病证;牛蒡子也可透疹利咽,还可解毒散肿,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通比百人牛牛游戏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565185.html,)

问题: [单选]用于治疗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 A.薄荷 B.牛蒡子 C.桑叶 D.蝉蜕 E.浮萍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主疏散风热、解毒消肿,兼滑肠通便。

问题: [单选]治疗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健忘,耳鸣者,应首选(). A.磁石 B.竹茹 C.冰片 D.牛黄 E.石菖蒲 石菖蒲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湿蒙蔽清窍的神志昏迷等病证,因此对于本题中描述的病证最为适宜。冰片辛苦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神昏和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等证。牛黄可息风止痉,清热解毒,还可化痰开窍,主要用于痰热昏迷者。磁石为镇静安神药物,而竹茹具有清热化痰作用,但无开窍作用。

中医药题库32-1-8

中医药题库32-1-8

问题: [单选]患者,男.40岁。天气突然变冷,衣着单薄,因而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后背发凉,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应首选的药物是() A.荆芥、防风 B.桂枝、白芍 C.麻黄、桂枝 D.羌活、白芷 E.紫苏叶、香薷 患者罹患之证为外感风寒所致的表实无汗,麻黄与桂枝在发散风寒药中均有较强的发散风寒作用,且相须配伍后其作用明显增强,故应首选此组药物。

问题: [单选]患者,女,50岁。素有头痛病史,经常前额疼痛,昨天感冒后发热、项背部不舒。应首选的药组是() A.白芷、防风 B.白芷、羌活 C.白芷、柴胡 D.白芷、升麻 E.白芷、葛根 患者素有头痛病史,说明首先选用止头痛的药物,又因疼痛部位在眉棱骨,而白芷善治阳明经眉棱骨痛;又因生气而起,有肝郁现象,应疏肝解郁,柴胡有此功效;故E组药物为正确答案。

问题: [单选]患者,男,30岁。近一年时感视力疲劳,两目干涩,头昏脑胀,腰膝酸痛,舌质略红,脉细涩。应首选的药物是() A.夏枯草、决明子 B.龙胆、夏枯草 C.菊花、枸杞子 D.桑叶、菊花 E.菊花、决明子 经分析,患者所患眼疾为肝肾不足所致,治宜补肝肾明目。菊花虽有明目作用,但无补益肝肾之功,而枸杞子能补肝肾明目,两者配伍补肝肾而明目,为治疗此证的常用药对。其他药对虽均能明目,但无补益之力。 (棋牌游戏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565185.html,)

问题: [单选]患女,55岁。素有高血压病史,服降压药可基本维持血压正常。但时有头痛,眩晕,耳鸣,项强等不适。应首选的药物是() A.菊花 B.葛根 C.夏枯草 D.牛膝 E.决明子 葛根善治项背强痛,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能较好地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据此正确选项为B。

中医题库2(学习相关)

1.1分气郁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A 疏肝行气、开其郁结活血祛瘀,疏利通络分消湿浊、清泄伏 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滋补肾阴、壮水制火 标记 2.1分血瘀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B 疏肝行气、开其郁结活血祛瘀,疏利通络分消湿浊、清泄伏 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滋补肾阴、壮水制火 标记 3.1分湿热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C 疏肝行气、开其郁结活血祛瘀,疏利通络分消湿浊、清泄伏 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滋补肾阴、壮水制火 标记 4.1分痰湿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D 疏肝行气、开其郁结活血祛瘀,疏利通络分消湿浊、清泄伏 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滋补肾阴、壮水制火 标记 5.1分阴虚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D 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培补元气、补气健脾补肾温 阳,益火之源滋补肾阴、壮水制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 标记 6.1分阳虚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C 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培补元气、补气健脾补肾温 阳,益火之源滋补肾阴、壮水制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 标记 7.1分气虚质的调体法则是什么?答案:B 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培补元气、补气健脾补肾温 阳,益火之源滋补肾阴、壮水制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 标记 8.1分平和质的保养方法是什么?答案:A

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培补元气、补气健脾补肾温 阳,益火之源滋补肾阴、壮水制火健脾祛湿、化痰泄浊 标记 9.1分“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是下列哪种体质的常见表现?答案:C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 标记 10.1分“平素面色晦黯,皮肤偏黯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或紫,舌质黯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是下列哪种体质的常见表现?答案:C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标记 11.1分“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与疾病,过敏反应等”是对下列哪种体质的定义?答案:E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标记 12.1分“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是对下列哪种体质的定义?答案:D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标记 13.1分“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以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对下列哪种体质的定义?答案:C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标记 14.1分“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对下列哪种体质的定义?答案:B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标记 15.1分“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对下列哪种体质的定义?答案:A 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标记

中药学习题库与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7.属于道地药材的是( )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中医学试题库

中 医 学 试 题 库 一、单选题 1、提出“郁症”,认为“气血流畅,则百病不生,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治当解郁”的医家是: A、李杲 B、张从正 C、朱丹溪 D、刘完素 E、李中梓 [参考答案]C 2、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形成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B 3、中医理论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C 4、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诸病源候论》 [参考答案]A 5、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陈无择 [参考答案]C 6、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寒凉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呆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参考答案]A 7、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A、叶桂 B、刘完素 C、吴瑭 D、薛雪 E、吴又可 [参考答案]A 8、改正了古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并发展了瘀血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清任 C、王叔和 D、刘完素 E、张介宾[参考答案]B 9、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形体[参考答案]A 10、确立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诸病源候论》[参考答案]D 1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参考答案]C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 A、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参考答案]B 13、"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体征[参考答案]D 14、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是:

中医药题库1-1-8

中医药题库1-1-8

问题: [单选]患者,男,50岁。自觉两目模糊,视物不清,伴有头痛,眩晕,舌红少苔,脉细弦。治疗应首选(). A.升麻 B.葛根 C.薄荷 D.柴胡 E.菊花 此为肝阳上亢所致的目暗昏花,菊花可以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故选E。【名师点拨】本题考点为菊花和薄荷明目的不同。本题混淆项为薄荷,也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薄荷的清利头目,主要是指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治疗风热上攻造成的风热头痛,目赤多泪。而菊花微寒清热,人肝经,通过疏散肝经风热、清泄肝热、平抑肝阳来治疗目赤昏花之证。本题中"头痛、眩晕"表明了肝阳上亢的病机,所以选E。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干,中间包含的信息和提示要能领悟到。另外,对于相似功效的中药间的比较,要理解其机制。如果本题的兼证变为肝郁气滞的症状,那么就要选薄荷了。要学会举一反三的对待一个题目。

问题: [单选]患者,女,30岁。产后5天,右侧乳房红肿胀痛,触摸到硬块,大便如常,小便色黄。治疗应首选(). A.大青叶 B.蒲公英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 根据题干辨证为乳痈。蒲公英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兼能通经下乳,是治乳痈的要药。

问题: [单选]治疗大头瘟毒,头面红肿,咽喉不利,宜首选(). A.穿心莲 B.板蓝根 C.金银花 D.山豆根 E.蒲公英 板蓝根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或者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如普济消毒饮。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565185.html,)

中医内科试题1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例哪项不是内科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 A.体质 B.情志 C.行为 D.时间 2.首先出现感冒之名的医着是:() A.《内经》 B.《丹溪心法.伤风》 C.《仁斋直指方.诸风》 D.《诸病源候论》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最佳选方是:() A.荆防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补中益气丸 D.新加香薷饮 4.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 A.热邪 B.暑邪 C.六淫或疫毒之邪 D.湿热之邪 5.湿阻的病位主要在:() A.肝胆 B.脾肝 C.脾胃 D.肺肾 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 A.腹痛腹泻 B.里急后重 C.便下赤白脓血 D.泻下粪便如米泔水 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 A.消化道途径 B.臭虫叮咬 C.蚊虫叮咬 D.人体接触 8.外感咳嗽常以下列那种病邪为先导?() A.寒邪 B.燥邪 C.风邪 D.湿邪 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A.饮食不节 B.情志失调 C.气候因素 D.劳倦过度 10.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A.肝肺 B.心肺 C.脾肺 D.肺肾 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那一期?()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12.下列病症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咳喘症状?() A.喘证 B.哮病 C.肺胀 D.感冒 13.肺胀的病性多属:() A.本虚标实证 B.实证 C.虚证 D.上实下虚证

(完整版)中医知识题库汇总,推荐文档

中医知识培训测试题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道题2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 D.温病学 E.诸病源候论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 A.血腥味B.尿味C.腐臭味D.尸臭味E.烂苹果味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 A.五脏 B.六腑C.奇恒之腑 D.脏腑 E.以上都不是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 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 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 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 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 E.心主封藏以防津

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 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感应传导作用 E.调节机能平衡 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 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 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 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其性开泄 B.耗气伤津 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 E.易袭人体之阳位 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 A.反佐法B.正治法 C.反治法D.从治法E.扶正法 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 A.荣枯 B.老嫩 C.裂纹 D.齿痕 E.芒刺 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 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

中医药题库8-1-8

中医药题库8-1-8

问题: [单选]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 A.涩肠止泻,下气平喘 B.温中散寒,行气消胀 C.温中行气,燥湿止带 D.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E.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白豆蔻属化湿药,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肉豆蔻属于收涩药,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两者都有温中散寒,行气消胀的功效。

问题: [单选]长于治疗寒痰咳喘,胸满胁痛的药物是() A.白芥子 B.紫苏子 C.杏仁 D.葶苈子 E.桔梗 白芥子是常用的化痰药,有温肺化痰,理气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寒痰喘咳和悬饮等,该药特点是擅治"皮里膜外之痰",因此对于寒痰咳喘,胸胁满痛的病证,白芥子最为适宜。

问题: [单选]下列各项,不属瓜蒌主治病证的是() A.胸痹结胸 B.肺痈肠痈 C.痰热咳喘 D.肠燥便秘 E.小儿惊风 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痰热咳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等。所以,小儿惊风非瓜蒌之主治证。 (网络游戏排行榜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565185.html,/)

问题: [单选]患者咳嗽,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半夏 B.贝母 C.瓜蒌 D.桔梗 E.竹茹 本病不仅要清化热痰,还要通便。其中瓜蒌具有清热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半夏、贝母、竹茹具有清热化痰,但无润肠通便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作用。

问题: [单选]竹茹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B.消痰行水,降逆止呕 C.清化热痰,除烦止呕 D.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E.温肺止咳,和胃止呕 竹茹甘、微寒,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可用于胃热呕吐,具有清胃止呕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题库7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7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 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疾病进展迅速,紧急危重,痛苦难忍,危及生命时,治疗原则是: A.缓则治其本 B.急则治其标 C.标本兼治 D.扶正祛邪 2.和解法不包括:() A.调理脾胃 B.和解少阳 C.调和肝脾 D.调理胃肠 3.引起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A.寒邪 B.热邪 C.燥邪 D.风邪 4.患者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小便短赤灼热,腰腹胀痛,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最佳选方是:() A.八正散合小柴胡汤 B.石苇散 C.知柏地黄丸 D.王氏连朴饮 5.宜用藿香正气散治疗的病证是:() A.湿热中阻证 B.脾虚湿滞证 C.湿困脾胃证 D.脾胃虚寒证 6.患者下痢赤白脓血,日久不愈,痢下鲜血粘稠,量少难出,心烦口干,夜热不寐,午后低热,体瘦乏力,舌质红绛而干,舌苔少,脉细数。其治疗的最佳方剂应是:() A.真人养脏汤 B.胃苓汤 C.沙参麦冬汤 D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7.痢疾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湿邪 B.脾虚 C.气滞 D.湿热壅肠 8.咳嗽风热犯肺证的治法是:() A.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 解表清热,宣肺 止咳 D.滋阴清肺,化痰止咳。 9.患者喉中痰鸣如吼,气粗息涌,呼气延长,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粘浊稠厚,咳吐不利,汗出,面赤,口苦,烦闷不安,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 A.射干麻黄汤 B.定喘汤 C.麻杏石甘汤 D.小青龙汤 10.患者喘咳气急,倚息难以平卧,胸部满闷,咳痰稀薄如涎,心悸,面浮肢肿,尿少,怯寒肢冷,面青唇紫,舌胖紫暗,舌苔白滑,脉沉细。治疗最佳选方为:() A.真武汤 B.葶苈大枣泻肺汤 C.真武汤合五苓散 D.参附汤合黑锡丹 11.患者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异常腥臭,有时咯血,胸中满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发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A.沙参麦冬汤 B.千金苇茎汤 C.如金解毒散 D.加味桔梗汤 12.证见患者素患咳嗽不慎受寒,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首选方是:() A.小青龙汤 B.大青龙汤 C.真武汤 D.平喘固本汤 13.证见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时有咳血,量多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颧红,骨蒸,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急噪易怒,胸协掣痛,男子

中医药健康知识竞赛题

中医药健康知识竞赛题库 1.中医学“治未病”理念不包括: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表里相传 2.四季养生原则不包括: A.春夏养阳 B.秋冬养阴 C.春夏养阴 3.下列哪项疾病不属于“治未病”科管理畴: A.慢性疲劳 B.心肌梗死急性期 C.失眠 4.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冬季应: A.晚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5.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夏季应: A.晚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6.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秋季应: A.早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7.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春季应: A.晚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8.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怒”最易伤及哪个脏腑: A.心 B.肝 C.脾 9.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过于大笑容易耗散: A.心气 B.肺气 C.肾气 10.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思虑过多易影响什么功能: A.呼吸功能 B.消化功能 C.造血功能 11.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过于悲伤易影响哪个脏腑的功能:

A.心 B.肺 C.脾 12.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受到过度惊吓或恐惧易损伤: A.心气 B.肺气 C.肾气 13.地区居民的体质多为: A.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 B.血瘀体质 C. 特禀质 14.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药食同源药物: A.山药 B.生 C.黄连 15.下列哪项不是中医传统运动保健项目: A.瑜伽 B.八段锦 C.太极拳 16.女性经期受寒容易引起什么不适: A.经期腹痛 B.外阴瘙痒 C.经期延长 17.中医学认为女性以什么为用: A.血 B.脂肪 C.气 18.女性容易血虚,下面哪种茶具有养血功效: A.枸杞菊花茶 B.当归红枣茶 C.薄荷茶 19.小儿的基础条件是: A.饭量大 B.三分饥与寒 C.不吵闹 20.具有清热泄火功效的中药多属什么味: A.酸味 B.苦味 C.甘味 21.甘味药具有什么功效: A.补益气血 B.清热泄火 C.发散行气 22.具有发散行气功效的中药多属什么味: A.辛味 B.苦味 C.咸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