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合工大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合工大南京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实习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南京市面积6597平方千米,大部分是低山丘陵,面积平方千米,江河面积平方千米、圩洲面积平方千米。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由北向南分别是:钟山北支,处于北郊的长江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钟山中支,包括东郊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市区的延伸,海拔米的主峰头陀岭是南京最高点;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内分布著老山山脉。

长江从江宁铜井进入南京境内,向北流至下关后折向东,在龙潭流出进入镇江,在南京境内长约95千米。江中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等。长江南京段在下关设有水位站,历年平均低水位为2。98米,汛期警戒水位为米,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为米。

下图为秦淮河沿岸拍摄

秦淮河是南京最知名的地区性河流。它的南北两源分别在溧水东庐山和句容宝华山南麓,在江宁方山汇合后流至南京城通济门外又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即“十里秦淮”,流经南京城南,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后汇入长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还包括市区的金川河水系、从六合区流过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

“石头虎踞,钟山龙蟠”概括了南京城周边的地势。紫金山盘桓于东,余脉向西延伸入城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太平门内的富贵山、玄武湖南岸的九华山(覆舟山)、北极阁(鸡笼山),向西由鼓楼岗延伸至五台山、清凉山,最后连接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黄土岗地直抵江边。以紫金山为代表的钟山山脉从三面将南京城环绕,大江则从西面流过。古代的长江河道处在现代河道以东的位置上,当时的江水从清凉山西麓拍岸而过,秦淮河在此汇入长江,山上的石头城要塞“控江守淮”,地势十分险要。城北的狮子山(卢龙山)是幕府山的余脉。

秦淮河与金川河是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紫金山及其横贯南京城的余脉形成了它们的天然分水岭。分水岭南侧的青溪、珍珠河、进香河等汇入内秦淮河。北侧的金川河水系与玄武湖水系相通。玄武湖水质为4类,金川河污染严重,为劣5类水质。市区内除玄武湖外、还有莫愁湖、南湖、紫霞湖、月牙湖(原城东护城河一部)等大小湖泊。

南京市面积6597平方千米,大部分是低山丘陵,面积平方千米,江河面积平方千米、圩洲面积平方千米。长江从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东进入镇江。秦淮河、滁河分别从南北岸汇入长江。

南京境内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体构成宁镇山脉西段,大体呈东西向分布。由北向南分别是:钟山北支,处于北郊的长江南岸,自东向西分别是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钟山中支,包括东郊的紫金山(即钟山)及其在市区的延伸,海拔米的主峰头陀岭是南京最高点;钟山南支,处于南郊的江宁,自东向西分别是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溧水和高淳境内还分布有茅山山脉的余脉。在长江以北,六合区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灵岩山,浦口区内分布著老山山脉。

、实习目的

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照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如地质罗盘的使用);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并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及自己未来的行业状况。

、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是从2011年7月八日开始,直到7月13号结束全部共六天,最后一天休息加做实习总结。

、实习方式

同学乘校车同行,随车行至于观测地点,然后有老师带队进行观测及问答,最后随车带回。

、实习内容和要求

1、认识底层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3、观察底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4、认识各种地貌现象,并了解其成因

5、认识土壤,辨别其常见的土壤类型

6、认识矿山

7、观察几种生态系统,建立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观念

8、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能够用其测量岩石产状。

、实习情况

总的来说,完成的还算满意,同学们积极问答,老师也耐心的讲解。合作的很愉快。并且未发生不安全事故。

二、地层

地层的概念: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并不十分明显。

上图为沉积岩底层

然而分布于南京地区和苏锡沿湖地区的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其中位于幕府山的灯影组为震旦系、幕府山组有的地层为寒武系……

三、地质构造及其分析

褶皱

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褶皱要素

为了描述褶皱的空间形态,通常把褶皱的各组成部分称为褶皱要素。1:核部为褶皱中心部位的地层,当剥蚀后,常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称为核。

2:翼部为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

3:枢纽同一褶皱层面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

4:轴面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轴面是一个设想的标志面,它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褶皱的基本形态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向斜核部岩层时代较新,翼部时代较老。相邻向斜和背斜共用一个翼部。

下图为向斜

南京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在南京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大连山,南北宽达25公里。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更东到镇江西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公里以内。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带明显地呈近东西向。

褶皱束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总体看来似可分为三个主体构造。自北而南分别是:幕府山复背斜带、钟山-射乌山-金子山大向斜、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

断层

正断层: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

对上升的断层。

这种断层一般是在水平方向引张力作用或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一般断层面倾角较陡,往往大于45°或者在60°以上。近年来研究证实,某些断层面陡立的大型正断层,向地下深处产状逐渐变缓。在地壳受水平方向引张力作用的地区,伸展构造发育。正断层向深处变缓呈犁状,若干个高角度正断层在深处联合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正断层。最后由于断层滑动造成上部浅层次年轻地层以断层直接覆盖在深层次古老岩层之上。这种犁状正断层称为剥离断层,是一种伸展构造。

逆断层: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逆断层一般是在两侧受到近于水平的侧压力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形成的力学条件和褶皱近似,所以多与褶皱伴生。倾角大于45°的称为高角度逆断层,常与正断层发育在一起,被归属为高角度断层一类。倾角小于45°的低角度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或逆掩断层。规模巨大,同时上盘沿坡状起伏的低角度断层面作远距离的逆掩断层,称为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多出现在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区。

平移断层:平移断层是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平移断层的倾角通常很陡,近于直立。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右行和左行平移断层。当垂直断层走向观察断层时,对盘向右手方滑动时者称为右行平移断层;对盘向左手方滑动时者称为左行平移断层。

下图为拍摄的断层

节理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下图为石柱林柱状节理

四、岩浆岩(火山机构)

五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下图为花岗岩,来自互联网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下图为橄榄岩,来自互联网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铜、钴、冰洲石

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

下图为玄武岩,来自互联网

4.安山岩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下图为安山岩,来自互联网

5.流纹岩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流纹岩性质坚硬致密,可作建筑材料。

上图为流纹岩,来自互联网

火山碎屑岩的常见岩石类型

火山碎屑岩类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占90%以上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有岩屑、晶屑和玻屑,因为火山碎屑没有经过长距离搬运,

基本上是就地堆积,因此,颗粒分选和磨圆度都很差。

按照粒度大小,常见的火山碎屑岩类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集块岩中,大于100mm的火山集块,如火山弹、熔岩碎块的含量要超过50%,常混入些围岩碎屑,由细粒级的碎屑和火山灰充填、压实成岩;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同的熔岩角砾组成,火山角砾含量大于75%,火山灰充填空隙压实成岩;凝灰岩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火山灰含量大于75%,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晶屑、玻屑和岩屑。

下图为火山集块岩,来自互联网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是介于火山岩与沉积岩之间的岩石类型,有向熔岩过渡的火山碎屑熔岩类和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占90%以上的岩石,被称为火山碎屑岩类。

5、工程地质

、山体边坡加固

1、边坡锚固:把破碎松散岩层组合连接成整体,并锚固在地层深部稳固的岩体上,通过施加预应力,使锚索长度范围内的软弱岩体(层)挤压密实,提高岩层层面间的正压力和摩阻力,阻止开裂松散岩体位移,从而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保持既有坡面状态下深入坡体内部进行大范围加固;预先主动对边坡

松散岩层施加正压力,起到挤密锁固作用;同时,锚索孔高压注浆,浆液充填裂隙和孔隙,又可提高破碎岩体的强度和整体性;结构简单、工期短、造价低廉。

2、边坡挂网处理:通过固定在锚杆或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绳网,以及在用作风化剥落、溜塌或坍落防护中抑制细小颗粒、洒落或土体流失时铺以金属网或土工格栅,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拉作业使系统紧贴坡面形成了局部岩坡或土体移动或发生细小位移后将其裹缚于原位附近的预应力,从而实现其主动防护的功能。其系统作用原理类似喷锚支护等层面防护体系。然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体中下滑力向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下滑力,同时它与三维植被网一样与植物配套实现植物防护,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实现最佳边坡防护和环保。

、地基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6、岩溶现象与水文地质

、岩溶: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

下图为岩溶图片,来自互联网。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8、其他现象

、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它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碳酸盐岩、硅岩、石灰岩、页岩等。

8. 2、波浪侵蚀现象

下图为波浪侵蚀

、球状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收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叫做球状风化。

9、后记

10、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