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旅游业发展探析

合集下载

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重 庆 乡村 旅 游 发 展 的可 行 性 研 究


( 庆工 商大学 外 语 系, 重 重庆 4 0 2 ) 0 0 0
摘要 ] 重庆发展 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精心规划, 有效开发, 前途大有可为。 关键 词 ] 重庆; 乡村旅游; 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5 2 7 19 [ F 9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2 X(0 2 0 0 2 0 10 4 4 2 0 )5— 0 6— 3
殊 的旅 游项 目, 具有 自然和 人文并 蓄 的特 色 :它主 要包 括 常出现人满 为患 的情况 , 当地 带来 了很 大 的环 境 压 力。 给 三 个方面 : 一是乡村独特 的 田园风光 和人文景观 ; 二是各种 我市拥有 广大的农 村地 区 , 游客容量 比较大 , 可供开发 的内 农 事劳动 , 即与农 、 、 、 、 各 产业 相结 合的一 些 参与 容又极其 丰富。如能鼓 励 一些 条件成 熟 的乡 村地 区 , 林 牧 副 渔 巧妙 性 强的劳作 活动 ; 三是乡 村特有的一些 民俗和风 土人情。 地利用 当地 独特 的旅 游环境 , 开发乡 村旅游资源 , 势必 能 吸
要想 吸引住游 客 , 就必 须在旅游 活动 项 目 广 大的乡村地 区 , 有着 丰富 的 、 然 的、 天 尚未开发 的旅游 资 旅游时间 。因此 , 并 源, 如森林公 园 、 自然 保护 区 、 奇峰 异岭 、 场雪 山 、 流水 的开发 上很 下工夫 。重庆 是一 个旅 游资 源大 市 , 非 旅游 牧 河 花 旅 库 ; 民族 的风 俗 人情和 历史文 化古迹 , 多 充满情趣 的乡土文 大市 。游 客在本地 的逗 留时间 短 , 费不 大 , 游 质量 不

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检验

旅游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检验
要 动 力之 一 本 文 以重 庆 市旅 游业 发展
有 力 的 证 明了 重庆 市 旅 游 业 和 地 区 国 民生 产 总 值 的 线 性 相 关 性 ,为后 文 一 元 回 归分 析 的 运 算 奠定 了基 础 。 表1 中 :设 变量 x i 为重 庆 市 旅 游 收 入 ,
游外汇收入达到 1 0 5 4 8万美元 ,接待旅游
2 = 8 . 4 3 3 7 8 4,a = y — b x = 4 9 6 . 0 8 8 3,所 以
联程 度 。结 果表 明 :旅 游 收入每 增加 1 E
元 ,地 区 G DP将增 加 8 . 4 3 3 7 8 4 E元 ,且 R
达到 了 ( ) . 9 9 6 5 4 5 ,二 者拟合优 度 相 当高。
性 支 出 ,对 经 济 增 长 起 到 了 巨 大 的 推 动
8 4 3 3 7 8 4 ,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 旅游收入每增加 1 E元 , 地区GDP 将增
加8 4 3 3 7 8 4 E元 。T 检验与 F 检验 均 显 著 ,
地 区国民生产总值 ( 亿元人民币 )
业齐全 ,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对国际国 内旅游者有 了相 当的吸引力。重庆以 “ 美 女 、美食 、火锅 、温泉”闻名于世 界 , 并以 山城都市 、长江三峡 、大足石刻三大世界
X 为1 9 9 7 年到 2 0 1 0 年 间平均旅游收入 ,y i 为地 区国民生产 总值 , v 为地区平 均国民生 产总值 ,回归方程 Y= a + b X, 其 中a 、b为 待定参数。将表 1数据输入 E v i e ws 5 0软 件 ,计算结果如图 2 所 示。 经计算 b =∑( x i — x ) ( y i — Y )/ ∑( x i — X )

通过城市色彩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重庆市为例

通过城市色彩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重庆市为例

代城市的冷漠感觉, 使人、 然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和谐与默契, 自 再创城市的 美。城市色彩建设是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因子, 是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色彩 1、 旅游形象和城市色 城市 彩的概念。“ 城市旅游形象” 是一个综 合概念, 是城市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内在底蕴(软件)和 外在环境(硬件)综合感知印象、 认识、 评价, 是可直观感受的城市表象
宏观资讯
〔 摘
要〕 了 好 塑 城 旅游 为 更 地 造 市 形象, 文 重 市 例,讨了目 塑 城市 游 时 在 本 以 庆 为 探 前 造 旅 形象 存 的
三大色彩问题, 并且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CIS 原理基础上, 从人一地感知和人一人感知视觉识别系统的 角度入手, 提出了城市色彩形象战略, 以促进城市旅游形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能够心领神会的城市内涵的城市全体信息的体现。城市色彩” “ 这一 术语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 是一个综合的、 抽象的概念, 是人们在城 市自 然条件、 经济活动、 社会文化及发展历史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形成 的一种主观上趋同一致的对城市的整体的反映, 它不仅包括了“ 城市 颜色” (一种视觉效果, 是城市的外在表现)本身, 而且揉和了“ 城市颜 色” 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和自 然地理概况[2lo L 2、 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色彩的关系。广义的城市旅游形象和城 市色彩都是反映人们对城市整体面貌的一种主观印象, 他们既有联系 的范畴, 而城市色彩属于色彩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两者从研究本质上 说都是为了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 城市旅游形象”包含着旅游者对 “ 城市色彩形象” 的感知; 和谐的“ 城市色彩” 可以树立良好的“ 城市旅 游形象”吸引旅游者, , 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城市旅游经济效 益的提高。城市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资源, 学者们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 究越来越多, 不少学者以都市风光、 社会生活(城市性格)、 都市历史文

论文化旅游经济与重庆市旅游业发展

论文化旅游经济与重庆市旅游业发展

重 庆 市旅 游业具 有 良好 的资源 条件 和较 大 的发 展 潜力 , 近些年 旅游 发展 取得 了令 人瞩 目的成 绩 , 基 本上 形成 了“ 个 中心 , 条 主线 , 大特 色旅 游 区” 一 一 八 的旅游 总体 格 局 ,创 造 了 自己的名牌 产 品 和旅游精 品 ,旅 游 收人 不断增 长 ,客源 规模不 断扩 大 ,截 至 19 9 8年 7月 底 , 重庆 市 国 内旅 游 总收 人 达 4 亿 元 , 1 比上 年 同期 增长 1 . O8 %。接待 海 内外 游 客 1 7 . 8 95万 人次, 已达 相当规 模 。 目前 , 重庆 市在 已有 的成 绩 基 础上 , 正致 力 于研究 重庆 市旅 游发 展战 略 , 拓重 庆 开
计 提供 了实 用价 值 的参 考 , 旅 游业 宣 传 促销 的主 是 题 。由于文化具 有地 域 、 历史 和 民族 方面 的差 异 。 它 往往成 为一 个旅 游区 独 特 的 “ 商标 ” 至 “ 品说 明 乃 产 书” 。通 过宣传 学 上的“ 口碑效 应 ” 文化 轻而 易举地 , 在广 大 民众 中造成 深 刻 印象 , 为旅 游 业 的宣 传 作 出
互 渗透 、 相互 促进 、 互融 合 、 相 相互包 含 , 而文化 的经 济功 能 日益 从
增 大 , 济 的文 化取 向 H益 强烈 , 经 两者 渐趋 融 合的一 种新 的经济现 象。 经济 文化 一体化 , 先 表现 在科技 进 步与 经济发 展呈 正相 关效 首 应 。 次表 现在 智力 因素 、 才 培养和 教育 发展 对经 济 的影 响越 来 其 人 越 大 ,高科 技需 要高素 质 的人 才 ,高 素质 的人 才创 造高 品质 的产 品, 这是文 化知 识经济最 简 明 的逻辑特 征 经济 文化一 体化 还表 现 在精 神力量 、 道德力 量 和 民族 文化 传统 力 量对经 济发展 的影 响 , 这

重庆市北碚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重庆市北碚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温 泉 (A级 ) 金 刀峡 (A级 ) 4 3 .金 果园 (A级 )等 国家级 景区 .以 2 及嘉 陵江小 三峡 . 天湖 等著 名景 点 6 余处:区域 内有抗 日名将 张 自 胜 O 忠墓 .复旦 大学 J址 、老 舍 旧居等独 具北碚 特 色的 文物景 点 14处 . 1 9 O
头 管理 . 导致旅 游 管理部 门难 以有效 发挥 管理职 能 . 府对旅 游产 业 政 二 资源 特色评 价
1 生态 性特征 突 出
价 ,提 出 了北 碚 区旅 游 业 可持 续 发展 的 战略 思路 、 空间 布 局 和 发展 对 策 。
【 关键 词 】旅 游 业
重庆市 北碚 区地处四J盆地东部平行岭谷 区 . I J 重庆都市经济发达圈 重庆市 渝北区 南接重庆市沙坪坝 区.西与重庆市璧 山县接壤 . 北与重 庆合J市交界 , I J 区域幅员面积 75 方公 里 . 5平 属典 型 的亚热带 温 暖湿 润

发展 潜力 分析
以缙 云 山植 物模 式标 本命 名的 植物 多达 3 种 的丰富 多样 的生物 资源 . 8
都 凸显 其旅 游资 源 突出 的生态 性特征 。
2文化 底蕴 深厚
1有利 条件
() 富的旅 游资 源 。 庆市 北碚 区境 内拥有 缙云 山 (A级 ) 北 1丰 重 4 、
巨大 的旅游 客源 市场 和 良好 的发展 前景 。
游产 业逐 步发展 . 旅游项 目 发和景区建设持续推进 . 开 旅游产 品不断丰 富 .已经形成 以缙云 山 北温泉 . 金果 园等景 区为主的 自然风光旅 游线 和 以金 刀峡 天湖、 胜 偏岩 古镇等景区 为主 的探幽访 古旅 游线。 截止 20 05 年 ,已接待 海内外 游客 30多万人 次 ,旅游 收入 达 64 元人 民币 。 3 亿 () 4 良好 的发展 机遇 。伴 随西 部大 开发 的纵深 发展 .重 庆市经 济 社会 的快 速 发展 .特别 是 主城核心 区及 北碚 区蔡 家组 团的快 速拓 展 . 北 碚 区与主城 核心 区 的融合 度将进 一 步加大 . 将带 动北碚 经济 社会 必

重庆主城—渝东南地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重庆主城—渝东南地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近年来 , 旅 游 业 区域 合 作 已成 为 当今 的一 大
资源 优 势 。重 庆 主 城 区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 目 前, 都 市 区有 国家级 风景 名胜 区 1个 , 国家 级森 林 公 园 3个 ,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 2个 , 全 国重 点 文物
Hale Waihona Puke 趋势。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 的两个重 要 区域 , 且 旅游 业 发展 具有 较强 的互补性 , 加强 区 域之间的竞争合作 , 走旅游集群化 、 一体化道路是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顺势之举 , 有利于提高重庆旅 游 产业 竞争 力 , 促进 旅 游企业 创 新 , 创建 区域 旅 游
重庆 多 山 、 多丘 陵 , 许 多 民居 便 依 山傍 水 , 顺 山势 而建 , 建筑 手法 和风 格极 具个 性 , 重庆 市主 城 区拥 有独 特 的山城 都 市 风 貌 和举 世无 双 的山 城 夜 景 。
重庆多水 , 重庆 主 城 形成 了 以长 江 ( 重 庆 主 城
方面, 直辖效应 使重庆 日新月异 的都市风貌成为 吸引游 客 的重 要动 因 , “ 最年 轻 的直 辖 市 ” 已成 为
文化 沉积 丰厚 , 具有 三 千多 年 的文 明史 , 八 百 多年
划( 2 0 0 7~ 2 0 2 0年 ) 》 ( 2 0 1 1 年修订 ) 主城 区规划 范 围包括 渝 中区 、 大 渡 口区 、 江北 区 、 南岸区、 沙 坪
坝区、 九龙 坡 区 、 北 碚 区、 渝北 区 、 巴南 区 9个 行政
直辖效应 。1 9 9 7 年 6月 , 国务 院批 准重庆市 成为 中 国第 四个 中 央直 辖 市 , 由此 重 庆 成 为 最 年
轻、 西 部 唯一 的直 辖 市 。重 庆 “ 直辖 ” 及其 城 市 建 设新貌 , 对 于 提 升 重 庆 形 象起 到 了 巨 大 作 用 。一

2009年重庆旅游业发展十大亮点

2009年重庆旅游业发展十大亮点
省 市 以及 美 国 、 加坡 、 湾 等 5 新 台
个 , 金 额 7 53亿 元 . 中 合 同 总 3. 其
项 目4 9个 , 总金 额 4 78亿元 , 5. 创
历史新高 。
亮点 五 : 档酒 店 不断 推 出。 高 到 20 0 9年 底 , 已投 入 营 运 的 五 星
确 了“ 心两 带 ” 战 略定 位 . 一 的 按 照 这 个 定 位 , 国 家 旅 游 局 与 重 庆 市 政 府 签 订 了合 作 备 忘 录 ,联 手 推 动 重 庆 统 筹 城 乡 旅 游 改 革 发 展 。 年接 待 游 客 1 3 人 次 , 全 . 亿 2 同
比 增 长 2 .% :实 现 旅 游 总 收 入 19
突出 民俗 生态 旅游 带特 色 。特 别
是渝 东南 。 着渝怀 铁路 提速 、 随 渝 湘 高 速 公 路 开 通 . 出现 了 罕 见 的
入 境 旅 客 3 . 人 次 , 同 比增 长 25万 3 .% . 全 国 入 境 游 呈 负 增 长 的 06 在 情 况 下 大 幅 度 攀 升 , 来 不 易 。与 得
效 。去 年 , 家 旅 游 局 主要 领 导 考 国
五 星级 酒 店 既提 高 了接 待水 平 .
又 提 升 了城 市 形 象 。
察北 温泉柏 联 S A后 , P 赞其 为“ 世
界 一 流 , 国 目前 最 好 ” 经 过 三 中 。 年 不 懈 努 力 。五 方 十 泉 ” 已 完 成 “ 投 资约 8 0亿 元 ,大 都 如 期 开 业 。 随 着 “ 圈 百 泉 ” 两 翼 多 泉 ” 继 一 “ 相 推 出 , 温 泉 之 都 ” 步 走 的 “ 间 “ 三 时 表 ” “ 线 图 ” “ 务 书 ” 已 经 锁 、路 、任 定 , 取 得 了 实 实 在 在 的效 果 。 并

2014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节”“十1857.2915.457.4817.2一”小长假小2805.028.4133.258.5计“清691.59 5.637.28 6.2明”“五936.70 6.153.58 6.1一”“端575.0313.123.8414.3午”“中601.7012.118.5513.2秋”图1 2014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图2 2014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二、入境旅游逆势上扬2014年受全球经济影响,全国入境旅游呈下滑趋势。

我市通过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加大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实现了入境旅游逆势增长。

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6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

其中:港澳台游客95.11万人次,增长18.4%,占入境旅游者的36.1%(香港游客33.79万人次,增长3.2%;澳门游客2.90万人次,增长86.4%;台湾游客58.42万人次,增长26.9%);亚洲85.46万人次,增长17.1%,占入境旅游者的32.4%;欧洲33.46万人次,下降6.7%,占入境旅游者的12.7%;美洲25.82万人次,下降15.9%,占入境旅游者的9.8%;大洋洲6.87万人次,下降2.2%,占入境旅游者的2.6%;非洲1.37万人次,下降12.2%,占入境旅游者的0.5%;其他15.67万人次,增长13.3%,占入境旅游者的5.9%。

(见图3)图3 2014年接待入境游客分地区比例情况入境游客前三位的地区为:港澳台、亚洲、欧洲。

入境旅游人数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

三、出境旅游增长势头强劲2014年,重庆经济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壮大。

全年新增出境游旅行社12家。

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120.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

其中出国游增长强劲,出国游人数达96.96万人次,增长41.9%;港澳游增幅较小,港澳游人数18.32万人次,增长2.1%;赴台游有所下降,赴台游人数5.56万人次,下降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 第3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Vol.36 No.3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0重庆都市旅游业发展探析陈新业(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400037)摘 要:都市一直是旅游者活动的中心,都市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潮流。

本文从重庆都市旅游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入手,结合重庆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对都市旅游产品、旅游建设与重庆的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要促进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必须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上做功夫。

在此基础上,对重庆都市旅游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其健康发展,带动重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重庆;都市旅游;开发与发展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3‐0132‐05 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城市的经济、环境、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潮流。

在中国的多数大中型城市中,都市旅游正在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城市发展定位的重要因素。

根据福布斯2008年“中国大陆最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排行,在西部最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中,重庆位居第三,仅次于西安和桂林,与北京并肩排到全国的第16位。

2008年,重庆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达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1/4左右;旅游总收入达561.5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

其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增幅仅次于天津市,列全国第二位[1]。

重庆旅游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对重庆都市旅游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一方面,旅游研究者忽略了重庆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的;另一方面,城市研究者对重庆都市旅游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亦导致了该项研究的薄弱。

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于重庆都市旅游的研究,论文不过十篇左右①,分别从重庆都市旅游的定位、形象塑造、文化价值与文化包装、基础条件、优势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的文章还提出了重庆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及思路,为重庆都市旅游研究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笔者就重庆都市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思考,希望为重庆的旅游发展提供某些有益的东西。

一、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都市旅游是以都市文化、都市景观以及商业休憩设施为旅游资源,吸引人们在其范围内开展购物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以及观光度假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根据佩吉等人的观点,包括历史遗迹、博物馆与美术馆、剧院与音乐厅、夜总会与红灯区、咖啡馆与餐馆、商店以及办公室在内,都属于都市旅游的范围[2]358。

据此,广义的重庆都市旅游,应包括其全部行政区划内的40个区县城市,及城市景区(点)结合的旅游。

狭义的重庆都市旅游,则应以重庆主城九区为中心,以一小时经济圈为外围,将主城九区和一231①主要有如下一些:秦学颀枟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枠,枟经济地理枠,2002年第1期;刘冰彬枟论重庆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枠,枟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枠,2000年第3期;毛勇枟重庆都市旅游业发展初探枠,枟重庆商学院学报枠,2000年05期;周继霞等枟山地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模式分析———以重庆为例枠,枟赤子枠,2009年第4期;陈新业、熊伟枟重庆都市旅游市场规范运作探讨枠,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枠,2004年第2期;毛勇枟重庆都市旅游亟需进行时空拓展枠,枟江苏商坛枠,2005第4期;杨娇枟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优劣势及对策探讨枠,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枠,2006年第2期;李佳、赵毅枟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塑造枠,枟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枠,2003年第2期;李飞等枟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枠,枟重庆大学学报枠,2004年第1期;李鹏军等枟重庆都市旅游发展基础条件分析枠,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枠2007年第3期;罗青苗枟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问题与对策探讨枠,枟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枠,2008年第4期;徐艺枟重庆都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枠,枟商场现代化枠,2008年中旬刊。

收稿日期:2009‐02‐18作者简介:陈新业(1953‐),男,四川江安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副教授,主要研究经济管理、高校管理。

小时经济圈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旅游。

本文对重庆都市旅游问题的思考,主要从广义的重庆都市旅游出发,同时也关注狭义的重庆都市旅游。

重庆旅游业起步于1989年,经历了接待型、事业型和产业型三个阶段。

在最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重庆在中国或世界旅游市场上一直被认为是三峡旅游的过境地。

海外游客大都把重庆作为游览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顺道停留游览远郊的大足石刻,在市区逗留时间短;国内游客也多是慕三峡而来,顺道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抗战文化遗址。

这一时期,重庆旅游业基本没有都市旅游的概念。

1997年,重庆在行政区划上脱离四川省成为西部第一个直辖市。

直辖之初的重庆旅游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这可以从重庆市政府历年的工作报告中反映出来。

在2006年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旅游业发展的阐述比较零散、细碎,常常与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其他行业一起被提及,几乎没有一句完整的话,并且被提到的多为单个旅游项目,如旅游机场、线路、节庆等,体系并不健全。

但在这一时期,重庆都市旅游开始被提出,成为旅游界的新生事物。

新千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市政府开始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重庆旅游业面貌焕然一新,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重庆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有400多个,其中国家A级景区80个,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处;251家星级饭店遍布重庆40个区县,其中五星级饭店有11家,而万豪、海逸、希尔顿、洲际、戴斯、雅高、豪生、喜来登、凯宾斯基、浪高、喜悦、天鹅、紫荆等国际知名饭店管理集团也已进入重庆;全市共有旅行社309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0家。

此外,在重庆注册的涉外旅游船有34艘,其中达到五星级豪华游轮标准的游船14艘[3]。

2008年,重庆旅游业收入561.5亿元,是1997年的7.7倍,相当于全市GDP的11.01%。

重庆旅游业已逐步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4]。

在重庆旅游业整体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重庆的都市旅游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为了全面提升重庆都市旅游档次,在2008年,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累计投入资金1067亿元,在2012年建成名为“太阳”的“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工程[5],实现打造山水都市“1234”旅游精品目标,即建成10家旅游商品企业、建造20艘五星级豪华游轮、建设30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打造40个精品旅游景区。

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的开始打造、项目投资总计达100亿元以上的“五方十泉”项目,已成为“山水都市”旅游精品中最出彩的旅游产品。

2008年,在“五方十泉”成效显现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圈百泉”建设,就是在“一小时经济圈”内规划建设100个温泉,形成温泉集群。

至此,重庆都市旅游开始进入蓬葧发展时期,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重庆整个旅游产业中,都市旅游所占比例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发达的都市旅游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

我们应该在已有基础上,加大重庆都市旅游的开发力度,促进重庆都市旅游业更健康地发展。

二、“五个重庆”建设与重庆都市旅游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在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提出建设“五个重庆”的新目标之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7月20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新目标新追求,作为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即重庆新阶段的三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回应。

建设“五个重庆”,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培育重庆特色综合环境优势,深入进行形象建设和影响力塑造,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将有利于提升重庆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重庆的吸引力、凝聚力。

同时,“五个”重庆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重庆未来发展总体框架和前进方向,推动重庆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个重庆”建设,给重庆都市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首先,行是旅游的首要要素。

“畅通重庆”工程的实施,为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只有水、陆、空并举,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重庆才有可能成为西部旅游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的旅游基地。

其次,安全是旅游的生命。

“平安重庆”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重庆市民的生活品质,也有利于吸引外地游客。

第三,“宜居重庆”按照规划,2012年前,重庆将投入3000亿元,强化居民住房保障,同时提升服务功能,让旅人在重庆住的更舒适。

第四,“森林重庆”建设在改善重庆生态环境的同时,让重庆更加“有住头,有看头,有耍头”。

最后,通过331“健康重庆”建设,重庆市民的健康素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健康保障水平处于西部前列、健康行为基本养成,为外出旅游和接待游客创造条件[6]。

总之,“五个重庆”建设直接和间接地促进重庆都市旅游业硬件和软件的改善提升,重庆都市旅游业要紧紧抓住“五个重庆”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谋全局,定方向,思前景,快建设,促发展。

在政府决策上,要把都市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全力促进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实施。

在大项目方面,要紧紧围绕长江三峡、山水都市、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及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力争每年上一批有牵动性、有影响力的大项目。

在大投入方面,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项目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要继续借助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和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旅游节庆平台,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

在大营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府、市场和政府+市场三种手段,细分各种产品和游客特点,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境外市场,以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国内市场的深度营销,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