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及发展前景分析海洋生物医药业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
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种种发展痛点之下,为了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先后推出多项鼓励、支持政策。
2020年4月,《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等。
一、行业发展现状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化工业取得较快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较上年减少6083亿元,同比下降17.03%。
《2021-2027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451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52%;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5.9%。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增势稳健,原料药延续较快发展态势。
截至2020年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451亿元,比上年增加8亿元,同比增长1.81%。
2014年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专利公开数量逐年上升,2019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专利公开数40件,较上年增加5件;2020年7月共计公开发明专利25件,全年公开发明专利数量将突破40件。
2016年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方面亟待突破。
截至2019年低,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专利申请数为17件,比上年减少4件。
二、行业发展建议及趋势引导企业坚持大力进行独立创新,同时着力进行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得到一批先进的技术,并加以创新,开发出一批新产品,形成一套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建造一支科技创新队伍,从而全面的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能力。
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

*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单宝龙
动物微生态知识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第一章 各种动物的微生态研究
第一节 猪微生态学
一、微生态分布 1、皮肤微生态:猪的皮肤因受土壤、空气及动物排泄物的污染,而栖生 多种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肠杆菌、八 叠球菌、绿脓杆菌、双球菌等,可检测出170多个。 2、消化道微生态:成年猪的消化道内菌群总数在10 ,总重量达到1.27 KG,其中乳杆菌是猪肠道的最优势菌群,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 弯曲杆菌、真杆菌、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其中在空场、回肠、盲肠、直肠数量最多。 正常情况下猪粪便菌群总数在10 个/克。 3、呼吸道微生态:猪的鼻腔粘膜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最多,从中可以分离 出链球菌、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等,其次是气管上部。气管的中下部微生物 越来越少,而健康猪的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但发生支气管炎和肺炎 时可分离出细菌,而且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
9
11
*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在1克瘤胃内容物中,细菌数约为10 -10 ,大多数数菌种为厌氧菌,也 存在一些兼性厌氧菌。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 菌、蛋白分解菌、氨基酸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利用有机酸的瘤胃细菌、产 甲烷菌、合成维生素的细菌等。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区系、数量受动物的 种类、年龄、饲养条件、抗生素、疾病、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纤毛虫同样参与瘤胃内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氮化合物、脂肪 的分解作用。种类多达120多种,每毫升瘤胃液可达200万个,严格厌氧。 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有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等,其中乳酸菌产生抑 菌物质,可抑制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 双歧杆菌除具有抑菌作用外,还可促进肠蠕动,促进钙、维生素D的吸收。 三、瘤胃微生态平衡 瘤胃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随日粮的组成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日粮中 纤维素为17%时,细菌对纤维素的消化最好,纤维素低于13%或高于22%时, 微生物群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降低。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如纤维素分解菌与半纤维素分解菌之间的协同作用,瘤胃内糖类、蛋白质、脂 肪的消化代谢均存在菌群之间的协同作用。
微生态领域

新增蛭弧菌。目前 我国可以直接投喂 动物的体内微生态 改良剂微生物菌种 有19个
1、微生态制剂
• 1.6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 1.6.1在理论上支持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的学说目 前主要有三种,一是优势种群学说;二是微生物 夺氧学说;三是菌群屏障学说。
20世纪7O年代,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 在防病 治病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长期的使用不仅使 细菌产生抗药性, 易导致二度感染,而且抗生素在水产 品内残留、 富集, 最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限制了养殖 业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就 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微生态学的研究使人们认 识到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群, 利用这些有益 菌群不但可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防治鱼虾蟹类病, 而 且具有投入小、 收益大、 无污染 、 无残留等优点, 被 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业主所接受。
5、微生态制剂行业发展前景
微生态制剂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为: • 加强微生物制剂的基础理论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 向高效、 专一制剂发展, 加强针对性, 使其效 果更显著; • 开发微生物制剂新剂型,提高稳定性; • 寻找自然界尚未开发的其它有益茵群并利用于水 产养殖; • 向工程菌领域发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具 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制剂。
1、微生态制剂
• 1.3.3 代谢产物
• 存在于细菌培养后除去菌体的培养液,内含细菌 生长繁殖过程丰富的代谢产物及一部分菌体碎片( 成分),细菌分泌的酸性物质及细菌素对有害菌有 拮抗、杀灭作用;细菌分解食物后的氨基酸,以及 合成的维生素都在培养液内,还包括细菌分泌的 对动物体有用的酶;而部分的菌体成分对动物体也 有免疫促进作用。
2、渔用微生态制剂
2.3 不同标准,微生态制剂可分为不同种类:
益生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兽用新生物制品名称、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与依据兽用新生物制品名称为:动物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粪肠球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复合活菌制剂(Preparation of B. animals,L.casei,E.faecalis,S.cerevisiae and B.subtilis)。
1、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提高畜禽动物饲料收益,减少畜禽患病率,是饲养者追求的目标。
历年来,人们习惯把抗生素作为防病促生长添加剂,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之而来的抗生素残留、耐药性问题、抗生素污染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而,研制应用于畜禽养殖领域的无残药、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替代抗生素、预防动物疾病的的微生态制剂尤为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
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尤其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积极鼓励和倡导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推广。
在国外,饲用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在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欧美各国和日本已将益生菌用于配合饲料的生产,形成了微生态制剂产业。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外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多是围绕乳酸杆菌属、枯草杆菌及一些链球菌进行,商业所用的产品常为复合菌剂,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也较为完善。
目前在美国准许饲喂的微生态制剂年使用量8000吨以上。
日本年产值上亿元的公司几十家,主要是双歧杆菌类产品。
在我国,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表现出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而且大部分以芽孢杆菌类产品的研制为主,产品多为单一菌剂,产品质量及功效与国外产品尚有很大差距。
中国专利开号为CN1103584A涉及一种三株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属营养保健食品,是双歧杆菌、屎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的保健口服液。
但是液体发酵,口服液稳定性较差、活性益生菌存活率低,保存时间短等缺陷。
专利公开号为CN1223865A涉及的一种双歧三联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是由两歧双歧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冷冻干燥活性粉与保护剂组成的一种粉末或胶囊制品。
卵黄抗体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2023年第10期牛自身免疫力也有明显提高,可降低养殖户因动物疾病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养殖收益。
4我国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前景我国是畜牧养殖大国,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仍在研究中,微生态制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满足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率的需求和公众对食品绿色安全的要求,近些年来,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和单胃动物的应用、研究、发展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故此,使我国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使复合菌的协同作用更加突出,更能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
在新菌种的开发中,益生菌很容易发展成复合菌。
此外,益生菌可以与其他物质,如酶、草药和酸化剂组合使用,以提高其有效性;(2)优势微生物群落的使用,及其在不同畜种的有效性差异,许多与动物生理代谢密切相关的优势植物区系尚未得到开发和应用;(3)应进一步研究益生菌与瘤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代谢与营养代谢的关系;(4)应加强对微生态制剂作用吉利德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应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杨英超,昝林森.非常规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牛业科学,2020,46(1):6.[2]庄一民,刁其玉,张乃锋.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细胞β-羟基丁酸代谢与调控机制[J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4):10.[3]张振威,朱明霞,王长法.异位酸影响反刍动物瘤胃代谢和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2022,34:(3).[4]赵林森,刘正懿,张士成,等.一种适用于畜禽粪便低温快速发酵的复合微生态制剂,CN 112375714A [P].2021.[5]王云爽,易敢峰,王亚如,等.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CN 112251370A [P].20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和猪肉制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但疫病的出现概率也明显增多。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综述

使用也 造成 了菌株对其的耐药性 , 由此 引起 动物内源性感染 或二重感染 以及 动物免疫 功能的下降 , 给养 殖户 造成 了巨大
的损失 。不仅如 此 , 更重要 的是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 的药物 残留, 已严重 影 响 了水 产品等 的食用 安全 , 危 及人 类健康 。
在提倡 绿色安全 、 可持 续发展 的前 提下 , 尤其是 在社 会上频 发“ 速生鸡 ” 等食 品安全事件后 , 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生态健康 养殖模 式 的呼声 愈来愈 高 , 而微 生态 制剂 因其具 有绿 色安 全、 无 毒副作用 、 无残 留及高效 的营养保健 作用作为 饲料添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3 ) 1 0 — 1 0 9 — 0 2
因抗生素 的广谱抗菌 作用 , 对许多细菌性疾病都具有 良
好 的治 疗效果 , 所 以抗 生素受到 了普遍应用 , 但 在普遍应用
生物 , 为养殖 动物营造 良好 的生存环 业 中的发 展现 状
当前 , 欧美各 国和 日本等西方发达 国家都在配合饲料 的 生产 中大范围应用益生菌 , 现已形 成一定规模的饲用微生态 制剂产业链 , 市 场需求量非 常大 。据报 道 , 美 国微生 物饲料
分, 同时又包括益生 菌的代谢产 物 , 目前使用 比较多 的菌 株 有光 合细菌 、 芽孢杆 菌和乳酸菌 等 。微生 态制剂在 畜牧业 、 水产养殖业 、 农 作物种植业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的应用都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 。
添加剂年使用量约为5 0 0 0 0 t , 年销售额 已超过 2 亿美元 ; 日本 每年使用微生态添加剂达 5 0 0 0 t , 价值超过 2 0 0 0 万美元。每
猪养殖技术论文(3篇)-养殖技术论文-农业论文

猪养殖技术论文(3篇)-养殖技术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猪养殖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人们在食品方面提出的要求较高。
我国人民的生活中猪肉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且获得较多人民的喜爱。
本文重点分析生态猪养殖技术的相关要求,旨在使养殖户了解优质生态猪的培养技术,为猪肉的鲜美性提供保障,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相关要点目前,我国现有的养殖模式中生态猪养殖是备受推崇的一种。
生态猪养殖模式主要是养殖期间通过先进的养殖技术,从而满足提高猪肉口感以及猪肉品质的要求[1]。
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所培养的猪肉,不但可保障猪肉整体安全性,还可促进养殖期间导致环境污染的情况明显减少,使养殖业整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效提高。
1加强卫生处理干预养殖生态猪主要是按照生态、绿色的要求,加强处理养殖环境的工作,合理的清理猪舍。
猪舍的最底部可以通过有机垫料完成填充,并实施翻埋,以期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分解、发酵猪舍的污水以及猪粪便,使生态猪养殖期间猪舍的零排放得到实现。
通过有机类的材料填充底部,促进猪养殖期间发生的污染情况得到明显减少,可有效体现绿色、环保的要求。
另外,生态猪养殖户需要建立绿色生态理念,要想确保生态猪整体的养殖质量,不仅是依靠有机材料填充来完成,还需要对猪舍内外做到定期消毒、清洁、通风等,杀灭鼠、蝇、蚊,粪便、污物运至场外发酵处理,杀灭粪便中的病菌、虫卵,减少土壤污染。
确保生态猪可在健康、整洁的氛围内加快生长速度,使养殖环境舒适程度有所提高,不仅能使疾病发生概率有所降低,还可使病菌滋生得到有效抑制,对生态猪养殖户、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整体提升有一定帮助[2]。
2严格控制饲料的来源生态猪是否能健康、快速的生长与饲料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优质的饲料能够为猪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与猪发育、生长的相关要求互相符合。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与应用

能和生物修复功能对养殖环境进行生物治理 , 成
为今 后水 产养 殖业 发展 的必 然趋 势 。
早在 1 9 8 6年 , 益 生 菌 被 首 次应 用 到水 产 动
物上 以检 测其 促生 长 的功能 。随后研究 证 明 , 益
菌 群很 复 杂 , 一 般来 说 , 刚孵 化 出 的鱼 苗 肠 道 菌 群较 少 , 此 时引入 益生 菌 , 可优先 占据 吸 附点 , 形 成 良好 的肠 道 内环 境 。直 接 投 放 池 塘 的微 生 态 制剂, 以 光合 细 菌最 具 代 表性 , 另 外还 有 硝 化 细 菌、 亚硝 化 细 菌 、 乳酸菌、 芽孢 杆 菌 等 , 它 们 在 改 善水 体环 境 方 面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微 生 物 专 家 早在 1 9 8 0年就 已预 言 , 在 水产 养殖 业 中 , 益 生 菌 不 论作 为 食 物 、 鱼类 疾病 的生 物 防治 剂 , 还 是 养
进行探 讨 。
关键词 : 水产养殖 ; 微 生态; 光合细菌; 硝化细菌; 芽孢杆菌; 水质净化
Re s e a r c h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r o b i o t i c s i n Aq u a c u l t u r e
wh i c h h a s r e s u l t e d i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d a ma g e s .T h e n e e d f o r i n c r e a s e d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 , g r o wt h o f
a q ua t i c o r g a ni s ms , a n d f e e d e ic f i e n c y h a s b r o u g ht a bo u t t he us e o f p r o bi o t i c s i n a q ua c u l t u r e p r a c — t i c e s .T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s h o ws t h e c u r r e n t k n o wl e d g e o f t h e u s e o f p r o b i o t i c s i n a q ua c u l t u r e a n d i t s a n t e c e d e n t s, a n d d i s c us s e s t h e p r o s p e c t s f o r s t u d y i n t h i s ie f l d . Ke y Wo r ds :a q u a c u l t u r e; p r o b i o t i c s ;p h o t o s y n t he t i c b a c t e r i a; n i t if r y i ng b a c t e ia; r Ba c i l l u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得发展情况 一、 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艰难曲折得发展历程 1997年至1999年得这段时间,就是微生态产业得概念导入期,被称为初创阶段。这个阶段得动物微生态产业,还带有浓厚得科研色彩。大多数动物微生态制剂企业,从属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如中国动物微生态学会得奠基人、四川农业大学已故教授何明清先生创办得校办工厂。还有诸如河北得王厚德老师、山东农大得牛钟相教授、南京农大得薛恒平教授、华南农大得毕英佐教授等等,都对动物微生态产业得前期发展做出了贡献。
应该说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发展得概念导入阶段还就是比较成功得,良好得学术研究氛围,有序得产品市场竞争。直到1999年末一家日本企业得介入,从此打破了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得发展平衡,这就就是日本比嘉兆夫教授得“EM”公司及其“EM”产品。该产品就是一种液体剂型,号称其中含有80多种益生菌,可以拿回来当种子用再发酵更多“EM”,也可以直接使用,在功能宣传上几乎就是无所不能。采取得市场营销模式就是与国家环保部合作,在全国全面寻求生产合作伙伴。从此“EM”在这个刚刚起步得行业打开了中国式竞争得潘多拉宝盒,市场上充斥了各式各样得“EM”。于就是就有了2000年中国动物微生态学会上学术界与企业界集体声讨“EM”得一段往事。
此后得2000年至2003年,就是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发展史上非常混乱得一个阶段,市场上处于严重投机性得无序竞争。瞧到该行业有利可图,一些根本不具备研发能力与生产条件得兽药企业、添加剂企业纷纷加入进来,造成以价格战与虚假宣传为主得恶性竞争,使这一新兴产业得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仿佛一夜间,中国就冒出了数百家竞争对手。仅山东省就有80多家兽药厂上马了微生态车间,而河北沧州市得动物微生态厂家就超过了150家。据中国动物微生态学会得不完全统计,全国动物微生态企业数量激增至500—600家,其中90%以上并不具备研发条件与生产条件。您说产品有1亿活菌,我得产品就标10亿,甚至有个别产品标到200亿,实际检测得结果,大多数产品也就几百万个活菌,甚至全就是杂菌。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使消费者真假莫辨。
从今天来瞧,其实任何行业在发展得前期阶段都要经历这种痛楚,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也不例外。行业不成熟得另一个特征还在于这期间得动物微生态产品非常单一,说到底就只有益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或饮水。而功能定位上则比较模糊,如同“三株口服液”一样几乎无所不能,典型得产品万能论。不少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在上当受骗后纷纷关闭了大门,动物微生态产业很快由盛夏转入严冬。众多投机商瞧到动物微生态行业无利可图,开始选择逃离这个危机中得行业。
中国微生态行业真正进入全面洗牌阶段就是在2003年至2006年,也被称为产业整合阶段,短短得三到四年时间,微生态从业企业得数量锐减,投机主义者纷纷退出。至2006年底,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得规模化企业数量全国不足50家,被市场认可得全国品牌化企业更就是屈指可数。
2006年到2009年底,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开始复苏。主要得益于以下4个因素得推动:一就是国内动物微生态品牌企业得逐步成长,研发与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二就是国外知名品牌得进入与专家学者得转向,使得舆论氛围逐渐向好;三就是广大饲料企业与养殖场得应用实践不断取得积极数据,对微生态得信任增强;四就是中国养殖业面临严重得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效益低下问题,对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日趋重视。
总体来说还就是出自市场需求这个内因。2006年2009年被称为中国畜产业得“多灾多难”年,一点也不为过。2005年得禽流感尚挥之不去,2006年下半年开始猪得“无名高热病”又席卷全国,2007年中国宠粮导致美国大批宠物死亡,2008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发空前得食品安全危机,2009年全国爆发口蹄疫。几乎就是一年一场灾难,中国畜产业遭受空前打击。不仅自身难以可持续发展,而且深处国内外消费者得信任危机之中。可以说,中国畜产业走到了必须变革得十字路口。
中国畜产业将向何处去?这个答案就就是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动物微生态产业则就是发展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得技术保障。可以说,没有动物微生态技术得全面发展,中国畜产业完成发展模式得转变就是无法实现得。中国富有远见得学术专家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改过去不欣赏不认可得态度,纷纷在各种行业论坛与学术交流中,转而积极宣传生态养殖理念与微生态技术知识。
二、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日益广阔得发展空间 随着养殖业从治疗医学阶段到预防医学阶段再到生态医学阶段得转变,以及食品安全与饲用抗生素得禁用,动物微生态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国内得一些骨干企业如正大集团、通威股份、温氏食品、新希望集团等,从过去得不接受与质疑,转变为今天得主动寻求合作,表明动物微生态行业得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上得改变。中国畜产业得内在需求迅速催生了动物微生态产业得快速复苏,并成为驱动动物微生态产业发展得澎湃动力。
——饲料市场:全国畜禽水产饲料总量19000万吨,每吨平均使用微生态制剂成本约610元,潜在市场规模11、519亿元,2013年全国动物微生态得饲料市场规模约4亿元左右,仅占饲料总产量得20%多,市场空间还非常巨大。
——生猪市场:2009年中国母猪存栏5000多万只,生猪出栏6、5亿只,约占世界全年生猪出栏总量得58%。动物微生态得多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乳猪、断奶仔猪、生长育肥猪,母猪全年两次妊娠阶段与哺乳阶段,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为50元以上,而乳仔猪阶段为保健药物等510元左右,生长育肥猪阶段为产酶益生素、保健药物等4元左右。在生猪市场动物微生态得总份额可达80100亿元。
——肉禽市场:2009年中国肉禽出栏约90亿只,平均每只肉禽饮用产酶益生素、倍利素、保健药物约0、3元,喷舒宝环境调控约0、1元,全国市场容量高达36亿元。肉禽粪便营养价值较高,可以发酵成饲料原料或者有机肥。
——蛋禽市场:2009年中国蛋禽存栏约15亿只,平均每只蛋鸡年使用产酶益生素、蛋多美、喷舒宝、霉必吸、速调速补、鲜系列、保健药物等产品约2元计算,全国市场容量可达30亿元。
——种禽市场:2009年中国种禽存栏约6000万只,平均每只种禽年使用产酶益生素、肽菌素、霉必吸、丁酸梭菌、保健药物等58元,全国市场容量可达34亿元。
——水产市场:包括淡水市场与海水市场。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预防水产动物疫病、提供水产动物微生物营养为目得得水产微生态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中一道亮丽得风景。中国得水产养殖总量约占全世界得33%,水产微生态制剂市场需求每年可达20亿元。
——反刍动物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就是微生态添加剂,二就是秸秆青贮剂。中国奶牛养殖量超过1500万头,每头每年平均使用微生物添加剂成本约160元,秸秆青贮剂40元,潜在市场规模约30亿元,此外中国2009年存栏肉牛约一亿头,羊存栏2亿只,整个反刍市场容量约为40亿50亿元。
由此分析,中国动物微生态得总体市场容量约为220亿元。 中国就是世界上饲料资源匮乏得国家,尤其就是蛋白原料。但同时中国也就是各种农副产品非常丰富得国家,如果利用生物发酵技术改变这些农副产品中蛋白质得利用率,那么将对缓解我们得蛋白资源匮乏局面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发酵蛋白含丰富得消化酶与微生态,并改善了蛋白质得消化吸收利用率,就是一种新型生物功能性饲料蛋白源,在饲料中得添加比例为2%,整体市场潜在规模约为8001000万吨,约占整体蛋白原料市场得2025%。
此外,中国养殖业造成越来越严重得环境污染,畜禽粪污得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被日益关注。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畜禽粪污发酵生产再生饲料原料与生物有机肥,预计未来10年,中国政府对于粪污治理得立法将更加严格,由此造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得市场发展高峰期。微生态发酵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这就就是今天得动物微生态产业,过去不少人认为产业规模不大,没有施展雄才大略得空间与舞台,现在瞧来就是没有任何道理得。动物微生态产业不仅自身就是一个较大得产业,而且具有很强得带动性与很深得延展性。动物微生态产业得发展,可以为中国养殖业带来安全食品与生态养殖,降低饲料成本与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性能与养殖效益。动物微生态产业得带动性与延伸性就是其它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产业(如酶制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生素等)所根本不能比拟得。
三、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随着食品安全与生态养殖日益深入人心,动物微生态产业在经历过低迷期与整合期后开始进入新一轮得发展周期。那些在激烈得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专业微生态制剂企业,与瞧到微生态产业发展前景而纷纷加入得国内农牧业集团公司,以及对中国巨大得微生态市场垂涎已久得国际品牌,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得主导性力量。
这轮发展峰期得到来,与2000年2003年得低层次无序竞争时代有了本质得不同,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开始进入一个品牌化竞争时代,不仅动物微生态产业得从业企业得素质发生了本质得提升,还在于动物微生态得消费市场也发生了结构性得变革。饲料行业得整合已经呈现阶段性成果,集团化、规模化代替了千家万厂。养殖行业得规模化中小牧场迅速崛起,取代散养成为主流养殖模式,集团养殖公司得规模也越来越大,骨干性作用愈发突出。这标志着一个成熟而理性得消费群体得崛起,从而使那些依托低端市场搞恶性竞争得微生态企业,日渐失去生存得土壤,越来越难以兴风作浪。
随着养殖业与饲料业得选择能力得提升,动物微生态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得产品研发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消费市场要求动物微生态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得动物微生态技术与产品。为了获取更高使用价值得菌种,动物微生态研究专家必须从菌种得自然筛选、定向选育、基因工程菌得构建,到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性、产品稳定性等多项测试,做大量得研发工作。并且充分考虑到中国养殖业得特殊性与复杂性,考虑不同动物品种、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养殖水平等各种情况。充分体现出动物微生态产业作为饲料行业与养殖行业得上游产业,对其技术密集化程度与专业化程度得严格要求。
从发展趋势来瞧,动物微生态产业将进入以技术创新与市场细分为主导得品牌化竞争时代,技术研发能力必将成为公司持续发展得核心竞争力,而专业化细分市场得竞争策略成为各家动物微生态企业划分地盘得依据。随着养殖业与饲料业越来越趋于集中化与规模化,非品牌得小动物微生态企业得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直至被收购兼并淘汰。接下来得510年,伴随着动物微生态行业得快速发展,品牌企业开始依托强大得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等综合性竞争优势逐步兼并专业化小公司或者区域性小品牌。
可以说未来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得竞争态势将建立在精准战略定位得基础上:不同得动物微生态企业开始定位于不同得自身专业化优势领域,有得专做规模用户,有得专做基层渠道;有得专做水产,有得专做奶牛,有得专做畜禽;有得专做菌粉生产,有得专做市场销售;而且动物微生态在产品功能定位上有进一步细分:从过去得益生素发展到现今得动物肠道菌群调控、粘膜免疫、营养调控、抗感染、抗应激、繁殖优化、环境调控、畜产品品质改良、饲料或原料发酵、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 四、饲用微生态得市场情况: 1、市场主要得微生态发酵及原粉企业:北京昕大洋、山东蔚蓝生物、湖北绿天地等 2、市场主要得微生态复合产品企业:宝来利来、大北农、北京昕大洋、大华农、美国建明、日本可速必宁、瑞士赐美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