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观察

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观察

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观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车辆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创新,为我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车辆工程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

本文将探讨车辆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与之伴随的技术前沿观察。

首先,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挑战,传统燃油汽车逐渐受到限制。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电池技术的突破,目前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预计未来电池容量将大幅提升,续航里程将更长,充电时间将更短,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更好的支持。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车辆工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未来的车辆将能够自动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并自主决策和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交通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还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虽然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面临技术挑战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完善,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逐渐走入大众生活。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交通系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成为可能。

智能交通系统将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的交通管理和导航服务。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驾驶员可以获得实时的交通状况信息,选择最佳的出行路径,避免拥堵和事故。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实现智能停车和智能充电等便利服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还将面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平衡智能交通系统的便利性和个人隐私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汽车行业未来三至五年市场预测分析

汽车行业未来三至五年市场预测分析
智能化和网联化政策
国家将积极推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加快智能驾驶、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国家将加强对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推动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 牌建设,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环保法规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市场现状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新兴市场的 崛起和传统市场的转型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在重塑 汽车行业的格局。
报告目的和范围
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汽车行业未来三至五年的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为汽车制造商、供应商、投资者等相 关利益方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共享出行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日益 关注,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 政策扶持,电动汽车市场将在未 来三至五年内持续增长。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 发展,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网联 化趋势将加速,为消费者提供更 加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共享出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 式,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持续发 展壮大,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增 长点。
车联网技术应用拓展
车联网技术将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 智能互联,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服务
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汽车企业将能够提供 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06
政策法规对市场的影响
国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政策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

汽车行业形势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形势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形势分析报告汽车行业形势分析报告一、概述汽车行业是一个关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将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竞争格局三个方面对汽车行业的形势进行分析。

二、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汽车购买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此外,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车型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长也衍生出新的问题。

由于汽车的过度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绿色环保的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技术发展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智能化、电气化成为可能。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也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此外,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的推动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预计在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主力。

四、竞争格局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外资品牌与国内品牌的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加大投资以及国内品牌在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上的努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此外,特斯拉等新兴汽车企业的崛起,也为市场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然而,汽车行业竞争不仅仅是品牌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供应链的竞争。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较为复杂,汽车制造商需要与大量零部件供应商合作。

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五、未来发展趋势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汽车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

探讨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及发展前景

探讨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及发展前景

探讨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及发展前景在当今的汽车市场中,电动汽车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特斯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特斯拉电动汽车以其创新的技术、领先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究竟如何?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怎样呢?一、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1、先进的电池技术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其自主研发的电池组具有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的特点。

这使得特斯拉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上远远领先于许多竞争对手,有效缓解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续航焦虑的问题。

2、强大的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处于行业前沿。

通过不断的软件更新和数据积累,特斯拉的车辆能够实现越来越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3、卓越的性能表现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十分出色,其动力输出强劲,响应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车速。

此外,特斯拉车型的操控性和稳定性也备受赞誉,为驾驶者带来了激情和乐趣。

4、创新的设计理念特斯拉的车辆设计简洁时尚,充满科技感。

其内饰采用了大屏幕信息娱乐系统,取消了大量的物理按键,营造出简洁而未来感十足的驾驶环境。

外观设计上,特斯拉车型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5、完善的充电网络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特斯拉积极建设专属的充电网络——超级充电桩。

这些充电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和城市,为特斯拉车主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和满意度。

二、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市场表现1、销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全球多个市场,特斯拉的车型都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成为了电动汽车市场的畅销品牌。

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随着销量的增加,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尤其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并对传统豪华汽车品牌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加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效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前沿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未来。

首先,随着电动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功率密度将会不断提高。

通过采用先进的磁性材料和电机设计技术,电机的体积和重量可以被大幅减小,从而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行驶里程。

此外,电机的高功率密度还将带来更加强劲的动力输出,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其次,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

智能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机驱动系统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

通过对驱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电机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需求,实现智能控制策略的自动调整。

这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品质和安全性,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电池寿命。

第三,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系统的整合和协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动机、电池、电控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整车系统级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和整车性能。

此外,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还将与智能网联技术相结合,实现车联网的功能,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

最后,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还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供能方式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可再生能源。

同时,电机的制造和回收过程也将更加环保和节能。

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提高功率密度、智能化和自适应、系统整合和协同以及可持续发展。

这些发展趋势将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效能提升,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车辆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沿技术探析

车辆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沿技术探析

车辆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沿技术探析车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探索车辆设计、生产、运营和维护的方方面面,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本文将从车辆工程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的前沿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车辆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车辆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求的驱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

最早的车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利用木制轮子制作了简单的推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改进了车辆结构,发明了马车、蒸汽车等。

19世纪末,汽车开始出现,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标志着汽车的诞生。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汽车制造商,如福特、奔驰、宝马等。

二战后,汽车工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车辆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车辆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1. 电动化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能源消耗的担忧,电动汽车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和高效能的优势,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当前,电动汽车的技术亦日臻成熟,电池技术不断提升,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促使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普及。

2. 智能驾驶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竞相研发的焦点。

智能驾驶技术利用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装置,使汽车能够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反应。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已经实现了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拓展,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3. 轻量化技术减轻车辆重量是提高燃油效率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轻量化技术包括使用先进材料、设计优化和制造工艺改进等方面。

目前,高强度钢、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应用正在不断推进,同时3D打印技术等新工艺的发展也为轻量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对汽车行业的见解和认识

对汽车行业的见解和认识

汽车行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产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汽车行业的一些见解和认识:
1. 技术创新:汽车行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

从内燃机到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汽车行业不断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汽车行业的未来。

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减少碳排放和提高燃油效率的挑战。

电动汽车和其他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以满足更严格的环保标准。

3. 全球市场竞争: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

各大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工程、制造和营销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份额。

4. 供应链管理:汽车生产涉及庞大的供应链,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确保汽车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至关重要。

5. 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变化。

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智能化和个性化定制等成为消费者关注的
重点。

汽车制造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趋势,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6. 行业政策和法规:汽车行业受到政府政策和法规的显著影响。

排放标准、安全规定、补贴政策等对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总之,汽车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

技术创新、环保需求、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消费者需求以及政策法规等因素共同塑造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持续创新,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观察

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观察

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观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车辆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今天,我们将探讨车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一些前沿技术的观察。

1. 新能源车辆的普及新能源车辆已成为当今车辆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国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和普及。

未来,新能源车辆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从传统的燃油驱动逐渐向电动驱动转变。

2.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车辆工程技术中一个备受瞩目的前沿领域。

借助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先进的算法等,车辆将能够独立驾驶,显著减少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行驶效率。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的车辆不再需要人类的操控,人们将能够更加安全、舒适地出行。

3. 智能化与互联化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汽车正成为车辆工程技术的新趋势。

通过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车辆可以实现与其他车辆、交通基础设施和个人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

这将大大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道路行驶效率。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车辆使用体验,例如导航系统的个性化推荐、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等。

4. 轻量化和材料创新为了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轻量化成为车辆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3D打印技术,车辆的重量可以显著减少,同时保持强度和安全性。

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车辆更加节能环保,并提高悬挂系统和操控性能。

5. 能源储存和供应技术对于新能源车辆来说,能源储存和供应技术的进步至关重要。

目前,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是主要的能源储存技术,但其能量密度和寿命仍然有限。

未来,超级电容器、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有望取得突破,提高电池储能能力和充电速度。

此外,建立完善的充电设施和能源供应网络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6. 数据分析与智能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车辆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驾驶行为和交通状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21世纪的头10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10年,估计有42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50种制造工艺(技术)和20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1.1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10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至2010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500万—600万辆。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1.2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22%(约为2250欧元/辆),至2010年,该比例将上升55535%(约为3870欧元/辆)。

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2600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115%。

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

到2010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00多亿欧元。

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

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至2010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17%(即质量减小250kg)。

1.4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2010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

据预测,至2010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需求量增长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8%。

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

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2.1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3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

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

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2002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140MPa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轿车上。

西门子开始为标致307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从2004年起,MagneitMarelli将为菲亚特和欧宝公司供应其带多点喷射功能的共轨系统。

不过,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是博世“整体式喷油器”系统,该装置已经被大众集团广泛采用。

这种整体式喷油器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205MPa。

2.2 5缸发动机5缸发动机的采用已经有多年历史了,但该发动机的使用范围始终非常有限。

大众汽车公司是这种直列5缸(1—5)发动机的开路先锋,目前大众公司已经在其大众、西特、斯柯达等8种不同的车型上分别采用了该欧洲版本的发动机。

福特和通用计划在今后几年中生产新型的5缸发动机。

菲亚特和福特集团的兰德·罗孚轿车与沃尔沃的品牌以及戴—克公司切诺基吉普车也已装备了5缸发动机。

2.3新一代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第2代自动化手动变速器如Borg Warner公司开发的类型则采用了一种双离合系统。

它的驱动装置在2个离合器之间换档以防止扭矩中断传递。

这种动力变速器变速非常平滑,特别像传统的自动变速器。

ZF公司希望2005年在汽车上采用该系统。

法雷奥的自动化手动变速器已经在几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汽车上进行演示。

专家预测,2008年大部分轻型商用车都要装备这种自动化手动变速器,该装置在欧洲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在1/4以上。

2.4气缸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2001年奔驰公司装在其GL600和S600轿车上的12V发动机已经正式采用这项气缸节能技术,而且这些车型已经投入市场。

奔驰声称与那些全时的V12发动机相比,该发动机可以节约20%的燃油。

通用公司将计划在2004年采用伊顿公司开发的新气缸节能技术。

新型气缸节能装置将首先在其生产的V8载货车发动机上应用。

据称,载货车在装备这种节能装置之后可使燃油经济性提高6%—12%。

另外,福特公司也在研究开发一种可随时关闭部分气缸的变排量发动机。

2.5电子液压制动装置这种电子液压制动需要42V电源和较可靠的电力供应装置。

博世、大陆和TRW目前是该技术开发的领头羊。

电子液压制系统与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系统以及制动助力系统等兼容。

因此未来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应该是与轮胎和底盘等零部件的改进统筹发展的。

奔驰的第5代SL是第一辆装备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轿车,博世公司与奔驰携手开发了该系统。

2002年,奔驰已经在E级轿车上装备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大陆公司已经为大众公司的高尔夫轿车专门开发配备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TRW为2种2003年型的轿车配备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博世准备在2005年将该公司开发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用于高档或豪华车上。

2.6车速控制装置现有系统的成本和体积是目前的最大障碍。

红外线适配性车速控制装置似乎是以雷达为基础的系统。

现在日产的新型Primera已经采用了该装置。

从1999年起,奔驰已经在S级轿车上装备了该装置。

这种S级轿车使用大陆公司的子公司ADC提供的Distronic系统。

宝马的7系列,美洲豹的XKR以及日产的豪华车型都已经装备了该装置。

2.7整体式发动机起动机技术目前该技术还缺少42V电子系统技术的协同配合。

现在汽车生产厂家尚可以在横置发动机的14V配置中选择皮带驱动系统,但是不久的将来采用42V电气系统的整体式起动机和交流发电机必将在新发动机项目上占据统治地位。

目前,包括法雷奥公司在内的许多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发了一种被称为“星”(STARS)的起动机和交流发电机可逆系统。

2.8汽油直喷发动机技术及其应用在发动机控制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博世和西门子等公司在这个市场上扮演了主角。

西门子为欧洲市场上的车型配备了其公司的产品。

比如雷诺的Megane Cabriolet已经使用了该公司提供的一种高压直喷系统。

博世将为大众大批量生产的1.6L发动机提供GDI。

GDI发动机可以将燃料消耗降低15%。

奥迪A3在2002年装备了新型GDI发动机。

大多数欧洲汽车生产厂家已经制定了引进1.4—2.0LGDI发动机的计划。

而宝马则是在2003年初为其12缸发动机引进了GDI。

2.9电控线路应用系统目前,电控线路系统日益接近正式生产,但还有许多复验工作仍在进行,特别是安全项目。

在电控线路应用技术中,德尔福、博世、西门子VDO、ZF、Visteon 在它们众多的安全方案中包含了多种技术。

德尔福的计划中包括了电控线路的应用技术并以此作为其集成安全系统和冲撞预警程序的一部分,形成了汽车动态安全管理的关键元件。

在电控电路应用技术具有较高效率以及更容易获得组装配机会的同时,该技术也变得更复杂,其成本也较高。

节气门电控线路技术现在已经得到应用。

2005年,制动器电控线路将出现在欧洲的宝马、奔驰各种车型以及美国的凯迪拉克车型上。

2.10底盘连续控制概念在2003年的巴黎汽车博览会上,沃尔沃公司展出了S60R轿车和V70厢式车。

这2种车以S600轿车为基础,引入了底盘连续控制系统(FOUR-C)。

FOUR-C是由减振系统高端技术开发公司奥林斯·瑞星(Ohline Racing)公司和减振器生产厂家莫尼罗(Monroe)联合开发的。

沃尔沃公司对该技术的名称使用了一个小小的双关语:FOUR-C等于“foresee”,它的意思是该轿车可以随时预知它本身即将发生和面临的某种情况并进行补偿调整使其正常行驶。

2.11复合陶瓷制动盘复合陶瓷制动盘的质量比传统的灰铁制动盘轻30%以上,可提供恒定的制动功能(无任何衰减效应),进而延长车辆的整个寿命。

该领域主要有波莱姆博(Brembo)、奔驰和保时捷公司。

复合陶瓷制动盘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目前的产量特别低。

各种高性能的轿车使用了该技术,例如法拉利—恩佐,奔驰55AMG以及保时捷911。

法拉利的一种赛车也使用了该技术。

2.12塑料中的漆膜该工艺不是将油漆喷洒到各种零件上,而是通过一种化学方法,在注塑成型机中将漆膜粘结到各种塑料件上的新型工艺。

目前在该领域的开发方面,引领新技术潮流的是克莱斯勒公司。

克莱斯勒的工程师们说,在未来的10年内,他们将拥有制造轿车整体塑料车身的技术,使用模压的漆膜进行装饰。

该漆膜方案投入生产大约是在2002年,在美国道奇品牌的尼昂轿车前面使用了白色的饰条。

在2003年的车型上,车的前端和后端饰条都使用了白、红、黄3种色调——在最后的批准阶段将使用另外7种颜色。

2.13智能线路智能线路就是将“即插即用”的各种功能内设到线束和其各个接头中去。

具有电子控制技术经验的主要线束公司和其它供货商都是这一领域的竞争伙伴。

在基本的线束结构、软件和接头方面需要巨大的投资。

但是德尔福公司的研究已经表明,在智能线路系统连接的一个完整的开关将会减轻大部分的质量,因为只需要极少的电缆和接头。

智能线路将成为下一代大量生产车型的主要特征。

智能线路可望早期安装在各种车门视镜及座椅上。

2.14电子驻车制动器电子驻车制动器较之传统手制动器的优势是可以防止车辆爬坡时向下滚动。

如果与距离传感器系统配套使用,在密集的场所内还可以使驻车更容易。

由于它是一个高效的发动机停机装置,因此它还可充当防盗器材。

3.汽车设计四大新趋势3.1家用汽车趋向小型化家用汽车小型化趋势是近年来世界汽车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